第一篇: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在中组部党管人才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 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
——在“党管人才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8年1月11日)
郭 广 银
中组部组织召开这次“党管人才理论研讨会”,对于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规律,推动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结合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以及江苏人才工作实践,围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谈一些初步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新形势下党管人才面临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不仅给人才工作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对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开创人才辈出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党管人才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升到全党意志的高度,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关系,昭示了执政党凝聚各类人才、提高执政能力的坚定决心,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政治路线确定后,组织路线是保证。党管人才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党管人才的工作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迫切需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个人利益追求多样化,国际人才竞争白热化,整个人才队伍的格局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国际竞争中,国内部分优秀人才向发达国家集聚,在国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社会人才分布中,许多社团成为社会精英俱乐部。能否把各类人才特别是体制外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集聚在党的周围,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挑战和严峻考验。我们必须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党对海内外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第三,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对党管人才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要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在讲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指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当前人才工作的关键,是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转变发展观念的同时,转变人才发展理念。一是加快由“见物”向“见人”转变,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过去在发展中,过多地强调自然资源和物质投入,比较严重地存在“见物轻人”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们必须从依靠物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模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人才资源的优势来形成发展的优势、竞争的优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道出了隐忧:高素质创新人才缺乏,是当前江苏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要尽快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工作重点由“招商引资”为主向“招才引智”为主转变。二是加快由“见树木”向“见森林”转变,营造人人成才和人人能成才的社会氛围。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靠“一班人”研发高端产品,也要靠“一群人”形成产业,还要靠源源不断的“一批人”做大做强产业。没有人才群体做支撑,人才高地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党管人才不单单是管少数人,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的环境,创造人人都能成才的条件,让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发展智慧竞相迸发。比如,我省为了打造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群体,去年省财政专门拿出1亿元资金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每人资助100万元,去年共资助了108名。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资助资金增加到2个亿,以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省在高技能人才、农 1
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上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二、党管人才实践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发展的趋势,使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江苏的人才工作和其他地区一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两张皮”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二是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化取向不强、配套程度不高、法制化进程滞后等问题得到改进,人才政策制定的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人才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人才工作的条件不断改善,人才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四是党管人才的总体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多头管理、缺乏协调、力量分散等问题得到改进,整体推进的合力不断增强。
但是,与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人才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第一,狭隘的人才观与党管人才原则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狭隘的人才观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忽视其他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重视体制内人才队伍建设,忽视体制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重视国内人才资源开发,忽视国际人才资源开发。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党管人才原则的贯彻落实,不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整体推进,不利于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重视做好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党政人才,又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既要重视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又要重视农村实用人才;既要重视体制内人才,又要重视体制外人才;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人才,又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既要重视有成就的人才,又要关注有潜能的人才。
第二,牵头抓总的方法手段与党管人才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目前,组织部门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牵头抓总的目标任务还不够明确,二是牵头抓总缺乏有力的调节手段,三是组织系统的整体联动性还不够强,四是工作力量的配备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牵头抓总的力度,影响了牵头抓总的工作成效。
第三,传统的人才资源开发方式与党管人才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理念陈旧、体制惯性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在人才管理中往往习惯于用主观意志指导工作,用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而对如何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开发机制,如何建立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的市场激励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维护人才和用人主体双方权益的安全保障机制,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思想观念、工作内涵和工作方法滞后于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的要求,影响了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第四,对一把手的考核机制与党管人才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举措能否落到实处,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转变,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因此,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首先要强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的人才意识,把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也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对党政一把手是否重视做好人才工作缺少定性定量考核指标和科学的考核方法,致使各地一把手在任期实绩与长远利益之间,在有形数据和无形业绩的考量中,往往缺乏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三、坚持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对策建议
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外在地表现为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有形竞争,实质是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无形博弈。为了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必须更好地坚持、完善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第一,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加快推进“三个解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人才资源的“瓶颈”,往往直接构成一个地区发展的“屏障”。所以,我们要围绕发展和发展规律来研究人才和人才工作规律。李源潮部长在前不久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把握人才工作的规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三个解放”是一个有机整体,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人才是关键,解放科技生产力是目的。“三个解放”是我们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指导方针。党管人才,不是要管死人才而是要用活人才,不是去限制人才而是去解放人才,解放人才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使大量的人才存量能够发挥出作用来。党管人才,就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管人才的原则能否落实,工作机制能否高效运行,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在理解党管人才的“管”字上,我们要澄清四个误区:党管人才不是“一把抓”,而是重点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解决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
问题;不是“一手抓”,而是把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围绕经济抓人才,围绕发展抓人才,围绕大局抓人才;不是“一家抓”,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组织部门内部不是“一处抓”,而是组织部门的每个处室都负有人才工作职责。衡量党管人才的成效,要看是否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格局,最终看是否有力地推进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把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管人才的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各级组织部门的工作主线和重要载体。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科学分析国内外人才发展态势和我国人才资源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人才强国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重要政策措施,并通过重大工程引领、重大活动组织、重大典型带动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原则服务人才强国战略的水平,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第三,加快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政策、制度和环境的竞争。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一要切实解决人才管理和服务方面政策滞后的问题,着眼全球人才资源开发,超前研究制定人才开发的政策,整合国内外的人才资源。比如,我省一些市正在进行调研,准备制定一项解决来江苏工作大学生住房的政策,降低人才来江苏创业的门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要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形成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宏观指导与专项支持相结合的格局。如无锡尚德太阳能集团的成长壮大,就是无锡市在市场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实行政府风险投入,科技企业家施正荣的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短短五年内创造了由25万美元起家一跃成为我国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的奇迹,目前施正荣个人身价40亿美元,企业市值110亿美元。这一人才和资本结合的成功经验,我们正在总结推广。三要不断打造创业载体,优化创业环境。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吸引和培养人才需要有强大的载体;从党管人才的角度看,抓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的抓手就是载体建设。要不断做大做强做活人才载体,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类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我省苏州市为了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最好的金鸡湖地区,由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并出资,吸引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30多个教学科研分支机构,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苏州的发展提供增长极和强大动力。
第四,创新工作体制,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一要强化人才工作机构。随着人才工作领域扩大、内容丰富、职能拓展,人才工作部门在组织层面上,需要建立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把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纳入管理范畴,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同时也有利于打通几支队伍交流的渠道,实现优秀人才的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或者把现有人才工作机构升格,赋予其综合管理职能,使其职责一致、权利统一,加大组织协调的力度。二要转变工作方式。在谋划和推进人才工作中,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对人才的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二是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为主转变,三是从以组织管理为主向协调服务为主转变,四是从以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为主向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为主转变。坚持“三个不做”:一是市场能做到的,不做;二是部门能做到的,不做;三是基层单位能做到的,不做,从而使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层次性、超前性。
第五,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促进人才工作目标落实的长效机制。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既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有力措施,也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加强督查考核作为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调节杠杆。一是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全年人才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加强对工作目标在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加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以工作目标来整合部门的管理资源,以工作目标来加强组织部门与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融合,以工作目标来推进人才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人才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党政一把手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真正把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人才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定期开展考核检查和评比,对人才工作先进地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人才工作落后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促进形成各地各单位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目前,我们的思考和探索还是初步的,我们将以中组部召开的这次“党管人才理论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人才工作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工作实践探索,加强人才工作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我省人才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