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共5则)

时间:2019-05-12 08: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

第一篇: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

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26信息来源:河北日报

今年年初,唐山市在统筹考虑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统筹考虑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合态势,统筹考虑河北和唐山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基础上,决定把沿海一线的临港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四点一带”的格局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开发建设。此举进一步放大唐山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不仅符合唐山利益,而且符合河北利益。这一事关唐山市未来发展最为重大的战略布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打破画地为牢的陈旧观念,树立了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意识。

唐山“四点一带”地区资源禀赋丰富、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曹妃甸被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并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四点一带”战略,可以共享曹妃甸的政治品牌资源;拥有天然的港口资源,港口龙头带动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适合建港的岸线66.7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共有未利用土地1173平方公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4—5年内,可以建成千万吨级的大油田,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具有滨海湿地、沙滩、岛屿、森林等多样性的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后方腹地广阔,交通体系完备,是唐山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是环渤海地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主动接轨京津、参与三北地区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可以加速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形成产业发展、双向开放新优势;产业优势明显,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四点一带”的工业基础进一步充实,现代服务业功能进一步完备,产业间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规划,到2015年,“四点一带”地区基本建成唐山市、河北省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双向开放承载区、体制创新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跨越发展支撑区。按照总体发展目标,“四点一带”地区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2008年,“四点一带”地区规划启动实施,完成投入655亿元,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区域发展基础框架基本建立;2010年,累计完成投入2630亿元,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200亿元和170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30%和35%,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累计完成投入6700亿元,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00亿元和430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0%和45%,点带结合、整体联动的区域发展总体目标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新唐山,成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动脉,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的主动轴,实现沿海与腹地一体化发展的主动力。

“四点一带”地区的“四点”是指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是指贯通“四点”而形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四点一带”地区涉及唐山南部沿海现有9个行政区域,长约149.5公里,宽2—80公里,规划面积2143平方公里,约占唐山市国土面积的15.9%。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638.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7%。

1、曹妃甸新区

规划的曹妃甸新区范围包括: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及滦南县南堡镇、柳赞镇。陆域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1470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2008年,以港、区、城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曹妃甸工业区造地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滨海新城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开始启动。交通、供水、排污、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网络初步建成。实施重大项目100项,完成投资500亿元,产业布局日益完善,“五区一城”的产业布局框架初步构建,集群效应开始显现。2010年,完成规划区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社会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建设,形成新区基础和骨架,临港型产业体系框架形成,产业集群效益明显,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实施重大项目180项,累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到2015年,输港铁路、公路全面建成通车,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重要产业配套设施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滨海新城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建设完工投入使用,新区内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以精品钢材、石化和海洋化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临港重化产业为主导,港口物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临港型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实施重大项目400项,累计完成投资5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财政收入260亿元。

2、乐亭新区

规划的乐亭新区范围包括:乐亭县、海港开发区、京唐港和大清河盐场四个单位,陆地面积约130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乐亭临港工业区、海港开发区、京唐港以及大清河盐场等沿海地区。规划范围是沿海公路以南,以京唐港为发展轴,西起大清河盐场西边界,东至北京军区靶场西边界的长条形地带,规划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2008年,该区域GDP达到258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财政收入25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在海港开发区和乐亭临港工业区现有基础上,统一制定乐亭新区280平方公里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2008年开工的项目:全面启动首钢宝业460万吨精品钢材、中厚板二期工程、天津冀海修造船厂、中润煤化工及佳华焦化扩建、唐齿重型变速器、海水淡化、风力发电、四号港池矿石码头建设。

2010年,区域GDP达到35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港口吞吐量1亿吨。完成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形成新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基本框架;构建起精品钢材、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滨海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的建设框架。2015年,区域GDP达到75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基础设施完全配套,基本建成在国家具有影响力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3、丰南沿海工业区

唐山市丰南区毗邻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区域,海岸线长23.5公里,全区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工业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丰南沿海工业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西与天津滨海新区相邻,东与曹妃甸新区相接,是连接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和纽带。两大新兴经济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为丰南沿海工业区承接产业辐射、参与区域分工带来了难得机遇,发展条件独具优势。2008年,10平方公里起步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投产钢铁深加工企业8家,形成钢铁深加工能力200万吨。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建成钢铁深加工、新型建材企业50家,形成钢铁深加工能力500万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2015年,基本建成以钢铁深加工、新型建材为重点的特色鲜明、功能较完备的沿海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区内企业达到100家,形成钢铁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

4、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临津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及综合利用,将芦台和汉沽两区合并成立芦汉经济开发区。芦台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其中:国有耕地约4.1万亩,未利用土地约1.1万亩;辖区总人口4.1万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主要产业有:自行车及零部件、五金柜具、钢木家具、新型散热器、机电产品等。汉沽管理区,辖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国有耕地约4.4万亩、未利用土地约1.99万亩;辖区总人口4.7万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亿元。主要产业有:钢铁深加工、建筑材料等。

2008年,先行规划启动建设四个园区:即5平方公里自行车工业园,位于芦台区西部海北镇,205国道两侧;7平方公里五金制品工业园,位于芦台开发区东部;11平方公里高端服务业园区,位于汉沽管理区西南部,嵌入天津汉沽区内部,与天津滨海新区相邻;1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芦台区东部,一分场区域内。

2010年,自行车园区和五金制品园区基本建成;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

2015年,在四个园区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

结束语

当前,“四点一带”9个行政区正在抓紧规划,明确战略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全面推动项

目建设,为全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相关县(市)区在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的同时,已经把目光投向市内其他县(市)区,把唐山市更多的企业引到“四点一带”地区,让全市共享沿海资源和沿海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市中心区和北部县(市)区真正把本地的规划纳入到全市沿海开放的大格局当中谋划。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唐山市正在围绕“四点一带”开发建设战略,自觉推动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争取在全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把沿海一线的临港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开发建设。坚持以港口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临港产业为特色,加快产业聚集,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双向开放承载区、体制创新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跨越发展支撑区,成为引领河北发展的强大引擎、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支点、环渤海地区快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曹妃甸新区要在沿海“四点一带”开发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把今年作为开发建设的“配套年”,下大力抓好规划配套、建设配套、产业配套、改革配套。抓紧启动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建设,逐步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年内具备申报建设保税港区条件,逐步把曹妃甸新区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的“自由贸易港区”。

第二篇:江苏省灌河口地区综合开发规划思路及产业发展研究09

江苏省灌河口地区综合开发规划思路及产业发展研究09-10-31 10:18发表于:《江苏沿海经济论坛》 分类:未分类

灌河口地区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的重要南翼,辖区内河海交汇处的燕尾港、陈家港、堆沟港所组成的灌河口港口群,是江苏省沿海开发的主要节点之一。该区域主要由灌云、灌南、响水三县县域构成,在江苏沿海开发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和更为有利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加快开发的外部条件更加成熟,开发前景更加看好。

一、发展背景分析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和长三角区域一体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重要南翼的灌河口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1、国家战略新政策,打开发展新空间。随着江苏沿海开发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包括灌河口地区在内的我省整个沿海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宏观政策的强力支撑将为本区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和开发能量的进一步激活,将更加有效地推动灌河口地区综合开发不断迈上新台阶。

2、长三角区域新调整,迎来发展新机遇。国务院将长三角区域拓展为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全域,使得江苏沿海地区成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为灌河口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连云港港的新定位,提供发展新平台。灌河口港口群作为连云港港南翼组团,随着连云港港在江苏沿海港口群中核心地位的不断强化和沿海开发龙头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配套延伸连云港港口功能和主导产业发展,将为灌河口地区提升港口支撑能力和实现临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二)发展条件更加成熟

1、航运优势凸显。灌河是苏北地区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河道,河宽水深,岸线条件良好,全线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航3000—5000吨级航运船舶,稍加疏浚可通万吨巨轮。灌河内经盐河、通榆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淮河、长江相连,外直通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形成了海、河、江相连的内河航运网。

2、滩涂资源富集。灌河口地区拥有滩涂面积近300万亩,在土地成为发展硬约束的情况下,本区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对解决江苏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现代农业、开拓经济增长空间,都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农业基础较好。灌河口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区内共有耕地330.84万亩,人均1.4亩,是全省人均耕地的1.5倍,人均占有粮食比全省平均高出60%以上,拥有多个省级及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具备发展生态、高效、外向农业较为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4、工业发展迅猛。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港口运输便利、环境容量较大等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有力推动了灌河口地区工业化进程。2006年和2007年,灌河口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2%和34.8%,初步形成了以造船、能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为更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

5、生态环境良好。灌河口地区人口密度和开发程度较低,沿海居民稀少,生态系统优良,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灌河直通黄海,以排水为主,潮汐落差较大,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

(三)发展压力日渐增大

灌河口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发展压力日趋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缺乏统一规划,空间开发秩序亟待调整优化,产业集中度偏低,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偏弱,尤其是灌河口拦门沙急待整治;三是生态环境问题有所显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一定压力;四是影响区域一体化开发的体制机制因素较多,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方向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升水平的开发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全面推进以节点开发为重点、产业发展为核心、统筹协调为主线的灌河口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以港兴工、以工促城、以城带乡、城港互动;充分发挥河海、陆海联动优势,强化区域内部分工及与区外的协调发展,健全港口、产业、城镇协调发展机制,全方位拓展合作空间,推动沿海开发节点与沿海开发核心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发展;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特别是灌河岸线的开发与保护,努力实现科学开发、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开发。力争用不长的时间,把灌河口地区建成我省沿海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重要支撑点和我省沿海开发节点中的新亮点。

(二)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本区海河江相通、水公铁相联、毗邻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大政策引导,强化措施保障,合理划分空间,有序利用资源,扩大区域合作,促进和谐发展。

1、发展目标预测。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若能持续保持在20%以上,GDP总体上比2007年实现翻两番大有希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以超过3万元,年均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有望提前实现小康目标。

2、发展方向选择。融入长三角,畅通经济流,支撑桥头堡,提升竞争力,在保持经济总量

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努力把灌河口地区建设成为江苏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成为灌河流域脱贫致富先导区、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区。

三、空间开发秩序及岸线功能划分

(一)调整空间开发秩序

科学进行空间功能分区,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各具特色的空间功能组团,形成城市空间、农村空间、生态空间三者协调发展的空间开发新秩序。

1、扩大城镇空间。合理利用盐田和滩涂,加快拓展临港城镇和产业发展空间。整合零星工业用地,适度扩大县城和重点乡镇空间。加强城镇绿化空间和生态休闲空间建设,保障城镇居住和生态功能。不含农村居民点,总体开发强度控制在10%以内为宜。

2、调整农村空间。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综合开发利用盐田、滩涂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通过合并、搬迁等方式,鼓励农民向工业集聚区和重点城镇集中,适度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提高农业生产空间占总用地的比重。

3、保障生态空间。合理确定各类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和面积,明确保护要求,加强维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完整性,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生态空间占总用地的比重应保持在35 %左右。

(二)构建“T”型开发格局

积极呼应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建设,加快推进港口开发及其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打造沿海和沿河两条开发轴线。加快构建灌河口港城功能组团和响水—长茂城镇功能组团,形成河海联动、港城一体的“T”型开发格局。

1、沿海轴线。以陈家港、燕尾港、堆沟港三个港口为核心,依托226省道和临港产业园区向南北两翼拓展,利用沿海大面积盐田、滩涂等资源,重点发展重化工、造船、能源等临港产业,积极承接省内外、国内外产业转移,主动与徐圩港区大型临港产业配套,打造沿海产业开发轴线。

2、沿河轴线。依托灌河、326省道和新港大道,重点发展沿河的燕尾港、陈家港、堆沟港三个港口城镇及响水镇、新安镇、长茂镇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等产业,形成港与城、河与海、灌河南北两岸互动的沿河开发轴线。

(三)科学划分岸线功能

岸线是灌河口开发最宝贵的资源。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岸线利用原则,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对岸线的开发需求,优化调整港口工业

岸线比重,适度提升城镇生活和旅游观光岸线比重,充分保障生态保护岸线比重,大力推进岸线使用向纵深拓展,确保岸线合理划分、高效利用。

1、东段岸线。该段是灌河流域最具开发价值的岸线资源,为河海交汇处的陈家港、堆沟港和燕尾港三镇所辖。主要用于发展公共码头、冶金、石化、火力发电以及7-10万吨级造船工业,为承接南北产业转移、配套连云港徐圩港区提供充足的深水岸线资源保障,支撑灌河口沿海南北两翼产业园区发展。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强度,总体上应不超过50%。

2、中段岸线。主要包括五队、双港、田楼三个乡镇所辖的岸线。坚持集约集聚开发,加大对已利用岸线的优化调整力度,着力打造3-7万吨级的中小型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加大岸线开发强度的调整力度,由目前的44.4%调整为35%左右比较适宜。

3、西段岸线。主要包括响水镇和长茂镇所辖的岸线。重点保障服务于水陆中转、水水中转的仓储、商贸物流业及特色产业对岸线利用的需求,着力打造响水县城和长茂之间的滨河亲水岸线,适度发展船舶配套产业。此段岸线的开发强度应控制在20%左右。

4、沿海岸线。该区海岸线共63.5公里,主要用于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旅游休闲、海洋能利用、特殊利用及生态保护。

四、产业发展与布局

(一)加快发展临港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规划陈家港、堆沟港、燕尾港三个临港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强化与连云港临港大产业的配套协作,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船舶修造基地、省内重要的绿色化工基地和沿海地区新兴能源基地。

1、发展特色船舶工业。抓住船舶产业转移机遇,依托灌河岸线资源,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整合,加强产业配套,强化自主研发,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占用岸线资源多的小、散、差造船企业,重点发展产业政策鼓励、市场需求大的特色船舶。引进和培育船舶动力设备及配件制造、船用电子设备、系泊设备、分段制造、船用阀门等配套产业,大力推进本土化生产,提高高端产品、成套设备比重,形成产业集群,建成与现代总装造船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形成船舶制造与船舶配套相互协同,区域配件市场与全国船舶产业全面对接的船舶工业体系。

2、打造新兴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本区交通运输便捷、环境容量较大的优势,布局建设大型燃煤电厂。积极推进在建大型电厂项目,新建机组全部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工业园区集中建设热电联产项目,优先安排背压型机组。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秸秆资源和滩涂资源,积极发展风电、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能源产业。加快响水、灌云陆地风电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场的前期工作研究,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近海风电示范项目。积极推广滩涂能源植物种植,利用先进加工技术,提高生物转化效率,努力打造国家级非粮生物能源示范基地。

3、建设绿色化工基地。本区适宜布局和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和海洋化工等

产业。以陈家港、堆沟港、燕尾港三个临港化工集聚区为基础,加快产业整合步伐,促进三区合一。强化与连云港石化大产业的配套与协作,加强产业内部合作和产品深度开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粗放型化工向“绿色化工”、“生态化工”转变。适当发展盐化工,提高产品加工深度。

4、适度发展造纸业。依托滩涂和宜林土地资源,发展造纸所需原料。采用节能节水新工艺,引进技术装备先进的造纸企业进入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沿海地区新的纸业生产基地。

(二)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中心,走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外向化之路,打造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苏北沿海特色高效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1.加强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依托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灌云、灌南和响水三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全面落实商品粮生产基地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巩固和新建一批高产稳产粮田。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布局和粮食品种结构,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增效万亩示范区和千亩展示片建设,加快粮食高产稳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培育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全面提升商口粮食生产基地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2.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围绕龙头企业集聚、高新技术实验、农业发展示范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花卉苗木、畜禽养殖、水产加工、高品质棉、经济林示范园区。强化核心园区示范效应,加快产业集中集聚,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板块。加强园区、产业之间的整合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构建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名优品牌,提升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推进区域性产地市场建设。突出区域农产品特色,构建功能完善的产地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供需信息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培育壮大专业化的销售组织,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动物防疫及植保体系。

(三)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引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向经济开发区集中,发展壮大传统特色产业规模,促进集聚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除县城镇外,一般内陆乡镇不宜再设立工业集中区,不布局工业项目。

1.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是灌河口地区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承接长三角核心区纺织服装业产业转移和技术外

溢,重点开发功能化、时尚化、休闲化、高档化服装,鼓励发展中高支纱、精梳纱、色织纱及高档面料,提高设计水平,培育自主品牌,增强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竞争力。

2.食品加工业。本区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良好食品加工基础。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传统食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升级。积极培育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绿色水产、家禽、畜产品养殖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安全、无公害食品,健全食品检验检疫体系,争取更多的农副产品获得国家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

3.冶金和机械装备业。依托连云港港大型矿石码头优势和一些大型钢铁龙头企业向该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后续产品加工业,细化产业配套和分工协作,提升连云港钢铁基地整体竞争力。立足现有基础,发展壮大不锈钢、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形成原辅料供应、冶炼、轧钢及管材、线材制成品不锈钢产业链,加快有色金属从冶炼向电子、电机、线缆、空调铜管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提升压铸、计量等设备制造的研发水平,拓展销售市场,加快行业优化组合,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培育港口物流、商贸金融、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和休闲旅游业,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加快一、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推动作用。

1.现代物流业。利用港口和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建立各类综合性、专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培育壮大区域性物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打造以港口、城镇为依托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形成服务灌河口地区、辐射灌河流域、支撑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南翼发展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体系,力争把本区建成苏北地区重要的粮棉、化工、有色金属、不锈钢制品、机械及零部件等大型专业化交易中心。

2.商务金融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中介代理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提升沿海港城组团和沿河中心城镇组团的商务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城乡金融业,培育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主体,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着力打造以“灌河开发”为主题的区域性咨询、论坛、会展品牌,不断提升灌河开发的环境影响力和商务集聚效应。

3.特色旅游业。突出河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结合新沂河复堤工程、城市化建设、特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重点规划建设滨海旅游休闲观光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础,开展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借助自然景区、文化古镇、海岛风光,开展特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利用沿海广阔的滩涂湿地及沿河自然生态,开展游灌河、览湿地、亲自然海滨风情旅游。

下载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山开发四点一带地区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