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五篇)

时间:2019-05-12 08:2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

第一篇:《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

读《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有感 “既然大家都是动物,所以我们只有在正常的本能上,获取正常的满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第一段话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们的生命总有一日会灭绝,这种省悟,使那些深爱人生的人,在感觉上添加了悲哀的诗意情调,而然这种悲情却反使中国学者更加热切深刻地要去领略人生的乐趣”。中国的词典上大多这样说:“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而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说,“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帕斯卡曾经指出:“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有人认为:“人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涉及到学习、工作、恋爱、友谊等广泛的生活领域,包含着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光明与黑暗、顺利与曲折、友善与敌意、美好与丑恶等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而又永恒的课题,对人生的讨论富含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为文学、影视作品的永恒主题。从生存的角度来讲,人生就是人们在其有限的一生之中,有目的的适应以及创造生活的全部过程;从生理的过程来看,人生是一个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从选择的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个由无数的选择所构成的生命轨迹!我想能在本文中找到答案的一角。

“犹如文中所描述的那句话一样,吉士爵士曾说过一句和中国人的感谢不谋而合的话: “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的一样,认为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么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改造成天堂。”到

1底尘世是不是人间的天堂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我想这就是说我们打算一个怎么样的活法。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样描写着:我想,对这个时代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活着”?这是类似沙漠里撒水那样虚无或者在急流中打桩一样困难的事情。但是,正因为我们处于鄙视劳动、纷乱浮躁的时代,我相信只有单纯且直率的质问才有更深的意义。若不能这样从根本上去尝试思考生活方式,那么,纷乱状态将愈发加深,未来将越来越混沌不清,混乱将在社会上漫布开去——怀有如此紧迫的危机感和焦躁感的人同样应该不止我一个。我想能理解了这一段话的含义与《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尘世是否是天堂就理解了。

文中的一句话“我相信做人总是要死的,一支烛光,总有一日要熄灭的。我认为这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它也使某些人感到一些诗意”宇宙浩瀚,人生短暂,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们会不会常常扪心自问:忙忙碌碌一生所为何来?生命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人为什么活着?这是《十万个为什么》中没有的一个“为什么”,这是一个残忍的问题。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了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如果你那天认为人生就是只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意义的循环也许,你的人生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你没有看到人生的真正内涵。

2肉体与精神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些,文中说因为我们都相信大家都是动物,只有在正常的本能上才能获取正常的满足,才能获得快乐。文中说这些是指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生活的享受广义上无非就是精神与肉体的享受,能分辨着两者的区别只要我们的理智。文中一个例子“我们深爱一个女人,不单是爱她外表的曲线美,并且也爱他的举止,她的仪态她的烟波和她的微笑。那么,这些是属于肉体的呢?还是精神的呢?我想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吧!”看完这个我也蒙了,这么现实性和人生精神性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定义。我想单身能搞清楚精神与肉体的区别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不论精神还是肉体的需求,都是有一个目的性的,大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生的目的,文中说我们中国的想法与外观的看法不同,我们更注重的是“结果”西方人更加在意的是那个过程,就犹如谈恋爱是想着怎么浪漫却没有想着结婚后怎么过日子。这就是目的的不同,我们有必要先探究一下什么是“人生目的”。从字源来看,在甲骨文或小篆中,“目”字像眼睛的形状,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时意思是“看”;“的”字像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才逐渐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想要达到的行为结果。那么,“人生目的”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人们终其一生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比较正规的定义就是: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

3求。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和影响着人们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无论如何这篇散文还是给了我一定的认识,无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目的如何,还是你追求的东西的过程还是结果,追求的也是一个快乐。快乐源自心灵,修炼自己的心灵到一定的境界,自然很容易快乐。有句话说“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的还不够高,云层之上,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第二篇:《爱,是唯一的答案》读后感

《爱,是唯一的答案》读后感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自己卖保险,在遭遇一次次的挫败后,也曾很迷茫,但是他内心爱这份事业,所以在绝望之际,他还是鼓励自己,告诫自己这是一份“神圣、崇高、伟大”的工作,也正因此,作者从此顿悟爱的力量和转化角色,用最真诚的爱的方式签了他人生中第一份单子,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持续和加深这份爱,三年以后,作者成为他们公司的销售总监,并代表公司在东南大学礼堂做全员培训。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感,都是爱的结果!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企业文化和个人修炼,称文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个人修炼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熏陶,若企业文化中有利他精神和大爱精神,那么员工也会慢慢培养爱物爱人的修养。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要向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涵盖两层,一是软文化,也就是思想、价值观文化层面的东西;另一个就是硬文化,就是所谓的制度、管理文化层面的东西。对企业来说,只有将这两者密切结合,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助其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是解决员工想啥的问题;岗位制度和绩效考核,是明确员工做到啥得到啥的问题。

佛家说在员工心中种下善的花朵,就能激发员工的精神世界;道家说激活团队的能量场,这个企业就厉害了,就有希望了。因此企业只有将文化与制度相结合,才能促使企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使企业不断奋进与发展。文化是魂,制度是根,使员工明确企业的文化、了解公司的制度,才能使员工的行为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领导人应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起一个好榜样,带来员工一同体验企业的灵魂,并通过体验强化心智,通过奖罚制度来严明纪律、鞭策员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在引进人才时需让其与企业共识,只有共识才能共赢,让所有员工都清楚公司的对错、是非、善恶的标准,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和者出局。

爱在于心,也在于型,聪明的领导者会站在员工角度上看问题,会用行动来诠释对员工的关爱,送给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肯定员工的价值。往往企业领

导的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份节日小礼物,一声问候赞许等很细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你的下属感动很久,这就爱的力量。对于优秀员工的表彰,一定要通过公开的仪式来体现庄严和神圣,让员工内心有深深的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庆祝是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幸福的一种方式;可以带给员工巨大的精神能量,并激励他们发奋图强,更加努力地区工作。庆祝是一种奖励,更是一种肯定。

爱是一切的答案,企业有爱,才有最大的凝聚力。但光有说出去的爱还不够,领导着还必须把这种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用行动去诠释企业的关怀,这样才能打动下属的心,赢得他们的拥护。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不止息。据说爱的能领级仅次于开悟状态,这种爱不会动摇,它不是来自外界因素。爱是无条件的,是不变更的,是永久性的。爱是存在的基本状态。它不是知性的爱,不是来自头脑的爱,它是发自心灵的爱。

爱,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美德,我们大中华自古至今发扬和传承的就是真、善、美,这三点都是对爱的表现,那么无论是在商场还是生活上,凡是有爱的地方,都会是和谐快乐的。有人说恨的极点就是深爱,这种爱是自私的,但如果能转化思维,把你的竞争对手当做朋友,用爱的方式与他相处,相信不久你们就会成为最好的朋友,而且是彼此竞争彼此帮助的商业和生活伴侣。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剂,爱,是活出自我并超越对手的唯一答案!

提交人:****

时间:*****

第三篇:天堂读后感

从七岁上小学以来,关于数学的辅助工具套,我不知舍弃多少,才又得到了多少,大概只能用“举不枚举”以形容之,天堂读后感。15cm直尺,30°三角板,45°三角板,180°量角器有机构成的智高数学工具套,在故事的起始总是被铁钉钉地吸附在一个窄平的塑料或者塑胶盒子里,却总是在未知的中途毫无征兆地走失,从此散落天涯,形同陌路。回想多年的数学生涯里,最钟意的是智高后期推出的磨砂蓝绿色的四件套。磨砂质地的触感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完美的与指纹的契合度。三角板中央空心的缩小版直角三角形,似乎是特意为我这类画图不成规矩的数学少年提供棱角分明,毫无弧度的标准三角形的模板。从边沿延伸到内部的一条条直线们是可以制造和测量平行线的。而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没有数学的日子,却发觉自己无法习惯没有直尺的日子。当我看见《告别天堂》这本狭仄的青春读物时,我产生的第一冲动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立马拿一把直尺精准测出封面的长与宽的厘米数,然后用所剩无几的数学思维大致估算出它们的比例。

以上是我在进入《告别天堂》正式内容前的琐碎之言。因为我发觉,一个人之于一项事物的感情,往往有时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的厚积薄发。

其实小说的情节很单调,大致就是围绕宋天杨和江东的感情纠葛写的265页长篇。中间会偶尔穿插肖强,周雷,方可寒等的二类主角,以及一个无耻的小配角张宇良。似乎这样的故事对我缺乏吸引力,两个人之间歇斯底里的怀疑和确认,宣言和枝节,总让我想起“无病呻吟”这个烂俗频繁的字眼。另外,方可寒这个在开始被描写为公共汽车的重点中学女孩,总觉得缺乏生活基础,凭空捏造地毫无根据。虽然她在故事的1/3处就死亡消隐,不过却在之后的2/3里在别人的记忆和描述里获得纯净的重生。这点大概是小说留给我最大的触发。其他的肖强和周雷也不是很有说服力,总体来说身上缺乏吸引人的特质和个性。张宇良大概讽刺的是道貌岸然的教育怪胎,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却有显赫的声明地位,但他真的存在吗?其实,在小说的内核上,我觉得《告别天堂》是不成功的。

乍一看,你就会发觉这本书绝对出自文艺青年之手。我不知道文艺青年们的品味是否大致类似,书中罗列的电影图书我也都是大致看过或了解,感情也是与她大致雷同的,读后感《天堂读后感》。我没有感到一种庆幸,却深感到一种悲哀——因为我可能丧失了自己对于作品独特的理解与想法。下面,我将一一罗列书中提及的文艺作品(无价值的我将予以忽略):《乱世佳人》,《腾王阁序》,《加缪全集》,《海子的诗》,《霸王别姬》,《活着》,西科赛斯的《纽约黑帮》(没看过),《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少年维特之烦恼》,《局外人》,元好问,《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深作欣二的《大逃杀1》(没看过),王小波,《金阁寺》,《安娜卡列尼娜》,《杀手莱昂》,《城南旧事》,《东邪西毒》,《蓝色生死恋》,《罪与罚》,《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星光伴我心》(没看过),《流星花园》,蔡琴,《情书》,张爱玲,鲁迅,《红楼梦》,《金瓶梅》,《情人》,《小王子》,《无间道》,《阿飞正传》,《变形记》,《梁祝》,《双城记》,《重庆森林》,《破浪》,《巴黎最后的探戈》,《三十七度二》……只是,我突然觉得如此的堆积,不是为了显摆,就是因为矫情。当然,它也说明了你的知识的丰富。另外,笛安的排比和骈文功力的确了得,也算是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的重磅功夫。我不喜欢《告别天堂》的多角度描述,虽然足够新颖,但也足够混乱。而且,多角度描述的弊端就是以同一种口吻代表多人,结局是多人谁都显得不立体。整本书我最欣赏的恰恰是作者最为真挚的后记。

没有人的青春拥有翻版。无论我们以什么方式挥霍或者珍藏我们的青春,那都是我们的。只是,在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我突然在想,关于青春期的爱情,我们是否需要秉持着一些或者哪怕是一丝的古典主义呢?我们是否有那样的精力和定力去等待某个真正在角落等候我们的人呢?像《天使爱美丽》一样,像《向左走,向右走》一样。也许诚然如张姓女子所言,青春是一条不得不走的弯路。

来的太快,走的太快,它是龙卷风,不是所谓的爱情。

ps:在豆瓣搜索《告别天堂》的时候,看过的人大致300位,绝大部分都是四星或者五星。我选择了三星,一般。告别天堂,此名终结。

第四篇:天堂读后感

埃及国家博物馆,有件奇怪的赝品:一只用精美白玉雕刻的匣子,大小和常用的抽屉差不多,匣内被十字形玉栅栏隔成四个小格子,洁净通透,天堂读后感。玉匣在是法老的木乃伊旁发现的,当时匣内空无一物。从所放位置看,匣子必然是十分重要,可它盛放什么东西的?为什么放在那里?寓意何在?谁都猜不出。这个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考古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在埃及中部卢克索的帝王谷,在卡尔维斯女王的墓室中,发现了一幅壁画,才破解了玉匣的秘密。

壁画上有一位威严的男子,正在操纵一架巨大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砝码,另一端是一颗完整的心。这颗心是从一旁的匣子中取出的。埃及古老的文化传说中,有位至高无上的美丽女性,名叫快乐女神。快乐女神的丈夫,是明查秋毫的法官。每个人死后,心脏都要被快乐女神的丈夫拿去称量。如果一个人欢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轻。女神的丈夫就引导那有着羽毛般轻盈的心的灵魂飞往天堂。

如果那颗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皱褶,快乐女神的丈夫就判他下地狱,永远不得见天日。

原来,白玉匣子是用来盛放人的心灵的。原来,心轻者可以上天堂。

自从知道这个传说,我常常想,自己的心是轻还是重,恐怕等不及快乐女神的丈夫用一架天平来称量,那实在太晚了。

呼吸已经停止,一生盖棺定论,任何修改都已没有空白处。我喜欢未雨绸缪,在我还能微笑和努力的时候,就把心上的累赘一一摘掉。我不图来世的天堂,只期待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朝着愉悦和幸福方向前进。天堂不是目的地,只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的地方。

我欣赏作者说的这句话:“我不图来世的天堂,只期待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朝着愉悦和幸福方向前进。”人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进不进天堂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为了将来能进天堂而刻意按那种模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那活着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如果真的能有天平可以称量一个人的心灵,那这世界上又有几个心轻之人呢?不管是快乐的人还是痛苦的人都会有许多的烦恼,读后感《天堂读后感》。好人不会一辈子都做着好事,坏人也不是一辈子都做着坏事。好人也会有罪恶感的时候(不管是大是小),而坏人也会有快乐的时候(不管时长时短)。

人生于世就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一生,哪怕是一生皆顺之人也一样有愁苦之心。哪怕是一生贫穷之人也会有快乐之心。

总之,这世上真能过得了天平这一关的真的恐怕没有几人了。所以,我们只能在生活中一再要求或告诫自己:过得轻松一点吧!何必那么累呢?过得开心一点吧!何必那么较真呢?过得心宽一点吧!何必难容人呢?人活一世呀!就是要三个字:“想得开”。至于死后灵魂去哪儿,自己不知道,后人也不知道,又何必去计较呢?但求着:以后的一家人还能够在另一世界里团聚。

---------------------

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我深深感到鸟儿在天堂是那么快乐。

文章描写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它的叶子绿得发亮,带给我们一片生机。它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为鸟儿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堂。那些活泼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歌声十分动听。在作者绘声绘色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鸟生活得无忧无虑,像在天堂中一样。

本文作者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并且让我们也感染了这种快乐的爱!

第五篇:野夫《尘世·挽歌》读后感

在讨论人类道德困境时,有学者归纳了人类三元道德文化说——羞耻文化、罪感文化和恐惧 文化。一般地说,羞耻文化扎根于东方,罪感文化盛行于西方,恐惧文化常流布于专制国度。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的人们在道德选择上常常是耻感、罪感和惧感两两兼之,或三位一体。比如,我在读完野夫的散文集 《尘世挽歌》 就真切地感受到了炙人的耻感、后,罪感和惧感。野夫出狱之后,为谋生路,在京城做起了书商。为别人编了无数书籍,终于在 45 岁时 也为自己编出了这部凝铸了许多血泪的文集。章诒和先生为之作序说: “今天,当我们的文 人艺术家都争做圣洁天使的时候,野夫的文字却来扮演魔鬼,发出凌厉的声和另类的光。” 其实,谁不想做真正的天使?谁又愿意扮演魔鬼?可是,在一个善恶颠倒、神人共愤的时代,所谓的天使其实腹藏杀机,所谓的魔鬼才真正饱含爱心。野夫,就是一个行走于地狱人间,用自己的眼睛打量人生,写者、行者、思者三合一的富有爱心之人。他那善良仁慈、嫉恶如 仇、忧国忧民的心灵就在他的文字后面,如同怎么也甩脱不了的影子。实在相信野夫在写《江上的母亲》是在一个如何难以言说的状态,就如他所说“这是一篇萦 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 又恍若巨石在喉, 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 在黑暗中撕心裂肺, 似乎只须默默一念, 便足以 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也许这一段,注定读者在全文中哽咽难免。“1983 年外婆辞世,85 年父母离休,87 年父亲患癌,89 年我辞去警职,随后入狱,母亲 又开始了她的忧患余生”,这些时间带来的伤痛足以让个性决绝的母亲在完成接儿子出狱后 使命后选择 投江,尊严地活下去。母亲的一生饱受命运的左右摆布。人有感情,我自然为其一生起伏颠 簸跌宕而感动,只恨眼泪并只涌出没留下,有隐忍。母亲的一生实在是揭示了命运。命运这词实在是过于残忍,也许它从来未被握在手里,个人 命运在大时代背景下早就有轨可循,只是野夫选择了将人性逐一展现,它们就是尘世里的挽 歌,同时开始了悲鸣。现在我知道,生命中有许多伤口,会在余生中不停淌血。许多人选择自我催眠麻木度日,记忆却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总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时候,让人看到那血淋淋的伤口。江上的母 亲,成为野夫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倔强的母亲选择一个人有尊严地离去——她是那么要强的 人,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一生饱尝屈辱。生,无法选择,于是母亲选择一个人悄悄地死

去,时运乖戾,一个女人只能用如此决绝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清高与尊严,夫复何言!在“清苦和落寞的光阴里”熬尽人生的老李,过早看透社会面目,从不要爱情到节欲。从尘 世到遁入空门,再到从容赴死。原来无知可怕,知道太多是可悲。生无可恋就只好死。“大伯张志超,一个被组织彻底编织了命运的理想主义者,“被诊断出胃癌,他的党籍依旧 因为罗明的存在而难以恢复;他依旧只能按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来辗转病榻。当 1989 年他 再次看见他父子追求拼命所建立的政权,又再次上演骇人听闻的悲剧之后,他彻底死心 了„„嘱托我给他买来一瓶安眠药。之后,他就开始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这一段颇像《集结号》的主题。许多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志士被无情地脱离了党籍。他们确实 推翻了一个暴政却换来一个滑稽的结果,不论是指失去党籍还是针对新中国在以后发生的一 系列运动。但无论《集结号》里还有一个谷子地在为逝者反抗,而尚在人世的大伯,索求未 果,反而被其寄托能为自己证明的昔日战友猜疑,饱受屈辱。从此放下这份争取,而后又被

怂恿下作一些未了的挣扎,只是现实未能如愿,无奈又更教人心碎。电影毕竟是电影,要不 广电局又怎会批下呢? 还有幺叔的死亡,瞎子哥、仇老汉的孤独晚年等等。

野夫的身世显赫,同样因为这份显赫,许多的人物无不都被大时代拉上钩,从此有小人物未 能反应的时代巨轮下骨头被辗成粉末发出的悲鸣。也许他们就是一些小人物任凭挣扎没能解 脱。野夫的文字有 80 年代的严肃与平静。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性种种。放下虚伪,正式惨淡。不相信乱世出英雄,更不相信时代造就英雄,因为中国的专制文化过与长远与全面。我未经 历过那个时代,自然保持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的,但终究领教了“不知道时代是如何扭曲了 人性”这一过往现实。它们都是文明变异的结果。面对野夫,以及野夫的至亲乡邻,面对他们经受的非人苦难和不公遭遇,我,我们——这些 太平中人,不知作何感想?他们反复咀嚼磨难,吐露一缕香魂,而我们中的不少人正混沌而 不自知,奔波挣扎于熙攮求利、蝇营狗苟的大道上,与其相比,是不是有点儿愧怍,耻于直 面和正视?提高一点尺度,我们这个国度的很多过来人,尤其是那些为虎作伥过,至今依然 掌握权力的过来人,是不是可以扪心自问,俯首忏悔,认定自己的罪恶,从而力求在心灵里 洗刷?当然,现世当下,篱笆还是那个篱笆,辘轳还是那个辘轳,我们仍然摆脱不了内心深 处的恐惧,来自无物之阵的恐惧,来自有物之阵的恐惧。如

如果深究,我们的道德环境就是如 此错综险恶,所以我们希望无论公民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找到一条自由、理性的道德改 善途径,比如真正法治,比如政治改革,使我们以及后代不再活在耻感、罪感之中,尤其享 受到免于恐惧的自由。

在野夫朴实而深情的笔触下,还有个性独特不容于当世,单身辞世而别梦依稀的大学同 学李如波; 还有出身高贵,却在土改运动中惨遭厄运,然而始终保持贵族气质与尊严的幺叔; 还有一身武艺,却忠贞不二,惯看秋月春风,用一生守望李氏庄园的义仆仇老汉;还有博闻 强记,语锋犀利,而今屡书讽世文字的教授易中天;还有形痞实正,机趣过人,却甘为朋友 两肋插刀的作家王朔;还有酷客李斯;还有小狗球球„„可以说,通过野夫的绍介,使我认 识了一个个可敬可爱,可师可友,可亲可邻的正直、善良、伟岸的生命,这样的认识一下子 延展了我的体验空间,使我也深味起人间的酸辣甜苦,从而更丰沛和细微地烛照自己的人生 长路。

曾在网上问一见过野夫的朋友,野夫这人怎么样?朋友答曰:比较张扬。我想,真正的 男子汉自是敢笑敢骂,敢爱敢恨之人,在这样的犬儒时代,张扬一点又何妨!欧阳修有词云: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大凡尘心未了,六根难净的世人,都是情痴。此情有恩 爱仇恨,有的是风花雪月,有的是关山万重,那么家毁国殇之痛,无疑属于后者。此恨不关 风月,此恨绵绵无期。看到野夫、廖亦武、余世存等一代才人志士落魄江湖,隐聚山林,说 文解字,思乡忧国,我就不由地想起了 1700 多年前的竹林七贤。为了精神自由,为了民生 多艰,他们选择了一种和流俗迥异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路径,很显然,这是一种夹缝里的生存,这是一种磐石下的绽放。阮籍说: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嵇康也说: “恋土思所亲,能不气愤盈?” “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龙蛇各行,龟鳖同 路; 言有听者,字有观众。我辈心有戚戚,肝胆相映,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是此理。野夫古典文学素养较深,诗词歌赋偶露峥嵘。尤其经历牢狱之灾,目光气度自是不凡。读着他的心迹史志,很是回味其中语词的朴质雅致,时而作金石铿锵之声,时而如山溪哗然 而下;又贪恋其中情绪的跌宕错落,时而有撕心裂肺之痛,时而有感天动地之爱。文有大美 而不扬,世有大美而不言,就我个人来说,野夫的文字,直令我茶饭不思,牵肠挂肚,哪怕 它是令某些人闻之色变的禁书也者。


下载《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堂尖叫读后感

    事描述了一个叫叶麦的小女孩,她家里没有钱,父母对她非常粗暴,天堂尖叫读后感。她每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学校退学。可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灰暗环境里的小女孩,却意外地得到了班主......

    《咫尺天堂》读后感

    《咫尺天堂》读后感 《咫尺天堂》读后感1 文章《咫尺天堂》是一本日记体叙事小说,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编写,令人身临其境。我随着“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从“我”......

    海洋天堂读后感

    海洋天堂读后感 海洋天堂读后感1 “穿过河流是海洋,穿过海洋是远方,站在心的方向,张开爱的翅膀......”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阔的父爱。影片......

    海洋天堂读后感

    《海洋天堂》读后感 90分钟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一点点感动涌上心头.在最后的10分钟内,让近乎无法抑制的泪水给了自己强烈的反击,虽然预料到的结......

    走进天堂读后感 [精选]

    文章讲了一对长相酷似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弟弟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走进天堂读后感。哥哥面对录取通知书默默无语,而弟弟整天哀叹“天公无眼识良......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家里拉小提琴遭到了家人的不重视,心灵创伤,决定要拉好小提琴,不被小看。后来到了树林里练琴,受......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合集]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唯一的听众》读后感,欢迎阅读。《唯......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原本是一个音乐盲,但在一位老人的爱护和鼓励下,重拾了信心,由音乐盲变成了音乐天才。我从中体会到了“自信心”能成就一个人,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