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范文)

时间:2019-05-12 08:4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范文)》。

第一篇:[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范文)

[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孔子的学生有若就曾经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他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同样,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说,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仆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的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本最根本的条件。

不足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前后被提到有一百零九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于丹认为,仁爱首先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我们这里说的仁爱,不是妇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惠,而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远大情怀。

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知识分子,他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上的责任太重大了,道路太远了。

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让别人受益,它也会让自己有收获。仁爱是一种不断积累,他需要我们自身的时时呵护。人在生命流光的陶之下,如何时时呵护仁爱,会决定我们跟世界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浙江杭州下城区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高级中学高二:丁婧

第二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最近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出去疯玩到很晚才回家,或是H歌,或是泡吧,又或是玩四人游戏,现在每天下班回家是哪也不去,崽崽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让她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我们家的电视机都放假了,每天我会拿出一本书,陪着小孩做作业,然后她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和我一样手棒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她活在她的童话世界里,我也会沉静在另一个世界中,或是气愤;或是感动;或是领悟.慢慢的这样的生活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开始喜欢上这样的生活,我现在才发现,读书是一个逐渐让自己的心安静和回归的过程;是一个上人心灵纯静的过程。

在我的床头总摆着一本书是于丹的《论语感悟》,每当心情不好时或是心中有事无人诉说时我总会拿出这本书看一看,然后对于自己的一些困惑或是迷茫总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学生时代无聊时也随手翻过《论语》,但那时没什么印象,其实呢是好多话看不懂,就像是现在看通过于丹老师的一些解说觉得自己懂了,理解了,但是几十年以后我想我再看这本书可能又会是另一种感觉,另一种领悟.于丹的只言片语能将我们带到二千多年前的的孔子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一些文化上的产悟,当然有很多是过时的,但是论语里也有一些是关乎人性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的一些东西,她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我们,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其实也就是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他的那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言在当今这个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的人中又有谁能做到,虽然知道自己很难做到,但是通过看这本书至少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很多时候自己一忙一起来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这三种人,要让老者安之,让朋友信之,让少者怀之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品质和胸怀,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心境。孔子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其实离我们不远,它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看这本书里面所讲的孝敬之道给我很大的感触,总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其实不然,孟武伯曾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这样一句话"父母唯疾之忧."多么朴素而又简单的一句话,但它确告诉我们一个至深的道理,还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健在,身体健康,惧的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陪在他们身边尽孝呢?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看这本书这样的句子让我震憾,让我心酸,让我自责,我最怕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感觉.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但在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这就是《论语》,这就是于丹老师的《论语感悟》,用于老师的话说,原话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说“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掌控好自己的生活态度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暑假中我有幸拜读了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感到收获良多。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正是为孔子忠于自己,善待他人的一种淡泊的襟怀所征服。不管世界如何纷乱,保持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人生,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工作,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和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世界充满爱,《论语》正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更教会我们用圣人的智慧温暖照亮整个人生,去正确对待生活、工作。

第四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黄冈小学

赵晶莹

人生是一艘驶向未知的航船,在光怪陆离精彩无限而又充满艰难险阻的航程中,我们需要有大智慧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需要知识的力量作为奋勇前进的推动力,我们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找到智慧的源泉,无论是“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还是“诚信之道”。读完于丹的《论语》感悟一书,于我做人做事和工作学习上有颇多启发。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我们实际工作就是在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都要有大智慧,都要不断学习。

什么是大智慧?又怎么才能用好大智慧?正如于丹在书中提到的,“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面对人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知人是最好最朴素的大智慧,而知人善用又是智慧的延续,大智慧的获得,并非是为了我们蜚短流长品评人物,是为了有用。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知人之后应当知道如何用人。“在一个充满迷茫的世界里,真正深沉的智慧就是我们能够沉静下来,面对每一个人以及她背后的历史,能够顺着她心灵上每一条隐秘的纹路走进她内心深处的那些欢喜和忧伤,那些心灵的愿望”,此言用之于妇女工作上,也许有很好的指导性。因为妇女工作是复杂的,需要坚韧和细心,当然不惟妇女工作,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把那些正直的、有才能的、善良的、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的人,举荐上来,给他们一个好的空间,让这些符合核心价值的人,在那些不怎么善良的、有一己之私的人之上。并且能够带动其他人,使得大家能够共同遵循一个基本的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的规则,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知人,无可置疑是一项超凡脱俗的技术。想要做到尽善尽美,着实要在一生的工作学习中去不断完善。首先,要找准清晰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顶天立地人格的人,这样才能“以德服人”、才能做到古圣人所说的“圣与地,神与天”,在天地之间做个顶天立地有尊严的人。“恭则不侮”生命就会有尊严,对人友好和善可以改变生命的质量,在天地之间让心性自由翱翔。其次,知人之后是要知人善任,而何以得众人信服爱戴?一是“信则人任焉”,以信立人,做人做事都要有信誉,才能得到信任,才能在人生的大道上走得更长久,走得更出色,才能独树一帜,才能在成功路上的激荡险滩上从容应对;二是“宽则得众”,以宽阔如大海的容人雅量对人就会得到更多人的信服和爱戴。人心怎么能够宽阔?“宽阔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判断”。毋庸置疑,学习就是那个带给我们准确判断力的关键之所在。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取其所长为我所用。三是“敏则有功”,一个人如果只有信誉只有宽容而没有如灵猫般的敏锐,她的工作就很难有效率保证。一个真正有敏锐有智慧的人是会在现实中发现各种机遇,即使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最先发现那些最有利的因素。只有这样,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才能无所畏惧,才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面对工作事业,学习似朋友,如亲人,像故交,若长者,与我们娓娓而谈,向我们倾诉心曲,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高效地慢慢成长。平日生活里,学习又似把我们带入到一扇神奇的窗户面前,从这扇窗户里,我们可以看到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聪明机智与愚昧无知,欢乐与痛苦,使我们的性情得到至纯至善的陶冶。在我们的一生中,连绵延宕,陪伴我们度过波澜起伏的人生之旅。

于人生细致处,学习是最可深入人灵魂深处的。但是做到这些---尤其是日复一日地做到这些事,简直“难于上青天”。“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没有大视野大格局,没有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学习很难深刻,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高度。所以培养大视野大格局是学习的头等大事。“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问同一个问题,可以获得不同的答案,原因在于主体的不同”,从主体出发的有方向的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率;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还要和实际结合起来,要应该懂得学以致用。真正的学问往往是在最简单的地方,也就是如何最简单地可以“致用”。既是致用,就需要懂得“权变”。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转换思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根据自身所需去学习去吸取养料。孔子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也就是说只靠空想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要从实际工作中去学习,不断修正学习过程;而且还要从实际中检验所学的知识,“一个人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可行之境”。所以我们要高举理论旗帜,坚定不移地做好思想工作,而且还要懂得在工作中灵活使用,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工作。

读罢于丹的这本书,思索良久,颇多感慨。我想无论是古圣贤还是于丹所要表达的意义在于,向我们揭示学习大智慧的真谛。处于时代迅猛发展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只有真正融会贯通的学习,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真正融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型社会”,为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绵薄之力。

第五篇:读《于丹论语》有感

读《于丹论语》有感

读《于丹论语》有感1

在参加神木市幼儿教师“523”工程培训时,发现同行桌子上放着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的书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于丹两个字,一直对她很敬佩,她的学识很广,口才颇好。也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观看过于丹录制的节目,大受好评。再次看到的是《论语》两个字心想这肯定是一本很深奥的书籍难于理解,不妨挑战一下自我。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们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实话,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前,我是怀着走形式应付的心情。没想到却深深的吸引着我,越看越想看,这本书仿佛有一种魔力引人入胜,所以我也就下决心要读好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感悟之二: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你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可以看到他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明白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这天,仍然能够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读《于丹论语》有感2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说话。

当我捧读《于丹<论语>心得》,是有这种真切的感受的。难得于丹先生慧眼再现,让我国古代《四书》之一,两千年来一直被列入官学,视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的《论语》,这样一本令人心存敬畏的古籍,在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的阐释下,让蕴含于其中的古老的东方智慧与朴素的生活哲理顿即散发出了一种可人的温暖,令人有种如座春风的感觉,顿悟“道不远人”。

“道不远人”。于丹心得把论语归为“八种道”,意欲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而其中第五章交友之道,谈的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她认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与共鸣。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总有一个活动的圈层,现代人交友之道,择友标准,应是怎样的呢?于丹先生在他论语心得中,肯定地说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个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标准为参照,去选择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话说无疑就是选择了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种趋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一个人有什么样朋友圈层,就有什么样的情趣与爱好,不如此,总是无法聚在一起,结成圈子的;再则环境改变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浸润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其品行相应就会有某种倾向,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说,择交如求师,当慎之又慎。

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喧嚣的世界,种种的诱惑,我们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

我以为当首选志趣高洁者。志趣高洁者,必然是志存高远,情操高尚的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胸怀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因而心无杂念,能不为眼前尘世的欲望所羁绊,能淡泊名利,静下身心,埋头实干,一意向着理想的彼岸,而奋发进取。他们如翱翔于苍穹的雄鹰,如屹立于山巅的苍松,总有着一种鼓舞人心的,教人奋发的灿烂气象。

其次,则当选择正直严谨者。正直严谨的人,必然是心地宽厚善良,胸怀坦荡,富有正义感,能明辨是非,心存大局原则,不为权势左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人,他们看似平常,却如山野的芳草、鲜花,自然散发出一种人格的芬芳气息,常与之伴,如坐芝兰之室,当为幸事。

再则,是选择博学有为者。博学与有为于个人常是相伴而生的,博学有为的人,必然先是一个勤于读书,善于学习,因为博览群书,而知识丰富,富有知慧、精神世界富足、生活情调高雅;而渊博的知识,则是他人生进步的阶梯,更赋预他行动的力量,因此他往往是一个事业成功的人。这种人如同一面镜子,与之相伴,以之为鉴,可以知不足。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感谢于丹,是她立足现代生活,对论语中友道的阐释,涤除了两千年前《论语》中孔子所说的择友标准的尘灰,让它在现代社会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泛出了鲜活的绿色——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税干部,当我们以一个人是否志趣高洁,正直严谨、博学有为,作为我们择友的标准时,那么无疑我们正在选择一种有益于我们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外在动力,更是在选择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读《于丹论语》有感3

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于丹的《论语心得》,我就被其中的故事折服了,深深吸引着我看完了她的每一篇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读书体会。于是,在余味未尽的情况下,我马上买了她的这本书,拿回家好好地再次享受一番。我这人有从来看不完一本书的读书历程,但是我却一口气把《论语心得》看完了。我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于丹这个人还是喜欢这本书,总之,我是被这种特有的魅力折服了。每看一次,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心灵都能重重地受到启迪。

又是一个寒假,趁者这稍微空闲的时间,我再次打开自家的书柜,伸手便又拿了这本《论语心得》。于丹的《论语心得》让有机会和没有机会读《论语》的人,都近距离地接触了一次圣人。这个只有圣人形象的孔子,突然变得亲切,成了一个可以去触及,可以去请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见解再加上于丹的二次理解和创造,成了一种可以修身养性的处事原则,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这种观点的介入,可以让很多人学会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缓。初读于丹的心得,只要你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净化,这种感觉是其它书本是不能给的。

一次又一次地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虽然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确实触动了心灵,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心胸狭隘,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读了它,使我变得从容大度,这中感觉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此的心境,如此的平和,除了于丹老师的引领,又有谁能给呢?佩服于丹老师的出口便成章,更佩服她给我带来的别样心态。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主要讲了天地人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师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解读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看过“天地人之道”和“心灵之道”部分,我懂得了怎样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和谐,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世。对他人要做到“恕”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感同身受,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对待同事,朋友,都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为他们考虑,要充分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同,这点,我从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得到了论证。记得刚看到我这个班级的时候,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那么不堪入目,学生的行为习惯就没有一个让我觉得顺心的。那时候,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总觉得孩子们做的都是错事,做了太多的错事。我会以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强制他们,结果他们学得并不舒心。是啊,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了吗?我又一次忘记了《论语心得》。记得它的时候,我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我的教学也因此丰富起来,孩子们也在师生的进一步融洽中生活得快乐起来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需要这样的《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还告诉我们对待自己要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或大或小,当他们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很难受,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但我们要难受多久呢?一辈子?不能,当我们汲取了应该学到的教训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它。不要一直放在心上,坦然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慰藉,生活的路还很长,我们也许改变不了别人,或者是外部环境,但是,我们要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正所谓“仁者不忧”。当你的胸怀无限大,这样很多事情就变小了。是的,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辛苦,自己的工作确实比别人多,当时,我想自己并没有摆好心态,我没有用那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努力,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我的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快乐。我想,这正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带我走进了这种境界,使我的心胸变得宽阔起来。当工作上出现坎坷,一定要学会坚强,心灵想到的不是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而是自己又从中学习了多少。圣人的光芒就在这里,他们可以生活得并不富裕,然而他们却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其中都蕴涵着生活中最朴实最真实的道理,我也常常沉寂于这些故事,引人入胜,看着看着,自己就慢慢懂得了于丹老师是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于丹老师的水平是如此让人折服。当我们逐渐把自己融入书中的时候,我们就仿佛开始与于丹老师进行对话,那是一种相当幸福的感受。从她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多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苏轼与佛印的故事,心里有眼中就有,我们眼中满是嫉妒,都是不公,我们的心中也就只有这些,是豁达不起来的。是啊,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心中如果有的是孩子的优点,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的长处;如果心里都是对孩子的挑剔,我们眼中的孩子自然就不称心。回归到我们现在的教学,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彻底地看到都是孩子的优点呢?我想,老师或多或都会对学生存在这么一点那么一点的挑剔。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种爱,更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没有这双眼睛,所以我们的心里就有了更多的不称心。就是这样一个个精简的小故事,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读,让我们从对人、对己、对物都有了一个明确的原则,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条理。通过自己不太深刻的感悟,我明白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在告诉大家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会善待别人;学会选择朋友;学习做一个君子;学习面对困苦;学习自信和诚信等等。

真的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喜欢书中透露出来的那种快乐的生存态度。因为接触了这本书,真正认真读了这本书,我的心也因此变得从容豁达起来。现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悲哀,我的每一天都是笑呵呵度过的,我学会了从容宽大,也因此渐渐地长大了。于丹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她的乐观带动了国内外许多人,使我们大家也学着乐观起来。我们用最快杰的方式去读懂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使自己学会了好地对待人生。我们用孔圣人的话理解生活,努力创造自己的快乐人生!

这就是论语,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就是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教会我们的东西。让我们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学会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追求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快乐人生吧!

读《于丹论语》有感4

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中,有什么样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的环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先来说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种是友直,也就是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或有时候过分的苛刻,还有一种是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在先秦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信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把所读的书的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这就是孔老夫子所称道的三种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说的三种坏朋友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相反,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他其实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要下海或者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工作也不错呀,你要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

至于第三种,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如果你一不小心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就给自己的一生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人这一辈子,做的所有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险。

读《于丹论语》有感5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之后,才突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原本晦涩深邃的宏篇巨著原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简单、朴素的人生态度;原来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个人坐标。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总有一个活动的圈层,现代人交友之道,择友标准,应是怎样的呢?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肯定地说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个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标准为参照,去选择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话说无疑就是选择了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种趋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一个人有什么样朋友圈层,就有什么样的情趣与爱好,不如此,总是无法聚在一起,结成圈子的;再则环境改变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浸润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其品行相应就会有某种倾向,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说,择交如求师,当慎之又慎。

对于孝顺,我过去有过误解,就是赡养好老人,使他们衣食无忧,按照我们的意志、想法,提供好的环境,营养的食品,足够的零化钱,就叫孝顺。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才知道,这不叫孝,《论语》上孝就二个字:无违。就是顺着他(她)。每一个人的此刻,都是他历史的总和,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所有习惯,包容他的所有历史。想想生活中,明明是关心老人,却经常惹得他们不愉快,甚至生气,我们自己也觉得委屈。现在知道了,顺着老人,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常在身边,常与之聊天,这才叫孝,所谓“常回家看看”是老人最大的心愿。《论语》在讲到孝时,又说了二个字:“色难“。色就是脸色,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并不难,难的是老给长辈一个好脸色。在这个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那怕是一只小蚂蚁,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权利和存在的意义。我们最终所要建立的和谐世界,便是这样一种天、地、人共荣共生、和谐快乐生长的状态。读《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处世为人、修身齐家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我们要把《于丹<论语>心得》,作为我们心灵的鸡汤,让心得到滋养,在宽容别人、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在自己的内心中,拓出一片乐土。心态决定状态,思维决定行为。当我们给予别人、帮助别人、温暖别人的时候,真正受益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你会感到周围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人们因信赖你而把你作为托付,回馈你真诚、友谊、热情、尊敬。你会因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因为他人的幸福而幸福,这时我们会感到心中有一座教堂,这教堂与我们的名誉、地位、财富无关,它关乎我们的内心,关乎我们的生命,关乎到我们一生,活出了多少好时节。

读《于丹论语》有感6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读《于丹论语》有感7

现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生活的琐碎已经让我们力不从心,时间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挤得出时间与精力去细细揣摩那语句,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熟悉了不再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文化的缺乏已经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传播经典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现无疑带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讲坛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传播的主体而出现,我们都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经典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学的没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祢补了这一缺口,快节奏的生活应该有快节奏的文化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现将是对经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读《于丹论语》有感8

最近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出去疯玩到很晚才回家,或是H歌,或是泡吧,又或是玩四人游戏,现在每天下班回家是哪也不去,崽崽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让她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我们家的电视机都放假了,每天我会拿出一本书,陪着小孩做作业,然后她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和我一样手棒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她活在她的童话世界里,我也会沉静在另一个世界中,或是气愤;或是感动;或是领悟.慢慢的这样的生活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开始喜欢上这样的生活,我现在才发现,读书是一个逐渐让自己的心安静和回归的过程;是一个上人心灵纯静的过程。

在我的床头总摆着一本书是于丹的《论语感悟》,每当心情不好时或是心中有事无人诉说时我总会拿出这本书看一看,然后对于自己的一些困惑或是迷茫总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学生时代无聊时也随手翻过《论语》,但那时没什么印象,其实呢是好多话看不懂,就像是现在看通过于丹老师的一些解说觉得自己懂了,理解了,但是几十年以后我想我再看这本书可能又会是另一种感觉,另一种领悟.于丹的只言片语能将我们带到二千多年前的的孔子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一些文化上的产悟,当然有很多是过时的,但是论语里也有一些是关乎人性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的一些东西,她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我们,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其实也就是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他的那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言在当今这个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的人中又有谁能做到,虽然知道自己很难做到,但是通过看这本书至少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很多时候自己一忙一起来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这三种人,要让老者安之,让朋友信之,让少者怀之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品质和胸怀,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心境。孔子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其实离我们不远,它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看这本书里面所讲的孝敬之道给我很大的感触,总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其实不然,孟武伯曾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这样一句话"父母唯疾之忧."多么朴素而又简单的一句话,但它确告诉我们一个至深的道理,还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健在,身体健康,惧的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陪在他们身边尽孝呢?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看这本书这样的句子让我震憾,让我心酸,让我自责,我最怕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感觉.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但在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这就是《论语》,这就是于丹老师的《论语感悟》,用于老师的话说,原话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说“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读《于丹论语》有感9

昨天读了一本好书《于丹〈论语〉心得》,起初只是随手翻翻,没想到一拿起来居然就放不下了。

文字其实不多,中华书局为此在版面和装帧上颇下了一番功夫,我花了个把小时把书读了一半,但最后还是忍不住买了下来。因为读好书不应该囫囵吞枣,即便吞下,也该像骆驼反刍那样细细咀嚼,而我因为最近的烦恼,正好需要这样静心的良药。

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会思考人、人性和生活的意义这类问题,读了不少老外的东西,反过来发现其实很多让某些人“惊羡”、甚至时常用以炫耀自己的学问的所谓“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思想何其相似。

例如,培根的“人的行为准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道理。弗洛伊德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建设性本能)和“死的本能”(破坏性本能),人之所以生而不死,是两种力量的对抗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短时间内,生的力量占优势,然而长远的,死亡终将来临。这是否和中国传统的太极两仪如出一辙?

读这本书,的确会产生很多共鸣,如于丹所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一起感受两千年前孔子的温暖,这样的想法,真好。

读《于丹论语》有感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感谢机关团委能够提供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人生如书,书伴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书籍,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嗜书如命,有的人读书为消遣,愉悦精神。宋代诗人黄庭坚认为“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

可憎。”现代文人林语堂则认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读书必须出于完全自动。”因此,每个人对读书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借此机会,就我个人的一点读书心得,向大家作个简单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社会,面临着竞争、就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焦虑、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样始终围绕在现代人的身边。如何在这个全面加速度的社会里,合理释放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认为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可以让自己浮燥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古人云:开卷有益。英国学者科利尔曾说:书籍,在青年时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后就是娱乐。这句话,可以说将书籍的两重身份说的十分透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每一本好书都是我们良师益友,它不但可以给人以愉悦,还能给人以启发,让人受益良多。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当作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论语心得》就是这样一个良师益友。对于《论语》,学生时代曾学习过一些,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章句也曾背诵过,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却很肤浅。作者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用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通过读《论语心得》,不仅让我重温了那些经典语句,而且了解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更对如何运用《论语》面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于丹教授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读者怎样才能过上自己所需要的快乐的生活。

时下,很流行测算幸福指数(或快乐指数)。所谓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从《论语心得》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感悟。你幸福,你快乐吗?谁都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要认真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时,人们对快乐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升了职,做生意赚了钱,买了房,买了车,就快乐了;有的人则认为这世界变化太快,生活节奏,整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享受快乐,认为只有今后赚了钱或达到某一个成功的目标后,自然就会很快乐了。这些理解,就是认为只有那些有钱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福快乐的。但据有关方面调查,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总结到: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因此,一个富翁不一定就会比一个擦皮鞋的幸福指数高。可能有些人会说,如今天天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读书呢?想想,似乎确实这样,但人们都在忙些什么?没时间读书,却有时间喝酒、打麻将,其实,忙只是个借口而已。我们对读书的理解,其实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因此,于丹教授说: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下载[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暑期征文]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于丹《论语》有感

    读于丹《论语》有感早就听说的于丹老师的大名,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她的一些精彩片段,终于有一天,手捧着于丹老师的《论语》,感怀着里面精彩的只字片语,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读于丹论语有感

    读于丹论语有感提起《论语》 对多数人而言是熟悉的,古旧枯燥的文言。提起于丹是陌生的;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对《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共5篇)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最近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出去疯玩到很晚才回家,或是h歌,或是泡吧,又或是玩四人游戏,现在每天下班回家是哪也不去,崽崽上小......

    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

    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按照宣传部门要求,我认真研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通过于丹的"心得",使我对<论语>精髓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从中知道它所蕴涵的真谛。它向我传递了......

    于丹 论语感悟

    于丹 论语感悟 通读整本,很显然于丹所想告知我们的,无非是把握人生“四度”。从孝敬、智慧、学习及诚信之道,来阐述如何增加长度,丰富厚度,完善宽度,修养深度。 《论语》终极传递......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利用国庆假期闲余时,拜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非常感谢机关团委能够提供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人生如书,书伴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书籍,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嗜书如命,有的人读书为消......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汇成了一部历经千年而绵绵不息、巍巍煌煌的不朽经典——《论语》。 北京师范大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