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

时间:2019-05-12 08: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

第一篇: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

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

“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一直是人民网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人民网成为网上主流媒体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多年来,人民网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们将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下面结合人民网实际谈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时代呼唤网上的主流媒体。

打造

网上主流媒体,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要求,也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责任。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新形态和新“战场”,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配角地位,一步步走向主角地位。今天,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传统媒体一样,成为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信任度也正在日益增强。网络媒体中的部分网站作为主流媒体出现,已经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要求。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党和人民就赋予其历史的责任和满怀着殷切的期待。这个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他们必须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成为网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主张、党的思想理论的主阵地,成为当家作主的广大人民群众发表心声的大平台,成为大众传媒、新闻传播的主战场,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人民网和其他重点新闻网站一样,在党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和传统媒体一道,参与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报道,见证了国际风云变幻,追踪了国内新闻热点和各类新闻事件,让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发表见解,始终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这一目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进一步沿着这个目标,确立我们的网上主流媒体地位,已经成为我们十分紧迫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建设主流媒体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几年来,我们在建设主流媒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回顾走过的历程,最值得牢记的当是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和牢记办网宗旨,并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人类造福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少难以应付的负面效应。在这种背景下,人民网在实践中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牢记自己的办网宗旨,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同时,注意把责任感交给每一个从业人员,这样,网站就不至于迷失方向。

公信力是网络媒体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建设网上主流媒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努力把提高网络的公信力作为长期任务,贯穿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加以坚持。我们坚持的一条理念是,提高网站的公信力,办网者不能浮躁,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迷失方向。要像办传统媒体一样,做新闻,做事业。坚持数载,必有成效。

其次,要扬长避短,发挥好传统媒体和网络自身的优势,并在两者的结合上下功夫。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背靠着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样一个强大的传统媒体,不断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扬长避短,是办好网站的关键。人民日报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不可取代的权威性。人民网在办网的过程中,注意不断地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力图将这种优势在网上放大,使之达到更加圆满的报道效果。最近人民网主页改版,推出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人大新闻”、“中国政府新闻”、“中国政协新闻”系列专题网站和“中央媒体新闻联播”、“省级媒体新闻联播”、“都市媒体新闻联播”、“产业媒体新闻联播”系列栏目,也是将这种权威性在网上延伸的表现。人民日报品牌、评论、人才等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借助大报的评论力量和人才资源,坚持人民网自己的立场,形成自身的声音,进一步展现了权威特色。利用网络交互性特点创办的强国论坛,以强国兴帮、讨论时事、建言献策为宗旨,成为重要的政治性论坛。开坛以来,邀请的各类嘉宾已超过一千人。

权威性要靠大众化来实现。如何利用和发挥网络特点,实现大众化的报道,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性理论宣传平民化,是探索的成果之一。让网友参与,重视网友的声音,是网络媒体走向大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人民网历次改版,无论重点如何变动,“网友之声”、“网友说话”、“观点集粹”等栏目总是占据重要位置不变。更推出“网上看民意”等表达民意的新栏目,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网达到大众化的效果。分层次和区分不同的读者群设立网站频道,也是人民网向大众化努力的做法之一。希望通过不同的频道,接近不同的读者和人群。

再次,要重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让网站的宗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理念。网站的目标要靠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去实现,必须重视队伍建设,尤其是骨干队伍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念、理念的一致性、认同性,所以,学习、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制度、例会制度、通气会制度、策划会制度等等,用各种形

式将精神传递给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并注意通过日常的工作,潜移默化地帮助年轻员工树立责任感、自豪感,加强他们沿着人民网既定目标前进的自觉性。在人的管理问题上,既注意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的各种理念和做法,同时又注意继承我国传统单位长期形成的各种做法中优良的东西。指导思想上,坚持不把员工当成简单的雇佣劳动者和完成任务的机器,而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做到不仅要办好一个网站,更要培养一支队伍,使大家有一个稳定的归属感。

三,实现目标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权威性和大众化的关系。权威性是主流媒体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权威性要靠大众化去实现。愈是大众的,才愈是权威的。所以对于互联网来说,必须在大众化上下足功夫。无论是在发展战略的考虑上,还是具体战术的要求上,都要力求实现大众化的目标,鼓励和培养大家牢固树立大众意识,在各种权威性的报道项目上,要认真考虑大众化的接受方式方法。怎样做到既有权威性,又能大众化,实在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很好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加以运用。实际上,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处理这两者关系的最好概括。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并加以探索和实践。

其次,是处理好多样化、灵活性和公信力的关系。目前,互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公信力的缺失。这必将成为网络媒体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无法想象一个缺乏公信力的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因此,必须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公信力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和灵活性;通过多样化和灵活性提高公信力。一方面注意运用好互联网的各种特征和优势,掌握互联网的规律;一方面注意不断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坚定不移地朝着建立公信力这个目标迈进。我们坚信这种努力不会白费。

第三,是处理好网站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个没有个性的网络媒体,是不可能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的。如何在保持共性的条件下,办出特色,办出个性,我们也在认真思考和实践着。发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长处和优势,是实现个性化的最好渠道之一。因此,我们在频道建设、栏目设立、人才资源利用等等方面,力求向这方面努力。同时,积极加强和大报及报系的各种互动,加强对报系资源、政府资源、新闻界资源的研究和整合,努力推出独家的新闻和栏目,在新闻性、评论性、深度性、及时性上下功夫,使人民网的个性更加鲜明和突出。这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长期任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第四,是处理好娱乐性和导向性的关系。这是办好网上主流媒体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不断加以重视的问题。作为网站,必须遵循网站的规律进行运行,必须利用好网络带给我们的各种可能利用的手段,发挥好网络的特性。但是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又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处理好这两者关系,不容回避。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全面地考虑这两者关系,兼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责任感。在提供给大众各种信息和各种服务的时候,让大家牢记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宗旨。要把这种责任感交给全体员工,使每一个环节的职工,都能用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去审视和从事每一项工作。不能用办网人自己的兴趣、品位、爱好办网。

第五,是处理好网站和母体之间的关系。网站和母体之间,我们掌握的原则是:人民网必须秉承人民日报的宗旨,按照人民日报的原则,使人民网符合党中央机关报的身份;同时,又必须遵循互联网的规律,使之成为一个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相对独立的网站。对母体,一方面是秉承、承继,一方面是延伸、开掘;一方面是补充、补缺,一方面是开拓、创新;一方面要坚持办网原则,牢牢把握办网的方向,一方面又要灵活多样,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各种潜能;一方面要全面地融合在人民日报社的整体之中,严格按人民日报社的规矩办事,一方面又要将其作为一项新兴的事业,按照互联网的规律大胆地向前推进。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重点,兼顾其余,力所能及,丰富多彩,让不同的读者各得其所,满足各类人群各有所好。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开花结果。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六,是处理好媒体任务和事业发展的关系。确保党和国家宣传任务的完成,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义不容辞的职责。既然是主流媒体,就必须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然而,责任的担当和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自身体格的发育和事业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重视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增强,要用市场化的观念和思想经营网站,不能重走体制僵化的老路。本次论坛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电信增值服务,这也是人民网一直关注的事业发展重点。2002年9月1日,人民网通过北京移动开通了地方性短信无线增值服务,今年4月1日正式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通全国性短信服务。依靠人民日报的13报11刊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短信服务,如报纸新闻导读等新闻订阅、“人民之声”读者留言服务、读者喜欢的新闻评选等多种媒体与读者互动活动,在做好短信经营同时,推动网站和传统媒体的建设。同时利用我们的经营、技术、产品策划优势,我们也正在与其他媒体网站开展广泛无线增值业务合作,我们负责短信业务负责人武侠、李鸿飞同志也参加了本次论坛,希望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应该说人民网等传统媒体网站是在事业发展时,所处的发展环境与成功的商业网站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体制、机制因素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因而,改革势在必行。2004年以来,人民网了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机构等方面的改革,试图按照市场机制和网站的运营方式,推进人民网新一轮发展。通过体制的突破,迎来事业的突破。

互联网是一个刚刚升起的朝阳,在我国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十年,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充满信心。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沉痛的教训,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希望在新的十年里,给党和人民一个更加圆满的答卷。

第二篇: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

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

“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一直是人民网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人民网成为网上主流媒体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多年来,人民网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们将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下面结合人民网实际谈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时代呼唤网上的主流媒体。

打造

网上主流媒体,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要求,也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责任。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新形态和新“战场”,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配角地位,一步步走向主角地位。今天,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传统媒体一样,成为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信任度也正在日益增强。网络媒体中的部分网站作为主流媒体出现,已经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要求。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党和人民就赋予其历史的责任和满怀着殷切的期待。这个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他们必须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成为网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主张、党的思想理论的主阵地,成为当家作主的广大人民群众发表心声的大平台,成为大众传媒、新闻传播的主战场,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人民网和其他重点新闻网站一样,在党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和传统媒体一道,参与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报道,见证了国际风云变幻,追踪了国内新闻热点和各类新闻事件,让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发表见解,始终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这一目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进一步沿着这个目标,确立我们的网上主流媒体地位,已经成为我们十分紧迫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建设主流媒体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几年来,我们在建设主流媒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回顾走过的历程,最值得牢记的当是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和牢记办网宗旨,并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人类造福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少难以应付的负面效应。在这种背景下,人民网在实践中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牢记自己的办网宗旨,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同时,注意把责任感交给每一个从业人员,这样,网站就不至于迷失方向。

公信力是网络媒体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建设网上主流媒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努力把提高网络的公信力作为长期任务,贯穿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加以坚持。我们坚持的一条理念是,提高网站的公信力,办网者不能浮躁,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迷失方向。要像办传统媒体一样,做新闻,做事业。坚持数载,必有成效。

其次,要扬长避短,发挥好传统媒体和网络自身的优势,并在两者的结合上下功夫。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背靠着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样一个强大的传统媒体,不断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扬长避短,是办好网站的关键。人民日报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不可取代的权威性。人民网在办网的过程中,注意不断地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力图将这种优势在网上放大,使之达到更加圆满的报道效果。最近人民网主页改版,推出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人大新闻”、“中国政府新闻”、“中国政协新闻”系列专题网站和“中央媒体新闻联播”、“省级媒体新闻联播”、“都市媒体新闻联播”、“产业媒体新闻联播”系列栏目,也是将这种权威性在网上延伸的表现。人民日报品牌、评论、人才等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借助大报的评论力量和人才资源,坚持人民网自己的立场,形成自身的声音,进一步展现了权威特色。利用网络交互性特点创办的强国论坛,以强国兴帮、讨论时事、建言献策为宗旨,成为重要的政治性论坛。开坛以来,邀请的各类嘉宾已超过一千人。

权威性要靠大众化来实现。如何利用和发挥网络特点,实现大众化的报道,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性理论宣传平民化,是探索的成果之一。让网友参与,重视网友的声音,是网络媒体走向大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人民网历次改版,无论重点如何变动,“网友之声”、“网友说话”、“观点集粹”等栏目总是占据重要位置不变。更推出“网上看民意”等表达民意的新栏目,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网达到大众化的效果。分层次和区分不同的读者群设立网站频道,也是人民网向大众化努力的做法之一。希望通过不同的频道,接近不同的读者和人群。,而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做到不仅要办好一个网站,更要培养一支队伍,使大家有一个稳定的归属感。

三,实现目标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权威性和大众化的关系。权威性是主流媒体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权威性要靠大众化去实现。愈是大众的,才愈是权威的。所以对于互联网来说,必须在大众化上下足功夫。无论是在发展战略的考虑上,还是具体战术的要求上,都要力求实现大众化的目标,鼓励和培养大家牢固树立大众意识,在各种权威性的报道项目上,要认真考虑大众化的接受方式方法。怎样做到既有权威性,又能大众化,实在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很好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加以运用。实际上,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处理这两者关系的最好概括。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并加以探索和实践。

其次,是处理好多样化、灵活性和公信力的关系。目前,互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公信力的缺失。这必将成为网络媒体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无法想象一个缺乏公信力的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因此,必须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公信力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和灵活性;通过多样化和灵活性提高公信力。一方面注意运用好互联网的各种特征和优势,掌握互联网的规律;一方面注意不断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坚定不移地朝着建立公信力这个目标迈进。我们坚信这种努力不会白费。

第三,是处理好网站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个没有个性的网络媒体,是不可能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的。如何在保持共性的条件下,办出特色,办出个性,我们也在认真思考和实践着。发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长处和优势,是实现个性化的最好渠道之一。因此,我们在频道建设、栏目设立、人才资源利用等等方面,力求向这方面努力。同时,积极加强和大报及报系的各种互动,加强对报系资源、政府资源、新闻界资源的研究和整合,努力推出独家的新闻和栏目,在新闻性、评论性、深度性、及时性上下功夫,使人民网的个性更加鲜明和突出。这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长期任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第四,是处理好娱乐性和导向性的关系。这是办好网上主流媒体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不断加以重视的问题。作为网站,必须遵循网站的规律进行运行,必须利用好网络带给我们的各种可能利用的手段,发挥好网络的特性。但是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又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处理好这两者关系,不容回避。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全面地考虑这两者关系,兼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责任感。在提供给大众各种信息和各种服务的时候,让大家牢记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宗旨。要把这种责任感交给全体员工,使每一个环节的职工,都能用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去审视和从事每一项工作。不能用办网人自己的兴趣、品位、爱好办网。

第五,是处理好网站和母体之间的关系。网站和母体之间,我们掌握的原则是:人民网必须秉承人民日报的宗旨,按照人民日报的原则,使人民网符合党中央机关报的身份;同时,又必须遵循互联网的规律,使之成为一个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相对独立的网站。对母体,一方面是秉承、承继,一方面是延伸、开掘;一方面是补充、补缺,一方面是开拓、创新;一方面要坚持办网原则,牢牢把握办网的方向,一方面又要灵活多样,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各种潜能;一方面要全面地融合在人民日报社的整体之中,严格按人民日报社的规矩办事,一方面又要将其作为一项新兴的事业,按照互联网的规律大胆地向前推进。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重点,兼顾其余,力所能及,丰富多彩,让不同的读者各得其所,满足各类人群各有所好。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开花结果。文秘114版权所有

互联网是一个刚刚升起的朝阳,在我国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十年,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充满信心。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沉痛的教训,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希望在新的十年里,给党和人民一个更加圆满的答卷。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社会转型时期的政策权威性与政府的公信力问题探析

社会转型时期的政策权威性与政府的公信力问题探析

目录:

政策权威的意义及其层次分析„„„„„„„„„„„„第2页 政策权威缺失的危害表现„„„„„„„„„„„„„„第3-4页 政府公信意义和判断标准„„„„„„„„„„„„„„第5页 政府公信力高低的影响„„„„„„„„„„„„„„„第6页 注释„„„„„„„„„„„„„„„„„„„„„„„第7页 参考文献„„„„„„„„„„„„„„„„„„„„„第7页 摘要:

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是关乎民族振兴的重大问题。面对全球化而形成的挑战,政府如何通过体现政策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不受国内外分裂势力的影响。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水平。关键词:

全球化,权威,社会转型,公信,依法行政,服务。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迅速向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的社会迈进,但是,这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疆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人口基数大、各地区差异显著的条件下开始的,同时也是在全球化浪潮汹涌和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的环境下进行的;也是与利益多元化、权力分散、观念多变等相伴随的。这就决定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转型时期,如何保持政策权威性与政府公信力,是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成败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命令与服从是权威的必要条件,不管对象遵从的原因与动机是基于他感觉到的权威行使者的资源、品质、地位,还是声誉。”①权威作为一个关系范畴,简单而言就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是命令和服从的统一。“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②权威是一个多维度解读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做不同的分解。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非正式组织,都会拥有自己的权威。而政策权威也是可以划分为若干种类和若干层次的,就其中一个具体的类型和层次而言,其内涵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分解。

转型时期的中国政策权威与法律、制度、政令的权威都是动态或过程中的权威,属于中层;机构及其成员的权威是实体或载体的权威,属于表层;政治理念的权威是思想或价值观的权威,属于深层。三个方面的权威体现着中央权威的不同层次,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统一的现阶段中国的中央权威。

中国作为一个后现代化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进程中,成功地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过渡和交接,但是正值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国内外形式错综复杂,新生的领导集体的中央权威下的政策权威又面临着种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现经济无国界化。其次它将开辟一种不以地区、民族国家和领土界定的社会图景,这样就将消弱国家主权和国家结构,对民族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又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造成威胁。另外,在国内,种种分裂势力也给中央权威带来严峻的挑战。其中,来自地方化与地区差异的挑战也同全球化一样,是一柄双刃剑。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央权力的下放在激发和调动了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地方主义倾向滋长、蔓延甚至泛滥,蔑视甚至无视中央权威的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其具体表现在:

一、埋头于经济与业务工作,陷入经济主义和事务主义,不讲政治,不考虑大局。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受部门和地方利益的驱动,在制度化尚未健全特别是干部考核单纯注重实绩(主要是经济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持单纯的经济观点,不善于甚至也不愿意从政治上观察问题,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遇事也往往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大局。

二、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猖獗。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的问题都加以保护。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甚至高级干部,不仅丧失了党性原则,而且滥用权力,腐败堕落,蔑视中央的权威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四、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些事情明明中央已三令五申,某些地方仍然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以上种种,对政策权威构成了最具普遍意义的挑战,将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和整体利益之上,其实质就是在利益关系上的错位甚至是颠倒。

与地方化有联系的就是地区差异问题。地区差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一般认为,它是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地区间社会全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仅就经济方面而言,从静态观点看,发展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从动态看,发展不平衡是指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在发展、进步,变得比以前愈发富有。但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地区间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差异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而且也当然挑战政策权威。首先,从直接意义上说引发地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其次,造成不同地区对中央政策正确性和权威性的怀疑。落后地区往往会认为,他们的落后和贫穷是中央实行不平等政策的结果。而发达地区则认为,中央和他们对落后地区的支持,不仅会使自己的负担加重,而且“是一种资源浪费,是鼓励落后,鼓励低效率。”再次,从更深层次上,造成一些地区人们对中央治国基本理念和原则正确性及权威性的怀疑。

政府公信力和政策权威是平行共生的机制,它们相互促进,为政府的存在和运行提供合法性。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质是对政府的信任。公信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连续的、强大的,在于公民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营造出某种良性的动态平衡关系。政府在这两种关系中占据行动上的主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赢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政府公信力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规范和网络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可以从是否负责任、是否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否透明四方面判断。据调查,大多数公民都表示很相信政府,但是仍有一部分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导致一些政府公信力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政府公信力不高,将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提高政府公信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政府公信力高,就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第二,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一旦政府不守信用,那么,它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

第三,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执行力。在国际社会,政府公信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公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政府本身的事,更是政府、公民和各种民间组织在政治、社会和市场等各领域的不同力量通过互惠、习俗、强制、行为等博弈活动形成的。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在政府公信体系的构建中,如果说直接受益者或主体是政府的话,那么,由单个公民及其形成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则是间接或最终受益者。注释:

①(美)Wrong,D.H.:《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②(德)恩格斯:《论权威》,人民出版社,1974。参考文献:

1、张德信,薄贵利,李军鹏著:《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人民出版社,2003。

2、陆学艺、景天魁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李培林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李强著:《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下载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网的目标:权威性、大众化和公信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