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
__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__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3
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4
《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经过紫藤萝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历程,我们可以把这个情感归为两类,一是对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写对象,用的是工笔。二是写人,而写人的情感是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主题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写花和写人的汇聚处,作者认为,对于个体的人和话来说,他们的生命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有些苦难像她的弟弟那样,是没办法挺过去的,但对于历史来说,它都穿行在险滩平原之间,它总是向前进的,个人要获得生活的意义,就要把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虽然说个人生命生命陨落,但因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应有的一笔,后人的'美好的生活里有他留下的痕迹,个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义。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所以获得高度的张力和作者对紫藤萝以及她的赏花的心情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描述是有很大关系的,这就是说,前边的叙事和描写的充分的抒情和议论的基础。
备课时我想到这基础问题我又想到一个“基础”问题,学生能理解这一篇文章吗?他们理解这一篇文章有基础吗?根据以前教学,我感觉到学生理解这一篇散文有困难,这些阅读困难来自学生缺乏宗璞那样的经历的共鸣点。我认为学生缺乏的共鸣点有。
一、紫藤萝是什么样的植物?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很好笑,我不这样想,因为我也不知道紫藤萝是一种怎么样的植物,我这儿没有紫藤萝,后来我问学生,全班没有一个人认识紫藤萝,前边的插图其实离“瀑布”太远了,还好,我上网去查阅,看了许多有关紫藤萝的图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于课文中说的“瀑布”的紫藤萝,我还下载了许多图片,可惜的是,上课的时候没到多媒体教室里去,就没用上,不过,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看“层层叠叠”的三角梅花墙,三角梅我们这儿很多,学生用三角梅的层层叠叠的其实来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萝,果然理解“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紫藤萝变得相当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么样的人,他和宗璞之间的事是什么?本文比较含蓄,学生阅读时是不太可能很敏锐地发现“生死谜,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许多时间讲宗璞弟弟和宗璞的关系,对于现在不少独生子女来说,“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更难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开放。这也是妨碍学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从“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说起,讲了许多文革和这相关的故事,学生听了大为惊讶,他们完全无法理解那个疯狂年代疯狂的事,他们认为文革那个年代,生活应该和现在是差不多的,甚至还不知道文革是什么年代。
缺乏了这些理解共鸣点,朗读能让学生理解本文主题吗?如果能理解的话,我认为也可能远离了宗璞的原意甚远,不过,你问学生理解了吗?我相信,学生会高声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差距不是用“个性化阅读”的解释所能解释的。
我们能假装学生已经理解了以上几点共鸣点来“硬教”下去,虽然“硬教下去”可能会让课程完结用时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于这样提供背景迂回的教。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5
教学这篇课文,有两点体会:
一、原来设计的1。5课时,第一个板块里,学生在研读“绘花”这个环节的时候,对于美句的品析精彩纷呈,我临时改变了教学预设,让学生充分的品味赏析语句,并且总结归纳出写景的几个注意点:特点、层次、角度、修辞、情感……因为有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所以,把这个环节做得很透彻。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真正尊重学生,站在“学”的角度来灵活推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在研读紫藤萝花这个环节以后,我这样问“面对这一树闪光的紫藤萝,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文段中找到了“焦虑、悲痛,宁静、喜悦”等词语。按理说,就可以罢手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但是,当时,灵光一闪,我让学生回读课文写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句子渗透着“喜悦”,并用喜悦的情感来演读。学生在找句子演读的过程中,我觉得她们对文本又嚼了一遍。最后,我归纳:一切景语皆情语。觉得,解读文本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在文本里“走一个来回”,收获是多么大啊。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6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此刻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需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如此,他才能允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眼前发愁伤脑筋,把试探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忙。《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写于1982年,创作背景离此刻的学生很遥远,可是只有联系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明白得文章的思想情感,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深刻明白得作者宗璞那时的心境的,咱们借助工具书一起协作,完成了一次探讨,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讨。固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试探以后的所得。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造访了作者的心灵,尽管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冒昧的,却毕竟是真实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访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旁,他们不时地提示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舞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咱们确实是如此搀扶着,一路走过来。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思想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情愿主动去学习去试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以后,他们很兴奋,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述手法写自己感爱好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教师的引导作用。尔后的教学道路还很漫长。关于如安在调动学生踊跃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试探,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试探,去总结。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动身的。不管他们何等幼稚,只若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会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无心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看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表达的顺序”,这种阻碍无形中也会带到写作中去。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碰到各类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明白得的,也没必要强求,教师一厢甘心的说明,成效反而不行,课堂上,咱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爱好,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从来明白得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7
《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写于1982年,创作背景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但是只有联系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安排了课前预习,找来宗璞的《哭小弟》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本篇课文拟用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是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酝酿阅读感受,发现问题。第二课时,学生交流感受,提出并研讨问题。然后,将本文同前面的几篇课文作简单比较,让学生了解、认识本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最后布置作业。
在教学本文之后,我发现第一课时导入很自然,以图片谈话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之后,按照常规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整体感受,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此文理解的层次深浅,另一方面自然过渡到对紫藤萝的印象提问,进而找出描写紫藤萝的语句进行品味,感受紫藤萝之美,边读边品味。学生学习兴趣浓,整节课也上得比较流畅自然。
而第二课时,我发现自己忽视了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也不不按计划给学生质疑的时间,而是直接过渡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很短暂,对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没有让学生充分解读,合作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也浮于表面,主要由教师讲解了。由于担心学生理解的不够深,不够透彻,所以,第二课时教师讲得过多了。
我曾在网上读到这一段话:对一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从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来看,在这一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
我要紧依照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切学习课文,准确明白得作者思想情感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大体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窗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如此,专门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述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述顺序如何?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进程中,有的同窗以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有个女生说:“我会超级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事后又会超级难过。”这时有个同窗说:“你们的境遇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烈火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含蓄的,并非是情感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碰到各类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如此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久的。有个同窗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设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窗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聪慧和潜力的发挥制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聪慧”和“集体聪慧”就无从表现了。我老是先给学生一些时刻看书预习、独立试探,再激发他们彼此纠正、彼此讨论、彼此评判,他们就会有话可说,而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试探的东西,他们相互学习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教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如此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咱们想出来的,并非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9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教学这篇散文,意在使学生从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文字中,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从作者回忆紫藤花不幸的过去与现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对比中,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和美好。最终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中,学习美的表达。为此,我反复品读原作并仔细斟酌,结合散文主旨,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文革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个看图说话的环节来导入,借助形象具体的美丽图片来形成视觉冲击,在简短的交流之中,学生很快随之入境,思维随之被激活,浓浓的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由此创下。随后,以”读“为手段,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听读——研读——美读“的过程中,理解结构,把握思路;研读理解,品析文意;美读欣赏,训练表达。
在“听读、理结构”的环节中,抓住简洁而关键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以设问,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是为什么?“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又是为什么?⑶初读并感知课文,说说作者从紫色藤萝的美好和不幸经历中悟出了什么?(原文句)⑷“赏花——忆花——悟花”是作者构思本文的思路,请分别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文字段落,并说说“我”悟出了什么。由于抓住了简洁而关键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以设问,从而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结构,把握了文章思路:“赏花——忆花——悟花”。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段落并加以概括。
在“研读、品文意”的环节中,设置了如下思考题,每一个问题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向每一个研读的角度。⑴“这样盛的紫藤萝”,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观察的?⑵“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在“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的香气中,“我”联想到十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命运,你能理解“我”那时的心情吗?⑶紫藤萝彼时的衰、今天的盛,引发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感悟的?
在“美读、做交流”的环节中,我这样设置问题和要求:1.美读交流点:《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感触最深的句段,美美地品读,加以体会,并概括本文主旨。2.美读交流示例:”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此段以空中垂下的瀑布来比喻紫藤萝,状写出它的繁盛与壮观;又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活泼、美丽、生机勃勃,还暗示出生命长河之伟大。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强求,老师一厢情愿的解释,效果反而不好,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0
《紫藤萝瀑布》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懒,照前三课的套路上一下,让学生读读课文,整体把握一下,谈谈或是小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这一课我在导入上就“卡壳”了。
我以黄果树瀑布导入,不想我们农村学生没有听说过。导入失败后,我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学生先异口同声说没有,后来有一个学生突然插了一句说前面彩图有,我就让他们一起看彩图。在他们看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大多数人的反应告诉我:紫藤萝没什么特别,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将学生引入文本:“欣赏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先让学生将课文默读了一遍,解决了其中个别生字后,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因为学生在周记中都说我上语文课很深情,读课文时声音很美。)读完后,我请学生比较,是照片拍出来的紫藤萝美还是写出来的`紫藤萝美?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是写出来的美。我追问,课文中的紫藤萝美在哪里?几位学生在座位上脱口而出:“课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势提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会比拍出来的真实的紫藤萝美?”
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可两分钟过去了,竟无一人动笔!看来他们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时打断了他们的阅读:“课文中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萝花组成的。同样,美的课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组成的。同学们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动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呢?”这样一提醒,学生果然动笔了。他们的课本上逐渐出现了线条、圆圈甚至笔记。
又过了五分钟,我请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举手数量比我预计的要少。我猜想是胆小的同学怕理由讲错,不敢举手,又加了一句:“这篇课文有些句子给人的直觉就是美,美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如果同学们和朱老师有同感,也可以把这种句子找出来,不用讲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琢磨‘花儿为什么这么美’”说完后,原先低头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第一个学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并简单地分析说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变生动了。我又请这位学生精确地说出比喻、拟人体现在哪里。在说到“挑逗”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时,我故作不解状:“‘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合适?”学生对“我群起而攻之”:“这说明紫藤萝花很可爱,写出了他们的生命力。”我满意地故作“茅塞顿开”状。师生笑成了一片。
或许受了这位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也找出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答到“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时,我随口提了句“同学们都见过瀑布吧,让我们来想像一下紫藤萝和瀑布结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知学生对我这句话特敏感,纷纷说没见过,个别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也难怪,农村学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门旅游长见识的机会。没有见过或是只在电视上看过是无法体验到瀑布的雄壮气势的,对这个句子的审美会大打折扣。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就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写瀑布的诗,部分学生说出了《望庐山瀑布》。我鼓励学生把这首小学时学过的诗试着背一遍。背完后,我让他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几秒钟后,学生闭着眼脱口而出:“哇,雄壮”“很壮美”。通过这个用古诗创设的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活跃了一阵后,新的问题又摆在我面前: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他们出现了思维定势!我立即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归纳:“同学们刚才说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属于修辞手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1
【教学设想】
《紫藤萝瀑布》一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为: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尽量做好三个衔接:
1、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小学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目标。
2、情感与态度的衔接:通过朗读给学生的理解搭建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实现本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 1、花多(课文是繁盛),2、由株、穗、朵组成,3、每一穗上的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4、每一朵花的颜色是上浅下深。等)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今天,我们来共同地读宗璞的文章《紫藤萝瀑布》,看看宗璞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三、交流探讨
1、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明确:学生有可能回答:
⑴ 课文写了紫藤萝的花瓣和花蒂,图片上看不清楚;
⑵ 课文写的是一大棵紫藤萝树,图片上的只是一棵小树,也可能是一根树枝;
⑶ 课文写了花的香味,图片上闻不到;
⑷ 课文中的紫藤萝是立体的,动的,图片上的则是静止的,平面的;
⑸ 课文还写了从前的紫藤萝,并与眼前的进行了对比,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文章中,作者对紫藤萝进行了详尽地描写,你喜欢宗璞描写紫藤萝的语言吗?(学生答喜欢)请举例并讲明理由与大家分享!
3、那么,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花而描写花吗?为什么?
特别点拨:人的感情变化有时流露在表情神态上,有时则表现在言谈或动作上。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被深深感动了。在充分地接触了作者的感情世界后,请大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看谁概括地好!
明确:赏花忆花,感悟生命。
5、学生可能提出来的难懂的其他问题:
⑴ 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生死迷、手足情到底怎样理解才正确?
明确: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症,死于1982年10月,这篇文章写于当年5月。弟弟病危,人们常常会悲痛欲绝,而作者在文中只用了六个字一带而过,毫不矫情,由此可见,作者的性格非常坚强,这就是她的为文风格。
⑵ 你了解宗璞这个名字的涵义吗?
明确:宗表示动作,它的意思是效法、学习、师从、崇尚等意思。璞是包着玉的石头,又指没有雕琢的玉。玉石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品位很高的石头;当然它又不是完美的玉。可以理解为天然的,本真的,不矫揉造作的那样一种高雅、高尚、高贵的品位。连起来讲,宗璞的涵义就是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高雅境界。
教师总结:由作者的笔名,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收获。在大家的启发下,我真正感觉到了宗璞意谓的丰厚,它不仅揭示了作者高品位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知道了她喜欢什么,而且感到了作者在精神深处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明白了她是怎样做的。同学们,我们这次简直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是了不起呀!这次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篇好文章,还认识了它的作者,拜访了作者的心灵。
6、倾心美读,交流感受。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请同学们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
① 生,就是美。
② 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③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走向低谷,再创新高。
⑥ 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⑦ 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
教师总结语: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成长。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吧。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祝同学们早日成功!
四、布置作业
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反思】
暮色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身子,最后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作者从这番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让他一生受用。我在指导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头脑里一直萦绕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句话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似乎也是一种启示。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总是广受诟病,这种境遇从满堂灌时期一直持续到满堂问时期,现今到了满堂说的新时期,满意率似乎也未见上升多少。目前,在主流视线关注下的中学语文课堂,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里,师生的课堂行为大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发生和进行。但是,如实地说,即便是从那些经过反复演排并精炼出来的课例里面,我们在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短暂欣喜之后,仍不免有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慨。
我相信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据我十分有限的课堂阅历看来,教师的教学姿势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快,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才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想,这也正是我教学本课的收获吧!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2
薄暮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身子,最后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作者从这番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让他一生受用。在和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头脑里一直萦绕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这句话也是师父鼓励我的话。这个月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学校承办的,教研的主题是“《紫藤萝瀑布》读写结合”,在师父和教研组其他前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鼓足勇气报名参加了开课。这次难忘的经历是对我一次很好的锻炼,让我发现了平时自己上课时发现不了的问题:
1、课堂碎问
2、语言不简洁,有口头禅
3、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不能就某一个问题再深挖下去,遇到有价值的问题也只好匆匆带过。
整个课堂,能按照课前备课情况完整落实下来,这才是第一步。但在课前没有对设备进行检查,导致在上课时音频不能正常播放,耽误了课堂时间,自己也有点着急。后面的过程有点太赶,课后评课的老师也说,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要更灵活一点,不能被多媒体等设备绑住手脚。这是一篇经典美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但是遗憾的是,我在进行第二环节精美语言的品味时,却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仓促的结束了,学生没有品出来的地方,我自己说了,这样隔了一层,确实不如自己读出来。汪老师总是和我讲:“课文最美的.部分是你自己讲出来的。”是啊,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也许还达不到自己品味出来,但老师的解读应该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
到最后一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题句“花和人都会遇到更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时,是与“写”结合的,请学生写一写自己感悟到的紫藤萝的花语。有的孩子真的写得很好。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给我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前辈们的努力,为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3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回顾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无论是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还是模拟“我在开花!”“我在开花!”这情趣横生的场景,无论是对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
二是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凸显了对文章的“品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师生的情感朗读都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态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的而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在品读教学中,适时穿插补充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补充了现实和历史人物事件等,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听说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现出了教学的主要流程,出示了重点问题,再加上精美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加上与黑板板书的配合使用,使教学相得益彰。
当然,我也清醒地看到这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
诸如教学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读,拓展迁移有所缺失,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实”而缺乏“新”意。对于如“生命(人生)像 ” 这样的仿句练习,如借用托物言志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使得本节课教学显得广度不够。
再如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不够优美和流畅,习惯性的口语偶尔还存在。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转折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教学临近尾声时还出现了“珍惜生活”这样不恰当的表述,这将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练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学功底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4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教学这篇散文,意在使学生从作者对紫藤萝花的优美文字的描写中,去感受紫藤萝花开的繁盛和美好;从作者回忆紫藤萝花的不幸的过去和现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对比中,去感悟生命的永恒和美好。并在品味没得形象和美的语言中,学会美的表达。
作为一名女性 ,宗璞的优雅柔弱与坚强挺立,如此完美地统一于她的人生,这是我的感动之源,她始终轻声低语,在淡淡美丽中传递铿锵力量:大自然的顽强与美好,教人读懂生命;作者的淡雅与冲和,教人读懂生活。因此,这一刻只需要一个安静的氛围,来感受紫藤萝震撼人心的美丽“花语”,让学生浸润花瀑间,接受精神的洗礼。
但是,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我们,对于作者历经万千痛苦后仍坚强写作《紫藤萝瀑布》的情感内涵与艰难程度究竟懂得多少,思考多少,收获多少,无疑是这节课的灵魂。一个有梦想的人,即使生活多困厄,还能唱一曲优美的情歌,多情可以让你走出阴霾,让你透彻,让你感恩……我想向今天的.01后传达一个信念: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不仅需要付出汗水,还需有坚韧的乐观态度!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把握却是不尽人意的,比方导入课题后,没有及 时地板书课题,后来才补上 (这是一个失 误)。由于紧张的缘故,没有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把老师学生割裂了开来,没有和学生、课堂很好地融为一体。这堂课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课的把握上,究竟该怎样设计,定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 又究竟生成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走进了紫藤罗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毕竟是我对语文课堂探究的一次尝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
听完《紫藤萝瀑布》一课,我获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与赏析的相得益彰,让灵动的文字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熠熠生辉。
教师是聪明智慧的,在课的正式环节中虽没有加设生字词训练,但在导入正文前的间歇却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大声朗读生词,这无疑让学生在正课开始的时候便意识到生字词的正确朗读与积累对文章的阅读起着铺垫作用。
教师的引入令人出其不意,从生活中切实可感的的情节入手,出示几种常见的花。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秉性,这是它们不同与其他花的独特之处。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将它们用精准的文字演绎出来,将诸如向日葵、玫瑰这些形形色色的花鲜活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为人所熟知的花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也为本课学习紫藤萝瀑布起到水到渠成的推动作用。花与花的对比和过渡,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花性的认识。
本课最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素养的地方是朗读与赏析,教师在这一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让学生勾画和品评。这无疑在细节处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锻炼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的引导更是令人拍案叫好,精湛的语言引导,适时的点拨,让学上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课文的`品味有的放矢。本文的题眼“花语”,也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赏析,让“紫藤萝瀑布”这一主角的灵魂特征赫然醒目。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在执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对作者当时的身世背景作了介绍,让讲解从课内到课外有机结合,促成学生有效的将花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文主旨深刻、透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
一、问题的产生
很平常的一天,很平常地踏着铃声走进了课堂。
在轻柔的音乐的伴奏下,新课开始了。学生齐声朗读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我静静地听着,静静地注视着全班学生。相信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美,一定深深地陶醉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朗读完毕,李晓静突然赞叹道:“写得真美!”她的同桌孔林峰却冷哼一声:“世上真有这么美的花吗?”
这句话全班都听见了。我有点恼,好像越来越不注意课堂纪律了。
“有!”这是一个很认真的声音。
“有!”这是一个很有点生气的声音。
叫声四下而起──乱了!
“看课文前面的彩图。就知道了。……学生们好像更起劲了,有的还似乎义愤填膺,更有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去翻书了。
二、应急措施
毫无预兆,便出现了这样的“花絮”,真让我措不及防。这情景,犹如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涟漪虽小,却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消散,我无端地想起了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句子来。
全班57只小小的“鸥鹭”,有的振翅,有的啁啾,有的低眉,有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色,有的却安静地伏在座位上,等着大家静下来,等着我的下一步行动。
用老方法,眼一瞪,静默半分钟,自然而然会波澜不惊,仍旧照预先设计的思路上课。而如今,我还能这么做吗?
腾出时间去专门讨论前面的插图,这时间能算是花在了刀刃上吗?
以学生目前的水平,也只是“猫看花被单”吧,他们能争论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犹豫只是刹那间,我索性依着学生的兴致,顺其自然了:
“那好,咱们先不上课,大家来欣赏一下前面的彩图吧!”
一帧绝美的紫藤萝的插图展现在眼前。
“真是漂亮,我好像在哪儿看到过。”一生说。
“宗璞真有水平,花够美了,文比花更美。”善感的女生开始了感叹。
“我也会写呀,抽空也来崇拜我一下!”看样子自信满满。
我心生一念:何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也来试一下呢?
于是,我把争论的焦点过渡到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上:
“那好,接下来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插图并研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写一下紫藤萝花。要注意两点:一、形态描写要逼真、贴切;二、要注意挖掘花的气质和精神。”
三、别有洞天
准备了几分钟,已经有学生迫不及待了,于是一场“脱口秀”开始了:
生:“我觉得宗璞描写错误,它根本就不像瀑布。整串花倒是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紫色沉淀的,该是甜的;颜色浅的,酸的要命,它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仿佛在大声宣告:别吃我!我是酸葡萄。”说到这里,这位学生自己也笑了。
(有人摇头,显然认为这描写并不精彩。对于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我先作了含蓄而简要的点评:描写是否有错误。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过你的观察力和比喻都比较好,能从颜色和味道上进行联系;还有,你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话: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微笑着沉默了片刻,然后请下一位同学发言。
生:如果走近花旁,必能听见“哔哔剥剥”的爆裂声,那是它在风中大笑。可是它的小嘴巴实在太多了,只能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你听,有的咧着嘴,笑声脆脆的;有的抿着嘴,神情涩涩的。再走近去,那高高低低的笑声太密了,会被你撞得在阳光下“哗”地一声四散而去。
(好形象的描写,有人拍起手来。我也惊叹于这样的想像和措词,这个学生有很好的感悟力和语感,如此文笔,不久就能有佳作问世。)
生:我认为那是成千上万只紫色的蝴蝶,它们身披薄如蝉翼的紫色羽衣,栖息在细细的枝条上,随着春风的吹拂,“哗哗”地扇动着翅膀。
(这个描写华美,声色俱佳,场面壮观,动感分明,生动而贴切。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了这位同学。)
生:你们的描写太秀气了!这花其实很霸道.无论是一朵还是整树,都透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细瞧,花朵那么多,密得连枝条都看不见了,生命的气势真是壮观!
(学生们开始看到主题和象征意义了,不错!)
生:我也认为花灿烂辉煌。你看,不是枝条上垂下了花串,而是花串紧紧粘住生它养它的细细的枝条,再也不肯离开,它们忍不住去抚摸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妹,风吹来,如绸缎般的花瓣脸贴着脸,紧紧拥抱着。多香啊──它们嗅着,闹着,好像幼儿班下课了一样,这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生命。
生:有风吹来,那淡淡的白色花瓣会不会随风飘散?那时,一片片花瓣争先恐后地飞离枝条,漫天飞舞,那景象是美丽还是忧伤啊?
(这是位多愁善感的女生,平时胆子很小,今天她犹豫好久才举手,那淡淡的疑问里透露出对生命的珍惜。想像最能使人陶醉,有的学生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绿色配紫色,但那紫藤萝盛开在深绿的背景上,色彩搭配别致而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生:我想,那花一定是甜的,连花旁的空气,都充满了香甜的气息。
生:宗璞说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倒觉得那是缩小了的完整的瀑布,一道一道地垂挂在枝上,树枝乐得笑弯了腰……
生:如果那绿色背景换成黑夜,我认为是绚丽到极点的烟花。它开放时不再寂寞,那瞬间的精彩足以照亮漆黑的夜晚。
四、意犹未尽
口头作文还在继续,课堂变成了学生们争相展示个性、表现才华、流露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最佳舞台。
不知不觉中,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相关重点如对于生命的感动、对于生命力的赞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直接描写、对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学习和运用。一都已得到了分析讨论和落实。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那种感悟是建立在学生自发的、充满意趣的、生动而具体的练习之中的,他们仿佛是一群刚刚开始觅食的小鸟.群居在一起,在团体的氛围中.互相角逐、竞争,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发现,并享受着创造的快乐。起先也许他们什么都会啄食,但最终咽下并消化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在感到欣慰的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的内心惊动不已。我在课前预先设计的精美语句的品味、用词造句的特点、修辞方法的分析、象征意义的揭示等内容,现在看来离课堂是多么遥远迷朦,多么苍白无力。
这是一次偶发的行为,但又可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行为。其实,世上很少有事物能够被预先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也一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随时随地抓住各种课堂契机.营造氛围,激活课堂,让学生时时处于创新与生发的机制之中.不正是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着力去做的事情吗让课堂生动起来,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敞开心扉、以实战解决问题.不也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吗。
“争”的课堂,便是激活了的课堂。自主、平等、充满激励机制的课堂氛围,才能产生热情、自信、灵感和文采。让我们一起深深地思考两个最朴素的问题:语文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快乐地学语文?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察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叙述的顺序”,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需要他们浸yin在“体验”中,但是却已经有了“层次”,有了“进步”。语文教学中,过多地用“体验”说事,常常是一种浪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异同,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以至多少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它,只是为了强化,使之浮出水面,进而清晰化。而乘机说出“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准确、也更深刻,因而更有益于智慧的发展”的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精彩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请原谅,我非常反感用“词”或“词语”来替代“汉字”。我怀疑是“词”离间了我们的心灵和汉字的距离,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获得了汉字的支撑,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后,就过河拆桥,用全球化的词来教训汉字呢?
同样应该指出,上述展示汉字的精彩和魅力之成为可能,是需要机会的。这机会就是探究。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索追究。探究在课堂上,作为一种超出知识或智力游戏的开放性活动,它具有不确定性,但也是有起点和方向的。所以,即使我们探究中常常会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不得不放弃解决问题的尝试,这种放弃也应该是在竭尽所能之后。例如,对“宗璞”的理解,虽然完全可能是一相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至于像“大革命”这样的问题,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让学生课下解决,作为自主探究向课外的延伸,应该不失为一种策略。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为这次课堂探究划上了句号。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在这次拜访的途中,我一不小心接触到了学生开放心灵的一角,从而相信,那里可以是非常精彩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3
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4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5
《紫藤萝瀑布》在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作者为宗璞,现代著名女作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紫藤萝的兴衰寄寓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语言一如作者一贯风格:清新,典雅,隽永。为最大限度体现藤萝的美丽,作者不惜运用大量修辞,极尽比拟之能事。授课中,为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本人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寻找修辞,反复讨论并体味个中蕴含的感情和哲思,而后以汇报的方式反馈,师生共同赏析。不妥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拨并指正,因而整堂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足处在于太过注重赏析,而忘了笔记,重视了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知识性。憾哉。《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五》这一教学反思,来!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6
本文是宗璞的散文作品,在设计教学时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一课时,学生表现很是平稳。
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选出最佳说法。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学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学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引导学生联系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物,辅助理解。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挖掘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要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7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
一、初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品味与朗读。(下文为发言摘录,朗读略。)
师:宗璞描绘紫藤萝花的笔触细腻传神。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美的体验想要彼此分享。现在就请大家踊跃举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朗诵(重音、语调和语速)的理由,可结合语句所写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内涵作用等来谈。其他同学闭目聆听朗诵者为你带来的“花之歌”,并在你的脑海中再次描绘出那紫藤萝花开的图景。
生1:……我认为要重读“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中的“挨”、“接”、“推”、“挤”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挨”、“挤”二字让人不禁浮现出花多得一朵和一朵紧紧地贴在一起,连空隙儿都找不到的画面;而“推”、“挤”二字将紫藤萝花写活了,仿佛一群孩子在互相打闹。赋予静的花以动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花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生2:我认为“好不”二字也该重读,以突出花开之闹,另外,整句话读时应带有一种欢快的感情。
二、细读,探析文章的思想美
紫藤萝花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鼓励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安慰了作者痛苦的心灵。虽然这一切都是作者以自己的细腻与爱心在体查物情,品味景物,但这也正像是花儿在对作者说话。所以,在探析文章的思想内涵时,索性变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象花儿诉说的心情故事,挖掘出文章深层的蕴涵来。(起初学生不太打得开思路,我作了适当的引导:如说说阳光,说说心情,说说生与死,说说得与失,说说幸运与不幸,说说理想与现实,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等等。)
师:《宗璞散文选集》序言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的启示和鼓舞其实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现在,我们也来叫醒心灵的耳朵,去倾听这富含启迪的“花开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听见花儿告诉我,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早已流去,无法更改,何不用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把握今天呢?
生2:我认为花与人遭遇到的不幸或许也是一种幸运:经历过桎梏的紫藤萝花更懂得珍惜绽放的机会。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所以不幸与幸运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要乐观地看待一切不幸,用快乐去改变它,这就是我所听到的“花开的`声音”。
生3:我听到花儿说,花开正是为了花落,花落也是为了花开,生是无尽的。花开一季,虽短暂,已在幸福中铸就了生命的永恒。
三、品读,诗化文章的启迪美
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作者是以诗意的笔调来写这篇散文的,所以我设计了本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成一首短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根据扬州最近的热点话题,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激发起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师:这些日子以来,韩冰,一个生如夏花的女子,一个患胃癌已至晚期的女子。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她在即将走完她年轻生命的时候,走进了每一位扬州人的视野,走向了每一位扬州人的心灵深处。她就像宗璞笔下的那一树紫藤萝花一样,美丽,坚强,开朗。近期学校团支部准备去探望她,祝福卡的封面已经绘制好了──一树灿烂而不见尽头的紫藤萝“瀑布”,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成一首短诗,作为内页的祝福感言送给她。让韩冰也来听一听那紫藤萝“花开的声音”。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9
第一次接触《紫藤萝瀑布》是高考试卷,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行文很美,属于修身养性之篇。一看后面的题目,难度不小。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宗璞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时隔八年,我第二次见到这篇文章,自己已转型当上了正式的初一语文教师,重新拿来仔细品读,文质兼美,的确是篇好文章。我请教了姜宝华、陈建鹏、王斌、张延玲等老师,她们都耐心地帮我出主意,主要就教材分析及课堂设计方面。大家的统一口径就是文章不是很好讲。我就想再难的文章如果缺少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老师的讲解都只能是抓标不抓本,我必须在教学突破口、问题设计和教学思路上下功夫!
本单元中《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课的教学我自认为上得比较细致到位,而本文的难度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于是决定不妨让学生多读、多想,老师少说,我想我先要找好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突破口,于是我决定从他们比较熟悉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入手,这不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吗?正好还可以温故知新,这不就是“探究”的开始吗?。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以致用!
记得去年丰际萍老师来我校视导评课时,提出教师一定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教师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在整堂课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比如今天在课堂上周子煜提到的通感,便是活学活用,因为我头一天刚给学生们讲了这一不常见的修辞手法。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为了学生这丁点的进步。我用《在山的那边》中的原句修辞,引导学生怎样去分析《紫藤萝瀑布》中的修辞,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前勾后连。另外我进行了文本拓展,设计了两个仿写训练,教给他们答题的方法,我先做示范,然后让他们模仿学习。因为学生们仍需对付考试!为了突出我们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我课堂最后设计一个练笔环节,并且要求学生必须用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通过梅花、竹子、松树等图片的战士,很好得调动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他们等着跃跃欲试站起来口头作文,但很遗憾,下课时间到了。
虽然课上得不是很流畅,但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不时变换教学方法,我将与我的学生走得更加和谐坚定!
王瑞华老师给我的课做了点评,在这里我只讲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作为散文,让学生读得偏少。第二、小组合作的利用还没发挥到极致。课堂缺少小组之间的碰撞,没有真正完全地动起来。第三、个别环节(比如检查字词预习最好放在前面刚开始上课)安排不是很科学。
张国忠局长也实在地点评了这堂课,我也只说说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第一:课堂用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导入不错,但没岔开去,完全可以随着学生的感悟,拓开去谈“万物都可以给人启迪”,建议进一步把握教育机智,及时的进行点拨。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在课堂上老师一定不能说“给大家几分钟,完成──”第三、合理科学地用好工具书。第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老师在教室的巡回务必转到四个角。第五、因材施教,鉴于孩子不同的个性,允许学生保持沉默。第六、语文课堂一定是打开的。
尽管算是有了点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我深知,自己跟优秀教师的差距,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涯呀!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0
《紫藤萝瀑布》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懒,照前三课的套路上一下,让学生读读课文,整体把握一下,谈谈或是小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这一课我在导入上就“卡壳”了。
我以黄果树瀑布导入,不想我们农村学生没有听说过。导入失败后,我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学生先异口同声说没有,后来有一个学生突然插了一句说前面彩图有,我就让他们一起看彩图。在他们看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大多数人的反应告诉我:紫藤萝没什么特别,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将学生引入文本:“欣赏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先让学生将课文默读了一遍,解决了其中个别生字后,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因为学生在周记中都说我上语文课很深情,读课文时声音很美。)读完后,我请学生比较,是照片拍出来的紫藤萝美还是写出来的紫藤萝美?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是写出来的美。我追问,课文中的紫藤萝美在哪里?几位学生在座位上脱口而出:“课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势提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会比拍出来的真实的紫藤萝美?”
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可两分钟过去了,竟无一人动笔!看来他们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时打断了他们的阅读:“课文中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萝花组成的。同样,美的课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组成的。同学们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动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呢?”这样一提醒,学生果然动笔了。他们的课本上逐渐出现了线条、圆圈甚至笔记。
又过了五分钟,我请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举手数量比我预计的要少。我猜想是胆小的同学怕理由讲错,不敢举手,又加了一句:“这篇课文有些句子给人的直觉就是美,美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如果同学们和朱老师有同感,也可以把这种句子找出来,不用讲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琢磨‘花儿为什么这么美’”说完后,原先低头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第一个学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并简单地分析说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变生动了。我又请这位学生精确地说出比喻、拟人体现在哪里。在说到“挑逗”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时,我故作不解状:“‘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合适?”学生对“我群起而攻之”:“这说明紫藤萝花很可爱,写出了他们的生命力。”我满意地故作“茅塞顿开”状。师生笑成了一片。
或许受了这位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也找出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答到“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时,我随口提了句“同学们都见过瀑布吧,让我们来想像一下紫藤萝和瀑布结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知学生对我这句话特敏感,纷纷说没见过,个别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也难怪,农村学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门旅游长见识的机会。没有见过或是只在电视上看过是无法体验到瀑布的雄壮气势的,对这个句子的审美会大打折扣。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就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写瀑布的诗,部分学生说出了《望庐山瀑布》。我鼓励学生把这首小学时学过的诗试着背一遍。背完后,我让他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几秒钟后,学生闭着眼脱口而出:“哇,雄壮”“很壮美”。通过这个用古诗创设的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活跃了一阵后,新的问题又摆在我面前: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他们出现了思维定势!我立即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归纳:“同学们刚才说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属于修辞手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1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区别,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为了激活它,使之浮出水面,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我因势说出“ 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一番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 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内涵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请原谅,我非常反感用“词”替代“汉字”。我怀疑是“词”离间了我们的心灵和汉字的距离,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获得了汉字的支撑,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后,就过河拆桥,用全球化的“词”来教训汉字呢?这也许是题外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2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会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无意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察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叙述的顺序”,这不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吗?这不就是“探究”的开始吗?。语文教学中,反复地拿“体验”说事,常常是一种滥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区别,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为了激活它,使之浮出水面,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我因势说出“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一番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内涵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
还需要说明,我对“教学姿势”的体会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把思考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里对“宗璞”的理解,很可能是一相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成就了一次真实的探究。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寻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们就是这样搀扶着,一路走过来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3
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把握却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凌乱。比方导入课题后,没有及 时地板书课题,后来才补上 (这是一个失 误)。板书设计没有突出文本的脉络,主要 内容的概括,不尽合理。由于紧张的缘故,没有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把老师学生割裂了 开来,没有和学生、课堂很好地融为一体。时间 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 目标。
这堂课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课的把握上,究竟该怎样设计,定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 又究竟生成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我的这堂课, 在目标的设计上,有点“贪多嚼不烂”的感觉, 目标设置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导致这堂课的时 间不够用,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一个 环节关于“人生意义 ”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节 课。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走进了紫藤罗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毕竟是我对语文课堂探究的一次尝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4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
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执教了七年级上第16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现将准备及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文体特点与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向。
这次市优质课比赛,主办方要求参赛教师呈报三篇散文和一篇诗歌作为参赛课题的备选。我理解主办方的意图是要考察参赛教师对“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的教学把握情况。因此在准备过程中,我首先思考对于这两种文体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哪些重点,从哪些角度展开教学。其次,根据呈报的课题,再研究结合文体特点,具体的文本应该分别把握哪些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这种多篇准备,抽取一篇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文体”和“文本”有效结合起来思考。
二、在反复试讲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试讲不仅是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同时还是教师调整授课思路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加深对相应文本理解的过程。在试讲中,经过和听课教师的反复探讨,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重点把握越来越准确。每次试讲后,我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仔细琢磨听课教师反馈的意见,因为听课教师大多着眼于一个点的不足,我需要把不足改正后能很好地设计成一个整体,这样调整后我再试讲。正是在反复的试讲和讨论中,我对文本的理解才越来越深刻。
三、授课中的优点
1、授课设计思路明晰。眼前紫藤萝对作者的感染,与十多年前紫藤萝的对比中明白的道理,心情放松后的振奋前行。
2、难点把握准确,分析到位。文本的难点在于分析眼前的紫藤萝如何让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环节,我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紫藤萝对我的吸引。
3、板书设计较为合理和新颖。本书我设计成一个张满帆的船形,既符合作者振奋前行的心理,又比较新颖。
四、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1、在难点部分——紫藤萝的什么吸引了我的学习中,对学生引导不到位,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太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导致学生几次卡壳。应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学生默读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同样是在难点部分的学习中,我急于推进课堂,问题抛出后在学生没有反应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深入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只是自己过多的引导了。
3、课件设计简单。课件中环节比较全,但在文本解读的环节,只是设计了几个大框的问题。课件过于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4、没有结合背景对文本做深入解读。文本中作者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道理的感悟是借助紫藤萝表达出来的,但他对这一道理的真正感悟是从自己和家庭的遭遇中领悟到的,因此,适时适度的介绍这些会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