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心得体会最新1
生命不只是一滴滴的鲜血组成,更是青春与激情的相铺相成,它拥有了使命并为之不断的奋斗,成就了自身的价值以外,同时与五四精神共生存着。
时光流逝似如瞬间而过,我们再一次迎来了美好的五四,在这个祥和的季节里,我们不禁回想起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独立而牺牲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遇屈辱时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这场斗争中,青年们勇于直面人生,敢于直视时代的'变迁,她们以燃烧的激情和热血凝聚成了五四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这种青春燃烧的方式多么绚丽夺目,这种使命感又是多么振奋人心!
有人说过,青春的另一个称呼就是使命。青春是美好,但是如果没有使命感的青春,那便是没有意义的,在任何时候,青春的身边都依附着使命,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充满着朝气,同时也是最具有创造力、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然而我们又该如何去践行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赋予青春更强的生命力?
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康富裕以及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都需要每一代青少年的努力,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外,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勤劳节约,艰苦奋斗,这样才能真正的把个人与国家命运、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同人民、国家共站在一个点上,为祖国贡献,为人民效力,这是当代青少年要做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更是青少年的旗帜。
全国劳动模范心得体会最新2
在五月里观看了五四表彰大会节目后,深刻认知到五四青年爱国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尽管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爱国精神的火苗是永不熄灭的。
在当今的时代里我们都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而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做到爱国就应该密切关注时事政策,正如少年强则祖国强,所以我们要不断去学习创新思想、新理论,关注国家政策与社会上实事求是的事物。新时代青年要有担当、有本领、有理想,青年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发展跟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
之所以举办五四青年节的目的是筛选出优秀的青少年为他们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个荣誉证书,同时也为平民百姓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形象,引领人们更加突出那种爱国的伟大精神。而五四青年的这种精神来源于当年的五四爱国运动里。现今五四运动作为光辉的一页,作为当代青年更是要长江后浪推前浪,深刻认知爱国精神的含义,让青年更加重视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最后我们一定要向那些五四奖章获得者学习,学习他们的个人行为,爱国情操与优秀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他们得事迹,来反映出个人的不足,不断的改正自身的缺点,使得自己向优秀青年的方向,不断的前进出发,在未来,给我们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的行为才会有价值。当然,生活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大杂烩,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体现作为一个祖国青年的价值。
青山巍峨,记载着几代高原养路工人的不朽业绩。
江水湍流,传颂着各族高原养路工人的奉献激情。
50多年前,当代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和激励了一代人。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采访在西藏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上,我们再一次感触到魏巍笔下志愿军给人们的那种震撼。我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我们看到的,是养路工人顶风冒雪保通公路的感人场景;我们感受到的,是荡气回肠、彪炳史册的高原养路人精神。
在万里高原的风雪线上,平凡而执着的高原养路工人,以他们甘当“铺路石”的崇高理想,以“只要有道班工人,就没有不通的路”的坚定信念,以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保障着公路的畅通。自治区党委书记杨传堂满怀深情地称赞我区道班工人,是西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群体,他们的奋斗奉献精神和模范事迹,很有说服力、感染力,值得全区学习。半个世纪以来,广大道班职工以“人在路上,路在心上;道班为家,养路为业”的情怀,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50年多来,一代又一代高原养路工人扎根高原,无私奉献,铸就了凝聚他们理想和信念的“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养路为业,道班为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路石,奉献终身”的高原养路人精神
在西藏高原120多万平方公里绵延起伏的高山大川之中,横亘着15条干线公路、315条支线公路,总里程42200多公里。这一条条高原公路,是西藏“三纵两横六通道”现代化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4年12月25日,举世闻名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昔日“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的高原天堑变成了通途。50多年过去了,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公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覆盖全区的公路网络基本建成。
公路,是西藏经济的命脉。
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西藏自治区,水运尚未起步,铁路正在建设,航空业正在发展,95%的进出藏物资和85%的客流量都是靠公路来完成的。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祖国内地的援藏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公路运进西藏。50多年来,祖国内地支援西藏发展和建设的余万吨物资,90%是由公路承运的。国家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参加庆祝川藏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时说:没有公路,就没有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公路,就没有西藏的现代化文明。
公路,为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西藏的“生命线”,广大农牧民称公路是幸福的“彩虹”,是农牧民的致富之路;
公路,为捍卫祖国的统一和西南边防的巩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路逶迤,把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联结在一起,西藏各族人民称公路是拉萨通向北京的“金桥”,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是谁,保障了西藏“生命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畅通无阻?
他们,是战斗在万里高原风雪线上的公路养护人!
西藏的公路养护人,诞生于川藏、青藏公路修筑之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西藏的公路养护队伍伴随着我区公路的延伸不断成长。1955年,西藏交通局的成立,标志着西藏公路养护事业的正式起步。半个世纪来,西藏公路养护人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战塌方,斗水害,御严寒,抗缺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为此,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业绩。1989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西藏交通事业发展状况时指出:“西藏交通运输战线的这支队伍确实是一支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每一个关键时候都作出突出贡献,发挥重大作用的队伍。”这是对包括养路工人在内的西藏交通人的最大褒奖,是对他们50多年无私奉献的最大鼓舞。
莽莽西藏高原,筑路难,护路更难。
在西藏养路,难就难在自然环境恶劣。西藏的一线养路工人,绝大多数常年生活和奋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苍莽原野。这里雪山林立、气候无常,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生物学家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生命禁区”;
在西藏养路,难就难在地质构造复杂。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强烈地壳运动影响,频繁的泥石流爆发、滑坡运动直接威胁到公路畅通,给公路养护带来极大困难。素有“公路病害百科全书”之称的川藏、青藏公路,滑坡、地震、泥石流、坍塌、翻浆、飞石以及路基水毁、冰害、雪崩等公路病害时有发生;
在西藏养路,难就难在公路技术等级低。西藏的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75%,远远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值。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弱,技术养护能力不足。
这样的公路,其养护难度之大,国内外罕见。正是在这样环境和条件下,我们的养路工人,保障了公路的常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