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花传书》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1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师花传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教育理想国:交流学习如丝线一样纤细,协同学习的情景如同“织物”一样鲜明。教学还没有开始,学生们就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中。每个人都自自然然地怀着雀跃的好奇心,共同思考和交流着。不仅学生,连家长都跃跃欲试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是书中描绘的学习共同体的最美演绎。
曾听说过很多专家介绍佐藤学先生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花心术,但总在半信半疑间。其一,作为某一两节公开课或研讨课,或者短时期内,通过教师对课堂的精致预设与调控,让学生形成深厚的共同思考交流、探索实践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每节课都能调控好学生做到如此美妙理想的课堂,难度大。其二,每个班集体学生的水平参差、个性不一,如何保证所有孩子全员全程参与探究、交流。其三,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投入思考探究合乎情理,但是作为家长也有参与课堂的冲动,形成忘我学习的课堂共同体,那是教育的真正理想国,是教育的妙花园。
然而,佐藤学先生介绍的是真实的课堂,是真实的课例,真实的场景。抱着怀疑与羡慕,认真研读起《教师花传书》。全书分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我所遇到的教师们、教师生涯三个部分。倾听和反思贯穿全书,成为教师成长的两个核心密码,教师成长的最美花心术。
如何做到课堂中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如何成为一名成长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核心点在于:倾听和反思。倾听是课堂师生交流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技法,是作为教师匠人精神的灵魂。
一、倾听有法,悦纳为起点
倾听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养。倾听的起点是接受,做到悦纳孩子,方能俯身倾听。日本山梨县久那土小学古屋和久老师撤掉讲台,轻坐在学生座椅上,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话语,形成无距离感的平等交流。神奈川县茅崎市滨之乡小学福田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对话交流时,倾听学生的自言自语甚至未说出口的话语。选择与学生最为适切的距离,维持发言学生与倾听学生之间的联系。
是什么促成古屋老师和福田老师与学生形成如此理想的对话交流生态呢?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接受、悦纳。从接爱每一位儿童做起,从接受每一位儿童背后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做起,这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学实践的基本技法。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核心活动。从倾听孩子的声音开始,虚怀若谷、侧耳倾听孩子的声音与言语是教师促进协同学习的基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每一个孩子背后都牵连着一个家庭,家风家教对孩子的性格、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在现实课堂中,从接纳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孩子背后的声音,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并展开适切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技法与程序。
二、倾听有度,关联为桥梁
佐藤学先生说,倾听学生的发言或言语的时候,不能仅仅只理解发言或言语的表面意义,而是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中的隐性的关联:学生的发言或言语与内容(教材或资料)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与其他的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与学生自身之前的思考或发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书中从匠人的渊源及内涵切入,对倾听进行探源式解读。就像匠人要倾听屋主的声音,还要倾听土地、木材的声音构筑房屋一样,作为匠人的教师也要回归到倾听上,倾听孩子的声音,还要倾听教材中所隐含的声音,听取教师自身内在的声音。
教师在这三种关系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言语,就会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关联。关怀理论教育家内尔诺丁斯认为,很多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发言的意义,但能够完全理解发言的学生的教师不多。
教学观察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虚怀若谷地去倾听,要从三种关系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或自言自语。听到学生的发言,就要想到这一发言是由教材中的哪些语言引发的,或者是其他学生的哪些发言引发的,抑或是这位学生自身之前的哪些发言引起的。同时,要反思这三种之间的关系。
倾听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同时能够触发教师的想象力。作为匠人的教师,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教材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是提升自身工作最重要的途径。
三、倾听有“方”,凝聚为磁场
“方“指书中所说的“居方”,即师生关系定位之意。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教师不仅要完完全全接受学生的发言,还要了解、倾听发言学生的感受,并建立起发言学生与倾听学生之间的联系。确实,作为年轻教师,往往遇到这样的困惑与尴尬。一旦倾听或回应某位学生的发言,就会切断与其他学生的联系;教室里总是一片嘈杂,或者其他的学生完全没有去倾听。有时,即便能够在回应一位学生发言的同时与全班学生保持对话,仍无法在回应部分学生的同时与其他学生建立联系。
佐藤学先生告诉我们,教师不是要努力寻找进入学生的世界的教态,而应该让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的身体意象中。当课堂上的所有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的身体意象时,教师也会找到立足之地。
在这样的课堂,教师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全班形成一个以教师为核心的磁场,教师有着无形的磁性让学生身心凝聚。
教师甘于俯下身子,悦纳不同的孩子,悦纳孩子的不同的声音;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教材中所隐含的声音,倾听教师自身内在的声音;教师定位与学生的联系,让所有孩子进入自己预设的身体意象,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磁场。以悦纳为起点,关联为桥梁,凝聚成师生磁场共同体,倾听课堂花开的声音,这是课堂的最美风景,也是教师最理想的花心术。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
《教师花传书》结合晚近日本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创造的改革案例,阐述了教师的教学技法及其学习方法。初读此书时,我其实并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我想,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不年轻教师,跟专家型教师相距甚远。这道理想与现实差距的鸿沟,不是一本书就能填满的。
假期闲暇时光,再次打开这本书,从经验丰富的古屋老师的精妙绝伦的养蚕课堂,到年轻的福田悠子老师与学生心心相印的课堂;从资深教师中西老师专心教学,临近退休却仍谦虚向青年教师学习,到田中老师精选洗练教学用语,创造协同学习样式的教学改革;从吴井老师十年如一日都在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的成立”、“串联”、“反刍”,到大赖校长一边与死亡和病魔进行着斗争,一边持续实践着“生命教育”……越读越让人爱不释手,越是感觉受益颇多。
一、立足自身,持续学习,奠定专家型教师的发展基础。
擅长也非样样精通,拙劣者也有可取之处。去年的期末考试,我的几个班级都没有考好,为此我懊恼得像个祥林嫂。总觉得自己差劲透了。书读至此,我长吁了一口气,开始原谅自己。是啊,我只看到了失败的果,并为之苦恼,却不去追究失败的因,也不去探究改正的途径。再多懊恼也是毫无的浪费心智。古屋老师做所以能成就绝妙绝伦的课堂,源自于他不间断的研究和学习。
作为专家型的教师要具备三方面的素养:一是一般性素养,二是学问素养,三是教职素养。在学校,我就是老师,要有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和应尽的义务。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临近退休的中西老师都在坚持学习。在我身边,英语办公室里临近退休的王老师、闽老师都在兢兢业业,我也唯有苦心积累,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持续发展的老师,无愧于学生的老师。基于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屈不挠地追求进步,我才能理直气壮的要求、鼓励学生进步。在知识高度化,复合化,流动化的知识社会,唯有坚持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才会对学科的学问与教养得到提升,才会使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有所丰富。
1、聚焦课堂,创建有效学习的课堂妙花。
班级是教师的重要战场,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教学内容有序推进而不空陈乏味都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琢磨,并且反复践行的。田中老师的那节课让我大受启发。四十多名学生无一例外的.聚焦课堂,参与议论思考。整节课至始至终寡女换的稳定而纤细的知性氛围,让人折服。即使同样的一份教案,其他人照搬过来,还是难以形成这个课堂上学生的那种学习态度吧。我不禁联想到我自身现状。我今年带的两个班级都是跟随了第三年的班级,五(11)班沉稳,内敛,五(12)班活跃,热闹。一节课通常在两个班上下来是不一样的感受。我常常就会埋怨孩子们的状态不好,让我兴高采烈进课堂气急败坏出教室。
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传统的一刀切,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我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应的改动课堂用语,改编教学环节,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也应当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来让他们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合作教研,点燃合作共同体的智慧火花。
教师的实践包含“匠人”与“专家”的双重属性。“匠人”的性质再遇具有相应的关注点、技能和结构,这种学习基本上是通过模仿来进行的。而作为“专家”的性质则是洞察、思考与判断,这种学习基本上需要实践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结合、理论与世纪的统整。教师的教育与研修,必须将教学实践的案例研究作为核心。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校共同体是堪称奇迹的学校改革。今年我校与邮堂小学建立了教学共同体。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班的集中智慧碰撞,接下来还会开展大量的公开课以及送教活动。每一次备课,磨课,都是一次次教学案例的深度研究。在这样的教育团体中,我们无意是幸运的。经过这样集体的磨合磨练,我相信我会从中吸取养分,帮助自身成长。
二、初心不改,坚守岗位,干好教书育人的良心活。
年轻不得志是的小畑老师说:任何学校都是这样的,那些尊重每位儿童的尊严,如同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课堂、真是自己的教育哲学的教师们,往往都背负着受难者的宿命。无奈又悲哀,这就是教师人生的现实。教师是怎样炼成的?美国有句格言:教师实在病床边养成的。我曾经无数次被学生气哭,被家长误解,甚至也被家长投诉到教育局。也失望过,也灰心过,也想过放弃。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更难,常常我会患得患失。
教师的工作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加复杂,教师的成长,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反省达成的。我们吕校长曾经说过,一切烦恼都是因为你的格局不够。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格局不够,你就纠结在鸡毛蒜皮上无法前进。读这本《教师花传书》,当我看到那些多优秀的老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的故事,原来他们也经历着我经历的一切,甚至更痛苦。而他们却努力着我想象不到的努力,所以他们成功了,而我还在困顿中迷茫着。我不禁想起儿时的自己写的稚嫩的语言: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多少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呢。那是多么大的幸运啊!
我的母校校长陶行知老人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十年来,我也是一直信奉着。但是今天我更多的是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开展工作,去聆听孩子们的新生,去揣度同僚们智慧的教学能力,去吸纳书籍里的阳光和活力的能量。做好良心活,让教育朝着越来越美好的方向推进!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3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书籍是教师的第一呼吸,作为教师,既要为自己读书,也要为学生读书。这个寒假,日本作家佐藤学先生的《教师花传书》走进了我的阅读生活。
这本《教师花传书》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反复地阐述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而专家则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教师的工作领域是那么复杂多变,构成实践基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又是那么不确定。因此,关键不在于将专业的狭隘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而是在复杂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为中反思”这一实践性认识论作为基础,基于经验的智慧与广泛的知见,同复杂难解的问题展开格斗。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战的教师。仅仅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
贯穿全书的一根思想红线是,强调在21世纪的社会里教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拥有“反思性实践者”的涵养。这是因为,今日学校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变化――从以教师的讲授中心的教学体制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教师的专业性也伴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从教学技术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教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根据佐藤学教授的观点,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倾听
作为“匠人”的教师的性格特质也集中表现在“倾听”上。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为能够触发教师的想象力。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教师得以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匠从每块木料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倾听”,教师能够完完全全接纳儿童,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形成课堂中对话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语言,走进他们的情感。我总觉得我的倾听与讲课同等重要,所以我愿意切实关注学生有声的或是无声的语言,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二、养成“匠人气质”
佐藤学教授希望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以下三种规范:其一,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其二,关注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
他指出,以上三条中关注其中一条还是容易做到的,不过这样的教师无论作为“匠人”还是“专家”都是不够格的。而在日常的实践中同时贯彻三条规范并非易事,它们往往会在现实的教学中产生矛盾甚至相互冲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教师能够不触犯任何一条规范,独树一帜、创造教学。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们都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可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
三、注重自身的.成长
世阿弥在《花传书》中写道:“如果还不知道‘花’,那至少要知道‘种’。花是心,而种是技。”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如何展现课堂“妙花”的“幽玄之美”,还没有形成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与哲学,那至少要知道展现美的基于体验的身体技法与经验的智慧。因此,教师作为“匠人”的成长,其关键就在于技艺的传承与学习。有人说,我们年龄也不小了,凭基本功应付目前的教学还是可以的。此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为了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也是我们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我们的生命需要长度、需要宽度、更需要厚度。为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在任何情况下,“匠人”都是默默地尽全力将工作做好,而“专家”则是活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来工作。这其中包含着作为“匠人”的教师和作为“专家”的教师的生存自尊与幸福。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不期望成为教育专家,但我希望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老师,所以我还是要多学习,多思考。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4
《教师花传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所著,该书以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为研究脉络,结合教师成长的具体案例,讲述了专家型教师应有的形象和成长的具体路径。那么何谓专家型教师呢?这是我在读该书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接下来,我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大家共享!
一、专家型教师应是工匠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体
这本《教师花传书》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反复地阐述了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教师必须要“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确实,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要完成课堂教学,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熟练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教学知识等等,这都可以看出教师工作中的匠性;但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靠匠人的技能就能完成的,教师的世界是有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而构成的,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些都需要教师复杂的、高度的认知判断才能完成的,这体现出教师的工作又有专业性的一面。因此,专家型教师应是匠人与专家的综合体。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匠性而忽略专业性,看到优秀的教师,就会一味地去吹捧,盲目的模仿其教材、技术和技能,对相关学科知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哲学完全不予理会,所以,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有些教师听过很多公开课,但依然上不好一节课,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反思,很多老师听课时只顾欣赏对方的美好,却没有习惯的反思,当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后跃跃试试,却发现上着上着就上不下去了。也有些教师只注重专业性而忽视匠性,热心研究和学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哲学以及学习理论,但其课堂却依然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完成不受理论的指导,不讲究启发、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技法,把理论摆的高高在上,现实却南辕北辙。因此,仅仅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是专家型教师;仅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不是专家型教师;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专家型教师;仅仅靠自下而上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应是工匠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体。
二、专家型教师既是“教”的专家也是“学”的专家
贯穿全书的一根思想红线是强调在21世纪的社会里教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千万不要用昨天的知识去叫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明天的社会,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专家型教师更是无从谈起,教师要想接受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学习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师的人生必须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稳健学习的步伐,才构成了教师的人生。
结合目前我国的教育实际,当前基础教育提出了“为核心素养而教”的口号,逐步由“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每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每位教师都应该去认真研究并自觉践行。其次,目前正在进行的高考制度改革,由之前的3+X模式转变为3+3模式,这种高考制度的改革值得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学科来思考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所以,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没有比现在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言说“自己”,言说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佐藤学教授在该书中指出:“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在教学,更是学习。”所以,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应不仅要是教的专家,还要是学的专家;不仅在于将书教好,更在于活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来教书。因此,专家型教师既是“教”的专家,更是“学”的专家。
三、专家型教师应是课堂的倾听者
如今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与信息传递的空间,是一个心灵交汇、情感碰撞的磁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做课堂的倾听者,要从倾听开始学会教育。的确,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学习是与物的对话(创造世界)、与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与自己的对话(重塑自我),要实现三种对话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声音(不只是发言或言语,还包括未能发出的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所隐含的声音(读出未表之意);倾听自身内在的声音。只有虚怀若谷、侧耳倾听学生的声音,课堂中师生对话式的交流才会形成,才能打造灵动的课堂。因此,学会倾听这不仅是专家型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
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并不鲜见,45分钟一讲到底的课堂也比比皆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存在严重的缺失,不少教师拒绝倾听或者听而不闻,原本可以成为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可以把它们转化成一个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细节,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而杜绝倾听却扼杀了这一切的可能性,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无情的伤害,对教师而言更无优秀可言。
因此,佐藤学教授在该书中指出:我希望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遵循以下三种规范。其一是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其二是关注教材的可能性和发展性;其三是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在这三条规范中,关注其中的一条还是容易做到的。那些无视学生只关注教材的教师,或者无视教材只关注学生的教师,再或者无视学生和教材一味的关注自我的教师,这些教师无论作为“匠人”还是作为“专家”都是不够格的。因此,专家型教师应是课堂的倾听者。
《教师花传书》读书心得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书籍是教师的第一呼吸,作为教师,既要为自己读书,也要为学生读书。这个寒假,日本作家佐藤学先生的《教师花传书》走进了我的阅读生活。
这本《教师花传书》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反复地阐述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而专家则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教师的工作领域是那么复杂多变,构成实践基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又是那么不确定。因此,关键不在于将专业的狭隘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而是在复杂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为中反思”这一实践性认识论作为基础,基于经验的智慧与广泛的知见,同复杂难解的问题展开格斗。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战的教师。仅仅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
贯穿全书的一根思想红线是,强调在21世纪的社会里教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拥有“反思性实践者”的涵养。这是因为,今日学校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变化——从以教师的讲授中心的教学体制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教师的专业性也伴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从教学技术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教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根据佐藤学教授的观点,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倾听
作为‚匠人‛的教师的性格特质也集中表现在‚倾听‛上。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为能够触发教师的想象力。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教师得以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匠从每块木料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倾听‛,教师能够完完全全接纳儿童,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形成课堂中对话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语言,走进他们的情感。我总觉得我的倾听与讲课同等重要,所以我愿意切实关注学生有声的或是无声的语言,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二、养成“匠人气质”
佐藤学教授希望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以下三种规范:其一,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其二,关注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
他指出,以上三条中关注其中一条还是容易做到的,不过这样的教师无论作为‚匠人‛还是‚专家‛都是不够格的。而在日常的实践中同时贯彻三条规范并非易事,它们往往会在现实的教学中产生矛盾甚至相互冲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教师能够不触犯任何一条规范,独树一帜、创造教学。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们都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可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
三、注重自身的成长
世阿弥在《花传书》中写道:‚如果还不知道‘花’,那至少要知道‘种’。花是心,而种是技。‛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如何展现课堂‚妙花‛的‚幽玄之美‛,还没有形成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与哲学,那至少要知道展现美的基于体验的身体技法与经验的智慧。因此,教师作为‚匠人‛的成长,其关键就在于技艺的传承与学习。有人说,我们年龄也不小了,凭基本功应付目前的教学还是可以的。此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为了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也是我们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我们的生命需要长度、需要宽度、更需要厚度。为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在任何情况下,‚匠人‛都是默默地尽全力将工作做好,而‚专家‛则是活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来工作。这其中包含着作为‚匠人‛的教师和作为‚专家‛的教师的生存自尊与幸福。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不期望成为教育专家,但我希望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老师,所以我还是要多学习,多思考。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