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木雕的少年反思回顾
《卖木雕的少年》充满爱,充满真情,充满温馨,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情感得到升华。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卖木雕的少年》反思回顾,希望大家喜欢!
《卖木雕的少年》反思回顾篇1
在上节课中,发现学生的品词品句能力未能如常发挥,甚至有点迟钝的感觉,究其原因,发现是“课文未熟就开讲”闯的祸。“课文不熟不开讲”是自己最强调的,但这次的公开教学却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考虑的是如何在这节课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呈现他们的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是如何使教学更完整、多样、有特色。
这节课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激qing高涨;学生朗读教到位,教学预设基本达成。
二、始终抓住“沉甸甸”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最后让学生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朋友的友情,可谓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板书设计教有新意,为学生感知文本信息提供了渠道。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四、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总结,学生明白了爱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肤色。有效使用了课文前的单元说明,做到了取之于文用之于文。
《卖木雕的少年》反思回顾篇2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
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完送木雕部分,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在现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小学生写的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写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这类文章的方法。
《卖木雕的少年》反思回顾篇3
本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广泛、积极,有较好的达成度。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通过抓“遗憾”,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
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第二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璜山镇小“浪花杯”课堂教学比武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傅宇萍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堂语文课因时空的不同,可以生成不同的风格,构成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画卷:有的是风景画,有的是人物素描,有的是浓墨重彩的工笔,有的是宁静致远的写意„„不是吗?教师的课每到一处,和不同的学生在一起,所构成的就是一幅有地方特色的风景线。”
坐在桌前,读着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我想起了前几天教学的《卖木雕的少年》。
课前我悉心琢磨,就如何开好头这个环节的设计,就不知在桌前“傻坐”了几个钟头,我推翻了司空见惯的“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木雕的四字词语填一段话来引导学生了解木雕的精美”这样传统的开头,打算从“心情”这个词入手,在让学生说说看到我这位陌生老师上课的心情后,接而让学生找找写“买木雕的少年”以及作者这位中国人心情的词语。这样既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又巧妙导入了新课„„我为自己绝妙的想法而兴奋。这个与众不同的开头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定会马上兴致勃勃地找,准准确确地说出‘“遗憾”,这一定会成为课堂的亮点。
没想到事与愿违,在课堂上我满怀欣喜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读着书,我巡视着,一圈,两圈,怎么这些孩子总停留在课文开头不去读书呢?我提醒“读书不要停留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还好,不少学生开始往后读了,可他们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哎呀,老天爷,这四百多个字中一个一个地找,这得找到何时?”我的心凉了半截,我不住的鼓励着学生,提醒着学生,还好,一个,两个,„„终于有学生画出来了。“咦,为什么不举手示意呢?”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赶紧示意要举手,不管怎样,“遗憾”也好,“高兴”也罢,终于能板书了。„„我现在都记得当时的尴尬。
课后我仔细琢磨:为什么同样的设计,在自己班上进行教学,学生就能马上回答,经常你想什么他就能回答什么,总会有一种默契。其实,并不是别的学生
就差,是自己在预设教学是,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对象。通俗的说就是:备课得先备人。就这节《买木雕的少年》教学而言,自己的学生了解我的教学方法,我也深知他们上一节课掌握的程度,所以学生和你配合相当默契,可别的学生你疏不知他们的根基又如何能求得你要的呢?
是啊,了解学生最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预设教学时,不要急着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第一位,不要总是“我以为应该„„,我觉得应该„„”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上课也应该细细的体会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再回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实我是满有把握的,其中有许多小环节的设计都是我潜心琢磨,几经选择的,可都没收到我想要的效果。
当谈到“少年为什么会遗憾?”这个问题时,我怕学生说不出来,用煽情的语言介绍了中国援助坦赞公路,派医疗队支援非洲,建立水电站,成立学校的故事,学生听得极其入神不住的点头。当让他们说说时好像总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支支吾吾。
为了让学生们都能真正感受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我随机引导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次一次地碰撞燃烧:
“也许当年这位少年的妈妈病了,就是„„” “也许这个村子上唯一的一所学校,也是„„“ “也许这个村子的村民能吃儿干净的山,正是„„”
“也许这个少年就是踏着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来这里买木雕的。” 这样,学生的智慧终于体现出来了,学生的认识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正如窦桂梅老师的感言:“无论到哪里上课,差异只在于你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生成,不在于学生个体的生成。这样的教学会让你有一天感受到:你所经历的、看到的课堂,就如不一样的树叶——那是学生的土壤和教师的阳光起了光合作用,让每一片不同的叶子闪耀生命最亮丽亮丽的足迹,让每一片不同的叶子组成了为师从教的激情人生。”
第三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李文萍
通过《卖木雕的少年》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收获,针对课堂教学也有了几点深的体会。
1、语言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作为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字词教学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更不能放弃字词教学。学生只有扎扎实实了掌握了语言文字,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新学到的四字词语如“名不虚传、琳琅满目……”去造句,进行说话训练。落实了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的到了训练。
2、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在本堂课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和阿姨的两次对话,以读为主要凭借,同时辅助朗读小贴士,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自己劳动所得,感受更深,记得更牢。朗读不仅要把课文的优美句段、重点句段读精彩,也要把词语品读的有滋有味,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在本堂课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准确的字眼,抓住重点句段,从重点词“遗憾、朋友”入手,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同时借助拓展相关的“中非友谊深厚的资料,帮助学生体会感悟。在探究中,学生或自主,或合作。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感悟的更准确,体会的更深刻。
4、不足之处,学习气氛不够活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换了环境有些拘束,二是课文内容所表达的中心三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感悟到,三是问题引导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学情。只有根据学情的设计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2、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了解中非友谊,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在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先看看那里的风光吧!(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木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师:能在木雕前加一个词梳理一下课文顺序吗?板书(想买木雕→去买木雕→不买木雕→赠送木雕)
师:谁能按照这个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指名答
师:通过理清课文顺序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一)感受木雕的精美
师:到底是什么样的木雕吸引作者一定去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生画句子,集体交流
【投影出示课文】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师: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答:这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师:“琳琅满目”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师:谁能念念你在字典中查到意思?指名答(生如果没说出再补充: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让你的眼睛里全是它们。)
师:那谁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呢?指名答
师:“各式各样”是什么意思?指名答(预设:有好多种类)师:是啊,那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看吧。【投影出示木雕图片】
你能用“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吗?(出示:莫西奥图尼大瀑布不远处的木雕真多,有
,有
,有,真是琳琅满目,各种各样。)师:谁再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投影出示课文】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师:作者看中的木雕是什么样子的?指名答 【投影出示课文】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师:栩栩如生是什么样子? 生:就像是活了一样。
师:如果雕刻大象,大象好像……如果雕刻长颈鹿,长颈鹿仿佛……
师:那你能带着体会再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师:同学再轻声读一下这两句话,比较一下,都是写木雕有什么不同?指名答
师:第一话是整体写木雕,第二句话是写一个木雕把每一部分都写出来了,描写的更细致了。师:齐读体会一下 【投影出示课文】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过渡:老师听出来了,你们真的很喜欢这些木雕。看到这些木雕,文章中的“我”也是仔细观赏,爱不释手。可是,她买成了吗?让我们默读5到9自然段,画出描写“我”和少年言行的句子。
【投影出示课文】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儿感到遗憾。师:谁来读读他们的对话?指名读
师:“买一个吧!”少年他为什么说这句话 ?(生意来了,很高兴)指名读
师:“夫人,您买一个吧!”少年说这句话时又在想什么呢?(希望生意做成)指名读
师:语无伦次什么意思?指名答 为什么会语无伦次? 谁能在书中找出原因?指名答 【投影出示课文】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谁能把反问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指名答
师:是啊,喜欢又不能买,所以“我”很矛盾,说话都语无伦次了。
师:下面老师找同学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看谁最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演得最像。分角色朗读
(二)弥补“遗憾”,品味“沉甸甸”的友情
师:有一个词在这里出现了两次,是什么?(遗憾)“我”为什么遗憾?少年又为什么遗憾?
这个故事难道就以想买木雕却不能买木雕的结果而结束了吗?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10至15自然段,看看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集体交流:学生分别说出,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相机引导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师: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呢?„„)师配乐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特别是在非洲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1800多公里的坦赞铁路,穷山恶水,没有电、没有清洁饮用水、没有足够的食物。这条铁路途经的不是高山、峡谷、就是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在这次援建任务中,我们牺
牲了100多人,最年轻的还不到20岁。
50年来,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向非洲朋友献出援助之手。我们的 “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很多非洲学校都留下了中国教师的身影。
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谁能够解答同学们刚刚提出的哪些问题?
师:同学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才会专门为我雕刻,专程为我送来这象墩,让我无憾地离开非洲。这份情、这份谊,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一份情谊。师: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这友好的情谊。【投影出示】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师:我被这个少年感动了,连声说了两遍“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是指的谁。(我与少年)仅仅是我与少年吗?(还有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
师:是啊,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过去是朋友,现在是朋友,永远是朋友。
(三)拓展练笔
师: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这最后的神态、外貌的描写,使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质朴、善良的黑人少年。
你喜欢这个黑人少年吗?写几句话夸夸他吧。
板书设计
(想买)木雕
(去买)木雕
友好情谊 27 卖木雕的少年
(不买)木雕
美丽心灵
(赠送)木雕
第五篇:卖木雕的少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7《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字理分析,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通过观察、交流易错的地方、范写,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卖”“售”字。
2、通过已掌握的形声字法、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做动作、找形近字、找同音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能够准确识记本课的生字。
3、通过查字典,学生理解多音字模的不同含义。通过挖空选择,能够准确运用。
4、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近义词换词法等方法理解“名不虚传”“构思新奇”“游人如织”“琳琅满目”“壮观”“栩栩如生”的意思,从而感受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和木雕的美。
5、通过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挖空填词、仿写片段,能够正确运用积累的四字词语。教学重难点:
1、运用所学的方法,简略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准确理解重点词,从而感受非洲南部的风景美和象雕美。
3、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齐读课题)
2、学习写“卖”“售”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中国的一个作家在非洲旅行时遇到的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读要求: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
出示本课所有会认的字:尼 驮 构 栩 释 掏 豫 恳 憾 宾 标 1)容易读错的字:()2)归类识记生字:
形声字法:()加一加法:()换一换法:()减一减法:()做动作法:()
找同音字法:()3)开火车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词语(出示带生字的词语)5)辨字组词
6)你抄写了哪些四字词语:()()()()()()()()()()
7)齐读四字词语(出示所有四字词语)
8)检查多音字“模”的学习情况(学生汇报两个读音以及不同的意思和组词)
9)出示“模”的两个读音和句子“
1、这个货架上摆放的飞机模()型和我家里的模型一模()一样。
2、看他值日时认真的模()样,真不愧是我们的劳动楷模()。”(指名学生回答)
3、(看题目,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学生回答)默读课文,思考:到底写什么的?
4、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起因:景美 木雕美
经过:好看想买 太沉放弃买 送小木雕 结果:感动
小结:概括文章主要内,除了今天我们用的起因、经过、结果法,还有什么方法?(学生说)串联段意法适合段落较少的文章,而找中心句法适合能找着中心句的文章。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件事情的起因。
三、再读、感受美
1、默读课文1—4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画完后,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2、学习第二段
1)谁来说说描写景色的句子 2)指名汇报描写景色的句子
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3)(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回答)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4)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多么壮观,多么雄伟,多么美丽呀!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5)(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导朗读第二段(配乐)A)自由练读
B)指名读(学生评价)C)指名读或者喜欢读的都来读
过渡:感受了这么美的风景,我们再去欣赏欣赏木雕吧!
3、学习第三、四段
1)哪些句子是写木雕的呢? 2)指名汇报描写木雕的句子 出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3)(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指名学生回答)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4)“琳琅满目”这个词多用来形容书籍或工艺品,谁能用它说个句子。(指名说句子)5)还有吗? 6)指名汇报
出示:“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7)(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回答)顺势引导学生理解“栩栩如生”“构思新奇”(能给“栩栩如生”换词吗?从哪儿看出构思新奇的?)
8)出示:木雕的图片(这么美的木雕,想不想看看?)9)(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导朗读第三、四段(配乐)出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自由练读
B)指名读(学生评价)C)齐读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景美、木雕美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四字词语,要把它积累下来,还得会用,考考大家
4、出示: 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宜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挖空句子“香港被称作璀璨的明珠,真是()。这里(),景色宜人。香港还是购物的天堂,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雕刻的()的手工艺品。真是让人()!” 1)自己试着填一填 2)指名填
3)仿写(我们能不能选几个词语来写一段话呢?可以选用老师给你开的头,也能自己开头)
出示:暑假里,爸爸带我去了包头历史博物馆。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到非洲南部,领略了美丽的景色,欣赏了美丽的木雕,其实非洲人的心灵更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摘录四字词语
2、课后找找中非友谊的相关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大瀑布)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木 雕)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二、继续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读了这篇课文,感受了大瀑布的美,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读过不少关于朋友的故事,那么你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真诚、友善、互助…..)
这说明朋友之间应该有着深厚的——友谊作为支撑。看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文中谁与谁是朋友呢?(作者与少年)
3、但是“我”作为一个游客,怎么会与一个非洲的卖木雕的少年会成为朋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阅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像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你找到了那一句,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
5、当少年与我第一次的对话你找到了吗?
6、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我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当少年诚恳地问我要不要的时候我却变得语无伦次了,要弄懂这句话,首先来理解一下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讲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因为我讲话讲得没有层次,话说不下去了,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作者的内心怎么了呢?学生(她的内心十分的矛盾或……)
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矛盾呢?(这个木雕很精美,但是自己的行李已经很多了,或看到少年这么诚恳,不想伤害小男孩,或……)
那如果是你能不能有条理的说一说呢?
(4)分角色朗读。(让我们带着小男孩的诚恳,我的矛盾的心情来读一读他俩之间的对话。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5)他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说一说遗憾的意思。
生:
1、她不买这个木雕。
2、可能价钱太贵了 师:大家都理解的不错。但是老师发现与大家不一样。如果把“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这句话去掉我们来读一读。好像句子也是通顺的,也没有关系嘛。
生:有关系的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告诉我们她是中国人。
师:怎么中国人不买木雕会让他遗憾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木雕代表什么啊?
生:当地风景的象征,或象征着非洲人民的友情。师:那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遗憾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为中国人不买他的商品
师:为什么中国人不买他商品会让她遗憾呢? 生:因为中国人他们的朋友
(6)你是怎么知道的“中国人与我们是朋友呢?”到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找到后),这里也有他俩的对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1)指导朗读: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友好,诚恳......)(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2)文中从哪些地方中看出来小男孩的把我当作了朋友呢?(“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不,不要钱。)
(3)小男孩把中国人民当作他们的朋友。这时的作者也忽有所悟,明白了,她说道:“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学生齐读。
这里的朋友仅仅是一个送给他人礼物的朋友吗?还有更深的意义,这就是中国人民与非洲人们的深厚友谊,这友谊由来已久。
出示资料: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很久以前我国人民与非洲人就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全班带着这种友谊来读一读课文。
(5)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课外延伸
当我回国以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身边的小朋友们听,小朋友们对这个黑人小孩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赞叹不已,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听了之后,有些想法想告诉黑人小孩,自己动手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起因 景美 木雕美
经过 好看想买 太沉放弃买 送小木雕
结果 “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