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买鲜花教学反思
《买鲜花》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先乘后加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买鲜花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买鲜花教学反思篇1
一、明确一堂课的教学要求。
一堂课的教学要求,订得明确具体,而又恰到好处,就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保证新知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学好新知识,要努力改变教学中不分主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地安排和剪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
不足之处:
1、运算顺序的强调不够。尽管大部分的孩子对于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已经掌握,但是在总结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多说说。
2、我没有很好的将算式的读与算式的运算顺序结合起来,比如应该在学生读算式之后说再计算,也可以让学生观察了运算顺序之后读一读。
买鲜花教学反思篇2
《买鲜花》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先乘后加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从“买鲜花”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结合情境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对情境图的利用是比较充分的,学生提出了用一步、两步、三步解决的不同问题,思维能力、问题意识都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但是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需要解决的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问题及运算顺序,放在后半节课才去讨论,很显然是不恰当的。
买鲜花教学反思篇3
《买鲜花》是通过解决买花的问题来理解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针对教材的编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利用三八妇女节创设情境:“哪些孩子三八节时送了妈妈鲜花?”“你送了什么花?它们的价钱清楚吗?你总共花了多少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于已学过的乘加算式问题进行了复习。
2、教材中先解决除减,再解决除加。我觉得学生的认知应该是除加比较简单一些,突出除加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因此我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先让学生突出除加的问题,解决后再进行除减的学习。
3、本课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上的信息很丰富,如果让学生随意提出数学问题,那问题是相当多的,很不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数学问题,为解决除加的运算顺序服务的问题。因此,我先将淘气的方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乘减算式的引入上,我不在重复买鲜花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比一比什么花最贵,什么花最便宜。学生在比较中有部分学生根据直观感觉判断发生了错误,在通过仔细计算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个问题之后我再提出:“一朵最贵的鲜花比一朵最便宜的鲜花便宜多少钱?”,这样学生解决起来,对于中间问题的提出就变的自然了。
4、北师大版教材没有特别指出对混合运算算式的读法,但是我觉得读法很重要,一道算式能进行正确的读,那么就能已经知道了运算顺序了,对于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很有帮助,同时也不与后面学习的有小括号的运算混淆。
第二篇:《买鲜花》教案
买鲜花(混合运算)
一、情景导入
1、师:昨天三.八节,笑笑一大早就来到鲜花店准备买鲜花送给妈妈,来到店里她看到很多数学信息。谁来说说她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玫瑰花,梅枝5元。生2:康乃馨每束8枝,共24元。生3:菊花每束4枝,共8元。生4:百合花,梅枝4元。
二、“读、圈、想、算、验”的渗透
师:笑笑还提了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我们呢?
(师出示题目:(1)、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读)生读
师:读的很好,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词,我们把它圈出来。(师读)(板书:圈)师:这里便宜是什么意思啊? 生:是少的意思。
师:这里比,是谁跟谁比?谁多谁少? 生:康乃馨和玫瑰花比。
师追问:几枝康乃馨和几枝玫瑰花比。生:1枝康乃馨和1枝玫瑰花比。
★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和1枝玫瑰的钱都知道吗?(板书:想)生: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师追问:那怎么办?
生:先算出1枝康乃馨的钱。24÷8=3(元)(板书:算)★ 师:1枝康乃馨和1枝玫瑰都知道了,那接下来怎么算? 生:5-3=2(元)师:5-3表示什么意思?
生:1枝玫瑰的价钱减1枝康乃馨的价钱。
师:对。多的钱减少的钱。
★ 师:谁能把这两道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 生:我能。
师:把它写在你的算术本上。生写
师巡视,选出写在黑板上,有错误的话也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师(小结):刚才要求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是先算1枝康乃馨的价钱,为什么要先算呢?(生说:因为1枝康乃馨价钱不知道。)再求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师:一道题目做完后,我们怎样才知道我们做准确了呢? 生:检查一下(板书:验)
师:对,最后我们要验一验,也就是检查一下。
三、“读、圈、想、算、验”的初步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读、圈、想、算、验”思路来解决问题,下面请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题目:(2)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想一想,这道题目必须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 选出两份板书:8÷4=2(元)8÷4+4 2+4=6(元)=2+4 =6(元)
师:先算8÷4,1枝菊花的价钱,再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2+4=6(元)。
四、小结
师:让我们来观察下这几道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多个学生说
师(小结):对,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板书出示)生读一读。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在解决两步算式的问题时,必须搞清楚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
五、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思路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拿出抽屉中的作业纸,同桌一起共同来读一读,圈一圈,说一说,算一算,验一验。来解决第1题。我会用“读、圈、说、算、验”来解决问题 1、4个铅笔盒32元,1支钢笔5元,1个铅笔盒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2、单人椅有34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3、二(1)班有7个组,其中一个组4人,而其他组每组5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4、儿童票每张6元,5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元?
第三篇:对鲜花教学反思
《对鲜花》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分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是设计这节 课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贯穿整节课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值得提倡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了还需继续加强改进的地方。
设计环节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是本课的一个特点。例如在导入时的“谜语问答”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还加深歌词的记忆,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为后来的创造活动做了准备。再比如巩固歌曲时老师故意打乱歌曲顺序与学生“对”歌,这其实比平时一般意义上的巩固歌曲更深一层,这实际是在巩固一种“对歌”技巧,从而真正达到“对”的目的,而不是毫不动脑地一味地看着书唱。这种训练方式为接下来的创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对本课的重、难点学习、攻克。认识“附点音符”以及附点节奏,通过板书,动手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自己自制的小乐器,打破了农村小学音乐课上没有乐器伴奏的问题。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带来自己的小乐器,为自己所唱的歌曲伴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多次完整的欣赏歌曲以及教师没有完整的范唱,学生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重、难点“附点音符”上讲解的还不够透彻,没有举例应用到歌曲中。今后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聆听和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让学生享受音乐,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第四篇:《对鲜花》教学反思
《对鲜花》教学反思
本课《对鲜花》是一首汉族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演唱起来难度不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歌曲教学,使学生感受歌中活泼、诙谐的情趣,并鼓励他们不断从对自然的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对鲜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鲜花》教学反思》。通过听唱与教唱相结合。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通过拍手游戏进入歌曲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学得很快。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猜”的情景。学生们结合律动表演,展示了个性,把握了歌曲神韵的关键。通过对唱、表演唱、游戏演唱、竞赛演唱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让他们很开心地学习、游戏,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第五篇:买文具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一单元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小结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在列竖式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