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四合庄小学qnjs148刘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很压抑,学习压力太大,留给他们的自由空间也很小,他们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只有被逼着往一座桥上“挤”。我们的高考制度是一种“削足适履”,幸运地则被冠以“状元”,不幸运地则被无情地抛弃。所以他们的尊严与自尊在被无情地剥夺,这——哪来的趣味与感情?分明是枯燥与仇视。
“我们认为,使学生在某件事件上显示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表现个人,便能唤醒抱冷淡态度的学生,把他从智力惰性中拯救出来。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其实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仍然在进行着“知识搬运”工作。只在忙于教学表面的工作,而没有触及心灵的沟通。很多老师只是高高在上,充分表现自己的权威,忙于制定规则,不停地给学生提要求,定标准,制造同一个模式,学校成了最大的“加工场”,没有给学生“量体裁衣”,没有逐一关心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只获取了学生表面的行为与表现,而游离了他们的思想与心灵。
请看当代学生眼中的教师是什么?“教师是警察,没有手枪、手铐却有十个警察加起来也不及的‘侦破方式’;老师是总想着如何表现出与学生不一样,但事实上很多方面与学生一模一样的人;老师是甘愿奉献、甘愿受苦、甘愿埋没自己的好人;老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位,人之所以为人,离不开老师;老师是最让人称道却又令人不屑的职位,成绩最好的特受老师宠爱的学生往往都不会想到做老师;老师是平凡的人,也为衣食住行而奔走,为柴米油盐而烦恼;老师是不允许学生做他学生时代常做的事的人;老师很无奈,总想怎样对学生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可学生很难理解。”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第二篇:做班主任真好——读书笔记
澄海区道南小学
郑丹敏
做班主任真好
——读《致青年班主任》有感
去年,参加澄海区中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征文活动,很荣幸获得一个与其他获奖者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经验的宝贵机会。而那次的交流与分享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书籍的兴趣。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教书旅途的我,已担任了一年零一个月的班主任,这其中的艰辛与苦楚是我在大学校园里不曾想到的。还记得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校长曾问“你觉得自己当班主任,可以吗?”那时的我刚刚毕业,充满激情和斗志,立马就答应了校长的要求。因为有人说过:“教师不担任班主任,是一种缺憾,是不完整的教育人生”。所以,尽管这一年零一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时常感慨 “要是不当班主任,那该多轻松呐!” 但,我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回想起自己读书那会儿,总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悠闲。而这一年零一个月的亲身经历才使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有了不同的感受——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轻松,它需要的是你的细心、耐心、恒心。
国庆长假,是修养身心的好机会。一天无意中浏览到一条微信“做班主任真好”,很是惊讶!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本书的前言。这本书是全国著名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所写。书中并没有生动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就是张老师的亲身经历和给青年班主任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建议。读着书,就像是在与张老师谈话一般。
“做班主任真好” 这句话便是我读完整本书的动力,我一直在寻觅这句话的真谛,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社会,踏上讲台的我而言,这句话显得很单薄。
终于,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当初,不情愿地走上教师岗位,后来想,与其别别扭扭地做教师,不如快快乐乐地教书育人;与其做一般的任课教师,不如挑起班主任担子。班主任或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句轻语,一次抚摸,带给学生的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希望。这样看,当班主任真好”。这是张老师对读者有感而发的一段话。多么真实、多么亲切的话语啊!我想张老师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感恩,那是因为他是真的在用心做班主任。
读着张老师的文章,一句、一段话、一个建议,都常常让我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文中张老师有这么一段话:不少班主任一向擅长板起面孔、摆出凛凛然的样子,追求不怒而威的效果。这固然是“师道尊严”的表现,但岂不知,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我却感同身受。尽管自己担任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也能深刻
地体会到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可是不少教师还没有从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还把学生当成看管的对象,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师道尊严”还是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真正把教育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就学生。因此,“师道尊严”不应该成为阻挡师生关系友好发展的绊脚石。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注意培养“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幽默是一杯清茶,滋润你的心田;幽默是一阵清风,让你展开笑颜。
“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真是太琐碎了!” “班主任这碗饭,真是越来越难吃了!” 不止在教书的过程中,听到了这样的抱怨,甚至在网络上也看过优秀班主任曾发过这样的牢骚。而张老师他在书中也多次提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很多,自己完不成,就像欠下一笔债,天天完不成,就天天欠债,这样久而久之还会心里不安。多么生动的一番话,但他也就此给青年班主任提出了建议:在台历上写下明天必须办的事情。具体操作是:为防止遗漏,建议一天结束的时候,用一两分钟思考一下,然后在台历上记下第二天必须办的事情,而且按轻重缓急排个次序。记下的事情是必须办的,可办可不办的不要写,想办却没有时间办的更不能写。每周周末,订好下周计划;每月月末,订好下月计划;每个学期开始之际,订个学期计划。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效率自然会提高。
除此以外,张老师还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在这一点上,我想许多班主任都没有意识到,甚至还会觉得诧异,为何要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呢?但张老师却领会到这其中的奥秘。他觉得“教育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年轻之心,而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是修炼一颗年轻的心的好办法”。
张老师的话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不停地反思: 担任班主任时间还短,但这一年零一个月也深深地体会到心累。在学校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时还要处理学生的突发状况,回到家已经是心力交瘁,时常会将这种不良的情绪带给家人,甚至在他们面前发牢骚,抱怨,这不仅仅给家人传递了负能量,更多的是让家人担心自己。想想自己才从事教育工作多久,就带着那么多的牢骚和抱怨,那这条道路还能走多久?是吧?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现在的我正在往张老师的建议中去努力。是啊,作为一个青年,我们更不能未老先衰,不能过于沉重,不能忧心忡忡,不能满怀牢骚,不能怨声载道。生活中的我们需要忙碌、紧张、竞争、奔波、辛苦,但也需要轻松、休闲、逍遥、浪漫,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让我们的心情更舒适更美好。青年班主任既要会工作还要会休闲,亲近家庭,让我们都能做一位充满正能量的青年班主任吧!
看着张老师一个个真情流露的故事、一句句振振有辞的话语,一条条脍炙人口的建议,我找到了安慰,更找到了动力。没错,班主任工作大有可为,而青年班主任更应该自觉地增强“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意识。树立“班主任工作大有可为”的观念,时刻保持教育激情与热情,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我想,张老师之所以如此成功,与他的职业观——“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分不开的。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他从第一年教书一直坚守到退休。试问有多少班主任能如此?张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眼里有学生,更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虽然“眼中”和“心中”两词仅有一字之差,但在内容上却有天壤之别。一般的班主任能够天天生活在学生中间,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班主任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学生的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班主任能够洞察秋毫。这样的班主任是称职的。但是,仅仅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远远不够,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
确实是这么的一回事!教书育人,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孩子们的心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曾经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所以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相容相通的过程,师生之间最美的风景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感情的交汇。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和我一样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在处理某些问题学生上,循循善诱未必不是个好办法。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道理使学生“晓之”,用充满感情的方式使学生“动之(感动)”,而不是用冷冰冰的道理去训诫他,有时冷冰冰的语言反而会让学生感觉不适,进而对班主任产生反感。这就与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态度粗暴或者冷言相对,或者视个性强、不易教诲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只是一种诲人方式,但其中的学问非常多,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心,就能得法,就一定能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更有学生”。
张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我的生命在学生的事业中延伸”。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在担任班主任时,在看着孩子们长大的同时,我感觉自己也在成长,鲜活的教学事例不但教育了孩子们,更教育了我。
是教师,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蒙昧走向文明;是教师,用赤诚的爱感化着一颗颗童心,在孩子的心灵播种下希望,收获了美好。但也是孩子们,用他们的纯真与可爱感化了教师,看到孩子们的童真的笑脸,试问教师心中还会有一丝丝不光明吗?尽管踏入教
书旅途才不久,我也从中明白我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而这对我来说,也将是一种珍贵的思想收获。
读完张老师的书,我获益匪浅。虽然我不能断言班主任工作是否会成为我一直坚守的责任,但至少目前我就是一名班主任,我想我已经懂得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它了。社会给予教师很高的评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手握金钥匙的人”,这使得我更加明确了每一位班主任或者每一位将要成为班主任的青年都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和价值,时刻提醒自己:自尊自爱,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完善班主任的形象,无愧于时代给予教师的赞誉!
参考文献:
[1] 张万祥.《致青年班主任》 [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杜德栎.《简明教育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我这样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现在的教师一提到要做班主任,年轻的教师发怵,年老的教师嫌累。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富有朝气,当班主任是个累心力、费体力的活。谁会愿意干呢?李镇西老师却抢着干。当看了李镇西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本书,不禁对班主任工作重新定位。因为有爱和智慧,才能做好班主任啊。
《我这样做班主任》是李镇西老师从教多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李老师以民主和爱心为出发点,以真挚的情感和人类朴实的价值观滋养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共同感动、共同成长。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李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6年如一日,爱生如子。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没有一位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教育的智慧。我对于对于自己的学生,是满腔的爱;爱到深处,又是满腔的“恨”,恨铁不成钢。有时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一味的教育、罚补。渐渐地作业是按时交了,但抄作业的多了,又得开动脑筋找抄袭者。对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我和学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有抵触情绪,师生间信任度小。立即改进方法,找学生谈心。了解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要求其尽量做,实在不会的画上符号,放一放,等教师讲解。另一部分学生,就是惰性大,不思考,利用网上的“作业帮”等软件查找的答案,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批评教育,和其家长及时沟通关注,另一方面,鼓励其勤于思考。
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不允许学生犯错,哪有那么多“乖”宝宝?学校里,有的班级管理采用小组评分制。每人有100分基础分,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就扣分;考试前十名,做题时用到好的方法等,就加分。这种方法开始效果很好,但渐渐地产生了副作用。一些学生,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我行我素,分数为负的,而且负几百分了。本来想用严格的管理和分数的激励,管理好班级。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班主任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他是一个人,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读过李镇西老师的书,我给班主任一个建议,应该加强加分制度,上课说话扣2分,如果转天上课不说话了,就加3分,岂不更好!我们的制度不应该带给学生压抑感,应该带给学生快乐。
通过读《我这样做班主任》,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教师应给犯了错的学生一份宽容、一份信任、一份鼓励,用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第四篇: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攀枝花经旅游学校陈晓红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受颇多,全书全方位地诠释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该书中讲的班主任应该有着怎样的素质这一章让我影响深刻。
班主任拥有“三心”,是“三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真,而这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班主任要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儿童般的纯真。大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和孩子们哭泣、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让孩子们视为知己。作为成人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班主任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曾写到“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我们和孩子有一样的兴趣是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我们成为朋友,当孩子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是便是教育成功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教育者应该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爱心是必备的,离开爱教育免谈。教师的责任心就是要对学生负责任,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要想当好班主任在拥有“三心”的同时还要成为“三家”。在这里的专家讲的是能让好课的班主任,要让学生觉得你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下课后有盼着明天上你的课。教师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学识渊博的人,让孩子们更加爱戴你。这里讲的思想家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班务工作、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把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做一个不停思考的反思型的教师。班主任同时是个心理学家,他要成为孩子成长的辅导者、倾听者和分享者。
相信如果你拥有“三心”,是“三家”,你便会成为最好的班主任。
第五篇:《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梁 剑
“解放班主任!”是李镇西1990年提出的一个命题,他认为:没有对班主任解放,就没有班主任的幸福。解放班主任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科学任用与科学评价;二是班主任在思想上、行动上的“自我解放”。
科学任用班主任,就是要科学地划定班主任的权利与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内容。目前的情况是“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装”!班主任的责任无限大而权利似乎又是无限小,因为谁都可以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李镇西老师认为,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他的权利与责任也只限于这个范围内。
科学评价班主任工作,也是“解放班主任”的关键,现在对班主任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简单而庸俗的量化。
二、是“以智论德”。
三、是提倡并鼓励班主任当“保姆”。李镇西老师不反对量化,但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并不是都能量化的。学生成绩当然反应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毕竟只是一个方面而非全部;班主任事必躬亲的精神固然可敬,但“垂拱而治”、“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管理方式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只有使班主任工作得到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班主任们才能从沉重的体力负担与心理负荷中解脱出来。
“解放班主任”不仅仅是领导的事,班主任自己也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进行自我解放。思想上的自我解放就是要勇于更新教育观念;行动上的自我解放,就是应善于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引领人格,而非管制学生;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学生集体的独裁者。
例如大胆改革教育方法,放手民主管理。班主任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明确之后,则该减则减,该丢则丢。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分内职责的班级常规管理及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所谓“民主管理”,绝对不仅仅是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一句话,变人治为法治。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的思想观念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四个对待,三个转变:(1)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2)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3)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四个对待:
1、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
2、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同事议论无外乎三种情况:中肯的批评、善良的误解和无意的重伤)。
3、对待家长的评价要平和。
4、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
只有在科学教育思想指导下“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自己在思想上“自我解放”,班主任才能真正的解放出来,才能享受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