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论坛材料
学习魏书生实践中改变自己
——做智慧的班主任
我认为做一个老师或班主任,应当认真学习魏书生,实践中不断的解放老师自己,为学生服务,守住平常心,持之以恒才能逐步的成长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魏书生说:“咱们一个当班主任的,一个班不就一个两个好打架,三个四个学习差,五个六个不听话的吗?咱怎么就说没有办法啊?我说,千千万万,走进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中,去发现那些真的、善的、美的、积极的、向上的、昂扬的脑神经,帮着他兴奋起来,我说这个世界归根结底靠什么在维持着?是靠人性中真善美的力量在维持着,如果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都泯灭掉了,那点儿警察、监狱根本不够用的!所以,千万坚信这一条。”
1、不要一棍子将学生打死,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坚持下去就会有新的发现。
相信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具大的。我们老师就是一把双刃剑,好了激发学生潜力,差了则贻害孩子终生。
为此我告诉学生以下故事:
台湾教授的傻孩子背书奇迹,就是很好的例子。
2、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班级事务,在放手过程中,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培养出一个得力助手,咱们这些做班主任的就变成半个清闲的人了,用这清闲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我能清晰地记起自己放手培养起来的、并给了我巨大帮助的每届的班干部:李文龙、赵瑞军、任小林、张亚娟、马明艳、闫利宝、刘文强。再如:让学生自主决定救助学生名单,很容易。写完申请,教师过目,学生再公开陈述,全体学生投票选评,教师总结教育:“大家还有点良心:你们知道父母累,父母有病家庭困难,但这只是申请的理由,它应当是大家的进步动力,你们更应当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党、感谢政府。”
3、每周用心发现
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我让学生每周观察老师都认为难管的一两个学生,观察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美好与善良,然后写成周记美文。一举多得:学生在大家的关注下变乖了,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别人的关注;观察之后学生写周记也有话可写了。
4、写循环日记和每位学生聊天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教师的使命是发现、唤醒、引导每位学生的心灵。每学期我至少要找每位学生聊一次天,面带微笑地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及时把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学生,让他们能在忧伤时得到快乐,无助时得到支持,失意时得到慰藉,师
生的感情也在聊天中得到升华。
写写循环日记几天才轮到一学生写一次,老师呢,一天最多也就是批阅交流3-5篇日记,师生都轻松,还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魏书生说:“第一,一个当老师的,牢牢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呢,老师和学生,一个当班主任的,千万要建立互助的关系,互相帮助。”老师累,别人不能给我们松绑,那我们自己就想法给自己松绑。那办法就是与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
1、按资格自由选座
我利用排座位这一机会主动走进学生。观点:好座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座位排定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资源。留中间几个座位,将给选这几个座位的学生布置任务,其他座位由学生按资格大小自由选择。学生严格守纪、勤奋学习、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值日才能取得优先选座的资格。学生看到的是公平竞争结果、互助合作的氛围、积极进步的喜人景象。
魏书生说:“咱是给人家服务的,不管人家水平多低,咱不都得给人家服务嘛。服务,你就得研究,一,别难为人家,别说:人家能上去,你怎么上不去?那三楼,人家一下上去了,你怎么一楼都上不去?他就是上不去嘛!咱就研究他的起点。第二呢,既然给人家服务,不管人家起点多低,咱都什么,帮着人家,一步一步朝前走,一点一点朝前挪,这才是一个服务者的样子,这样才容易在行动中改变学生。”
2、听写日记
指导学生写日记,大部分自己写日记无话可写只写32K,那就换一种方式方法欣赏美文模仿听写美文,一学期下来学生说:“我前两年总共也没有写这么多字。”欣喜之情由此可见。看见自己的明显进步能不高兴吗?
3、阅读法转化后进生
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富翁教学生肯定也穷不了。朱永新说:“ 不读书的人好也好不哪去,读书的人坏也坏不到哪去。”不再机械地为他们补知识,而是根据每个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习惯、基础等各方面情况,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和思考习惯入手,首先给他们提供和推荐符合各自特点的书目,鼓动和要求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来读书。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我就让他们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寓言故事》、《智慧与人生》等书籍;对数学兴趣差的学生,我则让他们读《趣味数学》、《数学演义》、《生活中的数学》等通俗易懂的数学人文读本„„在我的课堂上,那些实在听不懂的内容,他们可以不听,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凡是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的书,他们都可以阅读。
学生可以读金镛全集,金镛全集的文化内涵是六年的小学文化无法达到的。
这种看似与课堂不着边的方法遭到了嘲笑。但是两三个月后,情况就有了变化。大量的阅读,不仅明显地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且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4、跟家长交流沟通
加强家校沟通,发短信、打电话、家访、写信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我大都是向家长陈述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绩或是对家长提出要求和建议。今年,我试着改变信的内容,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达我对孩子们的信任与期待,这些特殊的“感谢信”使我赢得了家长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三、建立自己的“储备库”
积水成渊,厚积薄发。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于积累和储备的教师。在不断的积累中充实,在不断的思考中完善,让我们用爱心和勤奋使班级管理富有智慧和诗意。
第二篇:班主任论坛材料
学习着、进步着
张会玲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有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初衷,我又感到了甘为人师的幸福。今天,我谈谈自己前几周去郑州学习的体会和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心得,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谈收获
在郑州学习的两天时间内,我聆听了孙义农、桂贤弟、钟志农、和徐万山四位教授的报告,尤其是湖北省特级教师、“2011年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桂贤弟老师,她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场讲座中,她压根不借助稿子,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让我们觉得轻松,可又觉得她是那样细腻。使会场仿佛变成了小学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桂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句话是“慢慢教,慢慢做,有好的心态才能有好的教育行为,有好的教育行为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桂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都是自己亲自做一个月的卫生,让孩子站在一边,桂老师边劳动边给孩子们讲解,扫地时要从后面往前扫,凳子轻拿轻放„„等扫地方法,她能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师生换位,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这才是班主任的表率作用,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想想自己平时埋怨学生都上四年级了还不会扫
地,现在看来不是学生不会扫,而是教师没有教好,如果我也能像桂老师那样,学生怎能到现在连笤帚都不会拿。小学生,确实需要慢慢教、耐心地教、细致地教。
桂老师给我的第二感动是她对学生的爱。她提出的三个自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让我知道了老师不能只是爱自己的学生,还要爱得有智慧,爱得让学生接受,爱得让你的学生也爱你。这才是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班内丢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劝学生课下悄悄交给老师,老师一定会替你严守秘密,而有时这种方法仍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有一次桂老师班内的学生刘浩拿出一张新版的20元人民币炫耀。谁知在做完广播操后,钱不翼而飞了!刘浩急哭了!桂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慈爱地说:“有哪位同学拾到了刘浩的20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没有反应。见此,她没有坚持下去。中午,她去商店里买了64个红包,发给了学生们,并和蔼地说:“桂老师相信同学们,请大家今天回家后,把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直接把红包交到讲台上来。”第二天,64个红包如数收回,而那张新版的20元就在里面!
直到今天,桂老师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次改错的机会,孩子一定会铭记终身。她认为,作为教师,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
任和期望。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她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最重要的是为学生保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桂老师就是这样尊重和信任她的学生们。
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不同的心态,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最具有可塑性的人。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只有心“净、静”,才能做出成绩!
二、谈谈我的工作
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很信奉这段话,也常常拿这段话来衡量自己。我努力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但总有令人满意的地方,我十几年的班级管理,有收获,也有遗憾。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进行爱的教育
“爱”是增进师生情感的粘稠剂。有时候你一句普通的话语,一
个关心的动作,都会让学生铭记心间,促使他行为上的转变。有一次我们班苗一画同学身体不舒服,我给他家长打电话,结果没打通。于是我就给他端了一杯白开水,希望能减轻他的痛苦。
事情是一个小事情,结果这位同学记心里了。两周后的课间,坐在最后一排的王奕博吐了,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班内大部分同学都捂着鼻子,只有几个女同学在清理现场,其中有苗一画一个,我当时还纳闷“她坐在第一排,事情发生后怎么这么热心呢?”,后来一想,她有可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感谢老师。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家长、老师、同学的付出熟视无睹。心是冷冰冰的。我就想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好班会,利用一些特殊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还可以给学生借阅一些感恩系列的书籍。我想孩子们的心一定会融化,不光会感受爱,还会表达爱。
2、赏识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而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是分不开的,我们对孩子投以欣赏的目光,孩子才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出奇迹。
例如,我们每天都会从当天的值日生中评选出一日班长,基本条件是:值日不迟到,劳动积极,遵守纪律,不挨批评,作业没有不完成或质量差的现象。班干部不参选,其余同学都有机会。这个评选对绝大多数孩子们来讲充满着诱惑和动力,所以孩子们最起码在值日这一天都尽量表现得很好。所以当选的同学里面有一部分同学成绩很一
般,但他们很努力,所以同样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并且,他们在值日班长的光环下,越发开始努力,学习的动力更强了。
虽说这一做法只是激发了一部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我相信在这种赏识教育下,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3、理性对待班级出现问题
作为一名班主任,当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不是动辄发怒,而是应该理性对待。如果自己火气一上来,往往事情会越弄越糟。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冤枉学生。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静下心来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处理不迟。特别是检查作业的时候,学生没做完,做不好最容易动气。也是上周吧!当我听到小组长说张帆同学又没完成作业时,我非常生气。但转念一想,他前几天一直完成得很好,怎么突然又坚持不下去了,我拿过他的作业一查,原来他只是不会的没写。若自己当时不理性,岂不是冤枉了张帆同学。
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我深知,自己 离优秀班主任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还有很 多工作等着我去做。我相信,通过这次班主任论坛,我能从很多优秀班主任那里学到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班管理水平。
第三篇:班主任论坛
班主任工作论坛材料
现在,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中间议论最多的话题应该是学生的不良习惯,多年的农村任教经历使我们看到,农村初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不容乐观。无论是学生字迹、口头表达、按时完成作业、准时到校、个人卫生、保持整洁、尊敬老师还是与同学交往能力等,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都不够完善,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去解决的大任务。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我校以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为德育工作重点,这一观点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也得到了班主任的一致认同,下面论坛就以“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为主题,由德育领导和几位班主任分别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认识(冷坤丽)
人的个性发展是丰富、有力而富有弹性的、是可塑的。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也势必会对其原有的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此我们应该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培养良好的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倡一种平等的教育观。它注重人的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往往是通过人的行为习惯来体现,许多失败者也就是因为不良的习惯造成并影响了其今后的发展。如果中学阶段不注意矫治,则会影响他的一生。特别是现在的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处使孩子养成很多的不良习惯,如果初中还不重视矫正坏习惯,那么坏习惯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这也意味着初中教育的失败。我的理解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的必要前提。
因此,我校把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下发了20条好习惯的量化细则,在班级内开展量化考核,不断调动学生努力向上的积极性,达到校园卫生洁净;楼内肃静;课间安静有序;师生之间文明有礼;课间和间操活动达到锻炼目的,达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虽然习惯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信心十足,一直在坚持着,目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良好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1、(肖长伟)
全面了解情况,主动去发现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个性,耐心指导、加强监督、强化训练。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不良习惯主要分为不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特别是学习习惯方面,主要表现在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及课外阅读习惯等,对此我利用养成教育课经常性的强调并教育督促。
首先,从卫生打扫入手。要求学生对教室、走廊、分担区等地方的打扫要做到由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细的清扫和擦洗力求到位,然后再把东西摆放整齐;通过多次强化练习使班级里地面更清洁了,桌子摆放更整齐了。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记录、课后复习、认真规范的完成作业。经过多次检查督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经过半学期的实践表明,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的听课都主动了、学生的作业也更规范化了。
最后,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小事中去矫正。例如:学生吃零食乱扔果壳、纸屑。一经发现就要进行耐心教育,经过多次教育和强调,班级里乱扔乱抛现象少了,随意涂画的不良现象没有了。
2、(苏丹)
对不良习惯的矫治要做到“家、校”双方协作,双管齐下。有的老师经常抱怨5<2现象,即学校辛辛苦苦教育5天,不如家庭和社会对学生2天的影响。而许多家长则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职能,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才能有效的开展好当前的教育工作。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与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互相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的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好。教师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师必须有效的运用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卡、校讯通等手段,有效的与家长保持沟通。根据孩子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生活中的表现,和家长共同探讨、发掘孩子的优缺点、特长,并帮助孩子把学习生活中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因材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行为,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沉积过程。同样,对不良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每个学期都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家访是“走出去”的基本做法,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学生家家访。通过家访,我不仅可以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换意见,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而且还可以增进我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达到和家长携手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请进来”大多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进行。家长会可以让家长比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知识。除了“请进来” 和“走出去”,我每天都会利用关爱一线通与家长“鸿雁传书”,互相传递信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方式是多样的。家庭的文化品位各异,教师和家长的个性更不同,沟通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教师都要真诚和热情,真诚和热情可以使家长增强对班主任的信任感,这是使沟通具有实效的重要前提条件,从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3、教师教育观念要做到根本性改变
——麻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作为教育,教学最高目标。其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才是根本。因为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某个学生的某些学科知识对其整个人生也许是过眼烟云,准确地说可能使其受益甚小,但是一个人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却使其受益终生。爱因斯坦说过: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就是素质。他讲的素质中,良好的习惯占相当大的比重。可见,学校教育不应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学生的学习也不是为了在学校求一个高分,而是为了走出校门后,能在社会这一广阔舞台上施展拳脚,能很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应试教育一直以来束缚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追求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习惯培养。常见的表现是挤掉学生下课时间,用于学习。占据美术课,微机课体育课等时间来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学生身体不好,知识单一。另外,搞“题海”战,让学生学习到十一、二点,结果孩子第二天上课没精神,适得起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对生活习惯的培养,漠视。尤其是班级中的一些“尖子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影响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老师对其在习惯培养方面也忽略,学习好就掩盖了一切。其实,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班级中的卫生好坏、活动好坏、纪律好坏都与其无关。这部分孩子往往很自私,集体荣誉感不强,责任感不强。与其他人交往能力没有。记得有一次,我让我们班一名成绩很好的学生去印卷纸,她回答我是:老师,我不知道复印室在哪?这让我很吃惊。都九年级学生了,在校三年不知道复印室在哪。平时都是找成绩不好的学生去,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今天却出现这样的事。这样的孩子就是以后考上了大学,那不也是高分低能儿,就业找工作都成问题。
因此,教师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平时教育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首位,并不是追求高分。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
三、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建议(李旭日)
首先,要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如:利用晨会课、养成教育课、健康教育课、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指导。
其次,制定相应的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矫治和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策略机制。如:①科学量化管理制度即科学认识学生的习惯结构.把学生的习惯要求分化、细化、量化,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②家校联系制度促进家校沟通,使教育同步一致.也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再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强教育效果。③学科定位制度,学科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设计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并贯穿在课堂内外,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④小步子制度,对于所有期待的习惯难于一举实现的,就采取不断时接近法。⑤抓具体、抓经常制度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常抓不懈,不要因某些特殊的事情而影响习惯的继续。⑥常督促、勤反馈制度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习惯的表现应经常督促、评查,及时地批评或表扬。
再次,对已有的管理制度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补充。①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操行等第记分法和班级的考核,使之更科学合理,更规范可行,在考核中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②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教刊物,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专门指导。进一步强调家长的示范作用,明确要让学生形成好习惯,家长首先要改掉一些不良习惯,让家长懂得“身教胜于言教”。
四、论坛小结:
以上是我校关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主题论坛的内容,通过论坛我们更加明确了初中德育工作的工作要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论坛和交流,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柳树中学腾飞的基础和前提。正象教育家魏书生说的那样:“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本次论坛到此结束。以后有机会我们在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交流。
柳 树 中 学 2012年4月13日
第四篇:班主任论坛稿
我们牵手同行
——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构筑家校合作平台
附城小学:张超敏
今天我选择这个家校合作的话题和大家探讨,不是因为我做得好,而是因为我这方面作的非常的不好,引起了很多的误会和不必要的纷争。我想在坐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因为家长和班主任都是主观的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因此,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我们常常遭遇的是误解、失望、不愉快........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我们获取的是主观构建的“一厢情愿”,是信息的不对称流动......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我们离对方、离真相越来越远......因此,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研究家校沟通与合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011年以来,几例青少年热点事件“四大名爹”的案例无不指向家庭教育的失败。今天我就以“以稳为本,勤能补拙。”为核心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构筑家校合作平台”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什么是家校合作?为什么要进行家校合作?
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家校合作在我们的工作中预期取得的成效。
一、(一)什么是家校合作?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二)为什么要进行家校合作?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1、过分依赖学校,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不问了---依赖型。
2、站在学校的对立面---对立型。“孩子交给你了,出了问题我可跟你没完。”这样的家长虽然是少数,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也确确实实地存在。
3、护短,不把真实的情况拿出来交流---护短型。这类家长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是一致的,老师把在校的事实摆出来,他不认同,反而认为老师在针对自己的孩子。(二班主任方面
1、轻视家长,训斥、指责或者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不尊重家长,对文化水平低的家长有轻视态度,不讲情面、训斥、指责,引起家长反感;有些班主任有问题动不动就请家长,次数多了,孩子烦了,家长倦了,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报忧型
2、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有些班主任属于“报喜型”,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使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孩子,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工作。
3、平时不跟家长联系,不肯借助家长的力量。还有的教师平时不跟家长联系,自己尽了很大努力,也转变不了孩子,干脆放弃。---单打独斗型
那为什么我们不借助家长的力量呢?班主任与家长联手合作,力量不是更大么?
(三)共同的问题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家长我们都有着共同的问题:
1、过多的关注成绩,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德育。---成绩至上。
2、联系少,发现问题时已经较为严重,错过最佳教育时期。---亡羊补牢
对于以上列举出的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么样解决呢?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转变观念
1、学校要转变观念。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影响力,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参与管理和监督,形成家校合作。
2、班主任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家长看成是合作伙伴,相互尊重,责任共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3、家长要转变观念。教育孩子是一生的责任,只有跟学校通力合作,主动跟老师交流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1、建立民主管理监督制度。
2、定期开家长会。
3、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接待日活动。
(三)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重视第一次与家长见面
①使家长相信孩子的老师是位好老师;
②使家长相信孩子的老师是位可以令他们信任的老师; ③提出明确的班级管理要求,取得最初的配合与理解;
④要让家长对老师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们可以和家长们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讲故事永远比讲道理更能打动人。家长到学校里来,就是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表现怎么样。你如果能够在讲话中不时穿插这个孩子的表现、那个孩子的表现,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真切的故事来讲话,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把耳朵竖起来的。②秀秀学生的“作品”,也要向家长展示这一期孩子的写字、绘画、在校刊上发表的文章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到浸满孩子们智慧和汗水的小作品,家长们定会惊喜不已,从而更好的支持孩子发挥这方面的特长。③留出一点互动时间。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每次开家长会就想和班主任、科任老师多谈谈孩子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情况,也想和别的家长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心得。可没想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从头说到尾,根本没有交流的时间。”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的家长会尽量能的留出一些跟家长和老师互动的时间,而不是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一言堂。④让家长们在会上有所思,在会后有所想,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用典型引路。请一些优秀家长在会上作经验报告,用他们的具体故事和成功教育实践,引起其他家长的内心思考以后该怎么做,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前选定一些“成功家长”,指导他们从不同侧面总结成功的教子经验,在家长会结束以后,把这样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整理出来,并加以升华,使其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料,反馈给家长;二是不妨向家长推荐一些有关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好文章和好书,比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如果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一通说,家长的耳朵塞满了,自己想说的没有说出来,这样的谈话效果可想而知。
3、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由于班主任与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一方埋怨老师不会“教”,对孩子有偏见;另一方埋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如果双方缺乏沟通,就会由以上埋怨情绪导致对立情绪,最终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沟通,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4、讲求艺术,巧妙接待不同类型家长。①对于有教养的家长; 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和采纳合理化建议。②对于溺爱型的家长;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的反映学生情况,千万不要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③对于后进生的家长; 在老师的眼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不能用成绩这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对缺点不能不谈,但不要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说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说缺点是语气要婉转,这样家长会对孩子充满信心,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工作。④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 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⑤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最有效的做法是面带微笑,请他先平静自己的心绪,说明原因,通过调查取证,再来剖析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再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只要保持一个融洽的气氛,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地度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总的来说:班主任要学会因人而异;要学会换位思考;③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④要加强学习。
四、家校合作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与家长沟通,加强班级管理,成效一定会显著。表现在:
1、班级稳定。
2、班主任能够全方面的了解情况。
3、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家校合作关系。
只要班主任、教师掌握沟通技巧,因人而异,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定能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赢得了家长,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以爱为出发点,也以爱为终点,把教师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的展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他的孩子,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一起牵手同行!谢谢大家!
第五篇:班主任论坛材料
班主任论坛材料
南楼高中
李迪
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一班主任,我经常接到来自家长的抱怨电话,说自己的孩子上高中以后好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叛逆,不听话,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甚至有些孩子出现厌学,逃课,离家出走等情况。很多家长对他们的孩子伤心至极,失望透顶,甚至有位家长于我坦言,觉得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一生中最为失败的作品。
孩子愈发叛逆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各个家庭各个社会的普遍难题,究竟是谁把我们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带走了呢?在担任班主任的一年时间内对于这一问题我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发现孩子的变化同他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周围的环境,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引导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一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过渡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青春期,这是人的一生中独一无二的骚动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有着极其不稳定的情绪、不可预测和困难的行为:风暴和压力。
【1】安娜·弗洛伊德就曾经说过:“青春期的正常是通过不正常表现的。”他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意识、智力水平、人格等方面都处于挣脱幼稚水准转而向成年人发展的过程当中去,并且当今的这种信息爆炸和网络世界促使这种转变凸显的尤为快速和畸形。一方面,孩子们由于人格的逐渐独立,因此在心理上,他们急于摆脱家长和学校控制;另一方面,中国式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看成自己的所有物,从青春期开始,家长并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空间,反而因为担心孩子早恋或者交到“坏”朋友而过多的干涉着孩子的自由,例如:偷翻孩子的抽屉、书包,偷看手机里的短消息和电脑里的邮件等等。这样的行为虽然能够暂时能够了解孩子的动态,但孩子一旦发现家长们这种类似于间谍式的活动,必定会引起孩子的烦感和叛逆,拉大亲子之间的距离。那么,家长和老师究竟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要走上歪路呢?
首先,作为老师要怀着一颗宽大的心包容学生的过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梦想着要挣脱学校的“枷锁”,他们对老师的话会本能的带着一种反抗,所以在课堂很有可能去正面顶撞老师。这种时候教师要尽量用幽默的方式化解矛盾,尽量不要在课堂上跟学生正面冲突,更不要“目露凶光”“凶神恶煞”的在课堂上大吼大叫,等自己和学生心情都平复了以后再推心置腹的谈谈,这个年纪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全面发展,在理智恢复的时候一定会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魅力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在课堂上要做一名严师,在课下也要成为学生们的益友。
其次,从家长的角度上来看,要充分的给孩子留有尊严和自由,不要妨碍孩子正常交友的权利。关于早恋的问题,家长首先需要对孩子们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表示理解,不要一味的打击讽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可以渡过一个美好的青春期。
还有一种现象在社会里广泛存在,有很多家长信奉着一句古老的格言:“闲着棒子,宠坏孩子”可见一般的人们都同意将一定程度的体罚作为一种惩罚的形式。但是,对于挨打的孩子来说,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呢?研究表明,父母对儿童的身体攻击会成为儿童的行为榜样。简而言之,儿童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暴力。对一组儿童长达六个月的跟踪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母亲的体罚越严重,儿童的攻击行为就越多。这些数据生动的说明,儿童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攻击行为。许多父母和教师经常使用惩罚,是因为惩罚能立即终止孩子令人讨厌的行为。由于成年人想达到他的短期目标,孩子的及时反映便强化了父母和老师的惩罚行为。但这样做的教训是“短期的收益,长期的痛苦。”父母和教师必须有耐心的放弃这条捷径,而采取更好的,有利于孩子长期发展的办法。
【2】高中学生多数处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在这一阶段内对教育和职业定下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选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之前一定要斟酌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要认为孩子们是你的附属,你的所有物,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要为孩子能够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付出自己的辛勤和努力,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做正确的引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而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也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为学生和家长喜爱的老师。
参考文献:【1】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
【2】郭凯平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