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红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信任让教学充满奇迹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路第一小学执笔人:梁红颜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认识到了一位拥有着无比热情和无限智慧的美国教师雷夫。在这本书里能发现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足及他在同样的情境中看事情的透彻与处理手法的大气。每每看到都不禁让我由衷的佩服,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
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书上的一句话: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为了课堂纪律,为了考试成绩,不仅学生怕连老师都在害怕,大多数课堂都染上了“恐惧”的气氛。学生守纪是因为害怕受惩罚,考不好是怕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在家里也是如此,家长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打又骂,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生活”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又怎么样呢,老师也在害怕——害怕自己不被学生喜欢,害怕上课没人听讲,害怕自己管不住学生,害怕被同行嘲笑。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惧,用信任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使学生热爱学习,为他人着想,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师生之间的信任。那么如何能做到呢?
一、言必信,行必果
雷夫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让学生玩“信任”游戏(一个学生往后仰,其他的学生在后面接着),浅显易懂的游戏对我就有很大的促动,只要有一次放手,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班级管理中,我本来比较健忘又被那样或这样的事烦着,往往早上对学生说口头承诺忘得一干二净,等到了学生跟我说时才记起来。现在想想就有点后怕,确实连老师都承诺了不做到,何况是要求学生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建立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感受的。就像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没有真正的做到。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不要老是开一些口头支票去愚弄孩子,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
二、平等对待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看到这个例子我很感触,这样的事情我就曾经做过。那是我在上体育课前先把早上的数学作业收上来。看到有个别学生作业没有交,就跟他们说如果中午作业没交齐,这节体育课就不上了,最后还是因为有一个学生没有交而取消了整个班的体育课。其实这个班经常有学生作业不交,当时也是很火,根本没有想太多。现在反过来想想,当时这么做确实不应该,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就因为一个孩子而剥夺了所有孩子的权利,学生失望而且很委屈。学生一节课都在抱怨那个没交作业的孩子,我想学生不仅在抱怨她还在抱怨我夺走了他们的体育课。虽然用“铁腕”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其实我却失去了人心。学生并不怕教师对他的处罚,只是不喜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三、设身处地
雷夫老师曾对孩子们忠告说 “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当我们碰到学生对哪些讲了再讲的题目还不会做时,脱口而出的那句:“这道题目我讲了多少遍了,你还
不会,上课有没有在听啊。”我们有没有想过以他的水平是不是没有听懂。当我们在为后进生的成绩给自己班拖后腿而哀叹时,又没有想过他跟他自己比是否有进步。毕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的太阳还是照样升起。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题目,老师只有再为他讲解一次。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会更理解孩子,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会做出更适合他们的决策。
四、把握机会
一天到中,教师可能有很多个建立信任的机会,比如当学生忘了带作业时,你是选择信任还是惩罚。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从可能依规定惩罚的恶人,变成受他信赖的师长和朋友。这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老师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老师,尽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2012年1月21日
第二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跟着雷夫老师走进了那间又小又破的56号教室,看着他把“品格”、“付出”、“谦逊”、“支持”传达给学生,是他,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必“害怕”的净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雷夫老师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信任才最宝贵,有了信任,才可以谈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免于恐惧,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
捧着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透过这些浅显通俗的语言,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当看到雷夫老师的一名学生说“老师会把我们不会的问题讲上500遍”时,我真的无言,也很惭愧。多么有耐心有爱心的一位老师呀!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很小的一个知识点,也许是老师已经讲过很多很多遍的,也许是学生根本没注意听才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师,不问任何原因,只要学生不明白,就讲到明白为止。说来容易,但如果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是无数次的重复,任谁都会生厌了吧。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师认为“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这些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读完这本书,我特别感觉到雷夫工作量很大,这也是我怀疑雷夫老师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的原因。雷夫老师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一个好老师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耐性,需要爱。他那“魔鬼式训练”、学习“八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工作似乎涵盖了除技术性学科,如音乐美术外的所有课程。“凡是值得做得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这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班训,我想也是雷夫的行事准则。雷夫和我们一样也有痛苦和想要屈服的时候,但每当这时雷夫回想起他的学生珍妮给她的信,感谢他为孩子们建造的“避风港”,因此他又打起了精神。雷夫作为教师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用全部的爱、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在56号教室读书的孩子们。
在这本书上,雷夫老师写了许多教育学生的方法。其中有的对于我的日常教学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有的与中国教育现状还有一定差距,操作起来会有困难。不过,雷夫老师对于社会的责任心,对于教育的热心,对于学生的爱心一直感染着我,只要心中有学生,再加上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就不是奇迹。
第三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拿来主义教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匆匆读毕《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被称为“当代的梭罗”的雷夫在美国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他用爱和责任撑起孩子们的一片蓝天。书中主要涉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一种成功地让学生考试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席卷美国,而且风靡世界。很多教育者奉其为圭臬。殊不知学习,教育,我们需要“拿来主义”。
中国的教育大环境和雷夫的教育大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习惯于作业、考试,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考试制度在目前中国社会是最公平的,公平然而不见得就合理。因为考试让学生淹没于题海,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也直接导致教师的堕落。所有文科的学习都是记诵之学,看谁的记忆力好,语文学习堆积概念,却无法去触摸语言文字,活跃自己的思维。在应试制度下,老师疲于应对这制度,对看书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慢慢堕落。
我常常思忖,小学生究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我怎样才能教学我的学生学好语文,考好分数?普遍地认为,或者语文老师的共识是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在现在的社会,学生的阅读状况其实很糟糕。诚如雷夫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暑假学校大队部布置学生看书作业,其中有一本是郁雨君的《我们班的小童星》,我也和学生一起读了这本书,书中故事浅显,书中传递的思想也是本书作者被商业化思潮裹挟而去的浮躁和喧嚣,并不能给青少年传递多少正能量。现在市面上的青少年读物,正真原创的书不多,导致学生的选择面窄,阅读水平浅。
雷夫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基础。”(P32)“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基石。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那世界,敞开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远行。(P34)”。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是基础,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也非常重要,雷夫的56号教室常常会组织阅读会,让学
生畅谈阅读的感想、收获,会经常组织学生看由经典文学改编的电影,这才是自由的阅读,他的重点是作为学生你从读书中收获了什么,学生你书的看法是这么,这很重要,学生的三观在一次次的读书讨论中渐渐产生。我们的阅读强调学生对书中作者写作意图,习作方法的阐释,其实这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检测语文水平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写作。写作源于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教师在布置看书作业时,会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会要求让学生在习作时多用成语。然而,把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需要教师在语法上对学生的指导,这是衔接两者的桥梁。然而,我们教师,往往忽视语法的教学,比如修辞手法,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修辞手法的概念,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判断语文课本中句子的修辞手法。对于如何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法很少提及。所以基础好的学生能模仿美文的文法,修辞,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写的不生动,没灵气,没章法,一本流水账交差。第56号教室有专门的语法课,而且语法课是习作的基础课和入门口,这很重要。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也变化无穷,这是教育的魅力和变数。雷夫有名气,雷夫有一套,但我会拿来主义,他山之石,攻我之玉。
第四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从未想过,教师可以这样当而且还可以当的那么好。雷夫艾斯奎斯告诉了我他可以做到这些,并且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从事教育,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爱学生,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在这本书的每一处都可以挖掘到。在他的班上学生都几乎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甚至有父母是吸毒,这样的孩子学习大多都不太理想。但是,雷夫没有遗弃他们,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他甚至兼职几份工,为的是多挣一些去演奏会的费用。看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真的是充实而有意义,完全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在书中,雷夫多次提到道德发展的六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他告诉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同时也告诉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愤怒和权力”之外,什么都没学到。也许这是许多教师的通病,就我来说也遇见不少这种错误的引导。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在中国,老师们常会对学生们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表现不佳会让父母和老师颜面扫地;众多小学通过强调阅读和数学的成绩,造成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两个科目上,而很少上像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之类的科目,甚至放弃;美国也有孩子天天在补习功课。但雷夫告诉孩子们,测试就像一个温度计,它是一下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试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他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试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的过去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许多家长老师他过于注重孩子们的测试成绩,迫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高分低能,这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大悲哀,而雷夫把教会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之一,他教会孩子们一生都可以受用的生活技能。他的课堂是学生撇开了书本上枯燥,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
尽管雷夫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雷夫也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的感觉。他曾问过自己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学多挫折,雷夫也曾想过放弃,但在他想要屈服的时候,他会拿出他的学生的文章来读,看到孩子们能有所成就带给了他少许的安慰,也证明了付出是值得的,他最求信念的理由,就在这儿找到了答案。读到这,使我对雷夫产生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我庆幸我我没错过这本书,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五篇:红颜读后感
热血史诗——《红岩》
我的一次生日上,姐姐送了我一本书,她告诉我:《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于是,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
在书中,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所有这一切无不令我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最令我难忘的是江姐,她几次令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阴雨连绵的城市里,一个个血淋淋的躯体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便停止哭泣,继续向前走。
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对这些英勇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是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幼年不肯努力学习,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做事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荒芜的土地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我们去克服。
捧起《红岩》便爱不释手,我全部的身心都被它所深深吸引,即使将他读完,头脑中仍时时会浮现剧中的人物形象。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