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实习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适应网络情况的实习调查报告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变动的阶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自制力和辨别力较弱,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到诱惑,许多中学生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造成了较高比例的网络沉迷。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中,提取有效的网络资源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我们要鼓励学生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积极创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化纽带,从而引导青少年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和全面发展。13岁到17岁中学生网民的网瘾比例最高,达到23.2%。第一、从社会层面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稽查、监督和规范,而不要使此事流于形式,应加大对网络(网吧)经营者的规范,做到执法必严;网络经营者应提高素质,严守职业道德,依法执行行业规范,严把网吧入口关,禁止未成年人和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网络活动场所。第二、从学校和家庭层面看:网络作为一个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它,也不能消除它。教师和家长自身对网络应该有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对待网络交友的问题应该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过正面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明白,习惯于网络交流方式,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和性格。
首先、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加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德高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向学生演示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查看天气预报,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学生较为关注的时政新闻。有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学生会发现相关的解答方法很多,且内容详尽而且清楚。其次、作为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方面花大气力,创造出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多设置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工具去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用必要的精力去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辨识和思考能力。再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例如:网络游戏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于它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加之某些游戏中具有暴力和色情成分,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而一味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其实,从辨证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一无是处的。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的,也是客观存在。在战争游戏中,参战各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事实上,只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最后,家长(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教师和家长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下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偏见,权且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上网。毕竟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强,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上网持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和自身道德素养和信息素养。当然,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求老师要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诚然,要完成这一转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和规范,创设必要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第一、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准确效率的利用网络资源,这是针对绝大部分同学90%的同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特别是网络,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同学朋友的交流和自己的摸索
1.网络资源丰富,网络五光十色,我想很多同学在第一次上网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迷失森林的小 1
孩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操作鼠标,不知道如何键入网址。对于求学的大学生来说,在进入网吧或者进入学校机房,简单的说在上网之前请首先明确你上网的目的。网上的世界我们不可能全部领略,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觉得同学们在利用网络的时候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利用网络学习英语学习,在百度里面随便一搜就有很多英语学习网站,非常专业非常详细,从最基础的英语到托福雅思,有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验考博的指导,有听力,语法,词汇,作文,能够满足任何层次的人的需要,而且每天都有更新的内容。同学们如果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可以在网上补,如果想把英语学的更好,可以在网上充电。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同学们每天利用一个小时或者2个小时学习都可以。可可英语网,练习听力。放松 很多同学学习非常有压力,平时的学习很辛苦,想放松一下,网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有歌曲,有电影,有棋牌类的小游戏,可以和以前的同学聊聊天,现在的聊天工具也可以视频,省电话费还可以见面,省了车费。同学们可以利用1、2个小时放松。
论坛BBS,帖子专业性很强的,有很多专业人士讨论相关的专业,查找资料 针对动科院的同学,很多同学对专业不够了解,但是学校在安排专业介绍毕竟有限,同学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也可以培养起专业兴趣。当然,除此之外,一般的常见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现在的搜索引擎也很多,也很方便,基本上任何一个网站都有搜索引擎,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第二,针对少部分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上网成瘾确切的说是网络游戏成瘾
一工部的同学中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有一部分,人数不多,但是能带出一部分出来。网络游戏中有电子竞技类游戏,现在已经成为一门职业玩家,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介绍,是一项体育运动,动科有个同学现在就在玩这个游戏,我找他聊过,他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去玩,目的是赚钱。现在的同学们中有打着这样的名号去玩网络游戏的,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为玩而玩。
我们这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识可不一般,是有人看得开,也有人不放弃,看得开的就把它当是大学生活的课后休闲娱乐,玩玩而已,放松身心;看不开的就会在这虚幻的世界里泥足深陷,而且是越陷越深直到无法自拔。这些同学有的是由于高考成功带来的喜悦而冲昏了头脑,使自己丧失了奋斗目标,失去了进取心,才会倾心于网络游戏。还有就是由于大学管理制度相对松散,更侧重于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对于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同学而言,无疑是多了许多的自由空间。由于不知道如何科学地安排这些时间,于是这些学生就被网络游戏所吸引。还有一些同学对网络游戏的热衷完全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压力的逃避。有的同学受文学作品、影视节目的影响,把大学生活想象的非常美好,这就和大学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造成失落感的增强。而且,有的同学由于高考成绩的影响,没能进入自己所理想的专业,为此也对现实非常的不满。还有的同学,家庭生活不美满、同舍友关系紧张以及同自己女朋友(男朋友)感情出现危机都不同程度地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学习上的压力。强者之间的竞争愈激烈,无形之中形成的压力愈大。由于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令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现实和压力,出于一种逃避的心理,他们就将时间和精力投注于网游之中。而绝大多数同学则认为玩网络游戏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感受让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期乐此不疲。有的同学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同学关系紧张,而网络游戏的匿名性就可以给他们带来交往上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更加轻松的释放内心的情感,体验友情和关爱,满足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有的同学由于大学中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丧失了原先的优势地位,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而在网络游戏中这些同学可以通过不断的升级和装备的不断更新来满足他们这种对优越感的需求,最终使自己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游戏涉及冒险和竞争,而很多男同学从小就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情节,玩网络游戏就可以使他们的这种英雄情节在虚拟世界中得以实现。同时由于网络游戏是一种多人同时在线的活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可以使得玩家体验到许多人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激情和快感。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使得许多同学,尤其是许多男同学
对网络游戏割舍不下。网络游戏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游戏本身的新奇刺激,还能把虚拟世界中的所感所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现实生活、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而网络游戏对其产生的影响力就在于:首先,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理。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质使学生获得快感,当前市场上的网吧里的游戏多是含有淫秽、暴力、迷信和反动内容。这些内容以形象生动、刺激性极强的形式出现,对独立性差的人有极大的诱惑力。另外,许多网络游戏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赌博性,这对心理还不成熟,对学生来说都极富诱惑力。其次,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强化激励作用。电脑游戏有简单和复杂两类,简单的游戏只要掌握一般性操作,就可以使紧张、疲劳的大脑得以放松,复杂的游戏则可以锻炼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反应灵活性增加,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对某种行为的预见性。高级的游戏中,设计者将游戏结果通过屏幕显示出来,让人得到赞赏,可以促使游戏者为了得高分而过分投入,这种游戏的强化激励作用往往使大学生难以从游戏中自拔。在游戏中追求“高分”的成就动机提供了从事这种活动的源源不断的热情。而且,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习困难者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致使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堪重负。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渲泄途径,而玩网络游戏不仅能够渲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游戏中暂时的受挫不但不会削弱他们的斗志,反而使他们越战越勇,平时在学校时体验到的“压抑感”在这里荡然无存。由此,网络游戏成瘾就成了危害,而且危害程度还不小。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成瘾者往往欠学校学费。易诱发大学生犯罪。游戏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揽中小学生,有的游戏机室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可以赊账。游戏内容不乏黄色、暴力,还有一定数量的赌博机,诱使部分学生沉湎其中。一些中小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欲望,一开始从家长手中骗钱,到后来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抢劫与斗殴。据调查,因迷上网络游戏而犯盗窃和抢劫罪的大学生中有三种类型,一是玩网络游戏上瘾后,将网络游戏室的“心爱之物”偷走;二是没钱玩了或欠了老板的钱,去偷去抢;三是在游戏室通宵达旦地玩,结识了其他坏青年,被“拖下水”就跟着去抢去偷。网络成瘾引发多起事件,经调查,目前在网吧里的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一些大学生受游戏的影响,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合情合理。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而最重要的就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对的大学生的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其实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这一建议虽然有点“老调重弹”,但却另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我们发现,当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和高中以前相学习压力比减轻很多,其学习动机就已经开始分化了,学习动机纯粹是一种来自内部的认知内驱力和希望成为一名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形象如考研的外部动力。因此,大学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它们会影响到大学新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如果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动机能被很好地激发,则对于其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非常好的习惯支持。然而,由于大学生之间在智力水平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加上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很快发生两极分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起初由于认知内驱力和羡慕学生地位所引起的学习动机肯定会发生变化,出现“60分万岁”
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依靠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才能使学生时刻以学习为重,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会千方百计去搞清楚。这种学习的责任心能使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只要是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在学习上获得较为优秀的成绩。那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实际上对电子游戏也产生了一种类似“责任心”的情感,一切以游戏为最重要,有一种迫切“赢”得“战”胜利的需要。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象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所以学校不应该只有强制性的制止,而应该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转移到学习上来,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网络游戏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不会因为我们的是非好坏评判而改变。它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相反,它给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不少福音,被称为是没有污染的绿色产业,造就像陈天桥、丁磊、张朝阳此类的时代英雄人物。大学生之所以泥潭深陷,主要是自身的原因。
(1)内在控制力差。内在控制力,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没有一个很好自我控制,网络游戏只是一时放松自己的娱乐工具,而不能把它当作我们生活的主导。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禁不住别人的蛊惑、宣传,想一试身手,最终往往因为内在控制力薄弱而深陷其中。
(2)没有对大学生活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从高中跨越到了大学,就如同一条鱼从鱼缸里被放到了大海里,一下子无比地宽松和自由。供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然而却没有进行很好地安排,便会感到茫然和空虚。在这时,网游便不期而至,把你吸引进去,为你化解一切烦恼,同时也就可能把你引入地狱之门。大学四年,一晃而过,细细算来,我们的时间是不够用的。因为我们需要学的知识,需要发展的技能,还有许多其它要完成的有意义的事情,都是接踵而至的。如果我们很好地进行了规划的话,我们便很少有空余时间来沉醉于网游世界。网游自然不会成为我们的隐患。而在缺乏目标,丧失理想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迷失乃至堕落、放纵自己,从而走向一条不归之路。一旦有了人生目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目标的实现上,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同样也是快乐的,因为目标在一步步地靠近。
2、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防治玩网游成瘾
这种方法需要不少的时间和努力,但是不需他人控制和监督,能够自我为主体解决问题。第一,了解自己因游戏正在失去的东西。如果选择玩游戏的话,将要失去哪些重要的东西,通过比较分析,是游戏重要还是失去的东西更为重要。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益,如果一直沉溺下去会出现什么后果。第二,写玩游戏、上网生活日记。具体记录一周主要何时上网、持续几个小时、玩什么游戏等。通常很多大学生知道自己沉迷游戏的时间后非常吃惊,记录本身会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如果能既写游戏日记又写全部生活日记会更好,家人一同参与记日记也会更有效。
第三,网络安全意识
一是防被骗,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了,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很单纯,网络世界几乎是现实世界的缩影,网络的特殊性(虚拟的)让现实世界中许多阴暗的一面得到了更严重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中的欺骗、虚假等不诚信。网恋,跟网友见面被骗等等。还有被各种信息骗钱的。同学们现在的安全意识比较强,对网络这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是要提醒同学们。
二是不要骗人,这是一个网络道德观念。包括使用聊天工具中欺骗别人,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利用黑客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等等。
现在的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的问题,成为所有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为学校、家庭、社会,要清楚地认识其积极意义和负面作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安全上网,避免网上非积极因素的影响。而这,正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堵的办法,更好的思路应该是疏。
一、正确引导
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平时一定要关心自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他们在不被父母和老师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学生上网不能是无节制的,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易辨不清是非,因此需要家长适当地控制和监督学生上网。作为家长还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对话环境,了解学生在网上做些什么,心理在想些什么。
二、取其精华
在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
三、规范行为
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爱要到位,教师、家长要拿出一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要指导他们注意网络安全。要让学生明白,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有一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范。要教育学生要学会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从而做到不在网上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不能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不能制作、传播利用不良的信息,不能攻击其他网站等。
正如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再乘坐汽车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小学生上网应当受到鼓励,上网的好处很多: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平时老师会布置一些查资料的作业,书上查不到,在网上就能查到;有些小学生的家的附近没有书店,在网上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书来增加阅读量。
总之,上网与学生其他的社会活动一样,都需要成年人的指导和监护,作为教师和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安全、健康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
第二篇: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成果
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报告
学校: 崔召中学
班级: 九年级三班
学生: 窦子茜(组长)李艳 杨豪
研究时间: 2016.09----2016.11
指导老师:王成旭 联系电话:***
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语言正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络语言已经有了“走出网络,走入生活”的趋势。表现有三点:首先,网络语言已走进了大众媒体。其次,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一些年轻人的日常交际用语中,特别是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再次,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将应运而生。”,网络语言“非文字符号”的趋势将更为明显,网络语言被使用的频度也将越来越高;网络语言的使用将更加规范和文明。
二.调查目标
1.了解中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2.研究怎样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网络语言。
三. 调查方法
1.采访法。2.问卷法。四.研究过程
1.确定课题,分析课题。2.拟写调查问卷。
3.学生调查,走进课堂,调查访问。4.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法。5.总结,书写调查报告。五.调查问卷
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调查问卷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身边的人会和你说网络流行语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2、你会用网络流行语和别人沟通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3、你认为网络流行语与生活密切相关吗? A、息息相关
B、有点关系
C、毫无关系
4、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5、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A、网络流行语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网络文化,可以支持 B、应加强引导,弘扬主流文化
C、不符合语言规范,难登大雅之堂,不提倡 D、语言幼稚难懂,易造成泛滥,应限制使用 E、与自身无关,喜欢就用
6、你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优点是?
A、能简化平时网络聊天,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B、方便日常交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C、倍感亲切,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D、幽默风趣、简洁生动、形象表达 E、不认为有优点
7、你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缺点是? A、部分网络流行语让人无法捉摸,甚至产生误解 B、多为贬义、脏话,会影响社会风气 C、破坏了传统汉语语言文化和语言规范 D、不认为有缺点
8、你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原因是?(多选)A、很多人都在用,可以融入群体 B、流行,不会使用显得落后
C、在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下开始接受使用 D、体现了创造力
E、能搞笑、减压、调侃、掩饰隐私,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 F、纯粹喜欢
9、你认为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多选)A、引起青少年关注一些社会流行问题 B、自我娱乐,不乏幽默地宣泄内心情绪
C、产生消极态度与抱怨心理,逃避现实问题
D、产生积极态度,自信乐观的融入社会,挑战困难 E、扭曲青少年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因素等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6%,女性所占比例是44%。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中发现,100%的中学生都接触过网络语言,96%的中学生使用过网络语言,80%的中学生是由于好奇而使用,另外20%的中学生是由于流行,周围人在使用等原因。下面是我们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分析:
中学生所接触的网络语言大体可有如下四类:
1.汉字类:①缩略型。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②谐音型。如瘟都死(windows)。③比拟型。如灌水(指乱留言)。④讹变型。如监介(尴尬)。
2.数字类:①汉字谐音型。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②外语谐音型。如3166(日语“再见”的谐音)。
3.字母类:①声母缩写型。PF(佩服),BT(变态)。②外语单词缩写型。如GF(女朋友)。③比拟型。如S(指拐弯抹角)。④谐音型。如TAXI(英文谐音“太可惜”)。
4.符号类:用标点、拉丁字母和示意符等单独或组合以摹状表意。如Zzzz……(睡觉)。
七.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1.网络对话匆促。远程的对话交流需要在瞬间完成,有的同学QQ中有一百多个好友,如果同时对话的话,几乎没法表述完整,所以常选用缩略型符号类的语言表达,会简易快捷一点。
2.输入软件问题。大部分同学常用全拼输入软件,自己的普通话有方言缺陷,再加软件词库不完善,所以会以误为正。如:你看VCD用什么软件?超级结巴(超级解霸)。
你饭量大吗?我嘴多(最多)时吃8个馒头。我先下去了,886!挖难(晚安)你怎么这么多愁善感?一点也不像滑稽(花季)少女。
3.标榜自我之路。高中生常有叛逆、特立独行的冲动,会积极使用新鲜的网络语言,甚至主动创作,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不去理会母语规范的问题,一味追求一种新奇、陌生化的效果。
4.虚拟掩饰本质。中学生不喜欢在网络中展示自己真实身份,网上又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所以他们尽情变幻自己的假想个性,尽量表现很成熟,使用潮流语言来“神侃”。
5.网络时代使然。语言是活的、变化的。特别在网络上,外语词汇和术语的大量介入,汉语也必然有一定的发展,像伊妹儿、网虫等词语多年后也进入常用语言范畴,中学生的认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八.建议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块阵地不放。当前,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课,但是,对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语言文明等课程,还处于“真空地带”,应着眼于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文明教育,增设这些课程内容。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师讲解网络同时,应同时提示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学习初期就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反特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解决网上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要强化孩子的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通过制定和经常强调网络语言文明规范,在孩子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清楚哪些网上语言不道德、不文明甚至是非法的,促进其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增强。第三,学校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措施,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网络语言也是自身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不文明就是自身不文明”等观念,对于使用不文明语言的人要坚持抵制与拒绝,营造出有利于网络语言道德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中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数科院06数本3班詹立金2006224306)
摘要:走进今天的高中校园,发现现在很多高中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利弊
一、引言
现代社会,手机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逐渐地,手机也在中学生当中出现,出于攀比心理或其它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在学校里使用手机。课堂上出现有人在发短信的现象,晚上很迟了却仍然还有人在打电话或者上网。很多学生白天都优美精神,神情疲惫不堪。于是学校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组织学生带手机,但始终不奏效。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是为了正确认识中学生带手机这一件事,也为了使同学们意识到手机并不只有利,也有弊。希望同学们能从我们这一次的课题研究中懂得一些东西,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
二、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和部分学生谈话,和老师、家长交流等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得到以下的情况:
目前手机使用风气
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两三部是手机,并越来越时尚。对此,我的立场很坚定,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理由有三个:
一、短信闲聊,贻误学业;
二、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三、助长奢侈梁飞和盲目攀比之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短信闲聊。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配手机?目的无非是便于我们与家里联系,但大多数学生却用它闲聊,特别是一些同学异想天开用于考试作弊。
其次,我在这向同学们疾呼:不良信息当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部分学生相互转发那些黄段子,一些露骨的句子,让人看了脸红,怎么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呢?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有的人经常在网上订阅类似“激情男女”等内容。精力迁移,使用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最后,对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学生,用手机绝对是一种高档消费,而且它又属于 1
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者搞其他活动时很容易丢失,再买新的又增加家长的负担,况且有的人好胜心理严重,看到别人有新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就想买更好的手机,长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风愈加难绝。
学生用手机干什么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2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而另外一种调查则显示更离谱。40%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的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19%的学生认为,手机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1%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处学习外的其他娱乐消遣;只有10%的学生从实际联系的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拥有手机。
这样看来,我觉得除非大家有一天能够严于律己,端正使用手机的态度,手机才可以进入校园。
中学生带手机不好
一同学说,要是我拥有一部手机,即使上课不敢玩,心里肯定也老想着上面那些有趣的东西,说不定趁老师不注意时,就会偷偷的拿出来玩。这样听课,成绩怎能上去?再说,要是上课忘了关机,在课堂上铃声响了,既影响老师上课,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和一个学生谈话说,先是把爸爸淘汰给她的手机带到学校去炫耀、摆酷,后来就迷上了发短信,学习一落千丈。有一次在课堂上跟比她高一年你的男生发短信谈恋爱,被老师逮着个正着。老师把她的手机交给她爸爸,看看上面乱七八糟的东西,她爸爸真是后悔莫及。另外带着手机上学,恐怕也不安全,手机那么贵,万一丢了怎么办?
手机冲击波
我们的校园生活,毕竟是上课时间占绝大多数,而部分带手机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即使不关机,也无法接听或拨打手机,这就样手机在很大程度成了摆设:一旦下课,几步之遥的公共电话价钱便宜也完全能让个别有急事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看来,手机的通讯功能的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了。
那么吸引众多学生带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大概是手机的其他功能吧。彼此间有事没事发个短信,闲来换一条铃声,摆弄一下小游戏,或者买些饰品装饰一番,都是手机一族常做的事。这些本也无可厚非,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齐全,这手机不带还好,带到了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砝码。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了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这样,受害的就只有父母了,心甘情愿也好,被死缠烂磨不得已而为
之也好,但普通百姓家庭恐怕也没能力能隔三岔五更就更新手机的能力吧。
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的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我们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
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吗?
“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这是过于片面的说法,学习的事情还是要看自己。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就归咎于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原因,况且现在的手机功能那么多,使用得当的话还是有助于学习的。
如果所有人的心态摆正,不讲收集看成一种奢侈品,就像手表、电子词典一样,又何来这一说法?
请家长注意了
学生群体的手机利用率很高,通过家中的电话,还要受到家人限制与盘问,甚至是偷听,而手机完全避免了这些,手机短信则更是使用便捷,价格低廉,在学生群体中相当风靡。
对中学生拥有并带手机上学,我们是持很慎重的意见的,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一部分学生又盲目追求时尚。而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加以满足,有的同学上午丢了手机,下午又买了一台,这样的“经济实力”令人瞪目结舌,一些同学跟父母说带手机是为了方便通讯,乍一听很有道理,课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希望家长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高额的话费之外,也来关心一下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
关键是教育孩子文明使用
一家长说:有些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上学,主要是害怕手机的副作用,比如影响上课、投入过多的时间交友等。家长对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律禁止,更何况这种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只要教育孩子文明使用手机,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文明使用手机,对学生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开机关机的时间。一般来说,上课时间都应该让学生关机,家长最好准确掌握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家长要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二是选择恰当的使用场所,什么地方可以使用手机,什么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使用者的文明素质。如果在大家静悄悄地听报告或看电影、听音乐时,也哇啦哇啦的用手机和别人聊天,这就是不文明的表现。三是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同什么人说,说些什么,这是手机实用的核心问题。许多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就是怕他们随便交友,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而且没完
没了的发短信等。应该看到,不看对象,无节制的使用手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一点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改正的。
手机无过,教育为重
一教师说:近90%的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有10%的学生是出于通讯的需要。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工具,本身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负面的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学生规则意识缺乏、公众意识淡薄,学校教育不到位等“老问题”,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学校,最根本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开手机,其次,要建立规则,为校园手机族带上金箍。例如禁止在上课时间和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采取一些处罚措施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学校要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明确的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在手机的问题上,通过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目的所在。
第四篇:关于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关于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造就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迅速兴起,互联网以其资源丰富、使用便捷、娱乐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为人们所接受,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便捷地获得网上资源的同时,一些暴力、色情的不良信息和游戏也混入网中,对网民特别是那些还不能准确分辨是非丑恶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害。
为了全面了解掌据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27份,收回问卷211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通过对问卷的归类统计和分析,对中小学生上网的危害、原因及其防范对策有了初步的掌握为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教育准备了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采访询问,调查范围:烟台三中实验小学
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是
A.女B.男
---
2.你所在的年级
A小学低年级B小学高年级C初中D高中
---
3.你的网龄有多长
A.1年左右 B.3年以内 C.3—5年 D.5年以上
---
4.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长
A.1个小时以内 B.1—3个小时 C.3—5个小时 D.5个小时以上
---
5.一般上网的时候你首先打开的是什么
A.浏览器(网页)B.电子邮箱 C.QQ等聊天工具 D.网络游戏
---
6.你上网主要做的事是
A.浏览新闻与搜索查找资料 B.玩游戏与聊天收发电子邮件 C.更新博客或个人主页等
---
7.在网上花费的时间精力,你觉得
A.后悔耽误了太多精力 B.偶尔会懊悔 C.觉得与周围人相比还算正常 D.很有效率,对自己很有帮助 E.没想过,就那个样子吧
---8.平时生活中你对上网的依赖程度
A.很轻,只是为了娱乐放松 B.更多是因为工作学习需要 C.有一定的依赖,一段时间会上一次 D.一两天不上网就会感觉异样
---
9.你对上网时间的控制
A.大体上是在自己把握中 B.有时会上瘾,但大多数时还是知道适可而止的 C.想控制时间,但一旦上网就忘了时间 D.没时间概念,顺其自然
---10.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网上健康文明环境的政策措施,你对这些的实际评价是
A.很有必要,效果也不错 B.是应该整治一下,但效果不明显 C.没什么感觉,无所谓吧 D.觉得妨碍了网上宽松自由的气氛
---
11.父母对你上网的态度
A.管得很 B.严很唠叨,但也只是说说 C.没什么强制措施,基本不管---
12.在你平常的学习工作中电脑的作用是
A.很少使用 B.只是偶尔用于发邮件、拷课件之类简单的事 B.有时会用电脑去查询些资料 D.经常使用,且起了很大帮助
---
13.是否有意学习过某项电脑技能
A.有并一直在做 B.有想法但实际行动不明显 C.没想过
---
14.你觉得电脑技能对自己的未来
A.很重要很依赖 B.比较重要,是一种平台性质吧 C.关系不大 D.讨厌总是与电脑为伴的生活
---
15.总体来说,你认为上网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两者相当
调查结论:
一.学生上网的目的1、挑战好奇,上网游戏。据调查,经常上网的学生,他们的业余时间至少有25%用在了网吧中,每台电脑中有大量的游戏软件吸引着学生。有些游戏学生想战胜对方,但往往胜不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理受到了挑战,便花去大量的时间千方百计谋求战胜对方的良策妙计。在模拟打斗游戏中,学生通过游戏能不断满足自己的征服欲望。
2、倾诉烦恼,上网聊天。近几年,由于社会的期望,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本人的定位等各种因素,不少学生带有较重的学习负担。
3、寻找友情,上网交友。学生对性的需求有太多的好奇与朦胧。目前学校在性教育方面还存有明显缺陷,所以网络世界就成了他们实现与异性交往的重要场所。通过网上交友,他们可以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异性的体贴与理解。网络的弊端显而易见地存在,如果不重视,将会对那些网恋者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运用 行政手段阻止“有害数据”的进入。
二.中小学生上网的弊端
1、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不明确,对网络功能利用不够。绝大多数学生还不会利用网络商务所具有的网络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用网络查阅有用资料进行学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也比较少。
2、网上思想教育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以控制。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辨别力不高,也难免会在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中迷失方向,受到一些消极、极端、反动信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时候,没有主动出击,占领这一重要阵地,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界是不得力的。
3、网络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调查显示,有50 %以上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上看什么或者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这就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也势必波及当代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4、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力度不够,没有在同学中占领市场。当代中学生虽然多数还比较关心时事,但政治意识普遍不够高,这说明我们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
三.针对此问题的对策
1、从封闭式向开放模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模式总是禁锢于传统的思维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与一元性,学生在学校所约束的空间与思想氛围中接受着被认为是约定俗成的德育教育。
2、从认知式选择向践行式选择的转变。在网络上,不良信息泛滥,其种类与数量触目惊心,且愈演愈烈。那些色情,暴力以及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民族岐视和侮辱性言论,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由于欠缺个体道德能力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而要提高个体道德能力,必须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学会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付诸道德行为。
3、虚拟性德育向现实性德育的转变。中国长期限以来的德育是以那种被无限拔高的“虚拟人”为榜样,脱离了学生的客观实际,却又要求所有的学生力求达到这样的模式。
4、从他律性的要求向自律性的要求转变。网络世界是建立在高速的信息电子网络上的“虚似社会”,是一种不断远离传统,探索未来的新型的社会生存形态。这,正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往往可能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另外大量的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会与学生头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突,容易导致价值观的倾斜。
综上所述,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任何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如何发挥学生上网存在的有利因素、抑制不良因素,因势利导非常关键。同时,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的成长,既有“堵”,又有“疏”,才能很好地防止网络的危害性。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思想动态的主流,电脑及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给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带来新的变革,要求学校、家长、及教育部门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学生的引导方向和学校的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家庭方面,对子女的心理变化要及时掌握、沟通,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学生使用电脑及上网过程中,采取疏而不堵的策略,做好学生的好参谋;学校方面,配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通过互联网,引进国内优秀的教育资源,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准确把握同一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实现教改的目的;教育部门应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均衡考虑各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第五篇:“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
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
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
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
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
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 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
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
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
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
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
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
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 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
。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
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
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
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
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
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
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
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
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
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
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
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
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
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