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个人总结
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个人总结 这学期,我十分有幸的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班主任经验成果,同时还与学员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很大,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
这次培训内容很丰富,也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水平。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教师的心灵。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老师呢!
培训一开始,我就认认真真地聆听并阅读了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这五位优秀教师在师德报告会上作精彩报告。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师德感人至深。
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用实际行动来响应霍懋征老师倡导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理念。邹有云老师所说的:“要教好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 像黄静华老师那样倍加珍惜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以高尚的师德支撑自己的整个人生,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培训过程中,我不光学到了许多关于学生心理的知识,更大的收获是懂得今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和辅导员与其他学员交流,我不断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于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我准备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
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
二、捕捉闪光点——鼓励上进
捕捉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别人看来,后进学生,不求上进,没有任何优点,我不那么认为。谁说他们没有优点?
四、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街道我们的电话就再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班有一个学生叫张旋,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在期末考试还有两天了的时候,我发现他这天听的很认真,晚上回家,我就主动的和他家长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通过这次班主任培训,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二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不断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第二条 本文所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指为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和校长,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
第三条参加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
第四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应实行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应坚持和贯彻以教师为本的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学校统一管理,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提供培训项目,依法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和开展。
第二章培训安排和选择
第五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时间的计算不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24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
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新任校长到岗一年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时。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校长周期内在职提高培训时数。
教师和校长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指定的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可累计计算。
第六条学校应从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出发,制定教师培训5年规划和培训计划,并根据教学安排需要,以及培训经费情况、教师培训申请,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教师应根据学校培训要求,制订个人专业发展5年规划和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形式和时间,选择培训项目,并在学校作出新学期教学安排前,向学校提出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申请。
第三章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
第七条实行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制。认定条件由省教育厅统一制订和公布。培训机构认定工作,根据教育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开展,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成立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负责编
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南。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指南要求,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编制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项目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和师资安排、内容和方法、时间和地点、经费预算等。项目须根据服务培训对象涵盖范围,报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跨县(市、区)培训的,报设区市教育局备案;跨设区市培训的,报省教育厅备案。备案时间为每年4月和10月。
第九条省教育厅依托门户网站,建立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相链接的全省教师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参与我省教师培训的机构均须在培训网络管理平台上公布经审核确认的资质条件、培训项目及具体内容,以方便教师和学校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培训项目。培训机构须对公布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经费保障
第十条教师培训经费,按办学体制和责任,由市、县(市、区)政府为主负责筹集,省级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适当补助奖励。在全省建立旨在增加教师培训选择性,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的,与教师培训学时、培训质量相挂钩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的要求,各地财政要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校要按照不少于学校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省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级统一培训和补助奖励市、县(市、区)级教师培训。
第十一条市、县(市、区)应统筹使用本级财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除留不高于30%比例经费用于本级指定培训项目外,其余部分原则上按人均以学校为单位下拨经费,适当兼顾培训类别、人数,确定单位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
教师在县域内自主选择参加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60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培训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
第十二条教师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超出标准限额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
教师培训资金须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任何部门、单位、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资金应每年公布一次,自觉接受教师监督。
鼓励社会和个人资助教师培训工作。
第五章 组织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筹划,分级管理,以市、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区域内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制订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培训经费,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指导组织和检查考核,适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加强教师培训条件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其建设、培训和日常公用经费的支出。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等现有相关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将教师培训机构建成“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服务中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的内容和办法由省教育厅统一规划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要落实专人及时登记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长久保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检查,并按要求做好区域内学校教师培训的综合统计和分析。
第十七条建立教师培训项目考核制度。省教育厅将根据工作需要、教师及社会反映,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对培训机构设置和实施培训项目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培训项目设置是否合理,培训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培训宣传是否真实可靠,培训承诺是否真正落实,培训目标是否如期实现等,并公布抽查结果。对培训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及项目,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并实行再检查。若再检查仍无明显改进的,依程序取消该培训项目或取消该培训机构培训资格。
第十八条建立教师培训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相关工作的考核指标。省教育厅将各地按规定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教育强县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考核指标,列
入市、县(市、区)教育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指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指标。学校要将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聘任、晋级、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教师参加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培训可纳入专业发展培训范围,其学时折算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不断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第二条 本文所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指为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和校长,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
第三条 参加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应实行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应坚持和贯彻以教师为本的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学校统一管理,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提供培训项目,依法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和开展。
第二章 培训安排和选择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时间的计算不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24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
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新任校长到岗一年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时。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校长周期内在职提高培训时数。第六条 学校应从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出发,制定教师培训5年规划和培训计划,并根据教学安排需要,以及培训经费情况、教师培训申请,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培训。教师应根据学校培训要求,制订个人专业发展5年规划和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形式和时间,选择培训项目,并在学校作出新学期教学安排前,向学校提出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申请。
第三章 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
第七条 实行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制。认定条件由省教育厅统一制订和公布。培训机构认定工作,根据教育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开展,并实行动态管理。第八条 成立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负责编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南。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指南要求,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编制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项目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和师资安排、内容和方法、时间和地点、经费预算等。项目须根据服务培训对象涵盖范围,报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跨县(市、区)培训的,报设区市教育局备案;跨设区市培训的,报省教育厅备案。备案时间为每年4月和10月。
第九条 省教育厅依托门户网站,建立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相链接的全省教师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参与我省教师培训的机构均须在培训网络管理平台上公布经审核确认的资质条件、培训项目及具体内容,以方便教师和学校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培训项目。培训机构须对公布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 经费保障
第十条 教师培训经费,按办学体制和责任,由市、县(市、区)政府为主负责筹集,省级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适当补助奖励。在全省建立旨在增加教师培训选择性,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的,与教师培训学时、培训质量相挂钩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的要求,各地财政要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校要按照不少于学校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省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级统一培训和补助奖励市、县(市、区)级教师培训。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应统筹使用本级财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除留不高于30%比例经费用于本级指定培训项目外,其余部分原则上按人均以学校为单位下拨经费,适当兼顾培训类别、人数,确定单位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教师在县域内自主选择参加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60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培训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第十二条 教师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超出标准限额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
教师培训资金须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任何部门、单位、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资金应每年公布一次,自觉接受教师监督。
鼓励社会和个人资助教师培训工作。
第五章 组织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筹划,分级管理,以市、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区域内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制订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培训经费,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
第十四条 中小学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指导组织和检查考核,适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 加强教师培训条件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其建设、培训和日常公用经费的支出。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等现有相关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将教师培训机构建成“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服务中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的内容和办法由省教育厅统一规划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要落实专人及时登记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长久保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检查,并按要求做好区域内学校教师培训的综合统计和分析。第十七条 建立教师培训项目考核制度。省教育厅将根据工作需要、教师及社会反映,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对培训机构设置和实施培训项目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培训项目设置是否合理,培训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培训宣传是否真实可靠,培训承诺是否真正落实,培训目标是否如期实现等,并公布抽查结果。对培训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及项目,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并实行再检查。若再检查仍无明显改进的,依程序取消该培训项目或取消该培训机构培训资格。第十八条 建立教师培训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相关工作的考核指标。省教育厅将各地按规定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教育强县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考核指标,列入市、县(市、区)教育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指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指标。学校要将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训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聘任、晋级、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教师参加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培训可纳入专业发展培训范围,其学时折算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文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
行)》的通知
浙教师〔2010〕175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不断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省教育厅在认真总结以往教师培训工作经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现将《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师加快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和迫切愿望。《若干规定》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突出强调教师培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自主选择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培训机构的竞争性,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若干规定》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大改革。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按照《若干规定》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要广泛开展贯彻实施《若干规定》的学习宣传工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师培训机构人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若干规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提高正确执行《若干规定》的能力和水平。
省教育厅将把各地实施《若干规定》的情况列入对市、县(市、区)教育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的指标。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于2011年4月底前将本地区贯彻《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报送省教育厅。各地在实施《若干规定》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
浙江省教育厅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
第八条
成立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负责编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南。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指南要求,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编制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项目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和师资安排、内容和方法、时间和地点、经费预算等。项目须根据服务培训对象涵盖范围,报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跨县(市、区)培训的,报设区市教育局备案;跨设区市培训的,报省教育厅备案。备案时间为每年4月和10月。
第九条
省教育厅依托门户网站,建立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相链接的全省教师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参与我省教师培训的机构均须在培训网络管理平台上公布经审核确认的资质条件、培训项目及具体内容,以方便教师和学校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培训项目。培训机构须对公布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 经费保障
第十条
教师培训经费,按办学体制和责任,由市、县(市、区)政府为主负责筹集,省级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适当补助奖励。在全省建立旨在增加教师培训选择性,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的,与教师培训学时、培训质量相挂钩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的要求,各地财政要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校要按照不少于学校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省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级统一培训和补助奖励市、县(市、区)级教师培训。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应统筹使用本级财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除留不高于30%比例经费用于本级指定培训项目外,其余部分原则上按人均以学校为单位下拨经费,适当兼顾培训类别、人数,确定单位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教师在县域内自主选择参加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60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培训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
第十二条
教师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超出标准限额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
教师培训资金须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任何部门、单位、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资金应每年公布一次,自觉接受教师监督。鼓励社会和个人资助教师培训工作。
第五章 组织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筹划,分级管理,以市、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区域内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制订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培训经费,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
第十四条
中小学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指导组织和检查考核,适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
加强教师培训条件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其建设、培训和日常公用经费的支出。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等现有相关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将教师培
第五篇: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个人总结
我叫××,男,现年32岁,中共党员,湖北大学本科学历,98年8月参加工作,系吴店一中语文教师。
我自98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实践中,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模范地履行教师职责,深受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家长们的好评,多次被 中心学校和吴店镇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接到通知之后,我严格遵守上面的要求,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学习,并且了做了大量笔记,回来后在家抽时间在线学习,截止目前,在线学习时间达到4000分钟,提交日志11篇,提交班级资源9篇,提交发起话题8次,留言43次,完成作业13篇,在线跟贴没有统计。基本上完成这次培训的最低要求。并且响应班级号召,帮助建立班群qq号,给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
我非常珍惜这次教育部推行的免费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受了很大的教育,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受益匪浅。会给我今后的工作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思路,我将努力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为农村中学教育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现将学习的一点体会作简短的总结:
一、忠于职守,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xx大会议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势,主动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提高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我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践“xxxx”重要思想,牢记党的宗旨,以xxxx为标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三尺讲台上,我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如果说忠于职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那么,为人师表将是一种境界,因为教师没有显赫的地位与权力,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名声,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与安逸,所以我要一味地拼弃追求个人享乐,摆脱追名逐利的世俗偏见,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在我的工作中,实践已经证明,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忠于职守,处处为人师表。
二、业务精湛,关爱学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上能教善导,那才是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针对学生对头疼的作文,我采取的对策是课上拓展思路,课下熏陶渐染,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增强了创新意识。
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人。
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学生总是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通过勤奋的工作,不断的汲取,我很快就成为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