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01:4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以“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伟大”为题。教学中紧紧围绕着这个专题展开,结合每篇课文课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母亲的伟大。教学中继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是运用了领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三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

有些学生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比较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要求有感情朗读,可是,我在教学中朗读指导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靠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上学期的教学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一学期的反思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朗读的目的是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达到目的,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2、老师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遗憾的是现在课堂里老师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第三篇:201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201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本单元课文杨氏之子的对答风趣幽默;晏子巧妙机智的话语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给了楚王有力的回击;杰奎琳母子三人在与德军机智地周旋中充满了胆略与智慧;相声则用夸张的语言讽刺了说话啰嗦,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抓住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中,我确立了“读中感悟---交流体会-----朗读品味”的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在读文时画出文种或风趣、或巧妙、或机智的语言,并体会他们巧妙之处,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感悟语言艺术所在,最后在感情朗读对语言进行品味。

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引导学生读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晏子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给楚王一个有力的回击。最后让学生感情朗读和体会晏子的这段话。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课本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感受语言艺术外,我还通过文本中的语言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晏子使楚》中晏子回答楚王齐国人多的一段话中,我出示了“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这段话,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对这件事的描述,并让学生找出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话的下面。这样既认识到文言文这种用语言简练的特点,又体会到了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学生自身水平限制,只在老师指导下能进行训练,平时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语言积累受到了影响。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需今后的教学上继续努力,决心继续积极开展教学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第四篇:语文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教后反思:

初次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很新鲜。虽然学生是第一次学古文,但这篇古文篇幅短小,而且有趣,我相信学生会喜欢,于是就开始我的教学。

我想,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我应当帮助他们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这样才不至于他们在理解中出错。如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我想得让他们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古文毕竟与现代文不一样,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我琢磨,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在此基础上,学习适当停顿朗读,可能效果会好些。可尝试了一遍后,发现学生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就这样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终于找到了一点古文的感觉。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学生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吧。

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适时引入《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篇《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让学生自学。有了学习《杨氏之子》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我发现学生确实老练了许多,他们饶有兴趣地和同学探讨古文的深层意思,而且摇头晃脑地朗读,或是文绉绉地细读,给你一种返古的感觉。

学完古文,我感慨万千,祖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逝,它灿烂的光辉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宴子使楚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2.排练课本剧。教后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同学交流着法。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教后反思: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通过“说、读、讲、演”的方法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

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13*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1)同桌分角色读(2)找伙伴分角色读(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教后反思: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群众的喜爱。《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1.在前一天预习时,我告诉同学们:“明天我们要举行讲相声比赛,这段相声就选自13课《打电话》,请每小组选出两名同学参赛。” 2.第二天语文课,比赛如期进行。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笑声。

最大的收获:没想到有的同学真很有才呀!这么长的段子,居然背得滚瓜烂熟,演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同学加入了自己的创意,用温州方言演,很搞笑。看来对同学们有兴趣的再长也能背下来,没有兴趣的再短也不去背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2.全班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 1.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9

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

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三、拓展、运用。1.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第二课时(习作)

一、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值周老师的发言新生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

三、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共计11课时)

王舍人中心小学

陈宝霜

单元备: 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教材分析: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学情分析:

学生在读书时,经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接触过的文章中,有散文,有诗歌,但是像本组中的古文,还是第一次学习,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并了解形式多样的体裁。教学方法措施:

1、让学生搜集短小的文言文,加以积累。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以表演的形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4、加强对学生的表演指导,使每个学生能够动起来,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在活动中,揣摩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语气,神情。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歌曲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课备

10、杨氏之子

教学内容: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前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一、激趣导入,感受文言

1.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⑴ 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⑵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通过本环节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但初学后仍未明白的,教师应当适时点拨。因为这是第一次接触古文。】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2、讨论:

⑴ 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⑵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慢速度,慢慢体会文章的节奏。】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设计意图: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

(孔雀)

甚聪慧

11、晏子使楚

教学内容:

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学情分析

由于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远,孩子们对春秋时代和晏子其人很生疏,在讲课前,鼓励孩子们到学校图书馆、上网去查阅相关资料。对学生而言,练习了有目的查找资料,丰富了课外知识,引发了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晏子,并讲述有关他的故事。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理解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1、学生独立学习,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教师巡视,作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质疑、释疑,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突破、积累重点词句。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鼓励创造性复述)。

2、学生自由复述。

3、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五、课后学习

1、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2、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课时数:4

一、学生朗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老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孩子们:想。

老师: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痛快不痛快?

大多数孩子:痛快。

老师:跟老师讲讲为什么痛快好吗?

孩子们:„„

老师:想知道老师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吗?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佩服不佩服?

孩子们:„„

老师:跟老师讲讲为什么佩服好吗?

孩子们:„„

老师:准备好了回答老师的第三个问题了吗?第三个问题是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气愤不气愤?

孩子们:„„

老师:why?

孩子们:„„

老师:老师的第四个问题是,读了课文后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觉得奇怪的?──-

(实际上就是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孩子们:„„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教师设疑导学投影下列思考、讨论题:

⑴ 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⑵ 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晏子思维的敏捷,回答的巧妙,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⑶ 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2、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三、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1、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2、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

四、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12、半截蜡烛

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学情分析

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5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⑴ 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⑵ 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⑶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体验:

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⑴ 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⑵ 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设计意图: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这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角色参加表演,活泼生动,富有情趣,它还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点、富于想象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个性充分发挥。】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

半截蜡烛(拯救)杰克

镇定、勇敢、机智

杰奎琳

13、打电话

教学内容:

《打电话》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教材分析:

《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诵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6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让学生知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⑴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 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板书设计

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

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

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

语言夸张

说话要明白简练

给人启迪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学情分析

劝说别人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但是能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劝说,使自己的话奏效,达到劝说的目的,这对学生来说,是件比较难的事,从而,通过亲身实践,留心观察,别人是怎样劝说的,注意别人劝说的艺术。习作时,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课前准备:

1.《吸烟害处知多少》补充资料。

2.学生代表发言稿。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数:7

一、了解意义,揭示课题

1、讲述晏子劝说齐景公不杀养鸟人的故事。

2、教师小结:

成功的劝说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但也可能失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劝说别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劝说”。(板书课题)

二、观看小品,探究方法

1、颖的爷爷特别爱抽烟,你看,刚刚吃完饭,他就抽上了。(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集体交流:我们来帮帮颖,说说怎样才能劝服爷爷不抽烟?

【设计意图:以理服人,列举出抽烟的害处,让爷爷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抽烟有害无益;以情感人,注意说话要情真意切,让爷爷感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还要注意劝说的对象和方式,乐意接受你的劝说。】

4、师总结:

劝说也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法,以大话套话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1、模拟角色劝爷爷:假如你是颖,你怎么来劝爷爷?

⑴ 老师给大家提供吸烟害处的资料,阅读了解吸烟的害处。

⑵ 在小组内模拟劝说,评选出最佳劝说者。

⑶ 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可由老师扮演爷爷这个角色。)

2、联系实际,实践劝说:

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劝说?

⑵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⑶ 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⑷ 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评议应根据劝说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来评议。

四、小结

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劝说,走出课堂,我们将劝说引向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板书设计:

劝说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态度诚恳 注意对象

第二、三课时

课时数:

8、9(习作)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这庆份祝教师节的发言稿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4、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

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明确习作要求:

⑴ 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

⑵ 感情真实。

⑶ 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小组交流评改。

3、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4、推选几名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自己的发言稿。(老师可作为主持人创设一下情境)

5、教师小结作文情况。板书设计:

竞选发言:理由 优势 措施„„选择内容

发言稿 获奖感言:心情 感谢 打算„„条理清楚

慰问发言:原因 心意 祝愿„„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认真修改

回顾拓展 三 教学内容: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同别人交流。

★2、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案设计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改变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的弊端,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将语文的学习空间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文的魅力,语文的美。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10(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⑴ 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⑵ 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⑴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⑵ 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片段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讨论总结,从而获得方法上的启示。】

第二课时

课时数:11(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⑴ 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⑵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⑶ 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⑷ 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5、课外拓展:

⑴ 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⑵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设计意图: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下载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劝说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劝说 1.劝爸爸戒烟, A.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我对爸爸说:“我在书上看到,一根香烟能减少一个人几分钟的生命,并且能导致多种疾病,甚至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小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小结 教师:罗秀莲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10、杨氏之子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二实小来了许多评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你们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本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性文章,将说明分为以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本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性文章,将说明分为以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对于语文课而言,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节课,我是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我希望达到:授之以渔,学以致用的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思路:1、以五年级上......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文质优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教学中,抓住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