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交流对口教师总结
城乡交流对口教师总结
本人在2011年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中幸运的来到乔沟小学,我始终以开放的积极心态,面对城乡差异与工作压力,努力的学习与工作。在这里,老师的感动,我也向他们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学习和锻炼。今年我主要负责三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刚接到三一班我感到压力很大。面对巨大的压力我一刻也不敢放松。变压力为动力,决心向优秀教师看齐。
一、狠 抓学生各方面习惯
尽快的了解学生让自己适应这个班集体。从课上到课下积极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来看收效还是显著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没有了落后。并且学生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我这个新来的老师。
二、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研读教材和教学参考,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常性地与同组老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让自己较快地适应这里的教学环境。
三、做好教研工作
听课是教研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开学以来,我积极参加本校老师的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抱着学习的态度与执教老师、听课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机智、小组探究学习等方面进行共同的研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受益非浅。听课
最大的感受是老师们讲的课都很扎实,注意学生的学习效率。没有五花八门的活动,都是扎实的练习,从听课中,我也感受到这里老师质朴的教风,对学生的责任心和勤恳的工作态度,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来乔沟小学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我不能一一列举,现把对我感触较深的收获向大家总结一下:
收获
一、教研活动提升底蕴
乔沟的教研活动真是丰富。”这对于来自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相对贫乏、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我们来说,触动是深刻的。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雷打不动,大家抓住这个时机,敞开心扉,通研教材,集体备课,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由不得你学不到东西——“群策群智,鞭辟入里”,在潜移默化中,你就被引入教育教学的高雅殿堂之内。
收获二:真正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
来到乔沟看到的老师们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早早来到学校一头扎进教室就很难再见到。忙碌的领导、老师都执著的守着自己的岗位乔沟学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交流这段时间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全心全意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初来乍到的那种不安与焦虑已荡然无存,我已融入这个团结上进的集体。
回顾这一学年,心里美滋滋的,收获沉甸甸的,乔沟真是交流教师收获真经的乐园。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活到老,学到老”不单是我教育学生应具备的精神,更是我人生的追求。我热爱学生,在学生的成长变化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生命正以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在延续、在拓展,我感到了生命的升华。我将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耕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注重翻阅各种教学刊物,将好的经验与构思用于自己的 教学 中。我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努力尝试分层教学,为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尖子生注重讲解知识的联系,运用变式教学开发逆向思维,迎合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尖子更尖。学困生注重双基的落实,同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作业面批、个别辅导、情感鼓励等等,使他们体会到分层不等于被放弃,而是有针对性的提高,增强了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明显提高。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我还努力探询适合各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而且学中有变。针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注重将启发式、讨论式与游戏比赛相结合,做到使学生“玩中学”,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设“评比栏”、“我是强者”等栏目,增强学生的上进意识,同时提醒优秀生的找不足,激励学困生奋斗。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学生成绩也在改革中迅速提高。
城乡交流对口教师总结
岳村中王庙小学
陈春英
2012-7
第二篇:教师对口交流工作总结(精选)
教师对口交流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的综合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校根据市教育局的号召,响应国家的要求,加强校与校间的教师交流,我校本学期派出了李玉侠、刘英霞、沈震、周丽艳、王显英等五名教师分别到王石中学、海镁中学交流,同时迎来了王石中学刘秋华、王淑文、王世彪、王晓艳、海镁中学满国庆等五名教师来我校交流。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甚至是知识爆炸的社会,那就要求现在的教育要跟得上社会的步伐,要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来因为以往的教育模式,教师尤其是农村的初中教师基本上很少流动。长时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科甚至同一年级任教,这样一来使得教师的思想僵化、保守,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下的新的教育教学,不论从知识体系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多方面都不能适应现在教育教学。
校与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使得我校的教师由死水变与了活水,王石中学与海镁中学的教师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新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新的气息,同时也让本校的教师体会了外面教师的风采,刘秋华老师上课认真负责,虽然在九年级任课,但不论学校布置的那一方面的材料和安排的学习都能积极主动的完成,所任的班级数学成绩有明显的提升,受到学生、教师,领导的好评,王淑文教师虽然家离的远,但来到我校,没有把我校当
成是交流的学校,一如既往地如在自己学校一样,担任班任工作同时,不断地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她上的课生动高效,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优秀。王晓艳所执教的美术课生动有趣,真正把艺术带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感觉自然美与生活美,满国庆教师担任九年级的体育课,平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身体素质的训练,他上的体育课要求严格,课堂环节科学紧凑,使得耿庄中学的体育课有了全新的改变,由于满国庆教师平时在体育课上的严格执教,使得初三学生的体育达标率为百分之百,优秀率为百分之九十左右。在交流教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我们以往所没有的一些新的思想,一些新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另外我们学校派出的五名教师在给其他兄弟学校带去新的观念同时,也把兄弟学校的新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上的新的思路与方法也带回了我校,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长足发展的源动力。
虽然我校与其他两所兄弟学校有了交流,但还只局限于小部分教师,随着交流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我校会积极响应教育局等相关上级部分的号召大力支持教师到其他学校交流,同时更欢迎其他学校的教师到我们来,我校会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给交流的教师相应的鼓励和待遇,使得教师交流的工作真正落在实处,使得教师的交流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序地进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断更新,要求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们要有一个全新的头脑和对教育的全新认识,目前,校与校之间的互动,双向交流活动,正逢其时,由于新的教育理
念、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尚需时间,要我们学校的教师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校正的过程,我校全体师生一定以满腔的热枕、百倍的信心,来做好教师的交流工作,为海城的教育事业及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耿庄中学2012年7月
教师对口交流工作总结
耿庄中学
2012.9.20
第三篇:(城乡教师交流总结)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总结
王宝
时间像飞箭,转眼间在高密第一实验小学交流业已结束,半年来,我在这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学习着,感动着,收获着。
还记得那个春风中略带寒意的早晨,郭校长早早地带我们来到一实小报到,接待我们的是热情亲切的高校长。“到这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尽管说„„”高校长的一番话,让我们温暖了许多。
来到这里,我被分配教二年级语文。于是,我走进了二年级语文办公室,加入了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跟这样一群教艺精湛、热情能干、乐于助人的名师在一起工作学习,不知道是我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让我心里有了更多的激动与感恩。尤其是我的师傅王立花主任,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学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对待每一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师。
当我没有参考书、课本时,王主任二话没说,步履快捷,亲自带我从三楼到一楼,再穿过长长的走廊,到图书室帮我借回书籍,让我感动不已。
当我教学有疑惑时,王主任耐心地给我解答,为我一点一点地修改教案,做课后评析,又一个一个环节地推敲,做到字斟句酌,毫无保留地把她的真经传授给我,为了我的成长,更为了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王主任默默地奉献了不知多少辛勤的汗水,让我心里一直温暖如春。
与一实小教师的朝夕相处,我充分感受到了一实小教师的热情好客,纯真善良,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这里的每一位教师身上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他们身上展现着一实小的精神:创先争优、扎实肯干、沉稳干练、荣辱与共、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此次交流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需要锻炼和提升。更为有幸的是我与潍坊市名师王立花老师有缘结为师徒。于是,亲临名师的课堂,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体悟名师的伟大品格,真让人振奋人心。非常感谢我的师傅---王立花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因为我在仁和小学担任4年级的语文教学,到一实小教二年级语文,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重点掌握好生字词,而高年级注重对阅读教学和写作的训练,她像一位大姐姐,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不顾自己身体的劳累,手把手的教我,从课堂教学到学生作业的布置等很多细微之处,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使我很快融入新环境。
王老师的识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王老师学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做人的高尚品德。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王老师总结出了快乐识字教学法,并在全市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做了总结报告,荣登在《高密教育》上。运用此法,学生能写字端正、规范、美观、大方。同事们也经常围着王老师的学生的作业赞不绝口。家长们提到自己孩子时,也是一脸的自豪。
快乐识字的背后,有王老师辛勤的付出。我有幸经常目睹王老师 黑板上的粉笔字,那些字端庄大方、清新漂亮,每一笔都笔笔到位,每一画都画画入心,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让人惊叹不已。王老师给学生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学生跟这样的老师学习,真是一种享受啊。天底下最怕“认真”两字,王老师做到了认真。
王老师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理念指导,把指导学生写字与指导学生做人紧密结合。从教学生写第一个笔画起就让他们明白“字如其人”的含义,懂得 “人能写字,字能写人”的道理。有一次写字课结束后,我忙着给学生批阅,王老师走过来翻看了几本《小
学生写字》后,意味深长地告诉我汉字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像合体字的上下、左右结构的收放、避让等,都体现了汉字的和谐美,像给学生指导写“湖”时,可以把它比作三个人在一起照相,就要靠紧了,中间的“古”往上靠一靠,右边的“月”才能把腿伸到“口”的下边来。这样在指导学生写字的同时,把谦让、合作的精神渗透到了写字中,让学生的心灵也得到美的熏陶,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而且书写态度不认真的,一定要橡去重写,让学生养成一个认真写字的好习惯。我听了茅塞顿开,赶紧照葫芦画瓢,在班级里严肃而认真地按王老师说的去做,坚持下来,竟发现学生的字大有改观,不禁暗暗惊喜。没想到小小的写字竟蕴涵这么深的道理,正所谓发现美,才能懂得欣赏,王老师已经把生活中的美融入到了自己的教学艺术中,真令我大开眼界。
王老师还从“趣”字入手,从“乐”出发,总结出“„读、记、写、展‟四字快乐识字法”。其基本教学流程是:“读一读,我能行——记一记,我快乐——写一写,我最棒——比一比,我最美”。
识字教学中,“读”是前提。只有让学生把生字的音读正确了,才可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时,按照王老师的做法,坚持把识字教学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遵循“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原则,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借助课文上的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文后,再进入“读一读,我能行!”这一环节。把生字新词展示出来,先是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检查正音,并采用同位轮流教读、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读中,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在感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对生字生词做重点理解,掌握字义。记忆字形是写会生字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时我又设计了猜字游戏:
1、出示小刀(刀)
2、用小刀裁一张纸(裁)
3、用手撕一张纸(撕)
4、九个洞(究)
5、借一半,扔一半(仍)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生字。教会孩子用心写好每一个字,必须让孩子在写字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使之对写字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字写好。第二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生字,借助《小学生写字》课本从“读帖”“范写”“描红”“临写”四个方面做到了细致指导,指导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我重点指导了“仍、使、便”三个字。“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我边示范边指导。“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在学生观察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然后,我和学生边做动作,边指导:“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找准位置,我也学着王老师的样子,在田字格的四个小格中找出中心点,这样一连,就像书法教材的回宫格,指导时帮助孩子看准笔画的位置,并要求学生找准位置再下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其余的字放手让学生自由临帖。描红、临写、比较、展评,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好写字的基础。正所谓写字要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做人也要站得直,行得正,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乐于助人,有中国人的骨气。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才能成功。这些,王老师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跟王老师学识字,更是学做人。教师不光要做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做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才无悔于美丽的教育事业。
城乡交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我很荣幸地参与到其中,倍感身上责任的重大,我将认真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教育事业出一份力,使得城乡交流的火炬越烧越旺。
第四篇: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搭建培训学习的平台
——花加拉嘎学校城乡教师交流培训要求及工作思路
按《巴林左旗教师城乡交流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用3--5年时间,完成城乡教师交流工程。每学期我校将选派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优秀教师各一名,到直属小学岗位学习一学期,直属小学每学期选派语、数、英学科骨干教师到我校支教,时间是两个星期。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工作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讲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程目的。
启动城乡教师培训交流工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学校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学校学科教学均衡发展。
1、启动城乡教师交流,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
目前,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受资金、体制与机制的限制,很难得到优化。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起点低,知识存储不足,理论积淀欠缺,教学技能训练不规范,教学只是处于原始、较为粗放,较为随意的肤浅层面,同时,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缺少同伴互补,专家引领的机会,为此,旗教育局选择了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程,目的是给城乡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搭建彼此交流的平台,创造共同提高的空间,实现城乡教师素质的协调发展,城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
2、启动城乡交流培训,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抓好教师培训,城乡教师交流培训是全旗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一种新尝试,过去采用是外出学习,脱产进修,集中培训等培训模式,在课改起始阶段,对集中解决教学中的理论问题,起到了作用,但是,在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实施“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时刻,需要教师在理论储备、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有新的变革,新的构建,鉴于此,我们左旗选择了城乡教师交流培训这种全新的培训模式,目的是通过这种培训,打造一批教学理念同向、理论指导统一、知识储备同源、教学方式同类的城乡一体化教师,为高质量的实施“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搭桥铺路,奠定基础。
二、明确任务,把握好城乡教师培训交流工作的机会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本次城乡教师交流,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培训,彻底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树立“教学就是服务”的教师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资源多样”的课程观。“内容全面、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观。只有建立起新的“教师观”,才能俯下身来为学生服务,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拥戴、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教师;只有建立新的“学生观”,才能以“学生为本”,充分的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才能实现从重教师向重学生的转变;只有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才能发掘广泛的教学资源;只有建立起新的“评价观”,才能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才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学生能适应社会,会做事。希望所有教师,通过培训,真正转变观念,成为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师。
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的理论素养是关键。如果一名教师只有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而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样做只能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不适应课改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变经验型、粗教型教师为理论型、专家型教师。
3、培养教师多方面能力
通过交流培训,使教师形成“五种”基本能力,即:运用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研究课程分析教材的能力、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流程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归纳总结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本次教师培训的最低目标,也是必须达成的目标。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抓住这次学习机遇,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事前做好准备,事中努力学习,潜心课堂,事后能总结经验,迅速成长。
4、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通过交流培训学习,寻求且固化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模式或流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与特色,通过支教教师的指导,要加大学科模式研究力度,借鉴成熟经验,吸收他人的教法指导,总结自己的教学特色,归纳出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模式和流程,争取尽快构建出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1、组织教师座谈,运作学期城乡教师交流思路。
2、制定城乡教师帮扶计划,有序开展支教帮扶工作。
3、分年级分学科开展交流活动。
交流时间:10月20日----11月18日
具体时间安排:
10月20日-----10月22日
1、支教教师讲座,示范课。分年级分学科交流互动,重温本校“三步六环节”课改方案。
组织人:丛培文杨晓东武文全
2、召开支教教师、年级教研组长会议,布署支教任务。
支教教师:语文每周讲两篇完整课文。数学、英语每天一节课。
10月25日-------10月29日
开展教研活动,校内教师采取分年级、分学科先说后讲形式,通过讲课确定结对教师,语数学科各
1、英语2人。
二------四年级语文组织人 :杨晓东王国辉
五------六年级数学组织人:李海成三------六年级英语组织人:武文全
11月1日--------11月5日
开展教研活动,确定结对教师,语数学科各1人。
二------四年级数学组织人 :杨晓东树玲
五------六年级语文组织人:丛培文
三------六年级英语组织人:武文全
11月8日--------11月12日
1、重点对帮扶实验教师开展备、说、上、听、该、改、议系列教研活动,对备课、上课、改课进行深入研讨。
2、座谈交流。组织人:丛培文杨晓东武文全
11月15日------11月18日
1、实验教师汇报课。
2、支教活动总结
四、几点要求和希望
1、强化组织,加强指导
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织,制定了培训方案,每一位教师要认清形势,转变思想,积极
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交流培训工作中去,确保支教工作有序进行,使城乡教师交流真正成为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有效载体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立足长远,克服当前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师培训学习之间的工作矛盾,充分利用城乡教师交流平台,配合支教教师有序开展支教工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3、加强督导,细化考核
对在本次教师交流学习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经领导小组评估认可的,将给予表彰奖励。
各位教师,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按旗局的要求,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重大的责任。希望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支教教师的辛勤帮扶,广大教师的自身努力,我校的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作,一定会见实效。
第五篇:庆阳市教师对口交流经验总结
庆阳市教师对口交流
经验总结
庆阳五中教师:张武庚
2006年3月1日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市直学校与各县部分学校教师对口交流的会议精神,西峰初级中学(现庆阳五中)选派齐小娟(语文)、王刚(英语)、张武庚(政治)三名教师到正宁县第四中学进行对口交流。2005年8月28日,我们三人到达正宁四中,开始了为期一学年的对口交流……现将认识及心得总结上报学校,以资学校指导今后的相关工作。
(一)正宁县第四中学地处子午岭西麓的湫头乡,距县城三十多里地,是穷土僻壤间成长起来的一棵钻天杨,虽朴实无华,却挺拔坚毅。她的品格早已蜚声全国。有幸这次到这里交流学习,便可走近她,拜读她尽40年的风雨和光辉历程,并静心聆听她坎坷而又稳健的脚步,祈愿能将她的品格来铸就我的灵魂,伴我在人生和事业的旅途中。
走进这所育人殿堂,映入眼帘的并非钢筋水泥和琉璃瓦媾和成的现代化校园环境。平实的校门并不起眼,刚踏进校门,正中央是一条人行道,将校园划分成东西两侧。人行道的终点是一幢三层的教学楼,两侧便是绿色校园中的生态园----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既有松竹、柳楸簇拥的厚德载物的“高山流水”;又有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此园中还有一个温室,里面摆放着各类花草、盆景,让人一观便有四季如春的惬意。校办公室在东侧一排平房的中间,走进去便可看见墙壁四周挂满国家级、省级、市级颁发的绿色文明学校、绿色校园示范点、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奖牌以及工作先进奖奖牌等,柜橱里尽是教师科研成果,柜子上面摆满学生们的手工制作;再向后走便是师生餐厅,入口处的两侧墙壁上分别醒目地写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里也有一畦生态园与西侧成轴对称。接着向后走便是东北角的环保型厕所,旁边是垃圾分类室,别觉着这两样不文雅,其实这才是四中得到全国绿色校园之称的真正理由——这厕所可是瓷砖地板,后面有沼气池,并且每天都冲洗;说到垃圾分类,就是师生们在倒垃圾之前先归类:可回收利用型、无利用价值型。最后我们走进各个教室,大多数教室里的课桌简陋陈旧,天花板透了顶,墙壁的灰层脱落,但在每一间教室的左前方都有一台电视机——网络教学设备,现在的教学楼除了排用两个年级的教室而外,便是教师电子备课室、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四中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早人一步。
(二)四中办学的六大特色:
一、人性化的育人管理观:
由于学生生源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办学不利因素存在,校领导提出全面发展观”,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解读此种育人管理观,我们发现四中是将课堂、社会、环境作为育人的空间和素材,亦即“田忌赛马”的办学策略,在教师的管理、培养方面,人尽其才;在教育学生方面独具自由全面发展的特色。所以四中的办学是在诸多困境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素质教育之有益之路。
二、可持续发展观:
在科技造福人类、加速经济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为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的本质异化也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正是着眼于这一严峻态势,四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高瞻远瞩。学校先后建成六大生态园和环保厕所以及垃圾分类室等工程,这种利他行为不仅成为四中的办学亮点,同时也为其他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同时,四中在育人方面也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现代教育只是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因而使得应试教育始终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从一个个体的发展来看,非智力因素往往在后天发展过程中作用日益突出,四中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3000米晨操和野外活动等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且使孩子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以及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对自己负责的良好品质,成为一个心智和心理健康的人,意即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养成教育发展观:
“教给学生一百个知识不如教会他们一生学习的方法、生存能力和做人……”,因此,在有限的可供利用的教育条件下,四中大力开发校本资源,开发孩子们的潜力:利用校园网络教学设备,让孩子们尽情书写美好生活,展示他们心目中的时代美感,校园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进行着……
四、读图时代的教学观:
随着人类由结绳记事、写书读书时代迈入读图、画图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和知识爆炸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学由书写口述的传统方式向e图时代转化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四中适应时代变化,及早地建起校园网络,并在三年前就通过培训使教师熟悉课件制作等现代教学手段,四中的教师每周都有一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
五、客体主体化的环保观:
从爱护环境、学会节约、造福后代的角度出发,由对爱护环境、节约唯美的他律,逐渐养成慎独自律的美德。
六、家校互动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处事方式、价值观等无一不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加之网络
对一些孩子形成极大的诱惑而学校管理毕竟有限,所以加强家校联系,定期举行家长座谈和辅导,这是四中在常规教学和管理之外的又一工作重心。
(三)到了四中,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我们三名教师被排在初三年级任课,考虑到课程量,后来又给我安排了高一年级一个班的政治课,这样常规教学十节课,加上课外辅导总共每周十五个课时任务。曾经带过初三的课还有一点经验,高一课程我才刚接触,所以在备课上,认真查阅资料,征求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到上学期结束,领导和学生的反响还不错,这学期在研读教材和提升教法上还须再下功夫,力求做到更好。
从上学期到现在共二十三周,按学校工作履历,每天早上6:20和师生们一起出早操,参加单周校例会和教研组活动,双周参加年级组会。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安排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法、备好电子课件、勤跟早、晚读辅导、认真领会并贯彻“洋思中学”经验。环境变了但任务不变,在新环境里,我虚心地去听有经验老师的课,撰写学期校内论文,并在《课改大家谈》发表了论文:《人应该怎样活着---新课改反思
(一)》和《特殊商品的相关知识》等小论文,自己撰写论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这里的孩子,并非城里人认为的只是老实,由于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少、信息相对闭塞、周边文化环境单一,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思维滞后,方法僵化,因而学习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加之网吧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城里,几乎每个班总有个别学生因沉湎于网络而学习退步,甚至与学校、家庭的关系恶化,他们中的一些人,与社
会上不良青年有来往,参与一些暴力违法犯罪活动而导致流失、辍学。
在生活上,由于四中所处环境偏离县城,文化环境单一,饮食、交通、购物极不方便,习惯了城市生活的节奏,倒有些不太适应,只能换位思考,毕竟这里的老师、学生很好相处,领导在生活上也很关心,物质层面的困难不算什么,况且,这里的领导和老师能扎根一方热土,甘于清贫,以拳拳赤子之心献身乡村教育的境界,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怀有敬重之心。
此次学习经验我更能深刻地体会到,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心一意把党托付给的神圣使命认真完美地去实现。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所说的:“当我们进入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境界时,再看穷乡村、破教室、泥孩子、土台子,便成了宏大的可改变的世界……”。是的,如果我们进入了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教学境界,灵魂不再流浪、精神不再漂泊、思想不再浮躁,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并感觉到天天都在过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