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师德论文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秦慧云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附属中学
内容提要: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包括知识基础的差异、能
力结构的差异、兴趣发展的差异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教师
必须有针对地研究具体且鲜活的学生。本文作者从亲身的教学经历和班主任经验出发,阐释了这样一个教育话题: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笔者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将教材课文进行纵深的挖掘;
三、因材施教,给
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四、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
和引导。
主题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措施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艺术特色高中。我不仅承担语文教学工作,还是担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类学校的学生。在我刚进入这所学校工作时,经常是热情满怀地进教室,伤心失落地出教室。学生不听你的教导,故意歪曲你的意思,甚至嘴角还带着嘲讽„„沮丧、伤心,无边的失落包围着我,痛哭流涕的同时,我在想:到底该怎么办?
如此糟糕的状态维持了将近一个月,我一直在到处请教和苦思冥想解决办法。可谁知,改变居然是从一节课开始的:
当时我们学习的是老舍的《想北平》。我让大家先读一遍,然后谈谈哪一部分触动了你,能引起你的共鸣。结果我发现,除了偶尔有两句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外地人如何如何等,大多数同学不仅积极发言,而且说的特别的好。引起共鸣最多的是“花多菜多果子多”。同学们不仅赞美了鲜艳多姿、在道路两旁吸尾气、挡灰尘却依然娇艳欲滴的北京市花月季,更谈到了平谷的大桃、大兴的西瓜等等,还把那新鲜的水果给予自己的美好的体验描绘得就如刚刚经历过一样。他们那种眉飞色舞、自我陶醉的神态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上课原来也这么美好。后面引导学生鉴赏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就非常顺利了,甚至有的同学动情的想哭。
通过这节课,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听课,不愿意配合我班主任的工作,是因为我讲的课他们不感兴趣,对他们进行的教育脱离了他们的实际,在他们看来仿佛就是一个笑话。所以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他们,改变我自己,改变我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育策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通过向老教师请教和自己读书来寻找理论支撑。有篇文章提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个、一群群具体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包括知识基础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兴趣发展的差异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有针对地研究具体且鲜活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也有相应的不同,这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我们学校的学生是艺术生,文化课底子差,而美术教学又占用了很多时间,如果拿重点高中的学生的教法来教他们语文,恐怕真是有点“对牛弹琴”了。之所以我以前上课的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我在备课的时候不看对象,借鉴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殊不知这些
2针对重点学校学生进行的教学设计,却不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懂得了这一点,我在后来的备课中,都是按照以学定教的思路来准备的。当然,这里的以学定教,并不是让学生来主导教学的内容和方向,而是教师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取舍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设计适合我校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这个理念确定以后,我以《想北平》的教学活动为契机,对此进行了横向的扩展和纵向的挖掘。
我给学生发放补充阅读材料《故都的秋》和《胡同文化》,这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北京的景与物,人与事,以及各不相同的深厚的情。在组织同学们欣赏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它们描写的景物有哪些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相同的景在作者的眼里却不一样?“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的景又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大家去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同时思考写作的意义何在。接着我进一步提问:“我手写我心”,你对北京什么样的情,你将怎样通过景、物、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随着这些问题的讨论,大家似乎终于明白了写文章的意义,也明白了原来文中的描写不是为了给文章加些华丽的辞藻使之看起来“高大尚”,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对有些喜欢有华丽辞藻写文章,却总是得不到认可的同学来说,真的是犹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华丽辞藻的堆砌并不能拼出优秀的文章,只有真情实感才最动人。在此基础上,我给大家设计了一个作文题“我的北京我的家”,并且把它当做年级作文竞赛的题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收获,让我很惊喜,也有了些许教学成就感,既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让他们懂得了写作的意义。对我个人来讲,这种教学活动真的是意义非凡。
所以在之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始终秉承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比如我曾经把打算用20分钟来讲的病句题目,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用一节课来给他们讲透。不贪多,只求学生有所得。
二、对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进行纵深的扩展和挖掘,使学生有深刻的学习体验,获得美的熏陶。比如类似《想北平》之类的课文的处理。
三、因材施教,在课堂上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不同难度的问题,在作业的布置上也给予不同的要求。比如,我在课堂上给基础差的同学布置的任务一般是进行朗读,而分析或者翻译之类的任务布置给语文基础较厚的同学。在作业布置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对周记的要求,对于那些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连200字的文字都凑不齐的学生,我降低了要求。
3我结合每周课上所学,给出上5个成语或重点词语,要他们把这5个成语或词语的含义写在周记上,并选其中3个进行造句。希望用这种方式逐渐扩展他们的词汇量。
四、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和引导。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找学生谈心聊天,接近和了解他们,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比如有个孩子脾气很倔,我说什么都不听。后来才发现这个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各自成立自己的家庭,对他不管不顾。他叛逆的骨子里实际上透出的是安全感的缺乏。根据这种情况,我请他吃了两次饭,主动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还说了不少宽慰和鼓励的话。后来这孩子看到我就像亲人一样,对我无比信任。自然的我说的话他也肯听从照做了。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提高了20多名。另一个学生对英语一点也不感兴趣,属于彻底放弃的状态。我跟他聊了以后,才知道他是因为初中一个英语老师对他的刺激,他才开始讨厌英语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我就给他讲未来、讲责任等,终于改变了他对英语的态度,成绩很快也有了提高。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把这条原则作为我的班级管理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之后,班里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个学期的磨合之后,班里的学习氛围变浓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成绩也明显提升了。所以在以后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我会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基础上继续探索,指引和帮助学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教育理念》任俊 李倩《班主任》2013年第3期
《“信任危机”的启迪吴媛媛 《班主任》2013年第3期
《激励机制的完整性》闭藏君《班主任》2013年第12期
《对“以学定教”的基本认识与思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赵才欣
《静不下心的女孩——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案例一则》王海妮《班主任》2013年第12期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师德论文
一、首先以“爱心换真情”建立亲密的师生之情。
1、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我班大多数是借读生,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我就经常批些学习用品和用我孩子穿过的但还不算旧的衣服尽量以奖品形式给予奖励和救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能使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记得在二年级时,我班杨楠在自来水旁滑倒了,当我看到他“落汤鸡”的模样,心疼得很,就让他赶快回家换衣服,当杨楠满怀真情地说:“我能坚持,等上完这节语文课,再回家换衣服。”这时的我流下了感动又心疼的热泪,好多同学当时都惊呆了。但我感觉那一瞬间师生之间的感情立刻升级了。另外我班有两位同学家住很远,中午没地方学习休息,我就让他们吃过午饭后,来我家写作业、休息。
3、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校学习中,那些学习差的;或又退步的;考试没考好的;家里遇到困难的;父母吵架较凶的;子女多而不引起父母重视的等等。我尽量用语言开导、关切、鼓励并教其处理方法。现在他们会写信了,我就和他们进行书信交流。这样既掌握了他们心理活动,消除他们精神压力,又提高了他们写作能力,最主要的还是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二、在学习上不偏爱优生,也不歧视差生。
1、不偏爱优生:我班有个优等生赵静静,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虽然我心里喜欢的不得了,但表面对她却和其他同学一样,还不断提高对她的要求。还有曹会燕是我亲戚的孩子,我从不袒护偏爱她,该批评时就批评,该表扬时也不吝啬。
2、不歧视学生,对于那些调皮的、贪玩的、学习成绩较差的,我则多费一些心思和时间,以耐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促使他们积极进步,提高学习成绩。我班这学期从科大附小转来一名差生,没有写作业的习惯,成绩很差,还挺自卑,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转化方案:一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二是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三是在学习上细心的讲解,耐心的帮助,促使他学会学习,自觉写作业,端正学习态度,加快进步的力度。现在他来我班有两个多月,学习也有明显的进步,成绩也在渐渐提高。
三、在作业上“是一个也不放过”,端正差生学习态度。
1、在收作业本时,首先要求“齐”,一本都不能少。对于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者,重点对待,当布置作业时,就指名让他告诉同学们有几道作业题,并答应老师什么时候交作业。这样点拨几次,就能转化一个不写作业的,然后就这样各个击破。
2、在感情上打开缺口,用“父母起早贪黑,挣钱交学费”“老师辛辛苦苦地备课教学”“你们都像我的孩子,我不愿意有一个落伍”等等。这些真情实语打开孩子们感情上的缺口,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学习写作业,端正学习态度。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自己办手抄报》中,我班56名学生就人人自办了一份手抄报。
四、表扬“知错就改”,加强品德教育
当有同学犯了错误,比如打人、拿人东西等等。只要我知道,就立刻把他(她)找来,寻问当时的情况和经过,并根据当时情景,指出他(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或想法不好,并告诫下次遇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做或不该怎样做。并经常用课文《诚实的孩子》中列宁小时候知错就改的故事,教育他(她)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改正错误,“知错就改”的就是好学生。并要求他(她)写检查,并告知写作方法(经过、想法和保证)以此来加强品德教育,提高认识能力和作文能力,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
五、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树立集体观念
1、加强集体观念,在班级活动中,在和学生谈话中,口头上经常挂的就是我们班或我们校该怎样要怎样,要树立一个什么形象。而这集体的形象和我们师生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密切相关,以此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2、班级无小事,事事都重视。我曾对同学们说过,你们都是我的眼睛,那么我就有一百多只眼睛,你们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我都知道。比如你们不尊重父母、打架骂人、贪玩不写作业等等,都会有同学告诉我的,就像我自己的眼睛能看到一样。因此同学们养成了向我报告小事情的习惯,我就根据这些线索,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并且使每件事都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六、发扬民主精神,师生“打成一片”,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1、让学生选出自己信任的班干部。我班每次选班干、班委、三好生时,我都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引导他们从品德、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几方面权衡,选出合格的班干和三好生。
2、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最近我班学生彭云清在作文《令我敬佩的胡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上课她讲得非常认真,同学们听得也非常认真,课间我们和胡老师就是朋友。”是的,随着和同学们时间增多,年纪的增长,我也感觉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又是我的朋友。记得刚开学,方校长打电话通知我让我带一年级,当晚我一夜没睡着觉,并不是怕带一年级(我在幼儿园曾经带过无数个),是因为我实在舍不得这班朝夕相处四年的学生。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和我玩、谈话、交流。有心里话也愿意向我倾诉。
3、充分发挥班干们的作用。因为我班干部是经过同学们自选的,所以同学们也心服口服。像小组长检查每天的作业情况;值日组长检查卫生情况;各课代表负责课堂纪律和学习情况;班长的管理工作等等。都尽其任,负其责,班干部工作效果良好。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匆忙中总结的几条班主任工作经验,我知道还有许多班主任工作没做到位,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去做。我希望能吸取到更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把我的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加红红火火,日新月异
第三篇:实验小学 班主任 师德论文
有爱,我也一样的伟大
——学《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徐娜
最近我们的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在这寒冷冬天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直至心底,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我的骄傲我的自豪一涌而出,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的目标都是教育好我们祖国的下一代!
“ 有爱就有成功的教育”这句话一直都是我的座右铭,有个朋友曾经问我说:“你在小学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爱,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有时总会也很困惑,他们需要我们用什么方式的爱。是语言、肢体、情感、微笑、态度、习惯。在我们一点一滴的爱,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不但有的身体还有心理的。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让孩子健康成长。记得曾经有一天我请假没有上班,第二天到学校的时候,很多孩子大声的热情的跟我问好:“徐老师,早上好!”“美女妈妈!”听到孩子们跟我问好,已经成为了每个清晨的习惯,我只是笑着点头,当孩子和我一起到了教室的时候,一个孩子抱住了我说:”美女妈妈,我好想你哦!”“孩子,老师也很想你呀!”“可是,你都没有跟我们说早上好,也没有抱我!”哦?原来是我冷落了可爱的孩子们,没有给孩子们温柔的问候,没有给孩子们热情的拥抱。让孩子们感到了冷落,让孩子们的热情没有了回应。拥抱,平时一个并不在意的动作,却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温暖,让孩子们的热情得到了回应,爱是一种回报。我却让这种爱没有延伸。面对孩子的反问,我觉得很惭愧,于是,我蹲下来,轻轻的抱起了他,亲了亲他,其他的孩子都围了过来,我一个个的拥抱,从孩子满足的笑脸里让我倍感幸福。于是我想,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孩子做了一件事情,比如:上课进步了,独立做事,坚持做一件事等等,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可以用拥抱代替语言的表扬,甚至于物质的奖励。用一个大大的拥抱给孩子,孩子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或者孩子受了什么委曲,遇到了什么挫折或者困难,老师的拥抱则会比无数语言更有力量,从而让孩子加强信心、克服困难。
爱,是打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滋补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孩子是教育的感情基础,老师只有对孩子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对你的信任和亲近。在课外活动时,我也总是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他们的同伴,通过与他们在游戏中的交往换取他们的爱和信任,因此现在每次玩游戏他们也总是很乐意邀请我和他们一起玩。现在的我成了孩子们最信任的朋友。
爱,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桥梁”。马克思说过,“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去交换信任”。老师的爱应该是均等的,一如清澈的小溪流淌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老师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一如阳光照射到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老师的爱应该是博大的,一如大海能容纳百川。我班有个孩子行为、卫生习惯非常不好,因此,得不到同伴的喜欢,而我也不是太喜欢他,甚至也曾偏心过多次,后来,因为我的偏心,我发现我班的其他孩子也受我情绪和他各方面不良习惯的影响,更加排斥他,而他也更加的顽皮和不受约束。针对此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后来找到了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今天你进步了吗”的比赛形式来改变他。每位孩子都喜欢听老师的表扬和老师的各种漂亮的贴花纸,于是我便用这种方法和他达成了协议,自己和自己比,看今天进步了吗?会不会在桌子上或对着其他小朋友吐唾液了,没有就能得到一张贴纸;会不会动手打人了、上课认真了吗、吃饭饭粒不掉到地上了吗,等这些来发贴纸,通过这样这个孩子真的进步了,而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且我也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作出了表扬,他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朋友,有时候也会到我面前和我撒撒娇。原来真挚的爱不仅可以改变顽皮孩子,也能使自己学着接受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获得他们的爱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爱,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我们的爱应来自心的尊重,单纯幼稚的生命,终有一天绘成缤纷的画卷。用心去爱孩子,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抹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把握爱的尺度,才能发现爱的真谛;更新爱的观念,才能创造爱的神奇;端正爱的立场,才能释放爱的能量。我们教师要用现代教育观念武装自己,校正爱的准心,提升爱的层次,爱的天地才会繁星满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愿普天之下所有的教育者用爱心与理解编织成一串美丽的花环,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与鲜花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论文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xx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抓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论文一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论文二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
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的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可归结为三个 “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的意愿、个人的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的核心。
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光荣。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特有的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老师写的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语文老师。他对老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又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从教师的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我们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他真诚地称呼小学生为“小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的偏爱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的倾向。他以学生的欢快为欢快,以学生的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的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首先必须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的立命之本,严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在一丝不苟的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劳动,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打的是一场 “消耗战”,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丝尽”方止,“泪干”才灭,很难显身扬名。但决不能由此而丧失上进心。古人说“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我们今天同样可以说“教不可以已”、“教无止境”。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的一座座高峰。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的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的选择,十分重视。《大载记 ?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今天要培养千万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处处为人师表,成为“端士”,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的表率。
第五篇:师德论文
浅析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和治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一、师德修养的基本要素
1.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修养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 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2.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3.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 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 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4.教好书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
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5.育好人是师德修养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