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挖掘生活资源,开辟高中课堂德育新途径案例分析
唯有源头活水来
——挖掘生活资源,开辟高中课堂德育新途径案例分析诸暨二中张辉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静静地盯着年轻母亲打来热气腾腾的一盆水,十分虔诚地为白发苍苍的奶奶洗脚;接下来的画面是,这名稚嫩的小男孩也泼泼荡荡地给年轻母亲端来了一盆热水,还甜甜地叫道:“妈妈,洗脚!”。这一场情不禁使人反思,一个的良好品行究竟是怎样养成的?这则广告似乎让人明白,优良品行的养成主要依靠从生活实践中领悟、体验与内化。那么,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自然、真实的走向真实化、生活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朱小蔓教授曾打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纯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本身的,因为盐已经融入了各种食物之中,但盐却很自然地进入了人的体内。德育也应该如此,它也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他教育之中。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建设,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新途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除了把德育理论渗透到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中之外,还应以开放的眼光让学生溶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一、追踪热点,把握社会脉搏。
在当今社会,学校不是一方净土,更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学校的教育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学校与社会密不可分。而社会的信息化,使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成了地球村的村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几乎可以同时目睹,一个个焦点“炙手可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而这些热点所蕴藏着的德育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挖掘,视为珍宝。
笔者曾今利用2 0 0 5 年的一件新闻大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4 月2 6 日——5 月3 日,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在连战主席的带领下,在大陆进行了八天七夜的“和平之旅”,胡锦涛同连战就两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紧接着,亲民党的“搭桥之旅”、新党的“寻根之旅”热了海峡两岸。这个新闻当时几乎充斥了整个媒体,引起了国民对两岸关系的极为关注。我就引导学生每天注意收看电视新闻,浏览学校的阅报栏,每天早读前1 5 分钟设立“新闻进行时”喇叭筒,发布最新消息,然后利用班会时间引导学生讨论,发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老师注意捕捉学生对问题不同的认识。最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供学生交流:①列举历史证据,说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③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问题出来了,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候,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工,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请教,整理信息。在“班级论坛”上,可谓硕果累累。学生搜集到了大量历史证据,诸如“郑成功收复台湾”、“1 9 4 3 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和1 9
4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拓宽道路。为此,笔者近几年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年《波茨坦公告》的发表”等等,都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明白了台湾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感情的大问题,我们的方针是明确的,那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中,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了爱国的情感和统一的意愿:“我知道,台湾有日月潭,大陆有趵突泉,一湾浅浅的海峡,怎能隔断炎黄子孙的血脉”“来吧,朋友,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一起跳舞、一起歌唱„„”事后,我们又办了一期“海峡两岸心连心”墙报,在同学们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里,三维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个性体验中也位近了与社会的距离。当社会“热点”在我们身边沸腾的时候,让学生们也为之心跳吧!
二、巧借“节日、纪念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一年中有很多的节日、纪念日,我首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对这些节日、纪念日进行排列,并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收集资料,探究由来,并让学生设计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1、传统节日。在“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议案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也列为法定假日,以弘扬民族精神,除这几个节日以外,再加上春节、元宵节、泼水节、火把节等,这些民间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统的一部分,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将这一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是这样进行引导的:首先,让学生回忆、调查自己家乡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的风俗习惯,再收集祖国大地其它地方的民风民俗;其次,拿我们今天过传统节日与以往过传统节日进行比较,看哪些保留了下来,哪些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以春节为例:从“腊月初一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刘绍棠语)”真正“烟消云散”,是过了元宵节,中国人才算过完了年瘾,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中国人办年货、吃腊八粥、送灶王、扫房子、换门神、包饺子、过除夕、拜新年、串亲戚等风俗大同小异,新世纪的今天,又形成了看春节晚会、出门旅游等新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可以从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2、现代节日。元旦、“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等,都是一些现代节日,各地都要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庆祝。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访问、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然后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每一个节日都过得有意义。譬如利用“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让学生设计本地游、国内游、国际游的目的地具体路线,感受身边及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有条件的还激励学生随家人一起去亲身体验。此外,利用植树节组织栽树护苗活动,利用“教师节”安排师生谈心活动,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等召开文艺晚会,展示才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革命纪念。中国革命的道路坎坷艰辛。为纪念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警示后人,许多的革命纪念日我们不能忘记,二七大罢工纪念日(2、7)、“五卅”运动纪念日(5、3 0)、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九·一八”事变纪念日(9、1 8)、辛亥革命纪念日(1 0、1 0)、“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 2、9)等等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让学生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历史原貌,让学生知道这一天纪念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进行纪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现有的历史遗迹的保护和纪念情况,当然,有条件的可以组织采访、瞻仰活动。最后我让大家以“演讲比赛”的形式,来颂扬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从而,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其它节日。在生活中,还有其它一些节日,也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一些世界活动日:世界气象日(3、2 3)、世界卫生日(4、7)、世界无烟日(4、7)、地球节(4、2 2)、国际护士节(5、1 2)、世界环境日(6、5)、世界人口日(7、1 1)、世界旅游日(9、2 7)、世界粮食日(1 0、1 6)、联合国日(1 0、2 4)。还有一些外国民间节日:愚人节(4、1)、母亲节(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父亲节(6 月第三个星期天)、啤酒节(德国、1 0 月)、圣诞节(1 0、2 5)等等。我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收集这些节日的由来,以及风俗习惯,然后办一个展览,让学生感受全人类为世界和平,为改善环境所作出的努力,感受异国的民族风情,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人文素养。
三、利用优秀的影视歌书题材,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震撼心灵的影视、脍炙人口的歌曲、熠熠生辉的名著、是一块宿营地,能安置你的灵魂;是一片神秘的夜空,能让你五彩斑斓的梦想自由自在地飞翔。我们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学生充足的课外生活空间,又要把学生从无休止的网络游戏旁拉回来,向他们推荐优秀的影视作作品、中外名著,传唱健康活泼的歌曲,以丰富充实课外生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笔者每周都安排有一节“交流课”,大家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影视观后感,并互相推荐优秀的影视名著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让学生沐浴自然人文的阳光。
充分发挥区域性红、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沐浴大自然的阳光,感受人文的精神。以我们诸暨为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越王勾践,西施范蠡,“枫桥三贤”,俞秀松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或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举行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举行18岁成人仪式,以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其实非常的丰富,关键是我们能够充分去利用和挖掘,去整理,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的探寻。
第二篇:高中德育案例分析
高中德育案例分析
高中德育案例分析
(一)一、背景
我所管理的高一
(七)班,共有学生46人。相较于高一年级的其他7个班,我们班的特点是:男女生比例比较平均,但男生思想活跃者居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对现实缺乏辩证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意识薄弱,纪律散漫,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尾巴却是挺重的,这也加大了成绩提高的难度。于是,在这么个大框架下,班里同学的问题也就相应的复杂一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
一点是,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所以,一切当从“了解”开始。如果老师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是使德育“入心”、“入脑”的基本前提。而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尽力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感受着学生的感受。有这样一个学生思想态度的成功转化让我记忆犹新。
二、案例描述
我班里有位同学,名叫小邓(化名)。平时和同学关系不错,有很多朋友,性格很开朗,尤其爱打篮球。但是他有个缺点,脾气很急,特别容易暴躁。曾经有一次在历史课上,因为他的笔袋被他不小心掉到了楼下,他要求捡回,历史老师不允许,他很不满意,就不顾老
师直接走出了教室…事后他向历史老师承认错误,在班里也作了公开检查,也和我说他知道自己这样做很不对,不懂得尊重老师,但自己脾气一急,就什么也不记得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以后会努力学习,尊重老师,不再这样。
我开始接手这个班时觉得这个叫小邓的这个孩子很讲义气,重情义,成绩虽然不好,但是脑子很聪明。这样一次与老师的冲突我想他应该从中得到了教训,于是仍然鼓励他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并表示愿意和他在私底下成为朋友。
但之后不久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这个孩子还是需要老师们进一步的教育,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学校篮球联赛期间的一天,中午有我班比赛,早自习时我在班外观察情况,发现有几名男生的座位是空着的,当时我很生气,但是我想与其去寻找他们不如在门口等着他们出现。不一会,他们几个人就大汗淋漓的走了
上来,于是我把他们几个人带到了办公室询问情况。了解清楚之后我很是生气,原来他们是因为要准备篮球联赛所以才没有及时回来上早自习,而他们认为早自习并不重要,这种学习态度让我很是不满。这几个学生平时就是问题学生(包括小邓),问题已经一大堆,我想这次我不能只是进行教育,因为这种不学习、随便翘课的风气如果镇压不住的话,就会在班内造成很坏的影响。于是我采取了“小事化大”的战术,准备把这个问题与家长平面化,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于是我想到了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找到了年级组长贾老师,教务主任王主任和林主任,他们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小事,属于集体翘课行为,应该加大力度教育。于是我让每个学生给家长打电话来学校解决问题,我要通过这件事情让他们认识到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在解决这次问题的过程中,小邓的态度不是很好,还说什么不参加篮球联赛之
类的气话,这话让我也听得很气愤,我觉得这个孩子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由于工作经验甚少,我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把这话和他的父亲说了,本想和他父亲一起教育他,但是可能这种方法并不妥当,虽然表面上他最终是承认了错误,写了保证,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感觉到我并没有完全成功的达到教育他的目的,这让我心里一凉。
此后,他就开始变本加厉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不再专心,纪律不再严格遵守,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了班内的其他同学,我总是不厌其烦的进行教育,严厉的,温柔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非之分,作人之道等等,因为我认为对于这种脾气的孩子,公平的公正的给他讲道理的话,会比只去严厉指责的效果好很多。虽然每次都有所得,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他的反复就会很频繁。我想我应该找个时机,给他一次大的转变。
不久后的一次做操,成为了我们师
生关系的转折点。他的动作很不标准。于是操后我把他留下来,进行了个别谈话。他的眼神一开始很不友好,他觉得自己就以前相比做的已经很到位了,不觉得自己错,而且当我说到一半的时候,铃声响了,他想回去上课,我想如果今天我不把你说服,那么我的教育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转变谈话角度,谈到了我自己,我和他的关系,也谈到了他身上的毛病,谈到了他的未来,他的人生之路等等。我对他说:“…小邓,我可以告诉你,现在能够直言你缺点的人才是真心为你好、关心你成长的人,你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只有那些告诉你有错的人,才是你真的值得信任的人…你现在身上的毛病很多,学习也很不积极,你要明白,你上高中是有很重要的任务的,我相信你是个懂事明理的孩子,应该能分清主次。学习的困难,我们可以团结起来一起克服一起进步…互相帮助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大的进步,你
现在的状态很不好,如果你是对老师有意见,那么你可以直接提出,好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并对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我只是想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你们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小邓边听边点头,虽然这次的他没怎么说话,但是我感觉他真的听进去了,我觉得这次的谈话还是很有效果的。最后,由于外面天气很冷,我们都穿得很少,于是我带着他在操场上慢跑了几圈,一边跑我还一边对他说:“小邓,看着脚下,你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痕迹,你的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如果不想把它走歪,你就要落好自己的每一个脚印…”
就这样,这件事就结束了。我觉得多少能让小邓有所改进,以后能更听话,也就达到了我的教育效果。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收到了小邓的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一开学的时候他觉得我这个老师很好,很真心地对每个学生,他以前从不认为可以和老师交心,但是却相信可以和我交心,但是上次早自习翘课我和他父亲反映他的一句气话,让他觉得我并不是他的朋友,不了解他…也从此对我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昨天我的一席话,真的触动了他的心,他是真心的感受到了我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的未来、他的人生去思考,是真心帮助他值得他信任的人,他愿意重新和我做交心的朋友,以后只要他出现问题,我正面提出,他一定努力改正…
看到他的信,我真的很是触动,当即给他写了回信,表扬他的懂事和进步的决心,我相信只要他肯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封信给了初为人师的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我觉得我的工作有了回报。虽然这才刚刚开始与小邓的交流,但这封信使我体会到我的工作对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我的工作是有希望的有成就的,更是有乐趣的。也许每个学生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把自
己变成一只只细腻各异的钥匙,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心中去了解他们。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像案例中的小邓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果的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靠爱心、靠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事件中,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以这次事件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高中德育案例分析
(二)文/张子丽
去年秋天,对我来讲意义非凡。在这个象征收获的季节里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批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明白中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人格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未来。正是抱着这种心态,丝毫不敢有所松懈,希望不仅能在知识方面传道,更可以在人生中这个充满变数的阶段为他们解惑。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由我担任班主任的高一十班,班级有凝聚力,学生乐观向上,学习主动性强,形成了很正气的班风。在这段时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收获不少,感受颇多。如何加强班级建设,创建充满活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信任学生,放开手脚
高一十班入学时有55人(包括1名韩国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30人。从高一军训开始,通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男生训练热情高涨,训练质量很高,集体荣誉感很强,这是优点,但有些男生表现欲过强,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其中以X同学最为突出。在训练时他表现得极为突出,对同宿舍的同学很热情,主动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为了为最后的文艺表演排练节目,最强度很大的训练过后利用午休时间精心排练。但由于纪律问题被其他老师批评过一次。女生普遍训练踏实,较为细心。我没有对过分表现的学生予以压制,而是在心中默默的计划。开学后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军训中的表现并适当参考了他们以前的经历,任命了我办临时班委会。并大胆的予以在军训
中表现活跃的同学重要职务。班委会名单宣布后,虽然嘴上说不想担任职务,从X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丝惊讶和得意的表情,更加坚定了这样做的决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也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没有错,选择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既稳定了本人及周围同学的情绪,也是能使他们在不断地为班级服务组织活动中找到自信,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这样就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
记得美国总统华盛顿在他的演讲词中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来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也应是平等的,但是,我想这只是在人格上才应该是这样的。在学识上,老师和学生绝对不应该是平等的,老师永远应该站得比自己的学生高,此所谓“学高为师”。老师得有一桶水甚或是更多的水,才能够去装满学生所持的不同的杯。我们提倡老师要与学生平等指的是:老师要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
题。这样你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切合实际地将学生原本所持有的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让他们有满足感与幸福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学生的面前,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每天在处理班级事务之前与之后都不忘提醒自己:我所做的一切尊重了学生的权利了吗?
三,尊重、肯定、赞扬学生
尊重学生,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学生不是物品,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人来对待,即使对待后进的学生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偏见,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多跟自己的学生说“你行”,“你能行”。也许,在某一天,你会发现,他真的做得很好,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即使你非得要批评一个学生,也应该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接着跟他说:如果你能……的话,那就会……这样做了之后,你常常会看到被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的表情,既让你的学生虚心接受了你的观点,又避免了师生间因批评而起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要比直接批评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直接批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是听你的话,照你所说的去做了,但其实心里并不一定信服于你。尊重学生就要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当作有意义的事情来关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同时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也是尊重他们。
四,关心、体贴、爱护学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在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带来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及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做一名优秀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爱护班内的
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很敏感的,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感觉到老师的爱。如:某位学生昨天生病了,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就不失为一种师生关系的良好开端,今天来了之后,你的一声“好点了吗?”会令他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天气冷了,问一句“别忘了加件衣服”会令人倍感亲切;所有这些都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爱,而一旦你付出了真心的爱,那是一定会有回报的,那就是: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无行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热情与动力,学生会以刻苦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你对他的爱。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用爱去真心体会学生们的世界,相信他们一定能
够快乐地扬起他们自己希望的风帆,开始他们快乐的人生之旅。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市场配置资源》案例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市场配置资源》案例分析
案例
《市场配置资源》情境化教学设计:
本节课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和学生的平时生活联系不是太紧密,如果通过传统的教师讲授法进行授课学生不仅听起来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在讲解这一节内容时借用视频和系列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过程如下:
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截取关键片段,大约播放4分钟)。
小品内容略。
学生积极兴奋地投入在小品欣赏当中,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学生既兴奋又困惑这与本节课的关系,在学生的期待中我趁热打铁抛出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入进去的系列问题。
问1:小品《打工奇遇》暴露了市场的什么弊端?
生齐答: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问2:为什么会有这一弊端?(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为了钱。
生2:为了自身利益。
问3:市场主体难道不可以牟利吗?
生3:可以,但是必须有条件。要通过正当手段、符合国家法律才行。
师归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正当手段、合法经营赚钱,而不能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学们:正确的金钱观是什么?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齐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问4:小品中老板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生4:扰乱市场秩序、浪费资源。
问5: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提示:注意“主体”)
生5:国家要打击不法行为,建立市场规则,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生6:企业要讲诚信,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考虑社会效益,不能赚黑心钱。
生7:我们公民个人也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勇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就像小品中的老太太一样勇敢……
师:(总结)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通过各方主体多种手段来克服它。但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相互讨论。
学生讨论。
……
生8:国家要有健全的体制、完善的法律。
生9:我们大家要诚信!
师:是啊,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才是治本之策。只有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所以我们大家无论何时都得讲诚信。
评析
1.借用小品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视频的形象直观刺激学生感官。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具有直觉的道德感,其认识水平不太明显大都是对道德认识、道德经验最直接的反应,这种情况就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情感。
2.根据小品设置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在提问中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完成问题。本情境的设置主要根据青少年道德意识形成的特点、社会上存在的不讲道德诚信缺失现象、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具有可信度和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并能进行道德评价。以实现“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的情感目标达成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3.设置了与课标要求相一致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逐步深入、层层推进。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以及回答上一问题的答案来设计好每一具体问题。
4.本案例的不足之一是主要考虑了教师的预设和生成,而对学生的情况考虑不充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本案例的不足之二是采用的小品是截取现成的视频,缺乏改动和创新。如果选取学生身边的实例,由学生组织表演,即采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性,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
第四篇:基于错误资源建构英语高效课堂的案例分析
基于错误资源建构英语高效课堂的案例分析
223001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孙 勇
【摘 要】:“错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各种“错误”,会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改变课堂教学中对待错误的平常做法,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建构高效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中显露的错误,创设情景教学,探索求新,激活学生思维,强化知识记忆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错误资源建构高效课堂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正如沙粒可以磨砺成珍珠,“错误”也能成就精彩的教学。错误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又直接反映其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同时也使课堂的有效教学反馈成为可能。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纠正错误,还应该“放大”错误,深入剖析错误根源,在错误中提高认识,在纠错中增强能力,促进我们的英语课堂迈向更精彩的境地。
一、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错误的常见做法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叶澜语)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二语习得理论也对错误纠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主义心理学为依据的错误分析理论,主张对学习者的错误采取宽容态度。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并逐渐接近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只不过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错误的出现是语言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现象。
现实的教学中对于犯了错的学生,教师或疾言厉色,或苦口婆心,或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更无从谈起挖掘利用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的答案,或快刀斩乱麻,或以 “It’swrong”,或以“Next, please”更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或以执牛耳者的身份加以“更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这或“堵”或“送”,置学生的实际想法于不顾,不去深刻地剖析其错误思维的来龙去脉,帮助疏理思路,拨“乱”反“正”,又如何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弃旧迎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呢?
二、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建构英语高效课堂
在课改的理念指引下,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一改以往对待错误的态度,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错误资源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树立资源意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用我
1们的智慧和机智,把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学时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同时错误也是通向正确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功课的信心。
【案例1】 对比错误,提高思辨能力
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有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完全和老师预设的答案相反。但老师不要发火,也不要急着抛出答案,而是要含笑倾听,观察学生的反应,作出适时恰当的引导。一位老师在讲解虚拟语气时,结合条件从句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一组例句。
1.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_____,as far as the river bank?
A.Bob had walked fartherB.if Bob should walk farther
C.had Bob walked fartherD.if Bob walked farther
2.What would happen _____,as far as the river bank?
A.Bob had walked fartherB.if Bob should walk farther
C.had Bob walked fartherD.if Bob walked farther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两题都选择D”。其实第一题考查的是虚拟语气中的省略倒装,选择C;第二题考查的是一般过去时的条件从句,选择D。老师没有过多的仔细讲解,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have happened 和happen,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化了学生其认识,提高了其思辨能力。
【案例透视】
仔细辨析雷同部分,关注点滴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潜心钻研教材,平时研究并积累易混淆的知识点,经常编制雷同题联系,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激发他们的解题灵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甄辨能力。这些孩子的观点是一种“智慧的分歧”(罗素语),不能扼杀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地对待错误,允许他们将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
【案例2】 利用错误,培养严谨态度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今后提高学习层次,还是现在的打基础,都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如在新知教学中,学生局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
[误]I think it is an useful English dictionary.[正]I think it is a useful English dictionary.[析]在不定冠词 a与an的用法中要注意的一点是:an 用在以元音开头的词之前;而a则用在以辅音开头的词之前。要特别注意的是以u字母打头的单词,如 useful,university 等,其第一个音标是[j],所以要特别予以注意。这位学
生没有真正理解不定冠词a放在辅音开头的单词前面的规则,而错误的把辅音和辅音字母的关系搞混淆了,这显然是错误的。
【案例透视】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错,正是曾有过错,学生才会加倍注意,格外小心。久而久之,学生的严谨求实的态度会逐渐培养出来的。
利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其它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障碍。教学中进行将错就错修正条件或问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从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考的快乐。
【案例3】诱发错误,强化知识记忆
在学生形成新知识雏形时,根据以往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再引导其从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加深认识,从而预先控制了错误的产生,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认识结构,唤醒其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如:
Who would you like to ____there with you tonight?
A.have goneB.having gone C.have goD.having gone学生一般浏览题目很容易产生have gone的不定式的完成时的结构意识, have go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错误答案,应为首先排除的答案,因为have go不符合语法结构。其实,此题首先排除B,D两个答案,因为 would like to后面接动词原形,不接动词-ing形式,但在剩余的A,C两个答案中,很容易误选would like to have gone为不定式的完成时,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基本的语法结构。这就是在诱导学生犯错。在提醒学生关注此题所考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引导他们发现更为完整的结构have sb.do sth.,题中sb.变成了特殊疑问句中的主语了。本句意思为“今晚你愿意让谁和你一块去那里?”,这样一来为什么正确答案是C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过程能够唤醒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
【案例透视】
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不失时机地先把错误亮出来,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如果我们通过“引诱”,使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别能力。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案例4】因势利导,创设情景教学
有位英语教师在讲解副词时,刚好校园的围墙外传来公鸡打鸣声,学生注意力分散了。上课的教师很机敏,他知道公鸡打鸣一般要连叫几次。这位教师立即说:“It will call again!It will call once more!(它会又叫一次!)”公鸡果然叫起来,同学们大笑。公鸡第二次叫声停下,他又说:“It may call for a third time!它还会
叫第三次!”话音刚落,公鸡又叫了。同学们乐不可支。最后,这位教师指出,“again”、“once more”都是副词或副词短语,并分析强调了for a third time 类似的用法。经过这个小插曲,学生对相关副词的印象一定很深。
【案例透视】
本来是教学中遇到的一次意外,但由于教师的机敏,巧妙地利用外界干扰信息,既拉回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传授了新知识,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教学环境出现意外,有时可以“将计就计”,利用意外因素巧妙地为教学服务,不仅是课堂气氛活跃,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5】巧妙纠错,保护学生自尊
在一节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以下一段师生对话:
T:If you are a reporter or a journalist,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What’s your interest? 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S1 ?
S1: Er, small things in our life.T: You’d like to report small things in our daily life.Maybe some people will ignore it.Ok, sit down please.可能会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小事,可以。Just like local news.Ah,地方新闻。Ok,ah,what about,what about S2 ?
S2: write AD.T: Ah?
S2: AD
T: AD? Ads.You mean advertisement.S2: Yes.T: You’ll write about advertisement.Ok,you are good at advertising.在这段师生对话中,教师没有明确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重复(AD?)和语音语调的变化(ah?)暗示学生相关错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然后教师用协商性的语气(You mean…)给出正确的答案,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后,自然的把原本应是负面的纠错转换为正面的赞扬(You are good at „)。在这一纠错过程中,教师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词汇的输入量,由 ads扩展
到 advertisement 和advertising有利于学生的二语习得。
【案例透视】
对于错误,教师常见的纠正模式多为间接纠错,不难看出间接性的纠错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无疑能够培养其敢于表达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没有直接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了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
【案例6】质疑错误,激发探究兴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批判精神,让学生敢于站起来向“权威者”说“不”。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已经不再盲从,不再具有奴性。高考试题其标准性、可信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形
成高考试题至上观,认为高考试题一定是正确的,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批判眼光。殊不知,高考试题中也有漏洞,“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翻开2006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卷的阅读理解D篇,文章最后一句话如下:When writing an essay or carrying our project work, you can often discuss with your tutor about the title and topic.高考出题专家也未能“免于犯错”。有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这句话,学生查阅 《牛津高阶词典》看discuss 的注释:“discuss sth.with sb.” 或“discuss with sb.sth.”,没有“discuss with sb.about sth.”。“about”一字必须被去掉!这次发现高考试题的错误着实让学生们狂喜一阵子。
另外,北京市2009年高考英语“开放作文” 试题要求考生续写50字左右的短文,而官方范文就出现“开门红”式的错误。官方范文的第一句话是“Maybe you forgot„”。我安排学生讨论这个开头句。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按照试题要求,这句话绝对不能这么续写!这是个典型的时态错误,而应改为“Maybe you have forgotten„”
【案例透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找错、议错,一起评错、赏错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使学生用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寻找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准备错误,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牢固的真知。
结束语
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她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有了错误,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有了错误,师生才能张扬个性,充满灵性。教师在遇到教与学的“错误”时,宽容地对待学生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起源,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在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迈向成功。总之,“从错误中学习”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2002.2,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
[2] 王捷.2001.5,研究性学习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上海教育科研
[3] 周丽梅.2007.5,活用错误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http://
[4] 周星.2002,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59-65
[5] 胡坚.2004,“错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错误纠正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5):57-59
第五篇:《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
《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课题实验阶段小结
中区小学课题组
2010年4月,我校申报了长汀县数学课堂《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子课题《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据课题方案,坚持理论学习为先导,课堂教学为实践基地,以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活动为平台,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开展了大量的具体研究工作,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将2012年4月在河田开展第3次课题实验以来我校课题研究的做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支撑课题,转变教师理念。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着生活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以实验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配置,始终是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所以,首先要加强对生活资源的理论学习,澄清生活资源的概念,强化生活资源意识,提高教师对于生活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围绕本课题,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题成员先后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解读》、《走进新课程》、《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以及有关生活资源方面的各种文章、观看生活化教学录像等,与此同时,课题组还积极为实验教师争取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的机会,本县兄弟学校的教学开放周实验组教师更是踊跃参加,尽量使自己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并组织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相互进行交流、讨论、总结。课题成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观念得以更新,从而拓宽了视野,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二、挖掘生活化内容,让学生想学数学。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 1
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使学生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
三、经历生活化的学习历程,让学生乐学数学。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3)创设体验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平均分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四、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课堂变得精彩
(1)处理书上习题,使之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应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书上的素材融合于生活中,例如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不用书上的数据,就以本班一个小组同学的身高做为素材,让他们自己说身高,算出这个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出这个组同学的中位数和众数。
(2)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
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教学体积单位时让学生举例1立方厘米有多大,大部分学生能说出1立方厘米大概一个骰子大小。
(3)写数学日记。
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升和毫升》中有个杯琴的制作,我引导学生在做这个小实验时,用小日记的形式把自己观察时所见,所想,心情记录下来,非常有利于学习。
五、对照课题方案、落实过程管理。
自实验以来,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活动,或讨论集体备课,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课内外的哪些资源来更好的教学,抓好组内公开课研究,我们实验老师每人每期都要上一节组内公开课,公开课做到:围绕专题集体备课→在本年级其他班试上效果→→针对问题再次研讨→整个数学组内上课→业务学习集体评课。上学期,我校一至六年级的六个备课组长每人都围绕“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素材作了一次专题讲座,还请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蔡有华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黄其柏副校长作了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本专题的强大生命力和对提高教学的深远意义,充实了理论基础,激发了专题研究的热情。这个学期我校每一位数学高级教师要在对媒体上一节教学示范课,我校要求这些高级教师上的示范课结合我校的专题研究进行备课、上课、反思。年段交流课也做到四评制度(家长评、学生评、同事评、校长评),这些公开课都紧密结合“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开展,在互学互促中深化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1、每个教学班人数太多,生活知识的经历参差不齐,教学过程的控制难度较大,对于面向全体比较难实现。
2、课题组老师教学任务较重,各项事务多,静下心来研究的时间少,实验研究的时间紧张。另外这一专题研究教师更要有足够多生活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经历少,围绕这个专题开展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耗时耗力,有时会跟教学计划教学成绩产生一定的矛盾。
3、实验教师只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反思,不善于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能力不够。
4、实验资料的整理做得不够完整,有待加强。
今后方向:
1、我们将向开展这一专题研究的兄弟单位学习,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校为本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挖掘生活资源的能力和应用生活资源上活数学课的意识,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2、专题研究与学校开放周、教研课紧密结合,与师培工作相结合,通过“教、研、培”促进名师成长,通过研讨课、讨论会防止教研中的浮躁心态,进一步提
高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实验研究同时注重教后的反思及经验的总结积累,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力争多一些经验总结、论文在更高级别报刊杂志发表。
总之,生活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地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有效资源,我们的课堂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实验老师的素质。万丈高楼从地起,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继续研究。
2012.11)(执笔:池泽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