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的母亲》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篇目。《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2.教学目标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可见,培养自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是大纲的两项基本要求。根据大纲要求,依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重点、难点
目标一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要仔细地揣摩才能读出它的好处,才能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而揣摩和品味要以原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为基础,中职 学生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恰恰缺少这样的人文素养,因此,揣摩和品味本课语言从而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一),初步学习课文的语言(目标二)。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语言(完成目标二),在这两课时中渗透教学目标三,下面对第一课时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具体说明。
一、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颂、怀念之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二、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发现阅读法。自学讨论法在自读的基础上发现并讨论阅读中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产生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发现阅读法以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
言运用的精彩之处,了解老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在与母亲的相处或交谈中,是否有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请谈谈你的感受(请一位学生讲述)。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后续环节都是在落实好这个前提性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检查阅读效果:
A.本文记叙了母亲一生的哪几件主要的事情?
B.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C.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这些问题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就可找到答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达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两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亲子之爱,爱母之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国优秀的一种传统文化。要表现这样一种流动在母子间的融融亲情,可写的事情很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精心组织材料,从多角度描写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字字都是从心底流淌出来,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筑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1.朗读第八段,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找出你认为语言运用得精彩的词语或句子。
比如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点拨:此处运用白描手法从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再次点拨: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它不求华丽,务求朴实。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
复的修饰语,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俭省又传神。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的学习目标——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学生朗读,自主发现运用白描的句子。推选用得好的词语。
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词语:鲜红微肿(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现出来)终年(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归纳作者用语的特点,作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形象,初步把握作者的语言风特点。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上。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段文字中比较精彩的句子或词语,然后按照我发现_____句子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_____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或者按照我发现___词语用的好,它好在___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闪亮登场。进一步探究语言。
这种发现式学习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尝试探究的学习能力。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选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挣扎 咬 扶 看)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怕)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阅读体验
学习者的经验从体验和感悟中来,即体验和感悟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综合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涉及了学生对事物和自身的评价和观点,触及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1.文章中哪些语句是饱含深情的,说出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你的母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你从本文学习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对比自己的作文,看自己的习作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不足?
教后随想
《我的母亲》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在教学之前,我再三吟诵,反复咀嚼,使得自己对本文的研究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发展中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穷的。因为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首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继而诱导其发现问题,最后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如果说以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如果说以前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篇: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
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的母亲》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篇目。《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2.教学目标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可见,培养自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是大纲的两项基本要求。根据大纲要求,依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重点、难点
目标一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要仔细地揣摩才能读出它的好处,才能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而揣摩和品味要以原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为基础,中职
学生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恰恰缺少这样的人文素养,因此,揣摩和品味本课语言从而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一),初步学习课文的语言(目标二)。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语言(完成目标二),在这两课时中渗透教学目标三,下面对第一课时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具体说明。
二、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一一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颂、怀念之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三、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发现阅读法。自学讨论法在自读的基础上发现并讨论阅读中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产生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发现阅读法以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了解老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在与母亲的相处或交谈中,是否有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请谈谈你的感受(请一位学生讲述)。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后续环节都是在落实好这个前提性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检查阅读效果:
A.本文记叙了母亲一生的哪几件主要的事情?
B.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C.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这些问题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就可找到答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达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两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亲子之爱,爱母之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国优秀的一种传统文化。要表现这样一种流动在母子间的融融亲情,可写的事情很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精心组织材料,从多角度描写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字字都是从心底流淌出来,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筑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1.朗读第八段,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找出你认为语言运用得精彩的词语或句子。
比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点拨:此处运用白描手法从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再次点拨: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它不求华丽,务求朴实。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俭省又传神。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一一语言的揣摩和品味。
学生朗读,自主发现运用白描的句子。推选用得好的词语。
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词语:鲜红微肿(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现出来)终年(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归纳作者用语的特点,作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形象,初步把握作者的语言风特点。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上。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段文字中比较精彩的句子或词语,然后按照我发现_______________句子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_______________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或者按照我发现_______________词语用的好,它好在_______________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闪亮登场。进一步探究语言。
这种发现式学习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尝试探究的学习能力。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选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挣扎咬扶看)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怕)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阅读体验
学习者的经验从体验和感悟中来,即体验和感悟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综合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涉及了学生对事物和自身的评价和观点,触及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1.文章中哪些语句是饱含深情的,说出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你的母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你从本文学习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对比自己的作文,看自己的习作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不足?
五、教后随想
《我的母亲》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在教学之前,我再三吟诵,反复咀嚼,使得自己对本文的研究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发展中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穷的。因为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首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继而诱导其发现问题,最后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如果说以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如果说以前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三篇:《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母亲》人教版高一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篇目。《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高中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是对于大是大非已经有了自己的简单认识,我们着重抓住这些地方,因此教学中我们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
二、教学目标
在高中学习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可见,培养自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是新课标学习基本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依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学会老舍在本文中对母亲的描写方法,并能自主、灵活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品味文章中老舍对母亲哪种浓浓的情谊,并且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情谊,让学生产生亲情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一致的,要求学生充分的理解记叙文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优秀的作品要仔细地揣摩才能读出它的好处,才能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而揣摩和品味要以原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为基础,高中学生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恰恰缺少这样的人文素养,因此,揣摩和品味本课语言从而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颂、怀念之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五、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发现阅读法。自学讨论法在自读的基础上发现并讨论阅读中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产生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发现阅读法以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了解老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
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程序(两课时、90分钟)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5分钟)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在与母亲的相处或交谈中,是否有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请谈谈你的感受(请一位学生讲述)。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
出示要求: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后续环节都是在落实好这个前提性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检查阅读效果:
1.本文记叙了母亲一生的哪几件主要的事情? 2.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这些问题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就可找到答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达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3.交流感受,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20分钟)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母亲随我的哪些关爱?是否能够体会到那一份浓浓的母爱?请两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第二课时(45分钟)
1.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0分钟)
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段文字中比较精彩的句子或词语,然后按照我发现什么句子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什么地方,准备发言。或者按照我发现哪个词语用的好,它好在哪里,准备闪亮登场。进一步探究语言。
这种发现式学习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尝试探究的学习能力。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2.阅读体验(15分钟)
学习者的经验从体验和感悟中来,即体验和感悟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综合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涉及了学生对事物和自身的评价和观点,触及了学生的精神生活。(1).文章中哪些语句是饱含深情的,说出自己的体会。(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你的母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你从本文学习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对比自己的作文,看自己的习作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不足?
3.总结全篇(5分钟)
教师抽学生做总结,教师配合提示,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描写方法以及文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由学生做总结,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总结出本文的写作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作者写作的优良之处;并且很大程度的感化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母爱。4.拓展延伸(5分钟)
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 人的手法?请整合你所学过的写作知识,学习写作《我的母亲》。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但能让学生深切的感悟到母爱的伟大,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去抒写,去讴歌那无私的、伟大的母爱!5.布置作业(5分钟)
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做做家务,为他们夹菜,为他们打洗脚水等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这一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不再坐享其成,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至爱亲情。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课堂所学课文内容、顺序方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等,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板书: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出生、出嫁
↓
我出生那一年
↓
时 庚子闹拳那一年
间 ↓
顺 小学毕业那一年
序 ↓
描 师范毕业那一年
写 ↓
母 我二十三那年
亲 ↓
七七抗战
↓
去年
↓
今年
第二课时板书:
我的母亲
老舍
性格特点:慈爱、善良、勤劳能干、任劳任怨
刻画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第四篇:《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
老舍《我的母亲》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绘母亲心神,树母亲形象,言赤子心,抒赤子志趣。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阅毕,如临大海般的沉静。合卷又如千丝相牵,万缕相引,心随“母亲”行。
作者老舍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我们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斗,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同时品味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所达到的真切感人,感召心灵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可以其为范文完成学习记叙文的语言的重点学习任务。
理解:
①朴实的语言可以诚挚同样达到深沉,启人心扉的艺术效果,②以时间为序叙人物一生的记叙文同样可以借助平实语言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其平而不凡,淡而有奇,启迪读者鲜明,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3、教学目标:
① 品味语言,感受平实朴质的语言与丰富的思想内涵相融的艺术魅力。
② 学习以时间为序,却随内容的丰富,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情感步步升华,最终领悟到人物及作者有容乃大的风范。
③ 理解母亲不凡的精神及母子生命传承蕴含的思想传承的人生意义。
④ 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
⑤ 通过学习本文,做同题作文训练,训练叙议、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
4、教学重点
①品味语言
②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
③理解我对母亲的深情
5、教学难点
①以时间为序却能使人物形象与人物的情感循序升华,高潮处结尾。平中有阔,平中有境,平中有思。
②母亲“软”中有“硬”的性格。
二 说教法
1、以理解母亲的形象为切入点
塑造母亲形象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学中以理解母亲的思想境界,品质情操,个性特征为突破口。在学生心目中首先树立丰满的人物形象,由此带动其它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的完成。
2、品味平实的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用。感知我的真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可以绚烂,可以平谈然而赤子丧母念母思母之情却只能化为平实的语言。唯平谈方可寄幽思,唯平淡方可诉衷肠,正可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因此在学生理会了母亲的凡中不凡,再反思品味这样的语言便会深味我的灵魂心曲。
我的人生理念,我的人生志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 说学法
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性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态度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1、圈点、勾画的方法
2、指导朗读的方法(朗读的停顿、语速、感情。朗读时的想象,也就是边读边结合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母亲的形象。
3、加强小组合作主动探讨的训练。
4、鼓励提出问题,善于质疑,发表见解。
四 教学过程
㈠ 导语: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导语这样设计,罗列出知名人士对老舍的高度评价,目的调动学生对老舍这位艺术家的敬仰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作品的兴趣,借助此时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水到渠成介绍作者。则不至于让学生厌烦。介绍作者时可先让学生众说纷纭对作者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㈡ 研读课文,落实重点
⒈ 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⒉ 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
a)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
b)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
c)让学生用自己的词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那些有用的东西
d)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⒊ 品味语言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⑴ 站在全篇的角度让学生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积极讨论。热烈交流。然后畅所欲言本文的语言风格。板书学生的交流合作结果。(平实无华,含蓄自然,口语化,常使叙述、白描、议论抒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样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赤子之情见真见诚。
⑵以第13自然段为重点段认真研读,体味语言艺术达到的效果和魅力。
1.大致理解本段的内容及突出的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2.体会作者怎样调动语言艺术,使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使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 的。
3.学生勾画重点词语,并交流合作讨论这样词语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归纳作者调动语言艺术的方法:
a)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b)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c)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
总结,这样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的表达作者了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平实中见真情。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富有韵味。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的千变万化。意韵丰厚富有韵味。
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以时间为序,在塑造人物、抒发感情上的重要作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以时间为序的长与短。
B)讨论归纳时间顺序的安排容易使作品平淡如水,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文章的感情愈来愈浓烈,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从而使高潮在结尾处出现。
五 回顾全文,领悟情感内涵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写法上谈学习收获。
六 拓展延伸,做同题作文训练
通过做同题作文训练,实践本文所学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自己母亲的不凡之处。培养感恩亲情的情怀。
第五篇:《我的母亲》(老舍)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母亲》是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构筑情感的驿站”中的第一篇,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从而加强对亲情的珍视。本课共安排两课时,下面对第一课时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具体说明。2.教学目标
培养自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教学的两项基本要求。根据大纲要求,依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重点、难点
重点:① 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
② 理解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的内涵。
③品味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难点: 母亲“软”中有“硬”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
二、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颂、怀念之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三、学法
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性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态度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1. 圈点、勾画的方法 2 .指导朗读的方法(朗读的停顿、语速、感情。朗读
时的想象,也就是边读边结合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母亲的形象。3 . 加强小组合作主动探讨的训练。4 . 鼓励提出问题,善于质疑,发表见解。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导语: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写自己母亲的一篇自传性文章《我的母亲》。
导语这样设计,罗列出知名人士对老舍的高度评价,目的是调动学生对老舍这位艺术家的敬仰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作品的兴趣。
(一)预习检测,检查学生预习案的完成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母亲的性格
出示要求: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后续环节都是在落实好这个前提性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
1.找出文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体会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效果。2.圈点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几个关键词语概括母亲的性格。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通过概括母亲形象,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完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同时,可使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同时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再读课文,合作交流——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 1.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词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哪些有用的东西。3.体悟母亲给“我”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
4.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
设计意图:
以中心话题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予他们,渗透学法,培养习惯。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赏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四)提炼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导学案中巩固案部分,巩固拓展本课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