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本站推荐]
如何发动学生积极性营造高效课堂
师艳丽课堂教学是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核心阵地,是达成教育教学高效率的有效载体。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教育教学的同有形态,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课常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在优化教学结构的进程中来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呢?
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片、视频,音频,图片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
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3.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
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
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1]
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
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结语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从“大气运动”一课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 刘慧霞 地理教育 2006.5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王
爱
平遥县第三中学校
仙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对许多高中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共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感叹于基础知识记住了,就是考试不会答题或是得不了高分。经过我个人的经验之谈,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
2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中文科生而言,由于终将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加强诱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 4
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总之,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同时,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4篇)
篇1: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一直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这台戏的总策划、总导演兼男一号或女一号,而学生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旁观者”,旁观者未必清,这种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主旋律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动脑能力,笔者从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要求出发,针对“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特点、类型、情境创设的原则及其对教师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做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让学生由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表演者”,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本人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就自己的理解做几点浅谈:
1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2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2.1形真情真。
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感。
2.2情切。
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2.3意远。
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
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
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学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中。
情境教学所展现的广远意境激起学生的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内容。
2.4理蕴。
理寓其中,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具体情境。
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是有血有肉的。
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3创设情境的几种类型
3.1通过课堂实验创设情境。
地理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实验教学强调演示和参与,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
3.2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
现代学生已不满足过去的“两耳不闻窗事,一心读圣贤书”,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
所以,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利用地理学发展史创设情境。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4.1取材于生活。
我们知道生活是直观的,它可以看到感受到,甚至可以触摸到。
新课程理念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亲身感受,最终做到认识并掌握知识。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不乏创设教学情境的资源。
4.2问题情境的取材要有针对性。
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具有针对性,要通过创设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要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教学内容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喜欢将课件弄得花里花哨,画面繁杂多变,想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殊不知这时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没有被吸引到学科问题上,反而被这些华丽的画面分散了。
4.3创设的情境内含问题要难易适度。
教师创设的情景问题要存在一定难度,过于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直接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不具备激趣导学的效果。
但问题不是越难越好,情境内含的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有违初衷的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5在教学中熟练地创设情境,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5.1教师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处于身体、知识、思想都在成长发展的阶段,他们有着极其敏感和强烈的自尊心。
人民教师工作的可敬之处,就在于通过细心、耐心的培植和浇灌,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只有对学生倾注于广博的爱心,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5.2教师要能充分熟练的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客观依据。
在教学中,使用哪一类型的情境创设,情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都要紧扣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
否则,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就会脱离教学实际,不能充分、全面的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创出有效的教学情境。
5.3教师教学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寓趣味于知识传授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不满足于安静的教学秩序,总是想方设法在学生心里激起兴趣的波澜。
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投入学习时,就像是跳进奔流的江河,畅游在兴趣的漩涡上。
一潭死水的课堂永远没有感染力,永远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用心创设地理情境,让地理教学在情境中开展,不仅可以改变知识的传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发进行的快乐之事,有利于培养其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却是很有必要的。
篇2: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难以提高教学效率。
从目前来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为此,教师要努力探寻有效的途径,优化地理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有效策略
教学效率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教师的“教”影响尤为重大。
如果教师只利用灌输方式教学,那么学生“学”的兴致必然不会很高。
为此,教师要变革传统的灌输方式,优化教学方式,从各环节开始优化,向教学各环节要质量、要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学习方式特点,全面优化、改革地理教学,以促进地理教学大改观。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在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旦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其参与地理课堂的动力会倍增。
但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将学生的动机激发出来。
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全面优化设计,以独特的导入,吸引学生关注,诱发学生参与课堂。
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师多是交叉使用复习导入、直接呈现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
为此,导入时,融入一定的创新元素可以收到“良效”。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这一课时,教师以新颖的导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以中国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例,利用生动的对比图片展示城市化前和城市化后的上海图片,从而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冲击感。
在图片中,教师以上海的建筑、街道、人口、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等的变化为主,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城市化的影响。
在对比图片的刺激下,学生“蠢蠢欲动”。
教师趁势引出相关的问题:(1)通过图片感知,你认为什么是城市化?(2)你认为应该如何衡量城市化?(3)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讨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摒弃传统直接引进城市化的方式,而是以对比图片辅助情境创设,引出问题,从而活跃学生大脑,促进课堂有效参与。
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设问、游戏活动等新颖的方式创新导入,给地理课堂增添活力。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影响“学”;教与学相互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最为常见。
虽然新课改已经得以深入推进,但落后的理念仍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因而教学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高。
为此,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并引进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地理课堂,共同构建高效率的地理课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这一课时,教师摒弃灌输的做法,而是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的人地思想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最初的崇拜自然,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和谐,几经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人类思想的进步。
篇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课程标准,
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更应该让学生用知识去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创建一种师生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师生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
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施教,让不同智能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或生活体验,设置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合作中感悟,养成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掌握地理信息的检索、搜集、分析、应用的手段是很重要的。
大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不同于别人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四、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正常情况下课堂教学可以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许多超越预设的思维与行为。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学生这种良机的闪现,打破预设,促进更有价值的生成。
因此,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的闪现,往往可以成为教学中新的增长点,它既是地理教师宝贵的资源,又是对地理教师智慧的考验,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临时生成的资源,这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备课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改生成性的备课为预成性的备课,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篇4: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用
1、想要学生有好的成绩,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自愿学习。
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强迫其记住重点内容,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觉得压抑,甚至厌学,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想要发展新课改,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孩子的特长在地理学科充分的发挥出来。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因此想要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的知识,就要让其有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在该学科上,就会使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开始自主学习,这样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还要培养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研究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在这一时期就要起到主导作用。
引导孩子发现地理课程中值得探索的地方,并且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课堂和学习的乐趣,这样学习成绩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该如何改革
1、在教育学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的高中教育模式,因此校园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了解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2、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严重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几个有趣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讨论,然后总结出问题的知识点,在下一堂课开始的'时候,
随机寻找几个学生讲解问题的知识点,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而且另一个好处就是使学生可以了解到老师的辛苦,使学生在产生对地理课程兴趣的同时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产生主要是建立在对课堂上感兴趣的基础上,因此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科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到其实地理学科的知识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常识,在生活中学习,只要学生慢慢养成习惯,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就渗透到生活中。
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4、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对于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研究的时候可以发现地理课程中的乐趣,在探索中发现学科中的知识,慢慢去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慢慢的渗透,更不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有效果,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保证新课标学习和创新同步。
5、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力,三者是相互结合的,不能分割。
只有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只有懂得了如何主动学习,才能够深入的探索。
因此在本学科学习期间,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学习。
6、在新课改的形式下,高中的学习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都有很大的主导因素,因此校园要积极培养老师的创新能力,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制造出非常有乐趣的效果,吸引学生自愿选择学习地理学科,这样最终达到的效果就非常好。
并且能够在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同时,学会学习方式,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的学习其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只要学生用心学习,老师认真引导,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口语表达能力,使所学知识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受,者才是课堂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程教育模式,既是课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想要发展就一定要不断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使高中地理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篇5: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改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分析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时,可以播放《追踪变化的气候》、电影《后天》、《2012》视屏片段,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现代时期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几个方面,配以图片和视屏的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导入课程,能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进而再教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相信这样的课程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二、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评价模式,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关心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地理学习过程的看法,要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全程性评价的等级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感与行为与教学相融通,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综合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形成等方面进行评价,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又分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种。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生情分析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中要花功夫,整个学习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考,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先了解,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捉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重延伸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也是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并不断提高,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延伸性教学,尽可能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道理让学生明白,尽量收集一些时事热点和生活中的地理小窍门,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突破性教学;同时也要强化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再次探索,达到“点、线、面、体”的统一,以便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时,如果照本宣科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结合生情,发散思维,综合概括,并合理利用一多媒体信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面,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演示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开展第二课堂,强化社会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六、结束语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不容易学会,细究原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无趣,造成了学生内心深处排斥地理,掌握地理教学知识费时费劲;另一部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认为学地理难学,也认为学地理没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周立叶.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12,(9).
[2] 翟成蕾.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2011,(3).
篇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扎实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其自身修养,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他们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探究者去学习。改变其传统教学,采用创新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主动学习。就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分析展开讨论,主要涉及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应用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不仅来自高考,还来自于课程本身。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开始让这些新世纪已开始成熟的青少年疲惫不堪,难度大的地理课程更是让这些学生叫苦连连。在新课标的推行下,国家倡导教师采用探究性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下面主要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的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加上高中地理本身的难度性,时常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探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却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创设了探究性学习后,可以明显了解到学生的变化。例如,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疑惑,而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下面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具体展开论述。
1.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极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自愿地独立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探究性学习也更能促进高中生学习的持久性。其教学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的魅力。
2.探究性学习的动手性、实践性
高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侧重点主要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这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但探究性学习突破了这一瓶颈。探究性学习主要锻炼学生去获得某些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新的思维,动态呈现地图。
3.探究性学习的生疑性、问题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建设性、挑战性,同时还能吸引到学生时,高中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主动学习。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生疑性、问题性。
4.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过程性
高中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其传统教育不能体会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于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来说,又是可以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面已经了解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应该探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上去。为了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中产生的作用,下面主要针对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方法展开论述。
1.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掌握高中生的心理情况下,善于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增加学习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到地理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只能是浪费高中生宝贵的时间来做争论。另外,所提问题难度必须合理。太简单不易激发学生兴趣,太难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所以,问题的难度设置很重要。
2.支持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的想象对于地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想象不仅证明学生在自主地学习,还能对学生地理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接受到问题后,进行想象,动手实践,查阅资料,了解规律,在不断探索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经由学生自由想象所获得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停留更久。例如,在学习地球一章的时候,可以将地球仪交给学生自己,另其自己动手研究,让学生自己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以及自转和公转分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学生自己想象的结果无论是正确与否,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
在课堂上开展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调动每一个参与讨论的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内心的想法,发现错误思想时及时纠正,发现有创造性的想法加以表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强烈建议让学生们学会合作的,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作也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学生们在开展课堂讨论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交流,让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了解学习好的学生的想法的机会,让他们有了一次次的提升空间。这种让学生从多处利用学习资源的方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开展课堂讨论,容易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三、结束语
地理的学习对高中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高中生一生的命运。而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有所改变。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地理是有积极影响的。
篇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农村高中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课程改革滞后于城市,农村高中如何成功实施教学成为农村教育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作了一些实践与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 主体 探究
当前地区发展的差异加大,城乡教育的差异也逐渐加大。农村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传统上称作“副科”的地理学科更是弱势,学生总是反映难记、枯燥。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单纯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参与,缺乏主体探究性。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不仅应包括教师的活动,也要包括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对外部世界有目的的改造过程。目前的农村高中地理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在高考指挥棒仍然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以高考为方向的应试教育一直唱主角,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缺乏主动参与,缺乏探究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呢?
一、在备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树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选择与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地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内容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如相对现实性的内容就直接将地理画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接触地理;而一些相对理论化的内容,则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只有在备课中努力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二、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包括众多方面,比如课堂中师生所占时间的比例分配、学生的独立参与程度等等。
1、通过学生自身动手动脑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空间。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枯燥乏味、失去兴趣,而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身难忘。
2、通过讨论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时,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论。
这样,学生通过激烈发言,深入思考探讨,彼此交流合作,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性作用。
3、通过分组讨论、彼此合作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合作是学习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也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帮助,以解决信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发挥出来以后,分组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要通过课堂的互动,让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创新。
4、通过竞争充分体现探究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这种方式较为费时,一般在上课前几天布置下去,或者采用将某一节内容分成若干板块,分别由若干小组负责,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有时采用较多的是将整节内容而不是分成板块,直接交由学生相互讨论,提问时可以指定某一小组回答。老师在课前发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就可以采用这种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5、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性
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能读懂的老师就不用加以解释,交由学生自己去想一些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在学生之间推广。学生能发现的老师不要点明,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信任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这样的方式适用于一些抽象内容的章节与一些阅读课。抽象的章节要更注重老师的引导,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在课题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老师可以用一些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找例子理解,老师加以辨别。
三、学生学习评价中体现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地位
良好的学习评价体系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旺盛的学习激情。中学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摒弃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立体评价体系,以激励为主。课堂教学后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延长性评价,或者是对学生的课外作业与课外学习的评价。这时可采用成长记录的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时,教学效果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可以将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8: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广泛,体系庞大,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上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中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文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整体素质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两方面来探析,希望能对提高教师地理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一定效果。
关键词:地理;有效性;高中地理教学
引言
现如今,许多高中学生都觉得地理课难学,一上地理课就感到头疼,甚至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听不问,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学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科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地理知识层面上积极丰富自己,不断积累经验,科学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快乐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从而既可实现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些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学生地理课学习兴趣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手段
1、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要想让高中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就要让他们懂得学好地理课对以后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钻研地理知识,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按照课堂教程有序地提出,由地理教师进行详解。针对学生的求知难点,地理教师要先易后难,分批解惑答疑。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完成当堂教学任务。
2、丰富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地理教师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科学地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大胆地采用提问法、启发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多元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把这些教学模式、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现实中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最佳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让学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地理课的学习快乐。
3、合理利用时间。地理教师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地理教师在研讨教学内容时,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地理教师要予以耐心的解答。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勤提问、广思考、多交流,让学生科学地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地理学科的学习压力。
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设备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保存下来所学习的内容,方便学生交流,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设备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多媒体工具,切实发挥多媒体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课前导入是一个关键的教学步骤,好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全面介入课前导入,将有效提升地理课的教学品位。比如,在地理课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用视频故事的方式,将要学习的课程引入进来。这种导入方法,必然激起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师授课过程中,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还可以把关于地理的一些抽象的原理、技能、概念以及地理的分布、景观和发展经过等一些现实中很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变得简单直观化,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清晰。这不但有利于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使得教师更加顺畅地实施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授课,对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
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交流互动,课堂教与学才会和谐有序。同时,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教师要多角度从社会层面寻找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地理教学不仅仅在三尺讲台,大自然也是最好的教学场所。作为地理教师,要放开思路,开阔眼界,结合课本多策划户外主题活动,将课堂教学和自然体验融为一体,带学生到野外或感兴趣的地方实地研究考察。通过这种室外情景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扎实,提高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达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实施地理教学新课改的必由之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深入研究和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促进自身实力水平的提升,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效果,让高中地理教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xx,09:40.
[2]许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188.
[3]王文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xx,26:119.
篇9: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在现代教学当中,许多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在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地体会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使得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失去的价值,传统教具仍有现代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自制教具不仅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同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制教具也成为教学体系中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和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阶段就会比较明显地感受到高考的压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更加形象,构建出地理知识的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地理教学中,许多知识用教具展示更加生动和形象,下面就以具体事例来进行相关介绍。
一、在地形知识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关于地形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尽管在生活和旅游等社会实际中接触过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地形很难通过肉眼去辨识和记忆,因此还需要一些教学期间来给学生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因此,自制的地理教具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形象记忆的机会。对于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这些地形等能够用生活中的许多材料来展现。比如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橡皮泥或者小时候用的叫你等都可以用来表现各种地形。用这些泥质材料制作的教具在颜色上与地形的颜色相近,而且泥质教具所展示的各种地形更加立体和形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止在头脑中记住了这些知识,更让身体记住了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像地理学这一学科来讲,具体形象的资质教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相较于多媒体中展现的与学生相距甚远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来说,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对于学生也更具吸引力,更好地展现事物的本质,更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中的对于操作和实践的重视。
二、地球运动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入门课,也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的难点,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为许多教师尤为重视。例如在对于地球的公转、紫砖所产生的季节和昼夜的变化的原理,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太阳直射点围绕回归线运动等,学生仅通过课本上所展示的图片很难理解和想象,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解答时很容易出错。因此通过自制的地理教具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课堂展示,使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操作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将硬度较小的铜线弯成椭圆形设置成地球的公转轨道,同时可以将我们地理课上常用的现成的地球仪分别放置到地球公转轨道的二分而至位置,并按照黄赤交角的角度设置地球仪角度,同时用红外线仪进行照射,让学生体会黄赤交角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样所进行的试验性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去体会所展示的地理知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初高中教育对于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并且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应用学科,因此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够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叫雪儿模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地理教具的制作,也可以进行教具制作的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教具作品进行嘉奖,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所制作的地理教具在某种程度上要尽量保证质量,要能够形象地展现出原有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客观上的印象,尽量忠于课本,并以动态的、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已达到教学目的。总之,作为传统教学手段之一的自制教具与新技术,新方法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自制教具的应用依然受到教师的青睐和支持,只要教师用心去完善,去创新,自制教具仍然可以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为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注入动力。实践证明,地理自制教具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对自制教具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为学生展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篇10: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角度出发,地理实验教学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文章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提高教学效率;实验教学
引言:由于我国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形式为主,注重理论内容、书本内容,而对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长期都采取忽视的状态面对。高中地理属于文科教学科目,然而其中的教学内容包含诸多科学性特色在其中,对学生以科学性目光面对自然现象以及地理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对高中地理实验开展深入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中地理实验的原则
1.1就近原则
对于学校实验而言,就近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验需要的器材到实验的整体设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等,都需要遵守就近原则,让学生能够进行就近取材,方便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深入理解实验的原理,同时也让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热力环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开展相关实验观察:实验开展条件为橱房的门处于虚掩状态,炉上水煮沸的时候,学生需站在橱房与客厅之间,且手举一支已燃的蜡烛,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一种情况为把点燃的蜡烛举过头顶,另一种情况为把蜡烛放低,使其贴近地面,对烛火飘向进行观察。该实验不会受到家庭条件限制,只需注意防火安全,学生可轻松完成该实验[1]。
1.2安全原则
在对地理实验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不管是实验的使用器材还是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的安全都不能忽视,因此,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使用的器材进行把关,并提前尝试一次实验,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以“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为例,在该实验中,一般采用的实验方法为重铬酸铵引燃,这样的实验方法从实验出现的现象角度来看,具有十分逼真的效果,然而该实验却有着危险性,其中采用的重铬酸铵也属于十分危险的药品,因此,可以将重铬酸铵换成番茄酱或者面粉,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1.3趣味原则
添加地理实验教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可以通过其中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月相变化”为例,教师可在教学开展前准备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表示月球,黑半球为月球背对太阳一面,白半球为月球面朝着太阳一面。对学生座位进行适当的改变,让学生们手挽着手,背对背的围成一个圆模拟地球,教师托住上色的篮球绕着学生围成的圆进行运动,同时选一位学生在一边当“太阳”,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新月、上弦月、满月以及下弦月四个不同位置时,月相出现的不同变化,并且可以容易的辨别出上弦月亮面和下弦月亮面之间的差别。
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率策略
2.1改善实验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先后加入到教学领域当中,在实验条件方面,科学技术设备设施可以对原有不完善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其中包括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这些新加入的教学辅助设备,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演示功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实验演示出来。以“昼夜的长短变化、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角变化以及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等相关模拟实验”为例,这些类型的实验不论是器材还是设备,都很难将其完成,即使可以完成,也需要耗费诸多的时间。为了加深学生在该方面的知识印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
2.2科学灵活设计实验
以“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的区别”为例,该部分的内容十分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将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以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演地球,最前排一位学生1扮演太阳,最后排一位学生2扮演遥远的恒星,通过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对运动,即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延伸,例如:当地球只进行公转不进行自转,当地球只进行自转不进行公转以及当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反的时候,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会发生的变化情况[2]。
2.3客观灵活对待实验结果
以“热力环流”为例,该实验相对较为简单,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由于诸多方面原因造成问题,例如:会出现学生把通入烟气需要的孔开在了酒精灯的上方,导致烟气没有办法进入到实验箱内,蓉儿也无法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力环流。此时,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苛责,而是与学生共同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纠正出现的错误,在失败当中吸取经验。
结束语:
从原则角度出发,开展正确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对其中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落实,使新课标教学目标得到高效落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桂芬.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xx,(02):101-102.
[2] 李瑞军.新课程背景下应注重地理实验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xx,(03):151-152.
篇11: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篇12: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PBL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还能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重点探究了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以期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运用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它以问题为基础,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参与地理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能突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去旅行的地方,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筆者以“西双版纳”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时间约3分钟,在视频中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小浣熊、大象等具有特色的动物,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中一共有几种地理要素?其中‘水’在各个要素中是如何转换的?”其次,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明白“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根据相关教学数据可知,学生的自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科学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基础性问题。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优势与运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提高性问题。如三种技术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优秀性问题。如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强化其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合理运用合作项目,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共同探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分成人数均匀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与组员讨论确定“区域森林保护”的项目,并根据组员的优势,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并利用图表等方式,梳理收集好的数据,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间,汇总学生的资料,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其他小组提问的机会,以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既定探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项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探究项目,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
四、理论联系实践,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自主运用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某个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某条河流应当如何治理?”等,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可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恰当的合作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地理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翟云霞.在“劣构问题”中找寻地理思维——高中地理PBL式课堂教学应用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11).
[2]江红.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在《空运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xx,(4).
篇1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全面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展开分析,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地理学科具有丰富而全面的能力因素,其中综合思维能力主要是反映一位学生综合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它可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意义
1.符合地理学科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学科能力、地理理念十分重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也即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认知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升其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能力的基石。在地理课程内容中,随处可见综合思维的落脚。而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试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常见的设问多为“评价……条件、措施、影响、危害等”“分析……原因”等等。2.是地理学科自身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研究对象,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作为跨门类、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综合学科,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更重要的价值。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可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殊价值,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深刻内涵有更深体会。如俄罗斯境内有两个著名港口,其中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却每年有半年结冰期,但货物吞吐量比摩尔曼斯克港大。要了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学生就必须综合运用地理位置、气候、洋流、人口分布、开发历史等许多知识才能分析出这两个港口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各项知识,顺利实现教学互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才可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应改变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地理教学的特性来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寓于音频、视频、图像及图片,为学生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且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学生可将抽象知识和直观事物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2.构建整体性思维,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一般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教师应将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注意多样性、基础性、可选择性,以全面、整体视角来分析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对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有利的内容,并确保教学内容兼具时代性与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1)对各要素间关系深入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之间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导致整体发生改变,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时,应注意把握地理要素分析的视角。如在讲解黄土高原相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地貌等各种因素的特征,并对各要素间关系予以综合分析,使之认识到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等,导致地表受到严重侵蚀;也正因为土壤易侵蚀且肥力下降,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这样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让学生逐渐把握地理综合思维的方法。(2)引导学生自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教师可借助地理内容的时空综合性,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讲解中,自时间维度看,各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均是S形的趋势,不同发展阶段中,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表现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同。通过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分析角度来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征,可让学生更好地预测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3)基于地方综合教学来解释人地关系与地理特征: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人文要素及自然特征,其组合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学生展开地方性解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视角。如在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学习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对当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并给予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地方性解释,同时指引学生将这一思维方式迁移到我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分析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3.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借助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加深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之主动培养综合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一课后,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针对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情况,若你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该要采取什么措施与政策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主动思索,可以开展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综合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地理教师应在实践中深入探索,不断总结,在充分把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玲.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探讨[J].黑河教育,2015(2):72-72.
[2]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23-25.
[3]张彦晓,梁彦庆.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9):115-117
篇14: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真正认识、欣赏所处的环境。本文首先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对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人文精神
一、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
文精神的现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些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同时,部分学生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很多教师对人文精神一知半解,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谋生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性情和品质的培养;其次,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第三,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教师通常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后,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限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1.融入乡土地理,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乡土地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精神。如在教学《产业转移》时,教师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学生家乡的发展历程,暗线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先讲述学生家乡经济落后的局面,然后介绍家乡通过建立工业发展园区、吸引外资、实施产业转移等策略,最终成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逊于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城市,提升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等内容,实现了人文精神的渗透。
2.利用探究教学,深化学生的人文精神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选择特定的地理问题,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如在教学《为何要停止开发北大荒》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和方向,并按照教材内容提出探究问题:“为何要停止开发北大荒?”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再对问题进行细化;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需要搜集哪些地理资料。如北大荒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开发前后的情况等;再次,教师要把学生分为两个讨论小组,第一个讨论小组梳理北大荒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并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第二个讨论小组梳理北大荒开发前后的情况,并展开讨论:“北大荒开发后为什么又要停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北大荒以前被开发,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能大幅度提升粮食的产量。但在开发一段时间后,北大荒的湿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生物多样性锐减、黑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所以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3.组织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地理活动,引导学生考察学过的地理现象,通过亲身参与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会讲到某些地方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但学生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展开实际调查,那么学生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就会有切身的认识,从而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铭记于心,这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笔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现状,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但因为个人条件和能力有限,研究不够广泛,开发出的人文精神教学资源有限。希望其他学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深入剖析,开发出更多的人文资源,以期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篇15: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整体教学氛围,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下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及吸收教学内容,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多显著的教学辅助效果。想要让教学情境的效用更加突出,教师可以让情境创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并且可以灵活引入各种辅助教具,多媒体技术就是很好的一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不仅会让情境创设更加简单直观,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能够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极大地改善。
一、让教学内容能够直观表达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发挥的效果十分多元,首先能够做到的一点就是可以让教学内容在呈现上更加清晰直观,能够让学生迅速获知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很多教师都在思考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思考如何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其实,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得到表达,将重点知识有针对性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展开方式。有了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情境创设后,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事先做好的课件中将重点知识进行有效归纳与提炼,让教学的内容更加清晰直观,让学生在观看课件时就能够立刻抓住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如此,在教学情境的烘托下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大家会伴随着活跃的思维更好地领会到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这些都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来展示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相关具体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可能的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拓展。通过多媒体表现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画面的直观感,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学生观看了前面的画面后紧接着再放映出一组正常的气象图片,让这些优美的气象图片和之前极端的气象灾难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反差,为问题的提出提前做好情境的铺垫。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很多文字描述背景下学生感受并不强烈的知识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生动直观的图片带给学生的感受会生动得多,学生立刻能够领会到这个知识要点谈论的主题,并且可以迅速融入到教学的整体氛围中,这就是情境创设所发挥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与集中
情境创设背景下可以让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是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课程学习的一种方法。课本中有的知识点相对较为琐碎与繁杂,知识的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很难立刻提炼出知识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辅助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领会到课程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灵活的利用多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创设,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提炼,并且将核心知识呈现在大家面前。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对于核心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以这样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这一具体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设计下面的动画情境来表达荒漠形成的原因,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①人类过度开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②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③久而久之形成荒漠。学生通过对模拟动画的观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画中所展现的场景,分析探讨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对于核心知识进行相应地思考与探究。这个动画情境不仅将本次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了高度提炼,学生对于动画的观看也很感兴趣,这不仅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有效理解及体会。
三、有助于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
对于有的难点知识,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将这些内容突破,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可以有的尝试。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和传统的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结合,让两者间共同作用,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难点知识的分析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情境来将教学重点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明确本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感性认知。
随后,教师可以就核心内容和学生进行细致地分析,尤其是对于那些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能够慢慢有所体会。这种教学的融合既能够化解学生理解难点内容的心理障碍,也可以保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充分理解与吸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有关“时区”的计算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不容易理解这一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计算。但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时还应当通过黑板的板书表现解题的具体思路,这样能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解题的方法,进而达到对难点内容的彻底掌握。
情境的创设能够首先让学生进入对于难点的探究,教师地深入剖析则有助于学生透彻的掌握计算方法,两者的融合很好地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也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正确方法,这才是对于学生来说的课堂学习收获。
篇1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督促自身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第一,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将学生接触不到的自然环境放映出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探讨适合环境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第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的层次不同特点,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开拓学生视角,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局限于单方面,客观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延伸课堂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与环境相关的资料作为作业。比如在讲陆地和海洋章节时,让学生课下统计家中日用水量和浪费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节约用水意识。
2.注重开展实践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到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也依靠实践,想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带领学生走出可以课堂,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得到资料,以便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使环保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也应该从家庭方面进行教育,比如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让环境教育走进家庭,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教育。也可以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们对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肯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回收废品,观测气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问题,直面了解环境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深刻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积极主动地接受环境教育知识。
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改的表现之一。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时挖掘教材深层次内容,让学生明白自然和人类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共存于这个地球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高中的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形成社会意识的时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时加强环境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高中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行为,二者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相对较强,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都关注的问题,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的发达,导致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时刻强调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必须真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
篇1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地理课堂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基础地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没有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科书上的知识,忽视了与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提高的只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应就某一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听取学生的看法,并进行讲解和点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地理教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严格要求教师要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仅以学生的地理成绩的高低作为对教师的考评标准,以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学习任务、留足时间复习,而只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没有考虑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1、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联系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地理知识中深藏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时,可以通过数据详述国家的资源总量、人口总量以及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让学生们分析开采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真实的数据描述、逼真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展示以及教师动情的讲述,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关心祖国未来的情怀。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器材走进了教学课堂,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将要讲授的内容如河流、山脉、大气等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形象,使学生对地貌特征的掌握一目了然。还可以播放一些纪录影片,展现江河流域、山脉大川的历史轨迹,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客观、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地区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等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地接受相对枯燥的地理知识。
3、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德育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素养,这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单纯灌输式的知识教育,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问题的严重性,促使大家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厄尔尼诺”现象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陈述厄尔尼诺所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使学生既看到厄尔尼诺在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同时也能缓解旱情,促进农产品增收;进而从地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呼吁大家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通过这一现象正反两方面的介绍,能使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某一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磨练,努力、细心,终究会冲破困难的阻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介绍宇宙星系的内容时,可通过播放太空拍摄的短片、介绍时差计算方法时运用地球仪、介绍外国的地貌位置时通过投影播放这些国家的图片等方式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提高他们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地理知识、追求真理的潜力。这样既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促进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的地貌概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德育的教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为自己的和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8: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正确看待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它可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却不能解决教学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把它当成教学的必备“法宝”或者对多媒体技术视而不见或不敢接触它。毕竟,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视教学的内容而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里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功与否要靠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的引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整合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2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2.1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在于重点掌握、难点突破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辅助教学,既然是辅助教学,辅助就要有所侧重,即解决教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地理学科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例如,高中地理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些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实际效果的,如“太阳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不管教师如何描述,教学效果总不会太明显。如果引入多媒体技术,把“太阳运动”、“三圈环流”制作成形象化的课件,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学难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可直观感知所学的地理现象,可化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为形象具体的一般地理知识。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那么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向地理倾斜,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地理上。同时,兴趣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其学习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点燃其积极思维的火花。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地理学习的提高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高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来认识地理。而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加音频等方式把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易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的积极心理,对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在“地壳运动”的教学中,我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发生的全过程。再向学生讲述地壳运动的原因,即由于向斜受到挤压的作用形成山地,背斜受到张力和外力的作用形成谷地。接着,向学生继续讲解,背斜是很好的储存天然气和石油的地质构造,向斜是储存水的地质构造。同时针对向斜和背斜的地质构造,我及时设问:“如果建水库应避开什么部位?修筑铁路、开通隧道、铺设管道应避开什么部位?”这里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多媒体技术应用要顺应这一新理念,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顺利开展。例如,“环境问题”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对本县化肥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调查,要求学生依据小组拍摄的图片和书写的调查报告,合力制出幻灯片,上课时进行展示,而其他小组则对幻灯片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了解了本县环境污染的基本程度、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本县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力的开展。
3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迫切需要,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侧重点,以生为本,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於爱平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篇19: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拓宽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度。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从而使环保成为学生的一种理念。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措施
地理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了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为了更好地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找到教学与环保的契合点,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充分挖掘出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应用,使其能够助力于环保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纵观高中地理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素材、实例并不少。这就表明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势在必行。例如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中,其重点讲述的内容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认真分析教材,找到关键素材并加以整合,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航拍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与视角,让学生“走进”我们美丽的绍兴新城。这一环节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会升华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再展示出城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振聋发聩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除却这种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创设情境、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课堂学习中,真正理解环保的内涵。总的来说,素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并采用合理的方法突出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从而为环保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地理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厌烦感。那么环保教育更无从谈起。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若要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教材实际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创设高效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例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环境问题。如小黑河污染、出现土地荒漠化、宠物狗随地大小便、冬天变得比以前暖多了等现象都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接触到的环境问题。这样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给出材料,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酸雨、雾霾、全球气候变温等资料均能使用。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查找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活动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它学习方法。比如教师还可以给出有关环境问题的案例,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或者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最终在互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环保的必要性。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教师若要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应当灵活地应用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增加地理教学内容实践机会
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将其带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增加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践行环保活动的机会。况且,课后实践教学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将环保教育完全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才能将其应用到环保中。况且,学生生活在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保问题。当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后,一个个小小的习惯也能体现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实践机会。比如在完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你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的行为?你将如何做?请以“环保需要每一个人”写一篇小短文。这样便能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落实环保行动。又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搜集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有哪些?对此国家出台过什么政策?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其实无论创设什么样的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教师教师都要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保证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实践中,教师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促使其能够真正落实环保行动。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增强教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转变教学理念,从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增加地理教学内容实践机会三个方面入手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为我国环保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仅是新课改逐渐深入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学逐渐完善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xx.
[2]黄应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对环保教育的渗透[J].才智,20xx,(02):118.[20xx-08-04].
[3]于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篇20: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新媒体应用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态,引领了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优化新潮流。素质教育理念支撑建设的教学模式,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自主诉求,强调发挥教师主导职能,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而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介入,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需要,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在对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就其相关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新媒体辅助
时至今日,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格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并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早在20xx年教育部推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此类文件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地位,因而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
一、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以多元信息传播形式、广泛信息传播渠道等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大放异彩。从客观角度分析,受某些因素影响,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不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匮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媒体以独具的信息资源传播优势,现已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领域,并增强了课堂活力,但在此过程中对其探索实践依旧浅尝辄止。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受观念行为束缚,不愿在新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做过多的尝试或投入,片面认为学生容易受其他网络信息的吸引,导致其学习实效不高。而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则表现为另一种极端行为,即过度依赖新媒体教学,弱化了自身主导职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难以深度挖掘其个性潜力,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目标实现。从严格意义上讲,新媒体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价值优势毋庸置疑,但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比,它更多地定位于辅助教学,切不可本末倒置,容易造成整个教学体系的混乱。
2.能力不足
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是教育创革的重要之举,对师生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从教师维度上,新媒体运用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但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例如,在地理课件编制上,高中教师往往仅针对某个知识点,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源,却缺乏系统的整合与梳理,多为零散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不利于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同时,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把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呈现给学生,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从学生维度上,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其张扬个性提供了平台,但也暴露出了他们自律性差等问题,受多元文化生态的浸染,容易偏离地理自主学习主题,无疑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不利。
二、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优化
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等特征,对师生提出了不同维度的要求,需理性分析、准确定位、优化全局。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1.转变思想认知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功能越发完备,其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丰富多样,如微信、云盘、微课件等,并表现出了不同的优势,但其宗旨依然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新媒体辅助教学之前,首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正确认知它的功能特点及价值定位,深度研析教材知识重难点,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学生学习,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展。例如,微信更便于师生互动交流,云盘有助于地理资源共享,微课件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高中院校应主导相关教师加强环境建设,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及装备,并开展一系列培训学习活动,转变主体思想认知,提高其应用实践技能。
2.提高媒介素养
新媒体以其强大的整合存储功能,承载着众多地理信息资源,但并非所有新媒体都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需教师作出合理筛选,因而对其媒介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新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创设虚拟情景,通过影音视频等方式活化知识,延伸学生感性认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作出适时恰当的引导,继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对此,高中应积极组织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传输素质教育理念,分享成功教学经验,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学校需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尊重和释放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以引导修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雷.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翻转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xx(15):85-86.
[2]何海华.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刍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158.
篇21: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不同于小学、初中地理,其在知识点和内容上更加细化,专业性也加强了。这一方面会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但是也有的学生不适应,不能深入学习。本文中,笔者从多种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多媒体;效率;兴趣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不同于小学和初中,这个阶段所学到的内容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教师不仅仅对课本上的内容熟悉,更要关注课外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和事件,需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最大化地接受教师传递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需要教师的主导,不断去探索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方式去教,并且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怎样才能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学生是否感兴趣,喜欢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教,是否激发了他们对于未知领域的欲望和好奇心。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与各位行业同仁一起分享、探讨。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学生表现的积极、有兴趣、主动,教师就会觉得有劲儿头,更加信心百倍。其实,学生只是参与者,占据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好情节,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启发和培养后天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有趣现象,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使课堂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高中地理主要讲的是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相较于小学和初中地理,其专业性和纵深度都有所增加。由于地理教学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将教具利用起来。例如,经常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的地图、地球仪、地形模型等等,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成现实的模拟,避免了凭空想象的费时费力。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流行的现象来解释地理名词,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可以提供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课件,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教学的最大优势,我经常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多媒体模式,进行授课。实践证明,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关心国情,关心环境发展,初步具备全球意识,同时还优化课堂教学,可谓优点多多。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在教学中虽然占尽优势,可是也不能全部都依赖多媒体教学,以免喧宾夺主,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方式和时间,才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优势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而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独立思考,展示自己,提高学习效率。而由于小组成员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沟通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交流,才会有观点的碰撞,才会发生激辩,才会有共识。这期间对于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当然,在团队中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里学会接纳,懂得竞争,学会相处和理解,明白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以及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是这样进行小组教学的: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团队,对新内容进行理解学习,然后通过小组研究,对全班进行新课讲解,每个小组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他们自由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期间小组有组长进行带队,然后自己设置问题,自己找答案,自己理解难点和重点。虽然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可是人多力量大啊,往往是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另一个小组又发现问题,这样他们自己就可以解决掉。而所有小组都遇到同样的困难的时候,就要由教师出面进行进一步讲解。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的教师,是考验他们领悟和自学能力的时候。这一过程中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生共同提高,可以说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运用思维导图学好地理
如果没有图例,只凭自己脑中想象,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有点困难,尤其是高中生还没有在脑子中形成地理概念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思维导图来帮忙,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理清头绪。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能够有效拓展典型试题,对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插入典型例子,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找到难点,力图使思维导图能够完美展现知识体系。如在教学“行星地球”的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对这一章节进行复习,学生对于天体的概念、宇宙物质性、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及运动特点等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不再混淆和混乱。知识的框架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形成烙印在脑子里,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高效率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渴求的,而营造这个课堂氛围的责任就在于教师自己。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对于培养地理兴趣,提高认知有着重要作用。作为高中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内涵,为学生打造地理知识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白续远.谈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瓶颈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xx(3).
[2]陈伟.中图版教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xx(9).
[3]侍言.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才”施教[J].新教育时代,20xx(9).
[4]冯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上旬刊,20xx(5).
[5]石方珍.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实践[J].学周刊:下旬刊,20xx(1).
篇22: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联性
首先,环境教学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还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还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其次,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境教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环境教学所研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人或者对自然有着深入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才能够有坚强的基石,才能够有所深入。可以说,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二者的关联系也决定了二者必须得到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各自教学的目的,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现状
1.教学教师对于二者整合的客观条件欠缺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冲击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广大高中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贴近高考,提高升学率,由此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进行环境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简单服从学校指令,迎合高考考试需求,急切抓学生的试卷答题能力,课本背诵能力,而不能创新整合教学模式,不敢创新整合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将二者的教学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2.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手段需要提高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都是必须贴近大自然的教学课程,但是,我国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去进行知识的学习,无法真正贴近大自然去体会去感受,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仍然欠缺,特别是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学校不允许,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帮助,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可以说,高速信息时代中多媒体设备的欠缺,就是教学手段落后的体现,折页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地下,影响了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3.在二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不管是独立的环境教学或者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真正的主体则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对学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受限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远远高于学生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对学生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或者是“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就只能选择接受。
三、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改进现状,实现有效整合的措施
1.国家要积极创新,改进应试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外在宏观条件的欠缺,需要国家积极支持,逐步稳定地改进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不是依附于高考而存在,让二者的教学能够不再背负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二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高效的学习。此外,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机动性,不要总是将自己束缚在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给予教师更多的可能性,促使教师能够在整合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二者整合的有效性。
2.学校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使二者整合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高速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的整合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将其运用到二者整合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或者互联网资料搜索,丰富教学内容,模拟情景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和运用能力。
3.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透析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联性,在二者整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取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户外组队体验学习,或者小组问题讨论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老师要多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借用个人魅力,实现情感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论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二者的有效整合,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和改进,积极解决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快速实现。
篇2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GoogleEarth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价值
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由于其具有概念抽象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再加之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地理教学的内容直观再现,使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高中地理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在于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感和地理思维能力。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地理文字知识与视觉图像信息完美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任意调整图像的大小及视角,仿佛整个世界就在眼前。这种三维立体的模型能够使地理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概念感和地理思维能力,真正发挥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GoogleEarth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策略
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两个方面,以下为对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论述。
(一)GoogleEarth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由于自然地理知识较为丰富,对学生的空间概念感要求较强,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建立严密的经纬网络格局和结构,将每一个地理知识都贯穿到网络格局当中。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经纬网络格局,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GoogleEarth为学生直观展现3D球体模型,教师可以通过转动鼠标,使球体转动,也可以通过镜头快速拉近,使地理区域迅速放大,画面更加清晰,将宇宙的画面直观、生动再现,享受足不出户便遨游世界、近距离接触星空等美妙的感觉,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指导学生对“晨昏线”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控制滑杆”,为学生演示地球上的昼夜分布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自主设置具体的时间,使学生更加清晰在每一个时间段,地球的晨昏线分布情况。
(二)GoogleEarth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与传统地球仪所不同的是,GoogleEarth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和细节的角度等多方位的方式对地理知识进行细致的了解,学生甚至可以通过GoogleEarth观察在某一个城市中,具体的道路、树木以及湖泊、河流等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GoogleEarth为学生播放英国中部传统工业区的场景和美国硅谷的新兴工业区场景,这种场景对比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明白水源位置、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选择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从而明确地理学习的意义和地理的价值。环境保护意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GoogleEarth软件,点击软件中的“全球意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对其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学习,比如阿巴拉契亚造山运动内容等等。直观而真实的案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对环境保护的迫切愿望。GoogleEarth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各类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三、结束语
GoogleEarth辅助高中地理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掌握能力和问题解答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感和地理思维能力,为地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学生地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4: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当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教师常用的策略,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学习,不但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教材,还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促使了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已成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等目的。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对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应贴近生活
教师设计的情境应与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料相关,教学时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情感要求,具有真实性。实际生活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了解的,最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地理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如地球的温室效应、水资源的危机,土地沙漠化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真实与虚拟情境相结合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是要注意其真实性,地理学科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教师创设情境选择的数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不能随意编造,蒙骗学生。否则,不严谨的推导分析会让学生怀疑情境的真实性,失去思考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产生作假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鉴别真伪。作为地理教师应该明白,许多地理知识不是越生活化越好,毕竟知识不等同于生活,不是生活现象的再现,是需要教师予以提炼的。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模拟生活实际,但要力求真实性。例如在讲解煤的形成时,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教师必须创设虚拟情境,用电脑来模拟煤的形成,已达到真实的表现当时的情形。教师要把“真实”与“虚拟”融合在一起,虚拟应力求真实,经得起推敲,虚拟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使情境教学满足教学需求,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地理专用教室情境创设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地理专用教室,教师应充分利用专用教室的硬件设施,并不断的开放软件资源。地理专用教室的硬件设施一般包括,科普图书、地图类、模型类、课件类、各种地理仪器等,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室的墙面放置和悬挂与教学相关的教学硬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开发软件资源,应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一是利用学习小组的地理作品来丰富教师的墙面,起到展示的效果,在学习展示区展示学生的地理照片、旅行日记、调查报告、地理小论文等;二是利用课外黑板报来介绍地理知识,展示学生手绘的乡间平面图或区域地图等,学生还可以做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地理事物进行展示。在进行新课改的现代教学课堂,教师所分的学习小组,也可以用地理名称来命名,比如:大洋的名称命名、地区名称命名、各大星系的名称命名、地理要素命名等,这种方式命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习惯。在地理的课前准备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自制教具的颜色和字体一定要醒目,学生通过自制教具能培养其自己动手的能力,积极思考探究的能力,并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将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四、情境设计中探究活动应适当
高中地理教材本身有许多探究活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设置探究活动,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倦,不但感觉不但探究活动的存在,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过多的情境设置,教学就失去层次感,显得过于繁琐,使教学就失去了创新能力。比如一节公开课,安排过多的幻灯片和设置的问题情境,可能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教材胸有成竹,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
五、针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地位与作用创设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所需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在课前把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掌握好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对教学媒介进行比较,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构思,科学设计展开方式和路径。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否则情境的展开就好脱离教学轨道。如果教学没有了方向,脱离了目标,就犹如放羊。但创设情境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课堂教学,就犹如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创设的情境无法成为现实。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要有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学活动展开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都要由学生来表演和展示,学生才是情境的主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构思和设计;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设的情境。只有师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互动,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创设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内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5: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某些教师提问存在一些不当之处,特别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因此正确认识地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提高课堂的提问技艺,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的形式,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实践证明,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得好,对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
提问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学生思考缺乏有的放矢,其回答往往是照本宣读,以偏概全。例如:在讲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问到:“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学生回答往往是:地球上的水体很多,有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冰川等等。这样的回答忽略了水体划分的依据,各种水体的范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概念模糊。若提问方式稍加改变,其结果就会不同。问:“地球上从空间分布看分为哪三大水体?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哪些?”该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目标明确,且在思考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剖析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避重就轻,该设问处不设,课堂设问太随意。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应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若随意设问,可能使教学重点偏离。例如在讲地质作用分类这一内容时,某教师在对地质作用的概念作讲解后提问:“自然界的地质作用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缓慢,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很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但在接下来讲解的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的分类中,却没有设问,只是平铺直叙地作了讲解。该内容的重点应是后者,故这样的设问是不科学的。
3、提问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违背认知规律。
地理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设计问题会造成“枪枪卡壳”,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甚至会出现课堂冷场。例如某教师在讲“大气的削弱作用”一节内容时,先将大气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讲完,并举例说明,然后提问:“那么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学生回答。其本意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课堂转析,由吸收、反射作用过渡到散射作用的分析、讲解。但学生的答案都是“由反射作用引起”。该设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巩固性的提问,肤浅零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固然是巩固复习的一种好方法,但作为巩固性提问只重现象、不顾本质、肤浅零杂,则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复习自然资源这一概念时,甲教师的提问是:“什么叫自然资源?”乙教师的提问是:“闪电、水、小麦、铜矿石四种物质,试判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同样是对自然资源概念的复习提问,甲教师引导学生只是照本朗读、死记硬背,而乙教师的提问及学生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本质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此外,有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一提出问题立即叫学生回答或先让学生起立再布置问题,这样做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还有的教师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对答错的学生简单地否定甚至当众批评,这有损于学生的自尊性,这些方式都有欠妥之处。
三、增加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度。
1、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教师设问:①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②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问题主题要明确,既要求问题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使问题内容及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例如,教学“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节时,有教师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因不明确意思,无从着手。后来教师直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学生则异口同声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见,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此外,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大小适度,问题要有系统性。例如,在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连结一贯且具有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维,在积极思维中解决问题。
2、地理课堂提问要因材施教,因人而问。
课堂提问是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及学生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及技能,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同学都对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再选择答问对象。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问。容易的问题,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提问优等生。提问面应普遍,不要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
3、地理课堂上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要善于掌握时机,选择提问的时机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而定。一般来讲在教师作了较长讲解后,突然话题一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当一个问题已讲完,下一个问题即将开始时,采用提问的方法以作过渡等等。例如,在讲“大气环流”一节时,在教师完成“单圈环流”的讲解后,加以说明:“单圈环流是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差异的情况下形成的”。然后提问:“那么在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的情况下,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用提问的方式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思维;另外,当讲解的内容较易懂,为挖掘教材内涵找出其深刻含义时,也可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4、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教学提问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应善于质疑,造成悬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对学生的答问给予正确的评介和总结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以讲解为主,“满堂灌”的形式多见,所以教师在运用提问法时,应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要解除学生思维上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发
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答错的学生要予以启发、扶持、搭桥铺路,引导他们把问题回答出来,使他们有成功感。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作出期待、信任、激励的表示。更要给学生以亲近感,热情引导,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从积极的方向督促、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的良好习惯。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过程,运用广泛、类型多样,特别是随着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掌握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对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很有益的。
[参考资料]:
1、《课堂教学技艺》许高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工作技能训练》郑庆升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技术也在逐渐升级和更新,其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现阶段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已逐渐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性工具,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当前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该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当前形势下,已有多项教研资料指出,目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地理学科教学中,尽管学校与大多数任课教师均已清楚意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二者之间的融合策略,其中尤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更为明显;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会遇到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复杂、操作难以及缺乏实验素材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乐观。故现阶段,学校与任课教师需积极寻找和探索新型教学手段,实现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其课堂辅助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师资力量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任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要想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需先配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所以当前环境下,学校需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对地理教师的教育培训,具体实施策略主要表现为:首先,将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地理教师的学校培训工作中,增强其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其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水平,培养优秀骨干教师,使其掌握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其次,学校可充分借助计算机与网络环境,对地理教师进行远程的网上培训,并于网络中搜集和整理全面的教学资源,提高对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要求,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高质教师,为地理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增添助力。再次,学校为了增强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使其能够将该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实践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同一内容,不同呈现方式”的对比式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的课堂培训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别展现“地球全貌”与“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态”等两种不同的画面,以加深教师脑海中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辅助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师资力量。
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媒介和知识载体,对促进教师带领班级学生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导向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均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若采用以往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法,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对于以上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高中地理实践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地壳运动”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清楚的观察到几近真实的地壳运动过程,增强其直观感受。通过此种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真实性
现阶段,各高中学校与教师要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需先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中均已配备了专业的网络教室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目前只需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便可辅助该学科课堂教学。当前环境下,学校可为该学科教学建立一个专业的地理实验室,并保证实验室内所配备的实验设备均符合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验活动标准,以增强新课标下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且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可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该技术应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无需向学生详细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内容,可充分利用此种有效的地理实验室环境,借助GIS软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对比不同的城市结构,开发思维,鼓励其思考和探索其不合理之处,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真实性与有效性。总之,目前在我国许多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各高中学校需科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师资力量,并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该学科教学打造信息化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森林.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xx,(10):82.
[2]王硕.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新校园旬刊.20xx,(02):238.
[3]席慧.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xx,(05):125-128.
篇2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高中地理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老师还是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课堂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所以高中地理教师们应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让学生提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高考要考试的学科,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而高中的地理老师就是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想着要多教一些知识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去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水平,认真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我们的高中课堂中,地理是属于文科的范围内容的,在教师的想法中这种课程应该多看多背就能学的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都没有投入很大的热情来学习,也不会进行深刻的思考,对于地理的一些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一旦问题比较深入比较难,他们的思想就会模糊不清,也回答不出来,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的,只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了多少,都不会去关注学生学了多少。我们的高中地理老师应该提升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地理在高中学科中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来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何知识,想要学得好,首先就是要有兴趣,是自己喜欢的,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高中的大部分地理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就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让学生做笔记,让学生自己课后去背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的效果,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课的当下并没有听懂讲的内容,但是老师讲的太快,学生也没有时间去问、去思考,久而久之,不懂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们应该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灵活运用多媒体
随着现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的课堂当中一般多有多媒体的存在,地理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其真正存在的意义,而多媒体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传统的地理教学在面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往往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心里,而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一些理论知识用图片声音来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加明白的看到这些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动画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3理论结合实际
高中的地理教材上,一般只有一些概念的知识在上面,学生看了书上的内容,但是头脑中并没有可以相对比的东西,这样对理论的记忆也不深刻。因此,为了提高地理真在存在的东西,教师们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贴一些地图或者一些地理现象的图片,让学生了以随时都能够学到地理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提前对学生们说好下节课讲的得内容。让学生回去以后自己在网络上了解一下,观察一下生活中地理的现象,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候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所了解到的东西,这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生活化,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2.4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上课,在课堂上一些学习内容较多的章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上课,老师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当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再叫人来表述一下本组的中心内容,让其它组的成员来评价,让学生产生竞争的意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率。
3总结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体会到学习高中地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少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运用地图意识的培养[J].黑河教育,20xx(04):60.
[2]赵金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研究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3]张芳.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环球人文地理,20xx(10).
[4]李善中.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11):46-49.
篇28: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摘要: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有着新颖、高效、独特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势、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涉及的较多,对一些陌生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讲解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深刻感知不熟悉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顺应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探析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中学习,有着课程繁多、课务量繁重、课堂教学进度快等特点。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背景。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工具,具有适应性强、展示效果好等特点。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使图文相结合,把各地区的地理特性的相互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习根据图形进行理解、记忆。本文就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意在发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借鉴。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主要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开发人们大脑的无限潜能,协助人们在科研、学习中满足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主要通过图文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展示事物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记忆。作为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开发人脑的潜能、协助扩散性思维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直观系统地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单节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的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将重点、思路、难点和疑点罗列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教材的阅读和倾听老师讲解,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习惯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笔记。在这种授课方式中,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除了跟进进度也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导致上课效率较低。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中,老师将教学内容、疑点等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把握,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在进行小组绘图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自行分配任务、角色完成老师所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背诵所讲授的地理知识、整理重点、思考问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可缺少的。在课前预习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重点、难点和整体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学习目标,重视重点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
2.科学设置考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层次、各个章节、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整个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网络。老师在对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考题是设置,更加科学、全面,能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学生。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在学完每章之后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点网络,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阶梯能力。例如在“黄土高原的成因”讲解过程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质构成”“植被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总结答案,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理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系统地把握,在课后又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而且,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思维导图应用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解放了学生的手和笔。在课堂上,当学生放弃了机械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在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通过颜色将课堂重点标出,使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思考。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教学改革的大形势相符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在最大程度达到最佳效果。
篇29: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 实践 问题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分析
1.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2.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老师要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还要充分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地理问题的答案进行查询,让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能科学全面地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得以充分重视,方便老师在教学方案上的优化。教师还可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熟练灵活地应用,只有在这些教学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加强。在新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有利。
篇30: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在我国高中教育课程中,要求学校培养具备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优秀学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高中生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一项硬性目标。知识体系繁杂、学习范围广等地理课程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地理比较法对两个及以上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具有应用简单、应用范围广阔、逻辑性及科学性较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实践应用分析
地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利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吃透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理解。
1.应用地理比较法,可培养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
近年来根据对我国高中教学的调查可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的运用,具有强对比性、强总结性以及使用简单等优势,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各种确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各类异同点,温故知新,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新旧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学习脉络,最终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方面的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能为初学者或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直观地展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及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总结性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在对地球运动课程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地理比较法分析公转与自转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地球公转时,可根据四季更替来影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等问题,以差异性的知识点引出地理知识的一整个知识面,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现并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脉络,在整体地理知识学习框架里,能不断复习并拓展新知识点。
2.应用概念比较法,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
概念是各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里,概念及定义没有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及详细性,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理不清相似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对地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类比温带季风及热带季风等,让学生找出所列气候的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3.应用专题比较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课程重难点发展相关专题比较法的教学活动,利用专题比较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结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之后,可通过水稻的种植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的专题比较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地形及农业地域类型对不同水稻的种植进行比较分析,并附图表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4.类别比较法的应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脉络
类比法是地理比较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法,通过对同一种知识点的比较,能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获取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用该方法分析类似学习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牢记相关地理概念、学会累加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地理教学中类别比较法主要包括异类比较和同类比较两种。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和天气时,可比较某国在同一经度下的气候及天气变化,比如比较我国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三角地区。经度相同的条件下,让学生对两地的地理条件、平均温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5.图表比较法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图表比较法是地理比较法中的一种综合运用法,其具有能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等特点。图表通常具备突显知识点的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理教材往往附带一本地理地图册,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利用图表比较法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区别相似地图,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及记忆力。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云南地图形态(图略)。在图片的引导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两地的区位条件,结合农牧业的区域选择及经济各方面发展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差异化带来的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代高中教学活动中,地理比较法得到广泛的关注,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但是,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若想让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中发光发热,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其技巧,准确把握好关键内容,保障地理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地理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前后对知识点的分析及认知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中,仅通过比较而进行教学不算是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融入良好的教学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地理比较法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充分掌握相应的地理特性及知识大纲,归纳整合教学内容,了解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应用比较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关注学生对其应用及掌握的`程度,将比较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3.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具有复杂性、区域性、综合性及多样性等特点,针对课程教学自身的难度,教师须要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比较法,以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能有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减轻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高中地理教师应确立科学的地理比较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帮助其逐渐掌握并自主利用地理比较法,不断发现并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篇31: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篇32: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1]。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侧重单点知识的复习,而二轮复习侧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二轮复习应立足区域,选择主题,提供图文资料,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串,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问题探究中实现知识重构和思维突破。本文运用案例从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探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区域探究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一、立足区域,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区域性要求地理研究的主题落在某个具体区域,区域是地理研究的背景,是地理问题探究的素材和载体。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围绕某一区域,立足区域设计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建构起区域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下面以东非高原的气候成因为例加以分析。
二、围绕主题,由表及里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
围绕某一主题,以区域为背景,提供相关材料,从地理位置、空间结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地理因果关系等方面设计问题[3]。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深刻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
三、选择主题,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基于区域,围绕某一主题,深入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2014年全国乙卷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错那湖东部沿岸冬春季节多风沙主题”,分层次分步骤探索“高原荒漠化”问题。从探讨“沙源(就地起沙)”到“成因分析”,从危害影响到措施防治,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5]。基于区域,地理问题才能落地,才能鲜活,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重构,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路径,在运用思维模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突破。
篇33: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同时为课堂增添一定的色彩,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挖掘案例素材,构建案例运用平台
快速对案例进行获取,并保障案例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当今教学工作节奏较快,难以通过自己的查找获取有效案例。因此,各年级地理教师可以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成立一个地理教学网站,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地理教学的探讨。每个地理教师都可以将相关教育素材上传到该网站上,相关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案例资料库,地理教师可以在这一网站上注册,从而在资料库内对案例进行查找。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科学整理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建立案例库。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中去,对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收集,例如当地城市环境、地质矿产以及气象规律等等,学校也可以和相关单位合作,从而从这些单位中收集真实案例。如果有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案例,学校可以在职称的评定上做出鼓励。
二、注重案例教学的效果,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一些教师认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只要有案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较为直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案例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将知识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但是,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还需要通过评价进行确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对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科学结合,并且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有关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球在银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地球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不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以往学习情况相对比。最终将对比作为依据,进行接下来的课堂讲解。
三、对案例进行合理运用,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案例的应用方式高度重视。例如在学习“热岛效应”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市环境作为案例,并就本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而让高中生对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对这部分知识牢固把握。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就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结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并且增加了所学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煤炭燃烧产物”以及“臭氧性质”或者“酸雨”等方面内容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条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使用,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案例,与其他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建立地理教学平台,将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篇34: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不重要,对地理的学习熟视无睹,没太大的兴趣,也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虽然上课也听讲,但都是应付了事,为考试而听课。上课容易思想抛锚,积极性不高,状态不佳,东张西望交头接耳。高中生虽然比初中生高一级,心智上相对更加成熟,但更容易情绪化,常常会因为家庭纠纷、同学纠纷及生活中的不快等影响上课的情绪和心情。另外,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不重要,所以态度不端正,学习被动。另外,一些学生虽然不是应付了事,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给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但也是三分热度,等热度稍退,便开始放松。还有一部分学生很认真地去学,但是缺乏恒心和毅力,抵抗力不强,当遇上难点而无法解答时,就会产生挫败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半途而废。种种现象分析可得,现在的高中生并非智力水平低下,而是不愿意用心去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上课太过于僵硬化,不生动,缺乏情感因素的渗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太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在课堂上情感因素的渗透,弥补学生情感缺失的现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激发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情感因素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动机,积极进行情感渗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的心情,做到融情于景。此外,教师要亲切和蔼,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用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自身的积极情感形象,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采访一位学生时,他说过:“之前地理成绩很差,后来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原因在于地理老师的热情强烈地感染了我,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堂上,让我们勇于思考,调动我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学习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本身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规律,人文地理中还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人文情怀,各地文化各有特色,而这些丰富的情感资源正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这种特色是地理学科的优势,如果教师积极挖掘这些因素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上,那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不在话下。例如,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现有的素材,在讲重点和难点的时候补充一些奇闻轶事,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布置适当的任务,恰当地进行情感评价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便选择放弃。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任务,要求和任务要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有挑战感,激发自主性,在学生稍稍取得进步时,加以表扬,使其重获信心。这样,就让更多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可以独自学好地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问教师:“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呢?”有些教师采取漠然或含糊其辞的态度,并批评学生上课随意乱发言,扰乱了课堂秩序,结果极大地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平时要细心观察和关心每一位学生,看他们平时的行为表现,猜想他们的心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无论何时何地对他们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恰当地进行情感评价,在心理上满足学生的渴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独自去思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友爱之手,和他们一起渡过难关,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维护其上进心,为他们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重拾自信心,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情感渗透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融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提升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所在,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