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调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调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者感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语言贫乏,语文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并未少做题,语文考分并不低,可语文水平为什么不高呢?我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80%的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在“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原因”栏,90%的学生选择“没兴趣也没有时间”。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0%,其中好些学生还读的是“卡通故事”和“脑筋急转弯”之类。在“是否勾画摘抄”栏,统计结果仅占学生总人数的5%。课外阅读时学生多数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加强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讲,都必须重视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二、研究目标
1、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课外阅读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通过研究,促进学生积极阅读的参与意识,乐于阅读的自我心态。使其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个性得到主动协调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
4、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习惯,和书交朋友,用书温润童心,做一个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的人,做一个有教养、有灵性的人。
三、理论依据
1.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悟作品内容和情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
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主张“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课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阅读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积极撰写相关文章。
五、研究内容及过程
我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为兴趣而读,为提升语文素质而读,在读书中获益,在读书中成长。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教师尝试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价值,形成个人特色。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本课题的准备比较充分,为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序地进行,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
1、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邀请一些名师为我们讲学,这些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亲其师,信其道”,要教育学生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我除了阅读教育类的书,还阅读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2、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每学期在组内上一节研讨课,并充分发挥每节课的作用,邀请同组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提出困惑。
3、课题研讨形式丰富多样。①沙龙式研讨。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越辩越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②阅读心得。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理念和思考写成文章,相互交流,并且积极投稿。③课堂教学。我们以学校的阅读公开课为立足点,进行这方面的实施和探讨。
(二)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努力去探索,去求知。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
2、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由阅读单篇文章向阅读整本书过渡,带领学生进阅览室参观、阅读,开展“背诵古诗词”、“朗诵会”、“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活动。本阶段我们安排“读书演讲”、“读书手抄报”、“写读后感”等活动。学生的语汇日渐丰富,口语表达能力逐渐增强。
3、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联系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了《伟人细胞》,推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教《 冰心诗四首 》,推荐《繁星》等。这种方式推荐图书,由于课内外有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我们还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阅读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如《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 等。对一些爱好科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选择《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神奇的宇
宙》等,从不同的渠道去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合适的图书。
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因为正确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阅读也是如此。我发觉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只重视故事内容,并不重视有关的语文知识,因此我要求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除了要认真读书,掌握文章的内容外,还要养成对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要有所记录的习惯,以便用在习作中;要养成学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以帮助弄懂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另外,还要养成不边走边看、不躺着看、不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等用眼卫生的习惯。经过一段时期的指导,可喜的是,学生正在慢慢地养成这些良好习惯,他们读书经常做摘录,还设计了富有个性的读书摘录卡,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形式丰富,摘抄、写读后感、剪贴。
4、利用寒暑假布置读书作业,充实学生的生活。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节假日初就将学科作业做完,然后把时间用在看电视、玩电脑上,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学习交流中统一了认识,利用节假日布置读书作业,如完成“读书摘录卡”、“和父母共读一本书”,“写读书心得”等。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有一些成绩,学生的家庭藏书增多了,学生的读后感写得比以前进步了。在一次课题组交流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只是应付差事,并没有用“心”去读,有的教师只一味地追求阅读数量,没有引导学生精读。经过沙龙式的探讨,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统一了认识:①读书要实在,不能流于形式。②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学生读书的兴趣③读书反馈检查的形式不必统一,可以因人而异。
5、以读书节活动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校举办读书节活动,旨在扎实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活动,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遨游书海,增强文化底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全校师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①让图书流动起来。每学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读书机会,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会管理图书、爱护图书。②讲故事、朗诵比赛。从选内容,到练习、比赛,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从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③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征文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从而获得自信。
六、研究成效及问题思考。
(一)教师与课题共成长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应该经常读书,读好书。平时关注教育教学杂志,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进行阅读,并且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课题相关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还向全校师生发出了读书倡议,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如何读书,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序列性引导。
教师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这些都极大地焕发了教师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写作的极大热情,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因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1、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同上书,149页。)苏氏的理论让我们的心里更亮堂,课题研究的信心更足了。因此,我们尽可能少一些作业题,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课题研究实践,让我 欣喜地看到学生进步了。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乐于和好书交朋友,他们把零花钱
省下来买书读,办借书卡去图书馆借书读,从书中,他们获得了许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他们知道盐水为什么能使鸡蛋浮起来,知道了老鼠磨牙的秘密,在书中,他们欣赏了名胜古迹,穿越时空与名人偶像对话。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学生们的成绩都比以往几年出色。
2、读书,使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感受,积累了许多优秀词句,也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孩子们喜欢上了作文,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阅读兴趣浓厚的同时,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自从学生热爱读书以来,我们语文老师普遍感到语文卷的阅读时间题正确率提高了。
3、书文化的熏染和陶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学做真人。具体表现在:(1)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爱护图书、爱护环境、关爱他人。(2)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文明礼仪程度较之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
(3)拥有一颗进取的心,中午等课余时间学生追皮打闹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静静的读书,学生知道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
4、以书香校园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初步形成。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深受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及媒体的一致好评。校园读书节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颂扬热爱读书的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随着读书节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化,创造了独特的书香校园文化。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本人对课题的理论建构能力显得不足,没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实现研究目标。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课题研究正在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我的很多想法他们都赞同,我的很多做法都被他们效仿,这是特别让我感到自豪的。注重课外阅读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永恒的研究主题,我会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
第二篇:调查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籍结题报告
调查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籍结题报告
衢州高级中学俞鹏飞等人执笔人:郑艾妃
指导老师:李敏君
(摘要)当今无论男女老少,生活必然会被书所洗礼。不少人在书中耳濡目染受到启迪。也有不少人曾被书坑害,危害社会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重要,读好书更重要,能利用好书依旧是受益匪浅。所以本次调查可以让我们了解青少年阶段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有时效化和随意化倾向、实用化和功利化倾向、娱乐化和消遣化倾向,产生这些倾向的原因一是社会的影响;二是家庭的影响。应对策略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三是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确认课外阅读的价值。
同时所谓消遣性阅读也有利于减小学习压力,是学生利用课余闲暇而随意进行的轻松自在的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笑话幽默、动漫卡通、《中学生天地》等休闲轻松类读物等很受学生欢迎。这类读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由于没有丝毫强制,他们通过随心所欲的阅读而获得娱乐性刺激和心理满足,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产生上述倾向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二是家庭。
从社会来看,只要有考试存在,应试教育就永远不会消亡。升学率是社会各界乃至教育主管部门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益的最重要准则之一。学校为了生存,为了能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他们也总是千方百计以升学率为赌注,大搞题海战术,进行所谓的强化训练,而让更多升学无望的学生放任自流。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难度很大,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毕竟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一挥而就、立竿见影的事在教学中是不存在的。应试教育使许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长久的,它是以牺牲学生的素养为代价的。就家庭而言,家长的急功近利使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课外阅读。不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较片面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把学生进行的课外活动视为不务正业,致使学生难以进行课外阅读。应对策略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指读者对文献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阅读意识活动的具体反映,也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倾向性的心理表现。要使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拟定课题让学生进行读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广泛接触客观事物提高认识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生对客观事物认识需要的主要途径。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培养相应兴趣的源泉。所以教师可有意识地拟定一些“课题”供学生研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进行实践调查,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研究分析,从而找出答案。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缩短图书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培养、发展与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外界环境影响,即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产生的。它是学生积极的阅读意识的表现,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只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在读书与思维的奔腾年代,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丰富的阅读活动,从而培养自己浓厚的阅读兴趣,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提高和发展。当然,阅读意识的培养也必须努力克服那些消极的因素,这样才能在精神上蓬勃向上,保持阅读兴趣能够稳定发展下去。
2、打破封闭式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确认课外阅读的价值
长期以来,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课内阅读为中心,一向忽视学生的阅读学习与开放改革的现实社会之间的生动的映照和转换关系,割断学生阅读学习与社会的沟通,我们总是不断地埋怨学生知识面太狭,文化累积过少,人文素养不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却不去打破封闭,站在“四个面向”这个思想与认识的制高点上,以崭新的时代价值观,开放的思维方式去审视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并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的学校评价教师仍然是以升学率为最主要的指标。大多数教师追求的还是“短期效益”,而无暇顾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一位教育专家对此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课内阅读教学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虽浅,但安全可靠,偶有险情,也救生有方;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如带学生到汪洋大海中去击水虽然能训练出弄潮好手,但随时可能葬身鱼腹(过不了考试关)。因此,好多教师只注重课内阅读教学,轻视、忽视甚至无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及对策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李世文田海峰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可见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论是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还是从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获取及拓展知识来看,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言之,学生不仅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否则开卷未必有益。
从近年来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的倾向,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功利化的阅读倾向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二、娱乐化的阅读倾向
课外阅读本应是学生开阔视野、增广见识、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以及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却将课外阅读娱乐化。在他们看来,阅读的目的不是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自身需要的养分,提高思维能力,而是单纯从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或消遣时间出发,导致武侠、言情、魔幻小说在学生中大行其道。
三、低俗化的阅读倾向
青少年学生中阅读倾向低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结晶的文学作品本应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占有主要的位置,但现在名家的作品已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没什么营养的渲染暴力、恐怖、艳情的口袋读物。不少学生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不仅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粗糙化的阅读倾向
青少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粗糙化的阅读倾向,具体表现在阅读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读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时没有遵循作者思路去阅读文章的习惯,不理清思路,不主动思考作者写了什么,也不关心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不管生疏的字、词、句,看到这些词句,他们不查工具书,更不会去揣摩;也不会去推敲为什么这里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为什么用这种句式而不用那种句式。对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既不能使他们有效地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也难以把作品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上述不良阅读倾向,笔者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及早引起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教师应加强引导和督促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优势,为学生课外阅读做好指导。首先,教师应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教师应深入浅出地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课外阅读对自身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不是没事做消遣,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事都有极大的关系。”搜集有关名言讲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象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精选慎读。课外阅读好处虽多,但并不一定是开卷有益。在各类书籍鱼
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今天,我们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开列必读、选读书目或定期让学生互相推荐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新大纲推荐的名家名著是我们的首选,当然也允许兼容其它。再次,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即读什么、怎么读,读多久,从而使学生持续进行课外阅读。
二、家庭阅读环境的培育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在各自的家庭中进行,但是家庭的阅读环境却不容乐观。家庭藏书量普遍不高,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爱读书,孩子无法与其在阅读上交流或讨论。还有不少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影响课堂学习而责备孩子,不支持孩子购书,看书。对此,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而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因此我们应积极探寻有效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途径。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落实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而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改变当前学生中不良阅读倾向绝非一日之功,上述措施也有待于实践检验。但如何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方法为网上摘录,凑拼而成)
活动过程:
1. 讨论研究课题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都提出了不同的但又有趣的课题,大家也对每一个课题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分析他们的可行性,这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终我们确定了“调查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籍”这个课题
2. 组员分工:组长列出了一系列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适当的修改,组员分别说了自己的长处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经过分析讨论,最终确立了大家的任务。
俞鹏飞:制作PPT,材料整理
王泽凯、郑嘉俊:发放问卷调查
郑艾妃:材料整理,保管
周倩雯:记录,写报告
吕诗燕:调查资料
2. 讨论活动详细步骤
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些建议,然后我们将其整编,合理筛选…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这些步骤
08年9月建立组员讨论课题
10月:攥写开提报告
11/12月:攥写调查报告
09年1/2月:发放调查报告
3月:资料整理
4/5月:结题报告
4讨论问卷调查
小组里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尽量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由记录员记录下来最后找出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最终形成了一份问卷调查。
5.发放问卷调查
我们随机的把问卷调查发放到一些班级并且全部收回,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配合。
6.问卷调查的整理
到最后我们把手上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做了统计,并计算出百分比
分析: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并不喜欢阅读中外名著而是喜欢看一些杂志或武侠小说,这让我们大吃一惊,同时,我们在图书馆借书时大部分同学手中拿的也都是类似于杂志、武侠小说的书,并不是这些书不能看而是我们正值读书之际,这些书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阅读的是那些有文学价值的书籍,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就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读书重要,读好书更重要。能利用好书则可获益匪浅。让我们把阅读时间花在正确的书籍上。
小组成员的活动体会
俞鹏飞:“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迷茫,不知所措,但后来在老师的解惑下,我慢慢的喜欢上这门课了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成员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与团结合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我受益非浅更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
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与支持…
郑艾妃:“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我是第一次接触。一开始有些迷茫,不知从何开始,但后来发现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因为只要遇到麻烦或不懂的事。我们随时可以找指导老师为我们解答。
在组员的讨论下我们很快确立了课题也分析了她的可行性,及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一切都进行的比较顺利。因为我们这是调查活动,所以必须得做调查。我们在校园内进行了调查。调查的范围是普通班和实验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的配合,所以调查进行的比较顺利。回收率也比较高.接下来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其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同学们不太喜欢阅读名著,而是喜欢一些杂志.几个月过去了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接近尾声,这一路上我感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同时也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
.郑嘉俊:
自从第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就开始准备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初中三年我没有接触过研究性学习,因此这是我的第一次.一般来说,往往第一次会产生很多问题,第一次也会有许多的失误以及不理解等等.的的确确我们这一组刚开始做研究性学习中,第一次连到底研究什么问题时就产生了分歧,但在老师的提示下,我们确定了这一课题.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我们开始分工,这次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以及在组长的鼓励下我们很快就完成了这第二阶段,可以这样说第二阶段的快速完成正是我们这研究性学习的转折点,也让我们这次活动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同时让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并且也树立起来团队精神.下面我们开始实施另外几个阶段,在老师以及指导老师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准备了我们的资料,然后由我和另一个同学把调查问卷分发各个班级在大家都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课题.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仅了解了更多有关书籍的知识,也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而且也让我自身的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与支持…
周倩雯:
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这是很多读书人身上可以体现出的一句话.对此我组做了一系列的调查,诸多解答中发现,超过半数的人比较偏爱看有青春体观的书籍,其中热爱古典名著的青少年比较少,说明此类书并不被青少年所重视,而传统文化继承,在当今则是少之又少,然这种书反而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笔锋,虽称不上登峰造极,却也能令人发省.当然有些知名人士无一不把阅读美文当作是一种当作是一种培养性情陶制情操的好方法...青少年去尝试各种文学经典可能会有不一样的醒悟
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同学指出课余时间比较少,无法大量阅读课外书,所做的课内容较多,有些同学甚至未认真配合我们,出现乱填乱答现象,但我们还是细心对待,保证调查效率,肯分担肯吃苦,肯实践.从中我们还体会到一本好书可铸就人才,一本坏书可毁于人一旦,且浪费大量木材,以至生灵涂炭,所以我们要呼吁每个人都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试图张开青春的翅膀,荡漾在书的海洋里潜伏.不做一只束缚捆绑的小鸟
通过这次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此,我向老师表示我崇高的谢意,感谢他们能支持我们,让我们在汗水中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份道理
吕诗燕:
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刚开始觉得很烦,要做很多事。这就像做一样作业,但却要花我们一年时间来完成,我就觉得很麻烦,但当我们确立课题,开始研究,又发现其实蛮有趣的,我们去街头寻问同学,在学校里做调查事情很多,我们有分工大家合作完成。过程是复杂,现在,我们也基本完成了任务,开始写结题报告了,回想之前付出的一切,当看到节题报告、就觉得什么都值了…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知道了同学之间要合作要互助。
谢谢指导老师给我们的帮助,也谢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同学。最后谢谢团队的成员相互合作,使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活动。
王泽凯:
本次活动是调查中学生最喜爱阅读的课外书籍。如浪漫的、抒情的、古典的等。为此我们准备了很多,在此期间人人都有任务,大家都做的十分稳当,有整理素材的,与拍照的等等
学习功课的繁重使我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于是,我们利用周末第四节活动课的时候去进行调查,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调查,后来,我们又在教室里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整编;同时也开始写报告,写总结、写感觉、写体会„
第三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负
责
人:
朱彦文
工 作 单 位: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贾艳萍、郑翀、胡晓玲、李萍、熊文
目 录
一、课题的题目.......................................3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3(一)课题的提出......................................3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4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5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6
四、课题的界定.......................................7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7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8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8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8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9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9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0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10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0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1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12(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12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13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5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16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6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8 【参考文献】........................................19
/ 20
2013年10月我承担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三年来,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积累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结束,特以此报告总结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成果,展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轨迹,争取专家的鉴定和验收。
一、课题的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自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机械地理解接受文本。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 3 / 20
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我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布局中的特殊定位,学校的在读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任教的班级,44位学生中有35位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13人是外省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孩子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从事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大部分人是集贸市场和路边市场的小商小贩。工作不稳定,早出晚归,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又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理教育孩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家庭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作业书写不规范,4 / 20
字迹潦草,不注意认真写字的习惯;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听课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作业中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中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偏低,厌学情绪很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加强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学习引导,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尤显重要。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确立了《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由此,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路子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采取多种
/ 20
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时的心得体会。主要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价值:
⑴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⑵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 20
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⑷通过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四、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相对的是“被动学”和“机械学”。“自主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
/ 20
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就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五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等。
/ 20
研究成果主要有:
1、《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厌学、不按时交作业、作业不工整等现象不断改变,许多学生能够积极提问。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资料,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 20
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3、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主要针对我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资料,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3、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
/ 20
问题。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利用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全程分为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自主学能力形成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首先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渴望学好,也想自主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自学及有哪些方法,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⑶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2月)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卡,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检测等活动
/ 20
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并严格要求,慢慢将其变成习惯。
⑴研究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⑵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
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⑷积累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⑴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⑵整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装订成集。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⑷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⑸申请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将研究的主要策略定位为:系统理论学习——细化研究课题。
1、系统理论学习。
/ 20
课题立项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朱彦文和贾艳萍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细化研究课题。
研究伊始,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多次研讨、反复学习、细化课题,合理制定子课题,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预习卡”、“预习评价”、“预习检测”和“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自申报《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后,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导学、导语、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策略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0
1、自主读书的能力。
制定出读书细目,利用班级图书角和教学楼内开放式阅览室加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每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书。通过读书摘要、读书体会、读后感、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有“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孩子们一旦学会,会受益终身的。一旦和字典交上朋友,身边就会多一位老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并对字典使用明确规定,每节语文课上都要查1——2个字词,读准音,理解义。
3、口语表达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为唐诗宋词、经典篇目的积累诵读。
策略二:构建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导学、导悟、导练” 的教学策略。
(1)导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尝试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知识。开始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而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20
(2)导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切教师的教是替代不了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导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练习。
①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借助课件动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②练背。背诵是学生积累、吸收课文语言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情景背诵法,让学生看着逼真的动画课件进行配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③练听说。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课、朗读、复述、答问、讨论、造句、口头说话等,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
/ 20
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潜心钻研理论,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勤于总结和反思,使新的教学理念扎根与心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验方法的研究,实验对象的分析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敢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自主学已经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质疑的触角延伸到课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生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们由衷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被动接受,而是自己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20
由于教师运用导学案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使得一大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自主的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在:
⑴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教学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一年多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成绩。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 20
通过课题实践,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而且课外知识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⑷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利用“五步教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的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此项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通过五步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
/ 20
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仍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的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4-05-11)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②顺城区将军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2014-10-26)顺城教育网
③自主教育王明平的博客,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2013-11-09 17)④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⑤刘海红,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 20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 20
第四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牛津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牛津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预备年级时,区抽测结果有一半多的学生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Wilkins,1976)。”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杨梅珍,1997)。
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的内容
①平时加强阅读,尤其是要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
②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心中有谱;经常做“脑部体操”,即我们平时常说的“头脑风暴”。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
2、研究预期目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显示流行的词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因此,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它们,并教学生如何将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研究措施及方法: 1.形音结合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只要把单词读准了,根据读音规则就可以把单词拼正确”(程世禄等,1996:93)。因此,能准确拼读单词,往往就可以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即做到发言正确,以形发音,以音记形。这样就能比较牢固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2.运用记忆规则减少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朱纯,1994:210)。因此,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重现,不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而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3.列表记忆
列表这个形式可用来对单词进行分类记忆,不一定画表格。分类可按主题内容把单词分成若干类,如:卧室用具、起居室、亲戚名称、人体部位名称、文具名称、交通工具名称、动物名称等等。这些词有些有某种联系,由一个会联想到另一个。4.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重现率
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记住。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输入量,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再一次加深记忆,同时,这也是对词汇的一种运用过程。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测掌握词的真正含义。5.以旧带新
这是一种广泛的联想,在已有知识上建立新的知识。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多,有可能利用构词法分析讲解新词的意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地理解词义,借助构词法知识记忆单词,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例如,由已认识的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利用词根、词缀组成的新词等。在记单词过程中,“以旧带新”起很大作用,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旧的越多,新的越容易建立起来。
六、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是,“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可见,要学好英语,就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单词,单词容易忘记。显然,词汇量的限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如何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关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寻求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以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一直是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3月)
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前期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现状的调查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界定研究范围。
(1)运用实地观察法、学生座谈法、家访调查法、测试问卷法等,了解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并做好实验前的调查小结。(2)确定实验班级:八年级
(3)确定研究从学生的“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入手,由校内研究逐步过渡到校外,从相同的年龄段过渡到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变化,逐步形成结论,完成研究工作。
2、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08年9月)
①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②2009年9月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经验与不足,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3、调整阶段(2009年10月)
在完成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修改方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第二轮研究方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随笔等),并上传。
4、总结阶段(2009年11月-12月)
分析、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结题报告或论文。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随笔等),并上传。同时,提交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要经常走进学生实际,关注研究中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好实施方案的调整,写好阶段性报告或论文或教学案例或随笔或教育故事等。
2、要认真、按时精读理论著作,吃透理论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并上传。
4、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可适当自编教材进行实践操作。发掘利用好校外教育资源,要争取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课题论文、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十、课题研究的收获
1、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会有不同的掌握词汇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了,发言积极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本人自身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使我迅速成长,能够确立科学的育人观、教育观、质量观,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身心活动,使英语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得以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揭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对课题研究不再畏缩,提高了本人的科研水平。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好的提问设计能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和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平淡,对文本内容只是一味地进行支离破碎的切割,形不成问题情境,形不成认知冲突,形不成认识矛盾,也就形不成学习动机。这样,学生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高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假设 1.主要概念的界定
所谓“技巧”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课堂”就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包括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方面的人际关系。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交往与互动、借助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经验,推动各方面的发展。
“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来问学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技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对课堂问题设计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本课题的核心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行为的效益,即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是高效的,什么样的提问是低效的、无效的。3.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程标》(实验稿)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问的心理意义在于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愿望,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故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始终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放在第一位,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研究在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前提下,将教师的课堂提问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有效行为。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分析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基本特征,探索出一种符合新课改精 1 神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提问的基本框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地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2、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兴趣,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拟采用的主要方法
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集体讨论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6.集体讨论法。课题组进修多次集体讨论辩论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活动简介:本课题于2015年1月立项申报,从开题至今,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研究,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配合,团结协作,精心收集素材。开题以来,本学期进行课例研究2次,学校公开研究课1次,并撰写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成绩比较突出。
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大语文观,我们对于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技巧:
技巧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技巧二:把握时机,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2 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 技巧三: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个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正视“尊重”。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的是一群阅历、学识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在阅读面前还没有学会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
技巧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技巧五: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线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向某个唯一答案的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何谓立体性问题?它相对于线性问题而言,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大大促进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让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充分,气氛活跃,迷津点窍,人人争先,真正建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和谐课堂。
六、取得的成果:
(一)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1.师生关系的变化
还记得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还记得教师手拿教学参考,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策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我们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老师不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把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实实在在的引入课堂,积极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呈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交往。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 3 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且在问题设计的语言上也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态度亲切自然且富有激情,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的改师道尊严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让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课程观念的变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冲击,我们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给予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可以以此为载体,创造地使用教材。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不再把数学课程只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同时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得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更多的“精彩”回归课堂。
(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新知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课堂内教师总是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养成了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质疑是思维能力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师设计的问题、疑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自觉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并探索中,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切实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三)形成了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成果
半年来,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多个案例的设计与反思,通过多堂教研课的展示和评析,结合最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我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