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案例
利用情感教育激励促进学生体育兴趣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从另一角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刻苦锻炼、做事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发掘学生的积极情感。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跳绳有一部分同学不会跳;有没学过的,有协调性很差的。尤其是协调性差的,跳绳动作不能很好地连贯完成,每次跳绳练习时,别人跳,他们却站着看;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影响学生上课兴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教他们方法:先练连贯抡绳;再进行慢跑跳绳。在此基础上我对其再进行成就激励。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手段。苏图姆林斯基说: “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培养了学生对练习项目的信心和兴趣。在表扬中对这样的学生表扬是纵向的、是本来平常的正常的、他最薄弱的、最不自信的地方。给他一个克服心里障碍的自信过程。这样在课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象d刚开始只能跳一个,通过这样的方法大约一个月后已经能连续跳八十多个,成为班里的优秀生。一一班都通过了跳绳的测评。
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要求,同时它也积极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也要深入结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使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发掘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
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案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案例描述: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学生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激昂地准备比赛。学生们上了跑道,我组织好队伍以后,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技术动作也比以前好多了,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加快。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摆臂姿势很重要,有的认为步子要迈大一点,有的认为……,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哄堂大笑。“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循声望去,一个男同学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原来是第一轮小组赛跑最后一名的金良同学。“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装着一点不生气的样子,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我喜欢横着跑。”金良理直气壮地回答,“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咿,怎么有这种道理。”我暗暗发笑,觉得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说道:“同学们可能觉得金良同学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接下去,第二轮比横着跑,我们先请金良同学给我们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金良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他的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跑法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而金良成为小组赛的冠军。“同学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跑法最快?”比赛结束后,教师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讨论。片刻之后,同学们自发地组织比赛,大多数的比赛方法多采取两个直跑、两个横跑。教师特意观察金良这一组,金良在两次采取横着跑的比赛中,都是最后一名。结论可想而知,大家觉得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这时候的金良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横着跑不是最佳的方法。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嘲笑起他来。
这时候,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动作。但是,我们还应感谢金良,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会了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需要用到。如果没有他的创新跑法,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金良脸上流露出的是洋洋自得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点评与分析: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由创新或奇思妙想而出现的希奇古怪的现象,这是一种技能或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要研究方法和艺术,不要轻易地把学生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大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指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各种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三店学校 吕团恒
背景:
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案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案例描述:
在二年级的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同学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激昂地准备比赛。学生们上了跑道,我组织好队伍以后,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技术动作也比以前好多了,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加快。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摆臂姿势很重要,有的认为步子要迈大一点,有的认为„„,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
“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哄堂大笑。
“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循声望去,一个男同学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原来是第一轮小组赛跑最后一名的李凡同学。
“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装着一点不生气的样子,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
“我喜欢横着跑。”李凡直气壮地回答,“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
“咿,怎么有这种道理。”我暗暗发笑,觉得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说道:“同学们可能觉得李凡同学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接下去,第二轮比横着跑,我们先请李凡同学给我们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李凡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他的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跑法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而李凡成为小组赛的冠军。
“同学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跑法最快?”比赛结束后,教师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讨论。片刻之后,同学们自发地组织比赛,大多数的比赛方法多采取两个直跑、两个横跑。教师特意观察李凡这一组,李凡在两次采取横着跑的比赛中,都是最后一名。结论可想而知,大家觉得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这时候的李凡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横着跑不是最佳的方法。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嘲笑起他来。
这时候,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动作。但是,我们还应感谢李凡,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会了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需要用到。如果没有他的创新跑法,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李凡脸上流露出的是洋洋自得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点评与分析:
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由创新或奇思妙想而出现的希奇古怪的现象,这是一种技能或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要研究方法和艺术,不要轻易地把学生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大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指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各种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 农华东(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江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1620 发表日期:
2010-12-08 11:50:4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教师、学生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体育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呼啦圈的功效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教师、学生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体育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呼啦圈的开发来源于学生的一次课件活动,在课间及放学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利用一些呼啦圈,自发地开展玩圈的游戏活动,并且轻松活泼、兴致盎然。我深受启发,在一次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讨活动中,我以“圈的游戏”为主题,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课中我结合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对素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创编教材,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资源的开发性,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单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性强,同时使教学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案例描述: 本课充分挖掘呼啦圈的健身功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丰富想像、合作创新,课堂中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场面,实现小小呼啦圈带来的功效。
一、以导激情:与呼啦圈建立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戏圈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
1、以“我们来玩圈”引入课的学习;
2、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各种圈的游戏;比比谁玩得花样最多?
二、以导激思:激发学生积极想像、创造、开发呼啦圈的健身功能,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生成了以下一些圈的游戏方法:
1、老师问学生,你们能用呼啦圈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单脚跳圈、双脚跳圈、单跳双落、左右交换跳等等。
2、学生合作用圈创造各种跳跃的游戏“如各种拼图的跳跃游戏、造房子等等
3、在跳圈的基础上我们能用圈进行各种跑的游戏吗?教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下被调了起来,他们开动脑筋又玩出了带圈跑、障碍跑、接力跑等方法。教师充分运用这些通过学生想象设计的生成的资源,开展了个人表演、同学比赛、小组展示、集体模仿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充分体验、充分展示。
三、以导激练:在教师的情景的创设下,让学生进行各种跑跳游戏的综合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跑跳游戏综合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小组设计的是飞跃水潭,用圈做小河,跨过去、跳过去„„有的小组设计的是穿越小树林,用圈做标志进行“S”练习„„还有的小组进行跑跳障碍的接力等等。
在学生综合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了跨越小河----穿越森林---钻过山洞的游戏,在这些一定的情境的激发下,学生积极思维得到了激发,学生能及时调整好圈,开展体育各项基本活动的锻炼。
分析与讨论:
一、尊重动态生成的资源,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活力。
新课程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
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动态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富有生命活力,这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里的具体体现。
在课中充分给学生了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安排5分钟学生自创玩圈的时间,开启学生的心智,实现充分活动、充分体验、充分锻炼。如:自玩圈时,学生想象创造出了十余种的玩法,这都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创设的学习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开展了个体表演、同学游戏、小组合作、团队活动,促动学生思维的绽放,情感的暴露。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合作体验,动态生成自己的思想、创新自己的动作、提高自身的技能。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在就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完成预设的教学设计,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观察学生的动态生成的活动内容,即时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以此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加强合作交流、研究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个体、小组、团队活动中,实现充分感悟、充分体验、充分锻炼,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令行禁止。
案例积极引导学生玩一玩、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转一转、搭一搭等活动,以乐增趣,以情激趣,体验玩圈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分组学练、合作探究,创新设计跨越小河、穿越森林、穿过山洞、“S”形跑等各种小游戏,在游戏中唤起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在玩中练、玩中乐、玩中育。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使学生会学习、会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合理开发体育器材资源,丰富体育的教材体系
新课程标准精神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开发一切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资源,开发其多种功能,使体育课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享受各种体育活动的愉悦。其实体育设施的资源是比较容易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目标为核心,合理地开发、整合多种资源。我们往往可以采用一物多用,一物多练,自己开发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器材,与体育器具结合,合理搭配,那些良好的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受学生欢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例充分开发了“呼啦圈”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也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圈的多种健身功能,师生利用圈创编一个个富有情趣的体育活动小游戏:从开始的戏圈—-跳圈的游戏—跑的游戏---综合游戏等-系列的活动,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同时也克服了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丰富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其实上课的时间,学生只学到了“圈游戏”的部分玩法,还有许多的玩法,如投的方面、跑跳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等等。通过这次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扩展,从一种活动方法向多种发展。一个小圈可以做那么多的游戏,用类似的易拉罐、小木棒、小毽子等,也可以用来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这样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兴趣必将得到更好的培养,锻炼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逐步的增加和提高,体育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体育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沿着何种思路讲授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无法预设的,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不充分,设想不周全,就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生成更多的新资源,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精心的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应该跳出传统备课仅关注教材的牢圈,由过去的文字式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这样才能解放教师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把思考更多地聚焦在备学生上,让备课更务实、更多元化,以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要。
第五篇:体育案例分析[定稿]
案例发生的区域:综合区
案例发生的年龄班:中班
观察者:
好玩的飞碟
【案例实录】
早上,我看护的区域是飞碟。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按照自己胸前挂着的“小飞机”的颜色找到并跑向与之颜色相同的“家”。活动前,我把场地的四个角落 “小飞机”的家。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开心的像“小飞机”一样在场地中飞来飞去,在听到老师的“小飞机降落了”时,大家纷纷跑向场地四周与自己的“小飞机”颜色相同的风火轮,但我却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跑到老师放在四个角落上的风火轮,而是跑到场地周围放着的风火轮旁(因为还有剩余风火轮放在场地周围)。我刚想把小朋友召集起来,重申一下游戏的规则时,却发现他们找的风火轮的颜色其实并没有错,只是没有跑到老师指定的地方,但是却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想到这儿,我没有去阻止孩子,也没有让他们重新来,而是让孩子随自己的兴趣随意的在整个场地中找到与自己手中的“飞机”颜色相同的风火轮作为自己的“家”。
【案例分析】
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幼儿的集体游戏活动一直是在老师的精心预设下进行的。确实,预设活动有其自身的优势:目标较易落实,老师把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问题。本案例中,幼儿就对教师预设的场地不感兴趣,而此时如果老师还守着预设的计划不放,就会形成预设活动与幼儿兴趣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准确判断幼儿的突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要改变原定计划。本次活动中,幼儿虽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跑向预设的场地,但结果却没有游离本次活动的目标,因此老师要灵活处理活动中的预设与突发事件,既要有预设,又不拘泥于预设,要变硬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反思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指导策略】
1、学会理解幼儿,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突发事件的关系
《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案例中,当幼儿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跑向预设的标志时,老师如果对幼儿的反映不予理睬和关注,还执着的按预设的方案不折不扣的进行,势必会浪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事实证明,老师对游戏的适当调整是正确的。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关注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违反规则并不是有意而为,而是因为他们对成人制定的规则并不是十分明了,或是成人设置的标志不是很醒目。而醒目的标志能时时提醒幼儿规则的存在,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它的效果远远优于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可谓“无声胜有声”。游
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本案例中,如果游戏前老师就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风火轮换成其他的比较醒目的能吸引幼儿目光的物体,或者将幼儿的场地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干净,游戏中幼儿就能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了,所以说,我们在预设游戏活动时,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也许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