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当我决定以《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作为本次研讨课时,我就一直努力的阅读学习“阅读教学‘激趣导读’创新教学模式”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两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认真地思考如何将这教学模式与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机的契合起来,符合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同时我还在不断的揣摩我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创新学习课堂所应有的高度。终于,今天,我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考,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过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真诚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时候的几点思考。说得对的,那一定也是大家的意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专家、领导以及同行门批评指正。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一、如何解析文本?
有人说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手捧一篇墨香浓郁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读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场,复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二是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思索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四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们学习此文为何。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我开始翻阅与《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哪怕只言片语: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本篇课文的原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等等。我想要想解读文本,我们只有走进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够体会教者所需,学生所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经典的话语,在理解“重返战场”时有了原文内容的补充。
二、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该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三、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如何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读“重返战场”和“庄严归去”段落时,在总结“披挂象鞍”这段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五、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从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开篇的教学中首先引入了对课文的总体介绍,让学生从表达方法层次接触到一些常出现的名词。如:它是小说,是以时间为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开场,学生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接触到这些,并慢慢地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作为第一课时,学生有了初读课文,认识字词的基础,接着让六年级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作为主线来以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些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上,让学生以默读、批注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感受战象的内心情感。由于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学生的发言不太积极,课堂比较安静。即使如此,我仍不怕课堂寂寞,因为它背后的是学生的思考。
一、批注所带来的思维之美妙
课堂虽然不拒绝热闹,因为那是师生之间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绚烂;但它的另一面应该沉思默想,是学生思维与文本所摩擦的静态之美。因此,在理清文章层次之后,让学生以质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战象临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为什么它要重披象鞍?为什么要再回打洛江边?为什么要长眠在战友们身边?……这一个个萦绕于心的问题带着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读文章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批注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想象说话重塑感人时刻
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疑问之时就是学生们移情体验之时,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战象,设身处地地想象战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见到老朋友之时的激动及所引起的对战争岁月的回忆。通过想象说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点亮,把动物的忠诚,战士,英雄的气概诠释。本节课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这两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
三、课堂艺术的遗憾
这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静心地读书,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但教师的预设滞后于真实的课堂。走进了课堂,老师的导学却让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课堂是有生命的,它并不完 全由老师来掌控,其中的生成才是真正填充课堂的精华。每次老师的一个个框架式的预设都是骨架,是学生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让整堂课充满灵气。这节课也是如此,老师的表现没有完成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没能呈现。
第三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如“威风凛凛、炯炯有神、浴血拼搏、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学会快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上课前,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课堂上,通过理解什么叫战象导入课题,引导读题展开质疑,这一设计意图是想摸索学生内心对课题的理解,对课文会产生怎样的悬念。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很好,让学生学会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兴趣上来了,紧接着导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词,在生字词教学这一环,是采取检查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一课时我安排的教学重点体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掌握主要内容,并学会复述故事。当我把阅读要求“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展示,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在阅读巡视中,发现学生面有难色,寻聊中,学生暗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有点难。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紧接着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我都进行巡查,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最后汇报交流归纳出“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我顺水推舟导出“讲故事”的环节,目的是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学生兴趣特浓,表现欲望很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训练了。在交流读书感悟完成练习:我心中的“战象”,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它()。这一口语交际的练习,我感觉有点不到位。也许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战象的情感品读不深,只能局限在老师的点拨感悟出品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个很难感动的人。其一,我属蛇,蛇是冷血动物;其二,看看我额头上皱纹,太多太密。古人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我学会了两个字——加强。经历的人太多,经历的事太多,已经产生了足够的免疫力。我甚至偏执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可能很难有感动我的东西了。
语文教了近20年了,日久生情。要说对语文教学没有一点感情,那是骗人的。但是,我已经记很少上过让自己的感动的语文课了。更多的时候,语文课堂上,我就是一个旁观者,冷峻地、高傲地审视着学生、文本以及自己。我保持着高度的理性,心里牢牢地住着两个概念——教什么与怎么教。
今天,在文德路小学上课,我发现自己被感动了,而且不止一次。我在把自己感动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愫很好地传递给了学生,上出了浓浓的情味。当我上完课,有一种近乎虚脱的快感。我知道,那叫“高峰体验”。这样的经历,很微妙,很珍贵。
这样的美好,源于师的互配合。理想的课堂,不单单在与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单单在于学生的精彩表现。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砥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今天早上执教的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促使我,不断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让教学向更深的延伸。原来,准备的大段大段的过渡语,到了这样的课堂上,你会感觉到格格不入。于是,你就得集中精力,努力捕捉学生的信息,加工提炼,随即生成一些与课堂、与学生匹配的语言来。甚至,有的教学设计,也会随着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调整,负责你的教学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发展。许多灵感,就在课堂上被彻底激活了。
这样的美好,缘于情感的投入。说不清楚,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感染了我。我发现课堂上的语言,都是从自己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些许感触——在死亡面前,谁都会怦然一怔!然而,那毕竟是嘎羧。而今天,我似乎从这一头动物那里,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一头战象那么重情重义,具有那么崇高的使命感,何况是人呢?当嘎羧见到它的象鞍,就如同我们看到自己的奖状、证书、相册,那得勾起我们多少记忆啊!当嘎羧来到战场,就如同我们来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多有多好留恋和感慨啊!我把自己变成了嘎羧,变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读到文本里去了。
这样的美好,缘于充分的预设。你不得不承认,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试教过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次,我明确地提出了预习要求,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对部分环节进行了调整,近可能多地为学生着想。预设充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预设充分,才会临危不乱,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有句话谁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深以为是。只要你下功夫去想了,去做了,迟早会把自己感动。我坚信:每个人,都有很多种可能性,只要你愿意去尝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3《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我只板书“战象”二字,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什么是战象。从课文中哪可以看出这是最后一头战象。在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如: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 1、“ 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 ” 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 “ 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 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 “ 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 ” 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4当我决定以《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作为本次课题推广的研讨课时,我就一直努力的阅读学习刘畅老师的“阅读教学‘激趣导读’创新教学模式”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两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认真地思考如何将这教学模式与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机的契合起来,符合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同时我还在不断的揣摩我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创新学习课堂所应有的高度。终于,今天,我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考,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过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真诚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时候的几点思考。说得对的,那一定也是大家的意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专家、领导以及同行门批评指正。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有人说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手捧一篇墨香浓郁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读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场,复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二是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思索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四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们学习此文为何。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我开始翻阅与《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哪怕只言片语: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本篇课文的原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等等。我想要想解读文本,我们只有走进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够体会教者所需,学生所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经典的话语,在理解“重返战场”时有了原文内容的补充。
二、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该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三、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如何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读“重返战场”和“庄严归去”段落时,在总结“披挂象鞍”这段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五、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5《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是我的教学目标。
一、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他们的体会上升到一个高度而不把文章肢解得零碎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上课前我欣赏了教参后的视频教学,又仔细阅读了黄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觉得设计过细,我决定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以“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然后专注抓“重披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三个感人的片段,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小组合作交流“从中找出最让你震撼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体会。”给小组足够的时间去交流,体会。在安排汇报时则克服了我上次比赛时的问题,让小组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汇报。
文中的嘎嗦有灵性、重感情,俨然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能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品读、感悟,反复揣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大胆的联想,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当学习“重披象鞍”这一部分时,学生抓住了“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我则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反复地揣摩:摩挲的动作?为什么久久的?泪光闪闪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及时追问中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在交流时,展示的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我只是在他们准备结束这个话题时进行了追问,强化了多数同学的内心体验。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在点拨学生读好嘎羧回到战场时,震耳欲聋、撕心裂肺的呼唤“欧——欧”时有学生笑场,应该及时调整,让小组合作从文本中去体会,而不是一味地反复地、单一地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6十二月份,杨主任来六年级组常规听课,根据教学进度,我上的是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出“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场面。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
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最能表现对象鞍有深情厚意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同时,我也及时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
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于是我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也落实了读写训练,夯实了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7《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带领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8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9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我鼓足勇气,决定承担年级集体备课交流课的教学。在充分征求,采纳各位老师的良好建议下。我博采众长,经过认真研读教材,深思熟虑,决定采用刘畅老师的“阅读教学‘激情导读’创新教学模式”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两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挖掘主题,引导学生体会嘎羧重情重义的人性美,适时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教给学生一写法,即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的。围绕这样一个中心,给课文定好位,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今天,在这里我只想真诚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时候的几点思考,以及教后的感悟。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专家、领导以及同行门批评指正。
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
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下课了,但我还深深的沉醉在嘎羧那重情重义的影子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毫不含糊的体会出了嘎羧重情重义的品质,围绕这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走进文中的每一个人比如作者、波农丁,透过这些深情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东西,收获着幸福和感动。
“他站在江边的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师:站在嘎羧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久久凝望江面?
生:这江面是我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如今要离开了,真舍不得!
生:这是我曾经拼杀的战场啊!可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师:为什么亲了又亲龟形礁石?
生:这是曾经救过我的礁石啊,多么亲切,可惜以后我再也回不来了。
师:为什么向着朝阳吼叫?
生:有着这么多的不舍,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无奈的吼叫!
生:愤怒的吼叫!为什么要让我离开这个世界。
生:激动的吼叫!我那亲爱的战友们啊,我马上就能和你们在一起了,等着我吧!
……
带着依恋,带着憧憬,嘎羧走向了远方,但它重情重义的形象又一次跃然纸上。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嘎羧自掘坟墓,悄然去世的无限悲伤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这么重情重义的嘎羧永远离开了深爱着它的我们,但它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此时此刻,看到它一点一点沉下去的背影,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场面?
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它们用象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势不可当。”)
生:和乡亲们和谐相处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乡亲们帮他治好伤……西家喝桶泉水。”)
生:和乡亲们深情告别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许多人泣不成声……走了三圈。”)
生:回望江面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他站在将变得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生:自掘坟墓的场面。
……
师:是啊,这样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让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关于真情、关于爱的洗礼,他会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它的故事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因为“他死了……躺在了一起。”
(男生、女生、齐读三次读结尾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1《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这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我定的教学目标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因为作者沈石溪先生来过我校,沈石溪先生在我校做过报告,不少同学都有作者亲笔签名的书籍,有的还和作者有过交流,在学习本课的时候,这些都成了有利因素。
课文篇幅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尤其是这篇课文不少同学两年前就已经读过,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感觉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抓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2《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3从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开篇的教学中首先引入了对课文的总体介绍,让学生从表达方法层次接触到一些常出现的名词。如:它是小说,是以时间为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开场,学生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接触到这些,并慢慢地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作为第一课时,学生有了初读课文,认识字词的基础,接着让六年级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作为主线来以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些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上,让学生以默读、批注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感受战象的内心情感。由于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学生的发言不太积极,课堂比较安静。即使如此,我仍不怕课堂寂寞,因为它背后的是学生的思考。
一、批注所带来的思维之美妙
课堂虽然不拒绝热闹,因为那是师生之间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绚烂;但它的另一面应该沉思默想,是学生思维与文本所摩擦的静态之美。因此,在理清文章层次之后,让学生以质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战象临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为什么它要重披象鞍?为什么要再回打洛江边?为什么要长眠在战友们身边?……这一个个萦绕于心的问题带着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读文章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批注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想象说话重塑感人时刻
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疑问之时就是学生们移情体验之时,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战象,设身处地地想象战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见到老朋友之时的激动及所引起的对战争岁月的回忆。通过想象说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点亮,把动物的忠诚,战士,英雄的气概诠释。本节课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这两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
三、课堂艺术的遗憾
这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静心地读书,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但教师的预设滞后于真实的课堂。走进了课堂,老师的导学却让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课堂是有生命的,它并不完全由老师来掌控,其中的生成才是真正填充课堂的精华。每次老师的一个个框架式的预设都是骨架,是学生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让整堂课充满灵气。这节课也是如此,老师的表现没有完成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没能呈现。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4因为工作需要,我重新回到毕业班教学。感觉和去年相比,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深入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近20xx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而言之,希望以后自己对课堂资源生成后的利用能更到位一点吧。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重情重义,有着人类一般的情感。这是《最后一头战象》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文章中着重描写的四件事,重披象鞍,泪别村民,凭吊战场、与友长眠。然而,我却忽略了这些去解读教材,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收获不大。本人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失去精神主线。
重情重义,便是这头战象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应该是课堂中的精神主线,是一堂课的灵魂。在教学时,本人却并没有根据此条来设计教学,而把战象嘎羧所做的几件事情做为重点,然后去研读哪几件事情是战象的反常表现,具体反常表现在哪些句子,哪些动作。因为没有“重情重义”这个中心思想的支持,此时的句子、词语解读完全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试想,本人如果这样提问:“你觉得一头怎样的战象?它的情深意重又表现在哪里呢?你能揣摩它的内心世界吗?”就可将动作背后隐藏的情感世界呼之欲出。这样,情感落点脚一清二楚,体会方法就是找句子、词语,猜心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明朗起来。
二、课堂失去轻松氛围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精神兴奋、不觉得疲劳的课,是课堂氛围轻松的课。课堂上,本人也忽略了这点。课始,我立刻用深情的朗读把自己与学生拉开了距离,课堂变成了一个朗诵者与一群听众之间的对话。
试想,如果一开始,我问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见过大象吗?你见过战象?没有,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段文字见见所谓的战象。这些战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由此循充渐进,慢慢进入课堂。课堂说不定会是另外一种生成。
三、阅读失去学生主动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动作用。对于六年级来说,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从个性角度去解读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去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东西,解决他们的学习难点。但是这节课,本人没有给学生机会,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难点,没有给学生设置广开言路的提问或板块,而是紧紧围绕着老师的小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变成课堂的被动者,使课堂变成一问一答式。课堂也就此失去应有的精彩。
综观全堂课,本人在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过能通过这堂课,这面镜子观察到,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第四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多读多想,培养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多读易于理解文章,故在阅读教学时,要反复诵读,掌握句子表达的意思,读起来才能准确传情,产生语感。
二、品评揣摩,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评,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增加、删除、调换、替代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课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揣摩就是多了解作者的思路、意旨,把包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体会出来,形成语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
三、读想结合,诱发语感
有效的读,必须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四、创设情境,培养语感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悟其神的境界。下面我就这一课来谈谈我的一点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披挂象鞍”、“告别乡亲”“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说说嘎羧临死前做了几件事?
3、小组深入学习课文感悟嘎羧的情怀
4、教师总结
在学习课文,感悟嘎羧的情怀时,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齐读、默读、自由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让学生在感悟嘎羧情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这里我还让学生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语感。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把自己的疑问记在书中空白处。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比如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而这节课中最让我兴奋的是收获到了学生的勤学善思。在课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以往每每走到这一项时,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 等等。不足之处是学生朗读的还是少应该让他们多读学生读的没有感情。
第五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带领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最后一头战象》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讲述的都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体会嘎唆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前几天,我们听了谈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我认为:谈老师的课扎实、充实、丰实、、真实。他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精选切入口。在执教本课时,谈老师从第一自然段切入,让学生谈谈嘎唆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揭示课题,了解战象的特点。
2、以事件为抓手。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写了嘎唆临死前的哪些事情?再让学生学着用四字词概括各件事情。这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3、用沈石溪的名言贯穿全文的学习。谈老师出示名言让学生朗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灵活地渗透经典诗文。接下来重点学习了“披挂象鞍”和“重回战场”两部分。课中让学生抓住最能体现嘎唆内心情感的句子谈体会,并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充分想象嘎唆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理解事件内容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到嘎唆对辉煌的过去深深的留恋与回味,感悟嘎唆的善良与忠诚的高尚情怀。学生从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中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4、注重学法的指导。《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重回战场”部分,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3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3
一节语文课我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篇幅较长,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
首先我主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给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读完后,我先不急着交流,先了解一下他们通过朗读,有没有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了好多问题,如“嘎羧要离家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接着再进行交流。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第二、重视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4
下课了,但我还深深的沉醉在嘎羧那重情重义的影子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毫不含糊的体会出了嘎羧重情重义的品质,围绕这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走进文中的每一个人比如作者、波农丁,透过这些深情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东西,收获着幸福和感动。
“他站在江边的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师:站在嘎羧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久久凝望江面?
生:这江面是我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如今要离开了,真舍不得!
生:这是我曾经拼杀的战场啊!可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师:为什么亲了又亲龟形礁石?
生:这是曾经救过我的礁石啊,多么亲切,可惜以后我再也回不来了。
师:为什么向着朝阳吼叫?
生:有着这么多的不舍,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无奈的吼叫!
生:愤怒的吼叫!为什么要让我离开这个世界。
生:激动的吼叫!我那亲爱的.战友们啊,我马上就能和你们在一起了,等着我吧!
……
带着依恋,带着憧憬,嘎羧走向了远方,但它重情重义的形象又一次跃然纸上。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嘎羧自掘坟墓,悄然去世的无限悲伤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这么重情重义的嘎羧永远离开了深爱着它的我们,但它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此时此刻,看到它一点一点沉下去的背影,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场面?
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它们用象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势不可当。”)
生:和乡亲们和谐相处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乡亲们帮他治好伤……西家喝桶泉水。”)
生:和乡亲们深情告别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许多人泣不成声……走了三圈。”)
生:回望江面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他站在将变得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生:自掘坟墓的场面。
……
师:是啊,这样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让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关于真情、关于爱的洗礼,他会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它的故事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因为“他死了……躺在了一起。”
(男生、女生、齐读三次读结尾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5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故事情节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主要事件,体会嘎羧内心情感。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重回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用【配乐小练笔】的环节,使得学生感情得以升华。
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主要是本人过于紧张,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课堂处理艺术,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显得很苍白。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老师不能大胆的放手学生,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只是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犹如蜻蜓点水。此外老师也有代学生发言之错,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其体会,情感的升华显得非常牵强。所以课堂显得沉闷。
我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最后的小练笔中,能用自己的`文笔写出自己的感悟,并且情感真挚,能看到他们真的有认真去认识嘎羧,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3、要认真:认真研读文本,认真备课。才能真正的“站”在三尺讲台,从容、自信。
最后真心的感谢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荆老师给予的耐心而细致的指导和帮助,我想有了这次的经历,我会更加努力。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6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7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比如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8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作为教者,我是带着深深的感动与震撼来揣摩体会故事内容的,相信每一个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动。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9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且篇幅较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中能先从整体入手,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的形式也多样,先扶后放。在教学重披象鞍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充分感悟一头英勇的'战象心中积淀的深沉的感情。在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那动人的一幕,重点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质疑、思考、去想象,形象地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这样学生能充分理解了课文,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激发了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接着抓住嘎羧寻找回宿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英勇。既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又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课文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产生活实际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对学生的铺垫也不够,导至教学过程显得沉闷,特别是教学重回战场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质疑、思考、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情感,由于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够充分,学生的表现与教学预设略有偏差,气氛不也够活跃。考虑到课堂容量偏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这又是一堂公开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顺着教案走,结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展开,情感也没被充分激发,教学过程略嫌仓促。上完这堂课,我不断地反思着,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料的情况是常有发生的,这既需要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又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今后还须在此方面多探讨、钻研,才能让课堂绽放更多光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
我的《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教学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嘎羧的形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在读中努力产生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尽量摆脱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形,学生的学习,我设计了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尽量做到实效性。
本节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了嘎羧,从重披战甲的焦躁,到凭吊战场哀伤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并能抓住嘎羧重披战甲时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了嘎羧内心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动了自己,让“嘎羧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再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从初读──细读──精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嘎羧内心的思想内涵,受情感的熏陶,最后升华情感。音乐的融入是情感更容易激发了。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1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如“威风凛凛、炯炯有神、浴血拼搏、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学会快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上课前,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课堂上,通过理解什么叫战象导入课题,引导读题展开质疑,这一设计意图是想摸索学生内心对课题的理解,对课文会产生怎样的悬念。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很好,让学生学会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兴趣上来了,紧接着导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词,在生字词教学这一环,是采取检查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一课时我安排的教学重点体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掌握主要内容,并学会复述故事。当我把阅读要求“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展示,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在阅读巡视中,发现学生面有难色,寻聊中,学生暗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有点难。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紧接着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我都进行巡查,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最后汇报交流归纳出“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我顺水推舟导出“讲故事”的环节,目的是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学生兴趣特浓,表现欲望很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训练了。在交流读书感悟完成练习:我心中的“战象”,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它()。这一口语交际的练习,我感觉有点不到位。也许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战象的情感品读不深,只能局限在老师的点拨感悟出品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2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一、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抓了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重要的事而展开的,减少了一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重点也就突出了。
二、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如何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读“重返战场”段落时,在总结“披挂象鞍”这段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庄严归去”内容时,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3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是我的教学目标。
一、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他们的体会上升到一个高度而不把文章肢解得零碎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上课前我欣赏了教参后的视频教学,又仔细阅读了黄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觉得设计过细,我决定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以“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然后专注抓“重披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三个感人的片段,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小组合作交流“从中找出最让你震撼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体会。”给小组足够的时间去交流,体会。在安排汇报时则克服了我上次比赛时的问题,让小组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汇报。
二、走进嘎羧
文中的嘎嗦有灵性、重感情,俨然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能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品读、感悟,反复揣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大胆的联想,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当学习“重披象鞍”这一部分时,学生抓住了“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我则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反复地揣摩:摩挲的动作?为什么久久的?泪光闪闪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及时追问中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表达训练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在交流时,展示的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我只是在他们准备结束这个话题时进行了追问,强化了多数同学的内心体验。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在点拨学生读好嘎羧回到战场时,震耳欲聋、撕心裂肺的呼唤“欧——欧”时有学生笑场,应该及时调整,让小组合作从文本中去体会,而不是一味地反复地、单一地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4
从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开篇的教学中首先引入了对课文的总体介绍,让学生从表达方法层次接触到一些常出现的名词。如:它是小说,是以时间为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开场,学生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接触到这些,并慢慢地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作为第一课时,学生有了初读课文,认识字词的基础,接着让六年级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作为主线来以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些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上,让学生以默读、批注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感受战象的内心情感。由于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学生的发言不太积极,课堂比较安静。即使如此,我仍不怕课堂寂寞,因为它背后的是学生的思考。
一、批注所带来的思维之美妙
课堂虽然不拒绝热闹,因为那是师生之间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绚烂;但它的另一面应该沉思默想,是学生思维与文本所摩擦的静态之美。因此,在理清文章层次之后,让学生以质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战象临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为什么它要重披象鞍?为什么要再回打洛江边?为什么要长眠在战友们身边?……这一个个萦绕于心的问题带着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读文章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批注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想象说话重塑感人时刻
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疑问之时就是学生们移情体验之时,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战象,设身处地地想象战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见到老朋友之时的激动及所引起的.对战争岁月的回忆。通过想象说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点亮,把动物的忠诚,战士,英雄的气概诠释。本节课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这两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
三、课堂艺术的遗憾
这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静心地读书,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但教师的预设滞后于真实的课堂。走进了课堂,老师的导学却让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课堂是有生命的,它并不完全由老师来掌控,其中的生成才是真正填充课堂的精华。每次老师的一个个框架式的预设都是骨架,是学生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让整堂课充满灵气。这节课也是如此,老师的表现没有完成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没能呈现。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
本学期,杨主任对六年级特别关爱,亲自走进课堂,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们六年级老师倍受鼓舞!于是我也早早地备好课,准备真实地开放自己的课堂迎接主任的到来。
于是我顺应教学进度,选择了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它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第二个课时学习时,我主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快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教学。首先,我带领学生概括了课文主要写了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做了哪几件事情?(即: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返战场、庄严归去)然后引导学生从这几件事情中感受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展开教学。学生很快说出嘎羧的“英勇、善良、忠诚”等特点。
为了避免跟别人的雷同,我特意从四件事情中去具体感受战象的形象。通过抓文中的重点词句,我带着学生细致地感受着嘎羧对象鞍,对战友的怀念,告别时对村民的不舍与感激,见到夕日的战场时的`那份激动与悲伤……课中我很注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当看到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由于理解到位,所以读书时,能入情,我陶醉在他们的读书声中。这节课很多平时不发言的孩子都举手了,因此我并没有因赶着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带而过。当我知道自己的设计无法完成时,我并没有慌张,也没有舍弃某个环节,因为我知道我设计的内容需要我的孩子消化吸收。至于后面课没上完,别人怎么评价,那是他的事情。我这堂课没上完,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无需为了所谓的完美匆忙了结!这就是我的真实课堂!
当然,这堂课中,有许多不足。如果反馈时语言简练些,课堂还紧促些,我想我和孩子的收获会更多!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