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讲课比赛感悟体会
区语文讲课比赛感悟体会
时间:4月26日地点:临沂七小
此次观摩了由区里组织的语文讲课比赛,这次比赛严格依照了“当场背当场讲的”原则。所有参加比赛的老师都是在24小时之内知道了课题,并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设计好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和以前观摩的研讨课有所不同,这次比赛的课程设计或许不够完美相对粗糙,可是却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原生态的教学。方便了我们以最真实的视角观察这些优秀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完整流程。
此次学习,我抱着两个目的。其一,学习优秀教师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应对的机智,第二,是学习优秀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的侧重点。比如,有的教师是依照相关的教案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而有的教师更加侧重于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由临沂七小的黄平老师执教了一节《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教师自然投入,用富有感情的话语引导学生去体味这节课所蕴含的友谊。课堂才用了直接的切入方式,抓住了课文重点以遗憾为主线,分别剖析了我的遗憾和少年的遗憾,但是比较可惜的是,两次遗憾没有做到鲜明的对比。
月球之谜,这节课教师的引导简洁干脆,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指导朗读上,着重做了指导。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导入太慢,用了十五分钟,时间过于太长了。这样导致了恐龙灭绝之谜,讲述的太少。这就是在教学的设计环节出了问题,驾驭课堂是没
有分清重点,从而没有达到合理的时间分配。我认为,在找出四个迷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出相关的解答。
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中,课文通过了中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养花风格-----展示了课文的主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指教老师展现出了一种十分朴实稳健的教学风格。非常细微的铺展课文知识,比如及时让学生做小的批注,及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能够通过扩展学生的多种感官,从理性与感性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篇:语文专家讲课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麻城市中馆驿镇水月寺小学 甘行久
2016年3月24日我参加了在麻城二小举办了2015国培湖北省专家送教下乡活动,上午我们观摩聆听了赵小妹老师、杜珺老师、张农老师三位专家的讲课,下午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说课,还有专家屈小青老师精辟的评课,以及屈老师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我们培训老师一致认为,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宴,是一次难得的语文教学学习提升的大好机会,如沐春风,如聆韶乐,为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教改的方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赵小妹老师教授环境描写一组,以《桥》为范本,让学生深刻领悟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对塑造老汉形象所起的作用,接着比照学习《大江保卫战》、《钓鱼的启示》,教师恰到好处地点评总结,自主阅读《爱如茉莉》,小组交流合作,积极性很高,然后水到渠成地练笔,补写《爸爸的白发》中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整堂课活跃而有序,内容繁多而不杂乱,显现出语文教改的魅力。
杜珺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特色,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日月潭》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学生在杜老师的亲切语言的启发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猜“潭”的意思,看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发言,很快融洽了师生氛围,教学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杜老师课文中需要掌握的词语制成卡片,变换花样让学生朗读识记,效果极好,师生一道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用绿色硬纸制成日月潭群山环绕的形状,画龙点睛的贴上光华岛的卡纸,日潭和月潭的模样一目了然,学生记忆深刻。识记生字也没有忽略,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兴趣高涨。
张农老师讲授的也是关于环境描写一组,也是群读类学的典范,与赵小妹老师的讲课属于同课异构,她的教学显示出了极强的教学功底和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提供三篇小说《爷爷的芦笛》、《小英雄雨来》、《桥》共计约5000字,阅读量极大,如果泛泛而讲,短短的40分钟肯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张老师紧紧扣住三篇中的环境描写,一找二读三析,最后配乐朗读,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环境描写的妙处。
纵观三位专家老师的讲课,确有许多共同之处,她们对于学生首先赋予极大的爱心,一节课下来始终精神饱满,春风满面,这种微笑是发自心底,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着这种爱心,“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种微笑是写不到脸上的。三位老师都有极深的语文涵养和教学功底,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教好学生,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深入浅出,使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日常课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达到能够自我阅读、自我写作的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三堂课上,我们也见识了学生的练笔,口语表达,没有长期高水平的教学训练,是达不到的。屈小青专家老师的讲座,讲解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讲述了屈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我听来,屈老师真正是在从事教育艺术而不是教学技术,从育人的角度极好的诠释了教育的艺术和魅力。
多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教学气氛,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农村小学教室已基本普及班班通,触控一体化,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个教学资源,让每一位教师都熟练使用这个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每位老师也一样在这个路上摸索着。
第三篇:讲课比赛计划书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学会 “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工
作
总
结 主办:西华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 协办: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会,历史文化学院素拓部
在无限憧憬之中的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已经圆满结束。学生历史学会在社团联合会的关心下,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及兄弟社团和广大同学的大力支持下,以“搞特色、重实效、促效率”为指导思想,以“锻炼能力、修身成材、提高素质”为最终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去年十一月,我社团举办的“华西讲坛”讲课比赛得到了上级领导表扬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了继续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师范技能,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平台,也为让我社团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特举办本次活动。我们吸取了首届讲课比赛活动的经验,总结教训,使得本次活动突出本系本专业的特色,力争本次活动内涵丰富,给广大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之在本校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的“华西讲坛”一届一届延续下去。面对现在大学生的师范知识的缺乏,面对师范技能及其经验的匮乏,面对现当代的教育改革的严峻形势,为了锤炼同学们的师范技能,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教师阅历,也为了融洽我社团同其他各个兄弟社团之间的联系,我社团举办了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活动主题: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9日晚7:00(星期五)
活动地点:新区二期A11
5活动对象:学生历史学会会员及广大历史爱好者
嘉宾评委:历史文化学院蒋晓春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金生扬教授
活动流程:
1、所有参赛选手在比赛日当天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场地签到,迟到三十分钟视为自动弃权。
2、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意义和比赛目的,主办承办单位,以及列席嘉宾。
3、嘉宾致辞。
4、主持人宣布讲课比赛正式开始。
5、选手上台讲课,时间为十五分钟。十五分钟讲课完毕后,评委进行打分。下一位选手在评委打分期间进行比赛准备。
6、当三位选手比赛完毕后,进行中场休息,由选手亲友团带来节目为选手加油助威,综艺部带来互动游戏与节目表演。
7、所有选手讲课完毕后,由评委团集中点评。
8、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嘉宾活动总结。
9、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1、本次比赛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比赛结果将公布于校园网。
活动目的:希望通过同学们积极的准备和讲课,锻炼和提高自己。同时,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交流建议下,提高同学们的师范技能。
活动评价:
好的方面:
1、本次活动得到社团联合会以及其他兄弟社团的积
极支持,在大家的鼓励与帮助下让活动得以顺利的举办。
2、活动的ppt制作新颖,参赛选手看后明白了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观众看了之后清楚地了解了各参赛选手的资料,这对活动积极性的调动起
差的方面:
2012 了很大的作用。
3、评委严格对选手进行打分评价,使比赛显得更加公平。
4、各参赛选手的选材独特,最大限度的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
5、活动过程穿插的节目精彩,使广大观众看后 耳目一新。、少数参赛选手与观众的互动较少,有的几乎没有,这使得现场气氛略显尴尬。
2、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观众中途退场的现象,使正在比赛的参赛者略微有些分神,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比赛结束时,留在现场的人数已去一半。
3、颁奖时,由于主持人缺乏经验,使颁奖顺序混乱,由一等奖颁到三等奖,这显然与正常的颁奖顺序不相符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会办公室年11月17日1
第四篇:讲课比赛心得体会
讲课大赛心得体会
08级化学师范专业教学技能大赛选拔赛已经圆满结束,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和关注者,有不少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精彩之处
1.题材丰富。所选内容涉及初中、高中、除了课本等理论知识外,还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多姿多彩的课堂内容让整个比赛显得无比精彩。2.讲课灵活性强。很多同学能够较好地把握与同学的互动,眼神、语态、措辞都很恰当,很有师者风范。
4.时间把握合理。因为这是一场淘汰赛,时间要求须在十分钟之内,所以给讲课的完整性带来很大的挑战性,很多同学能够统筹把握,做到有条不紊,善始善终。
5.亮相精彩,新颖度高。有个同学以优美的广告词“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喝四五老酒,交天下朋友”引入对酒的学习。王智巧则先声夺人“给我八分钟,我将还你满堂精彩”,彰显出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仍有问题
尽管如此,在大家身上还是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根据常老师、几个评委和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做一下浅谈,供大家做参考。
1.板书差。除了字体原因外,很多同学无法区别主板书与副板书 的区别,以至于一节课下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利于大家把握重点。2.身份把握上。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有师者风范,谈吐举止不可太过拘谨但也不允许太随便。鼓励提问互动,但最好别让同学提前把答案背下来,以此来配合你,因为真正的课堂是不会出现这种状况的。
3.讲课背台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紧张的缘故,很多同学总喜欢把脸朝向黑板,这样很不利于你与大家的交流,如果可以的话,大家最好学习一下侧身板书的技巧,高数老师杨学志老师就是很好的例子。
4.讲课要用普通话,而且尽量让声音洪亮点,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听课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减轻自己的紧张感,还可以把语速放得慢一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5.注意把握讲课对象。讲课之前自己先确认讲课对象是哪个人群,切不可将初中、高中、大学的知识杂糅。
6.尽量做到有始有终。把握课堂的完整性,也是讲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与其被动被评委卡,不如统筹安排,有的放矢,这样也就不会被杀个措手不及。实在讲不完,也最好附带一句“因为时间的原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7.礼貌问题。因为初赛,有一些同学没能很好的重视这个问题,但正规的比赛中却不得不引起注意。
总而言之,勇气可嘉,亮点纷呈;精彩连绵,趣味横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祝我们化学学院的活动越办越精彩。
第五篇:比赛讲课教案
道器不离与道器相离
——基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之上的成语考察
苍溪中学 陶 荣
说明:课题“道器不离与道器相离”的确定是自己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部分第一章内容《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后的思考心得。以为成语既作为“工具性”之一面的“器”,亦作为“人文性”之一面的“道”。成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际就是“道”与“器”的统一。故以为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成语的几个主要来源;总结成语的语言性结构与特点;感悟成语的文化内涵;正确掌握成语的形音义及其使用环境。
过程与方法:画面猜测法、结构解析法、交互修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让学生树立对成语的喜爱和正确运用的心态,进而感悟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魅力并建立起传承文化的重任。【教学重点】:体悟成语复杂的语言性和丰富的文化性。【教学难点】:应试过程中成语的形音义掌握与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引导 讲解 研讨 练习
【教学手段】:PPT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
演唱《月满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
台湾著名艺人邓丽君《月满西楼》的优美旋律展现了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容的诗歌的传承方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华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华夏先民的后代,既要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也要肩负起弘扬优秀文化的任务。然作为优秀文化重要载体的成语,使我们传承与弘扬文化精神有了更便捷的途径、更明确的对象。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成语、走进文化吧!
二.成语界定
成语(set phrase)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感情色彩。形式上多为四字(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者)。
举例:
四字成语:一马当先、筋疲力尽 三字成语:下马威、闭门羹、马前卒
四字以上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成语选自商务印书馆《中学生成语词典》,陈抗等编,2008年7月第1版)
注:此处作适当引申,即
语素→词汇(含成语)→短语→句子
三.成语来源
(一)学生活动:阅读选修教材2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第一自然段。依据对本文的了解和日常的认识推测成语的来源:
出示PPT链接内容
明确:文人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外来文化等。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猜测成语: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醍醐灌顶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文人作品——→庖丁解牛
并就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的传入与传播对成语的影响稍微展开论述。
引申:在学过的《鸿门宴》一文中有五个成语,同学们还能想起来吗?
PPT出示内容:鸿门宴;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四.成语的语言性(基于工具性的认识):
以胸有成竹为例,在具体语境中探讨成语的修饰功能。例一:处理这一类问题,荣先生经验丰富,胸有成竹,根本不会有任何困难。
例二:李凡胸有成竹地说,凭他的工作成绩,今年一定能得到嘉奖。以错别字的形式,探讨成语的形式稳定性。实例:
金壁辉煌 碧 彫梁画栋 雕 丢盔御甲 卸 锱珠必较 铢
以例举主谓、偏正、并列等结构成语的形式探讨结构的多样性。
主谓:人定胜天 毛遂自荐 并列:行尸走肉 朝三暮四 偏正:庞然大物 世外桃源 动宾:大显身手 不见经传
以分析成语中词汇的活用情况,探讨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现象。
衣锦还乡(名词用作动词)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祸国殃民(使动用法)不耻下问(意动用法)
小结:成语具有四大特点,即修饰功能、形式固定、结构多样、部分保留古汉语特点。
五.成语的文化性(基于人文性的认识):
成语与自然、服饰、建筑、文学、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在此部分得到研讨。并列举大量的成语实例,让学生体悟成语蕴蓄的深刻内涵和当世价值。
成语与自然文化:凄风苦雨 傲霜斗雪 成语与服饰文化:凤冠霞帔 珠围翠绕 成语与建筑文化:雕梁画栋 曲径通幽 成语与文学艺术:阳春白雪 烘云托月 成语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浩然正气
除此以外,成语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关系。成语应该成为中华文化极具生命力的代表和象征。还有如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童叟无欺、囤积居奇;背水一战、骁勇善战等等。
小结:先民们借有尽的文字传达无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事业、生活、自然的美好愿景。
试一小手:学生按要求举出相关成语一个。
体现 诚实守信 ——→ 一诺千金
不畏强暴 ——→ 决一死战 勇于创新 ——→ 革故鼎新
在这里,似乎大家也应该能够看出来,成语本身的草根性。“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而在我们的成语学习中,大家不难发现很多成语源于老百姓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中生根、发展和固化下来而为广大群众所使用(即成语不仅源于生活实践,而且使用无差别性)。基于这一点,我们以为成语具有草根性,是人文价值的重要内涵。
第六、探讨成语应试中出现的常见问题(1)抽检学生诵读红色斜体字字音 人才济济 如法炮制 乳臭未干
蓦然回首 大腹便便 虚与委蛇
(2)抽检学生回答红色斜体字字形
相形见拙(绌)病入膏盲(肓)草管人命(菅)沧海一栗(粟)汗流夹背(浃)锋芒必露(毕)
(3)注意斜体成语使用的得体
①如果这个初步方案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解析:并列结构,抛→砖与引→玉;这不只是动作的循环完成,还是增值过程。这明显是多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词。成语“引玉之砖”亦是如此。比喻先发表自己粗浅的意见或文字,目的是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或作品。
②像您这样的大名人能光临寒舍真使我们感到蓬荜生辉呀!解析:蓬荜(主语)生辉(谓语),主谓结构;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简陋的房屋;荜门:用竹条或树枝编织的栅栏门。有一个成语“筚门闺窦”泛指穷苦人家。可见“蓬荜”二字指简陋的屋子。也是一种自谦的态度。常用来感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字画使自己得以在家里张挂。③女排队员们劈头盖脸地给对方几记重扣,赢得对方。解析:第一层:劈→头与盖→脸,动宾结构;第二层:劈头→盖脸,并列结构。劈:正对着;盖:压下来。意指正对着头把脸压下来。形容来势凶猛。
④他蚍蜉撼树,太不自量力了。解析:蚍蜉(主语)撼树(谓语),主谓结构;蚍蜉:大蚂蚁;撼:摇动。蚍蜉(小)撼树(大),形成对比。比喻力量小却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贬义词。反义词:泰山(大)压卵(小)。
大家看看:成语蚍蜉撼树和泰山压卵是反义词,他们除结构一致以外,还有内部的对比关系(蚍蜉→←树;泰山→←卵)。你们还能找出如此类似的吗?总结下来。
注:以上只是常见现象的一部分。实际上,在应试中,还存在很多情况。这需要同学们在应试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七、随堂联系
本部分重在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竞争性氛围下引导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1、依据十二生肖的顺序强化成语的记忆与运用。
2、全体同学迅速掌握下列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字音: 螳臂当车dāng 如法炮制páo 锲而不舍qiè
鲜为人知xiǎn 强词夺理qiǎng 风靡一时mǐ 字形: 一愁莫展(筹)以逸代劳(待)哎声叹气(唉)
甘败下风(拜)金壁辉煌(碧)寥若辰星(晨)字义:不知所措(处理,非措施)惨无人道(残暴,非悲惨)
大功告成(事业,非功夫)包罗万象(情况,非动物)爱财如命(贪婪,非爱护)冲锋陷阵(深入,非沦陷)百折不挠(弯曲,非阻挠)一片冰心(纯洁,非冰冻)不能自拔(摆脱,非拔起)不足为训(准则,非教训)第八、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我们深信同学们应该对成语的来源、特点以及具体运用中的常见情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我们希望同学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成语的好习惯;养成经常正确使用成语的好习惯。借助工具书,啃下成语这块硬骨头。
作业布置:将中期测试语文试卷中的成语题予以揣摩,分析解题思路与个人出错缘由。注意收集、整理日常所见的成语,从字音、字形和字义方面牢牢记住。利用现有词典,制定一天两个成语的记诵任务。
附录板书: 成语来源(10分钟)
寓言故事、文人作品、神话传说、外来文化、历史故事 成语特点(15分钟)
器:语言性(基于工具性的认识)
修饰功能、形势稳定、结构多样、部分保留古汉语特点。
道:文化性(基于人文性的认识)
源于生活实践、使用无差别性 成语运用(15分钟)
字音与字形 得体与感情 小结与作业(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