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朱元思书》的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将文章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要求学生标注字词的读音及朗读停顿,然后要求他们回去要将课文读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上课时,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且速度宜慢,因为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2、在教学中,我能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在这篇文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再一次领略了富春江的美。
4、这篇文章的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最后再作以总结。
5、结合文章体裁,我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学生对景色的喜爱。
总之,这节课既让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解决。既兼顾了中差生,又照顾了优生。
第二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葛洪君
结束《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的教学后,自己经过反思并做如下总结。
一、成功之处
1、对于这篇写景名文,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中对于富春江的评价——俏、美、娇等评价性语言加以说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骈体文”,在教学中,我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在这篇文中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望画说文”、“望文说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挖掘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领略了富春江的美。
4、自己觉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钟内,一直以音乐作为创设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师范读后,由学生来领读,学生自由阅读,学生速读,学生品读,讲解后组织学生选取自己较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背诵识记,从而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经典。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例如对于“奇山”的特点没有挖掘到位,没有使学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险、高。
2、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个别时候存在着教师包办,不敢放手的倾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应加强的是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止一次感叹个别学生的语文素养之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简练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文,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字既千锤百炼,又生动晓畅,基本上使用四言和六言句式。这样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有学生的自由读,同桌的互读,学生的范读,全体学生的齐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积累。
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我没有一字一句地讲解,而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疏通字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词句,最后由全班讨论交流,这样虽然花的时间多了些,但我觉得其效果不错。学生通过互助合作自主得出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生对文本的现代汉语意思有了大体的了解后,还应该能对本文进行理解分析,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会进行揣摩体会。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根据随堂练习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原句回答,边交流评价边板书,最后从板书设计中总结本文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多角度地写景。
以上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展开,我本人觉得其针对性较强,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但从提高课堂高效这一点出发,这堂课显然还有许多改进之处,如:学生朗读只设计在疏通课文之前,其实在疏通并理解课文之后再让学生朗读,甚至当堂背诵下来,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学生对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都能一一落实掌握,不仅能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而且能准确地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再如,备课时我还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引入郦道元的《三峡》与课文作比较,探究写景的方法的不同,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上课时,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最后一个环节的比较阅读没有来得及展开,只得让学生课后比较、探究。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滑县留固一中 程守胜
《与朱元思书》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本文文字优美,短小精悍,很受学生的喜欢。学生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学习起来难度不太大,关键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教学设计,采用板块式教学。导入自然,朗读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疏通文意采取“自学+讨论+强化”的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后面的拓展提升源于课文,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各环节均有些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没有把文字之美转化为诵读之美,音律之美,想象之美,富春山水的美流于语言和形式,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教学之后反思,感觉本节课可以在以下方面改进:
1、2、改进诵读环节。增加配乐和诵读具体的指导。
在疏通文意后,增加一个小环节教师(或者高水平的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译文,增加文字的感染力。
3、主旨句的赏析再深入一些,可以比较阅读吴均的《与顾章书》,通过比较异同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然后知不足”,“语文教学是缺憾的艺术”。这些不足是以后改进的方向。我要知耻而后勇,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讨论,并提供了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平台,因此,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一定要有思考和发现。在文言文的阅读上,不应只要求能读懂文章本身的内容,应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更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立的、有创意的问题。赞赏学生个性化的发现,珍视阅读体验,总会有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