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1: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

【内容提要】“诚信”是国家对公民实施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学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状况,作为历史教师,要从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细微处入手,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为载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诚信”问题,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最终达到将诚信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诚信教育反思

一、反思的开始

2008年1月21日下午5:00,本校期考考试的第二科,随着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学生陆续走上讲台交卷,(原本我是让最后一排同学从后往前代收,但是有些学生没写完还在写,所以收卷的学生等不及就自己先上来交了)为了避免两个年级试卷及答题卡交错,我在讲台帮助整理,但是就在这个时间段,二年级的一个学生正在奋笔疾书抄另外一个学生的试卷,被巡查的年级领导当场抓到!看到那作弊的学生几乎空白的试卷,只有抄的那两三行公式,我当时觉得好笑又好气!好笑的是考试2个钟头都坐过来了,交卷的一瞬间还要作弊,作也不作高明些,还让人抓到!好气的是那学生竟然是我教了一年的学生,虽然当时我只是她的历史科任老师,虽然我现在不再教她了,但是我总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没有很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功能,没有培养好学生诚信意识„„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等观念广泛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国家助学贷款按期偿还率持续下降„ „据《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问到“老师在你的试卷上多评了分,你会作出什么反应”时,有40.1% 的学生在三项可供选择的选项中认同的是“这不是我的错,分数也不用改了”,认同“ 马上找老师把分数改过来的仅占 14.6%。造成这种信用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上的种种欺诈现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中诚信意识培养的严重滞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内涵是丰富的,但最根本的便是“诚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连诚实守信这样基本的社会准则都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意义。因此,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在自身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已迫在眉睫。

二、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用心爱心专心 1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广博性,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艺术、文化以至风俗民情等等,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所有传统美德无一不是透过历史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因而历史课在德育工作中,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借助历史教学引导青少年学生培养诚信意识,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真”的特点,建立历史学的崇高感和威严感,树立诚信教育的正面楷模。何谓诚信?“诚实守信不欺之谓也”。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颠倒事实,光明磊落,处事实在;守信,就是说话算数,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在一定意义上说,诚实守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历史科学向来是讲究“直笔”的,古往今来,无论中西,历代史家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负责的精神,一贯追求历史科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惩恶扬善的功效,这与诚实守信所要求的“真”,从本质上是相通的。正是由于这种严谨求“真”的修史传统,传承至今的绝大多数史籍都是可靠的信史,具有公认的权威性,这使历史科学本身就成为一种求“真”的典范和榜样,对学生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余遗力地宣传历史学这种求“真”的特点,弘扬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树立“诚信”意识。

作为策略,要在学生接触历史学科之初就建立这一学科的正义性和权威性,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使之日渐深化。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每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时都会在第一堂课安排一个“绪论”,专门讲述历史学的概念和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以建立历史科学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公正的形象。在绪论中,除介绍历史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外,我通常会讲两个小故事来树立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真”的印象:一个是春秋时期史官南史氏和董狐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故事,即为历代史学家所大加颂扬的“南董精神”,另一个是司马迁发奋著《史记》,特别是不避当代,敢于指责汉武帝种种作为的故事,然后我会在课堂上停止讲解两分钟,留出空间请学生自己思考其中所含的深意。从作业上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有责任感,诚实的历史学家,才有了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真实的了解。有了学生对历史真实性、权威性的认同,也就有了在此后的教学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基础。与些同时,历代史家和历史学科本身也成了学生心目中求“真”的典范,于无形之中形成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二)充分利用学科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抓住相关实例进行有意识的点播,灌输“诚信意识”。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具有无限的广博性和教育性,在这其中寻找“诚信教育” 的实例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深度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在自己单独阅读和学习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实例,当然也谈不上自觉地接受感染和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自身先具备这种意识,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捕捉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点播,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以高一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为例,上下两册中都有很多值得展开教育的内容: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屠杀义和团,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蒋介石、王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地扣留张学良,以及皖南事变,“重庆谈判”等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讲给学生听。教师甚至可以借题发挥,在学生中组织讨论,通过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形成的一种默契,是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遵从的,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彪名青史的;相反,背信弃义地小人也许会一时得意,但公道自在人心,他们的恶名和丑行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

除惩恶扬善外,历史学的另一大功能就是以史鉴今。因此,用历史的眼光和观点评述当今世界的生活时事在历史教学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一点为历史教师开展更直接的“诚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讲中外文化的差异时我曾有意识地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中国留学生很厌恶德国人的古板,于是搞了个恶作剧,他趁天黑在学校附近相邻的两个公用电话亭上分别贴上了“男士专用”和“女士专用”的字条,第二天早上发现,贴有“女士专用”的电话亭前空无一人,而“男士专用”的那个门前却排起了长队。在学生们嘲笑德国人确实迂腐不知变通的时候,我说:这就是德国人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而我们中国人自诩是聪明的,懂得变通的,所以才会有不设警察的路口闯红灯者大行其道,才会有某些商店、车辆里的爱心伞一去不回,才会有各类考试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 „ 说到这里,很多学生的表情开始凝重,教师再及时补充一些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人物故事,如“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列宁、华盛顿宁担责任不撒谎的故事等等,相信是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三)充分利用学科可开展多种教育形式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将诚信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在这一点上,历史的课堂是有着充分的优越性的。以往我们就经常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如观看历史电影电视片,用 CAI 辅助教学等等,当然以其它形式开展的教学如实地考察参观、以历史问题为核心的征文、辨论以及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也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

活动中。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历史教师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我曾在教学中搞过一些实验,感觉效果不错。如以“诚信”为题,让学生收集资料,集萃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小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组织无监考测验;一人一句诚信座右铭活动等等。在讲西安事变时候,我特意安排了一场题为“要不要放蒋介石”的辩论会: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都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讨论是该杀蒋还是该放蒋的问题。大家都提出了各自的很多理由,其中持放蒋观点的一位同学提到:中共在八一宣言时就已通电全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也就是说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想要和国民党合作的态度,如果这个时候杀掉蒋介石势必引起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这不等于失信于全国人民吗?那以后党的威信何在呢?我对这个观点大加表扬了一番,一方面他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一个较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已开始自觉地用诚信意识来思考问题了,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若是教师在讲这个问题时仍采用一般说教的授课方法,恐怕这位同学的灵感就没那么容易被激发了。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或者说直接经验获得的,其教育意义远大于从教师的说教中间接得到的东西,在他们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行为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诚信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只有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才可能取得诚信教育的良好效果。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这一学习方式呢?有专家提出了很有意思的问题。“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其中他们认为“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往往采用灌输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特别注意创建平等互信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我大胆发问,勇于置疑,达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实现师生的真诚合作。这种合作既是一种诚信关系,也是诚信教育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自己也要首先做到诚实守信,比如对于收上来的作业、笔记、练习说要什么时间批改或检查,就一定什么时间收上来批改或检查,开始学生以为老师只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全部批改或检查,有些不自觉的学生不交,我全部检查完后,把没有交上来的同学名单记下来,然后一一找到,经过几次,这些同学再也不会不交作业或练习册,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交,历史老师肯定会找到他,我记得有一次,我交代某天晚自习之前,“所有同学把历史练习册交上来,我要检查。”说完后,我又补充了一句:“历史老师既然说了今晚检查,别说是刮风下雨,就是下冰雹,我也会按时来检查的!”学生当场笑翻。我总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首先应该以

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该怎么做!

总之,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社会越是进步,便越是呼唤诚信风气的回归。对中学生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重要任务。诚信是一个养成过程,需要积累、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就学校而言,要创设一个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信的环境,把诚信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生逐渐养成诚信的优秀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深深牢记:没有诚信的教育,就没有诚信的学生;没有诚信的学生,就没有诚信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于友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版。

4.《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魏国栋、吕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更应注意体现“以人为本”,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应培养如下的素质与能力: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应该是指学生注重自主独立读书的实践活动。即:既学知识,又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正确地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地,一味地讲解;而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在引导中,正确地运用教师的爱护大主导作用而此作用,主要是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独立自主的学习。

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主体思维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积极起来,才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⒈以“兴趣”为前提,体现情境教学。

⒉以“感情”为桥梁,引导学生在体验教材的美感中,动情晓理。

⒊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感悟力。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二是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超越。

培养学生创造性,中在自身动机的激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为此,教育者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要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机智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诠释教训。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我认为,教育者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录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这种程式化的惯用语在大搞教法学法改革的今天,尤其对是功课紧张,学习压力大的九年级来说,显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就连自己也感觉了无情趣。随着教师要“减戏”、学生要“加戏”呼声的不断高涨,我不断反思如何在课堂上,用最经济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吊起学生的“胃口”。

一、反思导入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教师如果在一上课便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那么必然会引领学生自然而然步入知识的殿堂。我在工作中虽做不到每节课都有精彩的导入语,但每次上课前却总要精心设计一番。如我在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引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有关《世纪战争》的一段话:“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多少生灵涂炭,多少文明被毁。战争使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充满了血雨腥风。回顾历史,珍爱和平。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为您精心打造大型系列片《世纪战争》,今天为你播出第一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既顺利引入本课,同时又为学生推荐了一个好的电视栏目。

二、反思提问语

提问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运用得当,会极大地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更能保护学生的求知热情,他们会因表现出色而“沾沾自喜”。如果教师不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而是习惯性地点花名册,则有可能导致思维未跟上者胆战心惊、颜面顿失;跃跃欲试者大失所望、兴趣转移。所以教师要珍惜和每一个学生交流的机会,呵护他们的求知热情,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我的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虽不多,不过一旦有了提问的机会,便会尽量寻找最该回答、最需要回答、最会回答的学生来回答。并注意适时调控学生的情趣。

三、反思评价语

人人都知道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功用,却往往不去把握机会并加以利用。我在这方面就觉得做的不太好。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总希望学生能张口就来,有时则等不及学生回答完就给打断,我也知道,这种打断是对学生的一种不重视和不尊重,但往往是,一着急便什么都不顾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增加自己的耐性,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与恰当的评价,通过恰当的评价,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实这做起来并不是特别难,不过是一两句话,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够了。

四、反思总结语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这样的总结语既无聊又乏味。我在课堂上,尽量不用这句话。而是用那些精练的,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升华主题作用的语言来总结。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我宁愿让我的课堂嘎然而止,也不愿让这节课就败在这句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反思历史,明理启智

反思历史,明理启智

——初中历史教学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初探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科边缘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学生学习也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历史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学习动力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毅力,也并非是学习任务压力太大,而是对学习历史缺少意义上的认识。尽管这只是一个教学班的测量结果,但却给教学以新的启示:如何在教学中适当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以调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学习赋予明确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实践探索表明,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素质教育对现代公民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创新性的凸显。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由此,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与之相适应,历史学科教学在教材改革的同时,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软环境的建设,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创造优良的和谐宽松的氛围。

2.学科教育的功能要求

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思考人类发展和自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这种基于人格形成的教育着眼点,实际上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通过知识载体内化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培养健全人格,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个性发展水平。如果说,以上两点讨论了学科素质教育对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发展的要求,这里则主要是从个体差异性的角度去看待学习环境的作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初中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及时把握时机对其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是关系到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因此,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创造潜力,需要我们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学习环境的创设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所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意识和

参与水平。因此,在创设中强调整体环境的宏观把握和各环节微观协调的一致性,图示如下:→学习环境←

↑↑↑

认知环境→交往环境←评价环境

由图示可知,通过交往环境的中介作用,认知环境与评价环境相互作用保持动态的平衡,从而构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学习环境系统。

2.发展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新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打破旧有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和学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

3.民主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大环境(如“教师-学生集体”、“教师-媒体-学生集体”等)或小环境(如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媒体”等)的创建中必须始终保持平等的关系状态,充分发挥相互间的民主合作精神。惟其如此,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造力才有激活的前提。

4.选择性原则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给历史学习留下了许多选择的余地。要鼓励和积极扶持学生的选择主动性,在学习环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进行自我选择、自主鉴别,唤发其独创性。

三、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途径

1.丰富认知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广阔的空间

(1)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一目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阅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并到周边明清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景观实地考察学习,以对该目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首先,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其次,这种对历史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历史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和“分享成果”心态。

(2)时空环境

资源环境的开放式能引发时空环境的广阔性。在教学中,师生突破一节课文一个课时的固有习惯,不拘一格打破教材编排序列,对课文进行增减,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比如在讲“美国总统林肯”一目时,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了解林肯的生平事迹,再告诉学生历届总统在美国人民心中的排名,让他们对这位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有一个丰满、亲切的感性认识,便于对这位历史名人的历史贡献的认识和理解。

(3)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开拓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训练环境的广阔度、深刻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比如在讲“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李鸿章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李鸿章基于其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固然与人民为敌,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固然有李鸿章个人的失误,但更重要的是整个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造成的。”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位历史人物,实属可贵。

2.和谐交往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宽松的氛围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环境的构建中,强调根据现实需要沟通各种交往关系。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化”时,组织学生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军事国防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等指标分成若干小组,按抽签分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个体自由分摊任务,到汇总表演时,以小组集体成果进行展示。再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采风”,学生了解到当地有这样几道传统风味的菜肴:“青壳螺蛳剁屁股,老板鲫鱼精肉嵌”。但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河水被污染,老板鲫鱼已不见踪影,螺蛳也不能食用,这两道美味在农家的饭桌上消失了。这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深切感受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无论是课内合作还是课外活动,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和谐有序、合作竞争的气氛中进行,沟通顺畅、相互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大为提高。

3.优化评价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正确的导向

(1)更新评价观念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2)完善评价方式

首先,评价结构的调整。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学科教学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定题、选择完成方式来完成相关任务,一般是要求学生每一学期撰写一到二篇学习历史名人传记的读书报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建设老照片说明文以及历史古迹、社会调查报告等。对学生的期末评定是两种形式的成绩综合考量。

其次,评价内容的改革。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时,我出一组开放式的题目:①你是如何理解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的?②你认为应怎样发扬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答案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再次,评价职能的变化。在开卷评价中,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权威性评价相结合,从衡量评价等级(为了淡化分数的竞争采用等级评分)到进行考核评定的整个过程,都允许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比如在演讲比赛中,学生既是被评者又是评者,他们在充当考生的同时又充当裁判,双向的实践有利于其社会实践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提高。通过评价环境的优化,学生对评价的恐惧心理减少了,反而盼望评价,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态;对评价的态度由关注一个分数变为更关心学习质量的反馈。正因此,由于学生真正认识到评价的意义,才会发挥评价的激励效能。据调查,选择新型“开卷+ 闭卷”考核方式的学生达到87%。

四、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成效总结

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学习心理外部环境的构建为运作机制,抓住心理环境外部与内部的契点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

第一,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水平的提高。从学生团体看,实验班中88%选择喜欢历史学科,上课时争相发言达到 50%以上,从学生个体看,个别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恢复了至少在历史学习中的信心。

第二,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增强。通过开放性的评价实践,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而形成的见解正是创新本质的体现。

第三,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想像,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丰富了学生的人文蕴涵。

第四,有利于教师创新观念的弘扬。所谓教学相长,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是指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在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自己的发展,教师对所教学科充满着自信和成就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历史课中实施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亦无固定摸式,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情、现有条件,采取灵活的方式创设,只要方法得当,“随风潜入

夜”,就会“润物细无声”。本文所陈述的观点仅是实践中的一些初探,是探索中的一些实践,希望它能给人有所启示,并能赢得共鸣,最后真诚渴望得到专家的帮助与指导。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历史教法浅谈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历史不列入中考的范围,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不重视,对于一些好学生如想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啦,所以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上初中的学生本来就没定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教法,重在落实知识点,“填鸭式”的教学,怎么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呢?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来谈谈在这几年教学当中我觉得比较有效的一些教法。

一、分小组竞争

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特有的天性,初中学生好胜的特点尤为突出,教师如能利用好这点,把它运用到教学上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上课的时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每个小组的组号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设计好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了一题,我就在黑板上相应的组号下面画一五角星。一堂课后统计看哪个小组获得的五角星多,这个小组就评为这堂课的优秀小组。这样,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二、表演历史短剧

善于表现,勇于表现,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年轻人的又一特性。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己。表演历史短剧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我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有一目“赤壁之战”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扮演剧中的历史人物,把这历史事件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除了欣赏台上的同学表演之外还要思考问题“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通过这样,不仅把沉闷的历史课堂搞得生动活泼,而且也让同学们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才能,更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开展课堂小辩论

除了历史短剧,课堂小辩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例如上宋金对抗这一课时,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就可以让学生展开一场小辩论。为了辩论,学生必须掌握课本相关的知识,这就要他注意力集中,认真看书。而且通过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他的口才。在我们的史学界上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是有不同说法的,所以这种辩论的形式是我们在课堂能经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撰写历史小作文

对于一些没什么难度,平铺直叙的课,如果教师也是按课文简单的复述一遍的话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样的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然后通过写小作文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例如上《宋朝文化》这一课时,我就

用心爱心专心 1

以 “假如你是宋朝人,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这篇作文,必须掌握宋朝的相关知识,所以他就会认真的阅读课本。从交上来的作文看,同学们完全超出了要求,如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宋朝,遇到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和他们把酒作诗等等,发挥的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这种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学做小教师

对与一些难度较小的课,我们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当“老师”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可以指定一俩位同学,让他先备好课,然后由他们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到是自己的同学来当“老师”,他们就会觉得很新奇,很有兴趣,上课时也很配合,甚至想些问题来“刁难”一下小老师。而上课的同学也能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同时在备课时候也了解哪些知识是该掌握的,这对于他自己复习也是有帮助的。

“教有法,但教无常法”,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多用点心,研究教法并灵活运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愿意上我们的历史课,喜欢上我们的历史课。

用心爱心专心 2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由一次考试作弊引起的教学反思(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模版)

    |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面对着新课程改......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陈场二中怀友文 摘 要: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性的理解。从生成论角度看,......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俗史学与中学的教育 比曲高和寡的雅史学多了些艺术的底蕴和文学表现力,比天马行空的文艺作品多了层厚重的历史感,这也许正是俗史学通俗而不媚俗的魅力所在。然而对于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怎样上好初中历史课 提起上初中历史课,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可真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周艳东(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摘要: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有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 论文摘要: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