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课堂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二)领会教材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
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只要合理利用、下载使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和布克赛尔县夏孜盖乡中心校 蔡绍东
提起教学效率,首先应该说说课堂的有效性,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 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就是课堂的有效性。而如何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是本人根据经验与实际总结的一些方法。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只留少量的家庭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到了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注重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 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2、注重学科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教学,语文课堂只是学语文,数学课堂只是学数学,学科之间有一定的分界线,导致了学生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我注重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以往学科之间的分界线,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一上课便提问:“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已经学过古诗《题西林壁》,谁能背诵?”提问刚结束,学生顿时兴趣高涨,数学老师怎么要上语文课?(新鲜)于是一张张小手高举了起来,当学生背诵后,我抓住了重点词“横看”和“侧”,并让学生试着画出岭和峰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紧接着出示用六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不同形状,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喜欢的,他们的全身心投入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效果吗?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巧妙设臵导入,以提高课堂效率。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数学课,通常都会遇到如何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一个问题。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俗话说地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抓住契机,创造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因“地”制宜。但是作为教师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好一堂课的导入。巧妙的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设臵导入可以分为借助故事趣导新知、利用问题巧导新知和设臵悬念诱导新知。比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内容时,我先写出544这个数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它能被2整除。然后,让学生随便出一个多位数,我则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2整除。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同时又有些怀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我借机导入了新课。可见,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一重要学习方式的利用,使课堂变的更有活力,学生学的更有目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在学习圆柱表面积体积复习课时,我并没有把本节课课题定为复习课,而是别出新裁定为《火腿肠上的数学问题》,在课前让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小火腿,小刀。刚上课就让学生动手,看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有学生用小刀削皮,马上提出了包装一个小火腿,用塑料纸多少平方厘米?还有同学提出了如果使包装更为美观,先包一层保鲜膜后,再装入一个精致的长方体盒子中,这个 长方体盒子至少得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甚至有学生把火腿肠切成几段,提出表面积如何变化?还有学生把火腿肠切成最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吗?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展示在学生脑海中,根据这么多的问题,小组交流能解决吗?整节课,课学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本节的重要知识要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提倡自主学习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现象,即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外,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过早的给学生解难引路,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要求学生拿出统一规格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刻度尺和剪刀,让学生思考看能不能利用已给的工具和已学过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给同学讲解,最终老师给出总结。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 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店子镇中心小学
祝庄华
付日红
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2.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满堂灌”、题海战术,填鸭式、挤牙膏式,什么都讲,什么都问,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只需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这样,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也劳而无功。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因此,教师要少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怕字当头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生本教育理念下观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及体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过程,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知识。
第四篇:提高教育课堂效率
提高教育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2、时间要用在刀韧上。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4、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数学课的课后练习,是理解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有选择的安排课后的作业练习,而不要把多做练习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事实上,学生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习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禁止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作业并体现层次,因材施练。作业和练习的设置呈阶梯式,供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使用。
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低起点、降难度的作业适用于学困生。
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供大多数学生使用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这类题目适用于中等生。
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这类题目适用于优等生。
桥湾中心小学:李中华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岑溪市第五小学 杨萍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课堂效率 兴趣 提问 合作学习
作为小学老师,由于特殊对象——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效率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又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创设一个去数学王国游玩的情境。小朋友想不想到数学王国去看看呀?今天数学王国可真热闹啦!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美妙的音乐,活泼的画面,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新知凝聚动力。
因此,教师要多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效率
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采用的经常手段和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具有实际效果,实用价值,因此课堂提问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
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理论思想、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
譬如,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例2,以“家里来了客人”这一素材为背景: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即:统筹安排。用全面具体的思想,合理选择、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材在情景图下给出了沏茶时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呈现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怎样才能使客人尽快地喝茶呢?于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设计、去讨论。(教材中给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大家都知道,必须先洗水壶,接水。1.最先干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还可以同时做? 2.等待水烧开的时间,同时还能做点什么?(如洗茶杯和找茶叶)。3.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们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合作、去探究、去发现。最后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小组、个人设计中,选择最佳方案向全班学生展示。这样设计以上问题,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合理地、快捷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数学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合理利用、合理安排时间,克服盲目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教学目标。
(二)、课堂提问要明确教材安排体系。
即:理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问时注意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提出问题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因此,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又如,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平行与垂直”,这一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难发现
直线和角是学习“平行与垂直”的基础,同时“平行与垂直”也是今后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通过激烈讨论、合作交流,我们认为可提出如下问题:1.什么叫直线?怎样画一条直线? 2.什么叫角?怎样画角?让在让学生操作的同时又提出:① 你能在一张纸上画一组(两条)或几组“永不相交”的直线吗? ②如果不小心,两条线相交了,你能画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吗?这实际上是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学生在理解定义之后,再提出: “垂直”与“平行”是不是所谓的两个独立概念?
根据学生实际可以涉及一些其他相关提问法,给今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就弄清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特殊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平行”是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开放的课堂提问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
又譬如,想一想,1亿有多大?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探究式课堂提问:1.想象1亿究竟有多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大胆猜测1亿这个数; 2.紧接着又提出第二个探究性问题:①“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有多高?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办呢?有的小组托腮苦想,大胆猜测(估计);有的小组讨论,去想、去量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中很小一摞(就是将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分成许许多多等同的小叠,即可量1000张、10000张报纸的厚度,从而推算出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的高度)。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这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验证求真的强烈欲望,这种开放性、探究性课堂提问,不但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及想象能力,而且还更会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灵活的应用课堂时间进行合适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动能!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上,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这种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非要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把握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灵活安排学习的内容,系统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就怎样做好分组有效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三、灵活安排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
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做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三年级在探究统计与可能性时,分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明白“统计和可能性”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通过分组活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既掌握了有关“统计和可能性”这些知识,又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认识。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时,这时组织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圆周长的求法,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三年级一开始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在尝试计算例题时,出现了不同的得数,到底哪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其余的做法又为什么是错的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算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千篇一律,为活动而活动,而要讲求实效。为了增强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定要做到目标清晰、分工明确、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有序进行,同时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共同提高。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在这节课中,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别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2010.4 参考文献:
1、《课堂改革》,2005年。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006年。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提纲 》,荣根学校教研组。
6、《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