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我们走进地理世界 教学反思
《让我们走进地理世界》 教学反思2012-9-3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1、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有多少?
讲授时间长,将近30分钟,播放视频约6分钟,学生发言时间少,不过每个问题之后都会与学生有简单问答,但不深入,学生普遍害羞,不喜回答问题。
2、我的说话语调怎么样?
过于平和,不够抑扬顿挫,起伏不足,轻重音把握不好,听起来有些沉闷。
3、体态语言怎么样?
可能有些紧张,动作不够自然,手抖动被学生发觉,学生问“老师,你看起来有点紧张”。所以,记得要淡定,备好课,就什么都别怕。
4、在教室的走动情况?
在过道之间不断走动。但是我不知道这种走动的频率应该怎么样才适合?学生讲话时,走经学生身边也是一种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
5、对学生微笑了吗?,10班的课我都是微笑着面对学生,但13班似乎少了微笑,也许这是这节课上得不好的原因。
6、训斥学生了吗?
在9、10、13班上课,9班的纪律是最好的。我想原因在于9班第一节课没有驾驭课堂,倒是课堂秩序有点混乱,学生很活泼,对感兴趣的话题积极性非常强,喜欢与周边同桌交流,而害怕举手发言。但是尽管如此,我都没有怎么对学生发火。课后,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其实你可以凶一点。”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心里有点挫败,第一节课,虽然是导入课,虽然达到了我课前所预想的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的教学目标,但总的感觉并不是很好。13班的时候,我对个别学生做出了较严厉的批评。原因在于他们一直不守纪律,一直在说话,我的声音根本盖不住他们的讲话声,全部各个角落的声音都把我的声音覆盖了,没办法只能停下来几次,忍无可忍之下我对部分较突出的学生进行了批评:“如果你们再讲话就请你们站到后面,再不行请到课室门外去。你浪费了我一分钟,就是浪费班上每位同学一分钟,加起来你就占用了别人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请你注意言行。”
7、授课后,你快乐吗?
还是快乐的,但是我还是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些挫败的感觉。
8、导致我心情不佳的事件是什么?
在13班上课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在下面重复我说过的字词,是因为我的普通话发音不准?我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咬字,语言要更加精炼些。这种不被尊敬的感觉,挺令人难受。
9、尊重学生举例:
今天学生举例有撒哈拉沙漠我的封闭式提问太多,开放式提问少,导致学生的思维开阔度不高,也许是13班后半节课课堂有些沉闷的原因。
10、我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用爱情公寓3中胡一菲的视频做“我心目中的老师”的导入,起到比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效果,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拉近距离,但是这种类型的视频是否合适在课堂上呈现也是我所困惑的问题。
第二篇: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修改和补充:
一、情境激趣诱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先请大
家来猜一猜谜语: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学生回答)对,谜底就是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有效的工具。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
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
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
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揭开地理之“谜”
1.教师引导:
【播放课件】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描述
中国的地理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陆地,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为什么
滚滚东流?为什么说跳进黄河洗不清?一年里为什
么会有四季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
地理知识。
2.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哪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读:教材第2面的:“地理”一词的来源。在课
本上标出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著作及西方
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3.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4.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你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教材中的地理问题吗?还能列举
一些身边的地理问题吗?
【教师精讲点拨】(对学生的回答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
扬,对回答错误的给予激励,那些地理问题教师不必要讲解。)
这些地理问题虽然我们现在不能一一解答,但只要我们认真学好
地理这一门课,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将不再是问题。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
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学习任务
(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3-6面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
要求。
【学生讨论】课本P.3的图1-
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
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或寒冷的地方才可进行; 冲浪--在海边。)
【教师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
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阅读:教材第3面“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答:
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答
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有关、无关)。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
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
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市?试解释为什么?
(温馨小提示:家具不便长距离运输)
(4)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
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
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
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
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
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让学生读课本第五页的四副图。提问:因纽特人是怎样
捕鱼的?非洲的传统舞蹈是什么?水城威尼斯位于什么地方?
球王贝利是巴西人,巴西位于哪个大洲?
【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
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六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
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
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探究问题】
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优点是哪些?
【教师精讲点拨】
首先了解当地环境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探究结论】
头巾、长袍可以挡风沙;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宽大的长袍能
很好的透气,散热。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教师把这一部分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启发提问,引导、鼓励学生
提出一些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做到启而不发,以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四、课堂小结: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
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
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
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
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A.乳制品生产B.放牧C.生产皮毛产品D.建核电站
2.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3.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A. 我国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B. 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C.近代中国人何时站立起来了?
D.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4.兴建工业企业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原料B.能源C.市场、交通运输D.冷暖晴热
5.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以下不属于风土人情的是()
A.西班牙斗牛B.傣族泼水节
C.建设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D.欧美的圣诞节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的是()
A.气候与农业B.地形与农业C.气候与工业D.地形与工业
7.“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8.下列关于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A.望梅止渴B.负荆请罪C.诸葛亮借东风D.破釜沉舟
9.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A.当地的水质好B.昼夜温差大C.品种特殊D.气候温润
10.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荷兰人发明的风车为低地排涝提供了动力B.到西班牙可以观看惊险的斗牛比赛
C.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侵害
D.冲浪运动在内陆地区进行。
答案:1.D 2.A3.C4.D5.C6.A7.B8.C9.B10.D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编者:双峰五中初中部葛新娥
第三篇: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
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
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国画,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山高月小;语文是一曲清脆圆润的古曲,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语文更是一条在古人与来者之间铺设的心灵之路。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让我们袭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语文的世界,让心灵沐浴语文赐予我们的灵光。语文,让我们轻轻地走进你„„
走进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清风与明月,山光与水色,碧海与晴空,是你打破了我与自然的界限,是你让我“未出茅庐而知天下风光”。
走进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是你让我看到了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且歌且行的旅者,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是你让我看到“捡尽寒枝”却终不肯栖的“寒鸦”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叹“大江东去”,感“踏雪飞鸿”,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动,只愿“沧海济余生”;是你让我看到落日楼头,断鸿声中的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却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是你让我领略了古圣先贤的炽热情怀。走进你,我的心灵仿佛被浸润过仙露琼浆,喜哉,美哉。
你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你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抚平了我们燥热不寐的心。曾经为一次得失,愁肠百结,蹙眉千度;曾经为一次邂逅,殚精竭虑,苦苦哀伤。于是乎,我走进了你。是你,让我品到了林清玄禅意飘香的香茗;是你,让我领略了张晓风字字珠玑的隽永散文。你教会了我持一份平和之心,淡看苦短人生。
滚滚红尘,世俗喧嚣,让我们这颗原本温润鲜活的心渐渐蒙上了尘烟。或许,只有在语文的世界——这个世外桃源中能寻回许多遗失的美好,能让心灵得到荡涤与净化,能洗去尘世的浮华,能寻找一种诗意的生活。走进你,我的心灵语文„„
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
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国画,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山高月小;语文是一曲清脆圆润的古曲,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语文更是一条在古人与来者之间铺设的心灵之路。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让我们袭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语文的世界,让心灵沐浴语文赐予我们的灵光。语文,让我们轻轻地走进你„„
走进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清风与明月,山光与水色,碧海与晴空,是你打破了我与自然的界限,是你让我“未出茅庐而知天下风光”。
走进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是你让我看到了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且歌且行的旅者,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是你让我看到“捡尽寒枝”却终不肯栖的“寒鸦”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叹“大江东去”,感“踏雪飞鸿”,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动,只愿“沧海济余生”;是你让我看到落日楼头,断鸿声中的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却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是你让我领略了古圣先贤的炽热情怀。走进你,我的心灵仿佛被浸润过仙露琼浆,喜哉,美哉。
你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你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抚平了我们燥热不寐的心。曾经为一次得失,愁肠百结,蹙眉千度;曾经为一次邂逅,殚精竭虑,苦苦哀伤。于是乎,我走进了你。是你,让我品到了林清玄禅意飘香的香茗;是你,让我领略了张晓风字字珠玑的隽永散文。你教会了我持一份平和之心,淡看苦短人生。
滚滚红尘,世俗喧嚣,让我们这颗原本温润鲜活的心渐渐蒙上了尘烟。或许,只有在语文的世界——这个世外桃源中能寻回许多遗失的美好,能让心灵得到荡涤与净化,能洗去尘世的浮华,能寻找一种诗意的生活。走进你,我的心灵语文„„
第四篇: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 (3000字)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单元整体说明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整体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的观念。
2. 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3. 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
校平面简图。
4. 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单元重难点一览
单元学情分析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众多的、饶有兴趣的、缺乏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连老师也未听说过的奇闻趣事,却很少关注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说,他们的地理知识,起于兴趣,仍止于兴趣,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师的价值所在:将学生的兴趣导向对规律的探求,在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中,激发更高的兴趣。
单元教学建议
本章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此时学生对本学科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满足这种好奇,达到学生对学科的高期望,将对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务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好奇为探究,化期望为参与。
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问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问为资源、化想象为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说出自己的疑问,为教学创造和谐却又充满问题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将课本提供的内容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线索,使其畅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单元课时分配
本章内容共包含两节,可用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1课时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2课时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第2-5页。
本节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志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本节内容不需要强记,只需大致了解,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师生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给学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馆、网络教室等。2.将学生分组,以便课堂活动。
3.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图片。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教学步骤
本节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导入新课。
2.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列举与生活、生产建设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 1.激发学生求知欲。
2.思考问题,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感受地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通过事例亲身 本节总结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调查住家附近的商场是如何选址的,归纳其选址所考虑到的因素。将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2.家里都有产自哪里的工业日用品和农产品?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不相关的活动()a 外出旅游 b 观看天象、星座 c 修路、架桥 d 去医院查体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a 乳制品生产 b 放牧 c 生产皮毛产品 d 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a 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 编制电脑程序 c 用法律保护自己 d 观看足球比赛
个性练习设计
1.新疆有句俗语:“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质演化而成的。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你能解释原因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强求学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愿意主动接触地理知识,形成探索地理的观念。
补充资料
“魔鬼三角区”
“魔鬼三角区”是指6以大西洋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岛和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海峡为顶点,边长各约2000千米的三角形海区。数百年来,这里发生了许多船舶和飞机神秘失踪的事件。仅近三四十年,就有100多艘船舰、40多架飞机和几千人的生命在这里被吞没。极为奇怪的是,海事发生后,这里竟然找不到任何残片,连水面上点滴油星也找不到。科学家们对这一海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有太空黑洞说、漩涡凹面镜说等种种推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金字塔
古埃及帝王的陵墓。共70多座,形状各异。最大的是位于开罗附近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塔基呈方形,每边长约232米,塔底面积52900平方米,高146米,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它的附近有用完整岩石凿成的狮身人面像。如此宏伟艰巨的工程,用了多少人工,花了多少时间,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迷。有人还认为,这也许还是外星人的杰作。
“死亡谷”
俄罗斯斯勘察加半岛上有一个长约2千米、宽100~300米的山谷,这里地形崎岖不平,天然硫磺露出地面,熊、狼等野兽事故随处可见。美国内华达州与加利福尼亚州相连处的“死亡谷”长225千米、宽6千米~26千米,地势险峻。这里对禽兽极宽容,生活着多种野生动物。而涉足这里的人却几乎全部丧生。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死亡谷”对人类的生命没有威胁,而每年在这里死于非命的动物却达几千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死亡谷”有6个具有吞吸生灵威力的山洞,人和运动从洞口经过,酒会被一种神奇的吸力吸入洞内,因而洞内白骨累累。以上“死亡谷”何以如此,尚无结论。
饮食与地理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游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皖等地方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八大菜系”的烹饪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我国西南地区口味偏辣,江浙一带菜肴带甜,北方菜味浓重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这和各地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例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除了菜肴以外,在主食、小吃、酒茶等方面,均存在着地域之间的差异。由于水热条件不同,我国的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
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因纽特人用冰块搭房子;以往林区的居民用一根根椽木造房子;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我国北方的农村以往盖的大多是土房;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逐步住进了砖瓦楼房。城里商品房的积极开发与踊跃购买,成为城市经济与市民生活的一大热点。在商品房的开发过程中,有的比较成功,而有的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后者没有综合地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周围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层高、间隔等因素。人们在选择商品房时也要考虑到小区内外的环境条件与住房的采光、通风等状况。
农业与地理
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布局的主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装配条件。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包括光热、水分、土地、生物等条件的数量、质量,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他地域组合状况。根据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的具体要求、有利程度、适宜程度、开发难易状况,划出不同等级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区。如,根据甜菜自然生态条件的适宜性和技术、社会经济等条件划分中国甜菜生产的不适宜区、可种植和适宜区。在全国范围内揭示出两条糖用甜菜的分布界线:一条是糖用甜菜种植的南界,大致东起长江口,西经秦岭、川西北山地到藏南山地一线,此线以北是糖用甜菜可种植地带,以南是不适宜种植区;另一条是糖用甜菜种植的适宜区(主要产区)的南界,大致东起长白山地、辽西丘陵,向西南沿长城到祁连山、天山一线,此线以北为目前糖用甜菜主要产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生产的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经济纺织历史、人口和劳动力、交通运输、工业和城镇基础条件等。农业技术装配条件,包括农业技术设备、技术水平、劳动者素养等。
内蒙草原上的“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言,意思是“娱乐”、“游戏”,顾名思义,“那达慕”大会就是一个公众的娱乐活动大集会。“那达慕”活动来源于蒙古族传统的三项竞技:摔跤、射箭和赛马。我国北方广大草原造就了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他们能骑善射,走马如飞,摔跤也成为草原上的人们所喜好。赛马是“那达慕”大会上最精彩的节目,极为吸引人。骑手大多年轻力壮,比赛时一字排开,头扎彩巾,腰佩彩带,身跨骏马。一声号角长鸣,如弓箭齐发,直奔目标。
保加利亚的玫瑰节
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东南40多千米的地方,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玫瑰谷”,长约100多千米,宽约10千米,那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很适合玫瑰生长。每年6月初,漫山遍野开满了玫瑰花,姹紫嫣红,香气袭人。一年一度的玫瑰节就在这鲜花盛开的季节举行,人们身穿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进行各种庆祝活动。美国芬芳的玫瑰给保加利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1千克玫瑰油的价格可抵得上1.5千克以上的黄金。玫瑰花美化了保加利亚的环境,成为人们美好意愿与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6-12页。本节主要是介绍学习地理的方法。课本中介绍了四种学习方法:“学会看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注记的含义,并能测绘学校的平面图。
3.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4.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
5.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筹划、组织一次地理野外旅行,实地学习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几种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在地图的绘制过程中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学习方法对头,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并掌握一些实际的地理技能,进而发展自己的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地图三要素。
难点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向、比例尺的大小。
教学突破
学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地图三要素是学会看地图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到校园里,站在学校最高的建筑物上俯瞰学校全貌,分别绘出学校的鸟瞰图(把原有景物描在纸上)、平面图(用符号表示鸟瞰图中的景观),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探讨如何绘制一幅大小合适,方向准确,让别人都能看得懂的地图,从而引出地图上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再让学生到校园里去绘制学校地图,自觉运用地图的三要素,在运用中掌握三要素。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可以通过移动指向标的方式来判断方向,如果是判断两点之间的相对方向,要指导学生以后一个地点作为参照点,这样就不易颠倒了。比例尺大小的含义相对于学生的年龄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可以引用数学中的分式概念(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再联系课本第9页的两幅图,加深学生对比例尺大小的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用厚纸板制作一个指向标,准备一块带十二时刻的手表。
3.准备一个指南针。4.本节需要两课时完成。
学生准备
1.课前绘制一幅学校的平面图。
2.准备一个带十二时刻的手表。3.收集不同种类的地图。
4.第二课时前,收集一些地理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图
教师指导
1. 导入新课
2. 引导学生重视地图要素的重要性 3.如何在地图上和野外辨别方向 4.如何利用比例尺量算实际距离 5.如何正确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活动
1.用自己绘制的地图介绍自己的学校。2.比较同学们课前绘制地图,理解地图要素的重要性。
3.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方法。
4.通过比例尺的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量算。
5.通过学习地图的三要素,自己能独立完
成绘制工作。
本课总结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语言”,学好地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学会看地图,为了能正确掌握读图的方法,就必须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注记的含义,并能测绘学校的平面图。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看地图
一、学会看地图
地图:箭头指向北。
无特殊标志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室外辨别方向 有指向标的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地图的要素
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大小
比例尺的选择 图例和注记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你们学校的教室或办公室的窗上都需要挂窗帘来遮阳吗?利用太阳和手表定向法来测一测你们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是什么走向的?你们班级的窗朝向哪儿?
如果在野外,你手中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手表,你能想到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辨别方向?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三、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本课总结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地理应该注意通过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途径收集身边的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要用地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力去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能自己提出地理问题。野外旅行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四、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组织全班学生到微机室统一上网,查阅并记录最新的地理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路线。内容包括:地点、旅行路线、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在全班同学的旅行设计中选择一条最好的,带上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打开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没有特殊标志的地图上,通常采用“”的规定确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指向一般为 向。
3.在野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南,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4.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5.你能指图说出八个方向吗?
7a.1:25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0 50
c d.1:2500000
8.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较大的一幅是()
a.所画的内容较详细 b.所画的地区范围较大 c.所画的内容较简略 d.所画的地图较大
个性练习设计
1.根据下面两幅图,填空
2.绘制一幅某学校或某乡镇地图,要选用较
3.以下两幅图是同一学校的两位同学绘制的该校平面图,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在相同大小的纸张上,绘制同一学校平面图的大小却不同,原因在于,具体地说,甲图比乙图。
(2)已知人工湖在校园的西南部,请你在甲图中绘出指向标。
(3)如果该校在青岛,为了遮阳,那么乙图中教学楼的(上、下)侧窗最应该挂窗帘。
补充资料
地图的分类
地图是根椐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面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联系及在时间中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主要有地图的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地图用途、使用方法及其他多种标志。
1.地图按内容分类
地图按其所表示的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2.地图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由于地图比例尺并不能直接决定地图特点,它只能是在类型之下的二级分类标志,所以其大,中,小也是相对的。1:1万、1:2.5万在国家地形图系列中是大比例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是小比例尺。
3. 地图按制图区域分类
地图按其包含的区域范围分类时,可以根据自然区划,政治行政区划,经济区划等标志划分。
(1)地图按自然区划分为世界地图、大洲地图、自然区域(如青藏高原)地图等。
(2)地图按政治区划分为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市图、县图等。
(3)地图还可以按经济区划标志分类。
4.地图按用途分类
地图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两类。
通用地图是没有设定专门用图对象的地图适用于广大读者作一般参考或科学参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挂图,省挂图。
专用地图是针对专门用途制作的,如教学地图,旅游地图,航空图,航海图等。
也可以按用途分为军用地图,民用地图。
5.地图按其使用方式分类
(1)桌面用图:在明视距离内能详细阅读的地图,如地形图,普通地理图。
(2)挂图:挂在墙上使用的地图又分为近距离(在1.5米距离内能详细阅读)的和远距离(5米以外能阅读)的教学地图。
(3)野外用图:在野外条件下或行进中阅读的地图,如旅游地图。它们应当能在不稳定的状态下阅读且便于折叠和携带。
(4)屏幕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和阅读的地图。
6.地图按其他标志分类
(1)地图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地球仪、立体地图和平面地图。
(2)地图按其介质分为纸质地图、塑料地图、丝绸地图、沙盘地图、缩微地图及磁(光)盘地图。
(3)地图按其感受方式分为视觉地图和触觉地图等。
(4)地图按其结构分为单幅地图、多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等。
(5)地图按其存在形式分为”实”地图(具有固定形式的实体)和”虚”地图(存在脑中的瞬变的地图影像)。“实”地图和“虚”地图可以相互转换。
什么是遥感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例如,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着火的树木温度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温度高,它们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更多的能量,这样,当消防指挥官面对着熊熊烈火担心不已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载着热红外波段传感器的卫星经过大兴安岭上空,传感器拍摄到大兴安岭周围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影像,因为着火的森林在热红外波段比没着火的森林辐射更多的电磁能量,在影像着火的森林就会显示出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更亮的浅色调。当影像经过处理,交到消防指挥官手里时,指挥官一看,图像上发亮的范围这么大,而消防队员只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点上,说明火情逼人,必须马上调遣更多的消防员到不同的地点参加灭火战斗。
上面的例子简单的说明了遥感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同时涉及到了遥感的许多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不
同物体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这一基本特征外,还有遥感平台,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卫星了,它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除了卫星,常用的遥感平台还有飞机、气球等;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地面象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传感器就是安装在遥感平台上探测物体电磁波的仪器。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他们才能用这些处理过的影像开展自己的工作。
由于遥感在地表资源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等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正处于飞速发展中。更理想的平台、更先进的传感器和影像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以促进遥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遥感图像有什么用途
像我们生活中拍摄的照片一样,遥感像片同样可以提取出大量有用的信息。从一个人的像片中,我们可以辨别出人的头、身体及眼、鼻、口、眉毛、头发等信息。遥感像片(图像)一样可以辨别出很多信息,如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盐池、鱼塘等)、植被(森林、果园、草地、农作物、沼泽、水生植物等)、土地(农田、林地、居民地、厂矿企事业单位、沙漠、海岸、荒原、道路等)、山地(丘岭、高山、雪山)等等;从遥感图像上能辨别出较小的物体如:一棵树、一个人、一条交通标志线、一个足球场内的标志线等。大量信息的提取,无疑决定了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阔的,据统计,有近30个领域、行业都能用到遥感技术, 如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
由于遥感技术是从人们一般不能站到的高度去拍照,故从宏观视野上,也有着人力所不能及的优势。
第五篇:走进电脑世界教学反思
《走进电脑世界》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说实在,刚开始,我真的觉得不好上。要跟孩子讲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电脑硬件,这么枯燥的东西讲给三年级的孩子听,估计他们要么睡着,要么各顾个的玩。
今天上玩3(2)班,感觉还行。真的,课真的是“想”出来的。
导入完后,我就直接告之孩子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觉得这样做,会让孩子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第一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我只让孩子知道按照计算机的大小分为四类,然后问孩子,“猜猜我们使用的这种台式计算机属于哪一类?”学生对比了书本的图,然后回答是微型计算机。这出乎我的意料,我当时教学设计时是我直接跟孩子说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是属于微型计算机,没想到孩子能够回答出来。第二部分是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我打了个比方,我说,计算机好比我们人,我们人由肢体和思想组成,而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好比人的肢体,软件好比人的思想。然后,我让孩子观察身边的计算机,思考下哪些属于硬件,哪些属于软件。有一孩子站上来,指着显示器、音响、键盘、鼠标说这些都属于硬件。“那软件呢?”底下就有孩子说,是显示器里的那些。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我觉得这挺好的。最后,我才归纳小结,计算机上,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硬件,显示器里看得见摸不着的叫做软件。第三部分认识电脑硬件。我并没有急于介绍,而是让孩子观察书本P13上面的图,让孩子自己去理解这副图。站起来回答的孩子虽然他只会按照图上面的文字来说,但经过教师的补充,孩子对整副图的理解就显得很清楚了。也不需要教师花很多力气来解释这副图。
然后,我借此时机,让孩子看图连线,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显示器鼠标键盘等设备归类。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对输入输出设备还是理解的。比如,我问“为什么键盘是输入设备”,有个孩子回答说,“因为用键盘就可以往电脑里输入文字”。“那音响为什么是输出设备?”“通过音响,我们就可以听到电脑里的音乐了”。
认真分析教材,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年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教学效果就提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