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时间:2019-05-12 01: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第一篇: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中低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中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大熊猫》课,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读与说结合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

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奴隶和狮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结合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中国结》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国结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中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是家乡小导游》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有的夸家乡的丰富物产,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

总之,在中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中原小学

章红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 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 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花钟》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文章 在后面。自己的感想: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现在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可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创新”“活动”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达到感悟和体验的。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着力突显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诠释,尤其在语用方面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在课前交流中,引入了《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未成曲调先有情,成语故事与课文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安排独具匠心,这样的课前谈话有实效,值得提倡。

其次,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准确,重点突出。本课在字词句的教学上,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比如矛、盾的教学,通过图片了解字义,再从字形分析到汉字的书写。再如集合的教学、通过直观贴图达成对履带一词的理解、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左抵右挡、招架的理解等等,能够始终做到关注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完成学段目标的意识强烈。

再次,能够根据文本特点选择语用练习的落脚点。文章第2至4自然段重点介绍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段话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课堂的研读推进紧紧抓住这一特点。首先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遇到困难——怎么思考——怎么解决,接着通过演示、朗读、复述等方式整理这一逻辑关系,然后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似发明的发展过程。这一语用训练主要集中在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层次、有实效,也凸显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本节课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可见教者的用心。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本堂课我在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同时进行了读写。在初读后把课文归纳成一句话,以“矛盾,坦克之间的关系”为题进入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显神威”读出坦克的威力。接着紧紧围绕“发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学习1—4自然段。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二: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比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课题时,学生对于“集合”理解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统一。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②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读写14个生字以及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矛和盾,激发学生兴趣,谈话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通过布置学生先预防,自学生字词,课堂上以检查的形式进行学习,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

(三)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提出问题,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出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内容: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了解坦克的实际应用,体会它的“大显神威”。

(五)感悟道理

1、细读品味,从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中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交流:说说你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理解。

3、举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

(六)了解课文表达方法

深入读文,引导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

25、矛和盾的集合矛

: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自卫

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语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概括能力,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初读课文时提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没有及时解决就进入了生字词的学习,后来才去解决这一问题。又如在生字词的教学中,通过检查预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照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适当通过领读等方法引导学困生学习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论文1

情景教学 让课堂不再枯燥

红岭小学 钟支亮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本学期的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下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浅析一下我对本学期语文教学的认识。

一、识字。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300个生字。每课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已经认识的字,不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力图保证它们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在笔画或笔顺上有某些共同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典型字。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坪、坝”同属于左右结构,都含有“提土旁”;“蝴、蝶”同属于左右结构,都含有“虫字旁”。这样的偏旁和结构相对集中的设计,便于学生感悟和教师的指导,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适宜的平台。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共同点,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则指导起来、学习起来都会很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自主发现带有同样笔画、部件、结构的汉字之间的共同之处、写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写好典型字的安排是与传统的毛笔书法练习相关的,练过书法的老师们都还记得,绝大多数字帖中的字都有一定的规律,或者是结构相同,或者是偏旁一样。

从生字表二可以看出,二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9-12字,三年级上册每课要求写10—14个字。写字数量的增加,是为学生的习作做好字量的储备。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要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要领,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写字

卫生、爱护和保管文具。与此同时,还要留心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譬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看一下书上的字,然后添加一笔,这种习字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字形的整体把握。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板书示范,详细指导不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利弊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写的字也越来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现,为了使学生避免写白字、错字,教师在写字指导时应该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教材当中安排了这个方面的内容,譬如,“语文园地二(32页)”的“我会填”,“语文园地四(64页)”的“我的发现”,但是,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字音、字形、字义,不断提醒学生在平时的书写活动中不要写白字、错字。此外,也可以通过写字与学词的结合,使学生尽量少写白字、错字。因为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中,很多生字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多了另外一个生字作为参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区别信息,减少出错的机会,在写字的同时积累词语。为此,我们在教材之后安排了《词语表》供大家参考。

写字的质与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学生动笔写字不应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里面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也不是有人所认为的写得越多就越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视学生写字的质的情况决定量的多少,如果学生已经记住了字形并且写得比较美观了,那么写字的练习就要体现出弹性的要求了,他可以少写几个。换句话说,写字练习,在达到质的要求基础之上,学生在量上有选择作业的权力。

二、阅读。

1、“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误解与纠谬。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通过近三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有关读书的要求有所误解和曲解。他们认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多样问题,于是,老师所谓的阅读指导便流于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等诸多阅读形式的更替与展示。大家不要忘记,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之后还有这样的表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难发现,“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手段,不顾“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个目的而单纯追求阅读形式的多样,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解和曲解。换句话说,阅读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与教师的指导。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理念的确立,主要目的是力图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行为,代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阅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理解成教师不必给予必要的阅读指导,学生可以凭借不同形式的、单纯的个人阅读就可以领会课文内容,学会表达方法。

3、重视阅读的指导。重视阅读的指导包含不同的层次和内容:第一,指导什么;第二,如何指导。

先看指导什么。对于那些不传达给学生他就无法自主获得的知识、技巧,教师不必反复地要求学生自主尝试、习得,以避免学生直至心理受挫,最终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平等的对话,譬如“我也来试试,这样读是不是好一些?”“请让我试试好吗?”直接将正确的处理办法演示给学生,例如:诗歌的诵读、长句的断句、停顿,轻声、儿化、疑问等等。

不过,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内容和传达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需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遇到某些问题,此外,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学习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文中学习伙伴的话和课后习题中的内容,也可以参照我们列举的有关课程标准当中的阶段目标,自主设计。这里特别强调两点:第一,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问题,都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属于哪个角度。明确提问的角度,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当我们遇到其他文章时,该怎样思考、从什么角度提问,这是一个示范和模仿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问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一般来说,可以从题目入手(《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这个定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可以从部分词句的表达方法、含义入手(《爬天都峰》“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中的“挂”字),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入手(《奇怪的大石头》“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掌声》“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此外,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回应,不要仅仅是布置问题,而没有相应的下文。

以上说明的是指导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呢?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提出的“教师的分析”,指的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它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注意策略的选择:一种策略是,从学生对教师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中提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回答的比较中,认识、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另一种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譬如《灰雀》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老师可以据此提问,“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列宁的什么心情,列

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阅读传达出这种心情?”这样的问题不只是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个用意则是呼应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要求,引导学生培养捕捉信息、体会情感的能力与习惯。再如,《爬天都峰》文中学习伙伴有这样说到:“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如何体会“终于”这个词的作用,教师可以设问,“„终于‟能否去掉,去掉之后与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学习领会词语表达作用的基本方法。第三种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实际,解决教材中出现的问题。

三、写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努力创新,帮助学生从

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2021学年上期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1学年上期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学年上期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三十二课的课文教学,八个综合学习。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也时刻本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工作___,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例如《奇怪的大石头》《___》《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等,这些课的教学,我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地为孩子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更加形象生动的知识,因为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堂,也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就拿识字和写字教学环节来说,三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过关,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尽管我知道自己的粉笔字基本功不是很好,但我却很极力地在小黑板上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好生字,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写的是工整清晰,而很多孩子呢,不仅如此,还在这个基础上达到了美观,将我要求的写字规则(起笔重、行笔快、收笔重、收笔轻、顿笔……)一系列要求都很牢固地掌握。

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这个学期,开学初,我依然采用了“每日一故事““我读你听“活动,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认真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另外,我还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很多精美的头饰。在本学期中《金色的草地》《陶罐和铁罐》我均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

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每日一积累“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等,内容很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现在我班孩子之所以在写作及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强,也与平时的积累有着紧密的关系。

以上四点就是我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另外,教学工作中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在教学中光注重了形式多样,而忽略了强化练习,对于古诗和综合学习的教学还应更注重知识的牢固性,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避免分数的丢失。

教学中,我常常慨叹自己的知识浅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实际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更新的台阶!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五篇:2012年春期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春期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苏虹予

时间如流水,飞逝而过,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由于孩子年龄小,自觉性较差,刚开学时很多孩子早上来得早,很少有人自觉读书、学习,总需要老师督促、提醒。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内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来组织早到学生的纪律,并且一到校就组织同学们读生字,一学期下来,学生已形成了一种规律,每天早晨一到校就能按部就班的读写生字。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开始阶段。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借助讲故事、背诵作文片断,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每天轮流。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视。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坐姿,课外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因此,在家长会时家长们对自己孩子 生字的书写表示满意。

三、灵活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人人做到参与,人人思考。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非常轻松的,而学困生却常常来不及。这又是一个让我们老师要思考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业中使用分级制度,在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的前提下,对有些学困生进行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以后还可以进行利用这种方法。

五、突出章节过关,拓展知识视野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及时批改,认真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

六、参与教研、取长补短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学期,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同事的公开课,参加了现场备课说课,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下载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怎样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

    小学三年级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是小学语文科第一个转折点和过渡期,因此抓好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很关键的,本人认为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文章欣赏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 有位老师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他兴致勃勃地按“实录”上了同一节课,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课后,该老师感慨地道: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三年级一班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三年级一班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金山 本学期的复习由于时间关系,我计划“走两条路”来进行复习。一条路是老师带着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规划和有效训练;一条路是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逐......

    三年级语文论文

    三年级语文论文 —三年级语文课必须教的两个内容 三年级语文课必须教的两个内容 小学三年级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的一个关键点,常听同事们说:一上了三年级,学生是生字生字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