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1胶南市海滨工业园袁家村小学丁伟
第八单元去姥姥家
——混合运算
信息窗1:去姥姥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的情境来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回姥姥家的的场面,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教学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前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一生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88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条103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3)买两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裤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8)一件上衣比两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买礼物”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品德教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
=215+88
=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215
+ 103+88
215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把得数写下来,用这个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2、猜一猜:连加和加减混合一般是从左往右挨着做,那连减应该怎样算呢?
3、试一试:690-327-209=(一生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买礼物”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尝试解决,再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我有两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两道题,谁做对了,就奖励给谁一张魔术卡片。赶紧做吧。(做完的可以做其他两道)
2、第二关:乘车。
为了奖励同学们,姥爷决定带大家去养鸡场参观。想去吗?看!车站上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观察,独立解决,交流展示自己的不同算法)
3、第三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4、第四关:开连环锁。
嘟嘟嘟,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养鸭场门口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开,学生分两组进行比赛,用时少、正确率高的为优胜奖。
5、第五关:参观养鸡场。(第83页第5题)
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答。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把闯关活动的动画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
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反思,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同位互相说一说)
2、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计算小能手比赛,好吗?谁能顺利过关,谁就成为我们班的计算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
活动二:闯关活动解决问题
(一)第一关:摘智慧果
1、谈话:老师手中有一棵智慧树,上面结满智慧果,智慧果下面有4道题(粘贴在黑板上)
288+139+547604-417+135502-136-78234+157-126
(1)脱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2)抢答。老师说算式,学生谁举手早谁说出结果,答对的就自动上来摘下一棵对应的智慧果。
2、公布各小队抢答结果。
(二)第二关:商场调查
1、谈话:看到小朋友表现的这么出色,姥爷感到特别高兴。他说,现在天气热了,我们到商场去看看销售空调的情况吧,你们想去吗?
2、点击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姥爷说,我这儿有4道题,如果你们都答对了,就带你们回家参观小强哥哥的书房。
(1)()月的销售量最多,()月的销售量最少。
(2)前三个月一共销售多少台?
(3)7月的销售量比5月、6月的总和多多少台?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三)第三关:参观书房
1、多媒体出示书柜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内容。提出问题: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故事书和科技书大约各有多少本吗?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互评)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一共约有多少本书?
2、谈话:看见书柜上有这么多书,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基本性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教学本身具有发展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四)第四关:奇妙的骨骼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强的妈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来考考你。
多媒体出示:成人的身体有206块骨头,婴儿比成人多99块。
儿童的身体比婴儿少88块骨头。
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3、学生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发展性练习,把书中直接呈现出的问题,变为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第五关:魔术箱
1、小朋友们觉得开心吗?下面啊,小红的爸爸给我们带来几个魔术箱,想知道魔术箱里的秘密吗?
2、多媒体出示第6题的前2道题,学生观察后找出魔术箱里的秘密(有困难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再全班交流。
3、学生独立解决第6题下面的4道题。集体订正时,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最后2道题的填法。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最后两道题是开放题,只要正确,都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处,学生难免有些倦怠,此时,通过设计活泼有趣的变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六)第六关:聪明屋
山前一片湖,三边栽柳树。四角都栽上,每边三十五。共栽多少棵,请你算清楚。
[设计意图:此题灵活处理,有时间课堂上完成,时间紧张,布置学生课后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三:自主评价总结交流
1、谁是我们今天的计算小能手呢?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一块儿交流交流,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收获吗?
[设计意图: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收获,旨在促进学生爱思考、乐求异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后反思]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途径,二年级的小学生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因此在安排课堂练习时,除了注意练习的实效性、层次性,同时更注意安排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爱练、乐练、练会的目的。一是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二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引导。通过创设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由于在练习中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三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胶南市海滨工业园袁家村小学丁伟)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钟文芳、丁伟) 上师大小学教育
课程的含义:
1、狭义的课程定义:指一门学科,一组学科和一组教材。
2、广义的课程定义:指学生在学校依据教育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3、更为广泛的课程定义:指的是整个教育环境和学生在与环境中各项因素交互作用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课程类型:
1、第一种分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第二种分类: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
3、第三种分类:
(1)分科课程(学科课程)
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以一门、一门学科为单位的课程。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
优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便于教师教学。
缺点:学科之间割裂、缺乏学科间联系,不符合儿童整体认识世界的特点。(2)合科课程
将相关的学科科目加以合并而形成的新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打破学科间的割裂。
如社会科涉及地理、历史、公民教育等。自然(科学)涉及天文、植物、动物等学科。
优点:增加教学科目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减少分科课程所造成的知识的支离破碎。
缺点:在合并过程中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状况。(3)核心课程
在学校课程的科目中选择一门学科作为核心,其他学科与此核心相配合而安排的课程。
如以语文为核心,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围绕语文科的内容来设计和组织。优点:学生获得的是较为完整的知识,符合儿童整体认识世界的特点。缺点:设计和实施课程较难。(4)广域课程
将课程依其性质分成若干大类,减少过分细化的课程。如学校课程分成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
优点:避免传统的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盲目性,便于学生获得统合的知识。缺点:不易设计。
课程表现形式:
1、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标与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订定的指导原则与纲要,以此作为选编教材、进行教学与评价的依据。属理想课程层次。
2、课程表
3、教材:--儿童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之一。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图表、影片、幻灯片、录音带、磁盘等等。
课程编制基本依据:(小学课程:儿童、社会、学科)(1)儿童中心论(2)学科中心论
(3)社会中心论(4)情境中心论 例如英语:
课程的结构:
1、小学课程结构的第一种分类:
小学课程根据各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工具类、知识类和技艺类课程三种。
工具类:语文、数学、外语 知识类:自然、社会
技艺类:体育、艺术、劳动技术课
2、小学课程结构的第二种分类:
必修课: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品德与社会、探究型课程等。选修课:拓展型课程
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校园活动、少先队活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上海:基础型、拓展型、探究性课程
教学的语义分析:
一个维度是历史时间,另一个维度是文化背景。
主维度是文化背景,选择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两种。
一、汉语中教学的语义分析
1、教学即学习(商
十九世纪末)
2、教学即教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3、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 杜威“学生中心“)
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苏联
凯洛夫)
二、英语中teach的语义分析
teach和learn两个词来表示。teaching-learning
教学活动逻辑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明释指教师的解释说明)
3、用易于学生知觉的方式(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
教学活动的构成:
人(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知识、技能、人格――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物质媒介――教材等――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1.教师主体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2.学生主体说(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3.双主体说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地位仍然在教师之下)(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学生双重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1.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直接性、强烈的交互性、情感性 2.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3.处理教学中师生人际关系的要求
符合法律要求、符合职业道德要求、服从教学任务完成的要求 教师方面:
(1)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人格、权力,坚持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3)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
(4)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于好的期望和信赖。学生方面:
(1)学生应尊敬教师。(2)学生应理解教师。
(3)学生应尽最大努力是自己达到教师对其各方面要求。
教学设计模式 1.原始生活模式
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分化出来。口耳相传,干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示范、模仿、练习。2.传授与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对书本知识进行传授与学习。
近代之前――分散、个别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阅读与记诵为主。近代开始―― 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
教学目标:“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想。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
教学程序: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
教学目标:“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念这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必须包含较近的目的,这个较近的目的可以表示为多方面的兴趣。”德行、兴趣、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知识是培养德行、兴趣最直接的基础。教学程序:
清楚(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系统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其继承者将此发展成“五步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3.活动教学模式 现代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在于培养儿童灵敏、慎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即创造性思维。(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连、强调做中学。)
教学程序:(从思维五步法推演出来)
人的思维过程: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教学的五个步骤:
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其教学的一般步骤为:
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4.我国学校的教学模式
凯洛夫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1~2分钟):准备。第二环节(3~8分钟):查阅学生的家庭作业。第三环节(5~10分钟):讲解新课的课题目、宗旨和确定与已学过的内容的联系。
第四环节(10~20分钟):讲述和说明新教材。第五环节(10分钟):巩固新教材。第六环节(5~8分钟):详细地布置新的家庭作业。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形成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5、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1)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学习过程是发生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在活动,其过程主要有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2)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应促进和增强学生内部的这种学习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与学生的学习阶段相对应,也即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他称其为教学事件),这样,教学过程也就有九阶段: 教学事件:
1、引起学生注意
2、告知学生目标
3、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
4、呈现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出作业
7、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8、评价作业
9、促进保持和迁移
6、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1)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认识 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学习就是依靠发现”。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象数学家、科学家那样,自我思考、探究、亲自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2)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假设
评价、验证,得出假设。
7、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一节科学课的实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中的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学生的行为,学生应该)
2、行为动词:写出、列出、辨别、比较……
3、行为条件:(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册;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
4、表现程度:(用以评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教材:
教学材料指教学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
学生所用的工具书、杂志、其他图书;学具、各种教学辅助材料等等。
教学组织:
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型式分三种:
1、班级授课制。
优点:提高效率,增加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忙”的水平。
缺点:难以适应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2、小组教学的组织型式
优点:个性化,增加小组内增加小组内合作学习、互相激励的能力 缺点:分组要科学,教师配备不足,不一定适合个人发展
3、个别教学的组织型式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结合采用小组和个别教学方式。
二、教学组织的应用
1、班级规模
学习目标的类别、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课堂密度小
三、座位排列方式 秧田式
优点: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做笔记,有利于集体讲授。
不足:活跃带(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及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坐在非活跃带(后排和两边)的学生多。此外,学生的人际交往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受到限制。马蹄型和新月型
优点:学生在座谈时能够看见其他人,有利于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使学生的交流完整起来。教师处在“U”型的缺口对面,与学生目光接触频率也提高,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讨论研究。不足:使课堂问题行为增多。
方形和圆形 优点:学生的交流形式和交流机会增加,适当的安排可以鼓励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减少不必要的约束。
不足:学生容易左顾右盼、扭身体,教师位置要适当,不然容易妨碍对课堂的监控。模块型
适合于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
优点: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走道开阔不至于相互干扰。
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
一、教学行为的分类
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分类及具体方式: 课堂教学行为类别
教学行为的具体方式
呈示行为
语言、文字、声像、动作 对话行为
讨论、问答
指导行为
阅读指导、练习指导、活动指导
二、教学行为的选择要求 总要求:适合 适合教学的开展
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学习的环境、教师的条件和素质等。
呈示行为策略:讲述、板书、声像、动作 板书
一、板书的功能:
1、配合讲述等行为,向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视觉通道的信息。
2、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和结构。
3、为识记、保持、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
4、为师生将注意集中于共同内容提供了现实载体。
二、表现形式
要点式板书、总分式板书、对比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条式板书、图解式板书
三、维度分析
1、板书的布局
2、板书形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
3、板书形式与学生特征的匹配程度
4、板书的适时性
教学对话策略:问答、讨论 问答:
一、问答行为的功能
1、诱发学生参与教学
2、提供线索
3、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
4、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二、问答的维度
发问(问题的难度和认知水平、问题的清晰度、发问次数)候答时间(发问后候答时间、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叫答(按一定规则叫答、自愿回答)
理答(积极反应、消极反应、转问和探问、再组织)
指导行为策略:练习、阅读、活动 练习:
一、练习的功能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
2、教师对学生指导可及时告知学生练习的成绩,并给予合理评价。
3、实施教学管理,使教学正常运行。
二、练习指导的维度
1、学生对独立练习的准备程度
2、练习中问题类型安排的合理性
3、教师对独立练习的监控
4、独立练习的常规
评价类型功能:P336(1)诊断性评价
又称为准备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进行,是为了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2)形成性评价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了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日常检查、作业等。(3)终结性评价
又称为结果评价。如期中、期终考试、毕业会考等。
成绩评定:
1、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
2、评定的方式
具体分为:日常检查,考查、考试和测验。最常见评定方式是考试和测验。
3、考试试题的类型
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4、学业成绩评价的结果形式(1)评分制: 绝对评分:百分制、五级记分制、两级制 相对评分:标准分数、等级分数(2)评语制
家庭作业
练习型家庭作业 准备型家庭作业
拓展型和创作型家庭作业
教学方法原则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联系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联系当前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学的方式: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参观
模拟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象、电视、电影、多媒体技术 语言直观:语言的描述
四、因材施教原则 个别教育、集体教育
个别化教育--小组教学、小队教学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六、巩固性原则
七、启发性原则
八、可接受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种种方式。又有学者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种类
二、主要教学方法
1、讲授法(口述教学法)优势:有助于理论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言语的发展和语言逻辑思维的发展。
弱点:不利于直观形象思维、及思维独立性的发展。教学速度:快。
2、谈话法
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教学,在启发式教学中经常使用。
优点:有助于儿童独立思维的出现,有助于儿童口头语言表述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弱点: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的面狭窄
教学速度:慢
3、讨论法
以小组方式,围绕着某个问题,形成小组的意见,然后交流,最重要的在于:组成小组。
优点:有利于儿童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交流、倾听)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思维能力。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的范围更为广泛。
弱点: 讨论过程可能偏离讨论主题,很难有效组织。
教学速度:慢,费时多。
提高讨论的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准备:
1.讨论主题明确,并有可讨论的空间(即不要都是事实性问题)。
2.小组的成员安排:仅有一个领袖人物;将善于表达的同学对面和安静地聆听者安排对座;将两个善于表达的同学安排在拐角处相邻的位置,对“被孤立者”的安排。
其次,注意调整讨论中教师应有的行为:
1.保持良好的心态:允许,接纳学生发表言语(哪怕嘈杂)2.随时关注每个小组产生的争论、沉闷等状况,适度给予指导。3.深入到每个小组,参与讨论,成为其中一个平等的成员。第三,注重讨论后的交流: 以“某小组,请派出你们的代表”的口气鼓励发言,要求总的观点的表述,与倾听。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的类型:分段型/双节型……
优势:有助于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儿童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掌握基础知识。
弱点:有时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反而会阻碍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
教学速度:适中
5、演示法
演示的种类:实物/模型/图片/示范性实验……
优势:满足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弱点:不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言语水平的发展。
教学速度:适中,偏快
6、参观法 优点:(科学课最需要,但很少用)直接为儿童提供直接经验,有利于调动社会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有利于补充学校资源不足,有利于儿童。弱点:局限于安全与经费问题,不利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
7、练习法
练习法的种类:按目的分为预备性(学习新知识前)、训练性(新课内容完成后)、创造性(安排一节课的后半段)练习的过程:
开始阶段—老师明确练习要求(如课文朗诵前,分角色,注意点)。
中间阶段—完成练习过程,练习≠书面练习。
结束阶段—老师对练习的反馈和小结。:
优势: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动作能力和技巧,巩固知识。
弱点:过于机械的练习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速度:中速偏慢
8、实验实践法
方法:制作小报……
优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局限性:注意器械操作的规范性,并要求学生按规范步骤操作。缺点: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9、发现法
参考第五章中相关的内容: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10、情境教学法
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活动――教育活动――教师的教的活动――学生的学的活动
教学的观点: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1)教养任务;(2)教育任务;(3)发展任务。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理论提出教学主要同时完成两种任务: A――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上达到高质量;
B--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重大进步,这里特指“一般发展”,即指儿童个性的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
2.我国小学的教学任务(1)获得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教育性教学)P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