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时间:2019-05-12 11:4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第一篇: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摘要: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与接受过程可以发现,自传研究逐渐进行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关键词:美国自传;传统;现代;转向

《富兰克林自传》被称为“第一部现代美国自传”,它开创了美国传记写作的历史。伴随着西方文艺思潮的不断发展,2O世纪的《富兰克林自传》研究经历了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的深层转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和西方文论影响下的美国自传研究的新发展,代表了2O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

一、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

进入2O世纪,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和弗洛伊德现代心理学的高度发展,探求心理真实、寻找行为的无意识动机成为了传记研究的重任。传记家在作品中越来越注意表现人物复杂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恰如莫洛亚所说:“我们时代的作家比他们的先辈更加感觉到人的复杂和多变,而更不注重那种普遍的统一性。”[l](’在传记写作中,外部客观事实的真实逐渐让位于内心世界的真实。“如果说从约翰生和鲍斯威尔开始的近代传记追求外部行为真实,那么现代传记则把表现心理看作是更重要的任务,也就从对传主生平的叙述进入对传主行为的解释。”[2lJ(于是,对传记作品的批评也更多的注重人物的心路历程与精神发展,自传研究亦是如此,“自传作品的核心在于作者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解释和叙述自我成长的历史。”[2lJ(哪 对于《富兰克林自传》而言,其中宗教与道德的探索与自我价值的揭示不断占据了批评的重要位置,富兰克林在许多批评者看来,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进取精神与特性的楷模,而《富兰克林自传》本身则是一个伟大的道德寓言,它也是美国文化精神的体现。马克斯·韦伯用“资本主义精神”解释富兰克林自传中道德与价值的讨论,他认为富兰克林全部的道德态度都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诚实、守时、勤劳和节俭之所以成为美德是因为它们能保证信用,因为它们对个人有着实际的用处。富兰克林自传所宣扬的不是立身处世的手段,而是一种独特的伦理;不是随处可见的商业上的精明,而是一种精神气质。[3lJ(嘲 对于《富兰克林自传》体现的美德,D.H.劳伦斯却始终无法接受并先后写了两篇评论嘲讽了富兰克林自传所孜孜以求的道德的艺术,他甚至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乏味的道德的功利主义者”。相比之下,查尔斯·L·桑福德对《富兰克林自传》的道德与宗教作了另一番解释,他认为18世纪的宗教虔诚已经让位给道德主义,但是道德主义依然传达着一种使命感。由于跟欧洲腐败的城市文化相抵触,崭新的美国文明将拥有一种土地情怀,发现新大陆的最后结果是用作为拯救方式的“西进运动”来取代但丁和班扬的心路历程。富兰克林就如同一个美国的班扬,在一个道德的寓言里表达这种转变的意义。富兰克林的道德体系不断适应去唤起一个全新的人,去唤起民族世界里的一个全新的社会,“《富兰克林自传》是一个在世俗的层面上追寻约翰·班扬《天路历程》主题的伟大的道德寓言”。(4 3(P72)

罗伯特·塞尔批判了劳伦斯等人所谓“富兰克林自传代表粗俗、吝啬”的评价,认为富兰克林正是通过《富兰克林自传》的自画像而不断地为人所知,自传的三个主要部分证实了他不断地以现在的观点和方式重估自己的早年生活,反映了富兰克林自我的不断冒险历程以及对新事物的欣然接受。作为自传计划的实施者,富兰克林身上体现了理想主义、幻想和现实性的惊人的结合,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对那些新思想和自身新角色的认可。正是由于身份的不断变化和富兰克林自我性格的不断发展,自传成了自我检验和自我宣扬的一种实践。英国作家毛姆对《富兰克林自传》有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文学史很少将自传包括在里面,然而富兰克林的自传却是一个例外。⋯ ⋯ 不但自传的叙述非常吸引人,而且作者成功的自我刻画、生动可信的自我描写也同样精彩。”Ls](es1)戴威·列文则认为,“作为人物特征的朴素体现的一个典范,很难找到另一本书比《富兰克林自传》更广为人知”。J(’《富兰克林自传》代表着一种艺术,它是作者竭尽全力解释自我与评价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从外部世界来看待内在自我的一种艺术。它不但刻画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自我,而且把自身当作时代和祖国的原型,并且确立了一个自力更生者的故事。《富兰克林自传》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富兰克林在一个他认为的“实验的时代”刻画了一个好学上进的自我。面对18世纪理性的时代,富兰克林勇敢地承认理性的局限,并在自传中毫不犹豫地通过叙述自己作为讽刺对象的经历来证实。《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绝妙的艺术之作,它不断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启蒙时代的一个伟大代表。利奥·勒枚同样也对《富兰克林自传》大加赞赏,他称“《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文学中第一部伟大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它是一本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书”。同时,他还认为《自传》对人类本质有着深刻的讽刺,既对l8世纪思潮中伦理道德哲学的关键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不同的宗教及其教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主题揭示了思想的伟大、内心的丰富和复杂,也显示了作品结构、语言和内容的精妙。

二、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传研究在英美学术界成为了一个热点,保罗·埃金认为“原先被批评家所忽视的自传,现在已经得到了它应有的重视。” 更有学者认为“在文学批评界中,似乎所有的批评家和理论家都在谈论自传,直到最近这种文类批评至少被描述为一种稍有缺陷的传记,而最多而言,它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把握民族本质和时代精神的历史文献。” 8 J(n”的确,自传能为洞察国家历史、宗教、文化变迁、社会与个人的经验和特性提供真知灼见。自传作家正是通过参照文化价值观念中已有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自己来解释他的生平。当自己的个人经历形诸文字时,他就把自己当作神话塑造出来的特定形象中的其中之一,并表明自己与所属文化的联系。《富兰克林自传》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评论家欧蒙德·斯威“试图描述富兰克林体现在《自传》中的个人和国家的身份认同,以及它在其人生历程中的发展与变化”。J(Pix)他充分地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了详细的阅读,通过探讨富兰克林内在的自我与环绕在他周围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心理历史学的视角对《自传》进行处理。富兰克林对自我身份尤其是国家身份的追寻正是他在美国革命期间从外省走向殖民地间的过程。斯威使该书成为了《富兰克林自传》研究的一部很有意义的尝试。戴威-西德将《富兰克林自传》和乔纳森·爱德华兹的《个人叙述》进行了比较,这两个经典文本均在l8世纪清教思想的影响下写成。前者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省与清教信仰的复兴;后者强调的是行为的实效与勤勉节俭等清教模式的实践。他们在写作中都强调了“利益”的概念并尽力使自己的自传成为他人“模仿的典范”。[∞] 对他们而言,记录自我生活的冲动来自一种教导他人的冲动,一旦他们的自传能够非常和谐地与从怀疑到信任、从贫穷到富裕的模式相吻合,那么教导的作用就立刻产生。对于《富兰克林自传》所体现的“模仿的典范”,评论家R.A.巴讷斯认为它是18世纪美国自传特有的特征,“这种模仿的典范强调普遍的原则和个人的重要性。尽管每个自传都记录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但是,每个作者所呈现的自我概念却是一个文化的典型或者说理想的典范,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相对于欧蒙德·斯威、戴威·西德对《自传》身份和自我的研究,评论家H.J.道森称《富兰克林自传》为“父亲与儿子间的神话和隐喻”。正是父子间的种种影响使富兰克林的自传开篇明义指出为儿子威廉而写。道森把《富兰克林自传》中独立的第一部分的身份认同比喻为“在博物馆杰作之下的早年自我描述的隐射”。当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面对他的真实的和象征意义的孩子时,他对自我经历的理解通过一种对美国紧迫现实和焦虑未来的感觉而得到折射。“父亲”在任何男性传记家的思维里都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变化的意象,他连接着过去许许多多的“父亲”的形象,也跟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在那些人面前呈现的形象紧密相连,这实际上是

某种面具,传记家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这点。对于富兰克林自传刻画的自我,伯克维奇称“富兰克林的本质就是全体人的例证,他从依赖走向了独立。”(P234)理查德·莫里斯称富兰克林的《自传》揭示了一个16岁的孩童对兄弟竞争的反抗以及对家庭权威的抵触,并通过许多的技巧维护了自我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

对《自传》身份的探讨,可以说是当代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大多数美国自传,就像罗伯特·塞尔指出的,“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同民族意识和国家历程紧密相连。”评论家赫尔伯特·雷伯威兹对富兰克林、斯泰因等八位作家的自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他认为美国自传的重要主题就是对功名显赫的追寻,这种寻求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一度改变和扰乱了美利坚民族的身份。作为殖民时期把握时机去追求功名的一个典范,富兰克林在国内外享受着巨大的荣耀,当他为自己努力争取权力的时候,他从未对面临的困难有太多的担心。“如果不考察富兰克林的个性以及他对成功的渴望,任何人都无法谈及美国自传。他以自我广阔而狡猾的形象塑造了美国梦:勤劳和智慧将保证一个雄心勃勃的人跳出默默无闻的沼泽地。”¨ 富兰克林以自我的努力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梦想。雷伯威兹甚至说,“没有哪一部美国自传的叙述能像富兰克林自传那样,有着如此完美的自我实现以及与自身快乐的协调0”[15](P29)

三、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随着自传研究在当代学界的日趋繁荣,对自传的研究也“从文学研究的边缘进入了主流”,罗伯特·弗肯弗里克认为“如今自传所占据的地位就是昔日新批评盛期诗歌所占据的地位。” 8 J(-308)于是,研究方法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当代西方文论来探讨美国自传,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文论家也是如此,如弗莱、乔治·古斯塔夫、德里达、保罗·德·曼等等。弗莱把自传归为散文体虚构,古斯塔夫把自传当作“独一无二”的西方模式,也是对于生命庆典与虔诚而言的西方文明使命的“最高成就之一”。德里达认为自传作家写作时语言发挥了动力的功能。德·曼则称“自传不是一种文类或样式,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于一切文本之中的一个供阅读或理解的人物。没有任何文本是,或者可能是自传。”德·曼的观点被美国后现代理论家哈桑称为“自传死亡”:认为自我是无法独立的被动者,因此自传无法写出自我的本真;而自传的虚构使它无法同小说区分,因此自传也不能成为独立的文类。我国学者杨正润对此有精辟的反驳,他认为“自传死亡”说把自传中可能存在的虚构成分无限地夸大,以纯粹的理论演绎取代自传作家的实践,这既脱离了文学实践也脱离了文学的历史传统,“自传契约”说则是对自传真实性所作出的历史总结。

当然,运用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的理论来解读自传的西方学者还是有不少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弗莱、德里达和德·曼那样走得太远。杰弗雷· 梅尔曼曾经广泛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现在转向了拉康的观点;詹姆斯·奥尔奈依赖荣格的理论对自传进行研究;保罗·杰则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忠诚。阿达·范·盖斯特尔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读了《富兰克林自传》,他认为自传的主角在另一方面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典范——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对异性的感情。盖斯特尔通过弗洛伊德关于感情的讨论以及他们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的论述,认为“升华的获得——对自我生命的更多的控制和更有社会价值活动的替代,是富兰克林自传主角的两件大事。”¨ 富兰克林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他在自传开头就曾经许诺过这个榜样并将会被后代所模仿。自传的读者目睹了这个榜样如何将性能量从快乐之路转向智慧之路。评论家约瑟夫·费西特伯格则运用罗兰·巴特的理论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富兰克林通过不断“修改”人生而走向显赫,他的读者的本质也相应地变化着,他的自传的风格也从沉思走向劝告、走向文献的记录。“当富兰克林细说他的自学写作的过程时,他实质是在证明作为一个读者他如何建立了一个典范的文本。” 富兰克林写作的自我概念或者说自我创造,并不仅仅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出版商在书中发现他的美德,而是一种转化——

其中文本的碎片、记忆和态度均被利用来揭示一个公共的角色。《富兰克林自传》通篇显示读者是富兰克林自我概念的关键。《富兰克林自传》读者身份的变化导致自传传主从一个回忆个人生活的人转化成国家的引路人。就像一个典范的文本,这个自力更生者是他成功的多次修订的结晶。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的交融与冲突体现在托马斯·库塞身上,他在《美国自传:预言的模式》(1979)中追溯了运用自传作为预言的一种媒介的美国传统以及通过书写自我生活的方式来反映自身及所处社会历史的做法。而他在十年后的另一本书《改变的自我:美国自传中的权威》(1989)里却采纳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理论,并彻底改变了他对自传、美国文学史以及自我与文本之间关系的认识。库塞对富兰克林等八位作家的自传进行了阐释,试图在语言和社会重构的语境下审视美国自传的观念,并认为“《富兰克林自传》代表了美国话语权威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在这种话语中,独立的个体通过写作建构自我”o[18](P12)《富兰克林自传》的道德自省就像福柯所说的“规训技术”,它包含着在表格上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进行自我人生的书写。《自传》体现了世俗的忏悔与个体的自立意识,它不仅仅是一个自力更生者的生命书写与自我建构的追溯。富兰克林把自传描述为个体生命的再版与修订的公开的隐喻,暗示了自传作为一种文本的存在,个性则成了一种复杂的文本效应,文本和语言建构了作者的身份与个性。

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理论解读《富兰克林自传》,是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文艺思潮发展的产物。它们对自传研究的介入无疑扩大了自传研究的视角,但是,完全的解构消除了自传写作的真实性,也消解了自传作者与真实自我身份的关联。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自传研究而言,纯粹的理论演绎与逻辑推理无法抵达事物的本真,惟有自我的经验方可触及事物的真谛。“在自传作品中,自我的经验是一条基本的线索,作者的叙述在这里或那里,有意或无意地会有所偏离,但又总是不断地回复到这条线索上来。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以个体生命的本真构成为基础,在作者的选择、组合、变形之中,人性显示出光彩。这是历史和文学的交融,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也是自传作品特有的魅力。” l(m”《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史和研究史中,无论对其宗教道德情怀的评价,还是对它自我身份建构的论述,都离不开自我的经验,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篇: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系列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2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3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春节”和“圣诞节” 4 浅析中西方综艺节目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结合 6 浅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 从任务型教学角度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The Story of Xi Wang为例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战争时期坠入凡间的天使——通过《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眼中的理想女性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2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贵妇的画像》的过渡性特征的分析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三个中译本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成长小说的分析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 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点与翻译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 41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 43 从语言学的角度解析幼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44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 46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浅谈时代背景对于《飘》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爱与恨的分析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英汉颜色词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从文化翻译观看异化与归化的相对性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挥之不去的父权阴影——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方式比较

论英汉动物隐喻的异同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浅析英语交际法教学及其运用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英汉互译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女性的牺牲——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中外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8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99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比较研究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101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102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104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06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108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 109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10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 112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 114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15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麦琪的礼物》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对比研究 117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118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120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121 电影《狮子王》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123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 124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125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126 广告语及标语动词的翻译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128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29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从目的论的角度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131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无秩序性 133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134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137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论哈罗德•品特三部剧作中的权力斗争主题 139 浅析交替传译过程中停顿现象

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的比较 141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143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14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45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146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147 从构式视野下对英语图式习语的解读 148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150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151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152 Jane Austen’s Cinderella Complex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53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154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155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156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

157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158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 15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 160 浅析中文商标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161 The Conditioning Factor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United States(-)162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63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

164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65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166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 167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168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169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 170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171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1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3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174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175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176 嘉莉妹妹的人物特征

177 Satan in Paradise Lost as a Tragic Hero 178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179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180 从接受理论看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

181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182 试论达尔文主义对《远离尘嚣》创作的影响 183 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 184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185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86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187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翻译

188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89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190

191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192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193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 194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

195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 196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197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198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199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

第三篇:中西方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对比研究--以深圳华侨才城和美国迪斯尼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中西方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对比研究

——以美国迪斯尼和深圳华侨城为例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7170230 姓名:肖 玲 指导老师:刘晓燕

摘 要 随着主题公园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在短短20 年的时间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我国的旅游业、国民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然而,中国主题公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主题重复,缺乏科学规划及科学管理等。本文将深入分析深圳华侨城的产品在市场、交通、竞争力方面的优势,以及产品开发特色和营销特色,并相应的分析美国迪斯尼的开发、营销手段。由点及面地比较分析中西方主题公园开发在经营理念、主题特色、营销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依据中国现有主题资源,预测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建议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需具备中国特色,加强科学,提升品牌形象,推进营销创新等。关键词 主题公园 开发模式 迪斯尼 华侨城

1、主题公园概念的界定

1955年7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了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游园线索、特殊游乐活动和特别游乐氛围的体验性舞台化世界,让人们逐渐注意到“主题、情节、场景”是主题乐园这一新旅游形态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要素,为了更直接和更方便地表述,人们采用了一个特定的专业术语“主题公园”(Theme Park)来标识这种新旅游形态。主题公园概念的界定问题,从迪斯尼乐园在美国加州诞生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然而,给主题公园一个确切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保继刚在《大

[1]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中作了如下描述:“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 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董观志在《旅游主题公园[2]管理原理与实务》发表观点:“旅游主题公园就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本文所采用的观点为:题公园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围绕着主题(或主体)发展思路而建造的模拟环境形态,并使之成为休闲娱乐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由于目前我国的主题公园大多都是采用被动游憩形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这使得游客大部分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程度上。而游客在公园停留时间短,因此大多数主题公园的收入来源仅限门票收入和少量餐饮费用,盈利模式单一,这使得公园资金回收困难,公园经营困难,更别说旅游产品的后继投资和创新了。没有创新便无法留住游客,留不住游客公园便经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2.2.4主题公园的开发缺乏后继投资,生命周期短

主题公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相比较迪斯尼这种大规模的成熟主题公园而言,中国的主题公园起步晚,大部分项目投资相对较小,限制了公园的后继发展潜力,产品也无法随着游客兴趣的转移与科技进步的速度而更新换代。这就直接导致了主题公园难以长期吸引游客的兴趣,使得主题公园生命周期短,3、深圳华侨城开发模式分析

华侨城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圳湾畔,面积4.8平方公里,由华侨城集团公司开发、建设和管理。华侨城集团公司拥有的康佳集团、华侨城控股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华侨城城区旅游项目现已超过20个,其中包括以微缩景观为主题的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以游乐为主题 的欢乐谷和水上乐园,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村,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景区为主体,其它旅游设施配套完善的旅游度假区,是中国比较成功成熟的主题公园。深圳华侨城的成功有其自身优势及独特的成功的开发管理模式。3.1.华侨城相对国内其他主题公园生存环境的优势 3.1.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造就了巨大的市场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商贸口岸之一,人流量极大形成,天然的游客市场。深圳人均收入高,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满足旅游需求。而且快节奏、高收入的后面是严酷竞争、是压力, 这样的环境必然使人们寻找放松和释放压力的途径,,因此,主题公园巨大的市场需求由此产生。3.1.2 便捷的交通扩大了景区辐射范围

深圳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市内公共交通也极为方便,游客来去自由, 缩短了感知距离, 对游客决策行为有积极影响。完善的交通使人们出行便捷, 扩大了华侨城的辐射范围。

3.1.3旅游资源的匮乏消除了竞争压力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雅水狂欢节等新项目,以培育新的旅游热点和利润增长点, 这在我国主题公园成少败多的现状中显得格外夺目。

表2 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建设情况一览表[5]

Tab2.Shenzhen Oct Theme Park Construction Schedule

发展阶段 特征 公园名称 主题 开业时间 萌芽 静态陈列 锦绣中华

发展 动态表演为主

民俗文化村

世界之窗

一期

逐步成熟 参与体验为主 欢乐谷 二期

三期 中华名胜微缩 中国民俗风情 世界名胜集锦 1989年

1991年

1994年

1988年 2002年 2005年

3.3华侨城独特的营销模式 3.3.1 华侨城的体验营销

华侨城的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主题公园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从总体布局大到到每一座建筑、小到指路牌,无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每晚艺术大游行和中心剧场的演出是游览观光活动的高潮,同时 还有各种不定时的节庆活动、民俗及异域风情的歌舞表演,这种动静结合的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观赏效果,也使大批游客留在华侨城的饭店过夜,提高了产品的附加效益。在对游客的服务上,彻底抛弃了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管理方式。在卫生清洁上采用跟踪式清扫,体现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精神。3.3.2深圳欢乐谷的网络营销

2002年11月,“欢乐谷”以网站建设为主要手段开展网络营销,积极筹建特色鲜明的景区网站。2003年,网站一推出就获得了不俗的反响,在春节试运行的20天里取得了2.4万人次左右的访问量。“网上欢乐谷”正式发布后,积极开展各项推广活动,与搜索引擎百度公司的合作、注册3721网络实名、与中国游戏中心的合作以及传统广告推广。此外,还加强在网络新闻中发布的欢乐谷网站链接,展开强势的传统媒体宣传。再次,通过举办一些网络性质的大奖赛,进一步提升网站的知名度,从而将“欢乐谷”品牌形象提升。

3.3.3 华侨城的整合营销

华侨城被誉为我国主题公园的策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侨城建立了旅游业、房地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兼顾家庭,青年人等各个受众群体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推广自身的价值,获得最大效益。4.2.3营销手段——整合及体验营销(1)整合营销

媒体网络的铺设是迪斯尼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多元化经营为自己建立起庞大的传媒系统以达到整合营销的功能。只有借助电视节目的广泛宣传,赢得观众之后,才会促销迪斯尼的电影,而每一部电影中塑造的形象也会很快的出现在各个乐园里。同时,为了巩固形象,迪斯尼在特许经营方面也狠下工夫。它在全球发展了4000多个拥有迪斯尼特许经营权的商家。产品范围小到文具,大到价值数千美元的时髦服饰、手表、汽车。通过一系列的媒体及商品整合,迪斯尼在每个人身边悄然而至,默默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吸引着他们到迪斯尼主题乐园追逐梦想,主题乐园游客络绎不绝。

(2)体验营销

众所周知,迪斯尼在全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就在于体验式营销的娴熟运用。首先,迪斯尼有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制造快乐、享受梦想。因此,迪斯尼乐园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体验童话作品情境的心理消费需求,为游客制造快乐体验。为此,只要有与快乐紧密相关的题材都被迪斯尼乐园大胆采用,尤其是其成功的影视作品都被引入到迪斯尼乐园。其次,体贴、周到的优质服务让成千上万的游客心甘情愿地付出高额代价,去享受迪斯尼的超值服务是乐园的宗旨。再次,迪斯尼有着美妙、梦幻的舒适环境,让游客感觉置身于梦幻世界。

5、中西方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对比研究结论

5.1.经营理念

迪斯尼乐园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经营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创造快乐”的经营理念,始终贴近市场,贴近需求,一切考虑,以游客为主,充满人性温情地为游客创造快乐的体验。以人为本,创造快乐的经营理念不仅对主题公园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决定其他类型旅游景区经营效果好坏、能否长久运营下去的必要条件。而深圳华侨城作为中国本土最完善的主题公园,一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及服务意识已经渐渐形成,但任然缺少对游客的人文关怀,没有走进游客心里,不能让游客因为这里的人情而由衷的感觉快乐。而中国其他大部分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在这一方面存在更多的不足,公园的管理者缺乏对游客的服务意识,仅仅在售票处能感受到公园管理人员的存在,游客感受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与国外主题公园相比,差距还很明显。特别是在西方主题公园进驻本土之后,国内主题公园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做大做强的道路。只有认清差距、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才能欢乐的“与狼共舞”。

6、中国特色主题公园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6.1中国主题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主题公园正经历艰难的转型期,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是主题公园的物质基础,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再认识,重新规划主题公园的运营模式是实现其转型的基础,未来发展具体的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6.1.1 主题公园精致化,打造更有深度主题的小型园

我国主题公园建设既然受资金、规模、设施种类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则必须在主题开发上扬长避短,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更符合实际,也更易成功。小型主题公园虽然不及大型主题公园内容丰富,但能深入发掘主题的各个侧面,而且投资少,建设期短,能根据大众趣味的变化而迅速调整方向,有精巧而灵活的特点。主题公园的小型化并不意味着要减少主题的内涵容量,要完善其主题形态仍须发掘主题的深度。6.1.2 主题公园城镇化,打造有明显特色的主题城镇

在中小城市,也许主题城镇的建设比主题公园的建设更加实在,更加有前途。主题公园门票贵,可重复旅游性差,对主题选择要求高,尤其需要特别具有市场价值的理念,因此,其失败率也相当高。而主体城镇建立在对旧有城镇特别的文化改造基础上,投入较低,符合原居民改善生活的需要,同时城镇因原居民的居住而富有特别的活力。旅游项目建在这样的区域,生活配套等方面的成本较低,可重复旅游性较强,同时又是发展小城镇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一个中小城镇能够建设3-5 个特别富有风味的城镇,这个城市的文化就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了。其实在中国主题公园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而主体城镇成功的例子却确实很多。比如周庄、乌镇、西塘,绍兴鲁镇,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把当地的文化融入当地城镇建设中,用打造旅游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经营主体城镇就非常有特点。但是,一个主体城镇从策划、建设到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进行这种操作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握好市场这个重要的环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1.3主题公园网络化,打造有更大市场的在线主题公园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即应及时介绍新增的旅游项目或将要开展的节庆活动;二要具有主题性,即营销活动应体现主题公园的品牌形象,并突出旅游者的独特利益点;三要具有扩展性,即主题公园应与周边景区(点)协作,共同设计旅游线路,并开展联合促销,以增强整体旅游吸引力。在营销过程上,根据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如在渐降期,主题公园应适时推出新的项目或活动,以赢得回头客,同时增强对潜在旅游者的吸引力。在营销手段上,重点放在高科技、活动组织和公共关系三种方式的合理运用上,如凭借网络开展网络营销,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或采取回报社区的福利性措施等。6.2.4.实施战略管理

主题公园的战略管理包括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结构分析、资源能力分析、竞争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等内容。其中,科学的资源能力分析最为重要。基于正确的资源能力分析结论,主题公园可以选择一般性的竞争战略,如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或市场集中等。另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主题公园经营者必须解决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问题,即决定下一步进入哪些行业,怎样在已有市场内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内部积累还是通过外部并购来实现增长,如何实施多角化战略等。只有成功实施竞争战略管理,现代主题公园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主题公园作为一个并不成熟的旅游、休闲产业,尚有许多地方需要研究。但是,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地的主题公园与市场是不可分离的。投资经营者必须面向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同时,还须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随时进行动态定位,确保主题公园与时俱进,跟上市场变化和发展的脚步,从而博得主题公园长久活力的发展。

7、.结语

目前,中国的主题公园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要想摆脱这一局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者取胜,获得生存,赢得利润,就必须开拓创新,逐一分析问题,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而解决问题,重获生机。

旅游管理专业

07级旅游2班

The Comparative Studing Beteewn Chinese and Western Theme Park Development Mode-Taking American Disney and Overseas Chinese City in Shenzhen as An Example Department of Recours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Management

Number:07170230

Name:Xiao Ling

Supervisor:Liu Xiaoyan Abstract:In just 20 years, the local Chinese theme park springing up all over with the rising of theme park in worldwide,it brought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However, there is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theme park, Such as theme repeat,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etc.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products a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market of shenzhen o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The same as the American Disney.By point and surface to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eme park development in the management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marketing mode theme.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existing theme resources,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inese theme park.Suggest the Chinese theme park develop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strengthens science and promotes brand image and promote marketing innovation etc.Keywords:Development mode;Theme park;Disneyland;Overseas Chinese's city

下载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