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访万家活动”体会施娟
“课外访万家活动”体会
明德小学 施娟
近段时间,我对所教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不能只走走过场,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家访中的一点体会。
这次家访让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一学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及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师情况,并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家长共同探讨育人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高,有着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长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有了方向还要注重方式。我们做到了“六必进”:
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内容也随着改变。对家长的职业、阅历、经济、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砍什么柴”,如果家访的内容方式都千篇一律,必定会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会遇到适得其反的尴尬局面。还有家访时,也要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用旁敲侧击地去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于是,在家访中,我们做到了“六知道”:学生知道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加精彩。
第二篇:课外访万家体会
“课外访万家”有感
金叶希望小学 贺松
10月26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我和六(2)班班主任甘秋菊老师、五(2)班班主任刘克雄老师等深入学生家庭,进行了一天短暂而有意义的集中家访活动。我深入大南沟村、汤家坝村、乐元村一共走访了三(1)班、三(2)班、五(1)班王永强、刘梓怡、朱欣雨、鄢金阳、刘军、罗坤等20位学生。他们中间有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也有学困生,更有行为异常的学生。每到一家我首先向家长介绍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介绍均衡发展的意义、目的,介绍学校近几年发生的举动2变化,介绍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情况。然后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最后征求家长对老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一遍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通过家访,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回想家访的情景,我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都感慨万分,也愿意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回味家访的感受。
一、家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对家庭的理解应该是全家人有着美好的希望,并努力为之奋斗,走入学生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的“精神世界”。有的家中电器齐备,装潢高档,可孩子的书房中却缺少精神食粮---“书”;有的家中虽然比较凌乱,但是却随处可以看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之作;还有的家庭比较简陋,没有孩子的固定书房,与卧室客厅混为一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我们一踏进家门就可以感受到。在交谈中,我们和家长沟通交流,希望家长建立一个健康、丰富、充盈的精神世界,让家长和孩子都怀有美好的希望,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家庭的共同目标。
二、家访是架设沟通的桥梁
记得我小时侯,老师突然到我家中家访,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也记不清楚老师曾经都说了什么,可当时那种难受恐惧却还记忆犹新。也曾听见街边的老婆婆哄调皮的孙子都这样说:“再不听话,老师就来了的……”这样类似的话语,如何避免老师的家访犹如“大灰狼来了”。家访前,我们特别注意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事先征得孩子和家长的同意,并告诉孩子:老师想去你的家里看看,和爸爸妈妈聊一聊,参观你的房间,你欢迎我们吗?孩子轻松并热情的答应了。我们的家长都非常热情,有的亲自和孩子下楼来接我们,有的把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有的打电话亲自邀请……特别是在三(1)班万欣宇家,我到她家时,她父亲不在家,母亲可能由于前一天工作太累,还没有起床,万欣宇看到我走进她,急的满脸通红,眼圈里含满了泪水。我见此情景,连忙轻言细语的对她说:“不要怪妈妈,妈妈一天工作太辛苦,老师先到其他同学家,一会儿再来你家,好吗?”。当我再次来到她家时,她妈妈满怀愧疚的对我说:“真是不好意思,你刚走,孩子在家哭着说,老师到别的同学家,家长都热情接待,而到自己家,妈妈却还在睡觉,觉得家长不重视,很丢她的面子”。这让我非常感动,这说明家长、还在对老师家访非常重视、非常欢迎。其实家访对每一个家庭都十分重要,家长非常愿意和我们近距离的交流,愿意和老师详谈孩子的成长过程,更愿意耐心倾听我们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在家访时也及时肯定孩子在校取得了哪些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家访的气氛非常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家长亲切地称我们是“及时雨”。家访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也让我们缩短了和家长的距离,和家长学做朋友,形成教育合力。
三、家访是孩子增强信心的“兴奋剂”
在奥林匹克赛场上,谁要是注射了“兴奋剂”,谁就会无情的驱逐下场;家访却是孩子增强信心的“兴奋剂”,它非常难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那就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接受的教育。找到一把能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对我们老师来讲可能是一时的发现,对学生来讲可能就是一生的铭记。一次有效的家访可以改变孩子的思想认识,平时老师在学校找学生谈话,因为各种原因,有时还不够深入,可是家访中,老师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和孩子在学习上的约定,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愿意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进步。爱学生,就是爱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一个鼓励,一点进步,一次发言……有了“家访”这个爱的摇篮,我们的孩子会在爱的指引下,充满信心,天天向上!
面对许许多多的家庭,我感慨万千,如果不是有机会走进每个家庭中,我也不能了解这么多孩子背后的环境和家长的想法,家访不仅使我们互相了解,也使我们有了充分的情感上的交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很多的共识。伴随着街灯映照着我们狭长的身影,我和老师们在夜色中作伴回家,远远地听见甘老师的家属笑着说:“我仿佛又看到了六七十年代,骑着自行车家访的老师”!细细想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朴实、真诚的心。
2014年10月28日
第三篇:课外访万家体会
重拾昨日的船票――家访
901班韩会琼
2011年10月15日是一个阳光明媚,非常适合出行的日子。我和美女老师付金华在学校办公室主任王功政老师的带领下于10月份5日早晨7时多乘车从茅坪出发,向庙河挺进。约4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九曲佬,下车便直奔渡口,经向村民打听渡船要9点20才有,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江边遥望庙河,在晨风中陪伴江水一个多小时。
我们无奈地走到江边,恰巧渡船就在江边准备向江对岸运送修公路用的炸药。当船家得知我们是走访学生的教师,便毫不犹豫地叫我们上船。马达声隆隆,船向对岸驰去。当船航行至江心时,突然剧烈颠簸左右摇晃起来,船上装炸药一下子倒入舱内,热闹的船上顿时一片寂静,空气也仿佛沉重起来。我在船上站不稳也坐不住,只是一把紧紧地抓住船的窗弦,闭上眼睛,也不顾上去看傅老师和王老师的表情。可能都心情沉重吧,从下船到今天为止,我们谁也没有提起那天坐船过河的经历。好的是这样的“惊涛骇浪”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几分钟后河面便又波光粼粼了,约20分钟左右的航程,我们就下船上了岸。
人烟稀少,茅草丰茂,下船后我们只好顺路从江边的乡村公路蜿蜒向上爬,大约爬了一公里,终于有了人家。我们前去打听,正在问路之际,学生付苏维端着饭碗出来了,原来这里就是他的家,付苏维的母亲听孩子在喊“老师”,也端着饭碗出来迎接我们,就这样我们来到付苏维的家。
付苏维的家是山顶滑坡安置性移民,房子建得较大,可是房子内还没有刷白,更别说粉刷涂料了,由于建房后家中经济困难,他父亲在两河打工,母亲在家料理家务并“陪孩子”读书。傅苏维是我班上的学生,我向他的母亲详细介绍了他在校的学习、生活、品行和身体状况,王主任也向他们介绍了我们这次走访的目的,询问了他对我们学校和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没有敢多耽搁又马上直奔王妮的家------据付苏维介绍,剩下的四位同学数她最远。为了不影响到付苏维做作业,我们没有请付苏维带路,只是向他问清楚了路线,告别了付苏维家,就直奔王妮家。
路途泥淋,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大约走了一个小时,来到了王妮家。就这样经过五个多小时,我们一行三人走访庙河4名学生。我们要走访的最后一名学生是905班的吴丹丹,由于该生的妹妹先天有病,所以她们的母亲只得在新县城租房居住,我们没有在庙河没有见到她。
下午1点半我们坐船返回九曲佬,依次走访了兰陵的四个学生。下午五点多钟返回茅坪。
这次家访,对我来说虽是旧事重提,拿一张旧船票航行向社区、但它能带我们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心中。
家访,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从我们上船开始,本来渡船是要上午九点20才开船的。当船家听说我们是老师走访学生,二话没说就让我们随他们的货船马上过河,唯恐耽误了我们走访。村干部万书记听说老师们来走访了,专门渡河在村委会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在自
己的老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只是我们觉得家长情谊的厚重,我们才不得不谢绝了村干部的盛情。原书记熊长海专门跑到学生家中来见我们,并对我们到庙河村的走访活动表示感谢。言语朴实,态度诚恳,令人感动。
家访,能倾听到家长的心声。庙河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条件落后。孩子读书应该是家长们的希望。可是家长担心多多,一是放学时学生们乘车不方便。主要是学生人数不多,司机不愿意按时接送,孩子们不得不早早地坐到车上随司机拖在车上满街逛、拉人,可是到江边却比较晚。家长盼望学校能否给学生联系一个可靠车辆,准时接送学生。这样家长能放心,学生能安心。二是渡船班次少,常常是风大浪大,周末不见孩子回家,心中惶恐。其它还有学生吃饭问题,女生饮水、洗漱问题,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生活指导问题。等等。倾听家长的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也便于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家访,能收获到厚重的生情。庙河经济条件差,学生基本上都享受贫困生资助。走访途中我们四次接到向倩倩的妈妈打来的电话,询问我们在哪儿,并一再邀请去她家吃饭,本来是一再拒绝的,可到她家后,我再也无法拒绝了。她家除了向倩倩还小女儿在逸夫小学读书,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靠孩子们的父亲在外打工,一家四口居住的是老式的土墙屋,泥巴地,不过两个女儿都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还不错,这让家长们也感到满足。懂事的向倩倩在周五放假我请她打听过河船 时就知道了老师们会去走访他们的家,就利用“节余”的生活费在茅坪菜市场买了在她看来是好吃的菜---一盘鸡爪子和鸡杂,回
家就和她妈妈商量请走访老师吃饭。她妈妈还请人帮忙做饭以便自己和老师们交流。老师们,看到此情此景,你能再拒绝么?我们只好谢绝了村班干部的招待。吃饭时付双双读三年级的妹妹面对着一大桌子菜却只吃了土豆丝,无论我们怎么劝她吃菜她都不肯。她姐姐基本上也一样。当时的情境让我心疼。谁说当今的学生不懂爱?那是我们平时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
家访,便于反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以前对庙河比较陌生,在每周星期五上完第四节课后生怕学生上完下午的课后回不了家,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上完第四节课后就放了他们。通过走访才发现他们完全可以上完下午的课再回家。只不过老师们可以帮忙联系司机并和家长取得联系,更何况本届庙河的学生基础都还不错,考高中非常有希望,如果他们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上完课后再放学是必成绩会更好些。想想,一学期下来,他们就比别人少上40余节课呀!
再如,这次庙河的四个学生,通过走访才知道,他们都是父亲在外打工,都只有母亲在家带着孩子,他们都是留守生,然而我们的统计表中却没有他们的相关信息。刘双爽还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孤儿,家中就她自己,周末在家她就帮她的三爹带小孩或是做些家务,然后就在三爹家渡过周末,因为在她读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婚,她随父生活,而庙河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她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她不仅家庭温暖缺失,而且家庭教育缺失。我自责呀,做为她的班主任给予她的关爱太少了。在今后工作中要像关爱自己的女儿一样从生活常识、青春期卫生、人际关系多给予指导,老师的关爱是必会弥补一些家庭中
爱的缺失。好的是刘双爽性格开朗、能更多地为他人考虑问题,因此让我内心稍微有些宽慰。不过还是要强调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深入到学生家中,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多和学生亲近。坚信播种爱一定能收获爱。
第四篇:课外访万家体会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郭家坝中心小学 胡开生
“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它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过去,我们家访通常是访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或者有问题的学生,而且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需要访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就忽略了与大多数家庭的沟通。本次家访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我们也一改过去的利用电话进行家访的模式,亲自走入学生的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沟通。这样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给我体会最深的是让我了解了很多平时没有了解到的情况。有些学生平时在学校表现很好,他们不仅表现得彬彬有礼,而且成绩也是非常的棒。但是他们在家里的表现与学校有很大的区别。在家里他们却是娇贵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只要有一点不顺他们的心意,他们就马上变脸。对此,老师与家长交换了意见,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给家长提了一些中肯的一建议。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这是我家访得到的第二个体会。家访时,我们学前班的学生看到老师来了,马上高兴地大声喊“老师好”,赶紧拉着老师坐下。即使一些平时很头疼的孩子也表现得很优秀,让我感动。印象最深的那次我们去班上一个“淘气包”的家里时的情景。这个学生平时在学校很淘气。他的胆子很大,常常站在高处向下跳。为此,我批评了他很 1
多次。那次去他家时,他显得非常的高兴,一会跑过来一会跑过去。当他妈妈给我们泡茶时,他居然拿出自己的牛奶非要我们接着。并且还要看着我们喝下去。他才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啊!这一幕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每当想起这一幕,我内心充满了感动,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家访的第三个体会要想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家长和老师必须经常保持沟通。我们班有很多留守学生,父母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对我们所学的知识一窍不通。小孩子常常得不到有效的辅导。更为担心的是,孩子很淘气,在家里根本不听话,爷爷奶奶毫无办法。对此,爷爷奶奶也希望我们老师在学校对孩子多辅导,多教育。
家访给我的感受很多。对此项活动我也由刚开始的敷衍变成了真正的实践。这次的家访活动为我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一定会认真实行,并且坚持下去。
第五篇:课外访万家体会---李
访万家活动随想
西大垸中学李思尧
“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我校展开了。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放《家访工作手册》,并逐项提出具体要求。家访前,学校让我们教师先从学生口中摸清家庭情况,设计“因家施访”方案;家访中,要求我们教师与家长、学生平等交流;家访后要填写《家访工作手册》并及时反馈交流。
通过活动我具体地反思体会有以下两点:
一、必须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早在几年之前“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我校四百多名学生中,有近一半学生是留守少年儿童。就拿我们这次负责家访的学生来说吧,10名学生中有5人为留守者,他们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同时,又接收着老年人对他们的宠溺,这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放纵。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养成好动,不遵守纪律,打架闹事,不爱学习的坏习惯,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他们的教育问题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通过这次“访万家”活动对他们的走访,让我在教学以及管理中能够摸清对象,对症下药,并且能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这些学生能够转变态度,真正融入到学校生活之中。
二、必须注重对青少年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在班上
学习成绩每次只考了几十分,属于典型的学困生。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家长对他们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家访过程中,很多家长对我说:“孩子回家后根本就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一定要管得严一些。”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我认为,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要经常举行“家长学习交流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是学校了解孩子掌握知识多少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最终考察孩子的唯一方法。要让家长意识到分数绝对不是评价学生将来是不是成材的唯一标准,而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却能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最大的收获,同时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最有效率的开展。
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让我在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省、改进与提高。更让我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两方面不断相互沟通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沟通,可以很好的、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任何人没有理由不重视教育的作用。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教师能力,提高了教师师德素养,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