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精选]

时间:2019-05-12 11:5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精选]》。

第一篇:“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精选]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

(一)学科现状

1、学科结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涉及到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药物治疗和外科干预,以及血液成分与状态的调节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内容复杂、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对该项目的研究形成了包括心血管内科学、心血管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和血液病学等学科交叉、横向联合、研究方向明确的学科群,其中包括4个博士点,并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2、学术队伍:现形成了一支由163人组成的学术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兼职1人),教授43人,副教授52人,讲师66人。163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6人、博士生导师

19、硕士生导师41人,年龄在45岁以下者115人,占70.55%。各学科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心血管内科:现有医、教、研总人数4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21人其他技术人员1人,41人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

神经外科:共有讲师职称以上医、教、研人员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15人。35人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者23人。心血管外科:讲师职称以上医、教、研人员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19人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

神经内科:共有讲师职称以上医、教、研人员38人,其中教授14

人,副教授17人,讲师7人。35人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

血液病科:研究室现有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中级研究人员17人,技师7人。38人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有省科技拔尖人才2名,山东大学关键岗位教授2名,4人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中青年科研人员主要由硕士和博士组成,而且相当一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已取得国外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建设目标及内容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在临床医学中是多个二级学科及三级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项目。涉及到心血管内科学、心血管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和血液病学等多个学科。各学科相互交融、联合攻关,有望解决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多个难题,同时也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1、学科建设:通过联合攻关、研究,使各相关学科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心血管病内科要建设成为无创性诊断与介入性治疗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学科。医、教、研各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总体达到教育部重点学科水平,在国际上亦有一定影响;心血管病外科加强学科建设,为心血管外科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保持和加强心血管外科在全省的领先地位的同时,争取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神经内科要争取建成高水平的、与国际接轨的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外科要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原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争取成立神经外科研究所,牵头成立山东省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中心,创刊《中国神经外科杂志》;血液病科要全面提高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保

持在省内国内的优势地位,逐步建立新的优势方向。

2、实验室建设:临床医学项目的基础研究迫切需要与临床有密切关系的实验室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临床研究项目上水平、上档次,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心血管病内科要尽快完成张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使基础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血液病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及时购置和更新研究室的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方面始终跟上现代科研发展的步伐,使该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得到实验室条件的保证;神经外科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充实,添置实验仪器,扩大使用范围,适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使之成为全省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第二医院临床神经外科实验中心的作用;尽早建立神经病学研究所,并使之成为与先进实验室、研究所接轨的新型研究机构。

3、科学研究:建设期间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

(1)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制和最佳干预:继续保持超声心动图学、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电生理学等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大力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冠心病与血脂代谢、冠心病介入治疗、心房颤动发生机制和临床诊治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争取科研基金,为完成上述目标提供保证。项目结束时发表学术论文10篇。争取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出版1-2部专著。在外科干预方面,积极引进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一氧化氮机、离心泵和各种必需的手术器械,对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外科治疗,进行深入地探讨。鼓励心血管外科项目组成员申报各级各类相关科研课题8项。及时掌握心血管外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以临床促进科研。要求全科医

生每人每年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每1-2年鉴定一项科研成果。

(2)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机制和最佳干预:从事分子或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基础或临床试验研究。组织参与重点科研课题,形成3-5个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专业研究方向。发表10篇学术论文,每1-2年获一项科研成果。在外科干预方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临床研究,以微侵袭导航内镜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疏通再造等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争取1-2项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项目结束时争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发表论文8篇,出版1-2部专著。

(3)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进一步深化疑难血液病的诊治、止血与血栓、免疫血液学三个传统优势方向的研究,保持在省内国内的优势地位;鼓励和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部省级重大项目;扩大与瑞典哥德堡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医院德的协作,与协作单位实现资源互补,更深层次地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目结束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发表论文8篇,出版1-2部专著。

4、教学与人才培养:以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为学术骨干,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为后备力量。通过出国学习、国内进修等方式重点培养中青年医师,不断从中选拔治学严谨、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朝气和活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学术梯队。项目组成员中有博士学位者达50%以上。

按照新的医学教育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未来几年间,争取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奖1项,山东省优秀博士生论文奖多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60名。

5、对外交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争取横向联合科研项目,扩大与瑞典哥德堡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医院德的协作,继续加强与美国、日本、挪威、瑞典、丹麦等多家医院和研究中心的交流与协作,与协作单位实现资源互补,更深层次地参与各种科研项目。鼓励和选派5-10名项目组成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积极邀请10名著名学者来我方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争取召开两次国际学术会议。

(三)经费及拟购仪器设备

建设总投资600万元,投资来源是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及学术交流。

拟购置的代表性的仪器设备:

MFISH&染色体分析系统

定量PCR仪

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

超高速离心机

膜片钳系统

图像分析系统

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

全自动连续加样血液流变仪

血小板聚集仪

程控降温仪

倒置显微镜

蛋白层析分离系统

转基因显微操纵仪

液氮储存系统

显微操作系统

杂交孵育仪

第二篇:“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流行病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流行病学与

卫生事业管理

(一)学科现状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一直是山东大学的重点学科,多年来,两个学科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山东大学的两个优势学科,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研究方向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实验室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

拟重点建设的4个学科方向现状如下:

1、慢性病与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人类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先天性缺陷、恶性肿瘤等,围绕此类疾病的易感性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水平与分子水平探讨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目前该项目组正与瑞典Karolinska医科大学、WHO社区安全促进协作研究中心合作,在我国开展一系列意外伤害基础性研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向己完成多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6项/次,在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群体干预研究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方向正在承担着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重点科研项目。

2、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在继续从事医学统计预测

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同时,近年来开始基因空间异质性理论研究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基因空间异质性变异函数模型,定量分析基因空间异质性;建立疾病空间相关理论模型。目前该方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7项。

3、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针对AIDS/HIV感染、性传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肝炎及与TORCH感染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相关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受感染机体的防御机制及人类行为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等。目前该方向承担着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4、卫生事业管理学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国内已形成优势。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主要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欧盟组织资助的热带病研究特别项目(TDR),已完成的9项成果得到TDR高度的称赞,该研究领域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筹资和运行机制,并提出卫生服务价格与成本测算的有效操作方法,目前该方法已经由国家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通用的医院成本测算方法。

(二)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建成全国一流的分子流行病实验室和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实验室。巩固现有的总体科研能力国内领先的地位,将该学科点建成我国重要的分子流行病研究中心和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学科。

1、学术队伍: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积极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后备力量培养,为现有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国内和出国深造,争取在3年内至少有10人获得博士学位,70%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同时选聘国内

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包括引进兼职院士和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各2名,选聘客座教授12名,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研究队伍。

2、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强化创新,大力拓展综合交叉研究。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在完成现有科研项目的同时,在未来3年内再申请5-6项国家级科研题目,20余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外合作科研项目15-20项,科研总经费1500万元左右。使该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年中完成科研课题20-30项,其中1-2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发表有影响科研论文180-200篇,其中1/3以上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慢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成果将达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2~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间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国际合作项目,新增科研经费500~600万元。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有1~2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已有的主要研究方向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和发展与国际研究方向接轨、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新领域。新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形成重要影响。争取10项左右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和地方的管理决策中,并被国际组织认可,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政策产生影响。争取国际合作项目15~18项,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10项左右,科研经费500~700万

元。

3、人才培养:继续加强该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增加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数量,提高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育水平,博士生年招生数量达到15-20人,硕士生年招生数量达到25-30人,博士生、硕士生在校人数达到80-100名。

4、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建现有实验室,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购置、更新相关大中型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室面积,改善实验室条件,并在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水平,在适当的时机24小时开放实验室,三年内使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达到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水平。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该领域国内一流实验室,为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奠定基础。

5、国际合作:巩固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明瀚亚拉巴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怀特州立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和瑞典Krolinska医科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继续开展科研和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三)经费及拟购仪器设备

建设总投资300万元,投资来源是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及学术交流。

拟购置的代表性的仪器设备:

荧光倒置显微镜

大容量高速离心机

定量PCR

全自动DNA测序仪

下载“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机制和防治[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