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出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中的尊重原则
说出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中的尊重原则
1、师长同心,事半功倍。
教师和家长出于同一个目的,互相沟通,互相体贴.2、去掉架子,多一份诚心。
老师把架子放下了,就少了很多冲突,就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热情接待家长;(2)真诚尊重家长;(3)礼貌友待家长;
(4)实在善待家长;(5)诚信敬待家长;(6)人格折服家长;
只有尊重了家长的意愿,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无障碍,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所以尊重家长,让家长体会到老师门的良苦用心,教育才能更加的顺利,也才能更好的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http://124.128.81.88:8080/blog/group.asp?gid=54&pid=56075
http://124.128.81.88:8080/blog/group.asp?gid=54&pid=56096
在我的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她学习成绩 很好,可是她的家长感觉她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好,在召开家长会时总是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所以在开会时总迟到,我当着所有家长面批评了她,当然那时自己年轻让人感觉着孩子气,所以家长没有有太在意自己的家长会,可是开完了家长会,当家长们得知老师永远是教师要比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想家长们说的,孩子们一些话不给家长说,而是给老师说,我用自己的对孩子们的真诚打动了家长,所以那次家长会自己虽然很年轻,但是很成功。http://124.128.81.88:8080/blog/group.asp?gid=54&pid=54853
http://124.128.81.88:8080/blog/group.asp?gid=54&pid=54835
第二篇:美国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和沟通
美国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和沟通
作者(来源):梁章喜 刘俊提发布时间:2005-03-26
在美国家庭特点不断变化的今天,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下面介绍11种有效的交往技巧。
1.介绍信。在学年伊始,教师写给家长一封介绍信是一种积极接触的良好形式。介绍信可以让家长明确他们对孩子成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2.时事通讯。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时事通讯》,告诉家长有关学校教育情况及如何参与等方面的信息。
3.好消息电话。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在学校有突出表现时,及时给学生家长打个私人电话,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交往形式,是其他形式的有益补充。
4.公告牌。公告牌要放在醒目的地方,保证学生家长到学校时能及时看到。
5.快乐电报。快乐电报是一种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和良好成绩进行表扬并及时与家长沟通的手段。
6.个人便条。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发送个人便条,让家长认识到他们自己实际上就是教育者队伍中的一员,以及对孩子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7.特殊情况卡。为了学生成长而发给家长的一张特殊情况卡,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8.家长角。家长角一般设在教室或学校其他建筑物内的一个角落,角内可包含一些书刊、杂志及其他资料,供家长浏览或借阅。
9.非正式接触。教师在早上安排一定时间迎候学生及其家长,可以简单地了解学生晚上在家里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评论。
10.家访。教师抽出一定时间到学生家里访问,能与家长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双向交流。
11.“教师──家长”联谊会。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家长”联谊会,可有效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非常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育计划。
《教育实践与研究》
教师看家长会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 http://teacher.eol.cn 2006-11-22 16:3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注重积极引导毕业班的学生升学压力大,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在年级的排名情况,升学的希望有多大。他们的家长也急于通过开会或与教师沟通了解到这些情况。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们更关注他们在这段时间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怎样,知识能力水平提高到什么程度。所以,在开家长会时,我希望家长会从保证家长的心理健康入手,让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状态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使家长和老师一道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迎接考试。
(山东省龙口市黄山中学 徐彩香)
力求朴素大方
在升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下,家长会原先的功能已经丧失,正在“变味”。具体表现有这样几种形式:“告状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要求家长严加管教;“成绩发榜会”,像“胡润富豪榜”的发布一样,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会上宣读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差的家长最怕这一招;“赛富会”,在开家长会时,许多家长都是开着车,穿金戴银地“闪亮登场”,相互比较,使家长会成了赛富大会。我认为,家长会应朴素大方,有针对性,毕竟其最终目的是家校形成合力教育孩子。
(山西省泽州县大阳中学 张霞)
家长才是主角
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是实现开家长会这一群体活动目的的有效途径。记得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我首先是搬掉了教室里的讲台,把课桌排成了一个圆形,家长们和我围着课桌团团而坐。我也一改由我一一通告学生考试情况的惯例,要求家长逐一介绍自己的孩子最近做过的让自己感动或欣慰的事。让家长夸奖自己的孩子,家长会因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家长们讲述的间隙,我不失时机地介绍着他们孩子期中考试的情况。这样以家长为主
角的家长会,家长不但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教师对学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 滕家庆)
加强有效沟通
家长会是提高学校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但现在许多家长会成了学习动员会和成绩发布会,甚至开成了“告状会”、“批评会”、“羞辱会”。家长会上,往往是教师讲、家长听,教师评价学生也只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缺乏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有效指导。要想改变当前家长会的现状,我认为还是从教师入手,让教师树立新的家长会理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和教师都能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转变对孩子关注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商讨挽救或改进的对策。另外,在家长会上,那些无谓的“埋怨”是毫无意义的,最有价值的做法就是讲讲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何海江)
做好会后总结
家长参加会议,最想了解的是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表现情况,仅靠教师介绍往往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不妨把会议室做成一个大展室,分成行为表现记录区、作业区、试卷区、特长展示区以及荣誉展示区等等,让家长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等,从而找到与教师、与孩子交流的话题。同时,家长参加会议,最想获得的是家庭教育的经验。对此,教师可以提前选定一些“成功家长”,指导他们从不同侧面遴选家庭教育的优秀案例,总结成功的育子经验。另外,家长会结束以后,应该把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整理出来,并加以升华,就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料,反馈给家长。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张利波)
重在转变观念
现在,不少家长和教师在沟通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这样说:“孩子对我们的话一点儿听不进去,常顶嘴,老师一句话赛过我们十句话,孩子就全拜托给老师了……”如此之说,我听得很多,同事的经历也是如此。甚至有的家长坦言:“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让老师给教育好的!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不是作教师的推脱责任,而是一细琢磨,这是把提高成绩、升学、差生转变的“宝”都押在教师的身上,除了感谢家长对老师的“器重”外,不少社会问题被无意地反映了出来。有多少家长只盯住孩子的成绩这个表象问题,又有多少家长肯花费除去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去一点一滴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诸如每一次的家长会后,粗暴体罚差生又是多少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教育真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涵盖和涉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家长会应该着重让家长懂得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找出背后的成因,从而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家长看家长会
家校应该和谐共处
——“昨天晚上开家长会。老师给家长布置了监督孩子30以内加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的作业,并且反复强调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我听得头大,真不知道自己小时候的家长会,妈妈都是怎么听的。家长会,我总觉得应该是轻松快乐的,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老师和家长一起商量着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针锋相对似的。话又说回来,教师和家长如果总是处于这样紧张的关系,肯定不利于教育孩子。”
(辽宁省辽阳市 康莹)
做好规划追求实效
——“家长会,本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我们家长交流、探讨教育孩子方法的„舞台‟。但现实中许多家长会变成了校方的„独角戏‟。即使偶尔向老师反映情况,因为家长人数太多(我孩子所在的班就有60多人,意味着有60多个家长要参加家长会)、时间有限等原因没有双向互动,更谈不上深入探讨。我建议,一是分批召开家长会,按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把学生家长分成几批,这样也能加强家长会的针对性。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确定交流重点,能够不占用公共时间的,可以书面形式告知我们。”
第三篇:包头市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说课与量化评审试行办法
包头市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说课与量化评审试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客观公正性,根据自治区人事厅《201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安排》(内人发[2010]86号)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包头市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改革试点工作的批复》(内人社发[2010]98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坚持客观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充分体现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用人导向。对少数民族教师、边远地区及苏木(乡镇)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按照实事求是、各负其责的精神,评委会只对申报人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申报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业绩、贡献、教研能力等作出评价;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实际工作表现,需由学校体现在考核、表彰奖励以及推荐意见中。评审分为说课答辩和量化评审两个步骤,其中说课答辩占30%,量化评审占70%。说课答辩排名后十分之一的不进入量化评审阶段。
二、说课答辩
(一)基本要求
说课答辩重在测试申报人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说课课题由评委会按照高级教师申报资格、条件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指定,不局限于某一版本的教材。教材内容将由评委会现场提供。
答辩由评委根据说课情况现场提问1-2题。
说课答辩从备课开始实行封闭管理。申报人员凭身份证到指定地点独立备课。备课时可以携带教材及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但不得携带其他参考资料和通讯工具、笔记本电脑。备课时间为40分钟,说课时间每人6分钟,答辩时间每人2分钟。
(二)评分要素(满分100分)
1.说教材,包括指定课题在某一学段教材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等,15分;
2.说教法和学法,包括对教学对象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估计、教学设计的理念、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28分;
3.说教学程序和过程,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辅助手段及板书设计等,35分;
4.答辩,主要考查应变能力和发展潜力等,12分;
5.其他要求,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仪表气质等,10分。
在原始分(百分制)基础上,边远旗县区学校教师加1分,苏木(乡镇)学校教师加2分。
(三)程序
1.备课(40分钟)2.说课(6分钟)3.答辩(2分钟)4.评委赋分
说课答辩成绩排名前十分之九的申报人员进入量化评审阶段。
三、量化评审
量化评审要素及赋分办法是:
(一)学历(8分)
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并且专业对口,8分;全日制本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非全日制本科并且专业对口,7分;非全日制本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全日制专科并且专业对口,6分;全日制专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非全日制专科并且专业对口,5分;非全日制专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4分。
对小学教师所学专业不作单一要求,只要所学专业与小学教学所需任一专业相同或相近即可。
(二)工龄(10分)
工龄20年以上,5分;15—19年,4分;11—14年,3分;12年以下,2分。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中专毕业教龄满14年,大专毕业教龄满12年,大学本科毕业教龄满10年,加5分;在此基础上,教龄每超过1年加1分,该项满10分为止。
(三)考核(4分)近三年考核合格,4分。
(四)班主任工作(10分)
1.班主任工作,5分。同一排序群体中担任班主任时间最长的得满分,类推其他人员得分。
2.省部级奖励,2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奖励次数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3.市级奖励,1.5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奖励。4.旗县区级奖励,1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奖励。
5.校级奖励,0.5分(市直属学校1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奖励。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双肩挑”教师担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办公室主任、校长、书记的时间亦可算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教研室任教研员的,对班主任工作不作要求。
(五)荣誉和奖项(12分)
1.盟市级荣誉和奖项加4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荣誉和奖项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2.旗县区级荣誉和奖项加3分。加分办法同第1项。
3.校级荣誉加2分(市直属学校加2.5分)。加分办法同第1项。4.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加3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奖项级别最高、数量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下列同一级别的荣誉和奖项在量化评审中依先后顺序赋分: 1.党委和政府及工作部门所发与本职工作一致或相近的奖项;
2.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及具有业务指导性质的事业单位所发奖项;
3.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所属专业委员会所发奖项;
4.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以某一事项或某一课题临时成立机构所发奖项。其中,第1项为重点考虑奖项。
(六)示范带头作用(12分)
1.省部级加5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业务称号(奖项)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2.盟市级加4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盟市级业务称号(奖项)明显多于评审组内其他人员的,可加到5分。
3.旗县区级加2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旗县区级称号(奖项)明显多于评审组内其他人员的,可加到4分。4.校级加1分(市直属学校加1.5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下列同一级别的业务称号(奖项)在量化评审中依先后顺序赋分: 1.地区性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 2.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者;
3.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及具有业务指导性质的事业单位所发业务奖项;
4.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所属专业委员会所发奖项;
5.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以某一事项或某一课题临时成立机构所发奖项。其中,第1、2、3项为重点考虑的业务奖项。
(七)教学研究(10分)
1.完成项目加5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完成项目数量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2.项目价值加5分。根据奖励或鉴定结果确定;未鉴定的由评委会酌情量分。
下列同一级别教研成果在量化评审中依先后顺序赋分: 1.政府及政府部门颁发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教研成果奖; 2.政府及政府业务部门鉴定的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教研成果; 3.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及具有业务指导性质的事业单位确认的教研成果;
4.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所属专业委员会确认的教研成果;
5.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以某一课题临时成立机构确认的教研成果。其中,第1、2、3项为重点考虑的成果。
(八)论文、论著(10分)
论文(论著)由评委会根据同一排序群体中论文的数量、质量相比较后酌情赋分。下列论文在评审中依先后顺序及数量赋分:
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2.在执行CN或ISSN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3.在行业协会、研究会主办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4.仅有获奖证书,未提供论文原文的论文。5.有获奖证书,且提供论文原文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其中,第1和2项为重点考虑论文。发表在论文集、增刊、专刊的论文,仅作参考,不加分。
(九)计算机应用能力(4分)考试合格或符合免试条件的均加4分。
(十)边远地区任教(5分)
苏木(乡镇)学校教师加5分,边远旗县区学校教师加3分。
(十一)加分(15分)
1.硕士研究生以上加2分(仅取得学位或学历1分)。本科学历任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任小学教师加2分;
2.考核三年优秀2分,两年优秀1.5分,一年优秀1分; 3.国家级荣誉和表彰5.5分; 4.省部级荣誉和表彰4.5分;
5.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三个模块全部达到国家线加1分。
四、其他要求 凡不在任现职期间的论文(论著)、获奖、荣誉称号不赋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获奖、荣誉、论文、论著不赋分,未经认可的证明材料不赋分。
第四篇:雇佣与培训关于徐闻县中小学人力资源管理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环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培训环节的调查报告
——曹定昌
导语
为了深入了解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于2013年4、5月与部分骨干教师、班主任、新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徐闻县220所学校上交的2012-2013学继续教育年审学分登记表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一、徐闻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一)全县教师人数
全县教师6359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小学4人,中学190人);中级职称3650人(小学2335人,中学1315人);初级职称1536人(小学801人,中学735人)。
(二)人员结构情况
引进的教师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坚持理念与定位培养,这样可以加快教育现在化和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教育局对教师的培训情况 教育局对教师每年平均培训天数为0-6天;平均培训次数为1-3次;培训支出为管理费用的3%-6%;教育局主要有四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内部培训、委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举行各种现场会加以实践。
二、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从科学发展教育的思路出发,徐闻县教育局领导把抓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县教育的根本。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通知》、《徐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正在拟订《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奖励办法》。以上文件对促进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影响极大。特别是今年县里决定拔专款,用于解决教师参加县级培训的费用。从今年起,徐闻县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集中培训已没有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如,免去了以往教师每人每年每科40元的继续教育培训费,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免收了70多万元。今年全县继续教育人数6359人,合格5724人,合格率为90%。
(二)教师继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1.把师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抓师德建设入手抓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2.徐闻县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已从培养数量充足、学历合格的教师转向培养质量达标、能力胜任的教师。统计显示,徐闻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98.53%、100%、90.46%,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基本形成“县、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1.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切实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由各中小学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表,进修校分类整理后,组织县内外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这样就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很受基层学校欢迎。本共开展了70多场次“送教下乡”活动,足迹遍及全县70多所学校,共3200人次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2.县集中培训管理精细化
落实培训项目专人管理,从学员情况分析、培训预案制定、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培训负责。运用现代成人教育理念,改变过去以讲座或会议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深入调研,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中增强互动;培训后及时反馈。通过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实效性,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教育局组织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的教师有2289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36%,是参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初步建立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机制 1.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将继续教育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纳入教师岗位考核的内容。凡继续教育未达学分最低要求者,当继续教育为不合格;凡本周期满时,未完成总学分最低要求或未完成每个板块相应的最低学分者,视为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
凡继续教育不合格者,当年考核为不合格;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续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优评先。新教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2.对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
制定《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从今年开始,拟每年对全县各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组织管理、计划落实、活动开展、绩效(主要包括各学校应培训对象参加县级培训的优秀率、合格率、出勤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出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按照2012-2013学继续教育学分验审日程安排,有25%的学校无故不在规定时间送审。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应付了事,送审材料在网上下载,明显做假。特别是个别乡镇小学,继续教育送审极其草率,基本没有培训项目的印证材料。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到五成。学校制定了各种学习制度,组织了各项学习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上交作业有不少是抄的,学习笔记是检查前连夜赶的,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热情的缺乏是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
目前的继续教育考核基本上还是终结性考核,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唯一的考核就是考勤,只要人到场了,甚至只要考勤时人到场了,就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没有及时跟上,尤其是对学员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不足,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没有及时提高。这样既缺乏激励性,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
(三)校本培训不规范
不少学校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或者把它完全等同于常规教研活动,没有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为了完成规定的校本培训学时任务,敷衍了事。
(四)高中教师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较低
按照《徐闻县普通中小学教师2011-2012学继续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不少高中学校教师没有完成继续教育板块要求,表现在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科目不够,且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加县以上培训的比例。初中教师95%参加了县级以上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而高中仅为70%。
(五)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需求 调查显示,60%的教师把“教学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通识培训”是最不受欢迎的培训。
培训没有把教育理论、教学论、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没有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确定培训主题和安排培训内容;没有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没有教给教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虽然讲的东西涉及教师应具备的学习内容,但与教师们关注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距离。
三、建议
(一)建立以制度作保障的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当成教师个人的事情,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出系统反应,使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切实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设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继续教育的开展。
2.依法治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变培训的“外铄性”为“内发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培训成为自觉行为。
3.召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场会,表彰一批继续教育先进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 1.良好的培训效果取决于对培训对象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增强对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须对该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帮助的辅助学习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内容系列。学校制订学校学校本培训计划,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的自我培训计划。
2.采用问卷《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基本情况、参训目的、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培训方式及时间安排的建议等,对本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需求调查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的初步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和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本县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建议,重在操作层面。开发适合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实践价值,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训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课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培训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知识难于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课例教学。
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对优秀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模仿—创新”,再实行“自我讲课—同行研讨纠错—重新设计—再讲再评”的对照训练,这样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在做中学”,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以市县校级课题研究为抓手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完整地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就能基本掌握教育研究的步骤、方法。具体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成果交流”。
研究的课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
要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以课题做平台,集中精力攻关,解决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五)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每年对校本培训的成效作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规划、内容开展情况、效果、个人档案资料、经费支持等,评估结果通报全县中小学校,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必备条件。2.县继续教育中心要派指导教师到学校了解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并帮助学校解决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查看培训档案资料,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帮助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3.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在培训机构与参训教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通道,使培训教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参训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教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请求指导。这样可以使教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束语
通过对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本县教师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清晰。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将教育系统后备人才的储备与教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是本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五篇: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
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
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2)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A.人格 B.性格 C 能力 D.气质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2)负强化等同于惩罚。3.简答题
(1)我国中学应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原则?(2)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4.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李明学习非常用功,平时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每逢大考前他就非常紧张、烦躁、害怕,前一天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进入考场头脑就一片空白,结果成绩总是不理想。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李明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不相称。问题:
①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分析李明同学面临的问题。②作为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