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1:5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

第一篇: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

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

各院(系)团委、直属团总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高校学生“走基层 看变化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我校团委对2012年12月15日下发的《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启动通知》做如下补充说明:

一、实践活动主题

今年我校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

二、实践活动组织工作

1、以团队(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或个人形式组队参加实践活动,以返乡活动为主;

2、以照片、微语录或微电影等简单的形式,反映和记载实践的过程和成果,随时通过人人网和新浪微博发布,标明交大寒假社会实践(主题),并@交大思思即可。活动结束之后,以网上发布的材料进行总结评比,不再另外提交总结材料。

3、开学后两周内,校团委将组织专家评审会,对提交的照片、微语录或微电影等材料进行评比,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一定的奖励。

三、实践活动内容参考

1、感知美丽中国: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民族工业、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农业技术革新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感恩父母亲情:通过为父母做顿饭、聊聊天、逛逛街等形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感受家乡变化:通过宣传板报、报告会、座谈会、图片展等形式,展现家乡面貌变化、民生改善等。

4、学雷锋志愿服务:号召和组织同学们到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

5、社会调查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是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针对老百姓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活动。

联系人:

沈小丹***sxd058@yahoo.com.cn

黄菡***huanghancq@126.com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

二○一三年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住房制度改革补充办法实施细则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制度改革补充办法实施细则

(校四届五次教代会常任主席团2004年6月11日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学校四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上海交通大学住房制度改革补充办法》的精神,校资源配置与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退休和在职人员住房建筑面积标准

正高(含副局)120平方米

副高(含正处)100平方米

副处(含高级技师)90平方米

中级职称(含正科、技师)80平方米

副科(含高级工)70平方米

初级(含助教、科员等)65平方米

其他人员(含技术员、中级工及以下)60平方米

二、补贴标准

1.1998年1月1日前退休人员,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单价: 1400元 + 12 元×工龄 + 12 元×校龄

2.1997年12月31日后在岗、1998年1月1日前进校工作人员,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单价:

1400 元+ 12 元×工龄

3.1997年12月31日后进校人员每月补贴:

正高(含局级干部)1400元

副高(含处级干部)1200元

中级(含科级干部)1000元

其他人员800元

三、职称、职级认定

1.退休人员(指1998年1月1日前退休和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选择按退休人员办法领取补贴的人员)的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或职级(党政人员职务)按退休时的情况认定。

2.在职人员(指1998年1月1日前进校工作,1997年12月31日后在岗且属事业编制的人员;1999年9月1日前进入原上海农学院工作,1999年8月

31日后在岗且属事业编制的人员)的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或职级(党政人员职务)按2003年12月25日前的情况认定。

3.新进人员按即时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或职级(党政人员职务)按月领取补贴。

4.所有人员的职级(党政人员职务)以组织部认定为准。

5.所有人员的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职务)以人事处认定为准。

四、工龄、校龄认定

1.1949年前参加工作的人员(离休干部除外),工龄和校龄自1949年起计算。

2.1991年前退休的人员,工龄和校龄计算至退休年。

3.1991年后退休的人员,工龄和校龄截止计算至1991年。

4.参军后直接转业、复员进校工作的,军龄计入校龄。

5.工龄、校龄以人事处认定为准。

五、原住房建筑面积认定

1.按1998年1月1日前(原上海农学院职工按1999年9月1日前)教职工的实际住房分配情况确认,并以家庭为基础计算。

2.职工家庭按规定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一套或一套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建筑面积。

3.职工家庭按公有住房政策购买一套或一套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建筑面积。

4.职工家庭既按公有住房政策购买了住房,又有按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住房的,合并计算建筑面积。

5.按照城市房屋动迁政策,动迁协议实际安置的住房建筑面积(含货币安置)中扣除个人按市场价出资购买的建筑面积后的住房,计入职工住房建筑面积。

6.单位分配住房时,向职工或职工配偶收取的个人出资款,除个人按市场价出资部分外,其它部分计入职工住房建筑面积。

7.单位分配住房时,职工部门或配偶所在单位出资的部分,计入职工住房建筑面积。

8.住房原承租人及配偶均已去世,该房核定为现承租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建筑面积。

9.已购公房原产权人和配偶均已去世,该房核定为实际居住(户籍)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建筑面积。

10.职工及其配偶在各自单位均未分配过住房,按现住房户籍中(含参军、地质工作者等国家规定的不保留户籍人员)职工夫妇同辈(含回沪知青子女)和长辈的家庭数进行建筑面积平均分摊。

11.以上第10条中的住房人员(不含受配人配偶):

(1)如果受配人住房未超标,则同住人员按无房户计算;

(2)如果受配人住房超标,超标部分按第10条规定进行分摊;

(3)本条计算后与第10条计算后的同住人员住房补贴增量差,从2008年开始分三年平均补发;

(4)受配人的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参照本校标准执行。

12.祖传私房面积计算的问题,如今后政府部门有明确规定,将根据有关政策作相应调整。

六、住房补贴发放

1.住房补贴的发放,原则上参照上海市公积金发放的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

2.各类人员的住房补贴均按职工个人计算,双职工分别计算发放。

3.退休人员中2004年1月1日前年满75周岁的,住房补贴于2004年内一次性发放。

4.退休人员中2004年1月1日前年满70周岁的,住房补贴于2004年、2005年分二次平均发放。

5.其他1998年1月1日前退休的人员,住房补贴于2004年、2005年、2006年分三次平均发放。

6.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未申领过住房补贴的在职人员,他们的住房补贴于2005年起分六年发放;其中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未曾购买过学校提供优惠房的,可自愿选择退休人员的方案,如已领取过购房奖励(J值)的,则应减去相应部分后发放。

7.2005年1月1日起退休的未申领过住房补贴的在职人员,他们的住房补贴自退休后的次年起,分六年发放。

8.住房未达标的在职人员的住房补贴,按月平均计算,按年发放,于每年

12月31日前发放当年个人应得补贴。

9.首次领取补贴的在职人员,第一笔发放资金按原补贴标准执行,即高级职称75平方米,其他人员56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款800元,余款按5年平均计算,从次年开始,每年发放。

10.已经领取过住房补贴的在职人员,按新标准平均六年计算,其已领取部分在最初的中抵扣。

11.新进人员的住房补贴根据各人的实际职称、职级发放。如职称、职级有变动,从变动的次月起调整相应的补贴标准。

12.新进人员的住房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120个月,到退休时即终止发放。

13.房改补充办法执行前已在校的新进人员,原先按月领取的住房补贴与调整后的差额部分,自2005年起分6年平均补发完;但新进人员由于个人原因离开学校工作,则从当年起自然停止房贴差额款的补发。

14.新进人员因付购房首期款需向学校申请提前支取住房补贴(以下简称借款),仍按本校2000年6月颁发的《上海交通大学新进人员住房津贴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办理。如有特殊要求,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上报学校房改工作组审批。已经办理借款手续的新进人员,不得提出新的借款要求,并按原协议还款。

15.出国人员(含公派)未发放完毕的住房补贴款,自离校手续生效的次月起停止发放,待回国返校工作后继续发放。

16.退休人员、在职人员中遇不可抗力造成困难的人员,经学校房改工作组讨论同意后,可提前发放住房补贴。

17.因组织需要调动离校的在职人员,经学校房改工作组讨论同意后,可根据调入单位的要求将住房补贴转入该单位或一次性向本人发放住房补贴,每在校工作一年领取补贴的十分之一。

18.自行要求调动、辞职及聘用合同终止或中止的人员,自办理离校手续或聘用合同关系停止之月起终止发放住房补贴。

19.住房未达标的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于2002年11月30日后去世,其家属可一次性领取住房补贴,领取顺序:

(1)有效遗嘱指定继承人;

(2)经公证的已故教职员工家属申领住房补贴款委托书所指定的被委托人。

20.受到党纪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人员住房补贴暂停一年发放;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及其以上处分的人员住房补贴暂停两年发放。

21.受到行政警告、记过处分的人员住房补贴暂停一年发放;受到记大过及其以上处分的人员住房补贴暂停两年发放。

22.被学校开除公职的人员,自处分生效之月起终止发放住房补贴。

23.受党纪或行政降级处分的,按照降级后的职称或职级发放,已经发放部分不再追索。

24.申请住房补贴的在职人员,需提供本人住房凭证、户籍证明、购房合同、购房发票、新购房屋房地产权证。如所购为期房,申领到房地产权证后补充提供,逾期不提供者,学校将追索已经发放部分。

25.委托他人前来领取住房补贴款的,被委托人须提供经公证的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护照)复印件、被委托人身份证(护照)复印件。

七、其他

1.本细则由校资源配置与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由校房改工作组负责解释。

2.本细则由学校教代会常任主席团讨论通过并监督执行。

第三篇:上海交通大学三项举措推进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上海交通大学三项举措推进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关于“注重实践,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长效性”的指示,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以“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以十八大的成功召开为契机,引导鼓励广大青年投身于社会实践,发动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加强实干能力。

——创新反馈形式,扩大宣传覆盖。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人人网、新浪微博的实时性与公共性,鼓励各个团队和个人随手拍、随手记录,通过照片、微语录、微电影等形式,记录与展现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目前人人网的公共主页“交大思思”已与3200余人成为好友,其新浪微博账号也已有约1200人关注。假期初始的几天内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的平台上,“交大思思”就已经与数十个团体或个人就前期准备、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了线上交流,可见这种新形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通过在线记录的形式替代总结报告,简化了评估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流程。而网络公共平台的使用有效的宣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活动覆盖面,裨益良多。——组织母校回访,传承思源精神。母校回访活动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并提供学生培训与回访资料的大型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活动中300余名同学回访70余所初高中。他们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心得,介绍大学生活和专业情况,提供心理咨询;为家长解答关于高考、自主招生、高中生活等方面的疑惑;与老师畅谈多彩的大学生活,回忆

昔日师生情谊。该活动为毕业生对母校的教育反馈提供契机,帮助初高中提高了教学质量,调动了初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大学生的交流能力。母校回访活动得到各地初高中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引导关注基层,助力城镇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号召学子走基层、看变化、关注城镇化,增加学生的基层关切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0个高年级社会实践团队就城镇化建设的定义、力度、作用、实施范围、已有城镇化程度和目标城镇化程度等问题提出了20余个课题进行调研。他们回到家乡,通过主观感受发现变化,根据客观数据分析变化,询问家乡人民评价变化,联系政策精神解释变化。调研结果最终将形成总结报告,供政府部门参考。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基层变化,有利于他们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之中。

第四篇: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宿舍此楼建于1899年,位于老图书馆北面。欧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70平方米,曾作校长及教工宿舍之用。1982年12月建教师活动中心时被拆除。

中院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夏,初建时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风格。供办公、师范班及中学部使用。中院位于校园中央绿地北侧,东面与教师活动中心和老图书馆相邻,西面与新上院相邻。中院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图为1899年落成的中院校舍。

中院几经修缮,使用功能也历经多次变化。1999年学校对其进行了复原性大修,房屋结构由原来的砖木结构变为钢筋砼框架结构。中院由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亲自设计并督造。在当时中国,斥资49926.2两银元,建造一幢近5000平方米建筑,属于“大手笔”一类的“作品”。很大的中院,更是一个大的教育世界。它集教学、办公、食宿于一体,如同一个浓缩的新学教育小社会,刻写下中国人自主创办近代新式学校的典型实践。许多著名校友如吴稚晖、钮永建、白毓昆、马衡、周厚坤、邹韬奋、陆定一等都曾在此楼学习过。中院大厅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铜像。何嗣焜先生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先生办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和交通大学重要的筹建者。何嗣焜担任校长四年,开创系统的分级办学体制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河,师范班开学之日也成为交通大学校庆日的来历;开创中国近代大学管理章程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派遣留学生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乃至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史中上最早的大规模运动会之先河,使公学初具规模,为南洋公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中院三楼原作过教师、学生宿舍。如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01年受聘出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时,就住在中院三楼60号。他常常晚间约两、三位同学来宿舍谈话,讨论学业问题。新中院建于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是一座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康白渡式”风格(即买办式风格)。建成后曾作为男生学生宿舍使用,建国后作为院系办公场所之用。楼高二层,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口字形平面,中央留有天井。青砖墙面,红砖腰线,外围有贯通四周的走廊。该楼中西合壁,质料典雅。著名校友凌鸿勋、陆定一等曾在此楼住过。新中院2003年改作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展厅实际使用面积6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小楼像小船一样静静地泊在上海交大校园里,楼前斑驳的铁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

上院(新上院旧址)是南洋公学时期的大学部。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由美国人福开森统一筹划设计,里面包括教室、实验室、大礼堂、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在当时被称为上海高校中最伟大的建筑。底层中部原有一个可容500人的礼堂,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在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莅临本校,就在这里向师生发表过重要讲演。1927年为纪念老校长唐文治将此礼堂命名为文治堂。

1954年上院拆除重建后,更名为新上院,总面积增至9746平方米。现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楼之一,正面一、二层为实验室,三层以上为教室,后部有多间阶梯形大教室和一间大型活动室。上海交大1986年校庆时,在新上院大厅内树了一尊盛宣怀半身铜像表示纪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上海交大校刊》和《交大通讯》上,发表几篇论述文章称盛宣怀为“教育家”。

2010年上海交大在闵行新校区室外铸造落成一尊盛宣怀全身铜像,并把盛宣怀办南洋公学的奏折全文刻在石碑上,安放在校门内侧大道边,一条校内干路取名“宣怀大道”。

工程馆原为恭绰馆,设计出自设计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1930年12月由当时的铁道部批准建工程馆并由馥记公司以23万8千两承办全工程于,1932年1月竣工。该馆的部分资金为校友集资,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口”字形,原为二层楼的教学楼,占地

6500平米。1960年加层改造后总面积达到12898平方米。工程院的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试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造型古朴、典雅,建筑手笔多有独到之处。交大一批又一批“冀与欧美各国颉颃争胜”的人才如钱学森和江泽民等都在此楼中学习过。工程馆二楼前厅叶恭绰前校长塑像。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他长期位居交通要津,1917年7月任交通部总长,兼任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叶恭绰是一位交通救国论者,提倡交通救国,重视实业教育。1921年8月,他以南洋为中坚,将部属四校合并成一所大学,定名成立交通大学。学校分设上海、唐山、北京三地,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唐山学校、北京学校。叶恭绰被推选为校长。从交通大学成立开始,叶恭绰就希望把交通大学办成世界先进大学。为此,叶恭绰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曾联络过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商议进行合作。叶恭绰同时希望缔造“天下交大是一家”,一直到建国后,国立交通大学演变成现今的上海、西安两所交大,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部分迁移台湾的交大校友在新竹创立“国立交通大学”。在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中,五所交大演绎成“天下交大是一家”。哲生馆规划建于1937年。由于抗战,实际1946年竣工。

经校史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这就是科学馆建成时的楼铭,已湮没多年,如今终于象冰山浮出水面。科学馆原名哲生馆,哲生馆的建成,还颇有波折,早在黎照寰治校时期的 1936年,学校就开始动工兴建此幢工程试验室。1937年5月21日,为纪念前校长孙科(字哲生)对学校建设的功绩,学校将即将落成的工程试验室定名“哲生馆”,并函请近代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了馆名。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筑只得停工。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才重又开工并于当年的10月24日竣工。1947年 4月 8日,在学校 51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授钥典礼。该楼建筑总面积2162平方米,为三层楼实验室用房。建国后改名为科学馆。现在又改回来了。

总办公厅原名“容闳堂”,是为了纪念我国最早留美的爱国学者容闳先生而命名的。建成于1933年,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庄俊先生设计的,具有严谨的仿欧洲古典主义式样,表现了办公建筑的庄重气质。

总办公厅门额“总办公厅”四字出自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之手。1934年12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上海14个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欢迎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大会”曾在此楼召开。

体育馆由张铸校长发起而建成于1925年,为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体育馆之一。该楼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层建筑面积为2957平方米。底层有小型游泳池、浴室、办公室及乒乓球室;二层内有室内篮球场,南部有小型舞台,可供演出和集会用;三层为室内跑道,亦可作为观赏球赛的看台。学校历来提倡智德体并重,篮球是优秀传统项目。1960年,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高校参加了全国乙级联赛,获合肥赛区第一。上海市体委决定由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甲级篮球联赛。这支以大学生为主的高智商、重技术的业余篮球队,在湖北赛区连胜湖北省队、河北二队、贵州省队,并在上海表演赛中战胜了上海一队,表现惊艳。交大被赞誉不愧为是篮球运动的摇篮。

百年校庆里程碑位于大草坪中央,是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所立的纪念碑。该碑高12.5米,碑体呈三角形,寓意教书育人以德、智、体三方面为根本,以暖灰色花岗岩为碑面。纪念碑为不锈钢环所围绕,周围有花岗岩台阶,象征交通大学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台阶上有浮雕,象征交通大学所经历的百年沧桑。碑北面有一喷水池,池中有由广西白大理石底座托起了五个印度红花岗岩石球,中间主球可以转动,象征交通大学永恒的生命力。北面红色花岗岩上海刻有百年校庆志和校友捐赠名录。校内许多活动在此碑前举行。

交通大学日晷始建于1925年,后于1988年重建,现位于大草坪南侧,正面刻有“与日俱进”四字。1925年9月27日乙卯级同学毕业十周年返校时,曾于大草坪南侧修筑日晷台一座,背后刻有捐赠者姓名。1938级校友毕业五十周年返校时重建,今在上方放置有现代日晷仪。五卅惨案纪念碑。

史霄雯、穆汉祥烈士纪念碑

大礼堂 也称新文治堂,位于校区西侧,东邻体育场,北为第二食堂。为两层钢砼结构,总造价38万元,建筑面积2913平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原上院旧文治堂仅能容纳500人左右,已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同时为了纪念前校长唐文治先生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学校理事会决定新建一座大礼堂并将之命名为新文治堂。

学校中心的大草坪体育场。我们校足球队当年在这里训练比赛可没有这样漂亮的草坪哦。

学生第一宿舍楼即执信西斋。该宿舍位于校园西侧,又为纪念1920年在反对桂系军阀战争中英勇就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朱执信先生,故定名为“执信西斋”。

楼呈马蹄形,中间为三层,两翼为二层。初用作学生宿舍,室内设施完备精美,有房屋187间,建筑面积4397平方米。“文革”期间我们足球队曾经住在二楼中间二间宿舍,还常常在阳台上健身。

门前有1933年由1930届校友发起建筑的“饮水思源”纪念碑,它已成为学校的代表标志。穆汉祥烈士和钱学森都曾居住与此。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宋庆龄与何香凝曾借用此楼共同创立了国民伤兵医院。

铁木工厂,俗称“玻璃房子”,建于1930年,位于工程馆东面,建筑面积956平方米,前校长孙科曾为其题词。原为学生木工、金工实习基地,建国初期为材料力学实验室。钱学森等校友曾在此做过实验。

现在铁木工厂位置上新盖的建筑。除了那些历史建筑外,解放以后又盖了不少教学楼。这是新建楼,几十年面貌还是老样子。原第三教学楼现在是MED—X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学校直属的从事医工、医理交叉研究的科研教育机构。原电机楼拆除后,新建了凯原法学院。

原四、五系的无线电楼。在广元路边上的浩然科技大厦。包兆龙图书馆不知是改建还是在重建。这是在原游泳池地盘上新建的钱学森图书馆。门牌为华山路1800号。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馆内设有资料厅、专题展厅、学术交流厅等文化设施。

上海交大还有个法华校区在法华镇路535号,該校址原为法华禅寺所在地,“法华”一名取自《妙法蓮华经》。该寺最初兴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历代多次重修。1930年拆除寺院,在原址兴建正始中学,1949年后建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959年上海市委将党校移交給上海交通大学,1961年起作为上海交大基础部使用。我们一年级时就在这里上课、住宿。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搬迁至此。这是现在的校门。

原先有遮雨长走廊连接的几栋宿舍已拆除,盖起了高楼和花园。

新建的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学大楼。

大门对面法华镇路上的三座漂亮小桥,勾起人们对一千多年前法华古寺和寺前香花桥的无限遐想……

德润的天空2014.7.23

第五篇: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1929年,钱学森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被誉为“全国造就建设人才最高学府”的交通大学。他在交大刻苦攻读,成绩出众,于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围绕“钱学森之问”,学校还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教学与科研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加快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二、美育工作成果显著,进一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

上海交通大学一直致力于开展并推进美育工作,特别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将“美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作为大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以走近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旨,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展美育工作,并将其渗透进学校中心工作,潜移默化浸润全校师生。如今,该项工作已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重要文化标签,凝聚、服务和教育了数十万青年学生,引领其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培育共同文化追求。学校的美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在2012年2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大学校长美育论坛上,校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受邀作主题发言。

南京大学历史: •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起

• 李瑞清(1867-1920),1905-1911任监督:

• 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南高东大时期

形成“俭朴、勤奋、诚笃”校风以“诚”为校训 • • • • • • • • 训育、智育、体育并举

首开“女禁”,实现男女教育公平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开办暑期学校

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源地 创办《学衡》

“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

具有“钟山之崇高,大江之雄毅,玄武之深静”的“国士”风范

• 现在: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百年南京大学魅力之——办学特色

肇始于1902年的南京大学,虽屡经风雨、数番离合,却众志成城,不断发展。百余年来,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以良好的学风校风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了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特色一:弘扬“诚朴雄伟”学风,秉持“知行合一”理念,提升大学文化品位,营造一流育人环境。

早在20世纪初叶的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就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倡导“俭朴、勤奋、诚笃”的校风。30年代出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大力倡导“诚、朴、雄、伟”的学风。他的阐释是:“诚”就是对做学问要有诚意,不以其为升官发财的途径,不以其为取得文凭资格的工具;“朴”就是质朴和朴实,崇实而用笨功以树立朴实的学术气象;“雄”是指“大雄无畏”;“伟”,是伟大崇高,是指要从整个民族文化的命运着眼,不存门户之见,不故步自封,要立志做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大成果出来。南京大学的另一源头金陵大学则以“诚、真、勤、仁”为校训,同样要求师生诚心向学、诚心教学,崇真尚实,笃学为功。进入南京大学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的传统精神得以继承并不断阐扬。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被确定为校训。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诚朴雄伟”的学风与“知行合一”的理念相辅相成,充实、升华,构成了南京大学特有的文化底蕴。它的精髓体现在五个方面:

——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现代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创造知识的场所,更是教人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家园。正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实事求是,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探寻并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成为历代南大人不懈的追求。哲学系讲师胡福明以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勇气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初四稿,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揭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从风雨如磐的20世纪初叶,到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岁月,求真求实精神一脉相承,发扬光大,成为南大文化的主旋律。

——尚诚尚朴的人文情怀。南京大学素以学风严谨、治学诚朴著称。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监督李瑞清就告诫学生要“以不欺为本”。特别是80年代以来,南京大学坚持“严谨、求实、勤奋、创新”学风,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急功近利,因而能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朴实而又坚实的进展,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1997年,我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展“整顿学风、教风、校风,挞伐‘泡沫学术’,维护大学殿堂的圣洁”的大讨论,把学风问题提高到维护科学尊严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来认识。不仅先后有15位资深教授和16位中青年学者向全国发出“牢牢筑起大学教师的道德堤坝”的倡议,而且在1998年即制订并实施《关于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的管理办法》。——厚积薄发的治学风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南京大学薪火相传、一以贯之的传统。2006年我校有两件大事为海内外瞩目:其一是由匡亚明老校长倡导和主持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卷,穷20年之功,集数百位名家,终于编撰出齐,被陈至立国务委员誉为“近百年来最为浩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工程”,最近该丛书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其二为“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闵乃本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19年磨一剑”,不仅在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而且在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基础上,研究成果“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文一理两项重大成果的问世,充分体现了“南大学人”“大雄无畏”、“厚积薄发”的治学风格。——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长期的办学实践塑造了南京大学创新求实的优良学风,尽管斗转星移,但创新的传统一直在我校不断延续和发扬。80年代初,匡亚明校长果断决策,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首开中外合作办学先河。80年代中期,曲钦岳校长“取法乎上”,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接轨,在基础研究领域集中优势,取得突破。同时在大陆高校最早将科学计量学方法引入学术评价,使得南大在最能反映科学研究水平的SCI等“学术榜”上脱颖而出,一马当先,领跑大陆高校达7年之久,而且带动了中国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上升,为中国的SCI论文数排名从1985年的世界第24位跃居2005年的第5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1952年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的办学条件十分薄弱,加上“七五”、“八五”未能获得国家重点投资,学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矛盾和压力。学校党政领导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卧薪尝胆之心,立“再铸辉煌”之志,穷则思变,励精图治。学校决定优先建设教学、科研用房,确保固体微结构、配位化学、机算机软件新技术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7个专业实验室如期建成,并努力在前沿领域“做一流的科研工作”。而名誉校长匡亚明、校长曲钦岳和校部机关都在三排低矮的平房办公,被新闻界誉为“陋室生辉”。在教育部直属高校统计数据方面,尽管南大的办学经费数、教师数等均列中下,但体现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却位居前列,若干统计指标还曾经连续数年名列榜首。特色二: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质量和效益。南京大学力求将质量和效益放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八字原则的核心位置,将质量和效益作为内涵建设的首要衡鉴。遵循这一原则,具体的做法是:高起点擘画,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高效益产出。

——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是我校反复比照、深入论证后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从1985年至2005年,学校曾经多次尝试推进“强强联合”以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均未如愿。学校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确立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提高内涵”的指导思想,结合“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继续抓紧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干的“学科群”的建设,并提出了设立“学科特区”的新思路、新机制,先后发展了分子医学等一批新学科。在首批进入“985工程”的9所高校中,我校是极少数未合并其他院校的大学之一。主要通过“内涵发展”的南京大学仍然保持着奋发、崛起的势头,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育人为本,重视本科教育。现代大学固然兼有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与引领社会等职能,但是培养人才却是大学最初始、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为了强化“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自1996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了4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在2005年召开的南京大学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强调要把本科生教育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代表学校提出了“四个一流”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求各院系必须真正落实好“教授进入本科教育的第一线”的问题,把教授、博导进入本科生课堂的比例作为评价各院系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将把这些指标作为年终院系领导考核的重要参考。

——追求卓越,突出“质量”和“效益”。纵观一流大学,不仅是水平高、成果多、实力强,更重要的是“人均产出高”、“投入产出比高”。我校近20年来始终把“质量”和“效益”作为追求卓越的重要标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统计数据中,尽管我校的经费总数、教师人数、教学科研用房面积等多项指标大体排名在30位左右,但体现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数(院士数、重点学科数、科研成果数、获奖数)却总是位居前5位。

特色三:注重基础,注重融通,注重共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80年代以后,南京大学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吸引一流的生源,给予一流的培养,形成一流的竞争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依托研究型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先进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学生创新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不断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逐渐形成“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自主选择、早期介入科研、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入21世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就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而欲造就“伟器”和“精英”,则必须注重基础,注重融通,注重共生。这是南京大学新世纪的新目标、新思维和新举措新。

——注重基础。南京大学的优势和强项在基础学科,本科教育的特色也在基础人才的培养。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所谓创新人才,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缺乏发展后劲。基于这一认识,南京大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基础课改革,将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近几年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多位教授主持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7名教授荣获“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注重融通。80年代中期,南大构建了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使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与加强能力培养互相融通;使有形课程与潜在课程、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业务培养与素质提高有机结合。2006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思路,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道德、心理、人文和科学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事业心;强调学生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形成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强调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一定要以一流的科研为背景,注重科研对教学的渗透与反哺,通过教学和科研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形成探索未知、创新知识的意识。

——注重共生。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特征。把包括前沿内容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成果引入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具有科研性,同时将课堂讨论中的新思想、好主意、妙技巧等“回馈”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人才与成果共生,教学与科研分享,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南大本科教学的新取向、新追求。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博士生导师分别以授课、讲座、论文指导等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力求让本科生分享研究型大学的资源和氛围。结合“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促进师生以科研训练为平台进行教学互动,鼓励本科生在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下,早期进入专业科研实验室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接受较为系统和规范的科研训练。每年都设立“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同时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自立课题,独立设计,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有哪些办学特色?

• 竺可桢 国立浙江大学校长 •(任期1936年4月-1949年5月)•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 做什么样的人?„„第一,诸位求学,应不仅在科目本身,而且要训练如何能正确地训 练自己的思想;第二,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摘自《竺可桢校长对新生的讲话》,1936年9月18日 •

●大学教育的目的,绝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又在于养成公忠坚 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摘自竺可桢:《广西宜山浙大开学典礼演讲》,1938年11月1日 •

●你们要做将来的领袖,不仅求得一点专门的知识就足够,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沉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同时还要有健全的 体格,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这几点是做领袖所不可缺乏的条件。•

——摘自《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的讲话》,1939年2月4日 •

●所谓求是,不仅限于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摘自《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的讲话》,1939年2月4日 •

• 路甬祥 浙江大学校长

●我们的校风应该是“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校风,这是浙大的传统,也是科学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求是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求是就是要实事 求是,脚踏实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追求科学真理,遵循科学真理,坚持科学真理,为科学真理而献身。因此,求是本身业包含着创新的精神。创新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以现献身的精神,奋发进取,锲而不舍,开拓创新,探索新的科学真理,发展新的应用领域,开拓新的科学与建设事业。创新必须在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及基础之上,我们浙大人应该继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幸福作 出应有的国内贡献。• •

——摘自路甬祥讲话:《坚定不移地坚持深化综合改革,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办好社 •

• 潘云鹤 浙江大学校长 •

•(任期1995年4月-1998年9月,1998年9月-2006年7月)•

• ●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KAQ人才培养模式。......还积极探 索并不断完善了以“3M”(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人才培养框架为基础的宽、专、交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育前期着重打好宽厚的基础,加强通识教育,后期突出专业教 育和交叉学科的培养。

●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更要致力于培养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精英。这样的人才应当包括国 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科技、文化和管理中的创新型人才,适应全球市场和环境变化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等养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 才,要特别注意培养: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全球意识;多元文化团队的领导素质,能进入跨国公司的关键岗位;人文和科学综合的知识结构;提出和驾驭各种“游戏规则”,占领国际经济、文化和科技活动制高点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环境需求的素质和创新与创造能力。•

——摘自潘云鹤:《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3、4 期 •

●浙江大学的教育使命:“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 这是中国和世界的 需要,浙江大学的使命,求是学子的志向。„„要进行自主化学习、高效化学习、研究 化学习和国际化学习。•

——摘自潘云鹤:《成才之道——谈浙大教育的使命、理念和方法》,2005年9月27日 •

浙江大学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综合优势,贯彻“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重视因材施教,为优秀学生提供各种发展途径。

1.设立竺可桢学院,以全新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为优秀学生

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2.实施“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人才培养框架和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多种能力提供了

发展空间。

多通道:指通过完善学分制,向学生提供就业、读研究生(包括免试推荐、本硕连读、考研)、出国留学、停学创业、延长学制

等多种选择;

多规格:指通过全面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在本科阶段,除主修专业外,还可修读第二专业(含辅修、第二专业)、各类强化班、或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进入竺可桢学院按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以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 模块化: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均按模块设置,如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志趣选择某一课程模块修读一定的学分。此外,还设置了能力培养型课程,如自学课、讨论课、研究型课、工程设计系列课、创业训练课等。3.实施以弹性学制、选课制、导师制、主副修制等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在系科专业转移和选择修读课程、学习进程、任课教师等方面有相当的自主权。

4.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每年举行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制作、创业计划等学科竞赛和各种学术节,参加学生达万人,并在全国和国际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全面实施校院两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立项数在1000项以上。• 百年浙大,素以“求是”之精神砥砺后学,褒扬先进,以求是之风培育求是之人,故而人才辈出。新浙大成立以来,更以营造积极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既循循善诱,又提倡宏扬个性,以求培养人格健全,既而脚踏实地,又能锐意进取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总揽科学、人文,着眼于未来,立足于青年,立意为浙大数万学子搭文化之台,扬成材之帆。严谨的“求是”学风,执着的创新精神,培养了无数英才。学校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改战略,实行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英才教育并举的方针。本科教学推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开设有特优学生组成的“竺可桢学院”(包括混合班、工程教育高级班、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班、文科和理科综合试验班、本科学生高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等)。为了给知识交叉提供更大的空间,近年来还按大类打通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推行双学科双学位,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优势,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发展势头强劲。浙江大学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方针,具有完整的学士枣硕士枣博士枣博士后培养体系。构建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的教育框架。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多种学术节、学科竞赛和各类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个性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利用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科建设的全面布局,坚持“开放、网络、动态、竞争”的方针,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下载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的补充通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暂行)2 008-01-25 14:36:32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National Undergraduate......

    2012寒假社会实践通知范文

    中共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 知各系党总支: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及省委副书记赵勇同志2011年12月31......

    2012寒假社会实践通知

    常州信息学院关于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的通知 各分团委、各班团支部: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

    寒假社会实践通知(推荐)

    信息团发[2013]18号信息学院关于组织开展东北大学2014年大学生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团支部: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

    2012寒假社会实践通知(本站推荐)

    2011-2012年食品科技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寒假即来,为丰富我院同学的寒假生活,并引导我院广大青年提早深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锻炼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同学们能在社会实践中奋发成......

    寒假社会实践通知

    2010-2011学年度化工学院关于寒假期间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各团支部: 寒假将至,为使我院同学度过一个充实愉快、文明和谐的假期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

    2012寒假社会实践通知

    关于开展2012年江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这次实践,没有实践报告表,实践单位意见写在实践总结后面并盖章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

    2012寒假社会实践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系团总支: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帮助青年学生践行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