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

时间:2019-05-12 11:5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

第一篇:《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

水产学院成慧中02011140003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以及学生动手解剖观察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观察,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巩固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中国明对虾解剖教学以及内部形态的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中国明对虾解剖与观察内外结构的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过程中的细致认真的品质。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解剖对虾的操作方法以及观察动物体内外部形态、描述物体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动物体解剖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对虾的解剖操作方法是重点。在解剖对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顺序,由前到后,由外到内,每一步的解剖操作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目标结构,以使整个解剖实验完整、有章可循。

(2)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是重点。通过对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掌握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主要结构特征,从而对这一类群所适应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为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品种,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解剖和观察能力,而且对水产养殖中的经济品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具有实际意义。

2、难点分析

对虾解剖过程中的内部形态结构的辨识是难点。通过教学课件中解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对虾的内部结构的形态,但在学生实际解剖的过程中,鉴于每只对虾的外形大小内部构造略有差别,学生在解剖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也难免存在差异和疏忽,导致不能完整的呈现所要观察的结构,使内部结构难以辨识。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发展的原则。

2、使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法、小组活动法、讨论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先组织学生通过教学课件中的解剖图片初步观察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认识各具体结构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掌握解剖操作的方法,再启发学生深入掌握甲壳纲以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工具及实验材料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镜、解剖盘;新鲜的对虾。

七、教学过程

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虾的主要结构,引导学生解剖对虾的操作方法。

(一)中国明对虾的外形观察

1、外形

对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

(1)头胸部: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日本沼虾的额剑侧扁,上下缘具齿)。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甘油制成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构造。

(2)腹部:对虾的腹部长而侧扁),体节明显为6节,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观察体节间如何连接此连接对虾腹部的伸屈运动有何作用 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3)附肢:除第1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对虾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除第1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他都是双枝型,但随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然后右手持镊子,由身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并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但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再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

①头部附肢共5对。

小触角:位于额剑下方。原肢3节,末端有2根短须状触鞭(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外 缘有一明显的刺柄,外鞭内侧尚有一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大触角:位于眼柄下方,原肢2节,基节的基部腹面有排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鞭。(大小触角有何功能?)

大颚:原肢坚硬,形成咀嚼器,分扁而边缘有小齿的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颚须,外肢消失。

小颚:2对,原肢2节,薄片状,内缘具毛。第1对小颚内肢

颚舟叶:呈小片状,外肢退化;第2对小颚内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颚舟叶有何功用?)

②胸部附肢共8对,原肢均2节。

颚足:3对。第1对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一薄片状肢鳃。第2,3对颚足内肢发达,分5节,屈指状,外肢细长。足基部都有羽状的鳃。3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参与虾口器的形成。(颚足有何功能?)

步足:5对。内肢发达,分5节,即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前3对末端为钳状,第1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足;前2对步足末端为钳状,其中第2对特别大,尤其是雄虾,(试分析各步足的功能?)。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雄生殖孔,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生殖孔。(注意各足基部鳃的着生情况。)

③腹部附肢(腹肢)共6对,第1-5对称腹肢,第6对称尾肢(或尾足)。

腹肢共6对,第1~5对称腹肢,第6对称尾肢(或尾足)。共5对,不发达,为游泳足。原肢2节。前2对腹肢,雌雄有别。第1对腹肢的外肢大,内肢很短小;第2对腹肢的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雄性附肢。第3,4,5对腹肢形状相同,内,外肢呈片状,内肢具内附肢。尾肢 1对。内外肢特别宽阔呈片状,外肢外缘有1小刺。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女尾扇在虾的运动中起何作用从外形上如何区分雄虾和雌虾。

(二)对虾解剖操作方法和内部结构观察

两人1组,互相配合操作,边操作边交互观察比较。

1、呼吸器官

用剪刀剪去对虾头胸甲的右侧鳃盖,即可看到呼吸器官鳃。结合已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并同时观察鳃腔内着生在第2对颚足至第4对步足基部的足鳃,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的关节鳃和着生在第1对颚足基部的肢鳃。(对虾各种鳃的数目如何?除呼吸作用外,鳃还有何功能?)

观察完呼吸系统后,用镊子自头胸甲后缘至额剑处,仔细地将头胸甲与其下面的器官剥离开,再用剪刀自头胸甲前部两侧到额剑后剪开并移去头胸甲。然后用剪刀自前向后,沿腹

部两侧背板与侧板交界处剪开腹甲,用镊子略掀启背板,观察肌肉附着于外骨骼内的情况,最后小心地剥离背板和肌肉的联系,移去背板。

2、肌肉

呈束状并往往成对分布。用眼科镊取少许肌肉,置解剖镜下观察。(虾的肌肉属哪种类型?此类肌肉与虾的运动有何关联?)

3、循环系统

开管式,主要观察心脏和动脉。

①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为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用镊子轻轻撕开围心膜即可见到。用放大镜观察,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1对心孔。也可在看完血管后,将心脏取下置于培养皿内的水中,再在放大镜下观察。

②动脉:细且透明。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可见心脏发出7条血管。由心脏前行的动脉有5条,即:由心脏前端发出1条眼动脉,在眼动脉基部两侧发出1对触角动脉,在触角动脉外侧发出1对肝动脉。由心脏后端发出1条腹上动脉,在腹部背面,沿后肠(1条贯穿整个腹部的略粗的管道)背方后行到腹部末端。在胸腹交接处,腹上动脉基部,心脏发出1条弯向胸部腹面的胸直动脉。剪去第4,5对步足处胸部左侧壁,用镊子将该处腹面肌肉轻轻向背方掀起,即可见到胸直动脉通到腹面,注意此血管极易被拉断,达神经索腹方后,再向前后分为2支,向前的1支为胸下动脉,向后的l支为腹下动脉。

4、生殖系统

虾为雌雄异体,摘除心脏,即可见到虾的生殖腺。

①雄性:精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白色,呈3叶状,前部分离为2叶,后部合并为1叶。每侧精巢发出1条细长的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雄生殖孔。

②雌性: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颗粒状,也分3叶,前部2叶,后部1叶,其大小随发育时期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卵巢向两侧腹面发出1对短小的输卵管,其末端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生殖孔。在第4,5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形突起,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空囊,即受精囊。

5、消化系统

用镊子轻轻移去生殖腺,可见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1团淡黄色腺体,即为肝脏。剪去一侧肝脏,可见肠管前接囊状的胃。胃可分为位于体前端的壁薄的贲门胃(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和其后较小,壁略厚的幽门胃。剪开胃壁,观察贲门胃内由3个钙齿组成的胃磨及幽门胃内刚毛着生的情况,它们各有何功能用镊子轻轻提起胃,可见贲门胃前腹方连有一短管,即食管,食管前端连接由口器包围的口腔。幽门胃后接中肠,中肠很短,1对肝脏即位于其两侧,各以1肝管与之相通。中肠之后即为1贯穿整个腹部的后肠,后肠位于腹上动脉腹方,略粗(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残渣),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6、排泄系统

剪去胃和肝脏,在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方,可见到1团扁圆形腺体即触角腺,为成虾的排泄器官,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腺,浸制标本常为乳白色,它以宽大而壁薄的膀胱伸出的短管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

7、神经系统

除保留食管外,将其他内脏器官和肌肉全部除去,小心地沿中线剪开胸部底壁,便可看到身体腹面正中线处有1条白色索状物,即为虾的腹神经链,它由2条神经干愈合而成。用镊子在食管左右两毙小心地剥离,可找到1对白色的围食管神经。沿围食管神经向头端寻找,可见在食管之上,两眼之间有一较大白色块状物,为食管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围食管神经绕到食管腹面与腹神经链连接处有一大白色结节,为食管下神经节。自食管下神经节,沿腹神经链向后端剥离,可见链上还有多个白色神经节,(这些神经节与腹部体节的位置关系如何?鳌虾腹神经链上一共有多少个神经节?)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实训报告,绘中国明对虾外形图(背面观),注明各部结构名称。

2、通过对中国明对虾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说明甲壳纲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验,总结甲壳类具有哪些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九、自主性教学评价

实训课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展课堂讲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有关器械的使用和实验技能,了解当今动物学实验研究室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如海水养对虾中的环境调控及病害处理等),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十、教学资源链接

1、《普通动物学(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动物学实验指导》:程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21世纪生物学基础课系列实验教材·动物学实验技术》:陈广文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花的形态与结构教学设计

《花的形态与结构》教学设计

授课人:丛芳

【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赏花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及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教材分析】

《花的形态与结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的生长情况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营养器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植物的生殖器官。【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哪些;

(2)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并说明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的理由;(3)说出不同的花序;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花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通过不要随手采摘鲜花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文明习惯; 【重点难点】

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的部分;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与交流活动。运用几种典型花的课件、视频材料等。【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新课的预习,教师准备好视频资料《植物的花》。

【教学流程】

导入:播放《植物的花》多媒体片段,师生一起欣赏。展示杜鹃、茉莉、桂花、马蹄莲和玫瑰等常见的花卉图片,之后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由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花的形态和结构》。

新授::观察桃花,对照着课本中“花的形态结构”和大屏幕的投影,由下向上依次观察桃花。此设计在于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景,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桃花结构的和幻灯片,对桃花的每一部分做详细讲述。

小结:对一朵花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梗、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巩固练习:

1、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 和_______。

2、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助____________,所以对植物有好处。

3、雄蕊是由 ______(里面有______)和_______ 组成,雌蕊是由______、______和 _______(里面有______)组成。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材内容的概括总结,我的板书设计分两大块。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花的结构;第二大块是花的花序;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布置作业】

1、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 和_______。

2、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助____________,所以对植物有好处。

3、雄蕊是由 ______(里面有______)和_______ 组成,雌蕊是由______、______和 _______(里面有______)组成。

第三篇:《实验与实践 42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教案》初中生物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2331

实验与实践 4.2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花的各部分结构,并能描述其生理功能,明确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2)初步学会解剖花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剖和观察植物的花,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感受生物学实验观察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主要功能,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通过观察花,感悟生命之美,体验生物多样性,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花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对于具体的生物学结构组成并没有完整的认识。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枯燥,所以首先要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环节入手,通过播放花的开放视频使学生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美丽的花,从而激起了解花的欲望。在这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解剖花的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用生物有序观察法了解花的结构,并讨论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充分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学会合作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要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因为考虑到上海的气候,本节课讲授时很多花,包括代表性的桃花都还没有开,所以要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花。百合花比较大,结构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作为实验观察和解剖的花。

在设计本堂课时,主要通过解剖观察等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识花,贴花等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合作探究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养花护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花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难点:花的解剖。教学过程4.1

2、花的雄蕊和雌蕊分别是怎样构成的?

总结桃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构成。

为了对植物的花有更深刻的认识,每两名同学为一组,进行百合花的解剖实验。

2、花的雄蕊和雌蕊分别是怎样构成的?

总结桃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构成。

为了对植物的花有更深刻的认识,每两名同学为一组,进行百合花的解剖实验。二.实验探究 百合花的结构PPT显示对实验的指导性要求,步骤讲解并演示:

用镊子依次摘下花的结构,再把每一部分依次黏贴在纸上,并标注结构名称。注意解剖的时候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注意分工合作,分清雌蕊和雄蕊;不要丢失或折断花的各部分结构,一定要保证花的完整性。展示课前制作好的花的解剖图。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活动。

各小组完成实验贴图以后,请一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作品,并说出各部分结构。

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六部分组成的称为完全花,如桃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称为非完全花,如百合花。

三.合作探究 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交流讨论 1.花柄,花托,花萼,花冠的功能是什么?

提示花柄是花最底下的部分,上面是花的各部分,底下是茎。花上面的部分生长在哪个部位上?花萼和花瓣一般生长在外面,花瓣还会有很多不同的颜色。2.雄蕊的花药里有什么?花丝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手触摸百合的花药有什么感觉?回忆我们学过的两种生殖细胞,引出花药里面是精子。花丝生长在花药的下面,和花柄的作用相似。3.雌蕊的子房里有什么?柱头和花柱有什么作用?

提示子房的胚珠还、含有另外一种生殖细胞,精子最终要和卵子相遇,必须要经过哪个结构呢?花柱在中间能起到什么作用。4.植物开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5.对于繁殖后代来说,哪部分结构是最重要的?

小结角色扮演有一次,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在一起争论,都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下面有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分别用一句话来夸夸自己,表明自己的重要性 最后提示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很多药用和经济价值,所以在观赏花的同时还要爱护它们。教学活动

第四篇:高职院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出发,通过对其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课程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等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如何做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成为教师们思考问题,本文从课程特点、课程设计理念、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特点、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基本理论,解决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内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综合性。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技能课,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合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内容,可以说是涵盖了本专业内各专业课的大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技术性。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建筑业生产、管理等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课程教学更侧重与技术和技能教育,在内容上与行业内的先进技术接轨。

(三)应用性。“精施工须先通设计”,在高职类院校。我们开设《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各种结构形式的原理和功能,以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应用。

二、钢筋混凝土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而学生的择业、就业、工作等就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行为,为学生奠定从事职业活动的坚强基础。

(二)以工程实际为载体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所研究的问题都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提炼而来,是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等活动的基础。而且各个问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环境,将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正确树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知识“够用”的原则,按照职场中岗位能力标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的融合。

2、在教学内容的逻辑排序上,按照岗位需要及工程规律安排各教学内容的顺序,循序渐进。

3、在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工作性质,适量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阶段课程内容,在充分利用课堂讲授的同时,采用现场教学、实训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模型、图片和板书等相结合。譬如在讲解绪论时采用多媒体授课,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更直观地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公式时,宜采用板书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理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我们要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掌握本专业领域内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之后能进行实践练习。例如,学习完梁或板的配筋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资料,让学生进行受力计算,确定构件的纵向受力配筋、腹筋,并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绑扎钢筋笼,从而让学生明白受力筋、架力筋、弯起筋和箍筋的位置关系,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一些构造要求。

3、丰富授课内容

现代社会技术突飞猛进,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技术产生,因此,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课程的内容更新,尽量地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讲解授课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扎实地专业功底,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另外,在授课时尽量和其他课程相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4、将技术规范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理论总结,对实际工作具有报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专业知识与规范。

5、做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继“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理论教学之后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并能按标准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从而使学生在工程实践、基础理论和计算能力等3个方面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满足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

6、改革成绩判定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我们在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可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具体如下:(1)理论课程的成绩由作业成绩、考勤成绩、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作业成绩占10%,出勤占10%,卷面成绩80%:

(2)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的成绩,采取设计成果评定和答辩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设计成果合格的基础上,通过答辩来确定其最终的课程设计成绩。

四、结束语

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方案

一、课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页制作工具制作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页,将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cn)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页。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1、硬件: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录音笔,计算机及络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下载《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