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工作实践(柏林家政)

时间:2019-05-12 11:1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工作实践(柏林家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工作实践(柏林家政)》。

第一篇: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工作实践(柏林家政)

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

工作实践

——****家政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家政服务带着全新的理念和日益丰富的内涵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我国的家政服务还处在较为粗糙和低级的阶段,观念的混杂、制度的缺失、监管的空白和运作的失范,让人们不禁慨叹:家政服务在充分展示其独有人文关怀的同时,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我们离和谐社会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家庭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也存在着现实的冲突与矛盾,当前制约家庭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

1、家庭服务业企业化进程缓慢,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

2、劳动力市场与家庭服务企业之间出现断桥;

3、家政服务员技能素质有待提高;

4、家政服务行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良性的经营环境。

而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从事家政服务的服务人员都是自由人而不是职业人,二是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大部分是中介行为而不是管理行为。因而造成家政服务市场出现“家政企业对社会的诚信危机,社会对家政企业的信任危机,员工对家政企业的忠诚危机”这三大危机。

而家政服务行业要取得良性发展还需要突破几个瓶颈问题:

1、不是家政服务地位不高,不被市场认可,而是对家政服务的思想认知和市场满意度受到挑战。

2、不是政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而是多头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3、不是家政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而是家政经营者队伍人才奇缺,管理缺位。

4、不是家政服务培训不到位,而是政府出钱,大量资金并未用在刀刃上。

5、不是政府不给政策,而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政策不到位。

6、不是家政行业地位偏低,势单力薄,而是我们只顾低头拉车,孤军奋战,不会整合社会资源,整体发展。

因此要想让家庭服务业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争取多方资源,协调各种矛盾,积极推进家庭服务行业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职业化发展。

****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年1///月,是****市*****直属企业,也是服务于都市家庭和社区、企业的家政服务业专业公司。前身是****服务中心,为适应社会变革,2003年****家政进行了全面洗牌,变过去的纯中介服务模式为"员工式管理,菜单式签约,全方位服务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打造,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实施由****控股、社会机构参股,经营者持股的公司制运作。****家政目前拥有十一家服务连锁企业,家政服务人员近万名,幅射到****各大社区。

****家政近年来围绕妇联的中心工作,竭力打造“凝聚妇女,推动家庭,联动社会”的服务平台。立足“服务妇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充分运用****家政这一服务平台,通过有效服务凝聚妇女和家庭,提高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适应社会变革、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有效服务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多年来,****家政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促进劳动者就业为宗旨。以社区和家庭服务为依托,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精神。积极打造家庭服务业优质品牌,努力营造创业就业机会,为下岗妇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市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做出了积极努力。同时也引领和倡导了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人文关怀。

****家政针对家政市场出现的两大问题三大危机,倡导签约制的员工式管理、个性化的菜单服务、全方位的专业配套的经营管理模式;设立了****家庭服务中心、****母婴护理中心、****护工中心、****培训中心、客户维护中心等服务载体和二百多家社会专业服务企业结成服务联盟。我们在全市300多个大型社区建立了“JG365城市服务网点”,为本市数万个家庭提供家政服务的技术支持和专业配套服务,经营项目和服务范围涵盖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家政开设的母婴卡、孝心卡、乔迁卡、保洁卡和“生活服务一卡通”等专项服务项目,为****千万个家庭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优质、全方位的个性化、专业化家政服务。****家政设立了集信息资讯、商务互动、情感互动、服务互动等优势于一体的专业网站

(http://),是****家政建设的一座与社会各界加强信息沟通,传播服务理念,提供服务项目和产品,连接友谊的平台,实现着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咨询、网上订单和网上网下立体交互式服务的联动,****家政把现代化信息服务的理念和手段与传统模式的社会服务方式进行了有机的嫁接和联动,以互联网为媒介让传统服务插上了信息化腾飞的翅膀。

(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做好行业引领工作,促进家政行业规范发展

由于****市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竞争无序,管理缺乏经验。因此,家政服务行业非常需要有一个组织,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规范、协调和管理市场,组织家政服务企业间经常交流经验、沟通信息,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在****家政行业协会成立之前,为加快行业协会的尽快建立,****家政也做了积极的努力。我们不仅为****市家政行业协会的筹备成立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行业协会一时难产的情况下,我们联合了本市数十家家政服务管理企业,牵头成立了“****家政行业绿色联盟”,开展《呼吁规范家政市场,联手打造服务品牌》的家政企业联盟行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家政绿色联盟针对每年春节期间家政市场出现的“保姆荒”现象,积极组织服务资源,开展联手保春运行动;我们针对家政行业的诚信危机,为保障客户利益,推行了先行赔偿制度,我们针对业内的一些不诚信事件,推行网上公开“违规服务员和客户黑名单”制度;我们开展行业内资源共享,把所有联盟成员的网站互为链接;我们制作了《家政在线》视频教学网站和编辑拍摄了《家政服务百忌》培训教学资料片,让所有家政同行共享培训资源。****家政还通过自我规范,向社会作出八项公开承诺:

1.身份核准、持证上岗——实行从业人员身份核准制度,确保每一位从业人员来源清楚。

2.岗前培训、员工管理——实行签约制员工管理,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和购买综合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险,倡导永不间断的服务理念。

3.服务配套、便利周到——整合了本市上百家专业服务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客户提供便利周到的全方位服务,让客户感受“零家务”的超值享受。

4.合理收费、个性服务——突破传统的以时计费方式,以更科学的项目收费,菜单式订单,倡导人性化的特色服务。

5.规范操作、全程管理——公司、客户及员工三方共同签约,明晰各方的责任及权利。公司为员工和客户提供风险担保,确保客户和员工的利益。

6.统一标准、服务到位——公司对任何一项服务内容都制定出强制性统一标准和量化规范,对客户提出的投诉咨询限时处理。

7.员工激励、纪律严明——制定了十五条员工激励措施,尊重服务人员人格及劳动。坚持做好以心理疏导为主的心态调适,充分激发和调动服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

8.遵守承诺、诚信服务――以客户的需求为准则,努力确保服务质量。搭建公司和客户联系密切的信息沟通平台,对所作承诺请客户监督。如做不到部分或全额退还客户交纳费用。

(三)加强对外来家政劳务人员的源头管理,以提升家政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家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城市中农转非外来劳务工的就业和管理问题已引起各级领

导和业内专业人士关注。在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我国农村还有一亿多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就业门路。加强对城市中外来劳务人员的就业引导和管理,对缓解和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和完善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充分发挥外来劳务人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优势和作用,增强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加强和完善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近年来政府和本市各有关部门都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家政也同样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首先我们一改过去闲散外来家政服务员坐在家政公司门口待工的局面,通过“机构组织,团队输送,基地培训,统一管理”的模式引进外来劳务人员。****家政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和湖北省等地的基层妇联和劳动部门共同协商建立家政服务劳务人才的培训输送基地的合作意向。徐州基地第一批50名家政培训学员春节前赶赴****加盟家政大军,缓解了****春节家政市场的供需矛盾;以后的“徽嫂救市”,“鄂嫂入沪”及山东省济南市“阳光大姐”加盟****家政大军。是****家政从源头上加强和完善家政员队伍中的外来劳务人员的培训管理,解决****家政市场“住家家政服务员”和“节日家政服务员”奇缺矛盾,提高外来劳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所做的积极探索。

其次,我们实行“六张证书上岗”的身份核准制:即:身份证、户籍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家庭成员同意其入沪务工并非传染、精神疾病史承诺书,健康证明和当地输送单位的团体输送协议书,以确保服务人员来源清楚。

再次,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半月以上的岗前封闭式集中培训,每天有指导老师带领家政员去菜场买菜,让外地家政员尽快熟知所有的****菜及价格,同时,按照家政员在培训期间每餐四菜一汤的标准,我们制定了十天每餐不重复的菜单,让家政员在十四天的封闭培训中通过自己动手和老师指导,让她们在短期内学会不同种类的一百个****菜肴的烹饪方法。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会基本的婴儿、老人护理、家庭保洁、园艺栽培等技巧,另外我们还根据家政员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习惯思维和行为定势,制定的《家政服务百忌工作法》,用“八字经”把纪律篇、礼仪篇、实操篇、护理篇拍摄制作成多媒体教学片,让家政员反复学习对照自己的行为,以确保其思想观念、行为意识、生活习惯和服务技能更好地适应服务需求。

同时,我们在工作派遣,岗中管理,待遇保障,技能更新培训和协调员工与雇主之间的矛盾及发生事故和出现问题后的善后调查处理等方面进行全程管理,跟踪服务。我们由公司出资为每位家政员购买了保额为十万元的家政员意外伤害险,我们为每个家庭和服务员都制定了十五条会员(员工)服务条款以确保家政员的切身利益。

例如,我们对服务员实施以下制度:

1.提供家政服务岗前培训,取得上岗证,优先安排上岗;

2.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全面的工作记录和工作业绩积分累积;

3.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星级服务员的评定,并享受星级星酬;

4.累积工作日满一年后可享受公司年休疗养假;

5.赠送一份10万元/年的人身保险和意外伤害险;

6.全程跟踪管理,协调与用户的关系;

7.建立薪金外基金式年终分配激励机制;

8.提供必要的业务技术知识更新培训;

9.提供全天候技术服务支持和临时调配;

10.扶持优秀服务员自主创业;

11.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者推荐参加星级评选;

12.为员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13.为员工度身定做一套符合个性的个人成长记录和发展计划;

14.搭建公司和服务员之间联系密切的信息沟通平台;

15.参与协调和处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事故。

我们通过以上努力,为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源头管理,提高外来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

(四)、打造“****家政服务”三维思考的品牌战略

品牌,作为覆盖在企业和产品上的一种消费服务群体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价值认同,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无形资产,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财富。****家政成立十多年来,走过了初创、深化、提升三个阶段,通过实现三个转变,突出三个效应,形成了****家政以“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

实施“三水为淼”的柔性管理;发挥“三人为众”的团队合力;

弘扬“三木为森”的聚才理念;强化“三石为磊”的诚信基础;

激发“三火为焱”的绩效管理;确立“三金为鑫”的价值认同;

推行“三口为品”的品牌战略;坚持“三日为晶”的永续经营;

这是****家政的经营团队运用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对****家政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实施****家政“三水为淼” 的柔性管理,以涓涓细流的柔情管理团队,以滴水穿石的坚韧知难而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世界;

——运用家政企业“三人为众”的团队合力,发挥企业、客户、家政服务人员“你、我、他”三方作用,依靠团队合力,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弘扬家政企业“三木为森”的聚才理念,实现“知识,资源、人才”的聚木成森,是企业对组织内外资源整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强化家政企业“三石为磊”的诚信体系,“建立企业对社会的诚信度,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家政服务企业品牌战略的三块基石;

——激发家政服务团队“三火为焱”的绩效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情、家政服务员工的热情、家政服务团队的潜能”是家政企业品牌战略的内在动力;

——确立家政企业“三金为鑫”的价值认同体系,企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这三大价值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推行家政服务企业“三口为品”的品牌战略,以“受众面普惠面广;知晓率影响力大,公信力美誉度高”的鲜明特色形成众口皆碑的家政企业良好形象;

——坚持家政企业“三日为晶”的永续经营理念,象水晶石一样经历由“昨日、今日、明日”组成的长效机制,经历千百年的风雨锤炼来保持企业永恒的生命力。

这“三字”文化既是对家政服务企业品牌战略的“三维思考”,又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相生相克理论的全新的注解和运用。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把****服务真正建成“妇联组织参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平台;把妇联的主张和关爱传递到妇女群众中去的操作平台;展示妇联形象和****品牌的窗口平台;凝聚妇女,推动家庭,联动社会的服务平台;为下岗姐妹提供再就业岗位的创业平台;社会资源诚信合作,互惠互利的商务互动平台”。

总之,适应社会变革,创新服务理念,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品牌,深入探讨研究现代家庭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与矛盾,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协调保障机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因此,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篇:建机制 搭平台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机制 搭平台 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余庆县科学技术协会)

2011年以来,余庆县科协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工业强县”战略大局,组织全县科技人员,结合实际,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推广现代科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和科普培训教育活动,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为基本任务,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助推余庆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职责,在实践中摸索出建立八项机制、搭建八个平台的“8+8”工作模式,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搭建科协组织建设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加强了乡(镇)科协的组织建设,使全县科协组织遍布各乡镇以及科技工作者聚集区。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都建立了科协组织,均由副书记任科协主席,分管副乡(镇)长任秘书长,69个村(居、社区)建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配齐了科普宣传员,构皮滩电站也成立了企业科协。形成了纵横交织、遍布城乡的基层科普网络。

二是建立科普考核奖励机制,搭建科普工作保障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科普工作被纳入到乡(镇)年终千分制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去。每年底,由县科协组成乡镇科普工作目标考核小组,对各乡(镇)全年科普工作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按等次进行评分。确保了每年科普工作领导到位、安排到位、落实到位。

三是建立科普惠民机制,搭建科普服务平台。余庆县是山区农业县,为解决农民群众科普知识普及难的问题,县科协建立了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科普志愿者队伍3500余人,成立了农村科普工作队,以开展科普“十进农家”活动为平台,积极向全县农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建立科普知识普及档案,使老百姓不花钱得到了实惠,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自身开展活动、服务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重大工作建言献策。

四是建立科普联动机制,搭建科普宣传平台。一年来,县科协坚持服务大局,树立有“为”更有“位”的思想,积极发挥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的优势,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参与宣传活动的积极性,整合各单位各部门资源,将科普工作纳入到各单位各部门的自身工作内容中去。明确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科普宣传教育任务,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月”等科普宣传活动,由所涉及的单位、部门提供相应资料和技术力量;县科协与县电视台签订了科普大蓬车展播协议,县电视台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六定为科普大蓬车展播时间,并利用广播和音像演示设备在全县开辟科普大蓬车巡展。基本形成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大协作、大联合”生动局面。2011年11月,在县委组织部及县直属机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余庆县参加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在线答题人数比例名列全省前茅。

五是建立科普投入机制,搭建科普活动平台。2011年,县政府投入到全县人均科普经费达0.8元,各乡(镇)、各部门也设有科普专项经费,另外,县科协还积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助科普事业,初步形成“政府投入、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都保障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一月“科普宣传月”、“科普之冬”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正常开展。2011年初,县科协在创建经费中拿出了2万元,用于补助10个乡镇改建维护科普宣传栏;5月,耗资近3万元在湄黄公路余庆段修建了一块边沿3米、高8米、长12米的大型科普广告牌。县科协还在群众集中的县城三角花园、河滨公园设置了高规格的科普画廊,每年投资0.5万元在信息中心开辟了《科普教育》专题节目;同时,由乡镇提供场地及人员,县科协资助电脑及负责培训,在十个乡镇逐步建立起“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免费阅读点,介绍科普知识,引导群众健康、理性上网,深受群众欢迎。

六是建立科普培训机制,搭建科普学习的平台。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制订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规划,计划,8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受到培训,并由县委牵头,组织了1次大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用“贵州数字图书馆”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在组建农村专业科技协会和培养专业户的基础上,2011县科协与县农牧局在新农村示范点和10个乡(镇)确定了30个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制订了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去年共培训7000多人,帮助6000多人就业和再就业;县科协同县教育和科技局联合开展的青少年科技辅导教师培训,培训并聘用了科技辅导教师100余名。

七是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机制,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余庆县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激励青少年优秀人才的涌现,制定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在全县青少年中营造浓厚的 “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展示、交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目前,县科协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三届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去年,余庆中学还获得了“青少年科技示范特色学校”称号。八是建立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县科协加强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意识,先后出台并下发了《关于聘任科技铺导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我县农村科普示范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全县科技工作者、农村实用人才和青少年搭建了活动服务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科技工作者竭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为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者和集体,塑造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良好社会形象,县科协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进行了摸底、统计,并向上推荐了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带头人9个,充分彰显了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魅力。

2011年2月8日

第三篇: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

共青团炎陵县十都镇委员会申报2010“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材料

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

十都镇总人口约1.3万人、14-35周岁青年人数3700人左右,青年外出务工情况突出,除在校学生以外常住本镇青年人数只有1000人左右,28周岁以下青年不到500人,共有团支部26个,其中非公团建新型组织4个,团员688人。近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支持和团县委的指导带领下,十都镇的共青团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党建带团建的机制不断完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团员青年的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绝大部分青年团员呈现出努力干事业、积极求发展的蓬勃激情,为十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以“带”、“建”为动力,不断巩固党建带团建的机制 十都镇党委十分重视共青团工作,把党建带团建做为镇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制订了《十都镇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明确了镇党委和各党支部党建带团建的职责和计划并纳入年终党建工作考核。明确每年听取研究共青团工作不少于2次,镇团委书记列席镇党委会议;每年拨给共青团工作经费不少于10000元,28岁以下青年入党须经团组织推荐等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镇团委树威信,增强其凝聚力。在团委班子构成上镇党委始终遵循着“不拘一格择人才”的创新工作理念,把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及各行各业优秀青年吸收到团的岗位上来,同时注意吸纳对团的工作有积极性的青年创业带头人、青年文艺骨干、青年技术骨干等各类青年能人。为我镇各类青年人才代表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联系到更多更广的青年人才为建设和谐十都贡献力量。特别是针对青年团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从去年至今,镇团委指

导4家镇企业建立了团支部,在网上建立了QQ群以联系外出务工青年,这些机制为全面地联系青年、联系群众,建立了便捷的桥梁。

二、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共青团工作平台

镇团委立足本镇,以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共青团活动。2010年,镇团委组织了基层团干培训活动,增强了团支部书记组织和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了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在学雷锋系列活动中,开展了走访社区孤寡老人,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营造“真心关爱,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五四”青年节,镇团委组织开展了“唱响五四”的主题文艺晚会,并协助党委开展了以“温馨七一〃乐在十都”、“品民间美食、唱和谐十都”、“舞动十都”等创先争优系列主题活动,创建了乡镇首个广场舞活动中心、吸引了大批青年朋友前来锻炼、交流、活动,组织了青年团员志愿者当义务导游服务“红色七月、走进炎陵”活动。

今年初,由镇“80”后团队精心准备的元旦游戏吸引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热情参与,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倡导了文明新风,展现了十都镇青年人才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浓厚的机关文化氛围。3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学校团支部组织学生参与学唱雷锋歌曲,宣讲雷锋故事,通过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多媒体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雷锋这一时代楷模有个全面深刻的印象,还组织初二团员前往十都镇养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们带去了小礼品,用行动来传承雷锋精神。特别是植树节时,十都镇团委号召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年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爱我家园的护绿行动上来。在我镇荒山上进行“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为主题的植树造林

活动,共栽种树苗2000多棵,100余亩。通过活动,增强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我县“五创”工作添砖加瓦。

三、以服务为宗旨,分类引导团员青年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青年人才在创业就业上有需求。为此,镇团委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和各类企业联系,了解各企业的用工需求,了解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就业信息,为待业青年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为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就业技能,推荐优秀返乡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引导青年转变就业、创业观念。通过努力,我镇的刘石牛、陈树俞、欧阳聪等创业青年代表作为典型被挖掘推荐出来,他们的事迹被株洲日报、长沙晚报刊出后,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现在很多青年经常到镇团委来咨询有关就业创业的信息等,增强了镇团委的凝聚力。

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青年,我镇积极落实推优荐才及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制度。各党支部在发展青年党员时,重点在共青团员中选择,并经团支部推荐,使“推优”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将团支部书记及优秀青年作为村支两委后备干部重点培养。2010年,我镇发展预备党员17名,其中经团委推优发展的预备党员为9名,占53%,经团委推荐进入村支两委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的对象有22名,占村支两委后备干部的70%以上。

共青团炎陵县十都镇委员会

2010年4月2日

下载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工作实践(柏林家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应变革转机制 围绕需求搭平台工作实践(柏林家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