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丰人衷心地祝贺杨老师诗作完成[本站推荐]
宜丰人衷心地祝贺杨老师诗作完成!
我对着白云呼喊,喊出我心中的真情,因为,我深深地爱着
我的西北……
我对着高山呼喊,喊出我心中的真爱,因为,我深深的牵挂
我的西北……
我对着朋友呼喊,喊出我心中的真魅,因为,我深深的向着
我的西北……
——以此献给杨老师!
第二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哪里?在干什么?)
⑴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 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 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C、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 样的话。(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小学五年级语文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下载(14.33 KB)
2010-10-27 18:04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 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 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 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 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 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 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 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资料链接】
1、《毛主席在花山》相关知识: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文章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
2、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相关网站:http://news.tom.com/renwu/maozedong/
4、毛主席曾经说过:“部队是舟,百姓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表现出了毛主席对百姓的爱戴之情和浓厚情谊。《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二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收获、榨油、体面、可惜、居然、爱慕、茅亭。
2、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
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
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
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语段的理解,体会伟大领袖对人民的爱。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吗?
板书:
花山。
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去的花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毛主席在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⑴ 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⑵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⑶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⑷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5、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五、拓展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第三篇:“绿叶人”的追求与快乐——记平定县移穰示范小学杨瑞红老师
农村小学模范教师推荐人选典型事迹材料
“绿叶人”的追求与快乐——记平定县移穰示范小学杨瑞红老师
她,杨瑞红,1963年9月1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982年9月18日平定师范中师毕业开始工作迄今,不知不觉已在自己执着选择并执着热爱的教师岗位上干了整整30个春秋。现在的她黑发掺白、眼力变差,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丝毫未变。她不是老公的好妻子,不是儿子的好妈妈,不是爹娘的孝顺女,但她却是学生的良师,同志们的益友,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共产党人。
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她乐于奉献、公而忘私
只要校长通知“学校有工作需要帮忙”,不管是上着班还是下了班、是她份内的还是份外的,不顾吃了饭没吃饭、在家还是在外,放假不放假、家里有事没,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从不说“不干”,从没有不努力把每项工作干到最好。
30年来她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不逢节假日,有再大的事一律不请假。“学生的功课不能耽误啊!”亲人们不解,常嗔怪说:“心硬得简直和石头没有两样。”
一次患贫血病出血厉害,本来不能上班,更不能参加学校粉刷教室的劳动的。但她坚持叫老公到学校来帮助她完成分配给自己的那份任务。结果第二天一天就休克了3次。到阳泉三院检查并手术后,院长开了“三个月”的《病休建议》,但她却只休息了不到一个星期就照常上班了。因为当时学校正准备迎接联校和县教研室对特色创建工作的检查,她兼管着这中间的一些工作。
2010年9月开学后,学校申报“省二级图书馆”达标认定。领导安排她负责。为了顺利接受领导验收,也为了不耽误同志们度假,10月1日,她先在家找出并回忆复习以前自己管理图书时的笔记,然后又到网上搜索、学习现在的新图书分类法等知识。第二天开始连续6天到校加班,开学后连续5个星期日没休息。将近5000册新旧图书全部重新整理:剔旧、报损,新图书分类、贴书标、写索书号、扣明章暗章、上《个别登记帐》、《总括账》、上架、贴柜标,布置藏书室、阅览室、布置版面(一年前,是她编辑、设计、监制了6块版面)、擦门窗等,绝大部分工作由她计划,亲做。“这是一项细活,性急、忙乱,都不行。”——她这样给校长和同志们解释。而等工作完全就绪了,她则把钥匙交还给学校馆长、管理员。教育局郝局长考察时,进了图书馆一看就问“谁管理图书呢?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悍人”。“学校的事情都是该做的,没必要叫真哪是份内哪是份外;谁有能力谁就多干。只要乐于挤时间还是有的。”——这就是她的事业观。
为了蓝天下最光荣的工作她废寝忘食、勇争第一
2005年担任小学英语和音乐教师以来,一直超工作量工作。但她常轻松地对同志们说:“气是奴才。”,“多干活有益身体和头脑健康!”其实是她大度、开朗、敬业、忠厚、不懂得累、敢于担当和奉献。这一点使她赢得了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好口碑。她的英语教学质量检测结果一直名列全联校前茅,被她帮衬、影响的年轻教师徒弟们都“人品、成绩双优秀”。爱说英语、乐学音乐,喜跳舞、唱歌、舞龙、击鼓,综合素质较其它学校的学生高!初中名列前茅、品学兼优和高中高考考中的优等生基本都有她曾经的学生。周末、节假日时,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到家里看望她,这时,她感到她是最光荣的教师!她甚至坚持认为这才是教师人一生中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情!
1998年9月,因小学要开设英语课,实施素质教育,擅长英语、音乐,能歌善舞的她从岩会中学荣调到移穰示范小学,分配让她代英语的同时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因为任教的语文、政治、英语,科科教学成绩第一,故初中校长说什么也不放她走。“不商量!”——联校领导故作强硬,使用的是发文并向全联校通报的方式调动的她。工作的结果是,哪里的领导都对她一个样——抢着要而不舍得放!
她认为:小学英语作为启蒙教育就一定要做到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朗读、书写、识记、交际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浓厚兴趣。为此,她注重改革教学、制作教具,创设拟真化的英语交际情境,实验情境教学法的同时倡导并尝试“快乐教学法”,培优扶困。还及时反思、总结,撰写论文,她的更大热诚在于帮助同志们撰写论文并争取获得较高奖项。自己往往顾不着写。还勤于写作博文并学习他人博文,以实现分享共赢。她对博客的钟爱、原创至多和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感动了联校领导和全联校教师人,所以联校校长多次号召大家“向杨老师学习”。
不论上课还是课余、学校还是家里,学生什么时候找她什么时候就是她的工作时间,哪里找她哪里就是她的课堂。她耐心地辅导、批改作业,还常常与孩子们促膝交心,讲解自己或他人做人、求学的经验及其教训。她从来不厌弃学困生。总是对他们慢慢讲、反复讲、当面讲,所谓“苦口婆心”。字母的笔顺、占格,句子开头首字母大写,句中句末标点,单词读音、句子的语调等,都让学生写得规规矩矩、说得准准确确。到了初高中后,英语教师们觉得她教过的学生最好教、最省劲,书写的水平甚至赛过老师。很多老师见面就说“杨老师的功夫就是深”。
白天顾了教学顾不了完成别的工作,于是,她只好得利用星期天、寒暑假。加班时,要么干方便面就点开水,要么就不吃。校长知道后特准她“什么时候都可以上教师灶吃饭”。
作为英语组、艺教组、课题组组长和学校档案员的她,学期初需要制定教学、研修、课题实验计划,学期中要组织开展备课、作课说评课、评价教案和作业、期中期末检测质量、分析质量等工作;艺术特色化小学创建以来,担任“情境教学法”课题实验组组长的同时,她又被指定担任省级“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子课题实验组组长。深入民间调查,发挥民间人才和资源优势,充实、编辑、优化电子校本课程(如她先后拍摄、编辑了课程视频60多个,拍摄各种照片千余张)。还与同志们集体备课,研讨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如何推进学校的特色创建进程。每周书写升旗仪式讲话、责编学生发言稿以及建设、整理学校的档案资料,撰写主持词并主持李春宙爱教助学捐赠仪式、校舍改扩建工程竣工仪式、特色学校创建验收、庆六.一大会、文艺节目赛和“郝富锁教学奖”表彰大会等。上上下下无一不心悦诚服地评价说:“干什么什么有样,既严肃规范、有序有效,又圆满成功且师生受益匪浅。”“这所学校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杨老师。”长此以往,她成了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同志们的好大姐,学生们的好朋友。
几乎每天都是早上不到8点到校,晚上8、9点回家。无止无休的工作使她的眼睛玻璃体混浊,耳朵不好使,牙龈萎缩,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她顾不着染发、看病,更没时间出席酒宴,[莲山课 件 ]一切时间都被充分利用来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生活低调、不慕名利,但她无时无刻不在建议校长、教诲同志“凡事必争第一”!事实也正是:2005年以来,移穰小学的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评估一直名列全联校前茅。
她一人负责设计、编辑的村关工委的10块、学校特色25块、远程教育3块、图书馆6块,上学期校园文化的70多块版面,前后换了4、5家广告公司。因为别人做版面只提供简单内容,而她却是把电子内容编辑好,样图设计好,然后看着人家按她的样图排版,并反复审验到没有一点问题。就是说换公司的原因是她太过认真。为了抓紧时间,为了确保优质,饭时,她掏钱叫上公司的设计师傅们吃饭,回来哄着他们快干。“杨老师,给你做活真的很累,但做到最后的感受是,您是我们的师傅。所以,我们愿意继续为您提供服务。”所有服务过的公司师傅们都无一例外地改变了观点。实际上,她的人品、学识和敬业精神几乎能感动所有接触过她的人。
她的努力最终是为了不让版面成为摆设,更想以此帮助校领导实现“规范学校管理、规范教师学生日常行为”的目的。所有方面的版面,多从组织机构、近远期规划、具体操作、教育教学常规、活动要求、过去取得的辉煌、未来努力的方向等进行系统构思。比如图书馆版面,从机构到制度,从国家管理规程到学校常规、新书推荐都周密考虑。最后,如愿实现了“省二级图书馆”的认定挂牌。70多块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版面一样渗透了无数心血,累到眼睛出血都不曾停止,打完点滴立即到校:QQ指导广告人,学校里规划、设计、协助村老艺人进行校园壁画创作。于是,县局决定:适当时间在移穰召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这也许就是对杨老师劳动的最好奖赏吧!
为了孩子们——移穰3000村民的“希望”,她任劳任怨、默默无闻
第一、教师总是缺乏。所以,一直没有向校长提出过减工作量,一直都是超负荷工作。
第二、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移穰小学环境整洁,师生行为文明。前勤后勤管理皆井然有序,教育教学年年辉煌。“教师勤快学生勤快;教师第一学生必第一”。是她,一次次建议校长们努力不让校园、教室、办公室有纸屑;是她和校长、老师们一起做值日、植树、挽草、扫雪,因为学校是我们的大“家”;有影响学校声誉和教师形象的人和事她就管;有些教师不敬业,耽误学生,为了学校利益,她经常和校领导反馈及其与教师本人和言劝勉。
升旗仪式上,校本研修、学校会议、表彰先进、各种检查反馈、开放学典礼时,她利用有她说话的一切机会动员大家好好育人教书、学生则好好学习、成才!因为“好人教师才能教出好人学生”,“只有好人学生将来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人才”!这就是她的教师观。
教师坐不下来,上课随意,请假频繁、不上进、不严于勤于班级办理、不协调各科均衡发展、不辅困,不课改,不积极配合、高标准完成学校工作、继续教育不认真、培训和开会、活动其间说话等,都与这个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教师这个伟大而光荣的职业不符,所以让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可能,不管不说更办不到!“你总是惹人”,“这里是培育祖国未来人才的摇篮,会事就要误人”!她有时候急得甚至喊着和同志们说。
第三、她是一个能委曲求全、不计得失的人。
她的坚持原则致使在民主测评时,有的教师在“师德”一栏打了不到10分。但她坚持立场不动摇。之后的学期末民主评价中,她的得分多高到100出头,名列教师排行榜榜首。她就是这样一个宁丢分数不丢“共产党员正直厚道做人、公平公正做事原则”的好教师。
她会的事情自己挤时间做;不会的就请教同志,甚至她虚心做她的学生的学生,如翟建胜等同学;制作电子教材。《龙灯舞》校本课程能实现内容的丰富化和形式的立体化更好,但需村老艺人奉献。为此,她打电话联系并一而再再而三地给老人家解释所做工作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她陪同老人家一起编辑、斟酌、修改、完善,等成就一切后,最后她又把功劳记在老艺人、同志们和学校的名下。<课件 >特色化学校建设和成长的过程中校长采纳了她的许多开明而前瞻的思路和设计。即是她的努力推动移穰示范小学较快跻身到平定县先进特色小学的行列的。
第四、学校和老师们的事情她管,村里书记、主任、老百姓找她的事她也热情、认真地帮。写过的材料数以百计,但从未要过一分报酬,吃过一顿请饭。
这就是我们的杨老师——一个只会工作不会生活,只顾大“家”忘记小“家”,一丝不苟、事事求一的“绿叶”教师!
巨城联校 移穰示范小学 供稿
2011.8.9
第四篇: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杨老师在线--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杨老师在线--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一实验小学 佟秀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
1、例2(12-14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生2:同样多。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突出了学生三次实际操作。第一次、小组同学互相分水果,重视学生分的结果。体会感受“平均分”的含义。第二次、重视分法:15个橘子平均成5份。体现了学生对物品的不同分法,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第三次、分香蕉,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