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价上涨的原因
首先我得明说,现在的物价这么涨主要是结构性涨价,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而不是全面的通胀!
所谓结构性的,就是部分东西贵了,还有其他的东西物价没有太大变动!比如说汽车价格现在是降了很多了吧,看你是买什么牌子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价格降了吧,还有摩托车等等,另外象服装鞋帽。。总之工业类消费品的价格基本没有上涨,甚至还有跌,当然什么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那些除外。
现在的涨价是集中了食品和交通能源这块。交通和能源就不说了。现在石油价格那么贵,自然是受影响的。那食品价格那么高则主要得从3个方面去看:(1)成本的上涨;(2)市场供给;(3)热钱流动性过剩。
(1)成本的上涨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和内在原因。以猪肉和粮食为例。粮食的种植需要土地,化肥。土地价格现在很贵不用说,虽然农民自有地,但是象一些种粮大户,他们需要去买去租,自然受价格影响较大。化肥和石油价格密切相关。东西种出来,运出去还要请人,还要用车用油。人力成本现在也在涨,石油价格涨,自然运输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导致了现在的粮食价格开始涨。而粮食价格涨则又导致猪肉价格涨。农业产业链就跟着涨。而农业产品价格上涨,又反过来促使公民生活消费成本增加,进一步导致人工工资必须上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就是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上涨,及生物能源技术的推广。使得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大量收购玉米等作物进行炼油。也使得国际上的粮食期货价格猛涨,使得进口困难,并且也连带影响到了我国。
(2)成本的上升并不一定可以反应在价格上,因为还有市场的供应也必须要考虑。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内在体现。而目前由于中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大国,工业很发达,尤其是低中端的工业产业链。所以很多农民都不在农村务工,出来打工。这就使得农村没什么人从事农业生产。加上中国的农业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不能保证以更少的人种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所以产品供应远低于需求,导致上涨过快。比如植物油!而各地县机关很多存在着黄报粮食产量的问题,导致中央并不了解和掌握真正的粮食生产状况。看看各个农村现状,大家就清楚了。每次乘车过浙赣线,都可以发现一些江西和湖南两省有一些荒地没人管。
(3)热钱流动性过大。这些有来自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主要是流向房市!而楼市价格上涨则导致人民生活消费指支出被占了很大一部分。并且这有连带影响效应,使得跟人民生活相关的食也跟着涨!另外人民币升值过快,也起到了推波的作用。基本上就是这3点导致的!
而综观全球,受中国制造工厂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全球粮食供应上的不足,全球都发生了结构性的通涨,比如英国,美国等。并非只在我国。go-vern-ment也很早就在采取措施。措施也是针对于这3点来说的。
(1)提高收购价格,给农民以种粮养猪补贴。另外从07年开始的免农业税,免农村子女9年义务教育费,建设新农村,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等,都在促使农民回去从事农业经营。现在沿海已经有一批人回去搞老本行了。但是go-vern-ment并没有对农业的经营体制进行一次深入的改革,还是按30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比较守旧。应该鼓励具备新技术的农业公司的建立,搞现代高科技农业高效益农业。尽管这样的公司有,但是go-vern-ment和银行在政策和贷款方面还没看见有什么倾斜和扶持的措施出来。这一点需要go-vern-ment关注!
(2)尽全力打击哄抬物价。并且尽量稳定国内石油价格。
(3)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打压楼市,稳定金融体系,控制资金流动过大!按理说这些措施联合起效是在08年下半年。因为半年之后很多农产品开始陆续上市销售。新的循环才会开始,但是今年大雪使得计划被打破。所以本人估计是在年底或明年全国的食品物价上涨过快的因素才会逐渐消失,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软着陆!
第二篇:物价上涨的原因
物价上涨的原因.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物价上涨的十大原因:
一、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预计2008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将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二、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而且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2007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预计2008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三、失业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前九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2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02%。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
四、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8.2%,涨幅比二季度高出1.9个百分点。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行情,沪深股指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仍在5000点之上进行高位震荡,财富效应显著,大多数投资者获得丰厚的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五、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2007年1-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且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投资回报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预计2008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
六、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2007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消费增速平稳上升,一季度同比增长14.9%,二季度同比增长15.8%,三季度同比增长16.8%。
七、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虽然我国粮食2004、2005、2006连续三年大幅增长,2007年也有望实现小幅增长,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尚未达到1998、1999年的水平,而这十年来我国人口增加了大约8000万人。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改善膳食结构,需要更多的肉类、蛋类、水产品和奶制品,导致以粮食为原材料的饲料需求不断上升,故粮食需求是刚性、稳定增长的。
八、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4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1.67%,增幅比上年末高4.19个百分点。此外,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12.43万亿元,显示市场资金很宽松。
九、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一度冲至100美元/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虽然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7年11月1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但仍仅相当于国际油价70美元/桶的水平,存在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
十、资源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预计我国今后将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继续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以便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性产品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价格上涨情况及成因。
答: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6.7%,影响当月价格总水平上升5.5个百分点。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4.8%。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2007年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1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上升48.3%,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肉、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二是社会需求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资金过于充裕,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三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我国的石油、铁矿石、硫磺、部分有色金属、大豆、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对我国影响很大。近四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95.6%,电解铜价格上涨40.4%,铝土矿价格上涨30%左右,硫磺价格上涨6倍。2007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市场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7%、74%和12.7%;两年累计,小麦价格上涨190%,玉米价格上涨110%,大豆价格上涨95%。这些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四是企业成本推动。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此外,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有的经营者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两;有的趁机涨价,或超过成本增幅不合理涨价;有的合谋涨价、串通涨价;有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有的提前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还有的散布虚假涨价言论,造谣惑众,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这些都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2007年11月份,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1%、10%、6.7%、5.5%、4.3%、4.2%。
统计局: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41.0%,水产品价格上涨13.8%,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6.4%,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12.4%,鲜果价格上涨8.7%,鲜蛋价格上涨6.0%,调味品价格上涨4.1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第三篇:浅析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影响调查报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事物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条件。自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声响起,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可在这一曲歌颂改革开放的旋律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节奏。物价伤害脏是今年上半年全国人民面临的共同难题。
众所周知,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物价上涨就像隐形的炮弹一样,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据调查结果显示,物价上涨影响城乡居民生活,导致消费信心大降,尤其在城市居民中的影响更为显著。
高收入家庭:有感觉,但生活不受影响
中等收入家庭:感觉明显,但能承受
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上半年物价的持续上涨,老百姓却只有接受只有应付的份,物价涨得厉害,是因为工资上涨了,但只是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国家公务员涨工资了,和打工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却要面临低收入高物价的命运,生活水平岂不是要下降?
综观全局,此次的物价上涨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
一 存在合谋涨价哄抬价格现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4日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考察时强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关系全局。在考察中,温家宝指出,近两个月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明显上涨。带动价格水平上涨的主要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单业确实存在着少数经营者乘机合谋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
二 国际市场价格的推动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三 成本推动
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但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随意,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四 供求结构失衡
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2006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家具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五 居民收入罕见快速增长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上班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又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涨;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涨。
温家宝强调,对于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紧张引起价格上涨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抓好秋粮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2.认真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
3.保障市场供应;
4.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执法;
5.切实安排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
由于上半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的,因此有些人认为,只要增加食物供给就可以了,不足为惧。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本轮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引起的,但其中包含了经济发展较快,货币投放过多,投资反弹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上升,消费增速加快等诸多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采取对策。否则,食品价格上涨形成叠加效应的话,可能产生价格全面上涨内的通涨风险。
第四篇: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试析我国当前物价水平走高的原因及其治理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有着明显的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
轮番上涨,引起普遍关注。单从CPI的走势来看,我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从2010年1月的3.7%,提高到2011年9月的13.4%,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达67.9%。居住类价格2010年1月上涨2.5%,2011年9月上涨5.1%,对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为18.7%。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推手。最近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关键字:价格上升货币供应应对策略
我国国内物品价格上涨迅速的原因有许多,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分别讨论
分析其对我国当前物价水平走高的原因。
一、国际影响原因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现如今的物品价格有
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一)国际能源价格猛涨
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据工信部最新公布数据,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
55.2%,已超越美国。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如2010年5月-2011年9月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约40%。对比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与我国CPI等3大价格指数的月度走势,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PPI的影响由2007-2008年间的6个月左右的时滞,缩短到2010年以来约1个月的时滞;对CPI的时滞也由2007年前约7个月缩短到当前约2个月。在油价上涨的同时,与石油有互替关系的电、煤等能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例如2010年3月国际炼焦煤的价格同比上涨55%;我国去年的煤炭价格亦大幅上涨,在10月份就比上月上升50%以上。国际煤炭价格对国内物价指数传导时滞缩短至约3个月。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国内价格水平上涨。
(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扬
我国本来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农业大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对耕地形成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比例日益上升。因此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进口粮食创下历史记录,总计超过6000万吨,其中大豆进口占全球交易总量的60%,玉米进口为2009年的19倍,小麦也较2009年大幅增加。而同期全球粮食价格继续攀升,2010年10月~2011年1月,世界银行统计的粮食价格同比指数涨幅由15%上升到29%。美国农业部(USDA)远景预测农产品价格还是会保持在高位运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影响国内价格稳定。
(三)美国次贷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变化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从国际市场看,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贵金属价格创历史新高,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均为大量货币(主要是美元)流向国际市场的佐证,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二,国内影响因素
物价水平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国内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讨论我国物价上涨迅速的原因。
(一)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行为最终决定着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能够保持货币的稳定,则物价水平就会稳定,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则物价就会上涨。假设在实际经济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决定将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M提高1%,通货膨胀率△P/P就会上升1%,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纯粹是一个“货币现象”。由以上分析可得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高。2008年年底,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形势,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两年的货币超发明显。特别是2009年6月以后,M1、M2投放速度超过25%,其中M
1在2009年10月-2010年4月之间的投放速度超过了30%,2011年之前M1、M2投放速度一直较高。2009年广义货币M2平均增长28%,超过9.2%的经济增长水平以及-0.7%的通缩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19.5个百分点;2010年货币政策依然是扩张的,但扩张力度减弱较多。2010年末,货币供应量M1比2009年末增长22.2%,货币供应量M2增长 19.7%,增速分别比2009年末回落11.2和7.9个百分点,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回落,但增速仍然位于较高水平。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措施,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但效果并不明显,货币供应量增速没有因调控而回落。不论造成这一结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只要货币供应量仍位于偏高的水平,要想取得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就会很难。美国同期货币供应量M2只约8.8万亿美元,我国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3,货币供应量却超过美国1/4。如此多的货币不可避免地促使物价上涨。
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增速2010年上半年迅速回落,由2009年末的31.7%回落至18.2%,但下半年增速则不仅没有降低,反而略有上升,年末同比增速达到了19.2%。贷款增加同样会要求货币供应量增加。
(二)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另一个对价格指数状况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为国家外汇储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2010年增长18.7%,达到2.85万亿美元,2011年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加,到6月底达到3.20万亿美元。中央银行为了回收不断增长的外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货币,在乘数的作用下,这就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大大增加,从而对国内通货膨胀构成直接压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
(三)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十分明显
随着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打工者的名义工资也必须增加,否则实际工资就要下降。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全国29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工资平均增长幅度比2009年提高2%左右;2011年将延续这一趋势。例如,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已从2010年7月开始由每月800元增至960元,增幅达20%。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会议于2010年7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高企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的建议案》
中还明确提出,应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CPI联动的调整机制。
三、对物价水平走高的治理措施
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抑制未来物价过快上涨,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采取多方面措施综合治理。
(一)切实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虽然央行采取了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措施,但货币政策操作和实际效果是有区别的。在现实中,很多因素往往同时变动,紧缩的操作并不一定能抵消内在扩张动力。6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8%,增速比2010年末回落3.1个百分点,回落较为明显,调控见到了效果。但其效果大部分被外汇储备加快增长所抵消,6月末,外汇占款同比增长19.8%,比2010年末加快2.9个百分点。负利率还会造成存款活期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生性扩张因素。
若货币政策仍维持目前的状况,控制通货膨胀就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必须切实地采取措施,尽快地消除负利率和把货币供应量增速降至适度水平,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例如可以减少货币流动性,包括少印钞票,当然中国印钞票一方面也是为了抵御美元贬值的压力。但是多印出的钞票应该分给百姓或直接纳入养老金,而不是自行分赃。同时放松外汇管制,或发外汇给人民,这样人民可以拿着外汇去消费,就减少了顺差压力。同时还缓减了国内的需求压力,一举两得。
(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价格调控的政策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稳定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一致性,确保调控效果;二是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既要收紧房地产等重点调控领域的流动性,又要保障非调控领域的资金供应,特别是满足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的资金信贷需求。
(三)加大政策性调控措施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
食品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占比很高,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历次物价上涨的重要结构性因素,平抑食品价格涨幅是稳定物价涨幅的关键。食品、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很低,避免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应从加强农副产品生产与供给管理着手,同时需要疏通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1.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保证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性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强化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积极性。
2.保障主要农产品及生鲜菜供应。要理顺流通环节,清理不合理物流收费,降低物流成本,打击游资对农产品囤积居奇等恶意炒作行为,实现市场自由交易机制与政府市场调控机制的有机统一。
(四)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输入型影响
一是着眼长远、服务中短期,规划和建立战略资源实物(如原油、燃油、铜等)储备机制;二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利用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采取收购或参控股方式进入海外战略资源勘探及开采、土地森林开发领域,扩大我国在海外的战略资源权益,增强大宗商品价格博弈能力,扩大国际商品采购价格话语权。
(五)提升居民收入
物价上涨就意味着居民拥有同样的货币数量能够买到的东西少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居民收入。如果居民收入高于物价上涨,则通货膨胀,则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压力就会减小。所以要保证农村的“三免”政策却是落实到位,农民工的最低工资能够得到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可以适当提高。
(六)引导和稳定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降低通胀惯性
通货膨胀惯性,也称为通货膨胀粘性,Fuhrer(1995)年给出了其现代定义:在受到随机扰动的冲击之后,通货膨胀偏离其均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基于这一定义,持续的时间越长,表明通货膨胀的惯性越大。惯性越高,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越低,效果就减弱,抑制通胀的社会成本也会增加。要在保障生产和供应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和消除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情绪,引导人们形成价格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价格环境充满信心。
结束语
价格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又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价格水平是判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标准尺度,也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4大目标之一,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本文论述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物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有许多,对于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共同实施。总的看来,要求政府消除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提升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食品类产品的成本管理,减小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升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稳定居民对未来的恐慌情绪,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元春.2008: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成思.2009: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DB/OL].2011-12-9.文献网址:
第五篇:物价上涨真正原因
物价上涨真正原因
当前物价狂飙,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一 个物价持续上扬的时期,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不大,但由于上涨的多是人们生活的必 需品,令民众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目前,国内著名经济专家纷纷探析,但是他们的解释是否把握到当前 问题的实质则是另外一回事。
正因为这些解释与现实经济生活相差较远,从而也就无法找到 一种应对这种通货膨胀的有效政策。但依笔者看,其主要成因则是外资在操作加剧,如果没 有及时处理外资问题,那么物价还是会继续上涨。可以这样说,中国物价高涨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外资业的推波助澜。
其中:孟山都控 制农作物种子,导致农作物源头上涨,四大国际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控制中国食品油,导致食品油上升,以高盛为首的外资企业控制了中国的肉食品行业,导致猪肉等相关产品上涨。
有资料表明,中国食用油 85%都是由外资生产销售,其中四大粮商控股我国的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主要食用油品牌,因为2004 年我们在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大豆金 融战中惨败,败的结果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吃的油,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行事,他一不高兴就 给你抬高价格。四大国际粮商之一 ADM(ArcherDanielsMidlan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开 始走向世界。1983 年它开始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 年在欧洲进行扩张,2000 年正式 进入中国。现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0 个员工。它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组建了益海嘉里集 团,其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 38 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 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堪称全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金龙鱼就属于该集团。丰益国 际并不惜巨资挺进东北的大豆根据地。而在全球 32 个国家已拥有 450 多个工厂的邦吉(Bunge),据公开报道称,目前它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 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 业务遍及巴西、美国。2000 年它正式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大豆和油籽的供应商。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已运营三个大豆加工厂,正在广州兴建另外一家工厂。2004 年大豆危机 之后,它高调宣布收购山东三维集团旗下一家位于日照的油厂。冷静分析,对这些垄断的外资企业的支持或纵容,对政绩的饥渴与冲动,对自身利益的 考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寻租,这些都能成为目前某些商品与支出飙升的潜在理由。公共管理 者应该意识到,物价的上涨背后更多的是民生问题,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利益与政绩问题。相 关审计与监察部门,也应该尽力消除这种物价虚高现象,还物价一个真实的水平。而要切实 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外资企业做出相关的遏制措施,以保护中国食品、肉品、农业等传统 行业,强烈杜绝上市,外资变相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