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月份开始上海的上门维修人员得有工作证
随着夏季来临,家电购买和维修渐入高峰,7月开始,上海将逐步推广家电维修“正规军”,上门维修需出示上门服务证。与此同时,上海市消保委、商委、上海家电行业协会等提醒消费者:所有塞到居民信箱的维修广告都不可信,如果购买家电时间长,维修之前先核对厂家服务电话是否变更。
空调不带插头是行规?
市民陈先生上周从苏宁易购上买了一台海尔的2匹挂壁空调,下单两天后到货,隔天苏宁的工程师上门安装。可拆开包装,陈先生把箱子里里外外翻遍,愣是找不到插头。工程师称:“这空调都不带插头的,你出110元买一个,我帮你装上。”
几经周折,陈先生找到海尔客服,客服称:“大功率空调,插头必须买,这是海尔的政策!而且是„行规‟,不信可以去问大金、长虹和美的!”
事后,陈先生连夜查询相关标准,发现找不到任何明确要求空调必须带插头的标准,但也没有标准规定空调可以不带插头,因此从配置的角度而言,插头其实成了空调产品标准的一个“盲点”。
信箱广告大多是假的消费者高女士家中的空调出现故障,她通过家庭信箱里的小广告,找到一家号称“社区维修”的家电维修企业,便联系对方上门维修。在消费者支付360元维修费后,发现机器故障依旧,消费者再联系公司,公司推脱不予处理,之后再打,对方干脆关停手机。最后,高女士按照广告上的地址找到张杨路120号,发现根本没有这个门牌号。
上海市商委服务业发展处处长李泓介绍,这个地址的家电维修投诉电话,他们今年已经接到超过四个,工作人员上门至少三趟,都是没有这个地址。“虽然我们都知道,信箱小广告不可信,但有时候收到多了,特别是看到标有„社区维修‟等字样的小广告,往往容易放松警惕,以为是社区内的项目。我们了解下来,信箱广告十之八九都是假的。”
李泓还介绍,今年发现的新骗术,是有人故意假冒品牌厂商原有维修服务电话(已公告作废或改号),采取不正当手段买进原服务电话号码,假冒品牌生产厂商诈骗群众。“对于老百姓来说,有时候家电用了很久发现坏了,第一反应当然是找出保修单,拨打上面的联系方式。对这种骗术需要提高警惕。”7月起推广“持证上门”
按照上海家电行业协会统计,本市家电维修企业现有2380多家,其中有资质、较正规的780家,从业人员17500多名。
“这只是可统计数据。”李泓称,家电维修市场比较复杂,有专业维修公司、家电商场的售后,也有厂家维修,甚至有大量不正规的维修企业或个人。去年开始,上海通过官方渠道首次向社会推出品牌家电维修企业,今年,第二批101家推荐企业已出炉。
与此同时,根据7月起即将实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装维修服务规范》,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首次逐步推广上门亮证(家电安装维修人员上门服务证)制度。2014年培训6000人,以培训家电维修新技术和上门服务规范为主,计划经过3至5年努力,覆盖全市家电维修人员,从源头上净化维修市场。
第二篇:上海将实施所有家电维修人员均需配有证件
夏季是家电维修的高峰期,很多非正规的维修工借此机会大捞一把,让消费者才是最受伤的。中国联保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慎重选择维修商,以免上当受骗。
近期,市民高女士家中的空调出现故障,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一家名为“上海锦银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家电维修企业,于是便联系对方上门维修。在支付360元维修费后,机器故障依旧,她再联系公司,对方却开始了推脱。市消保委受理投诉后,立即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电话号码与该公司取得联系。联系几次后,该公司不再回应,而维修工则干脆关停手机。工作人员随即根据网上信息实地进行察看,结果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门牌号码。
市消保委家电专业办秘书长毛丽华告诉笔者,近年来,假冒品牌家电维修的现象十分突出,相关投诉在7、8月尤为高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刚刚过去的5月份,就已经接到9起相关投诉。“李鬼”维修人员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有可能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公司”多是未经工商注册登记或无真实地址的“黑公司”,处理难度很大。
据介绍,目前许多消费者寻找品牌家电售后服务通过信箱小广告、网络搜索和电话查询等方式,而这三种方式都存在风险,例如,信箱小广告打着“社区旗号”,很容易给人一种正规社区服务的假象,受骗上当者也以老年人居多;而网络搜索、电话查询则采取竞价排名的收费方式,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只关注申报者的出价,而在资质审核方面把关不严的话,“李鬼”们就可能趁虚而入。毛丽华建议,消费者可以登录上海市消保委网站的“消保委帮您找”栏目、或者登录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网站和962512上海家电服务热线网站查询正规家电维修企业信息,或去家电大卖场的品牌专柜询问、核实正规家电维修企业信息。
中国联保获悉,针对“李鬼”的盛行,本市正计划对维修人员统一“上门服务证”。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黄建平透露,目前该项目已被市商务委立项,今年年底前,本市所有家电上门维修人员都将持“上门服务证”上岗,市民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二维码,对证件与人员的真伪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