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上半年商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9年上半年商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9年上半年。商务局从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抓进出口孵化,促外贸发展;抓外资项目服务,促外资引进;抓招商工作,促内资项目落户;抓“家电下乡”推进工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内需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的促进各项商务经济指标的完成。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外贸进出口
今年1-6月份累计实现进出口7332万美元,占市下达16000万美元任务的45.9%,同比下降50.1%,进出口总量目前仍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县级第二位。根据续时进度,完成全年任务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利用外资
1-6月份,我县实际利用外资4249万美元,占市下达6050万美元任务的70.2%,同比增长17.3倍,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当年新引进外资项目2个,其中LED电子项目,总投资约 4000 万美元,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已完成注册登记工作。AVK与荷兰投资商的合作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利用外资能够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三)内贸流通扩大商贸繁荣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观念
转变等因素,1-6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17.8%
1、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工作
自2008年12份启动“家电下乡”工作以来,我们审核确定了64个销售网点。我局为了让广大农民了解“家电下乡”政策内容,在和县电视台制作了专门的宣传节目。印制了30条“过街横幅”发放到各个乡镇进行悬挂宣传。还在沈巷镇专门举办了一台关于“家电下乡”政策宣传的文艺节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电下乡”政策深入人心。截止6月30日,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583件。其中彩电864台、冰箱3678台、手机2部、洗衣机652台、空调377台、电脑7台。县财政已兑付补贴3790台,补贴金额102万元。
2、稳步推进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
自2005年商务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我县已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标准化农家店106家,并通过省市验收合格,目前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已覆盖了我县全部10个乡镇83个行政村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完成县里下达的内资招商任务 1-6月份,我局有在建项目两个,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00万元人民币,占县下达2000万元考核任务的30%。签约项目1个,即巢湖安得利大型综合商场;在谈项目一个,苏宁电器和县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经工作启动缓慢,全县的对外投资仅是建点,开办“窗口”。外派劳务人员少,缺乏专业技术培训;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县外贸进出口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龙头企业华星化工受国际市场影响定单和产品价格双重因素导致进出口额大幅度下降,严重拖累全县进出口额;三是利用外资形势严峻,外资项目明显减少。目前虽处在全省前列,但都是在“啃老本”。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国家及省外贸促进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为外贸企业服务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度过金融难关,更好的促进我县外贸进出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跟踪服务在建外资项目,促进外资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三)树立“走出去”思想,全面推进我县外经工作的开展;
(四)加大商品流通网络建设,认真抓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等各项国家惠民政策;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走出去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资;
(六)办好台湾农民创业园,进一步促进外贸、外资工作。
和县商务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2011商务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鄞州区商务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我区商务经济平稳运行,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两降一稳。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再创新高,利用外资结构优化、有新突破,外贸出口开高走低、稳中略降,外经外包增势强劲、“走出去”步伐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凸显成效。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必需品价格稳定。
消费品市场再创新高,2011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59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继续位列全大市第一。各商贸行业在内需疲软形势下保持繁荣:区内大型商贸综合体实现销售额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汽车行业实现营业额88.6亿元,比去年增长13%;餐饮行业实现营业额8.8亿元,比去年增长33%。
必需品市场稳定运行。2011年12月我区93#汽油零售价为7.23元/升,比年初上升6.6%;普通晚粳米价格为4.37元/公斤,比年初上涨3%;食用油价格为13.5元/升,比年初上涨5.8%;猪肉价格为14元/斤,比年初上涨21.7%,今年全国CPI比去年上涨5.4%,其中食品类上涨11.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我区成品油、大米、食用油等必需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二、实际外资略有下降、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2011年我区新批外资企业108家,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4.9%,但仍高出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4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体现在项目结构上,大项目仍是利用外资的主导力量,今年我区新批5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51家,合同外资额达10.06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93%。体现在产业分布上,第二产业仍是利用外资的主体,今年我区第二产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比87.9%和60%;第一产业利用外资实现了零的突破,实际外资额达到1020万美元;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有新的成果,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占比达到34.4%。体现在外资来源渠道上,港澳台仍是我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2011年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占比分别达60.2%、66.5%;欧洲、美国、日本传统市场保持平稳,合同利用外资23948万元,占比达22.2%;拉非等新兴市场明显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10%,比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
三、外贸出口稳中略降、出口格局逐步改善。
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形势下,由于我区外贸依存度高达70%左右,因此全年实现外贸出口额9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低于全市水平约1个百分点。
今年区内传统出口商品保持稳定,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改善。2011年我区机电产品、纺
织服装、五金工具等传统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5%、13.3%、17.2%,分别占比49.1%、28.3%和9.3%,继续保持主要出口商品地位。欧美日传统市场出口保持平稳,新兴市场出口增势强劲,对东欧、非洲、中东的市场出口额为
3.57亿美元、4.46亿美元、7.81亿美元,分别增长66.57%、41.53%、43.3%,均高出总体增速20个百分点以上。一般贸易形势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增速达21%,高于出口总体水平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比去年下降0.3%,低于出口总体水平18个百分点。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出口情况优于三资企业,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出口增速为30.5%、20.1%,分别高于总体出口水平13个、3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额为30.4亿美元,增速仅4.8%,低于总体出口水平13个百分点,占比31.7%,较去年下降4个百分点。
四、外经外包增势强劲,商务楼宇建设凸显成效。我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1年新批外经权企业44家,比去年增长1.5倍,中方投资额达4.4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8倍,实现外经营业额1.6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5.5%。
服务外包增势强劲,2011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0家,其中千万元以上16家,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35家。全年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5.1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执行总额9.6亿元。其中离岸外包合同额7185万美元,同比
增长59.6%,离岸外包执行额4612.1万美元。
商务楼宇建设卓有成效,2011年建成商务楼宇37幢140.7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29幢93.3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590家,入驻率达61%,注册率达74.3%,对地方财政贡献近10亿元。南部商务区一期已投入使用商务楼宇21幢,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13家,入驻率41.5%,注册率69%,对地方财政贡献近2亿元。
第三篇: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2005年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商务局是州人民政府实施内外贸易统一管理,主管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秩序的组成部门。年初以来,州商务局边组建边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及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促进国内消费,积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打造物流产业,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三绿工程”,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全州商务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增长13%,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490万美元,是上年同期1906万美元的78.2%,下降21.8%;其中出口1410万美元,下降21.4%,进口80万美元,下降27.9%,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州进出口目标任务7,063万美元的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7.6%,占GDp的30.5%,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以食品为代表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保持合理涨幅。继续呈现出市场繁荣,内外贸易兴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除电力、成品油及部分生产资料供应阶段性紧张外,其它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相对过剩,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形成了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驱的格局。
一、上半年商务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内贸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活跃。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3.8%和9.72%,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共同繁荣;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为消费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实现了城乡市场两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的零售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增速加快;县的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21.4%的增幅明显回落;县以下7.44亿元,同比增长11.7%;市、县、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33.8%、31.1%和34.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7.93亿元,增长13.2%,所占比重为84.2%;餐饮业2.71亿元,增长11.7%,所占比重为12.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总额的79.9%,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主力。以家用轿车、住房、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消费新热点稳定增长,商品零售市场的增长超过餐饮市场1.5个百分点,商品市场进一步复苏。
(二)外贸出口结构改善,但政策调整影响很大。
钢材、纺织品、药品、机电产品出口达132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3.8%,农产品加工出口8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2%,改变了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但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上半年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钢铁和纺织品生产企业,下降的是药品和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松茸、牛肝菌出口业绩主要反映在下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像重点企业德钢有出口下滑的势头,从而影响全州出口。一季度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08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344万美元,增幅达216%,二季度出口大幅下降,6月末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钢坯受出口退税宏观政策影响,出口大户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1—3月累计出口1099万美元,4月起停止出口,现企业在等待政策调整后再出口。
(三)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生猪屠宰、旧车交易、报废车回收和旧货市场、典当、拍卖、汽车经营、茧丝流通行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
(四)流通产业建设势头良好
一是现代商品流通形式快速发展。投资5730万元,建设10.8万平方米、1020家农村连锁店的楚雄市、元谋县“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启动。州农资公司,久泰药业等现代流通企业开展的农村药品、农资连锁经营全面实施,连锁经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彝人古镇三大商贸、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市场招商全面展开,进入市场培育阶段。楚雄商业城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1.93万M2,预租面积1.81万M2,占商铺面积的94%,入驻客商33户;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6.3万M2,预售3.2万M2,其中浙江及法国华商预购2.5万M2,占预售面积的77%;彝人古镇开发商业面积7.2万M2,定位为商贸旅游项目,一期开发的3万M2商铺,通过与外地客商的广泛接触,完成招商60%,州外商户占15%,并与泰国、越南等国商会签订了入驻经营协议。为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打下了基础。
(五)外经工作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户,合同利用外资31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3.7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68户,合同利用外资12531.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35万美元。参加年检的18户企业,吸纳就业1820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缴纳税金1432万元,利润总额575万元,亏损企业10户,盈利企业4户,筹建4户;国际劳务输出达848人,劳务年收入2620万元。
(六)第三产业小幅增长,后劲增强,但占GDp比重下降。商贸、餐饮娱乐、邮电、运输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旅游、金融、电信、房地产、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
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30.5%,下降了0.58个百分点。接待游客1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4.1%。一批重大商贸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商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贸、轻内贸倾向;还没有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其对消费和生产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实现的;市场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和调控,培育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产业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最佳手段。
(二)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收入水平制约有效需求,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困难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在电力、成品油、煤炭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紧张的同时,大部分消费品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地方名特优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三)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单一,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仍未改变。我州60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有进出口实绩的只有13家,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集中,占外贸出口总额超过80%,政策和市场应变能力弱,象钢坯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就将影响我州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
(四)外资外经工作推进困难。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项目领域不广,技术含量低,产业关联度低,多数企业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差,处于亏损、停产状态。国际劳务输出开始起步,对外投资及对外工程承包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流通产业基础建设薄弱,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着我州消费水平进一步升级。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安全、高效的工业品供应和农产品采购网络;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城镇有所发展,但农村仍处起步阶段,不能适应农村消费升级的需要,农村再度出现买难卖难现象。现代物流在邮政、储运、配送、运输服务企业的带领下开始发展,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优势分散,经营规模小、实力差。三大市场的培育,距离建设辐射滇西和东南亚大市场的目标任重道远。
(六)市场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对流通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缺乏定性调查,对重要商品的价格涨跌和供求变化没有实施有效监测,行业布局和制定调控措施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七)市场经济中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严重;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责不明,责权不对等,人为增加管理环节和企业负担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下半年商务运行走势及对策
今年,我州遭受罕见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林业、牧业、服务业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会大幅增长;加之城镇低保、企业工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小幅增长已成定局;永(仁)—武(定)高等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拉动效应将在下半年显现,社会购买力仍会保持合理增长,在下半年假日经济和消费旺季的推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保持13%左右的增幅,全年实现12%的增长目标困难不大。
外贸进出口要保持20%的增幅,实现进出口总额7600万美元目标,主要看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基本稳定的产品主要有松茸1,400万美元左右,牛肝菌500万美元,纺织品400万美元,电器开关500万美元,天然药业200万美元,加上德钢3月前出口1099万美元,仅只确保进出口总额4000万元左右。预计经过一段时期的政策消化,在市场压力作用下,8月后德钢有望恢复出口。实现目标尚需努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食品和服务价格涨幅回落的作用下,全年涨幅不会高于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预计在2.5%左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能源和主要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可能会突破5%的上涨幅度。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和运行趋势,下半年商务工作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目标,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出口;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流通现代化;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一要以培育农村市场为重点,抓好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建设,以投资促消费、以集市活流通;争取国家扶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和农产品连锁企业培植工作,在楚雄、元谋两县乡、村建设药品、农资和食品为主的商品供应网,支持元谋蔬菜公司完成北京、西安等六大城市连锁经营项目实施;二要积极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鼓励和引导住房、汽车、通信产品消费,积极培育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指导工业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注重市场营销,逐步提高产品的占有率;三是要及时研究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倡导健康、环保、可持续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加快消费升级步伐;利用“假日经济”商机,提升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引导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商品和服务并重转移。
(二)采取5项措施,扩大外贸出口
一是继续抓好重点出口商品、重点出口企业、重点出口市场和重点出口县市四个重点,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鼓励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培植生化产品等出口增长新亮点。大力组织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二是要继续加大原料进口力度。帮助四川德胜钢铁集团楚雄公司等企业做好生产原料的进口工作。按属地原则完善进出口统计。三要继续执行好国家出口退税等各项贸易促进政策。加大
对德胜钢铁等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缓解外贸企业营运资金困难。四要全面清理调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对取得进出口经营权但没有经营实绩的企业,要认真分析,分类排队,找准进出口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经营方案,争取创出实绩。五是有针对性地举办外贸进出口业务培训,提高我州外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一是将“优质服务”贯彻始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全面开放市场,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将服务贸易和公共事业作为我州利用外资的新领域,筛选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东盟国家为重点,收集分析国外产业政策,适时组织开展商务考察,指导我州建筑、建材、冶金、林业加工等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工程劳务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四)抓好载体建设,发展物流产业
充分利用楚雄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分析论证禄丰—南华和元谋县,沿安楚、楚大公路,成昆、广大铁路沿线物流园区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专业市场群,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要全力推进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彝人古镇商贸旅游项目、禄丰恐龙文化城等主要商贸旅游项目建设,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研究市场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市场招商工作,做到建设与招商同步,协助企业“东进沿海、西出东盟”开展市场招商,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好市场规划工作,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同步进行。
(五)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鼓励州内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工商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县(市)的连锁经营企业。二是要积极探索物流配送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商贸、交通、邮政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营销网络,引导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储运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化;三是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信息化、商务标准化工作,实现流通领域的标准化,提高流通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促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认真履行州整顿办的综合协调职能,继续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楚雄州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以及旧车交易市场、旧货交易市场和汽车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拍卖法》认真履行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管职责,努力促进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防止扰乱信贷政策和金融秩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七)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监测工作,完善进出口统计和外资统计报表制度、行业信息制度。健全监测网络,建立激励机制,特别要做好省确定的12户重点调查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为宏观调控和应急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年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商务局是州人民政府实施内外贸易统一管理,主管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秩序的组成部门。年初以来,州商务局边组建边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及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促进国内消费,积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打造物流产业,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三绿工程”,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全州商务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增长13%,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490万美元,是上年同期1906万美元的78.2%,下降21.8%;其中出口1410万美元,下降21.4%,进口80万美元,下降27.9%,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州进出口目标任务7,063万美元的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7.6%,占GDp的30.5%,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以食品为代表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保持合理涨幅。继续呈现出市场繁荣,内外贸易兴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除电力、成品油及部分生产资料供应阶段性紧张外,其它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相对过剩,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形成了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驱的格局。
一、上半年商务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内贸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活跃。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3.8%和9.72%,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共同繁荣;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为消费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实现了城乡市场两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的零售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增速加快;县的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21.4%的增幅明显回落;县以下7.44亿元,同比增长11.7%;市、县、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33.8%、31.1%和34.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7.93亿元,增长13.2%,所占比重为84.2%;餐饮业2.71亿元,增长11.7%,所占比重为12.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总额的79.9%,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主力。以家用轿车、住房、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消费新热点稳定增长,商品零售市场的增长超过餐饮市场1.5个百分点,商品市场进一步复苏。
(二)外贸出口结构改善,但政策调整影响很大。
钢材、纺织品、药品、机电产品出口达132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3.8%,农产品加工出口8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2%,改变了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但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上半年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钢铁和纺织品生产企业,下降的是药品和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松茸、牛肝菌出口业绩主要反映在下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像重点企业德钢有出口下滑的势头,从而影响全州出口。一季度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08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344万美元,增幅达216%,二季度出口大幅下降,6月末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钢坯受出口退税宏观政策影响,出口大户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1—3月累计出口1099万美元,4月起停止出口,现企业在等待政策调整后再出口。
(三)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尝生猪屠宰、旧车交易、报废车回收和旧货市尝典当、拍卖、汽车经营、茧丝流通行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
(四)流通产业建设势头良好
一是现代商品流通形式快速发展。投资5730万元,建设10.8万平方米、1020家农村连锁店的楚雄市、元谋县“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启动。州农资公司,久泰药业等现代流通企业开展的农村药品、农资连锁经营全面实施,连锁经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尝彝人古镇三大商贸、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市场招商全面展开,进入市场培育阶段。楚雄商业城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1.93万M2,预租面积1.81万M2,占商铺面积的94%,入驻客商33户;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6.3万M2,预售3.2万M2,其中浙江及法国华商预购2.5万M2,占预售面积的77%;彝人古镇开发商业面积7.2万M2,定位为商贸旅游项目,一期开发的3万M2商铺,通过与外地客商的广泛接触,完成招商60%,州外商户占15%,并与泰国、越南等国商会签订了入驻经营协议。为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打下了基矗
(五)外经工作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户,合同利用外资31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3.7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68户,合同利用外资12531.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35万美元。参加年检的18户企业,吸纳就业1820人,~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缴纳税金1432万元,利润总额575万元,亏损企业10户,盈利企业4户,筹建4户;国际劳务输出达848人,劳务年收入2620万元。
(六)第三产业小幅增长,后劲增强,但占GDp比重下降。商贸、餐饮娱乐、邮电、运输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旅游、金融、电信、房地产、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30.5%,下降了0.58个百分点。接待游客1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4.1%。一批重大商贸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商务工作的地位和
(三)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一是将“优质服务”贯彻始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全面开放市场,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将服务贸易和公共事业作为我州利用外资的新领域,筛选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东盟国家为重点,收集分析国外产业政策,适时组织开展商务考察,指导我州建筑、建材、冶金、林业加工等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工程劳务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四)抓好载体建设,发展物流产业
充分利用楚雄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分析论证禄丰—南华和元谋县,沿安楚、楚大公路,成昆、广大铁路沿线物流园区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专业市场群,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要全力推进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尝彝人古镇商贸旅游项目、禄丰恐龙文化城等主要商贸旅游项目建设,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研究市场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市场招商工作,做到建设与招商同步,协助企业“东进沿海、西出东盟”开展市场招商,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好市场规划工作,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同步进行。
(五)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鼓励州内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工商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县(市)的连锁经营企业。二是要积极探索物流配送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商贸、交通、邮政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营销网络,引导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储运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化;三是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信息化、商务标准化工作,实现流通领域的标准化,提高流通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促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认真履行州整顿办的综合协调职能,继续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楚雄州~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以及旧车交易市尝旧货交易市场和汽车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拍卖法》认真履行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管职责,努力促进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防止扰乱信贷政策和金融秩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七)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监测工作,完善进出口统计和外资统计报表制度、行业信息制度。健全监测网络,建立激励机制,特别要做好省确定的12户重点调查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为宏观调控和应急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五篇:经济运行分析
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0-10-19 13:00:5
5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谋求新跨越”工作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步伐调结构促转型。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16%。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36.1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和29%,增幅均列苏州五县市之首。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376.26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88.73亿元,同比增长30.0%。规上工业一季度以36.8%的增速高开之后,上半年和三季度的增速均维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规上工业占比提高,达到79.1%,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高新产业贡献加大,实现产值203.25亿元,同比增长36.9%,较规上工业增速高出6.9个百分点,高新占比18.7%,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加快增长,石油制品、机械、金属加工行业同比增幅均超5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20多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快速提升,前八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82.42亿元和6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和6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2.8%,较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获得“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称号。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GDP比重达39.6%,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税收贡献提高,共实现地方税收15.27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6.6%,同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集装箱三期、万方件杂货码头投入运行,玖龙纸业件杂货泊位开工建设;新辟南美西远洋等航线7条;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15万标箱,同比增长47%,超去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完成货物吞
吐量5771.51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73.61万吨,同比增长131%;新增四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隆兴物流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前20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5亿元。服务外包强势发展,105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接包合同额1.3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0.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4%和16.8%;4家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地方金融稳健发展,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太仓支行开业投运,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存额805.89亿元,比年初增长26.3%,贷款余额678.78亿元,比年初增长20.6%。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09亿元,同比增长17.6%。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粮油批发市场规模扩大,成交额达5.59亿元,同比增长27%,森茂汽车城创新经营模式引领汽车消费产业化;月星家得乐居家生活连锁太仓店盛大开业。旅游业大力拓展,沙溪古镇河南街促织馆开馆,依托金仓湖、郑和公园等旅游景点成功举办太仓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78.8%,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高于去年同期30多个百分点,多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入驻。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商品房销售84.78万平方米,销售额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30.5%,实现地税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83.4%,占地税总量的28%。
3.新兴产业规模壮大。126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78.42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高出规上工业18.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6%。其中25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176.7%,9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41.12亿元,同比增长67.2%。产业招商力度加强,前8月引进外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3亿美元,到账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23.5%和21.1%;前三季度引进内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1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30.89亿元,同比增长186.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2.9%,其中电子通讯设备投资21.25亿元,同比增长521.3%,医药制造投资
5.51亿元,同比增长218.5%。
4.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新区入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苏州五县市首家;
市政府与南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健雄学院联合8所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组建联合研究院。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66个,省民营科技企业36家,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软件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22只,省民营科技企业226家;前8月共申请专利2517件,同比增长7.1%,专利授权2001件。名品名标工作着力推进,新增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件、苏州知名商标7件、省名牌21个。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达86618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858人,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拥有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8250名,其中博士以上48名、硕士以上1171名、海外归国人员208名。
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25亿元,同比增长19.1%。工业投资动力增强,完成工业投资134.79亿元,同比增长39.7%,增速列五县市之首,较上年同期提高43.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7.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开发区引领增长,完成工业投资82.76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1.4%,其中港区完成投资57.02亿元,同比增长114.6%。房地产投资放量增长,完成投资40.19亿元,同比增长66.7%,占服务业投资的39.6%,占比高于上年同期15.8个百分点,其中新区完成22.37亿元,同比增长106.8%。新批项目快速增长,共批项目438个,计划总投资538.86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民营工业项目占据主导,20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9.85亿元,占工业项目的78.7%。重点项目着力推进。66个重点项目,开工57个,完成投资75.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2.1%。省重点项目太仓港三期通过通航安全验收,为长江流域最高等级的集装箱码头。耐克物流、奥特斯维太阳能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
6.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利用外资强劲回升。1~8月,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8只,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1%,超序时进度11.3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5.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1%,超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幅均列五县市之首。外资项目质提量升。单个项目的平均注册外资为1281.81万美元,超千万美元项目46
个(含增资1000万美元项目6个),其中超三千万美元的8个,包括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艺康化工和注册资金1亿美元的宝洁日用品等500强项目。引进了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18家,注册外资3亿美元,占总量的24%;到帐外资1.2亿美元,占总量的21%。欧美和台资表现凸出。引进美国项目7个,注册外资12752万美元;引进德国直接投资项目12个,注册外资3327万美元;引进加拿大项目3个,注册外资9727万美元;引进台湾直接投资项目22个,注册外资17554万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较快。1~8月,服务业批准外资项目31只,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累计分别完成2.93亿美元和1.99亿美元,分别增长107.5%和222.4%。引进内资成效显著。1~9月份共引进内资项目807个,新增注册资本71.06亿元,同比增长55.1%,完成年计划的142.1%。内资项目规模扩大。5000万元以上项目18只,注册资金41.75亿元,占比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百分点。成功引进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太仓四方友信制桶有限公司、华东环球商贸物流域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太仓)置业有限公司等大型项目。两区效应突出。两区共引进内资项目401只,注册资本41.04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57.8%。粤闵项目占比提高。广东、福建地区引进内资占比达35.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5.1百分点。
7.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61.9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32.75亿美元和29.21亿美元,增幅分别为70%和45%,增幅均居苏州各县市前列。加工贸易增长快于一般贸易,实现进出口2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增幅高于一般贸易12.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实现出口额13.89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3%和61.2%。主要出口市场整体回暖,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保持高增长,增幅达72.8%和34.2%,对东盟和台湾的贸易总量实现快速突破,分别实现进出口额6亿美元和4.3亿美元,同比增长69.9%和140%。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照全年工作目标,工业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还稍有脱幅。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1.确保完成及“十一五”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盘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对主要指标任务要逐项对照,找短板、寻难点、破难题,下功夫弥补薄弱环节,确保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特别要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企业的增长潜力,释放优势特色产业产能,下大力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年内力争多开工、早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并认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为明年扩大投资和新上项目打好基础。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和实行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工作量。坚持招选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引进“污染少、消耗低、科技含量高”与我市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上下功夫见成效。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基地、育集群,扶龙头、建体系,抓技改、促转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3.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同步推进区、镇的发展规划及16个专项规划。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论证,梳理和提炼一批符合“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要立足本地特色和国家产业政策,集思广益,力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国家政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有机对接,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