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二)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出口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物资基础,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
2.目前我国对外贸经营实行自由经营制度。()
3.9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4.我国对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理。()
5.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指主要靠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商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6.祖国内地同台湾省的贸易性质属于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视同国内贸易对待。()
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引进出现的明显变化之一是,技术引进主要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转向为新建企业服务。()
8.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增值和使用价值转换两个方面实现的。()
9.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10.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B.价值C.货币D.使用价值
2.为合理控制外债规模,我国还本付息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出口收汇的()。
A.20%B.15%C.10%D.25%
3.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D.独联体、东欧国家
4.“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
A.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B.创汇农业的发展
C.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D.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5.对外贸易价格最基本的职能是()。
A.调节市场供求B.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C.表现商品价值D.进行经济核算
6.我国积极争取借用的国外资金是()。
A.国际银团贷款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外国政府贷款D.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7.反映外贸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是()。
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B.出口收汇额
C.社会贡献率D.社会积累率
8.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通过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实现()。
A.社会劳动的节约B.使用价值的转换
C.事物形态的平衡D.国内价值的增值
9.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D.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10.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
A.15%B.30%C.55%D.40%
11.我国借用国外资金主要用于()。
A.房地产业的开发B.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C.中小型企业的扩建和改造D.旅游设施的建设
12.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的()职能。
A.协调B.行政管理C.服务D.监督指导
13.美国一直对我国输美的所谓敏感性商品采取进口限制,其中限制最严的是()。
A.农产品B.纺织品C.机电产品D.矿产品
14.1991—1993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措施是()。
A.实行政企分开B.推行股份制
C.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16.我国外贸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实行()。
A.规模经营B.资产经营C.多种经营C.集约经营
17.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
A.4 000亿美B.8 000亿美元C.5 000亿美元D.6 000亿美元
18.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是()。
A.基础设施B.基础工业C.高科技工业D.农业
19.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主要是()。
A.由国家计划定价B.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定价
C.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D.根据国内生产成本定价
20.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贸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由国家垄断经营B.以计划管理为主
C.以法律调控为主D.由国家统负盈亏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建国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的进出口企业采取了政策。
2进后要努力消化、吸收和创新。
3.我国要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即对外资企业实行
4.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两头在外”,是指把和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
6.1994年我国政府确定的对台经贸工作总方针是:积极主动,补。
7.目前我国最大总的出口商品是。
8.正确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政策,是指对国家鼓励的、投资规模大的和项目让出部分国内市场。
9.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于
10因素、竞争性因素,以及进出口业务环节中各种具体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国际市场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
3.“以进养出”业务
4.对外贸易体制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为什么说发展对外贸易是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2.简述我国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义。
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六、论述题(14分)
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 6.×7.×8.√9.×10.×
二、选择题
1.A D2.A3.A C4.A B C D5.C
6.B C7.B C D8.A D9.B10.D
11.B12.A C13.B14.C15.C D
16.B17.B18.A B C D19.B C20.A BD
三、填空题
1.没收
2.以购买主机和关键设备为主、避免重复引进
3.国民待遇
4.原材料、销售市场
5.辅助
6.发挥优势、共同发展
7.机电产品
8.技术密集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9.1956年
10.供求关系、政策性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价格:通常是指国际集散中心的市场价格或输出入国家和地区当地市场的国际贸易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和贫富应当一律平等,在贸易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愿望,注意符合双方的需要和照顾到双方的可能,以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反对把对外贸易作为控制和掠夺别国的工具。
3.“以进养出”业务:包括进口原材料加工产品出口,进口主件或零配件,加工装配出口;以国产原料为主,进口辅料加工成成品出口;进口饲料、肥料、种子、种畜等养殖种植农副土特畜产品出口。
4.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发展对外贸易是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答:从历史上看,许多后进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日本等。从理论上看,后进国家具有后发优势。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而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2.答:(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2)是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
“以量取胜”不但造成资源和社会劳动的低效率,而且难以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外对我国设限和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如不改变“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很难保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答: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具体表现为我国实行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逐步推进的方针。
1992年以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表现为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又决定进一步开放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一些沿江(长江)城市、开放陆地边境城镇、开放内陆省会(首府)城市。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答: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外贸法制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制定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法制手段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调节手段,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间接调控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经济杆杠为主要手段。为此,我国在外贸管理中要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充分运用汇率、税收、进出口信贷、价格等来调节进出口活动。
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凭借其职权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组织、监督、调节。它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它可以修正市场自发机制的缺陷,有效地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也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根据国际贸易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主要有: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对设立外贸企业的管理、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对利用普惠制的管理、对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的管理、海关管理、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等。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主要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的国境内向另一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2.产业间和产业内部及公司内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组织方式。
3.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由于贸易活动或与贸易相关的政策、制度等原因引起的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及争端事态。
4.所谓_______________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程度,或者说,是外贸进出口活动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5.所谓_______________是指进口产品来源从原先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转向成本较高的成员国,造成进口成本的上升。
6.__________________是消除成员国在贸易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障碍,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经纪人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是()。
A.无抵押采购商品贷款。
B.货物单据抵押贷款。
C.承兑出口商汇票。
D.预付款
2.关税按照征税的目的可分为()。
A.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B.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D.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3.发达国家实行普惠制往往有许多规定,但不包括()
A.对给惠国家或地区的限制。
B.对受惠商品范围的规定。
C.对受惠国的保护措施。
D.对原产地的规定。
4.李斯特把国家生产力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主张贸易保护的阶段是在()。
A.畜牧时期B.农业时期
C.农工业时期D.农工商业时期
5.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引入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一成员提供给第三方的优惠(优待、特权、豁免)均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
A.国民待遇原则B 最惠国待遇原则
C.互惠互利原则D.透明度原则
6.根据H-O理论,在两国贸易模式下,一国稀缺资源要素价格将因贸易而(),该要素所有者()。
A.上升、获益B.下降、利益受损
C.上升、利益受损D.下降、获益
7.所谓()是指一国特定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商品时的选择成本,即一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等于牺牲了用同一资源生产另外种类商品的机会。
A.绝对成本
B.相对成本
C.会计成本
D.机会成本
8.()是所有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导因素。
A.资本要素B.土地要素
C.组织和制度资源D.自然资源
9.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
10.在应对贸易摩擦时,企业的()做法是不应该提倡的。
A.企业应当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导力量
B.企业要熟悉贸易救济措施的有关规定,协调出口策略
C.企业要积极应诉,利用规则,寻求保护自身权益
D.实施“出口转内销”战略巧妙规避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11.()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A.技术差距理论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要提高外商投资外贸效益就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体不包括()
A.保持基础设施规模增长的合理速度,适当超前
B.基础设施建设要讲究结构配套和经济效益
C.应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的国际化采购问题
D.应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的国产化问题
13.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资源禀赋差异B.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C.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D.国际分工
14.外贸企业实施(),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外贸公司与外贸生产企业、供货基地之间存在的相互分离、信息隔绝状态,为寻求更为合理的外贸生产、营销组织形式而实行的战略。
A.“实业化”战略B.“集团化”战略
C.“国际化”战略D.“股份化”战略
15.下列()机构的设置不是WTO的组织制度创新的表现。
A.服务贸易理事会
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理事会
C.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
D.收支平衡委员会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比较利益学说的判断正确的是()。
A.比较利益学说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B.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内核是比较优势论
C.比较利益优势学说认为国际贸易的首要基础在于“平等”
D.比较利益学说的基石是劳动价值论
2.根据关税同盟效应的基本理论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成员国生产部门重叠并竞争激烈的时候贸易创造效应更显著
B.关税同盟包括的成员国越多、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所占比重越大,贸易创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C.建立关税同盟之前各国的关税水平越低,建立同盟后的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D.各成员国地理差距越小,贸易创造效果越好
3.我国大中型外贸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向“三化”发展,即()。
A.专业化B.集团化C.国际化D.实业化E.集约化
4.关于出口补贴,下列()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A.出口补贴和以进口替代为目的的补贴属于“禁止性补贴”应予取消
B.“可诉补贴”即对WTO成员方利益造成损害、丧失或减少的补贴,应予禁止
C.“不可诉补贴”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实施
D.“不可诉补贴”包括研究与开发补贴、贫困地区补贴、环保补贴等在内的特定的专向性补贴
5.关于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的基本内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强调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取向,加强经济自立能力
B.在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的国产化比率
C.本币汇率低估和幼稚产业保护是实现进口替代的主要手段
D.对本国市场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
6.解释国际价格与国际价值间的差异,必须基于以下基本事实()。A.在国际价格与国际价值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偏离因素。
B.确定性经济因素,非确定性因素和人的主观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价格。
C.“相对货币价值”不仅指各国贸易商品之间国别价值差异性的货币表现,还体现了汇率的变动性,可以更准确地界定国际价格。
D.受到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等变动性因素的影响,国际价值自身也存在变动
性。
四、名词解释
1.普遍优惠制
2.对外贸易乘数
3.贸易保护主义
4.国际价值
5.价值规律之谜
6.贸易条件
五、简答题
1.H-O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对外贸易价格的作价原则。
3.入世后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应当确立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六、计算题
在不征收进口税的情况下,一个轮胎的国内价格为100美元,其中80元是自由进口的橡胶价格(假定仅有此一种中间投入),另外20元是国内加工制造轮胎所附加的价值。假定对进口轮胎征收50%的从价税,但对进口橡胶征收25%的从
价税,并假定进口轮胎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征收的税额。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名义保护率?本案中的名义保护率是多少?
(2)什么是有效保护率?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本案中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要写出计算过程)?
(3)假定仍对进口轮胎征收50%的从价税不变,但对橡胶分别征收50%和75%的关税时,则实际保护率又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什么是名义保护率?本案中的名义保护率是多少?
七、论述题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相关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2、试述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1、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说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答:必要性:在一国范围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平衡关系;必须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社会再生产对各种比例关系的需要。
作用:发展对外贸易可调剂余缺,以长线资源交换短线资源,扩大经济规模,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对外贸易在新的经济循环中,不仅仅对国民经济起调剂和补充作用,还必须起强有力的杠杆和推动作用。
2、对外开放的含义、内容
答:含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2)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3)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更加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4)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6)设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
3、经济特区
答:含义: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别开发区”的简称,它是指主权国家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划出一定的区域,实现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特区的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资金来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企业的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管理体制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国家给特区更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作用:(1)经济特区运用特殊的优惠政策,能够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创汇,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2)经济特区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3)港澳台同胞通过到经济特区投资和经济交流,可以增进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同意(4)兴办经济特区,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通过经济特区,中国可以更好地面向世界,了解世界,世界各国也可以更好、更多地了解中国。
4、出口商品战略(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内容)
答:含义:是指一国根据其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出口商品构成做出战略性规划。意义:合理安排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5、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答:含义:通过放宽贸易限制,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大力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产业,以出口贸易带动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科技兴贸战略(含义和相关内容)
答:含义:从商品生产和交换角度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品,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意义:(1)体现了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2)适应了经济、科技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潮流(3)是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4)与贸兴科技是辨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十一五”计划时期的“科技兴贸”战略规划:(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跨越(2)奋斗目标: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工作任务:实施“出口创新基地”工程;实施“自主知识产权联合行动”工程;实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实施“出口创新企业”工程。
7、以质取胜战略的涵义和措施
答:涵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创名牌出口商品。
措施:(1)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出口商品质量意识(2)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出口商品质量(3)推行国际标准化,建立健全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出口产品质量(4)切实贯彻《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充分发挥商检部门的监督保证作用(5)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
8、新形势下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答:涵义:指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建立起我国出口市场合理的多元化的总体格局。措施:(1)深度开发日、美、欧和港澳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2)重点开拓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3)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
答:(1)合理安排进口,保持适度的速度与规模(2)有重点地安排进口,调整和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确保进口生产和建设所需的短缺物资和“以进养出”物资;适当组织生活必需品和市场紧缺物资的进口。
答:含义:(广义)泛指国外企业以投资的方式将部分盛产转移到东道国或利用东道国原有的生产能力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到东道国境外销售(狭义)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取报税监管的贸易。
11、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答:问题:(1)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影响了其持续发展(2)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工序上,主题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3)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微观主体,其战略和目标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的继续发展(4)地区发展不平衡,承接加工制造产业和加工工序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5)我国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发展思路:(1)改变传统海关监督方式,完善加工贸易管理(2)建立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体系(3)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4)促进产业关联,消除“飞地效应”(5)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6)积极推进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
12、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答:问题:(1)总体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2)本身的出口结构不合理(3)法律法规不健全(4)竞争力受到自身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制约(5)人力资源重视和培养程度不够,引进和自主开发的机制不强(6)管理落后。
发展思路:(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建立科学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3)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4)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5)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6)注重长远目标(7)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13、我国引进技术的原则
答:(1)扩大引进软件技术(2)要以购买主机和关键设备为主(3)引进先进技术(4)引进适用技术(5)避免重复引进(6)引进技术后要加以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
答:内涵: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以日益壮大和发展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成熟技术和优良设备为基础,通过对外投资与合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业务形式,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必要性:(1)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3)是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4)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5)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6)是培育我国跨国公司的需要。
答:含义:指外贸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内容:国家外贸行政管理体制和外贸企业经营体制。
16、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
答:(1)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高度集中(2)实行单一指令性计划管理和统负盈亏
(3)建立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外贸企业
17、“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1)外贸机制进一步市场化(2)外贸运行进一步自由化(3)外贸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答:含义:指通过对外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经济效果。
内容:外贸活动实现的直接的价值增值和外贸活动派生出的、间接的社会劳动节约。
形成方式:(1)利用“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2)通过使用价值,来形成外贸社会经济效益。
影响因素: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价格机制;汇率机制;政府宏观调控。
答:含义: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外贸领域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构成:一方面以价值增值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价值来表现。
影响因素:(1)外贸企业的企业制度(2)外贸企业的经营制度(3)外贸企业的管理制度。
答:(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的关系(3)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优化外贸结构,为对外贸易的可持
续发展创造条件。
答:(1)办证我国对外贸易再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2)保证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的贯彻,进出口贸易的平衡,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外贸体制改革,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
22、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手段
答:(1)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有效手段之一:进出口关税的征收;出口退税制度;(3)进出口信贷是国家运用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支持和鼓励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措施(4)充分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3、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制手段
答:含义:指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借助法律法规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管理体制。
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1949~1977:高度集中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2)1978~1991: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外贸经营渠道,促进产销结合,重视市场信息反馈的指导作用,并颁布一系列的外贸法律法规(3)1992~2000:国家先后制定、颁布外经贸法律法规共700多项,取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法制建设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有不完善之处(4)2001入世至今:外经贸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抓紧进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进一步提高外经贸立法的透明度。
24、海关监管
答:含义:指海关一句国家法律、法规对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报关等级、审核单证、查验放行、后续管理、查处违法等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内容:(1)监督任务:我过海关的监督对象为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2)监督程序(3)监督制度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答:(1)实行全国同意的对外贸易制度(2)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3)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
(4)发展国际服务贸易(5)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原则(6)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26、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的主要原则(1)独立自主原则(2)平等互利原则(3)互惠、对等原则
答:(1)两反——反倾销、反补贴(2)双边贸易平衡(3)产业转移(4)贸易壁垒
(5)汇率(6)市场准入(7)美国对华出口产品的管制(8)区域经济一体化
28、试述十五计划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和主要任务
答:指导方针: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贸的新形势,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引进外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和人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在有效利用国内资金的基础上,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和领域,积极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主要任务:(1)按照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外资投向,重点是出口创汇企业、进口替代企业和技术先进企业(2)合理利用国外贷款,提高质量和效益(3)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4)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外商投资限制(5)逐步将外资引向中西部内陆地区(6)继续完善投资环境(7)创新吸收外资方式。
29、“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重大改革
答:外贸管理体制:(1)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弱化行政性管理手段(2)加强出口产业政策管理,形成出口产业政策管理机制(3)完善与外贸活动相关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外贸促进体制:(1)建立促进主体网络(2)各类贸易促进主体合理分工,共同形成高效的外贸服务体系网络(3)改革促进方式,建立促进绩效评估机制。
外贸经营体制:(1)建立适用所有各类出口企业的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共同机制(2)建立“出口自营与代理从宽,收购出口从严”的退税新机制(3)国家不再专设出口退税机关,而是将出口退税纳入常规税收征管机制中。
30、试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2)扩大国内生产规模(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4)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5)丰富国内市场(6)扩大劳动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8)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31、我国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的原因(论述)
第四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外贸值(进出口
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GDP的比值,它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规模经济和不
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借助研发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可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3.“大经贸”战略:是指实行以进出口贸
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对经贸部门与生产企业,科技和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对外贸易战略。
4.进出境现钞管理:指国家主管部门对进
口境在流通中使用的人民币和外币(包括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实施的管理。5.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
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
1.卖方信贷的一般操作程序是:①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与进口商签订进出口合同;②在签订进出口合同之前,出口商一般事先向当地保险公司询价,以便将有关的保险费用事先打入成本;③出口商凭出口贸易合同向其所在地的银行申请卖方贷款,双方签订出口卖方信贷融资协议,由银行根据协议向出口商提供信贷;④出口商还需要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协议;⑤出口商在根据进出口合同发货后,把出口装运单据以及商业发票提交给贷款银行,然后根据卖方信贷融资协议从银行信贷中提取贷款(一般是发票金额的85%左右)
2.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和政策?
(1)推进服务贸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和层次。(2)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①以积累高级生产要素为转变基本立足点
②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转变条件③以实行新型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为转变手段(3)积极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协调发展(4)构筑新的贸易政策体系,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3.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②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③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④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⑤对外贸易救济制度机及其他管理制度。4.采取保障措施实施的条件?
(1)进口产品数量增加(2)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品造成的损害①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增加的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分量③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④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3)进口数量产品增加与国内产业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①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②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③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相对落后④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1.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混合发展战略、2.加工贸易的四种类型: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协作生产。3.外贸法规的特点:①可操作性强②针对性强③颁布和废除都较方便④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选择题
1.2004年一月一日
第五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名词解释:
易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之间按照交易总价值相等原则,以商品交换商品的贸易方式。科技兴贸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的贸易发展战略。它以政府的服务体系为保障,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为支撑,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发展和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以期获得全球市场的战略性突破。
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间开展的贸易活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进行的贸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对外贸易管理: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产品,由法定商检机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的活动。
简答:
1、根据我国海关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海关的职能有哪些?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其基本职能是:进出关境监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2、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各种手段的内容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通过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等手段对货物进出口实施管理。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限制进出口目录项下的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国家指定的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包括进口许可证管理和出口许可证管理。
进出口配额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包括进口配额管理和出口配额管理。
发展趋势:
3、当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无法确定或申报价格经海关审查不能通过的,海关可以以哪些价格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
①进口货物成交价格法:这是《关税条例》规定的第一种估计方法,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应该首先以成交价格估价方法审查确定。
②相同及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法:即以与被估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相同货物及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方法。
③倒扣价格法:即以进口货物、相同或类似进口货物在境内第一环节的销售价格为基础,扣除境内发生的有关费用来估定完税价格。
④计算价格法:该方法既不是以成交价格,也不是以在境内的转售价格为基础,而是以发生在生产国或地区的生产成本作为基础的价格。
⑤合理方法:是指海关不能以上述四种方法确定完税价格时,根据公平、统一、客观的估价原则,以客观量化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审查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估价方法。
上述估价方法应当依次采用,但如果进口货物纳税义务人提出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经海关同意,可以颠倒倒扣价格法和计算价格法的适用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