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语文课的导入(论坛发言稿——黄世芬))(范文)
谈谈语文课的导入
白云七中黄世芬
我们知道,“凤头、猪肚、豹尾”是好文章的标准。“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精美绝伦,使人百看不厌。文章的开头只有像“凤头”一样,才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引人入胜,使人欲罢不能。其实,我们平时上语文课也应该像写文章那样,要特别注重该节课的“凤头”——导入环节的设计。
上课伊始,教师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语言、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导入。它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十秒,但它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密切的关系。我在二十余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语文课的导入对整堂课来说非常关键,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环节,不能忽视,更不能忽略。
一、导入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2.调集学生的注意
3.引入教学的氛围
4.给予学生精神享受
5.启迪学生心灵
二、导入的原则
导入是艺术也是科学,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创造的思维,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
7.灵活性原则8.精炼性原则9.实效性原则
10.艺术性原则
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简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其中,“实”
与“活”是设计导入的关键。
三、导入语要求
1.语言之美
导入语应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动情,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
2.情感之美
语文课的开场,如果教师用极富情感的语言拔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意境之美
教师要善于创造出美的意境来,用精彩的导入引入特定的教学活动之中。
4.结构之美
好的导入语就像短小精悍的演讲,除了包含感情、创设意境、注意修辞外,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讲究结构之美。
5.启迪之美
诙谐明快的导入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很自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从课文中拾取疑点,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教学按一定的思路进行。
6.含蓄之美
语文课的导入语,也讲究含蓄之美。适当的含蓄,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导入的方法
1.提问法
提问法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提问,实则就是设置悬念,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导入法,比较适用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设置的悬念要做到“精”、“新”、“奇”,能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
2.情境法
所谓情境法,即创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听音乐、看影像,师生讲故事、背诵古诗文等,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情境。
情景导入法一般适用于叙事抒情性文章的教学。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断,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异同,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比感悟。
说明文时也可用此法,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时,许多说明对象可能学生从未见过,仅凭文字描述无法在头脑中勾画形象,而图片或音像资料的展示则能弥补这一缺憾,它们更能吸引学生,给他们直观的印象,比之教师的千言万语更加有效。
3.演示法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
4.比较法
现行教材都注意了对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导入,可以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籍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学习《孔乙己》时,可由《范进中举》导入,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读书人,主题都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用旧知识作为新知识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范进”这一上学期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找到他们的异同点。
5.音乐法
音乐法就是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笔者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就选用了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效果较为理想;本学期我在上公开课《散步》也用了相同的方法,课前和结束时都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意在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教学氛围中。
6.引用法
引用诗词、名作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本学期,我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引用了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一文的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上冰心的《荷叶 母亲》时,用了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描摹法
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我在上《狼》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的描述:“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意直窜脑门,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还伴着几声野兽的嚎叫。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又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呢。当你进退两难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该怎么办?”然后顺势引入了课文。
8.课件法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课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声、像、文为一体,体现出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共鸣。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即兴应变法、欲扬先抑法、介绍作者导入法、点出人物导入法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总之,每节课的开始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入艺术的思考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