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宗玉面试题集

时间:2019-05-12 11: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宗玉面试题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宗玉面试题集》。

第一篇:邓宗玉面试题集

1.2. 介绍下自己以及项目经验。都用过什么报表组件。

FineReport接受参数是:[?id?]传参和jsp页面传参一样都是id=2&c=3, Jfreechar(了解过,网上也有例子。用map写)。

3. Struts1.2和struts2的区别。Struts2以前叫什么。与struts1有没有关系

Action 类:

• Struts1要求Action类继承一个抽象基类。Struts1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使用抽象类编程而不是接口。

• Struts 2 Action类可以实现一个Action接口,也可实现其他接口,使可选和定制的服务成为可能。Struts2提供一个ActionSupport基类去 实现 常用的接口。Action接口不是必须的,任何有execute标识的POJO对象都可以用作Struts2的Action对象。

线程模式:

• Struts1 Action是单例模式并且必须是线程安全的,因为仅有Action的一个实例来处理所有的请求。单例策略限制了Struts1 Action能作的事,并且要在开发时特别小心。Action资源必须是线程安全的或同步的。

• Struts2 Action对象为每一个请求产生一个实例,因此没有线程安全问题。(实际上,servlet容器给每个请求产生许多可丢弃的对象,并且不会导致性能和垃圾回收问题)Servlet 依赖:

• Struts1 Action 依赖于Servlet API ,因为当一个Action被调用时HttpServl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 被传递给execute方法。

• Struts 2 Action不依赖于容器,允许Action脱离容器单独被测试。如果需要,Struts2 Action仍然可以访问初始的request和response。但是,其他的元素减少或者消除了直接访问HttpServ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的必要性。

可测性:

• 测试Struts1 Action的一个主要问题是execute方法暴露了servlet API(这使得测试要依赖于容器)。一个第三方扩展--Struts TestCase--提供了一套Struts1的模拟对象(来进行测试)。

• Struts 2 Action可以通过初始化、设置属性、调用方法来测试,“依赖注入”支持也使测试更容易。

捕获输入:

• Struts1 使用ActionForm对象捕获输入。所有的ActionForm必须继承一个基类。因为

其他JavaBean不能用作ActionForm,开发者经 常创建多余的类捕获输入。动态Bean(DynaBeans)可以作为创建传统ActionForm的选择,但是,开发者可能是在重新描述(创建)已经存 在的JavaBean(仍然会导致有冗余的javabean)。

• Struts 2直接使用Action属性作为输入属性,消除了对第二个输入对象的需求。输入属性可能是有自己(子)属性的rich对象类型。Action属性能够通过 web页面上的taglibs访问。

Struts2也支持ActionForm模式。rich对象类型,包括业务对象,能够用作输入/输出对象。这种 ModelDriven 特性简化了taglib对POJO输入对象的引用。

表达式语言:

• Struts1 整合了JSTL,因此使用JSTL EL。这种EL有基本对象图遍历,但是对集合和索

引属性的支持很弱。

• Struts2可以使用JSTL,但是也支持一个更强大和灵活的表达式语言--“Object Graph Notation Language”(OGNL).绑定值到页面(view):

• Struts 1使用标准JSP机制把对象绑定到页面中来访问。

• Struts 2 使用 “ValueStack”技术,使taglib能够访问值而不需要把你的页面(view)

和对象绑定起来。ValueStack策略允许通过一系列名称相同但类型不同的属性重用页面(view)。类型转换:

• Struts 1 ActionForm 属性通常都是String类型。Struts1使用Commons-Beanutils进

行类型转换。每个类一个转换器,对每一个实例来说是不可配置的。

• Struts2 使用OGNL进行类型转换。提供基本和常用对象的转换器。

校验:

• Struts 1支持在ActionForm的validate方法中手动校验,或者通过Commons Validator的扩展来校验。同一个类可以有不同的校验内容,但不能校验子对象。

• Struts2支持通过validate方法和XWork校验框架来进行校验。XWork校验框架使用为属性类类型定义的校验和内容校验,来支持chain校验子属性

Action执行的控制:

• Struts1支持每一个模块有单独的Request Processors(生命周期),但是模块中的所有Action必须共享相同的生命周期。

• Struts2支持通过拦截器堆栈(Interceptor Stacks)为每一个Action创建不同的生命

周期。堆栈能够根据需要和不同的Action一起使用。

4. 简单讲讲Ioc。Ioc有几种注入方式。

可以把IoC模式看做是工厂模式的升华,可以把IoC看作是一个大工厂,只不过这个大工厂里要生成的对象都是在XML文件中给出定义的,然后利用Java 的“反射”编程,根据XML中给出的类名生成相应的对象。从实现来看,IoC是把以前在工厂方法里写死的对象生成代码,改变为由XML文件来定义,也就是 把工厂和对象生成这两者独立分隔开来,目的就是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耦合度。当我们需要换一个实现子类将会变成很简单(一般这样的对象都是现实于某种接口的),只要修改XML就可以了,Ioc有3中方式:

第一种:接口注射,这种方式要求我们的类必须实现容器给定的一个接口,然后容器会

利用这个接口给我们这个类注射它所依赖的类。

第二种:通过setter方法注射,这种方式也是Spring推荐的方式。

第三种:通过构造方法注射类,这种方式Spring同样给予了实现,它和通过setter方式

一样,都在类里无任何侵入性,但是,不是没有侵入性,只是把侵入性转移了,显然第1种方式要求实现特定的接口,侵入性非常强,不方便以后移植。

5.针对简历说Extjs的了解。ExtJS是一种主要用于创建前端用户界面,是一个与后台技术无关的前端ajax框架。其中可编辑grid,添加新行,删除一或多行,提示脏数据,推拽改变grid大小,grid

说说Java技术方面。比如JavaBean。用过EJB没。之间推拽一或多行,甚至可以在tree和grid之间进行拖拽,可以排序,显示隐藏列等。6.

JavaBean实际上就是一个类,这些类遵循一定的接口格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性,易维护便于传输。

EJB相当于DCOM,即分布式组件。它是基于Java的远程方法调用(RMI)技术的,所以EJB可以被远程访问(跨进程、跨计算机)。但

EJB必须被布署在诸如Webspere、WebLogic这样的容器中,EJB客户从不直接访问真正的EJB组件,而是通过其容器访问。EJB容器是EJB组件的代理,EJB组件由容器所创建和管理。

7. 控制翻转的原理。反射调用的原理。

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地说,即由容器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

反射,通俗的说反射就是根据给出的类名(字符串)来生成对象。这种编程方式可以让对象 在生成时才决定要生成哪一种对象。反射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象Hibernate、String中都是用“反射”做为最基本的技术手段。车与宝马的关系,你可以通过研究宝马来知道这个是个车。。。

8.9. 单例模式再什么情况下用。打个比方说说。Xml解析用的是dom4j。说下怎么用。

支持JSON、XML和EVAL三种方式给客户端接受数据

10. 一句话说明白Ajax。4个字母代表什么。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

11. 说下同步异步的区别。

同步是指:发送方发出数据后,等接收方发回响应以后才发下一个数据包的通讯方式。(提交请求->等待服务器处理->处理完毕返回 这个期间客户端浏览器不能干任何事)

异步是指:发送方发出数据后,不等接收方发回响应,接着发送下个数据包的通讯方式。(请求通过事件触发->服务器处理(这是浏览器仍然可以作其他事情)->处理完毕)

12. Ajax的数据返回是怎么返回的。返回形式有几种。都怎么获得。

支持JSON、XML和EVAL三种方式给客户端接受数据

返回值以json数组的形式返回给客户端,这时直接用eval的方法将返回值赋给某个javascript变量就可以使用了。

以xml返回给客户端的。

13. Java中多线程开发。知道怎么做么?

14. Java中的集合类都有什么。Vector用过么,与list区别是什么。Set:无序,唯一。

List::有序,可重复。

Map:key/value来存放的key不可以重复。

vector适用:对象数量变化少,简单对象,随机访问元素频繁,每次增加一倍的存储空间。

list适用:对象数量变化大,对象复杂,插入和删除频繁

15. Hashmap与hashtable的区别。

HashMap是Hashtable的轻量级实现(非线程安全的实现),他们都完成了Map接口,主要区别在于HashMap允许空(null)键值(key),由于非线程安全,效率上可能高于Hashtable。

HashMap允许将null作为一个entry的key或者value,而Hashtable不允许。

HashMap把Hashtable的contains方法去掉了,改成containsvalue和containsKey。因为contains方法容易让人引起误解。

Hashtable继承自Dictionary类,而HashMap是Java1.2引进的Map interface的一个实现。最大的不同是,Hashtable的方法是Synchronize的,而HashMap不是,在多个线程访问Hashtable时,不需要自己为它的方法实现同步,而HashMap 就必须为之提供外同步。

Hashtable和HashMap采用的hash/rehash算法都大概一样,所以性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16. 数据库用的什么,得到当前日期的函数是什么。字符转成时间的函数是什么。表的分区!!

Oracle,sysdate,to_date,表的分区:

第二篇:毛邓三试题集

毛邓三试题集

试题一

一、选择题

1.1943年毛泽东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文献是(D)A.《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行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2.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党的会议是中共(C)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五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5.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B)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的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B)

A.完全解放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 C.人的全面发展 D.彻底消灭剥削

7.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的时间是(A)A.1980年5月 B.1984年初 C.1985年4月 D.1986年底

8.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D.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0.邓小平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A)

A.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 B.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D.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D)

A.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B.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C.把新民主主义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D.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消灭剥削 B.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13.中国共产党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目标的会议是中共(B)

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C)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15.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C)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D.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6.我国政体是(B)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1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C)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现社会主义自由

1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国际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9.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标准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0.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中共(B)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坚持走的道路是(D)A.改革开放 B.自主创新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3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试题二

1.193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C.和平外交(D)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22.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是在(C)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A.1979年 B.1981年 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1982年 D.1984年

(A)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B)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理论联系实际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4.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C)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24.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主张的领导人是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B)

5.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叶剑英 D.邓小平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25.中国对外政策中最根本的是 6.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B)

(A)

A.促进世界和平B.独立自主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不称霸 D.不结盟

C.共同富裕 D.变革生产关系

26.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7.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B)

(B)

A.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同步发展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B.需要尽快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变革生产关系 D.消除两极分化

C.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27.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A.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C.改革开放不动摇 D.自力更生不动摇

(A)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D)

B.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各剥削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共产党的领导

D.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10.我国改革的总目的是 2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C)(D)

A.工人阶级 B.各民主党派 A.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C.中国共产党 D.人民军队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9.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

D.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11.中共十六在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将是 2

C)D)

((A.可持续发展阶段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C.科教兴国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发展生产力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14.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C)

A.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而且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15.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是(C)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

16.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17.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A)

A.主题 B.基础 C.灵魂 D.精髓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

1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B)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20.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B)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B)A.中国人民 B.台湾人民 C.世界人民 D.中国政府

22.影响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B)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2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2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A)

A.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B.群众的普遍生决定的 C.工农联盟的性质决定的 D.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25.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C)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C.社会主义建设者 D.人数最多的力量

26.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

A.自己的发展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科技的进步 D.稳定的政治局面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经济是(B)

A.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劳动者的小私有经济 C.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私营经济

D.仍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必然联系的经济形式

28.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自由是(D)

A.无产阶级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 C.公有制为主体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C)

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人民军队

试题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D)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B)

A.十六届二中全会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五中全会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4.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党的会议是中共(C)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届五中全会 C.十二大D.十三大

5.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之一的著作是(A)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认清(C)A.无产阶级的使命 B.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 C.社会主义的本质 D.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

8.邓小平曾经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B)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生产力发展 C.综合国力提升 D.思想解放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B)

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C.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C.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

D.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1.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B)A.动力 B.前提 C.目的 D.方向

12.“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A)

A.重要方针 B.重要政策 C.基本路线 D.基本纲领

13.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B)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15.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C)

A.不能确定其属性 B.属于合作经济 C.属于公有制经济 D.属于私有制经济

16.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股份合作制

1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18.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D)

A.实行民主管理 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 D.实行村民自治

19.教育工作的核心及主题是(B)

A.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立德树人 D.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20.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C)

A.普及文化知识 B.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C.繁荣文化市场 D.构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1.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C)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A)

A.制度建设 B.法制建设

C.文化建设 D.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A)

A.党的领导 B.节约资源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2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议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6.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核心是(B)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27.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2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D)

A.政治协商 B.参政议政 C.民主监督 D.党的领导

29.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B)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30.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B)

A.加强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服从党的领导

试题四

1.1938年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著作是(A)A.《论新阶段》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会议是(D)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4.第一次彻底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5.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A)

A.分清敌友问题 B.革命领导权问题 C.农民问题 D.革命对象问题

6.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A.刘少奇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子恢

7.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是(C)

A.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社会主义本质 D.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C)

A.相适应 B.相矛盾 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不相适应也不相矛盾

1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11.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重大决策的会议是(B)

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五中全会

1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D)

A.发达国家水平B.不发达国家水平C.发展中国家水平D.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3.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D)

A.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14.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国有经济(A)

A.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B.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D.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质的优势 15.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

A.人民当家作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7.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教育科学文化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C)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主更加充分

20.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领导人是(D)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1.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2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23.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A)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越南、朝鲜 C.中国、美国、日本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25.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C)

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主党派 26.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知识分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B)

A.领导力量 B.依靠力量 C.争取对象 D.团结对象 27.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D)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 D.1992年南方谈话中

28.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重点是(B)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C)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0.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C)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五

1.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领导人是(D)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献是(A)

A.《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C.《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B)

A.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 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 4.胡锦涛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在(C)

A.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B.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C.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D.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5.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D)

A.政权问题 B.同盟军问题 C.军队问题 D.领导权问题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B)

A.议会斗争 B.武装斗争 C.罢工斗争 D.政党斗争

7.邓小平认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B)

A.社会主义的原则 B.社会主义本质 C.社会主义的方向 D.社会主义目的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属于(A)

A.社会主义性质 B.半资本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过渡时期性质

1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11.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D)

A.改变和铲除原有经济制度 B.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2.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D)

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接近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4.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C)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控制力上 B.引导力上 C.掌握基础产业上 D.掌握金融产业上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D)

A.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体制 B.完全由家庭直接经营的经营体制 C.以集体统一经营为主体的统一经营体制

D.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7.法制是依法治国的(D)

A.内容和本质 B.手段和目的 C.表现和形式 D.前提和基础

1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度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B)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实现共产主义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B)

A.民主党派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

22.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是(D)

A.民主 B.创新 C.改革 D.发展

23.中国的第一大岛是(A)

A.台湾 B.海南岛 C.澎湖列岛 D.钓鱼岛

24.素有“东方之珠”美誉的中国地方是(C)A.上海 B.深圳 C.香港 D.澳门 25.20世纪50年代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B)A.不结盟运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6.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C)

A.对外开放 B.争取外援 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 27.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C)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2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各民族广泛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各民族不断进步

2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D)

A.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B.振兴中华民族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0.决定一个政党兴衰的根本因素是(A)

A.人心向背 B.理论完善 C.方针正确 D.谦虚谨慎

试题六

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B)A.《古田会议决议》 B.《反对本本主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4.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5.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A)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着重于从组织上建设党 C.着重于从制度上建设党 D.着重于从政治上建设党

6.中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C)

A.引导农民走个体化道路 B.引导农民走承包制道路 C.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D.引导农民走国有化道路

7.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B)

A.国防现代化 B.科学技术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 D.农业现代化

8.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

A.发展生产力 B.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C.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9.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经济建设为中心是(A)A.兴国之要 B.力量之源 C.强国之策 D.执政之基

1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体是发展(A)

A.对外经济关系 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 D.对外社会关系

12.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D)

A.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B.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3.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A)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D.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B)A.经济增长方式 B.经济发展方式 C.生产发展方式 D.生产运作方式

15.看待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A)

A.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B.公有资产的比例是否过半

C.公有资产的比例是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D.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D)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D)A.市场经济体制 B.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物质文明成果是人类最基础的文明形态,它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A)

A.物质基础 B.智力支持 C.文化保障 D.基本保障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C)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 D.人民幸福

20.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与“以团结互助为荣”相对应的是(D)A.以见利忘义为耻 B.以违法乱纪为耻 C.以骄奢淫逸为耻 D.以损人利己为耻

21.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D)

A.构建和谐社会 B.建设小康社会 C.建立和谐世界 D.实现共产主义

22.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目标是(C)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主更加充分

2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B)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24.1936年周恩来将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B)

A.1997年10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20日 D.1997年12月1日

2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C)

A.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D.经济军事实力

2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2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9.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C)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C.密切联系群众 D.从严治党

30.党制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会议是(C)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是(ABD)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 C.群众路线D.党的建设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B)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从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过渡阶段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5.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BCD)

A.人民拥护不拥护B.人民赞成不赞成 C.人民高兴不高兴D.人民答应不答应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CD)

A.减少环境污染B.优化产业结构 C.加快科技进步D.提高劳动者素质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民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关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表现有(ABCD)A.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和谐相处的最佳时期 B.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有了新的进步 C.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改善和加强

D.积极参与和发挥我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10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的关系是(BCD)A.和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千方百计维护世界和平B.既统一又矛盾 C.和平是发展的条件

D.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 11、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ABCD)

A.发展是第一要义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著作有(CD)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4.发展生产力(ACD)

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C.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D.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BCD)

A.用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6.我国当前的改革是(ABD)

A.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中国第二次革命

C.社会正常发展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 D.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改革

17.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设(ABCD)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18.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是(CD)A.对帝国主义分子实行专政 B.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 C.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D.以反动派实行专政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是(ABCD)

A.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 C.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育(ABCD)

A.有理想的公民 B.有道德的公民 C.有文化的公民 D.有纪律的公民

2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2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BCD)

A.民主的文化 B.大众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2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最主要内容是(AB)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B.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论述

C.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矛盾的论述 D.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关系的论述 2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显著特点是(ABCD)

A.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5.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有(BC)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集体所有制经济

26.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BCD)

A.先锋作用 B.示范作用 C.帮助作用 D.带动作用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9.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主力军

30.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ABCD)

A.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C.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 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3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CD)

A.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形成的著作有(BCD)

A.《论十大关系》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新民主主义论》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包含(AB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4.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ACD)

A.城镇化 B.公有化 C.市场化 D.国际化

35.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个趋向”的主要论断,即(AB)

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B.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C.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趋向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趋向

36.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曾提出过一些重大决策,这主要是(ABCD)A.实施本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BCD)

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保证了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3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BCD)

A.表现形式相同 B.性质相同 C.作用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3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40.我国农民阶级是(ABD)

A.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B.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41.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50.我国农民是(ABD)

A.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B.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5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ABCD)

(AB)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如何达到共同富裕

4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体现人民利益方面目标是(BC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3.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由之路,是由于(A.现有经济等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B.现有经济等体制不适应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快速发展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4.经济特区的窗口作用有(ABCD)

A.技术的窗口 B.知识的窗口 C.管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4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其原因是(ABD)

A.我国有充分的社会条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D.更好地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AB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47.当今时代的潮流是(ACD)

A.世界要和平B.意识形态要保持一致 C.国家要发展 D.人民要合作

4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AD)

A.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B.总体一致、局部差异 C.总体紧张、局部缓和 D.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49.中国共产党是(ABCD)

A.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容

B.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D.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2.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是(ABCD)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D.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赶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 53.我国已总体上实现小康,这是(ABC)

A.低水平的小康 B.不全面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合格的小康

5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D)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D.加强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55.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CD)

A.西柏坡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青藏铁路精神 D.抗击“非典”精神

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AC)

A.思想道德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民主法制建设

57.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58.“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的含义是(ABCD)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坚决反对“台独”言行 59.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的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AB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60.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ACD)

A.消灭了民族压迫

B.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6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AB)

A.在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6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人民利益方面目标是(CD)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基本路线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坚持(ABCD)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马克思主义

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ABC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D.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6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联系的重要方针包括(ABD)A.抓住机遇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坚持法治、保证公平D.促进发展、保证稳定 66.我国对外开放所采取的办法是(AC)

A.分步骤、有层次 B.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C.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D.点面结合、部分开放 67.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是(ACD)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D.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68.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是(BCD)

A.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调动

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69.国家的统一有利于(ABCD)

A.社会安定进步 B.社会经济发展 C.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0.“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存主要是指(ABCD)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在台湾保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 D.在台湾保持两党关系长期不定

三、辨析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革命依靠力量问题、革命对象问题。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而长期奋斗。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就反映了我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总之,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做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答:(1)党必须保证正确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要加快干部人事犏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2)党必须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的权力的约束机制。为了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加强党内监督,加强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3)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工作力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坚持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道路。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看仍然比较低,并且呈现出多层次性,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来看待所有制,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结论。

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答: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主线。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势必也要加以改革、改进和完善,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进行新的创造,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答:(1)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4)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5)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有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的是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要从整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第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的、主要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要正确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5.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什么?

答:(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密不可分,互为条件。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句空话。(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特征是什么?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学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这条道路有以下特征:(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7.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答:(1)理论创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

(2)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上”,8.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9.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0.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历史地位及其指导意义。主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历史地址及其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

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谓理论飞跃,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1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12.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3.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必须依据现有的理论,在运用现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理论的不足,然后完善和发展现有理论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一些具体结论的发展与补充,并根据经验的总结和现实需要提出新的具体结论。当然,基本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外延、侧重点也应该与时俱进。另外,现有理论也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当今世界的先进理论,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理论的创新要擅于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14.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何指导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1.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

3.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么样发展———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5.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第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或正在消亡。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① 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的国际地位。

17.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展起来,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会大大增强。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首先,中国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是不行的。其次,不解决好发展问题,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就坚持不住。其三,中国能否真正顺利地实现国家统一,还是要看经济能不能发展上去。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使中华民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1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

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相对地讲,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社会主义特征具有直观性和可变性。同时,征相对于社会主义体制而言,前者是共性,具有普遍性;后者是个性,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性排列的。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炒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离开了社会主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总之,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

19.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是十七大党章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如何才能长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由我国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决定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不动摇。从这个论断的提出到实现现代化,我们大致需要100年的时间。党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更重要的是表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决心。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的伟大实践。

第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总体格局中的三个关键所在,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百年不动摇

20.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低的关系?

(一)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就像一篇文章的上篇与下篇,先写好上篇,才能写好下篇

从广义上讲,党的纲领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现阶段以及最终奋斗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说,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也可以称为运动的最近目的和最高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纲领。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最高纲领前进的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纲领,就是为建立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展开和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从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全党同志如何实践党的纲领提出了要求。

贯彻和实施好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同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基本理论是制定党的纲领的前提和基础。工人阶级只有掌握科学的理论,才能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纲领的制定,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且反映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才能增强贯彻和实施党的基本纲领的自觉性、主动性。

要把贯彻实施党的基本纲领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也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揽全局的总任务、总路线,是党的其他一切方针政策包括党的纲领的总依据。党的基本纲领是根据基本路线确立的总目标和总政策而制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展开和深化,是体现基本路线的要求,为实现基本路线服务的。相对于基本路线来说,它是较为具体的层次;相对于党在各个具体工作领域的具体目标和政策,它又是比较高的层次。因此,在贯彻党的基本纲领的全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

要把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求实精神统一起来。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旗帜和方向。坚信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并始终不渝地坚持这种理想信念,为实现这样的理想信念奋斗终身,这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这样的理想信念,就会动摇党的思想政治基础,危害党的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一样,也需要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精神风格,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影响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21.试述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的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1、对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更高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把GDP总量实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发展为人均GDP实现翻两番。鉴于我国2000年人均GDP为840美元,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应为3360美元,而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可见这个目标对经济增长速度要求不高,甚至在年均7%以下都可达到。但其前提条件是,从原来的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实现总量翻两番目标,发展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为此相应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

二是在政治建设部分提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等。

四是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其中特别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

五是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对今后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认为要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使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从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纸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从那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各经济部门和企业的关注焦点和活动指南,而且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提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经济的粗放扩张已难以为继

第一,包括了改善或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也就是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要确保各类产品质量和安全。总的来说,是要改变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第二,包括了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内容。我们不能像上个世纪末有的国家那样,经济虽然增长很快,但是贫富差距悬殊,广大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而是要努力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使老百姓普遍增加收入,并大大增加政府的公共服务。这样既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能改善消费和投资结构,逐步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第三,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并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起,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保护知识产权等提到战略高度。第四,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十七大报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特别提出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的要求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分。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突出改革开放,认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报告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论述,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举措,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国有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要求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便更好地把国有资本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地用于深化国企改革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国有股就能够比较规范地获得同非国有股一样的股息或红利,从而有利于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盈利上交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控制,严重偏低,这在事实上鼓励了对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妨碍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今后要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使价格杠杆能很好地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价格形成要素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决定价格的要素中。这是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4、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也是一大亮点。

把社会建设单独为一个部分展开论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放在经济建设部分附带谈到或只作简要论述,表明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纠正经济腿长、社会腿短有重大意义。

社会建设部分的标题很鲜明,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先是讲教育。报告把教育置于优先和突出位置,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明确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其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总的要求是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

5、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社会建设以这一节作结尾,说明经济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一致性。

社会建设好不好,可以说是检验经济发展是不是又好又快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建设能否做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快社会建设也能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6.试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1、政策是关键。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包括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策。依靠项目支持企业、特别是支持大企业固然非常重要,但项目能够支持的企业是有限的,发挥作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来讲,包括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在内的各项激励政策是长时间、普遍起作用的因素。这次《规划纲要》60条配套政策中,约有40条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关,在税收扶持、政府采购、加强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均有重要突破。目前,如何把这些政策细化好、应用好,最为关键。

2、政府投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通过投入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20世纪中后期、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崛起,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开始更多地运用财政手段,在一定条件下直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外国政府(地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设立专项计划的方式。主要包括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加拿大产业研究支持计划(IRAP)、加拿大技术伙伴计划(TPC)、英国小企业研究和技术奖励计划(SMART)、芬兰国家研发基金(SITRA)等。二是成立专门基金的方式。主要包括英国RVCF基金、新加坡技术开发基金、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瑞典ALMI基金等。三是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方式。主要包括国有金融机构或国有控股公司提供投资或信贷,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以美国为例,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要求国防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10个部门,每年在R&D预算中安排2.5%经费,对中小企业实施无偿资助。1983年―2003年的21年里,政府通过此计划给予小企业的资金约达154亿美元,共资助了76000多个项目。另外,政府也对企业开展战略高技术的研发及技术成果产业化给予大力支持。2003年美国政府启动了“氢燃料计划”,预计五年内投入12亿美元;2005年布什要求国会在五

年里追加5亿美元拨款,并计划在10年里拨款25亿美元补贴消费者购买节能混合动力汽车。

事实上,在WTO框架下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经验,尽快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

第三,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1982年美国盖尔研究所对70年代121个行业的635种创新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每百万职工提供的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25倍,50%―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我国的数据也表明,65%的国内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为什么这些中小企业有这么多创新?道理很简单,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诀窍,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办和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还要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更新换代很快。因而,高技术企业一般的发展模式是从创业开始起步,在市场竞争中由小到大、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实践表明,国际一些知名的高技术大企业(像惠普、微软、戴尔等)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这些年来我国的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高技术企业也都是走的同一条发展道路,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主要形式。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操办企业,而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硬软环境。政府通过创造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将是对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

24.简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上趋向”。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 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26.简述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生动体现。“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具体实践和重大创新与发展。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同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一起,成为我们党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27.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28.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聚焦两个基本层面。一是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改革、观念变革、制度环境、法制基础、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基本制度建设,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理论问题。二是探索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宏观调控、保障体系等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系统构建,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理论问题。两个基本层面相互连接、彼此制约、并行不悖和有机统一,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由市场基础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和市场发展理论构成。市场基础理论探索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计划与市场等基础理论及问题。市场核心理论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要素体系、结构的构建及其运行机理及问题。市场发展理论探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延展机理及其氛围。三个方面理论构成及内容蕴含在两个基本层面的研究对象之中,与之相吻合,是研究对象的具体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践的能动反映,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以借鉴、吸取西方经济学合理因素为方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区别,凸显其理论构建的“中国特色”。29.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原则,是由下列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生活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是主体,在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决定劳动成果也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另外,在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所给予社会的,所能进行

比较的,只有他们的劳动。劳动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也就成了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依据。

同时,生活资料的按劳分配也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是对按资分配的否定,没有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失去了其经济意义,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就不能实现。

所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其意思只是说明,没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根本谈不上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但是,仅从公有制本身还不能充分说明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因为,公有制下也可实行平均分配,也可实行按需分配。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非原始社会可比,而又远非具备实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在这种条件下,除了以劳动作为尺度外,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其次,劳动分工,特别是旧式劳动分工的存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分工,特别是旧式三大差别的存在,不仅束缚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引起劳动差别的长期存在,这种差别在分配上应予以承认,并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反映出来,要求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再次,劳动是谋生手段也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劳动者不可能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人们要把劳动看作获取收入、维持生活的手段。因此,人们要把劳动同收入联系起来。

最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恩格斯曾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生产的社会产品数量有限,能够用来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采取对全体劳动者来讲都比较公平的方式,即按劳动者为社会提供劳动量的多少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并以此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30.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首先要确立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政党制度的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也就是说,衡量中国的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按照这样的标准,我国政党制度不仅体现了现实适应性,而且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我国政党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政党关系上的体现,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特有的协商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拓宽了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证了他们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的实现,促进了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有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政党制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主体,是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这种和谐的政党关系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强调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求同存异、民主协商,体现了政通人和的价值追求,避免了政党之间的相互攻讦、相互倾轧,以及因政党轮替、政权更迭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最大

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有利于化解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社会政治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我国政党制度有利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权力失去监督,导致腐败滋生蔓延,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就其性质而言,属于一种特殊的政党之间的政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民主党派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的监督,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声音,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31.试述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④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⑤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⑥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33.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都是为维护剥削制度、维护少数剥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其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只能是为个人谋私利;而社会主义道德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是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伦理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都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因此,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而不能以为别的什么为核心。

34.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联合起来的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它使每一个劳动者都享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都有劳动的权利和按劳动分配的权利。这就为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创造了物质前提。在公有制前提下,劳动者为社会劳动(为国家和集体的需要而劳动)的同时就是为自己劳动,为国家和集体的整体利益而奋斗就包含着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必然地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其次,集体主义原则也包含着维护和保障正当的个人利益。我们提倡按劳分配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同时其中包含着每个人一定的物质利益。没有对个人正当利益的保护,就没有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不可能有效地实现。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要是那样,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会落空。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35.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即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传统,也是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谋求国家统一和富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曾创造出许多奇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劫难。

二、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成就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灿烂文化。历史上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艺家,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史。在中国,每朝每代都提倡爱国主义,并通过弘扬爱国主义来体现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

36.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社会祥和、稳定、协调、宽容、理解固然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消失。认识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和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社会各种利益主体和各种思想意识处于和而不同的社会,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和谐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稳定性与动态性辩证统一的社会,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存互动的社会

是否将社会即使是和谐社会理解为一个过程,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重要区别。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和谐社会,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新时期对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我们党所倡导的、全国人民所期盼的、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代表着时代发展趋势的和谐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民主法治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和原则

38.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总要求和重点。

第一个层次是根本的指导方针,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二个层次是总体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个层次是工作重点,即“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第四个层次是工作导向,即“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决定》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只有切实把握和落实这个总

要求,才能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决定》提出: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其次,这是由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其三,这是由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39.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

(1)一个中国。这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大陆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我们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4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有何重大意义?

第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福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1.简述胡锦涛针对台湾局势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提出的四点意见。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大陆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尊重、关心和信赖,从包机“节日化”、常态化,到开放台湾农产品到大陆销售,都是为台湾民众利益着想,这对增强两岸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缓和两岸局势具有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坚持了大陆一贯的立场和原则,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争取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同时在对台问题的具体态度和操作上又表现出诚意和新意。42.简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对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正确认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既是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也是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做出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3.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任务。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同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在这个联盟里,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其中,第一个范围的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

4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多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邓

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长期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问题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

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进行的。45.试析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制度机制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保持党员行为的先进性。因为,始终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始终保持党的制度机制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保障,始终保持党员行为表现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始终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应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一开始就显示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二、始终保持党的制度体系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充分说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党的制度体系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二是党的基本组织制度;三是党的建设的具体制度。

制度体系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具有全局性。不因地域不同而改变制度的功能,对所有人都起作用,人人平等,不因身份不同而改变,不管任何人都受它的制约。

为进一步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不断推进党内各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充分反应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切实做到制度管权、制度管人和制度管事,不断提高党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从而使党的制度体系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始终保持党员行为表现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每一个党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始终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列、走在历史和时代的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

党的领导作用是通过广大党员结成的组织体系来发挥的,也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党的执政能力是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也是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促成的,因此党的先进性与党员个人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改革开放的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才能使党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对于国家和社会所起的整合、凝聚、引导作用。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做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论述题

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5.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什么?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特征是什么? 7.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8.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9.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0.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历史地位及其指导意义。1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12.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3.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14.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何指导意义? 15.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17.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9.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20.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低的关系?

21.试述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的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1、对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更高的新要求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举措

3、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价格形成要素中。

4、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5、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6.试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24.简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上趋向”。26.简述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28.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7.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9.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0.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31.试述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34.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2.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33.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5.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 3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38.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总要求和重点。36.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4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有何重大意义?

41.简述胡锦涛针对台湾局势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提出的四点意见。42.简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9.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43.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任务。

4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始终保持党的制度体系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保障

一、始终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 45.试析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始终保持党员行为表现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第三篇:邓宗才定向博士后协议书

附件四

济南大学博士后培养协议书

甲方:济南大学

乙方:

乙方于年月——年月以在职形式做博士后工作,地点在境内。就此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允许乙方用年的时间做博士后工作。

(二)、乙方做博士后工作期间,甲方合理安排教学工作,继续进行考核,工资待遇按[2005]180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三)、乙方做博士后工作期间,甲方在工作安排上兼顾乙方博士后工作需要。

(四)、关心乙方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与乙方联络通报重要情况,根据需要,对乙方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五)、乙方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及时调整安排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不改变在甲方的各种人事关系(除临时组织关系外)。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接受甲方的管理和考核,完成甲方定额工作量(学时/年)。

(二)、遵纪守法,按时完成博士后工作。

(三)、在研究方向上,考虑甲方需要,尊重甲方合理化建议。

(四)、博士后工作结束后在甲方继续履行乙方未履行的服务期年,博士后服务期3年,合计服务期年。

三、其它未尽事宜:

1、乙方博士后工作期间需要出境等提前征得甲方同意。

四、违约责任:

若乙方违约,应退回甲方引进乙方时提供的全部待遇和乙方博士后工作期间甲方提供的全部待遇,并按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向甲方赔偿违约金,乙方爱人调离甲方或按自动辞职处理。

若甲方违约,乙方所享受甲方全部待遇不予退赔,甲方要协助乙方办理求职就业手续。

五、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存一份,甲方存档一份,甲方乙方签字并加盖人事处公章后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签字):

立约时间:年月日

第四篇:毛邓试题

1.结合分配制度,分析收入差距的原因。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一定时间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2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在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邓小平在毛泽东的基础上提出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如何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更好的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的利用外资,引进先进 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的国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5.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什么?如何做?)

(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是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的利益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内容,关系党执政的基础。

(2)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中,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体现出来。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6.依法治国,如何建设我国法制国家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但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意志力的改变而改变。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设我国法制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检查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7.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377~383)

(1)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共产党驾驭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发展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提高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应对国际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两个含义:

(1)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法由我国自主的选择和作出决策。

(2)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和努力,依靠全国人民的辛

勤劳动和聪明才智。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一贯遵循的方针,实践证明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正确的方针,把它作为根本的立足点。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A.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B.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对立的。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没有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为所有对外经济关系的重大决策均由我国自主

地作出,我国的主权不会受到侵害。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也不是代替我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建设事业仍将

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二,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力量。因为对外开放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的,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果必将是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第三,对外开放也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经

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夯实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的组织基础。

一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好党建促进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坚决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务虚作法,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

党建促发展的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农村基层党组

织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探索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

惠的长效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社区居民,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社区

群众创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目标,在各级党组织指导和业主支持下开展活动,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好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善于抓住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个重点,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工作模式和常规运作方式,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基层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赋予创造性。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应当以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中心,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党员队伍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改进创新。

三是必须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历史使命,增强主体意识。要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全面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为党员行使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创造条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文件,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使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凝聚群众。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党员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机制和表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关心帮助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后备人才队伍。

一是科学选拔,重点掌握一批后备人才队伍。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中的决定》精神,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科学选拔并有效的储备一批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队伍。按照人才需求的属性,明确具体的条件,采取“双推双选”(即“双推”群众推、组织推;双选:行业选、组织选)、公开竞选和组织考试、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调整补充优秀后备人才,并按照各方面所用人的比例需求重点掌握一批工作实际突出,经过培养锻炼能力素质提高快,群众公认结构合理的优秀后备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拓展后备人才队伍的视眼。首先要对后备人才队伍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培训,使后备人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同增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其次在安排讲座、讲报告时,要把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以及科学管理、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都要作为必修课,系统学习,并组织严格的考试、考核,使后备人才不仅懂得党内生活的准则要求、党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树立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的意识。同时,适当安排后备人才队伍到发达地区和红色旅游、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后备人才亲身体验革命事业的艰苦和时代发展的紧迫感。

三是定期考核,使后备人才健康成长。要有组织的对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考察,让后备人才定期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组织部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每年对自己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各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定期开展个别或集体谈心交流,增强对后备人才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每一至两年要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通过所在单位群众公认测评,对照政绩、贡献或某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察,全区掌握每一位后备人才的情况。

四是搭建平台,加大对后备人才队伍实践锻炼的力度。搭建一定平台,把他们选拔到艰苦的地方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当配角进行锻炼,干上

一、两年进行认真总结,对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认识或行为习惯必须警钟长鸣,对取得成绩也要给予充分肯定,有效提高其主观性。同时,适时还要进行相互轮岗,使他们对各种工作都有所接触,有所认识,从中得到全区的提高,为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结合建党90周年,谈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善建党工作

一、以抓好党员的思想建设为突破口,大大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严格按照“思想指导行动,思想决定行动”的理念为指南。将思想建设工作作为攸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二、以抓作风建设为目标,全面改善和加强作风建设.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前提,采取打牢基础、健全制度、选准载体、抓住关键,从而形成强大合力的有效措施。

三、坚持求真务实抓党建,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实效性上求突破。求真务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党建工作要带头坚持重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坚持抓党建促发改工作的开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做事重效果、讲效率,努力做到工作效果好、基层欢迎的事多做,工作效果差、基层不欢迎的事不做。

在正确认识、充分肯定党的建设主流的基础上,还必须清楚地看到,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远不适应。党内存在的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

当今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建设一个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的执政大党,我们要推进党建理论不断创新,确保党在新时期永葆活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自己的认识,这也是学好党的基本理论的一条重要经验。认真研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深入学习在这一结合过程中创立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提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在探索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方法方面取得不少成效,应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比如,现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党中央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能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既要有决心和信心,也要有科学方法,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党建研究能力和水平。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理论研究和创新,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服务和努力!

第五篇:毛邓三试题

毛邓三试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毛邓三样卷 问答题部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3.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分左右)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

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数字。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下载邓宗玉面试题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宗玉面试题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邓三试题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库 课程建设加入时间:2007-10-21 9:06:17 admin 点击:619 第一套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

    毛邓三试题及其答案

    选择题 1、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核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的相结合) 3、新民主......

    毛邓三试题2009-1(精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2009-1)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邓三试题及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答: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科学地概括......

    08年毛邓三试题

    广东商学院试卷 课程名称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代码: 1010600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是......

    毛邓三试题资料

    一、 单项选择题 1.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权当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 ( C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

    毛邓三试题(合集5篇)

    第一章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

    毛邓三模拟试题

    毛邓三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表格的相应序号下面。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