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援助就业5000人工作总结汇报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盐城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桂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苏冬、县副书记羊维达、常务副县长王旭东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4.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特色二,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三、问题分析 原因分析: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分析结论:一是我市有条件、有能力、有政策、有机制、有综合服务措施解决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消化本地劳动力要从外输为主迅速调整并加大力度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培训劳动力技能。劳动保障部门要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用工量和用工结构,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并进行供求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或者由企业先招工,劳动保障部门上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四是本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能留住人。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市援助就业5000人工作总结汇报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2、大范围、高密度认真调查摸底。一是成立了全市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组。全市共组织了36个专项调查小组,按照盐政发[2009]74号文件明确的10种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人逐户的调查登记工作。市区专门印制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登记表,由市区各街道、社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各县(市)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周的仔细摸排,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汇总上报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其中特别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双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1955人。二是成立了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岗位采集组。按照方案中明确的全市援助岗位不少于10000个,其中市区不少于3500个的要求,分50个采岗小分队,分别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和其他各用工单位采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的岗位。先后采集就业岗位2237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98个,30家就业援助基地岗位872个,企业用工岗位20206个。市劳动保障局和市人事局还专门召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申报工作会议,要求及时上报空缺的公益性岗位,共采集公益性岗位26个。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盐城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桂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苏冬、县副书记羊维达、常务副县长王旭东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4.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一,市场服务与托底安置相结合。在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帮扶手段解决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有一定市场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日常服务和举办劳务集市及大型招聘洽谈会的形式,解决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市场就业能力弱的,落实专人提供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三送”服务的方式,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提供上述两种市场化服务仍难以实现就业的,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发的公益岗位中,托底安置一批。活动期间,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式实现就业的分别为2860人,1857人,232人,占总数的57.8%,37.5%,4.7%。
特色二,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特色三,两项新规与社区兜底相结合。将市政府新近出台的解决就 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盐城市区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盐政发[2009]215号)和《盐城市区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试行办法》(盐政发[2009]216号)这两项政策,与原由社区单一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的做法结合起来,为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岗位来源,有效地解决市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政策不统一、管理不一致、工作不协调的矛盾。亭湖区7个街道在这次活动中一次性提供219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对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尽管这次活动层次高、影响大,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盐城是纺织大市,除江苏悦达纺织外,各县(市、区)的纺织企业都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对年轻新成长的女性劳动力需求较多,而我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愿在本地工作,以亲带亲,以邻带邻,纷纷到上海和苏南打工。因此,这类企业招工难是近几年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本次招聘会需求缝纫、服装等岗位12407个,而报名人数只有823人,占6.6%。二是“一高一低”(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对象求职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是根据岗位需要,招收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而不是传统的先招工后培训,同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企业普遍不愿意招用年龄偏大的劳动力者。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2376个,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714个,占83.6%,无年龄要求的仅有1392个,占6%。三是技能性、技术性岗位用工缺口大。这类工种实行了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制度和技能等级准入制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取得,此类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一直比较抢手。本次招聘会全市共提供车工、焊工、电工等技术性岗位2315个,但报名的只有428人,占18.5%;联鑫钢铁有限公司招收5名行车工,无人报名。四是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工作环境较差,导致招工难。如江苏汽迪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招收近200名缝纫工,生产操作工,由于待遇较低,无人报名。
原因分析: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分析结论:一是我市有条件、有能力、有政策、有机制、有综合服务措施解决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消化本地劳动力要从外输为主迅速调整并加大力度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培训劳动力技能。劳动保障部门要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用工量和用工结构,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并进行供求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或者由企业先招工,劳动保障部门上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四是本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能留住人。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第三篇:市残联就业援助工作总结
长葛市残联春季就业援助活动小结
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加大援助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根据许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许昌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2011.春季就业援助活动的通知》(许人社就业„2010‟10号)精神,市残联于2011年1月5日启动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援助期间,在全市各乡(镇、办)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残联组织的鼎力配合下,通过开展入户调查家访、提供岗位信息、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和举办招聘会等措施,对援助对象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援助活动以来,残联组织入户家访132户,发放宣传材料400份,帮助残疾人援助对象实现就业37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援助活动启动以来,市残联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措施,制定方案。及时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春季就业援助活动的通知》,对就业援助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援助的对象、活动时间、内容,要求各乡(镇、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抓好落
实。市残联成立了领导机构,加强对援助活动的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各乡(镇、办)残联组织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也成立了就业援助活动领导机构,狠抓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开展好援助活动,市残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
传力度,宣传《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各项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措施,宣传吸纳残疾人就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了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印发资料进行宣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条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就业援助政策措施印制成宣传资料和图片,印发各乡(镇、办)、行政村和社区张贴,发给就业困难残疾人员,使各项就业援助政策深入人心。发放宣传资料300份,政策咨询解答260人次。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信息栏、墙报等进行宣传,宣传援助活动相关信息,使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了解援助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措施,扩大援助活动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深入企业宣传。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进行沟通,采集残疾人就业岗位信息,鼓励企业开发残疾人岗位,提高吸纳就业困难残疾人员的积极性,推荐残疾人就业。四是平台宣传。利用职介机构的电
子屏、信息栏等发布援助月期间的岗位信息,市残联依托职业介绍所,利用遍布市区的服务网点,长年开展残疾人职业介绍和用工信息发布等服务,先后与黄河、众品公司、森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联系,积极输送残疾人外出就业。五是积极与劳动部门协调,争取公益性岗位,为失业的残疾人落实工作岗位,实现再就业。
三、争取部门配合,搞好启动仪式 市残联接到通知后,积极与劳动部门联系,研究、制定
工作方案,考察、确定启动仪式场地。2月16日,市残联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长葛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了“2011年长葛市就业援助活动启动仪式”,残联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举行了专场招聘会,设立了残疾人招聘区,开展了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援助服务。并深入到社区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受到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的欢迎。本次综合招聘会参会的用人单位共有412家,提供空岗达到11509个。参会人员达11000人,达成就业意向5600人,现场发
放宣传材料20000份。其中招聘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共有12家,提供空岗217个,参会的残疾人员169名,达成用工意向的有144人。同时,各乡(镇、办)也举办了就业援助启
动仪式和残疾人用工专场招聘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扎实调查摸底,提高援助质量 启动仪式后,市残联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主动到残疾人援助对象家中,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其面临的具体困难和就业愿望,询问其家庭状况、思想动态、特长技能等,了解未享受就业政策的原因,建立台账,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根据情况,制定援助计划,扎实开展援助工作。截至目前,共入户调查家访132户。
五、提供岗位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援助期间,市残联积极收集就业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给援助对象,促进援助对象实现就业。在市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发布就业援助活动专场招聘会公告,动员用人单位参加就业援助活动,提供一批适合援助对象的就业岗位,就业援助活动专场招聘会上,共组织220家用工单位参加招聘,其中,招聘残疾人的用人单位7家,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空岗56个,有37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260名残疾人纳入了实名制培训计划。对活动中帮扶未到位的援助对象,市残联按照援助对象自身特点,分析原因,指定专人负责,实施跟踪服务,纳入后续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其尽快实现就业。
六、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稳定就业 援助期间,市残联对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已就业未落实就业政策的,分析原因,尽快落实相关政策,保证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援助对象稳定就业。援助以来,共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次,实名制纳入培训计划残疾人260人,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7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22人,帮助46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七、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检查指导
为了促进就业援助活动深入开展,各级残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社区进行检查指导,深入援助对象残疾人家庭家访,了解援助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促进援助活动扎实开展。拿出的15000元给残疾人每人500元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扎实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开展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针对家庭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市领导带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怀对全市12户零就业、一户多残等各类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发放了慰问品及慰问金。对3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一次性每人发放300生活补助。市残联领导带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怀,确保这些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安康。
2011年4月9日
第四篇:就业援助主要工作总结
2011年曙光路西社区关于 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援助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区劳动保障站积极立足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坚持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确保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使就业形势趋于稳定。
2011年以来,曙光路西社区对于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目标。首先要加强对社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明确就业新政策享受的对象、范围等,保证就业新政策落实到位。社区经常利用重大节日及板报展板宣传创业就业促进法,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城镇居民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惠民新政策。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群众知晓率。只要失业群体把政策了解清了,才有可能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和就业形势,自觉走出家门,早日融入社会。
二、实施就业援助,提高就业质量。
要做好就业援助工作,首先要做好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并建立台帐。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家庭、技能、就业愿望等各个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就业援助帮扶。像我社区失业人员芦旭,今年48岁,肢体三级残疾,父母离异,父亲去世,他至今未成家。社区给他申请了低保,住房补贴,在民政上帮他申请特困救助。社区领导还通过熟人介绍,让他在温家寨红水沟给保林建筑公司看工地,包吃住每月800元,使他的生活得以改善。还有下岗失业人员刘宝成夫妇,孩子还在上大学。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帮他申请低保,并多处为他推荐就业岗位;因他是曙光照相馆下岗的,妻子刘萍是曙光彩印公司下岗的,社区多次与曙光照相馆现在的承包人联系,安排刘萍在曙光照相馆打工。因刘宝成年龄偏大,又无技能,社区介绍他在经一路步行街当治安巡逻员,夫妻俩每月也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使得孩子能稳定的完成学业。还有失业人员李俊英,女,今年44岁,离异,孩子上大学,生活困难,社区为她申请低保,并为她儿子申请困难助学金。通过社区领导介绍,现在华通给别人卖服装打工,每月也有固定收入。社区还为就业困难家庭徐金霞,现经社区介绍在华通给别人卖电器打工,丈夫王宝江给别人开出租车,使这个家庭脱离了零就业。我社区残疾人韩宝龙,今年22岁,至小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三级残疾,但精通电脑,社区曾介绍他在广告公司打工,因贪玩被解聘。后来社区又介绍他去“虫虫网吧”当网管,介绍其父亲韩计划在网吧看门兼公卫,父子两相互有个照应,同时还可以监管他儿子韩宝龙。社区还为其他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同时社区还保证登记失业人员及时享受到就业优惠政策。其次是要个性服务,就是要根据就业援助对象实际情况设计援助方案,并提供对应的政策咨询和职业培训及岗位信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有效稳定就业。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本辖区以外实现就业
三、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
为了帮扶我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我社区联合驻街单位,如玉容火锅店、川江号子火锅食府、向阳烤鸭店、宝鸡大酒店、210窗帘城、原百货大楼“集缘福”服装城、华通商厦等,都安排有我们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此就业。社区干部还利用亲朋好友的力量,多渠道分门别类进行帮扶。对有特长、有技能的失业人员鼓励从事个体经营或进行自主创业;对年龄大、无技能的失业人员鼓励在家政、保洁、看护等公益岗位上实现再就业。社区还开发保洁、巡逻、家电维修、物业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我社区对年纪轻、无技能的人员鼓励参加各类免费技能培训,以拓宽就业途径。2011年6---9月,社区先后组织35人参加免费电脑培训。15人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以拓宽就业途径。并鼓励从事个体经营或进行自主创业。
五、加大政策扶持,实现稳定就业。
社区要细化工作措施,对动态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做到产生一户,援助一户,脱零一户,稳定一户,同时,全面建立零就业家庭及困难群体实名制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动态管理,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政策帮扶,协助推荐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人,其中(复转军1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1人,二期申请贷款3人)。同时,社区协助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享受低保残疾人的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等。及时落实了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社区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特别是多渠道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创业)援助,社区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今后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力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全面推进我市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维持就业形势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曙光路西社区 2011
第五篇:2013就业援助工作总结.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1月1日月我正式的加入了失业援助员这支队伍.第一次接触这个岗位时,我其实对它的认识并不是很多,为此还特地从网上搜寻了有关的信息,在正式成为一名就业援助员后,我发现这个岗位原没有我想的那么轻松。
通过几次的会议,我了解到我镇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我是一名新的援助员,虽然也努力尝试开拓就业渠道,但成效并不容乐观,需要就业的人数和上岗数存在一定距离,为较好完成全年交给工作任务,扬长避短、总结经验,现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虚功实做,抓好学习
本人能够积极参加所里安排的一切学习、会议、培训工作,坚持传达贯彻所里一切会议精神,努力掌握新形势下的就业精神,牢牢把握政策界限,从学习中消化领会政策要领,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
二、抓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导向
为了使居民深入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在居委的大力支持下,本人专门开辟了就业信息专栏,张贴招工信息,凡重要的招工信息及时登记或电话与失业人员、困难家庭沟通、交流,力争改变他们传统的就业理念,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发扬务实快干的作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从我到这个岗位以来,尽管就业难度很大,对周围失业人员不了解,但没有影响本人的工作热情,为开拓就业渠道,我和多家用人单位进行密切接触,有时为了一个岗位,我亲自到用工单位登门协商,得到失业人员的理解和赞赏,较好的缓解了就业压力。一年工作下来
帮助了几十名的困难人员就业,使我对将来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四、我在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虽然努力发掘岗位,但是还是没有全部完成所里规定的指标,网上推荐的人数没有,这有可能我还不是很熟悉网上招工的流程,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的地方。
五、学习深度不够,对上级文件和领导意图理解不深,缺乏宏观思维,有时在理解方面有点欠缺,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和领导沟通,及时了解领导的意图。
以上是我2013年来的工作总结,我决心发扬成绩,修正错误,克服重重困难,为就业援助开创新路,力争完成2013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三村就业援助
员
20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