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众产品的营销心得
小众产品的营销心得 作者:钟超军 日期:2010-07-2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这几年一直在北方,回广州时间好少。这次回广州的家里,把空荡荡的房子打扫了好久,觉得是该回广州老家定居了,不该这么一直在北方跑下去。。回来这些天和一些朋友们聊天,看下是否有一些适合的事业机会,大家聊的比较多的是小众产品,该如何做市场,想想自己做小众产品也有一些时日,有一些想法,就整理了下,和朋友们一起交流„„
产品为什么卖不动?业务员和终端店员总是会抱怨,不打广告,怎么卖得动。在他们眼中,做广告就该象饮料企业一样,大投电视、报纸、公交车身和候车亭灯箱等广告,让他们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能看得到,他们面对客户才会信心十足。但问题是,卖高价的保健品、滋补品、有机食品等小众产品,能跟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快消品一样吗?
以新品试销来寻找小众人群
小众产品,只属于少数人。将小众产品进行大众化传播,大炮轰蚊子,如果是自己的生意,而不是花别人的银子实现自己的浪漫想法,断然不会有人花高昂的大众广告成本去找有限的一些目标顾客。除非,在那个行业,潜在购买者们最大的购买障碍就是担心自己买这个产品后,送人或使用时,别人不知道他的价值,或难以吸引别人的关注,为打消这个障碍,就必须分出一部分预算针对普罗大众投广告,让大家知道,买这个产品的人,注定非同一般。
但即便如此,如果不是钱多了撑着,对有限目标受众之外的大众传播,也会颇有讲究。就象奔驰宝马,在重要节点也会投放一些大众报纸广告或电视节目赞助,可相比它在目标市场投入的广告、公关、促销及体验等活动来说,那些仅是预算的零头。对于非目标市场的大众客群知名度,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更愿意依靠口碑的累积进行滚动传播。
以可口可乐的大众快消品,市场操作更注重执行,追求“时时处处看得到、买得到”的密集传播与密集终端布点,然后用一系列的管理表格引导终端人员傻瓜式操作,他们不需要过多考虑目标顾客是谁,在哪里,可是小众产品需要。小众产品,包括奢侈品、有机食品、养生滋补品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如何找到真正购买自己产品的人,特别是抓住那一小部分接受力强、愿意迅速尝试、对别人有示范作用的意见领袖进行快速引爆。
为了找到这些人,并吸引首批顾客尝试消费,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需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大胆试错,在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走向正确。在新品上市方案中,每个市场总监总会模拟出自己的目标顾客,然后设计好入市渠道与终端,并制定出刺激渠道网络拓展与铺货、刺激终端动销的传播与激励计划。
不过,任何方案和任何理想的目标顾客在未经市场检验之前,都是理论化的。要真正找出那些人,知道他们的购买目的与动机,知道他们的购买障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产品推向终端,然后新产品上市小组的所有成员,包括市场总监自己,分兵多路,驻守各类样板网点,亲自到柜台前卖货,时间不用太长,以这些人的悟性,两周左右即可。这种方式可能比貌似一本正经的问卷调研、焦点小组访谈等市场研究手法更实效。
在一线终端发现丰富产品线的机会
但实际操作中,市场总监会遭遇一些观念对抗,有些甚至来自老板。在国内,越小的企业做事越急躁,新品刚出来就恨不得马上全国订货,哪里有耐心等着试销成功后再大规模推向市场,更不用说让市场总监和部门经理们,“大事急事”不做,却天天蹲在终端卖货。
生意越做越大,管理者离终端柜台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几乎成为了大企业病的常态。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需时刻警醒,操作小众产品必须身在一线,大众产品从渠道到终端的操作早已规范化,终端顾客需求稳定一致,可以坐阵办公室对着报表发号施令。但小众产品管理者如果天天躲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愿意支付较普通产品更高的价格来买小众产品的客群,购买目的与动机的个性化趋势很明显。同样是送礼,商务送礼和亲情送礼选择的产品会不同,商务送礼重面子,亲情送礼重性价比;即或同样是商务送礼,办事送礼和感恩送礼的产品会不同,送局长和处长的礼品也会有差异。这个销售的达成需要大量沟通,需要针对不同客户对象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组合定制,于是,一个小众产品必须首要做到的原则开始在沟通中诞生——丰富的产品线与适合各定位空间的价格体系。
千万别以为小众产品一个单品就可以打天下,王老吉的成功法则,在小众产品市场操作中行不通。市场总监们需对品类进行细分,从规格、包装、产地甚至工艺上不断分化,以便随时对应各细分市场的需求,组成出相对应的产品套餐。比如给处长送礼办事,知道处长注重养生,他妻子热爱美容,可以送一套2500元左右海参鲍鱼的组合礼品,男参女鲍,引导处长吃海参,他妻子吃鲍鱼,一份礼物两者兼得,细心周到,自然会让处长感怀在心。如果对终端卖货没有切身感受,是不可能开发出这种有潜力的产品套餐的。
通过小众传播方式沟通,获取信任
大量充满个性需求的细分客群,充斥着小众产品营销的每个环节。从客群的吸引、成交率提升、客单量提升再到老顾客客单量的提升,每一个动作都有着需要区别对待的客群,每个渠道、网点、地区都存在着彼此差异甚至完全冲突的客群结构与需求。身处如此复杂而充满趣味的市场之中,市场总监们需有足够耐心,让自己尽可能多的站在柜台上,与目标顾客沟通,了解并打消他们的购买障碍,获取信任。
信任,需要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花费大功夫来做。靠早已失去公信力的媒体广告强势灌输,马上会被敏感的受众们屏蔽,事实也证明,这并非小众产品在目标受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好方式。管理者们需要学会与小众客群沟通,相比说教,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摸到、亲口尝到、亲自闻到、亲身感受到的人和事。
因而管理者需要走入到目标受众们的生活中去,在他们喜欢的小众媒体上投放软文,让他们不知不觉的进入故事中;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组织一次产品体验的品鉴会,让他们亲口尝一尝,摸一摸、看一看,然后再听专家和明星们品评推荐一番。聚焦小众群体的一次次体验性活动和媒体炒作,是小众产品营销的主流操作手法。
象一些高档时装品牌,他们就是靠每年固定的几次新品发布会、媒体软文发布、聚焦明星巨商等的时尚晚宴和设计师大赛等细分活动,再配合一些终端主题促销和生动化物料包装的工作来打发时间的。喜欢折腾的,也会找明星代言,然后围绕明星和新品展开一场线上、线下结合的整合传播,通过知名度提升来提高指定购买率。
小众产品并不刻意追求大众市场的知名度,如果日积月累,口碑从小众客群圈子里传到了大众人群中,就象香奈尔、劳力士等让老百姓望而兴叹的奢侈品一样,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儿了。这些消费小众产品的少部分人,是一群有着足够消费权威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行为会引起效仿,减少小众产品许多需要努力传播才能克服的障碍,比如信任。他们是一群有效的口碑病毒携带者,随时会把自己产品的口碑传播出去,并影响到其他人。
打动小部分人的关键要素
那些名声在外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莫不如此,让他们声名遐迩的不是产品,而是使用他们产品的一小部分人。市场总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在琢磨让自己名声大噪之前,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打动那一小部分人,并促使他们下定决心买自己的东西?
正如所有老掉牙的营销理论所说的那样,总监们必须从产品中提炼一个强有力的卖点,来成为目标顾客的买点。这回到了一切交易的本原,想让别人买自己的东西,你必须确认他买得起,并给他一个足够有力的理由。找到买得起自己产品的人并不太难,但同样是燕窝,让他们买燕之屋燕窝,而不是买集品堂燕窝,所给的理由必须足够清晰。
除去那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轻易购买的顾客,假设顾客信息充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比较,小众产品们该给客户一些什么?如今的现况是,大量的小众产品们,特别是燕窝、人参、海参、鲍鱼、海胆等名贵滋补品,总是一窝蜂的诉求产地唯
一、产量稀缺、生养完全天然,珍贵无比,恨不得让顾客捧在手心时都要微微颤抖下,如获至宝。
但是受众们开始审美疲劳了,当第一个人跳出来说自己从产地到餐桌都是原生态时,他们会相信,并乐意为之支付较普通产品高2到3倍价格购买。然而,当市场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几十个人喊自己的产品是原生态时,他们开始怀疑,真是这样的吗?如果这时自己仍不自知,仍大喊自己如何珍贵、稀缺,如何原生态,那就是跳进了沼泽地,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自我灭亡。
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找到行业最高的权威部门或专家,证明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原生态的,或者以此制定行业标准,将其他鱼目混珠的同行全部清理出场,让顾客认准原生态标志购买,以法律手段来建立信任度。这招够绝,但需要有足够的政治关系,并且道路漫长而遥远,需要很长的时间斡旋。想要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切入市场,新进入者可以抓住一些竞争薄弱的细分市场出击。
真正抓住小众客群的心
比如做海参,大家都跟着獐子岛往原产地、原生态、天然有机的概念里钻,为着谁是正宗的原产地海参闹的面红耳赤,求政府、找协会、请专家„„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可还是纠缠于产品的物理利益层面,没有挖掘产品与细分市场结合的心理利益。若是换一个角度,从市
场细分客群的需求出发,寻找生存定位空间,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海参市场分商务送礼、亲情送礼、家庭养生和个人养生四大客群。养生群体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敏感,送礼群体关注大方、有面子,产品线丰富,可满足各层次送礼需求。尽管海参品牌多达上百,但大家对这两大群体的抢夺并不完全,仍有很大的细分定位空间。
现在市场上缺乏一个专业做海参礼品的品牌,包装、产品品质、性价比均贴切目标市场,并且针对不同类别的商务送礼市场,不同类别的亲情送礼如中秋、端午、春节、探病等均有主推的产品套餐,以“情”为核心进行诉求,然后配套产品与传播体系的系列调整,定能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空间。目前獐子岛海参虽然在送礼市场上有名气,但包装差,价格又过高,其他海参品牌也是送礼和养生市场什么产品都做,结果什么也没做精,传播完全缺乏方向感。
要让顾客付出不一般的价格,就要给顾客不一般的好处。找准自己想抓住的顾客,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用好处来诱使他们尝试购买,会让自己赚得生意的第一桶金。
想在第一桶金之后,接着挖出第二桶、第三桶甚至更多桶,小众产品的管理者们,千万要记住,用自己产品所传递的个性、文化、生活方式与良好的品牌联想来留住顾客,并让他们乐意口碑相传。靠会员积分、打折、买赠,或不断想着心思推新品诱使他们掏更多的钱,注定活不长久。
如新进入者要在“情”字上做文章,就需在父母情、夫妻情、同学情、同事情、亲戚情、领导情等各式各样的“情”字上细化,形成“情参”的核心产品概念。不仅在产品包装和价位上能体现“情”,更要在传播上塑造出品牌的个性与文化,开启良好的品牌联想。让人一看到它,就觉得特别可亲特别值得信赖,哪怕它的盒子装的不是海参,而是一块破砖碎瓦。
第二篇:小众产品营销关键词
小众产品营销关键词
产品为什么卖不动?业务员和终端店员总是抱怨:不打广告,怎么卖得动?在他们眼中,就该像饮料企业一样,大投电视、报纸、公交车身和候车亭灯箱广告,让他们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能看得到,他们面对客户才会信心十足。但问题是,像保健品、滋补品、有机食品等小众产品,跟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快速消费品一样吗?
新品试销
小众产品,只属于少数人。将小众产品进行大众化传播,是大炮轰蚊子,如果是自己的生意,而不是花别人的银子实现自己的浪漫想法,断然不会有人花高昂的大众广告成本去找有限的目标顾客。除非在那个行业,潜在购买者最大的购买障碍就是担心自己买这个产品后,送人或自己使用时,别人不知道它的价值,或难以吸引别人的关注,为打消这个障碍,企业就必须分出一部分预算针对普罗大众投放广告,让世人知道,买或使用这个产品的人非同一般。
但即便如此,如果不是钱多了撑着,对有限目标受众之外的大众传播,也是颇有讲究的。就像奔驰、宝马,在重要节点也会投放一些大众媒体广告或赞助电视节目,可相比它在目标市场的广告、公关、促销及体验活动费用来说,这些只是预算的零头。对于非目标市场的大众知名度,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更愿意依靠口碑的累积进行滚动传播。
以快速消费品可口可乐为例,其市场操作更注重执行,追求的是“时时处处看得到、买得到”的密集传播与密集终端布点,然后用一系列管理表格引导终端人员进行傻瓜式的操作,他们不需要过多考虑目标顾客是谁、在哪里。可是小众产品就不能如此操作,它需要知道目标顾客是谁、在哪里。小众产品,包括奢侈品、有机食品、养生滋补品等,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如何找到购买自己产品的人,特别是抓住一小部分接受能力强、愿意尝试、对别人有示范作用的意见领袖启动市场。
为了找到这些人,吸引第一批顾客尝试消费,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大胆试错,积累经验,然后走向正确。在新品上市方案中,每个市场总监都会针对目标顾客,设计入市渠道与终端,制订刺激渠道网络拓展与铺货、刺激终端销售的传播与激励计划。
不过,任何方案未经市场检验之前,都是理论化的。要真正找出目标顾客,知道他们的购买目的与动机,知道他们的购买障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产品推向终端,然后企业新产品上市小组的所有成员,包括市场总监,进入终端销售点,站柜台卖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知道相关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方式比问卷调研、焦点小组访谈等更有效。
一线终端
但在实际操作中,市场总监会遇到一些观念对抗,有些甚至来自老板。在国内,越小的企业做事越急躁,新品一面市就面向全国订货,哪有耐心等着试销成功后再大规模推向市场,更不要说让市场总监和部 门经理天天蹲在终端卖货了。
生意越做越大,管理者离终端柜台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大企业病的常态。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要时刻警醒,操作小众产品必须身在一线,它不像大众产品从渠道到终端操作早已规范化,顾客需求稳定,自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报表发号施令。操作小众产品,市场总监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无异于自寻死路。
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小众产品的客户,其购买目的与动机的个性化趋势很明显。同样是送礼,商务送礼和亲情送礼选择的产品会不同,商务送礼重面子,亲情送礼重性价比。同样是商务送礼,办事送礼和感恩送礼选择的产品会不同。因此,小众产品销售的达成需要大量沟通,需要针对不同客户对象的需求进行产品组合定制。于是,小众产品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丰富的产品线与适合各个定位空间的价格体系。
千万不要以为小众产品可以靠一个单品打天下。市场总监要对品类进行细分,从规格、包装、产地甚至工艺上对产品进行分化,以便对应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组合相应的产品套餐。但是,如果对终端卖货没有切身感受,是不可能开发出有销售潜力的产品套餐的。
获取信任
有着个性化需求的细分顾客,散布在小众产品营销的每个环节。从客户群体的吸引、成交率提升、客单量的提升再到老顾客客单量的提升,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区别对待的客户群体,而每个渠道、网点、地区都存在着差异甚至完全冲突的客户群体结构与需求。身处如此复杂而充满趣味的市场之中,市场总监要有足够的耐心,拿出更多的时间站柜台,与目标顾客沟通,了解并打消他们的购买障碍,获取信任。
信任,需要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花费大工夫来做。靠早已失去公信力的媒体广告强势灌输,马上会被敏感的受众屏蔽,事实证明,这并非小众产品在目标受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好方式。市场总监要学会与小众客户群体沟通,相对于说教,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的人和事。
因此,市场总监要走进目标受众的生活,在他们喜欢的小众媒体上投放软文,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故事;把他们召集在一起,通过体验式的产品品鉴会,让他们看一看、尝一尝、试一试,然后让专家和明星品评推荐。聚焦小众群体的体验性活动和媒体炒作,是小众产品营销的主流操作手法。
小众产品并不刻意追求大众市场的知名度,如果日积月累,口碑从小众客户群体传到了大众人群中,就像香奈尔、劳力士等让普通人望而兴叹的奢侈品一样,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消费小众产品的人,是足够权威的消费意见领袖,他们的行为会引起效仿,可以减少小众产品传播过程中的障碍,比如获取信任。消费意见领袖是“口碑病毒”携带者,随时会影响到其他人。
意见领袖
那些名声在外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莫不如此,让它们声名远播的不是产品,而是使用它们产品的一小部分人。市场总监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打动那一小部分人,促使他们下定决心买自己的东西。
正如传统的营销理论所说的那样,市场总监必须提炼一个强有力的产品卖点,使之成为目标顾客的买点。这就回到了一切交易的原点,想让别人买自己的产品,你必须确认他买得起,并给他一个足够有力的 购买理由。找到买得起自己产品的人并不太难,但同样是燕窝,让他们买燕之屋燕窝而不是买集品堂燕窝,你给出的理由必须足够清晰、有力。
暂且不说那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轻易购买的顾客,假设顾客信息充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比较,小众产品该给客户什么样的购买理由?如今,众多小众产品,特别是燕窝、人参、海参、鲍鱼、海胆等名贵滋补品,一窝蜂地诉求产地唯
一、产量稀少、天然生养,所以珍贵无比。
但是受众开始审美疲劳了,当第一个企业跳出来说自己从产地到餐桌都是原生态时,他们会相信,并乐意为之支付较高的价格购买。然而,当市场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几十个企业诉求自己的产品是原生态时,受众就开始怀疑了。如果此时企业仍人云亦云,诉求自己如何珍贵、稀缺、原生态,其实是把自己陷入沼泽地。
要走出沼泽地,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通过行业权威部门或专家,证明只有自己才是原生态的,以此制定行业标准,将鱼目混珠者清理出场,以法律手段建立信任度。这招够绝,但你要有足够深厚的政治资源,而且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一般的企业难以做到。另一条路就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操作,企业针对竞争薄弱的细分市场出击。
市场细分
比如海参,企业都跟着獐子岛往原产地、原生态、天然有机的概念里钻,求政府,找协会,请专家,厮杀得不可开交,始终纠缠于海参的物理利益层面,而没有挖掘海参与细分市场相结合的心理利益。若是换一个角度,从市场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出发,寻找生存定位空间,或许会有另外一番天地。
海参市场可以分为商务送礼、亲情送礼、家庭养生和个人养生四大客户群体。养生群体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敏感。送礼群体关注面子,如果产品线丰富,就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客户群体的送礼需求。尽管海参品牌多达上百个,但它们对这两大群体的抢夺并不激烈,仍有很大的细分定位空间。
现在市场上缺少一个专业做海参礼品的品牌,包装、产品品质、性价比都贴近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类别的商务送礼和不同类别的亲情送礼(比如节日、探视病人等),以“情”为核心进行诉求,然后调整配套产品与传播体系,就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目前獐子岛海参虽然在送礼市场上有名气,但是包装不够精美、价格偏高,而其他海参品牌则是送礼和养生市场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没有做精,传播缺乏方向感。
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千万要记住,要用自己产品所传递的个性、文化、生活方式与良好的品牌联想留住顾客,让他们乐意口碑相传。只靠会员积分、打折、买赠等手法,小众产品注定在市场上走不远。
《青年报》 2010-8-20
第三篇:银保产品营销心得
大行长头疼,小行长头疼,我自己也头疼,月月从头愁到尾。
我是绝对认可并关注保险产品的,只是,不太认可银保产品。
原因有三:作为保险,它的保障不够;作为理财,它的收益不大;作为中间业务,挣的是小利,流失的是大益。
但是,从4月份开始,我的保险业绩一路飙升,堪比小宇宙爆发。二季度,销售上了百万。
改变的原因也有三:
一,因为工作,换位思考。
为什么总行一直把银保产品的销售作为重点项目来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产品?我应该相信有它的生存理由。总行一定谋的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谋的是公司长远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吸引力。所以,我应该助力,尽力,出力,及早地看到这个三方共赢的蛋糕有多大多好吃。换言之,服从命令,是职场的天职。
二,因为环境,顺势而为。
我一直以为凭自己的敬业奉献进取就能给客户带来好的收益。但,市场不给面子,股市很打脸,基金很卑鄙,倾泻而下的指数每个月都给我几个当头之棒,巨受伤,进而深刻反思:不是每一只早起的鸟儿都有虫子吃,不是每一头勤劳的蜜蜂都可以采到蜜。逆流而上,船翻人亡。
一个客户亲口给我说:这一年,我看了,在你给我配置的这些产品中,只有保险没有赔钱。
三,因为观念,规范振业。
我不卖银保产品,不代表这些客户就没有地方买。
经常有我的客户拿着从别家银行购买的保单找我解释,一问,怎么想起买这个?不清楚,不明白,不知道!销售人员说“好的很”“收益高”“时间短”“保本”“比存款划算”,糊里糊涂就买上了。为什么投?用来做什么?你需要吗?一问三不知!
其实产品本身没错,有它适合的人群,这些客户的资产状况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许能放够规定的时间得到超过银行的收益。就是这种销售的手段太龌龊太具有欺骗性,长此以往会毁了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声誉。
我就想,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还在购买,那说明它还是有它的市场,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指责不规范销售的人有昧良心,能不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营销,讲透讲细这个产品,让买的人觉得真正物有所值,是自己需要的?让保险真正能起到保险的作用而不是骗人的工具?
于是我开口讲了。
讲的原则还是有三:
一,不夸大其词。
任何一款产品,不会十全十美。有它立足的优点,就一定也有弊处。给客户讲解的时候,不能避短就长,捡好听的说。一定先告诉他,这就是一款保险,不叫存款,不叫银行理财产品,也不叫基金,它的功能自然不能和别的产品重合。做这个产品的钱,一忌老想着快速致富,二忌是最近五年要用的钱,三忌不能持之以恒。
二,因人而异。
我们网点代理的是太平公司两款产品,一款期缴,缴费十年,满期十五年;一款趸缴,一万起保,满期十年。个人认为,期缴产品适合三岁到十岁的孩子或者三十八岁到五十岁的中年人,前者可以做教育金规划,后者可做养老规划。趸缴的,适合中年有钱的,家里没负担的,夫妻感情不是特别好女方对家里付出多的,自己有实体经营良好每年能沉淀盈余留给家里的,等等。
不建议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买,他们的不确定性太大,买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很好了。
还有,保险产品的年限都很长,要提醒客户购买前跟家里人商量商量,毕竟钱是共有财产,不好一个人做主。别怕他回家后杳无音信,只要配置对了,他会回来的。
三,维护银行的利益。
时刻不忘,这只是我们的代理产品,客户是我们工行的客户,客户的利益是要靠我们维护的,而不是保险公司。
所以,不必海量开口,先了解客户家庭资产状况,心中有数,合适的,再开口。
收益都是不确定的,因此,一定不能误导客户,断章取义地报收益。比如期缴产品每年有个10%的数字,有些人销售的时候就会给客户说:“这个产品每年给你返10%的红利”。可天上哪有随便掉馅饼的事?真的10%,那全国的基金公司现在都可以改成保险公司了。要给客户说明:“这个10%,只是你第一次交的保费的10%,不是全部保费的,你最重要的收益,是十五年的累积分红可以翻十倍。”
说实话一点都不可怕,有需求的客户他自然会权衡利弊,怕的就是不讲真话地瞎说,骗得了一时骗不了明年,少不得让人戳脊梁骨毁了名声。
我们银行现在是代理保险,不代表我们今后就没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所以销售中,我都是在办公室里面谈,保护好客户信息。说了产品,成不成没关系,不死缠烂打讨人嫌,让他对银行有厌恶之心。
购买了的,算作重点客户,做重点维护。提醒他续期缴费,中途有事请拨打客服或我的手机,满期后先来银行咨询,别流失成别人的vip。
对做期缴的客户,我都在手机上做了提示,如果他姓黄,5月18号保的,就在名片夹上注明:黄先生518。每年的518,我会准时提醒他交续期保费。
就这样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做到了今天的业绩。
第四篇:银保产品营销心得
银保产品营销心得
大行长头疼,小行长头疼,我自己也头疼,月月从头愁到尾。
我是绝对认可并关注保险产品的,只是,不太认可银保产品。
原因有三:作为保险,它的保障不够;作为理财,它的收益不大;作为中间业务,挣的是小利,流失的是大益。
但是,从4月份开始,我的保险业绩一路飙升,堪比小宇宙爆发。二季度,销售上了百万。
改变的原因也有三:
一,因为工作,换位思考。
为什么总行一直把银保产品的销售作为重点项目来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产品?我应该相信有它的生存理
由。总行一定谋的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谋的是公司长远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吸引力。所以,我应该助力,尽力,出力,及早地看到这个三方共赢的蛋糕有多大多好吃。换言之,服从命令,是职场的天职。
二,因为环境,顺势而为。
我一直以为凭自己的敬业奉献进取就能给客户带来好的收益。但,市场不给面子,股市很打脸,基金很卑鄙,倾泻而下的指数每个月都给我几个当头之棒,巨受伤,进而深刻反思:不是每一只早起的鸟儿都有虫子吃,不是每一头勤劳的蜜蜂都可以采到蜜。逆流而上,船翻人亡。
一个客户亲口给我说:这一年,我看了,在你给我配置的这些产品中,只有保险没有赔钱。
三,因为观念,规范振业。
我不卖银保产品,不代表这些客户就没有地方买。
经常有我的客户拿着从别家银行
购买的保单找我解释,一问,怎么想起买这个?不清楚,不明白,不知道!销售人员说“好的很”“收益高”“时间短”“保本”“比存款划算”,糊里糊涂就买上了。为什么投?用来做什么?你需要吗?一问三不知!
其实产品本身没错,有它适合的人群,这些客户的资产状况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许能放够规定的时间得到超过银行的收益。就是这种销售的手段太龌龊太具有欺骗性,长此以往会毁了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声誉。
我就想,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还在购买,那说明它还是有它的市场,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指责不规范销售的人有昧良心,能不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营销,讲透讲细这个产品,让买的人觉得真正物有所值,是自己需要的?让保险真正能起到保险的作用而不是骗人的工具?
于是我开口讲了。
讲的原则还是有三:
一,不夸大其词。
任何一款产品,不会十全十美。有它立足的优点,就一定也有弊处。给客户讲解的时候,不能避短就长,捡好听的说。一定先告诉他,这就是一款保险,不叫存款,不叫银行理财产品,也不叫基金,它的功能自然不能和别的产品重合。做这个产品的钱,一忌老想着快速致富,二忌是最近五年要用的钱,三忌不能持之以恒。
二,因人而异。
我们网点代理的是太平公司两款产品,一款期缴,缴费十年,满期十五年;一款趸缴,一万起保,满期十年。个人认为,期缴产品适合三岁到十岁的孩子或者三十八岁到五十岁的中年人,前者可以做教育金规划,后者可做养老规划。趸缴的,适合中年有钱的,家里没负担的,夫妻感情不是特别好女方对家里付出多的,自己有实体经营良好每年能沉淀盈余留给家里的,等等。
不建议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买,他们的不确定性太大,买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很好了。
还有,保险产品的年限都很长,要提醒客户购买前跟家里人商量商量,毕竟钱是共有财产,不好一个人做主。别怕他回家后杳无音信,只要配置对了,他会回来的。
三,维护银行的利益。
时刻不忘,这只是我们的代理产品,客户是我们工行的客户,客户的利益是要靠我们维护的,而不是保险公司。
所以,不必海量开口,先了解客户家庭资产状况,心中有数,合适的,再开口。
收益都是不确定的,因此,一定不能误导客户,断章取义地报收益。比如期缴产品每年有个10%的数字,有些人销售的时候就会给客户说:“这个产品每年给你返10%的红利”。可天上哪有随便掉馅饼的事?真的10%,那全国的基金公司现在都可以改成保险公司了。要给
客户说明:“这个10%,只是你第一次交的保费的10%,不是全部保费的,你最重要的收益,是十五年的累积分红可以翻十倍。”
说实话一点都不可怕,有需求的客户他自然会权衡利弊,怕的就是不讲真话地瞎说,骗得了一时骗不了明年,少不得让人戳脊梁骨毁了名声。
我们银行现在是代理保险,不代表我们今后就没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所以销售中,我都是在办公室里面谈,保护好客户信息。说了产品,成不成没关系,不死缠烂打讨人嫌,让他对银行有厌恶之心。
购买了的,算作重点客户,做重点维护。提醒他续期缴费,中途有事请拨打客服或我的手机,满期后先来银行咨询,别流失成别人的vip。
对做期缴的客户,我都在手机上做了提示,如果他姓黄,5月18号保的,就在名片夹上注明:黄先生518。每年的518,我会准时提醒他交续期保费。
就这样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做到了今天的业绩。
定期存款与银保产品的区别
定期存款指存款户在存款后的一个规定日期才能提取款项,期限可以从3个月到5年,10年以上不等。一般来说,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银保产品是指商业银行代理的保险业务,主要包括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它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即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生存或死亡,由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定期存款与银保产品的区别:
1、当事人不同。定期存款签订人一方是银行,一方是存款人;寿险签订人一方是保险公司,一方是投保人。
2、法律文本不同,一个是存款单,一个是保险单;
3、约定内容不同。定期存款一般会约定几年,利率多少;在银行驻点的保险人员售卖保险时,会有保险提示,比如银保产品,保险理财产品或新型理财产品等。
4、提前支取的后果不同。定期存款你可以提前取,你损失的只是利息差,本金还在;银保产品你一旦在合同未到期时提前支取即算作退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客户自行承担损失。一般保险理财在合同里会注明2年之内退保会扣除手续费,再退还保费,2年之后退保,退还的是保单的现金价值。不过通常3年后保单的现金价值也只有用户所交保费的三四成,比如第一年,用户缴纳的保费中,大部分是用于保险的初始费用被保险公司收取,这些钱如果退保是不会退给用户的。
组织的银保客户经理关于企业文化、产品分解、领导能力的有效沟通技巧等学习培训活动,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等都有进一步的提高。重复沈淀在我脑海里的还有这几天神精紧绷的上课情形, 老师们的博
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首先很感谢公司对于新人的重视与培养,这么大规模的动员师资与人力,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了银保行业的重要性,更有信心和勇气为往后能更好的开展业务做准备。我也很感激我的辅导老师张艳芳老师,当时我一点准备也没有,如果不是她的鼓舞,我就没有勇气去竞选班长一职,可能又将自己藏于懦弱的背后了。更让我感动的是,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神圣的一票,我将和勇气失之交臂。是的,我承认,以前的自己认为这种事情在我看来,那是积极份子们的事儿,于我何干,我没有好的信仰,脑子只有绮丽幻想。倒是希望做自己反而比较心安理得,只要认真的学,学有所成才是我唯一想去完
成的任务,其实更简单的说,我也没那个信心和勇气。可现在不同了,时光的长河,悠悠的唱,告别了昨天迷惘十字路口,我的生命里不再是恍忽年少了。特别是在告别校园步入社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之后,我更深的体会到,强势的沟通交际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因素,因为经验不足,这一因素却成为了我的弱势。我想突破现状畏惧的心理障碍,为能更好的工作作铺垫,能以班长的职责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成长,这正是为自己这一畏惧心理的突破迈出了一小步。我每天都以树立班长榜样的标准在定义自己,这对于在大学里养成懒散习惯的自己又是一个考验!首先在纪律和自我约束上的成效是可见的,不光这样,我还得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及时去思考或回答老师的问题,反复的巩固每日所学知识,为回报老师的辛勤教导交上满意的答卷。虽然我不是最积极、最优秀的那一个,但对于每一次的挑战我都学会了以认真诚
垦的态度去完成,因为我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乐。我认为,学习是为充实自己,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通过培训和学习,能够将专业知识基本运用从而解决现实问题。并让我感概的是,中国人寿的险种庞大的组织结构,目前一时我还消化不了,这也是我本次培训中留下的最大遗憾,不过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慢慢也会清楚的,为了我们能更好更是顺力的开展业务,我想我也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这些。
在这期间我认识了到了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和历史,中国人寿是代表国家控股的全国性商业寿险公司,最知名的人寿保险品牌,最为悠久的业务历史,领先的市场份额以及最大的全国性客户群使中国人寿在中国寿险行业获得了最高的知名度,还是《财富》世界双500强的企业。我更层次的深刻的了解了我们银保行业,表面上看来,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理财产规划工具,可实际是看来,这更是一个是理财保障融于一体、神圣的心爱传递行业,帮助家庭与个人理财的同时,更是在为身边的每一位朋友的人身在制订一种保障,消除尽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作为即将成为行业的一员,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是一份多么高尚的工作。在培训中,每一位主讲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在银保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和对行业未来的憧憬,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银保客户经理是身肩重任的角色,这似乎是对我以往观念的一种突破,要做好一名银保客户经理不仅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更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兼顾银行利益的同时,满足客户的服务或要求。熟悉和了解金融政策、法律知识、保险产品,不断增强业务素质,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让自己学会机智灵敏的善于分析和发现问题。要热情、开朗,有较强的攻关和协调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银行管理层和业务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团队协作精神
强。
银保客户经理心得:
我是经人熟人推荐进入中国人寿的,第一天面试大老板就问我是谁推荐我进来的,当时就让我很不爽,我本来应该是xx-6月毕业,学的是财务专业,由于没毕业证大老板就对我说“要你最多让你来实习。”我想反正刚出社会,学习经验为主嘛。但我进去发现年轻人真的不适合做这个。我只做了5天就走了。
我进去做的银行保险客户经理,第一天早上单位负责人就告诉我中国人寿签的的合同是代理合同,由于大学学过合同法,我也意识到我的处境很危险,说白了,我就是一名临时工。第一天去见部门经理,觉得人不错,说话都是笑呵呵的,其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为人处事。但是第一天他叫我就呆在办公室里,只说了一下这个做的好有6000多工资,一般的都是xx多然后什么都没说就走了,第一天我在办公室里打扫卫生,看了一下产品介绍。下午开夕会简单和其
他几位刚进来1个月的同时交流了一下,感觉他们说话都在擦边球。第二天办公室没人,我又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只是第三天部门的女经理带我去网点帮忙说了一下产品。第四天早上,推荐我的阿姨来看我,问我怎么不去考试?我但是就很茫然的问什么考试,她告诉我银保人员都要参加保险营销资格考试,我看了我女经理一眼,她
想说什么,但是我马上打住她,问我阿姨怎么报名考什么。其实我心里就决定下周绝对不会来。下午夕会我问我同事是不是刚进来都要考试,一进来就是不是就安排考营销资格,考合格了才签合同,他们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然后几位老同事就在说这增员的事,说他们的任务没完成,我就和他们交流,发现原来增员是有奖励的。我只不过是别人利用的棋子,我问新来的几个同事愿意做多久,他们直接给我说会一直做下去。5天后我坚决的离开了。走的时候听见女经理和老板交谈,老板叫她去带一下新
人,女经理直接拒绝说什么任务没完成,难得去带
我进去几天觉得这个不适合年轻人,年轻人应该多出去闯荡一下,虽然他们说的做保险很锻炼人,但是在这社会上与人交流就是一种锻炼。我们签的是代理合同,我们和保险公司不属于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随时都有可能失业,做这个不如去学一门手艺,好多老的业务员拥有的社会关系都比年轻人厚,而且好多都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说明他们也在为将来做打算何况年轻人。做这个做不上管理层那就是把青春白白的浪费在里面,一辈子都是零时工,做的差随时都可能会失业,所以年轻人应该多去闯荡一下,为了自己的未来。现在我们拿青春作赌注,做这个到时候不一定会有回报。
我之前看他的那个银行保险产品介绍,那些收益少的太可怜了,上面说3年存3万到时候取会有3万7千多的收益,分红一年才几百块一个,连一个月
买肉的钱都不够,通货膨胀把存入银行一样是贬值,不如拿出来做投资,做个小本生意也不只赚那么多,只是这个的市场大部分在农村的中老年身上,他们不懂投资,所以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财。
年轻人要做这个锻炼几个月就行了,不要长期做,除非有很好的关系进去管理层,该出去闯荡一下。希望大家不要说卖保险的被洗脑,其实这些都是被生活所迫,创造价值的是我们底层的劳动人民,取得价值的确是那些资本家。
我说的只是自己的想法,有些肤浅,请大家多多指教!
产品说明会邀约话术
银保/理财经理:x先生/女士,您好!我是xx行的家庭保险顾问,我们将于本月x日上/下午x点在xx酒店举办一个理财讲座,我们专门邀请了xx的xx专家/博士,针对负利率时代科学理财,保全资产、抵御通胀进行专题讲座。一个行只有x个名额,邀请资产
x万以上的客户参加,我特意给您留了张票,到时候您过来看看吧。
银保/理财经理:您好!是x先生/女士吗?我是x行的xxx,我们行将在xx时间举办一场xx理财讲座,我们请到了一位xx理财规划师给我们进行特邀讲座,会议期间会推出一款新产品,非常好,特别适合您这样的成功人士,并且到场客户都有xx礼品,我特意给您留了个座,到时候过来听听吧,时间是xx,地点xx,到时候见。
银保/理财经理:x先生/女士,您好!我是x行的xx,是这样!我行定于xx时间举办xx活动,这次是我们专门为贵宾客户举行的,作为主办方我们还邀请到了xx,现场为大家介绍理财新观念和合法避税、避债的方法,可能对您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带来新的思考,您xx日上午/下午有时间吗?您几点到我等您。
拒绝处理1:客户/“我这几天忙啊!”
x先生/女士,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哪有不忙的呢,这次讲座非常好,可以说是专门为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举办的,意在一起探讨理财新趋势和观念,并提供避税的方法,我先给您留着名额,到时候我们再电话联系。
拒绝处理2:客户/“我这几天忙,去不了啊!我让xx去吧。”
x先生,嫂子来也行,您要有时间就跟他一块儿过来吧,到时候我再提前跟您联系!
拒绝处理3:x先生/女士!我知道您很忙,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哪有不忙的?我们邀请的都是像您这样事业有成的高端客户,说不定还能结识一些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商界朋友,我先给您留着,过几天我会再给您电话确认一下,您尽量安排一下,那我们到时候再联系吧!
天龙八部话术t
请问您办什么业务?
身份证带了吧?请到这边填张表
吧。
1、你存哪种定期?一种是息涨随涨的,一种是不涨的。
2、现在存定期不划算,很多客户都存那种4%的了,而且利息涨还跟着涨。
您到这来我给您介绍一下吧!肯定会为孩子的将来做个打算的。
2、给自己存钱。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总要攒点钱吧。现在存一万,才相当于每月存800元。就当是一个强制储蓄,每月少买
一、两件衣服,少出去吃顿饭就攒下了,不然花了也就花了。前两天就有一个87年的小姑娘来存了一万……
3、给自己存钱。你现在的收入可能比较高,但是,以后退休了呢?到时候你的收入可能下降,趁着现在收入高的时候每年存几万,到你退休时拿出来,就当是存的养老金了。你看那个大姐上个月存了5万,就是将来当作养老金用的。
1、一年存一万,五年才存五万。
2、只有第一个一万存了五年,最后一个才存了一年。
3、五年存五次,五年后就不用存了,如果不用或者忘了,还是按照高利息结算,第六年、第七年……最多可以到第十年。
4、这个产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第六年你就不用存钱了还可以继续给你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第七年……一直到第十年。第十一年你就是放在里面也不给收益了。也就是说最长只能放到第十年。第十年是收益最大化的时候,不用的话尽量放到十年。
1、这是一款储蓄性保险。
2、我行理财师最推崇的一款产品。
3、这是银行保险,与你在保险公司购买的个险不一样。这个是注重收益,个险是注重保障。这个产品每年的利息可以提出来,就像你存定期一样,每年你不是都取利息存本金吗?
1、很不错是吧?那我现在就给您
办吧,每年强制自己攒个1万,应该挺合适!我先给您填个表吧……
2、现在办理这项业务的人可多了,手续很简单,填个表就行……
3、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在这里签个字吧……
4、你就存5万吧!五年才20多万,对你来讲不是小意思。
1、本合同仅限于银行出单时使用
2、产品名称
3、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
4、期限、金额、保险期间、保额
5、累计生息
6、现金价值
7、条款
公司的回访话术要牢记!
第五篇:做好小众化营销的技巧有哪些?
做好小众化营销的技巧有哪些?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站的流量来源已从原来的搜索引擎时代发展到社区化营销时代,即是社交网络化,在做网站的时候有一个规则就是“小即是美”,我认为这样所得来的目标群体才是最精准的,在社交化网络中也是一样,小众化的社交网络虽然人数较少,但是所带来的流量是精准的,因为精准所以转化率也是较高的。
当你思考如何在小众化社交网络上去扩大你的品牌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知道社区的主人是用户,他们不会主动相应广告,也会主观的排斥广告。比起这个,你是不是更应该思考长期性的思考如何从侧面去友善的接近顾客?首先你有必要了解这个小众化社区的特性,用户群与文化。然后,对准他们的口味,循序渐进的去扩大你的品牌认知与建立忠实粉丝。
喧宾夺主的拓展你精彩的营销手法你的公司就真的牛了吗?转发过万了,但你的顾客真的从中收益了吗?无论是传播XX体,还是分发折扣卷,赠品,都只是一时性的营销效果,长期而言,用户自然会产生免疫力。国内这几年也兴起了不少兴趣图谱为主的社交网络,与一些LBS为主的社交应用,不同的社交网络用户群的文化与需求都是不同的,你需要去了解他们的特性,并且找到适合拓展你品牌特性的小众化社交网络去发挥你的品牌力。
最后,如果你还是把社会化媒体营销当做单一的营销一角,不过是新兴的领域去思考,我认为是风险非常大的。很多国际化大公司在社交媒体上的预算投入已经潜在的告诉我们,社交媒体营销必然成为今后的主流。社会化媒体营销将会是整体市场营销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与品牌有整合性的全局观,明确的定位与目标,然后与公司其他部门有很好的沟通得到足够的支持。不然,就算你在社交网络上表现的再好,遇到问题或者机遇的时候没有好的规划或者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支持,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资料来源:http://版权所有
发布人:zhangl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