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七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七年级组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从开学初,我们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初步的模型。它对于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杜郎口,改变了排座方式,六个人为一组,进行对学,群学。就目前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优点。
1、减少学生的担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集体感,并不会感到孤单无助。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焦虑感也随之降低。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3.帮助学困生。兵教兵的方式让教师减轻了负担,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分组的不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一般采用前后桌同学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 既简单又省时, 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差异,包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可能造成有些小组热闹非凡, 而有些小组则是鸦雀无声, 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 个人喜好的感性思维在他们的主观判断上起了决定作用, 很多学生有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 造成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 使小组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
2.课堂喧哗。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 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英语课上有时可以看到, 教师还没有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 学生就迫不待地开始自由讨论。例如, 公开课上,这就造成表面上是看似热闹, 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 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小组发言人固定, 忽视个体独立思考。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 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 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的现象,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搭车”。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份报告、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 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
二.英语课教学反思
本节英语课我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掌握本节可必备的单词,短语,句型。小组合作进行英语对话,为下节展示课进行做准备。
预习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展示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展示,而是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的熟悉单词,短语,以及句型。并根据句型进行小组的加减分。然后进行了小组的语法展示以及对话展示,然后进行总结,小测,最后情感升华。整堂课按照杜郎口的方式进行,我又对其进行了改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得到了自信,在对话中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运用。但是是值得思考的是,的确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其他学生是否能很好的接受。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
张杰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
摘要] 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课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立是否恰当,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反思后写成课例分析,可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载体。
[关键词]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08(2008)06-0062-042007年12月9日,天津市静海一中的9位老师被邀请到山西省长治六中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其中静海一中的付宝兰老师和长治六中的刘江明老师、韩花琴老师分别以不同的班讲了高中语文的同一内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一课三讲,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课后三位老师根据我的建议进行了教学反思,写出了课例分析。下边以付宝兰老师和刘江明老师写的课例分析为例说明同课异构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一般的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大家才看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这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课文的理解上首先要“求同”,即对文本的正确解读;然后才是“求异”,阐述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尽管老师们在备课时参考了许多资料,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但限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课文的理解也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学一遍有一遍的心得。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分析,会对课文有新的思考。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与专家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首先,反思对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新课程提倡一标多本,即同一课程标准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但都必须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意图不同、编写体例不同,教师只有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才能清楚所教课文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上文《侍坐》,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怎样要求的?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是什么?两位老师在课例分析中都不同程度地作了反思。
如刘江明老师写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山西省还没有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和《2007年高考说明》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180个),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2~20个),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并能评价鉴赏作者的基本态度和写作技巧。鉴于在学《侍坐》前已学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先秦历史散文),学生已具备具体感知文言的基本能力,在词语积累、句式特征掌握、直译课文方面已具备一定能力,因此在学本文时注意比较与上单元作品的区别(诸如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的异与同:历史散文偏重于叙述事件,诸子散文偏重观点的阐述;历史散文偏于记叙,诸子散文偏于议论。使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异同),并在学生巩固上单元已基本掌握的字词句的基础上继续巩固词义、词法、句式。”
付宝兰老师谈到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时说:“《侍坐》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一篇自主赏析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鉴赏散文放开手脚自由自主的写法。课文安排在单元自主赏析的首篇,如何指导
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鉴赏散文写法,指导以后的写作,这都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其次,反思对文本的解读。对于语文教材的思想内涵,师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但对于课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还原文本的本意,领会作者的意图。而不是还没搞清楚文章说的什么意思就随意发挥,偏离课文的主题。两位老师在课例分析中首先分析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比原来的教案,对课文的理解都有了新的认识。
如付宝兰老师写道:“《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眼前。文章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间有简练而传神的人物神态举止的刻画。这次谈话的主题是言志。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所以在第一课时本课的字词句已经疏通的前提下,在第二课时,要深入理解文本。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部分组成。”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反思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一篇课文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重点学习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点是什么,是如何突破的,都要进行反思。由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所以两位老师对课文重点的确立也不尽相同。如刘江明老师认为:《“侍坐》一文表现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思想,其政治主张„礼治‟在第一课时介绍孔子时已作重点介绍。在第二课时其弟子„述志‟中亦要分析。但人教社教参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孔子思想不宜涉及过多,本着„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的原则,故而把在感知孔子„礼治‟的政治主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而付宝兰老师则认为:“从文本的思想内涵的阅读理解看,„述志‟部分是重点,在处理这一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文意明晰的特点,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并且指导学生依据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人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评志‟部分是难点,即孔子为何„哂由‟,又为何„与点‟,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从文本的结构形式看,四弟子所述之„志‟的内在关联也是个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应该采用互文阅读的原则,适当引进一些名家对此文的解读、阐释供学生参考,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文本思想内涵的准确把握。”其次,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天津市静海一中已进行一年半的高中课程改革,所以付宝兰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山西省长治六中的老师们还没有进入高中新课改,所以在他们的课例分析中新课程的理念还不明显。如静海一中的付宝兰老师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法,建构适合于特定教学内容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方法是水,内容是山。我们应以内容为主导,选择方法。所以在处理《侍坐》这篇课文时我没有从现成的教学模式入手,而是本着优化内容,学以致用的理念对课文进行处理。”
付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经典、质疑圣人、质疑名人,引入于丹的《〈论语〉心得》,鼓励学生俯视地解读文本,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迷信,不要盲从。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没有进入高中新课改的长治六中的老师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次,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由于确立的教学重点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法和教
学风格不同,每个老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相同。付宝兰老师和刘江明老师在这一课时都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但思路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付宝兰老师的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是:
导入新课,检查上节课重点内容。设计意温故而知新。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设计意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文意明晰的特点。重点问题探究。让学生用原文说说4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概括4个弟子的性格特征。设计意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神态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难点问题探究。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
探究讨论。学生任选以下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读《侍坐》这一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你同意孔子对4位弟子的评价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学生口头表达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评价古代贤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研究性作业: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角度,课下搜集有关孔子的材料,深入开展一次“走近孔子,传承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设计意引导学生走近孔子,走近古典文化。
而刘江明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第一步,导入以初中所学《论语十则》为依据,通过背诵唤醒学生记忆,具体感知孔子教育思想,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以诵读(背诵)的形式整体感知作品。并借助多媒体把思考题“把握文章思路和孔门四弟子的„志向‟”展示出来,以方便学生诵读时明确目的。
第三步,以学生思考讨论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能在原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弟子志向的关键词。如:“(由)有勇、知方,(求)足民、礼乐俟君子,(赤)为小相,(点)浴、风、咏”,简要展示其理想与孔子“礼治”主张的关系。
第四步,讨论分析孔子对其四弟子在其过程中的不同态度或反映,在明确四人的“志向”与孔子的政治主张“礼治”的关系后,重点体会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开头孔子提出问题的诱导,在于创设谈话氛围,体现民主意识,中间对曾皙的鼓励,最后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不同评价则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第五步,拓展训练。借助《论语·先进·闻斯行诸》篇,具体做法是先在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释疑学生讨论,体会孔子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学思想。
第六步,布置作业。一是根据课后练习1在不同论述中“知”的含义强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回应第一课时的内容;二是布置背诵全文继续强化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感知能力。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如果是同课异构的话,还要与别人对比,看在教学效果方面有什么差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如刘江明老师在课例分析中写道:“从教二十多年,这是第一次易班教学,在完全没有同学生交流的情况下教学,课堂气氛较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估计源于导语贴近学
生,问题设计易促动学生,拓展训练能触动学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要说„得失‟此为最大的„得‟。此外,在课堂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多变也是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拓展训练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短时间交流,就能感知短文蕴含的教育思想,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密不可分。当然,在教材重点处理上,力图„求新‟,引起专家的质疑;打印教案过于简略,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怕时间来不及把原来设计的文言字词删去,未能明显突出文言文的文体,容易使人产生轻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误解,这是本次„同课异构‟中最大的缺憾,也就是明显的„失‟了。”
而付宝兰老师认为这次上课的“教学亮点”是:“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做的比较好,为课上和老师的配合打下了基础。学生口头表达活动的设计比较好。学习古代文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该强调古代与当今文化价值观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培养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所以在最后的学生口头表达活动阶段,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评价古代贤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付老师认为自己“教学的遗憾”是:“由于授课班级的大屏幕占据了教室黑板的一半面积,所以最后展示的板书设计不完全,感觉比较遗憾。有一次打断学生的发言。我请学生概括一下子路的性格,学生概括完子路的性格以后,又接下去说冉有的性格。我在他正要说之时打断了他,令学生很不好意思。当然后来我又请他接着回答,他回答的挺好,但是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引起注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避免。”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课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研讨后写成课例分析,可以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主要载体。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教学节“同课异构” 活动反思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物理组同仁帮我精心打磨了这节课,感谢所有在我开课前后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在教学节上的成功展示。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开设的是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经过这几天的反思,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如果平时的教学像栽一棵树,那总复习就好比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则要花功夫。如果复习课把知识点按章节顺序进行简单罗列再加以适当练习,虽说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学生并不一定如你所想的处处留心。这样的复习课是单元知识的浓缩版,能起到帮助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的作用,但很难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基础好的学生不上这节课自己看书复习也能达同样的效果,基础差的学生上了之后也会快速遗忘,效果不佳。
我这次开设的是《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开始我也很苦恼于课的结构,但经过物理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以题型分类复习为基础,以“归类—变式—提炼”为主线,加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力度,体现我校“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所谓“归类”就是求同,从题海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相同类型的题目。“变式”就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题目的选择和呈现顺序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炼就是自主归纳某一题型的解
题方式,寻求通式通法。最后再用归纳的解题方法实践巩固练习中的习题。
由于复习课不是的新授课,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复习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使我领悟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我发现高效复习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①让学生自己讲解他的解题思路,并阐说出决这道题要用到哪些知识点。②校对习题正误时,可采取互批的方式。并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容易错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③在改正错误以后,让学生讨论并自主总结解题方法。
为了上好每节公开课,我的教学设计总是多次改动,力求完美。而在这次准备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我校高校课堂的特色,在同组老师的帮助下课堂设计甚至改动了五次,使我倍感压力。当然这次研讨课的顺利展示也让我觉得轻松愉悦。但这两天回顾总结却发现这节课都仍有部分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想教学就是这样,总是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第五篇:同课异构反思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教学、听课反思
分部: 静安分部 教研组: 英语 姓名: 李旻虹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今年我要开一节高二年级的同课异构课程,也是全校“逸夫杯”比赛的参赛课,于是,在备课之前我就深深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我先观察了一下本班学生,我觉得班中学生都十分活跃,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那一定是非常适合本班学生的。因此,我就此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型课程,结果收效很好。
最近一直在很多教育类杂志中看到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主旨的文章,对我触动很深。一些老师写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在如何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功夫。首先,我把课题传递给全体学生,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幕的,我不惜拿出了自己的结婚照作为导入,并根据课题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学生对我的照片极其感兴趣,因此,课堂的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对我的课堂传授主题也有所了解。其次,我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在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听,我准备了课文磁带并根据课文设计了听力练习;为了读,让学生分段朗读,并进行阅读理解;为了说,我设计了两人对话,小组竞赛和小组讨论活动,在对话使用中利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句型结构来两两操练,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并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为了写,我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和连词成句环节。在每一段落结束,我都设计了小结环节,并给出关键字让学生填表,最后连词成句。这样设计每个活动都尽量做到由浅入深,自然衔接,让班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得到锻炼。层次差的学生能填词,层次好的同学就能连句,再好的同学就能进而复述段落。果然,在上课的活动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有学生让在场听课的聂校长也加入了课堂活动中。这虽是我意料之外的,但也告诉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趣的课堂,大家都喜欢的课堂。最后,为了让学生消除紧张和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劳情绪,我在课堂中自我调侃,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幽默诙谐的言语来影响学生。我始终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老师、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创新,同时也更体会到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主体作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用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的这节课还有些美中不足,比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做的还不够好,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因为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有课堂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就能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也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