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2 12: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汇报材料》。

第一篇:2012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汇报材料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市高校毕业生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确保完成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的工作目

标,两个月来我局充分发挥了主导职能,及时掌握我县高校毕业生的各种信息,同时协调财政、教育、商务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确保实现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的工作目标。7月底市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来我县检查指导该项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重视,该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近期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

我局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办公室设在人社局,同时明确指出各有关单位“一把手”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责任。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我们设立了独立的“201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窗口”,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并指派两名专人负责。对申请登记求职的毕业生逐人审核。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按照文件要求先受理登记,再组织培-1-

训、推荐工作,最后再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工作,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对申请就业失业登记的毕业生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建立动态数据库,及时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报最新动态。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确保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我局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培训管理制度,并对培训机构制订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时组织求职毕业生到指定培训机构参加就业培训,建立参训人员信息台帐,准确记录参训人员培训信息。按照文件要求对合格的培训机构和参加就业培训合格人员及时发放补贴和生活补助。按照“边培训、边推荐、边就业”和“先就业、尽量专业对口”的原则,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为了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县就业局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用人计划及最新岗位需求,征集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及时填写《推荐就业岗位情况汇总表》并上报市局。今年上半年我县有限公司、集团等十余家企业提供了多个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机会。为了及时记录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们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台账,就业服务局定期和已报到毕业生电话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就业工作现状及就业思想动向等情况,并按照标准和程序发放各种奖励、补助资金。为保障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利益不受损害,我局将对接收

高校毕业生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三、存在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一是存在创业就业观念误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业时挑肥拣瘦,不能结合实际就业。脏活、累活不想干,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二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成绩好,只能代表一方面,高分低能现象经常出现,只懂理论,不懂实践,遇到困难问题,缺乏信心、毅力,创业时往往半途而废。三是我县现有的人才交流市场面积较小,服务手段相对滞后。

(二)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项工作来说,一是各部门还有一个对上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学习消化过程,协调联动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存在人社部门“单打一”现象。二是上级扶持高校毕业生的专项资金尚显不足。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根据市场需求,由相关部门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全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三)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

面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我县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安置工作。

第二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情况的汇报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情况的汇报

目前酒店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共有43人,其中专科学历的有33人,本科10人,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酒店总人数的12.2%。

丽森酒店成立以来一向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在酒店筹备之初,就启动了“经理培训生”的培训计划,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培养,做为酒店的后备管理人才,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安排他们到酒店的各个岗位上进行实习锻炼,了解酒店的运作流程,进而培养成为管理人员。大学生进入到酒店后,为酒店带来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大学生主要是培养价值比较高,而起初却难以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和潜力。

大学生刚刚毕业,很难找准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在酒店就业存在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是通过基层的锻炼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酒店也会有会对性的招聘“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2009年4月酒店通过参加延安大学春季招聘会,招聘了14名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布在餐饮部服务员、房务部前台、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工程部,目前在岗的比较稳定的有3人,分别为餐饮部文员、楼面领班、行政助理。

在酒店就业的大学生比较稳定的岗位主要是行政文职和财务类的岗位,餐饮和客房的基层岗位一般不太稳定,流动性比较大。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道德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面试、笔试→签约,它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一)全面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包括:①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的能力,包括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在严峻的形势和多重的压力前面,毕业生更需做好心理准备。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善于总结,坚定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内部员工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了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索的主要渠道。①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所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其中,尤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主办的《广东大

学生就业指引》报为首选。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地查看,分头去投放各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时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作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地、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的机会。

(2)简历的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制表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遍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二)应聘面试 面试前,毕业生应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并适当进行模拟练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出现在面试现场。

1.面试礼仪

(1)提前10分钟到达。迟到是不可取的,但提前太多也没有必要,否则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影响到面试成绩。如果确实早到了,可在公司附近稍作休息,调整心态,观察公司外部环境,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2)举止大方,积极热情。进入面试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见面主动打招呼致意;在主考官没有请坐时,切勿急于落座;被请坐时应道谢;入座后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

2.交谈技巧

(1)认真聆听。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微笑、留心听讲,并适时点头或提问、答话;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主考官,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要轻松自如,目光要适时注意对方。

(2)口齿清楚。清晰流畅,简洁明了;声音要适度,语速要适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尤其当遇到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3)观察反应。回答问题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如对方心不在焉,可能表示面试官对应聘者这段话没有兴趣,应聘者要设法转移话题;对方侧耳倾听,可能说明应聘者音量太小难于听清;皱眉、摇头可能说明应聘者言语有不当之处。应聘者需根据面试官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以及陈述内容等。

(4)礼貌道别。面试结束前面前应询问“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得到可以结束的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然后方可离去。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关于个人情况。如“谈谈你自己”、“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②关于应聘动机。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工作”③关于专业情况。如“你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④关于工作能力。如“你做过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⑤关于人际关系。如“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⑥关于工作态度。如“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

(2)情景模拟面试。这种面试方式近年被大量采用。用人单位通过求职者在所设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对这种面试毕业生通常无法预先准备,只能是平时习惯、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自然体现。

(3)谈薪酬的原则。①最好让面试者主动谈及。主考官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及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或询问求职者的期望薪资,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②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出的薪资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因此,求职者事先应对本地区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范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三)笔试

笔试主要适用于应试人数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大企业、大单位大批量用人,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往往采用这种考核形式。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智力或相关的实际能力。

(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要求应试者完成,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的方法。

(3)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求职者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请求职者予以论证或批驳等。

(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为甲种、乙种、特种三类,并相应规定了各自的录用办法。甲种考试主要是录用非领导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应届毕业生遇到的多是甲种考试。

2.笔试的技巧和答卷方法

(1)增强信心。笔试怯场,大多源于缺乏自信。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做好准备。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掌握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除携带必备的证件,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也要准备齐全。

(3)掌握科学的答卷方法。拿到试卷后,首先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题的深度和速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要尽可能留出时间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复查,特别注意不要漏题。卷面字迹要力求工整清晰,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会大大增强被录用的可能性。

(四)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就业和录用意向后,须签订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样本见附录一)。

1.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是: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②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③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进行鉴证登记;④学校鉴证登记以后,由学校保留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采用欺骗等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无效,并由欺骗责任者方承担违约责任。

2.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用国家或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的协议书,并按要求如实填写各栏目。

(2)要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愿望,以便用人单位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妥善安排工作。

(3)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用人规定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意图、希望和要求。

(4)注意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合法性,以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不受侵犯。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须承担的责任

(1)守信。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便更改。所以,毕业生必须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毁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列入计划派遣。

(2)签约后的毕业生仍需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签约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上岗适应性。

(3)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学业,以示对用人单位负责。否则,学校可视情况如实向用人单位反映,取消所签订协议或取消其派遣资格,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二、就业派遣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配主管部门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派遣,从传统理念来说,表面上只是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就业派遣的内涵除了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之外,还包括对就业政策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

就业派遣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下以广东省为例,对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作具体解释和说明。

(一)就业派遣工作程序

就业派遣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了能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顺利落实档案与户口等关系,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本地和本校有关就业派遣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避免“有业不能就”等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派遣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毕业生资源信息

资源信息是指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及其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奖罚情况等)。各高校首先需要将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由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以便于将来就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1.生源地的确认 生源地是毕业生资源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最终派遣计划生成后,主动申请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未签署就业协议也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申请调整就业去向未获批准的毕业生,全部凭回生源地的报到证,到生源所在地市人事局报到。因此,如不能正确判断个人生源地或错误上报生源地信息,将导致毕业生档案投递错误,或因多次往返寄送增加档案丢失的几率,还会造成毕业生户口迁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户,出现所谓“黑户”的情况。因此,毕业生要掌握确定生源地的方法,并向学校提供相关材料。

生源地是指学生的来源地。一般情况下,生源地是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但有的时候,生源地的判断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考。例如某学生小王,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揭阳普宁,高中时一直在深圳某中学就读,并在深圳报名并参加了高考。在上报资源信息时,小王的生源地应为普宁市。

(2)父母工作调动。例如某学生小刘,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汕头,且在汕头参加高考,在大学读书期间,其父母因工作调动至广州,并将户口迁移到工作单位。此时,小刘的生源地应为广州市。

(3)购买商品房。例如某学生小陈,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潮州,在大学读书期间,小陈在深圳购买了商品房,此时报送小陈的生源地应为潮州市。

(4)由中专、中技升学。例如某学生小邓,原为某中专院校学生,户口在该中专院校,后考取了某普通高校。报送小邓的资源信息时,应以其入读该中专院校前的户口所在地为生源地。

特别提示:毕业生如遇到以上情况,请务必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联系,以免报错信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上报资源信息的有关规定

(1)上报范围。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在上报范围之内:

1)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旁听生;

2)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学生; 3)港、澳、台学生(含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持单程证赴港澳定居); 4)外籍生源学生;

5)已经确定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2)上报时间。各高校应在每年的5月1日前向省就业指导中心上报下一年的本校毕业生资源信息。

(3)上报途径。为了统一管理和便于报到证的打印,各高校应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xiexiebang.com)”,用统一的格式上报数据。

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上报的资源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包括专业代码、生源地、培养方式等)、数据初始化后,生成当年的毕业生信息库,并上传至“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三)建议就业方案与就业信息 各高校根据毕业生取得的有效的单位接收证明,制定本校毕业生的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此方案审核后,形成就业方案下发给各高校执行。1.有效的接收证明

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中的用人单位接收证明,主要有5种:①公务员录取通知书;②各地市(县、区)人事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③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

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④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2.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

(1)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方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上报。

(2)跨地区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作为跨地区就业方案上报。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应有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够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和人事关系。

(4)到省外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5)暂缓就业。应在6月10日前由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

(6)升学深造。应有录取通知书,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7)出国(出境)。毕业前已办理好签证手续,不参加就业派遣,通过网上申请,经学校及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

(8)其他不能正常毕业的。已办理了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或结业、肄业等无法取得毕业证的。

3.上报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1)第一次上报时间:每年的4月初~6月10日,为高校上报第一次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毕业生须将自己的就业信息(有效接收证明、就业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本校就业工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告知学校,由学校编制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2)补报就业方案的时间:6月21日~30日。毕业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可通过学校补报建议就业方案。

(3)调整方案上报时间:7月1日起。根据教育部的规定,7月1日为上报就业方案的截止时间。7月1日以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通过学校上报调整方案并经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签发后领取报到证。调整方案的具体上报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每月最后一周

4.就业信息的上报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情况。广东省已建立了就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各高校须在每年的4~12月(每月的28日前)将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就业方案

就业方案,即以报到证形式反映出来的就业信息。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学校上报的建议就业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具体执行的就业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打印并签发报到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派遣。

每年的6月10 ~20日,省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第一次就业方案,打印、签发报到证。届时停止网上报送就业信息。

每年的6月20 ~30日,各高校领取第一次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每年的7月1~10日,各高校领取补报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毕业生可根据相应的时间,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领取本人的报到证。

(五)报到证

报到证以前也称为“派遣证”,其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书面依据,是毕业生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

1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报到之日开始计算。(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接收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4)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目前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毕业生们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并在报到期限内到相关单位报到。如在报到期限内遗失报到证,毕业生应及时向学校写申请说明情况,并由学校报省就业指导中心给予补办。除此之外的情况不予受理。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不论是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报到证的形式和内容

一份报到证由正副两联组成:正联(蓝色)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发放给学生个人,副联(白色,也叫通知书)连同档案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寄至报到证开具的接收部门。报到证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修业年限)、接收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档案材料寄送方式、报到期限和备注等。毕业生报到的期限原则上为1个月。

例如,××××大学的李明,已确定至广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就业,该单位可以解决档案和户口等关系,其报到证样本如图2所示。

(六)就业派遣

毕业生离校后,应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或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上述单位或机构办理接收和落户手续。1.回生源地就业

已与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将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上开具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用人单位名称。

2.省内跨地区就业

如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接收,表明该单位能够解决毕业生户口、人事关系,派遣该生时可直接派遣到单位所在地。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根据接收函而定单位名称。

如该单位无法解决户口和人事关系,而又未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派遣回生源地,其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例如,生源地为梅州市的毕业生,现联系到广州某电脑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但公司无法落实户口、人事关系,则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开至梅州市人事局。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

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4.到省外就业

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派遣至该地省一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在报到证的备注栏中注明。

5.未落实就业单位

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没有成功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派遣回生源地,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其他情况

(1)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暂缓期间,档案集中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免费托管,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户口保留在原所在地。

(2)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要以获得录取通知书为依据。①保送、考取研究生和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②考取成人专升本或其他非普招系列的毕业生,签发回生源地的报到证;③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生源地就业,不签发报到证。

(3)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不纳入国家就业派遣计划,不签发报到证。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在派遣时未获得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4)外籍学生、留学生、休学、退学和结业生。不签发报到证,不能申请暂缓就业。结业生如果找到就业单位,且单位确实需要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凭单位证明可签发报到证,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5)毕业后入伍的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

(6)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

(七)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及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即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接收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1.申请调整改派的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可提出调整工作单位申请:

(1)确属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的。

(2)要求到基层单位或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

(3)要求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工作的。(4)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原因的。

2.办理调整改派的原则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就业工作意见,对派遣到广东省12个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在人才市场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3.调整改派的时间

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学校统一向省就业指导中心报送有关材料(原派遣单位的退函、新录用单位的接收函、原报到证、学校的意见),办理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省就业指导中心不接受学生自行前来办理。

4.不再负责其就业的情形 根据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报送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口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需求,经多方教育仍拒绝改正的。(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要看到,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多、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愿望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促进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必须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对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在信贷、社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服务岗位。重点解决好到城乡基层岗位工作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毕业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四)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加强见习管理,规范见习活动。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标准,补助费用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毕业生和

对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保障毕业生落户等就业权益。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会议听取了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在世界各地分布大量的海外侨胞,是我国的独特国情和重要资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挥侨务工作的优势和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引荐华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是围绕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拓展侨务公共外交。三是引导海外侨胞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四是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五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维护侨胞权益,促进侨界改善民生。六是深入开展联谊、服务和引导工作,培育和发展海外对我友好力量。

第五篇:专题五就业(参考)--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汇报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汇报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王辉

大学生就业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从最高政府到各个学校都受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就业也是高度关注。

一、08年和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就业工作的周期是学校的学年周期,不是自然,教育部每年在9月1日要统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08年情况是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比07年增加了64万,不包括成人高校自学考试,也不包括网络教育,这些学生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学校,研究生是参加全国统考进入学校的。就业率是稳中有升,保持70%左右;08年的主要工作成效是:情况特殊,冰灾地震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突破;信息服务再上新台阶;对地震灾区和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了就业援助,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奥运前期确保了08年毕业生安全离校

1.毕业生规模连年扩大,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04年的毕业生规模是280万,08年是559万,09年是662万,随着毕业生就业规模的增加,就业人数在逐步增加,但是就业率基本稳定。

2.毕业生就业流向多元化

传统意义上的党政机关等的比例在下降,到08年占到1.1%。另外与此相对应的到中小民营企业在明显上升,必须拓宽大学毕业生到中小民营企业的就业渠道。

3.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在上升,已连续5年实现就业率和就业人数双增长,近几年教育部提出的高职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初见成效。

4.毕业生就业的观念发生很大转变

从04年到08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人数在迅速增加,传统的就业不存在大学生灵活就业,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全社会的劳动者来说,灵活就业是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大学生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一员,灵活就业也应成为一种就业方式,这种方式虽不应成为主流,但却是一种就业方式,如自由职业者,搞艺术的,搞设计的,当家教,当翻译,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养活自己,有的人说在飘,但也是一种就业形式,北科大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投资意向调查组07对10个省市54所高校5000多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对毕业生没有找到理想工作作的选择,最多的46%选择从基层做起,逐步奋斗,10%——11%选择继续找工作,参加职业培训。

5.已经落实就业的,对工作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对全国2万名毕业生的调查,基本满意、比较满意的也较高,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12%。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演变

今天的双向选择是怎样一步步演变 的,是从计划分配的基础演变的。

(一)指令性计划分配(1951——1984年)

1950年6月22日政务院发布《为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公令?》,还没有强制性地对所有学生进行分配,从1951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里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初步形成了由国家负责,按计划分配的制度。

(二)指导性分配阶段(1985-1989年)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重大决策,决定中指出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毕业生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填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不再实行指令性计划分配,毕业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但是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三)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阶段(1989-1993年)

1989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成为当时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制度。

(四)自主择业阶段(1993-2002年)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确定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办?干部”的毕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自主择业的制度,这跟当时的办学体制有关系,98年以前的办学体制是教育部管36所院校,对于中央部门的学校对国防兵工口?人才有非常强烈的需要。如果自主择业,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到军工企业和艰苦行业工作。

(五)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指令性计划分配的作用有:

1.有利地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2.对边远地区输送了大批大学毕业生去学习 3.对人才的合理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大学生及时就业有利于社会安定,也有利于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存在的问题有:

1.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 2.影响了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

3.影响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使高等学校缺乏竞争机制和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和活力 4.用人单位吸引和择优录用急需人才

(六)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基本制度(2002年以来)

02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届专科毕业生就业,02年确立了国务院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管理体制,02年之前主管大学生就业的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之后是劳动人事部,86年后由国家教育部负责,02年后越发感到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作,于是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个省成立了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导的协调机构,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框架体系。02年到08年以来,每年国务院和各部门都发布了一系列文件。02年发布的《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的文件;03年的文件是针对扩招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以及非典起草的文件;04年的文件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体制,提出以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05年中央下发鼓励毕业生面向自主就业的文件;06年提出了要建立学生就业?数据发布制度;07年文件提出要强调突出政府的职责,采取救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措施;08年文件提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开展毕业生培训,这是整个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脉络。

政府的政策有国家包到不包,是不是国家不管了呢?还是把学生推向市场,政府就不管了呢?实际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02年更强调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到了07年突出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是把学生推向市场一推了之,政府对就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基本建立起了以高校为主,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主渠道还是在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校毕业生的三到位和就业信息跨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是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分配到位。高校就业人员的师生比教育部提出是1:500,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高校就业指导经费,要达到学费的1%现在正在建立信息网,改革开放30年,78年是16.63万,08年是559万,经济发展和体制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化。

三、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05年颁布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05年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对西部基层缺乏人才的矛盾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打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通道,经胡锦涛同志的批示,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等对10个省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和初稿,最后由总书记签发。

(二)《意见》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 《意见》的主要内容有: 1.充分认识到基层的意义

2.坚持市场导向的方向,完善就业市场,消除政策障碍 3.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培训、经费、编制等政策 4.采取项目组织的手段鼓励学生到基层 突出特点是:

1.主题更鲜明,是专门针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2.认识更深刻,提高到新世纪、新阶段的角度

3.机制更完善,是在市场导向的原则下的毕业生自主就业

4.措施更有力,提出了一些经费上的支持,考研加分,考公务员加分 5.更加人性化,考虑毕业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文件出台后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的基本情况较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初见成效 1.毕业生踊跃报名

2.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3.进村进社区成为高校毕业生的新亮点 4.非公有制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2004-2008年中央、地方各类基层服务与就业项目招募毕业生人数统计,04年整个项目数只有18个,各基层服务项目数量08年有118个。

(四)存在的问题 1.许多基层单位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紧张,超编严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接受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空间有限,同时基层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某些基层单位用人机制和管理手段落后,影响了毕业生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2.一些政策措施地方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国家有关部委加强协调,进一步作出明确和细化的规定。

3.目前的组织引导措施多为1到3年的短期服务项目,毕业生在基层服务期满后的去留和二次就业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应予重视妥善引导

4.教育力度的问题。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学生所学专业到基层用不上,所学非所用,学生的择业观念还存在偏差。

四、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部分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美国、俄罗斯的就业率较高,我们与印度离校时的就业率是25%;我国的就业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就业率统计由三个渠道来做。

1.政府机构:美国是劳动统计局,国家有教育统计中心。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2.中介机构:如美国大学生和雇主协会;英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协会;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中心 3.高等学校自己在做统计

(二)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

国外是以劳工部门为主,教育部门结合。这是国外的管理体制。英国原来是教育部和就业部。95年改为教育就业部。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几经改革:

教育部与就业部合成一个部——教育就业部——教育技能部——分为儿童:学校

1.工作模式:政府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事务,并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作用(如日本、德国等)2.以市场调节为主

3.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

(三)国外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措施 1.法律手段 德国有专门的劳动法院

2.行政手段 日本出台了全面就业实施计划,刺激就业岗位的产生

3.经济手段 美国的“为美国而娇”,实施到落后地区从教,由政府发给学费

(四)高等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外的高校在就业中的作用超过了政府

1.开设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我国叫就业指导,国外更多强调的是生涯教育,在美国,在中学就业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培养。报考大学时中国考生往往不清楚怎样报自愿,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在美国除中学外,大学有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外转专业很容易,学生会到就业指导中心区咨询,一对一的进行指导,课程一般按照年级进行。

2.开展就业咨询和辅导,是预约式的、进行量表测试来帮助分析学生喜欢、适合什么类型的职业。3.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每个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都设有就业信息网。4.举办招聘活动和提供面试服务,美国大学举行招聘会,一年2到3次。5.就业统计和监测,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率。

6.就业问题研究,有些问题是学校的,有些是区域性的,有些是政策性的,政府担负着研究的责任。(五)国外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 1.校园招聘 2.校企合作实习项目 3.亲朋好友推荐 4.媒体广告

5.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是个性化的服务,是对所有人的最基本的服务。

6.营利性服务机构,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工作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支付这笔费用,占的比例不高。

(六)国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基本情况

在美国,高校毕业生创业占15%到20%,但据了解,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并不多。哥伦比亚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仅占4%,世界各地鼓励大学生就业有优惠制度,如日本实行终身雇佣制.(七)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

欧美国家:高校与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所以高校对社会需求非常敏感能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而我国的情况很难办,学校没有完全把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八)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动向

1.政府教育部门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国,2008年成立了大学生毕业专向领导机构,美国纽约州成立大学生就业委员会,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2.先实习,后雇佣

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2008年有一个调查,90%的雇主愿意通过实习发现他们满意的员工。我国的情况很难,找一个实习单位很难,所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8个不利因素: 1.金融危机对就业产生重大冲击 国际方面:

国际劳工组织1月28日发表的全球就业机制报告指出09年的失业人口和07年相比要增加180万至30万,如果形势继续恶化,失业人口可能增加1000万。

美国2008年失业人口达到260万人,创二战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09年底美国的失业率将达到8.7%.我国的目标是控制在4.6%。

2008年10月以来,世界多家企业纷纷宣布裁员。国内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8%名为十年开最低增幅。

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出现金融困难,部分企业停产关闭,规模裁员和职工待岗接业现象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重心下移的压力逐步加大。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相当充足的大国,与西方大学生不一样,白领当不成还可以当蓝领,但中国的大学生不具有比较优势。

去年10月以后,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三个变化值得注意: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幅下降,前9个月平均是90%,到十月份是8%。

二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三季度后用工需求下降了5.5%,今后可能还要增多。三是企业现有岗位流失严重。高校毕业生受影响较大

(1)地域,涉及东、中、西部地区

(2)行业:金融、证券、外贸、房地产等行业(3)学历层次,特别是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影响较大

(4)用人单位类型:中小民营企业冲击大,但是从08年的就业数据看,中小民营企业能吸纳大学毕业生的30%。

从学校的情况来看,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数量和岗位数量都在减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取消校园招聘会;

2.取消录用已签定的协议的应届毕业生 3.推迟已录用的2008级毕业生的入职时间 4.提高学历要求 5.降低薪水

2.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校学生普遍感受到就业形势的幅面压力,在压力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也出现在非毕业生身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稳定因素增加,高学历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下降,高职、高专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忧虑极易转变为就业焦虑。

就业敏感性强的活动、区域、人群等易生事端,一些大型招聘活动有形无实。一是金融的招聘单位减少,二是西部地区,民族院校的学生就业比东部更困难。

3.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

4.高校毕业生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比重持续增加,从04年到07年一直是900万,08年新增就业岗位是1000万,到09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900万,而大学生就占了611万。

5.结构性的矛盾依然突出,就业流向分析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就占了一半。6.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供给解构与社会人才需求解构不相匹配。一级学科:工学就业最高,法学最低(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法学专业。)

二级学科:排在前面的是工学,排在后30位的比较复杂,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7.大学生的能力问题 有过实习经历的都要高于没有实习经历的,实际上学校也需要反思,大学生自己最欠缺的是实践经验,其次是社会关系。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现有的就业指导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分析就业信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政策宣讲和咨询,个性化就业辅导。

8.自主创业的人数还在低位徘徊,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英国是1.2%。前面谈到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现在谈论如何应对。

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12月14日胡锦涛考察了辽宁考察人才市场,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全方位的促进就业。温家宝也就这一问题提出把高校大学的就业问题,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1月7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个会议在历史是第二次。19日国务办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

《通知》提出七方面政策举措,1.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基层就业单位的范围要有所扩大;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国务院从02年提出高校毕业生落户要取消落户限制; 3.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个体经营免收事业性收费,小额贷款达到5万; 5.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6.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实践;

7.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困难家庭学生、录用公务员,)。

国务院将教育部和人力资源部的职能进行调整。现在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拟定毕业生就业政策,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加强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立足教育部门的职责,把战略重点和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创造更加注重教育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一手抓教育培养,一手抓就业指导。

(三)教育系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七项重要举措 1.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逐一作出决定?

2.全面系统地对2009年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推动。3.广泛征集信息 4.挖掘政策潜力

5.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 6.强化离校前的实习、实践 7.对于教育领导确保安全、稳定 8.教育引导

(四)应对当前就业形势、教育系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五项主要政策 1.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适当扩大工学方面的研究生

2.专业学位允许应届学生报考,正在出台组织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3.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待岗计划,3直5年制定农村教师岗位新的机制,将来农村教师岗位出现空缺的时候,要优先录用待岗计划服务期满的大学毕业生。

4.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入伍,投身国防建设,每年的11月12日是入伍时期,采取预征的办法,学生离校前征兵部门进入学校进行预征,预征完后,学生先回家庭所在地,到11月份从家庭所在地入伍。

政法院校进行招生体制改革,高职学历的学生免试进入成人本科或者通过一定考核进入普通本科。

5.鼓励高校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科学研究,国家到地方的科研项目拿出一部分预算基金,用于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科研助理。

下载2012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2年12月26日)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甲方(用人单位)乙方(新聘卫生技术人员) 名称: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为确保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促进卫生行业发展,结合清城区卫生系统的实际情况,甲乙双方......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合同》

    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合同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签章)联系人:办公电话: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E-mail: 单位 □国企企业□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机关 □部队 □科研设计单位 □高等教育单......

    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材料

    坚持“三个服从”构建“五大平台” 全方位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朔州市人事局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篇一:高校做好毕业生工作总结 2013年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我系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面开展高校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