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两会热点解读与心得体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刍议
丁云鹏 韩笑2
(辽宁大学信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这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需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努力,其中就业服务体系 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针对大学生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怎样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进而促进高质量就业呢?刍议中从四个角度进行了 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就业服务体系高质量就业
胡 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明确指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 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 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重要环节,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的提出,尤其是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 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字里行间透露出实现新标准的决心和信念,更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方针,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可以促进 高质量就业。
一、就业服务体系简介
中国当下的就业服务体系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进行职业介绍,其目的在于求职登记、用工调查统计、市场信息收集、就业与用工指导与咨询以及就业预报;第二方面是开展就业培训,对有需要的务工人员开展就业培训和转业培训;第三方面是进行失业保险资助,开展失业救济、医疗补助、人员管理以及对再就业人员给予帮助;第四方面是开设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在国家资金、税收和就业政策支持和主办单位扶持下,举办各类生产经营网点,直接安置失业人员。
我们现在研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其内容与中国就业服务体系一脉相承: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途径,通过为毕业生直接提供就业信息和途径,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排解其就业难处,是该体系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任务;在就业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构建信息交互机制,通过开设虚拟、实体信息网络,多方位、全面性拓展毕业生就业面,全方位减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环节;构建监督、仲裁机构,进而可以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纠纷等问题,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成长。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就业服务人员必须结合中国就业服务行业实际,针对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扶持和鼓励下,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择业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就业质量。
二、完善就业服务系刍议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那么我们在拥有当下就业服务体系前提下,具体该怎样做才能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进而促进高质量就业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探寻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途径,进而协调服务体系内各要素和谐共建
要想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窘状,必须从国家、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找寻出一条符合中国当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首先需要优化政府职能。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和管理,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大力推进大学1
生就业服务,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盲目性和随机性,进而通过结合法制约束性和国家政策指导的有效性,以形成有个性特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管理部门需在宏观上预测人才需求,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对人才的期冀,进行恰当的专业设置调整,从根本上杜绝人才供给不平衡。建立全国人才资料存储数据库,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其次需要优化教育、人事、劳动部门间联系。转变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社会服务系统不断修缮,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建立毕业生登记制度和部门用人登记制度,发挥人事部门中介作用,创造最简洁渠道,方便毕业生就业。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相互间互通有无和需要,充分发挥彼此依赖和支撑作用,从而拓宽人才培养和使用渠道。
(二)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对就业指导体系持续完善
高校办学理念要建立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基础上,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这要求重视教学领域改革,着重进行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从科学发展角度规划专业设置,以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素质,进而为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技术发展密切结合而发挥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要探索就业市场波动规律,开设前瞻性专业,掌握就业市场主动权;同时还要认清就业市场形势,不误入歧途。总之,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不唯当前就业率是从,在充分关注就业需求时,也要认真考虑社会长期需求,准确定位就业率在专业中的分量。总而言之,高等教育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勇于承担科学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坚持开设有社会价值的专业。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将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功能集于一体,为求职者和用人者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培训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进程,转变就业价值观,提倡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为其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优质服务。
(三)推进就业信息化速度,拓展就业平台层面
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一些重点大学就业优势明显,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改变大学生就业的交互方式上的重大作用;而一些普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化上明显滞后,这就使得本处于就业弱势地位的高校毕业生,在信息化就业过程中更加不利,堪称雪上加霜。高校是用人者和毕业生间的交互枢纽,完善信息化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的关键渠道,虽然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的路还很长,但是必须坚持走下去,只有走下去,才能促进就业质量提高,才能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当下,各高校大学生就业双选会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就足可说明,大学生信息化就业比例明显不足,要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目前亟需打破各高校的封闭堡垒和自我保护围墙,相互开放联合,将大学生就业信息化有效的进行下去。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而且关系到能否顺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还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文章照妖镜
(四)不断促进社会中介机构职能完善,加速人才流动质量提高
社会中介机构职能以面向企业为主,同时为求职者与企业联系搭起联系的桥梁。日后发展中,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中介机构职能,在各个服务环节和收费方面,作出全国可行的标准规定,使其真正为服务于求职者和用人者,拓宽人才流动的渠道,提高人才流动的质量。另外,中介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规范工作流程,为社
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2006年4月,北京启动了一个项目,名字叫大学生科学就业综合服务体系暨企事业单位高素质人才服务平台,由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等九个部委主办,平台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求职者与中介对流不完善的矛盾,提高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动质量,类似的中介平台非常值得推广和研究。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就业面压力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要工作组成部分:2010年7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指示;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发布,提出了“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出台,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2012年11月,十 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充分的彰显了就 业服务体系尤其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所有从业者更是具有切身之感,因此,唯有坚持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促进高校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才能更好的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012
2.程树英,连永圣.构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J].中外教育研究.2012年5月.61-62
3.刘远柱.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定位、缺失及对策[J].理论与实践.2011
(4).97-100
4.姚裕群,李从国.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10月.27-33
5.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7月.34-35
6.刘彦.对构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10-111
7.陈国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32-33
8.林雄喜.用科学发展观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26-27
作者简介:
丁云鹏(1982—)男,汉族,辽宁省普兰店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辽宁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
官网
第二篇:[2017两会心得体会]热点解读
[2017两会心得体会]热点解读
目前各个省的两会已经召开,从梳理情况来看,至少有23个省重点提及“调结构”,有26个省重点提及“环保”。此外,有9个省份围绕“一带一路”提出相关目标愿景,有14个省份提及申报建设自贸区。其中,上海、吉林、浙江、山东、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宁夏、新疆、河北、河南、江苏等十余省区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6年的国企改革主要工作,在加速重组调结构、清退落后产能、资产证券化、股权多元化以及投资运营公司等方面提出诸多新要求。上海市提出,推动一批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进一批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条件的国企集团公司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集中。
广东省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试点,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支持开展资本运营。湖南省提出,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和公共领域建设,推进省属监管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提出,支持各类企业规范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实现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开展首批58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郭树清对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在全国省长中是引人注目的。江西省提出,着力抓好江铜集团、省旅游集团、江西国际公司和省招标咨询集团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钨和稀有金属产业重组整合。深化江西报业集团改革,组建省文艺演艺发展集团、省广电传媒集团。值得注意的是,以混合所有制为导向的市场化兼并重组将加速,包括整体上市以及整合重组均是地方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可以看出,国企改革正式步入了快车道,有望盘活超万亿的国企存量资产。
今年地方两会对于股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落后产能清退方面作了许多新尝试,下一步,在全国两会前后,有望在中央对国企改革的部署中看到对于上述新变化的明确。相关股权激励和产能清退的细则如果得到明确,意味着困扰国企改革的关键“瓶颈”今年有望打破。第三条舆论主线,十三五规划正式公布与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近期也是政策频频出台,新闻舆论正热。
预计在2017年两会上,对于传统产业去产能、僵尸企业清理等方面预计有进一步的政策表态。钢铁、煤炭方案出来了,水泥、玻璃、有色等方案为人们关注。估计,去产能、僵尸企业清理等方面,“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现象,将会成为舆论热点。政府部门的政策配套缓慢,将成为焦点。要重点关注地方国企和央企产能过剩领域的壳资源。筛选标的的逻辑是:一是行业属于产能过剩领域,如煤炭、钢铁、水泥、玻璃、有色、建材等;二是公司效益较差,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改革需求迫切;三是公司背靠大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较低且有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就资产清理后优质资产有望注入。
22日政治局会议强调“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一个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并不是让企业直接倒闭或者退市,首选还是并购重组,通过资本运作来“出清”。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去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兼并重组为主,破产清算为辅。”但是,煤炭、钢铁行业大而不倒,计划经济痕迹深重,“出清”造成大量失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做好风险防控,避免社会动荡,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第四条舆论主线,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兼并重组进入了加速期。分类基础上的兼并整合将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围绕着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正在开启。从目前地方两会中透露的种种信号来看,下一步通过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来推动强强联合和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同时也加快一些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低端环节的退出,为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扫清障碍。
2016年的首出央企重组大戏已开锣。1月25日,中材与中建材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2月17日,国药发布公告称,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于二孩政策下女性生存境遇的讨论,能超出单纯的、传统的“保障妇女权益”的言说层次,而纳入突破中国社会发展瓶颈的大视野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心得体会1300字3篇2016年全国两会,是一个在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盛会。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历史关口,如何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会聚北京共商国是的代表委员们将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制定出行动纲领。
[热点1]“十三五”规划:引领新常态开拓新境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冲刺的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继续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落地”?作为一份引领国家开创发展新境界的纲领性文件,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三五”规划草案,将回答国内外关注的诸多“中国之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进程中,增加百姓获得感至关重要。
[热点2]供给侧改革:“高频词”化为具体“路线图”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经济转型既要稳定消费、投资、出口的需求侧“三驾马车”,更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的供给侧发动机来推动。供给侧还有哪些不合理、结构性改革如何发上力等,将成代表委员讨论焦点。[热点3]扶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2个中西部省区市考核扶贫成效,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精准扶贫还有哪些障碍?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完善?代表委员将带来大量一线情况与真知灼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立下“军令状”,关键看执行。要督导各级政府精准扶贫,还得运用好考核“指挥棒”,真正提高扶贫实效。
[热点4]慈善法审议:“怀胎”十余年有望“呱呱落地”慈善法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首部立法将走上前台。草案经过两次审议,多处修改,此次提交审议后还将有哪些变化,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看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表示,慈善立法将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开展募捐的主体需要什么资格?“互联网+”慈善如何开展?骗捐诈捐如何预防?税收优惠如何实施?慈善信息如何公开?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热点5]司法改革: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在前两批共18个省市司法改革试点基础上,今年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将在全国各地推开,成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等司法改革的基础性措施如何深入推进,引人关注。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洪浩说,司法改革要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热点6]民生改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短板如何尽快补齐?公共服务如何完善配套?一系列民生新期待,将成为两会热点。中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吴晓林说,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热点7]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正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悟空”卫星升空探索暗物质粒子、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新登记企业“井喷”、创新创业平台到处落地生根、创业投资迅速增长......一系列创新标志性事件,透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发生重大变革。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说,“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将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大支撑,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紧迫。
[热点8]绿色环保:让执法监督“硬起来”从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到大气污染治理写入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环保,社会各界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充满期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认为,“十三五”开局,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各领域制定切实的具体措施和路线图。约束性指标要更明确、考核监督要更有效,关键是加强执法监管。
[热点9]拓展空间:“中国方案”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已经起航,G20将吸引更多目光。中国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路线图,将在今年两会上更加明晰。此外,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也令人期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邵峰认为,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开放格局,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
[热点10]政府自身改革:建设廉洁政府为改革发展添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成效显著。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反腐倡廉推动市场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为改革发展增添动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行表示,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人们期待着进一步明确政府权力边界,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消除寻租腐败的空间,建立政策落实的责任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
第三篇:2014两会热点解读
2014两会十大热点内容解读
北京资讯
2014年3月3日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 【导语】: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新华社记者赵仁伟、刘敏、叶前、李亚楠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2014两会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
“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将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会“啃”哪些“硬骨头”,人们对两会充满期待。2014两会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将迈进现代国家行列。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
2014两会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
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2014两会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新华网网友“天大地大”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众翘首以盼。
2014两会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让人们能在城镇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说,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2014两会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2014两会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
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网友“大智若愚”说,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2014两会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
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何落实“四严”的要求,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贡献良策。
2014两会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2014两会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人们期待,两会能传递出更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而鼓励创业,需要政府拿出更多举措,需要社会创造更好环境。(完)
第四篇:2017两会热点解读心得体会(七)
2017两会热点解读心得体会
随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胜利闭幕,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 “两会”精神。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做为在校研究生,学习两会,了解国情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国家忽然自身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而且有利于增强政治意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管理学研究生我比较多的关注了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
众所周知,当下物价和房价高涨,所以,显然易见,“两会”的热点话题离不开抑通胀、保民生、调结构。物价和房价调控是民众在“两会”期间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网民大多关注物价调控、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等议题,而媒体报道则多强调中国要告别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入追求幸福指数的转型阶段。在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提案建言的时候,一般民众则通过互联网传达对施政方向的期盼。多个新闻网站的网民留言显示,在十大热点议题中,民生问题占了一半以上。新华网民调的头五个热点是:房价调控、收入分配、物价调控、反腐倡廉和就业问题。人民网民调的热点依次是民主法制、收入分配、反腐倡廉和房价物价。衣食住行是基本生活需求,但通胀隐忧不减、房价高企,加上贫富差距拉大与社会矛盾的积累,这都使得“保民生”成了当前中国政府面对的经济与政治挑战。中国总理xx在与网民交流时,就一再强调民生的重要和政府控制物价的决心,并提出未来5年经济成长率7%的较低目标,以降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热度。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释放了大量能量,但持续多年的高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国的gdp总量今年证实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也就在今年的“两会”,舆论发出了“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的呼声。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尤其要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民生的问题永远是两会的热点话题,因为它就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而存在,它永远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最好见证。人民住房,和谐环境,贫富差距,公民权利和公平正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则民富、国强,民强、国更富,民更富、国更富强!党的宗旨永远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代表时代的呼唤,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应历史的进程,遵守世界的演变规律,所以她足够优秀,足够作为我们的领导者。温总理说,信心就像太阳永远充满光明和希望。我们首要做的是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可以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第五篇: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新领导人如何攻坚克难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如何解决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公众都拭目以待。
[热点二]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热点三]中国经济:直面新挑战,寻求新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万亿元,7.8%的增速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部署是否会给世界带来“正能量”。[热点四]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构建“权力之笼”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热点五]生态文明: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热点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层难题待破解
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税改计划评价为“向收入差距举起大棒”。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热点七]社会管理:矛盾多发,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新办法
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是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热点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难”受关注,公共服务待加力
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兰州市民李小强盼望两会上改善民生的新信号,对他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有所帮助。
[热点九]新城镇化:支撑中国未来增长,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
[热点十]国际关系:和平路线一以贯之,复杂形势蕴含挑战
“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两会上会不会显示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